涡流、边条、鸭翼、升力体,看图说话,字少图多。90楼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22:51:27


涡升力的应用水平的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F-15为典型,这种早期的三代机并没有涡流发生器,没有应用涡升力,静稳定布局,控制增稳;
第二个阶段是F-16和苏-27,以小边条作为涡流发生器是其共有的特征,并开始放宽静稳定度,模拟电传足以满足控制需求;
第三个阶段,一方面是使用大边条的F/-18E/F和我国的FC-1,另一方面是使用可动鸭翼的欧洲台风,阵风,鹰狮和我国的歼-10,这个阶段的战斗机都已经采用高度静不稳定设计,模拟电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数字电传成为标准配置。
第四个阶段:J-20,鸭式布局+边条翼+升力体机体。


看图说话,欢迎讨论
F-15发动机好,牛劲大,典型静布局,大迎角,高速也没有个小涡涡。
:D

涡升力的应用水平的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F-15为典型,这种早期的三代机并没有涡流发生器,没有应用涡升力,静稳定布局,控制增稳;
第二个阶段是F-16和苏-27,以小边条作为涡流发生器是其共有的特征,并开始放宽静稳定度,模拟电传足以满足控制需求;
第三个阶段,一方面是使用大边条的F/-18E/F和我国的FC-1,另一方面是使用可动鸭翼的欧洲台风,阵风,鹰狮和我国的歼-10,这个阶段的战斗机都已经采用高度静不稳定设计,模拟电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数字电传成为标准配置。
第四个阶段:J-20,鸭式布局+边条翼+升力体机体。


看图说话,欢迎讨论
F-15发动机好,牛劲大,典型静布局,大迎角,高速也没有个小涡涡。
:D
边条翼的大黄蜂。
边条翼激发涡流好坏两个要求,一个长,一个不能散
f-16就要比大黄蜂差点啦,
小小的一点涡流在机翼根部,但是比f-15要牛逼很多啦。
F-16的气动,在当时很牛逼的,可以说,从气动上说,战隼是真的三代机。


苏-27的气动比f-16还好,所以侧卫比鹰好看,很多中国人有侧卫情节滴。
楼主辛苦~~好图~~收了~~~
大黄蜂由于是舰载机,很重视升力,升力不够就掉到海里面去啦。
也是第一个采用边条翼的飞机,涡流强劲,增升明显。

米格-29K,为了上航母,在以前和f-16类似的机翼处理基础上,加力一个小边条条,在起飞的时候利用涡流增加升力,在降落以后就收起来了。
大家可以找一个地面上的米格-29K找别扭啊。

超级虫子是重新设计的大黄蜂,完全的新一代飞机,但是边条翼没有放弃,而且加大了。

澳大利亚的超级虫子在训练的时候拉出的涡流很吓人,当然有天气的原因,但是超级虫子的气动还是不错的。
讲的还好啊,怎么没人顶.....
国内的几个鸡鸡
由于出现的比较迟,后来者居上嘛。
枭龙的边条在一离地就拉起涡流,再看看L-15,放在非洲就是大杀器啊,哪里还是教练机啊。
无名max 发表于 2011-1-28 12:38

你这属于插楼
大伙都等着楼主发完,自个儿笔记做完了才好回嘛!
鸭翼的增升原理是:
利用鸭翼划开空气,拉出比边条翼更牛逼的低压涡流,掠过机翼和机身,增加升力。
但是鸭翼配合机翼襟翼以后,效果就比单纯的鸭翼或者边条翼厉害多啦。
ef-2000是典型的远距鸭翼耦合,重在超音速急转弯,就是那个叫做瞬时盘旋角速度。
增升不是最主要的。
f22、t50属于哪个阶段
赶上直播了?
阵风是典型的近距鸭翼耦合,重点在用鸭翼拉出涡流增加升力。
同是欧洲战斗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以为台风的发动机牛逼,10级别的,和猛禽的发动机推重比差不多,所以台风增升不重要,重要的是快速将机头指向目标,发射蛋蛋。
阵风的发动机就差点啦,三代发动机,所以要多挂蛋蛋,还要在航母上起降,只能近距耦合,增升第一。同样,幻影2000上面也有个增升用的扰流片。

法国用二代半发动机造出三代幻影,用三代发动机造出三代半阵风。我们相信TG用三代半发动机造出四代也是可以的。

当然最牛逼的还是印度,六吨的LCA超重接近一吨,还是无尾三角翼,气动功底要好好练啊。
咱们的歼十,客观的将,气动还是很牛逼的。

中距耦合,兼顾增升和超音速格斗。鸭翼加机翼襟翼,超音速性能和升力都比较好。挂载和阵风差点,因为TG有豹子和歼十一能轰炸别人,法兰西好像啥事都要阵风干吧!!:D

三代机总结一下,凡是发动机牛逼的,气动注定不科幻,凡是外形科幻的,发动机多数不给力。

歼十的超音速格斗,比不过台风,但是比阵风还是有优势的,这就难怪电视成天说歼十猛揍苏-27啦,根据气动,在超音速上,歼十绝对不输苏-35.
等楼主科普~
louzu继续啊
等待娘娘
回复 8# 云轩之南


    我错了........................我不知道楼主没发完.................................



     sorry
好图要顶
革命性的四代机气动布局,升力体的思路。

升力体升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没有常规飞行器的主要升力部件-机翼,而是用三维设计的翼身融合体来产生升力。这种设计可消除机身等部件所产生的附加阻力和机翼与机身间的干扰,从而有可能在较低的速度下获得较高的升阻比,达到提高全机性能的目的。(百度)

简单点理解,三代机以前基本是机翼提供升力,拖着机身飞,四代是机身和机翼是一个升力体,共同提供升力。

三代机中和升力体最接近的苏-27系列,所以t-50能走捷径。
嚯嚯…不错的科普
看直播
升力体布局的飞机在起飞的时候比较震撼,尤其是正面看的时候

等我们的黑丝有正面起飞照片的时候,看起来也会很有架势。
LZ继续啊
内容技术贴一定要顶
想看J20拉起的锅
楼主啊,偶滴神,就算是CG一个也要给大家伙开开眼啊
先谢谢了
15楼J10的图片太猛了!!!
[img][/img]
升力体的飞机设计,很多年以前已经有很多了
B-2就是最典型的,当然还有黑鸟等等,但是在战斗机上才是四代机出现的时候使用的。
在f-22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对其机动性持怀疑态度,感觉苏-27系列机动性秒杀f-22。但是猛禽最终证明自己比用了矢量技术的最新苏系列战机一点也不差。
升力体的整体设计,前缘襟翼拉出的整体涡流,二者配合产生的强大升力使得猛禽能够轻松爬升,在快速机动时不下降高度,在狗斗时占据有利位置。

黑丝是俺们的希望,利用鸭翼和升力体机身带来的升力效果和快速转向优势,在配合矢量发动机和全动尾,将最终在视距内折断猛禽之翼。

向宋总的论文致意。
再看一眼牛逼的猛禽,关于菱形机头拉出的涡流,有时间在讨论啦。
《完》


感谢LZ科普啊!

PS:BS所有插楼的!!
暂时完啦,感谢支持。
刚刚注册的号,还是列兵,轻点拍啊。
第三个阶段,一方面是使用大边条的F/-18E/F和我国的FC-1
枭龙的边条在一离地就拉起涡流,再看看L-15,放在非洲就是大杀器啊,哪里还是教练机啊。
国内的几个鸡鸡
由于出现的比较迟,后来者居上嘛

看了这两句话我就想笑,看到LZ以此自夸就{:jian:},枭龙的气动和机身结构是米格帮助搞的,L15干脆就是买的雅克的130的图纸,现在连生产都离不开雅克的人,前两天有人转来的八股里还有江西省长看望在洪都帮忙的雅克专家的消息,而且现在无论是笑龙还是劣鹰没有毛子的发动机都得在地下趴着,别跟我说L15的发动机是二毛子的,那发动机的大部分核心件是毛子生产的。{:jian:}
学习了  好贴
多谢科普。学习了
同意26楼的话
黑丝是俺们的希望,利用鸭翼和升力体机身带来的升力效果和快速转向优势,在配合矢量发动机和全动尾,将最终在视距内折断猛禽之翼。

牙都要笑掉了,J20的航向稳定居然要靠腹鳍来帮忙,发动机不如22的,要靠不能隐身的鸭式来帮忙,电子设备更是差得老远,结构设计的功力不到火候,弄得机体硕大得像七十年代的战轰,至于矢量喷口,上次有人发的八股里说某专家正在自主测绘什么什么的{:jian:}就靠那么样的机折22,哈哈。
LZ帖子营养还是很足的
百搭连裤袜 发表于 2011-1-28 13:48


    枭龙的生产性的气动和以前米格合作时候搞的已经不是一回事啦。
贴一篇旧文。
士别多年 “枭龙”与当年“超七”已全无瓜葛   




历经十余年演变,“枭龙”已与当年的“超七”全无瓜葛,但其间展示了中国军事工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大致脉络。即便在成都常见的阴沉沉的天幕下,被涂装成嫩黄色的“枭龙”和翼尖上白色的导弹仍然颇为耀眼。它静静地站在成飞公司戒备森严的试飞站里,标号为“01”——这是迄今为止惟一一架上过天的“枭龙”。

“01”号右机头涂着中国命名的“FC-1”标识,左侧则是国外命名的“JF-17”和该国空军的标识。这直观地表达了它的“国际背景”。按照成飞公司副总工程师帅朝林的理解,FC-1的含义是“中国战斗机一号”(Fighter China No.1);J的一个含义“Join”,意为联合研制,另一个含义是它出自中国的“歼”系列,而“F-17“则表示该国希望它能超过“F-16”——其空军使用的另一种名气更大的美国战斗机。

对于帅朝林来说,“JF-17”这个名字还叙述了这架飞机的前世今生。事实上,它的渊源比37岁的帅朝林在成飞的历史还长。据他回忆,可以追溯到大约18年前。

“80年代中期,我们开始向国际市场推销“歼七M”。外方试飞以后,提出一些新的改进要求,如航程、雷达、武器。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歼七)腿短了(航程较短)、近视眼(雷达功率不够)。”

这是“枭龙”可以追溯的最早缘起,当时成飞的改进方案叫“歼七CP”,改进工作在成飞内部进行,成果包括制出一架样机。但此后,这个项目便一直断断续续,屡经变更。

1987年左右,该项目改名为“佩刀-2”。并从1988年开始与以生产F-14“雄猫”战斗机和A-6舰载攻击机著名的美国格鲁曼公司合作,大方案是用歼七的中后机身,加上美方F—20战斗机的前机身。此时,始有“超七”之名。

帅朝林解释这个名字时说,当时的整个思想就是在歼七的基础上改进,以超过歼七。外方的要求是尽量少增加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现有机型上改进。

但在1989年,中美合作被迫中止,这个项目由此搁置。据帅朝林的回忆,重新启动时是1990年代初的一次新加坡航展,中外双方在航展上会面,提出继续推进这个项目。在美国人退出之后,俄罗斯的米高扬公司由于其米格29在与苏27的竞争中失败,急于开拓国际市场,也加入了进来,主要参与了总体设计。

1994年,在中航一集团的协调下,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担任了总设计,成飞承担部分设计任务,主要是机翼。

但是,“超七”仍然进展不速。帅朝林说,一方面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合作国希望采用西方的武器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但却一直拿不到。在多方因素之下,“这个项目一直做做停停”。直到1999年6月,双方才正式签订了研发合同。

2001年,合作国新上任的空军首脑提出,先把飞机平台做出来,选什么样的航电系统以后再说。帅朝林解释说,这就像我们修房子,先把房子修出来,配什么家具、空调以后再说。

这种思路摆脱了困扰“超七”进展的犹疑和争论,大大推动了研制的进程。到2001年秋季,飞机的技术状态已基本冻结。“也就是说飞机基本是什么样子,使用什么材料、具有什么性能已明确了。剩下的事主要是把它造出来。到这个时候,我们对把它造出来已基本有把握。”

仅仅23个月后的2003年8月25日,飞机终于上天了。

但此时的飞机已与当年的“超七”是完全不同的两架飞机。“这是一架全新的飞机。”帅朝林说,“不管是性能还是结构,与歼七没有任何联系,除了标准件外,零部件也完全不同。两者惟一的联系,只是项目的历史沿革。而且这个时候再以“超七”为名,在国际上也没有吸引力了。”

因此,虽然在图纸上它仍沿袭“歼”系列之名,但中方的正式名称是“FC-1”,而“枭龙”成为了它的绰号。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第35期









再来说L-15
洪都里面有毛子的工作人员很正常,微软里面也有华人啊,能说微软是华人的技术吗??
L-15不是雅克130 的翻版,完全不是一回事。L-15出来的时候,有人就吵过啦,最后被俄罗斯打脸了。毛子专家明确表示L-15没有抄雅克。就像现在说黑丝抄美国的人被五角大楼打脸一样。{:172:}{:172:}{:172:}
打脸的分割线。

真正抄袭雅克130 的是马克M346,老外抄人家东西比中国人抄的不要脸多啦。
沈阳抄一下苏-27也只敢在中国搞搞,欧洲人抄毛子东西,只换一个发动机就在国际上卖,还说自己是贵族风范呢。
百搭连裤袜 发表于 2011-1-28 13:59

哈哈,您这是被钓鱼呢?还是在钓鱼呢?
顶起来。马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