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飞机隐身能力的一些见解,还是有必要澄清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13:32


很多朋友还比较纠结譬如0.001平米RCS和0.005平米RCS的效果差别,其实大可不必.
飞机实际的RCS不能如此描述,简单的文字表达远达不到定量分析的程度.最起码要获得准确的全机针对某一波段雷达的RCS分布图,并且严格的假设目标相对雷达的飞行轨迹,得出的探测距离指标才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这是做不到的,譬如F22的准确RCS分布是绝密级的情报,光靠模型实验是测不到准确值的,因为吸波材料同样是低RCS实现的一大因素,而这是无法模拟的.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低RCS起码在前半球较为宽广的角度内,具有比传统飞机低的多的RCS,比如0.001这样的水准,在低RCS分布角度内是可以达到的,这就比传统飞机的3平米RCS低的多.
非要做一定的定量分析,可以简单套用比较准确的雷达数据.以APG63为例,对3平米迎头目标HPRF波型,检测概率85%斯威林1型目标,探测距离约160KM.按照雷达公式,RCS缩小到0.001平米时探测距离约30KM,而0.005平米约40多公里,这都是相当可观的探测距离缩小了,但是5倍的RCS差仅产生了十多公里的效果差别,在飞机的总体布局和细节设计上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或付出大的多的代价.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真正的低RCS飞机,即便不考虑电子干扰因素,对雷达的探测距离压缩亦是可观的.但是现代空战是电子战的主要舞台,可以说不存在没有电子战的空中作战.对于低RCS飞机,功率很小甚至具有低截获概率的电子干扰设备,就可达到充分掩护飞机的目的,使真正的雷达探测距离甚至缩小到目视距离以内,这就是F22在几次演习中的真实状况,也是美国敢于宣称F22的RCS低到-40分贝的原因.
在F22的航电系统中,电子战设备占很大的研发比例,价格也非常昂贵,对传统的电子设备是革命性的进步,不亚于飞机发动机等关键部分的进步.比如ALR94雷达告警与定位系统,对雷达的测角精度比3代机的RWR高的多,信号分辨与识别能力好的多,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个信号源,并提表威胁最大的信号.这就为隐身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方便.当某部雷达照射到飞机的RCS高值角度时,RWR立即给出提示,并指导飞行员通过修正飞机姿态躲避雷达,这是F117服役时做不到的,故F22的任务规划要比F117容易的多.在有源电子干扰设备上,F22要充分探索干扰与隐身的兼容性,不能因为有源干扰的释放破坏了飞机的低可探测能力,这需要大量细致谨慎的研究工作,也是F22不断延期的原因之一.
4代机目前还只是验证机阶段,相关的设备,比如表面吸波材料或机构上的吸波设计,以及至关重要的电子战部分,都在设计和试验中,离真正实用还有几年.也只有当这些东西都实用后,4代才是真正的低可探测机.

AWACS目前多工作在S或L波段,也就是工作波长约10CM到20CM,对于隐身目标仍处于光学散射范围内,故对X波段有效的低RCS手段对AWACS也是有效的,低RCS除几何隐身处理外最重要的是使蒙皮和飞机表面足够光滑,防止小散射体产生镜面或角反射,以级很小的突出物产生谐振散射。
理论上AWACS对战斗机有探测角度的优势。对于直接空战双方,迎头态势很多,可以充分发挥隐身能力。但对AWACS,战斗机有很大机会把侧面或尾部暴露,或者把飞机上下表面暴露,这样被发现的可能大大增加。所以欲对付AWACS,战斗机全向隐身能力非常重要,虽然不能把广角RCS压到前半球的水平,但是AWACS毕竟远,通常在两三百公里开外,如果能把探测距离压到百公里左右,AWACS基本就失去作用,无法为已方战斗机提供目标信息。况且战区还存在掩护干扰,会把AWACS的探测距离压的更短。
目前AWACS中水平较高的型号对1平米RCS的目标探测距离约两百多公里,如果把侧面RCS缩小到0.1平米,无干扰探测距离仅有一百多公里(AWACS可以通过延长积累时间来部分改善,但是数据刷新率会大大延长,于边跟边扫非常不利),再配合电子压制,AWACS已经失去存在意义。因此全向隐身效果较好的F22或B2甚至F35对国军的AWACS都是严峻的挑战。
隐身机间的空战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无人机平台已经是美空军的重点建设项目,所以直到F22服役几年了下代有人机还没有端倪。如果真要打,雷达就不是唯一的绝定因素,多平台多传感器联合搜索联合信号分析联合辩识,将是重要的形态,套用互联网的热点,下代空战大概是“云计算”间的较量。
不论空空导弹或地空导弹,为追求制导精度,均采用3CM左右的波长作主/被动无线电制导。所以低RCS手段对导弹同样适用。现有的导弹导引头都是针对正常RCS的高机动目标,或者小机动乃至无机动的低RCS目标设计,对付飞行路线固定的小RCS目标效果尚可,对付高机动低RCS目标则有困难。这是要重视的,比如主动制导空空弹迎头攻击,对SU27这类普通目标可能20KM就截获了,导弹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入自导飞行,不需要很大的过载就可命中目标。对付F22时则可能在几公里内才发现目标,此时导弹对于目标的夹角比较大, 再加上目标的高过载规避,导弹难以进入正常的导引飞行阶段,容易脱靶。更多的情况是导弹到达预定截获点后不能发现目标,自主搜索距离又短,彻底错过目标。所以理论上还是要求载机雷达能在中距弹射程外跟踪目标,并用高精度的双向数据链把导弹送到目标面前,这样无论主动或半主动制导均可用,但是需注意数据链是可以被干扰的,且距离目标越近越易被干扰。


很多朋友还比较纠结譬如0.001平米RCS和0.005平米RCS的效果差别,其实大可不必.
飞机实际的RCS不能如此描述,简单的文字表达远达不到定量分析的程度.最起码要获得准确的全机针对某一波段雷达的RCS分布图,并且严格的假设目标相对雷达的飞行轨迹,得出的探测距离指标才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这是做不到的,譬如F22的准确RCS分布是绝密级的情报,光靠模型实验是测不到准确值的,因为吸波材料同样是低RCS实现的一大因素,而这是无法模拟的.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低RCS起码在前半球较为宽广的角度内,具有比传统飞机低的多的RCS,比如0.001这样的水准,在低RCS分布角度内是可以达到的,这就比传统飞机的3平米RCS低的多.
非要做一定的定量分析,可以简单套用比较准确的雷达数据.以APG63为例,对3平米迎头目标HPRF波型,检测概率85%斯威林1型目标,探测距离约160KM.按照雷达公式,RCS缩小到0.001平米时探测距离约30KM,而0.005平米约40多公里,这都是相当可观的探测距离缩小了,但是5倍的RCS差仅产生了十多公里的效果差别,在飞机的总体布局和细节设计上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或付出大的多的代价.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真正的低RCS飞机,即便不考虑电子干扰因素,对雷达的探测距离压缩亦是可观的.但是现代空战是电子战的主要舞台,可以说不存在没有电子战的空中作战.对于低RCS飞机,功率很小甚至具有低截获概率的电子干扰设备,就可达到充分掩护飞机的目的,使真正的雷达探测距离甚至缩小到目视距离以内,这就是F22在几次演习中的真实状况,也是美国敢于宣称F22的RCS低到-40分贝的原因.
在F22的航电系统中,电子战设备占很大的研发比例,价格也非常昂贵,对传统的电子设备是革命性的进步,不亚于飞机发动机等关键部分的进步.比如ALR94雷达告警与定位系统,对雷达的测角精度比3代机的RWR高的多,信号分辨与识别能力好的多,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个信号源,并提表威胁最大的信号.这就为隐身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方便.当某部雷达照射到飞机的RCS高值角度时,RWR立即给出提示,并指导飞行员通过修正飞机姿态躲避雷达,这是F117服役时做不到的,故F22的任务规划要比F117容易的多.在有源电子干扰设备上,F22要充分探索干扰与隐身的兼容性,不能因为有源干扰的释放破坏了飞机的低可探测能力,这需要大量细致谨慎的研究工作,也是F22不断延期的原因之一.
4代机目前还只是验证机阶段,相关的设备,比如表面吸波材料或机构上的吸波设计,以及至关重要的电子战部分,都在设计和试验中,离真正实用还有几年.也只有当这些东西都实用后,4代才是真正的低可探测机.

AWACS目前多工作在S或L波段,也就是工作波长约10CM到20CM,对于隐身目标仍处于光学散射范围内,故对X波段有效的低RCS手段对AWACS也是有效的,低RCS除几何隐身处理外最重要的是使蒙皮和飞机表面足够光滑,防止小散射体产生镜面或角反射,以级很小的突出物产生谐振散射。
理论上AWACS对战斗机有探测角度的优势。对于直接空战双方,迎头态势很多,可以充分发挥隐身能力。但对AWACS,战斗机有很大机会把侧面或尾部暴露,或者把飞机上下表面暴露,这样被发现的可能大大增加。所以欲对付AWACS,战斗机全向隐身能力非常重要,虽然不能把广角RCS压到前半球的水平,但是AWACS毕竟远,通常在两三百公里开外,如果能把探测距离压到百公里左右,AWACS基本就失去作用,无法为已方战斗机提供目标信息。况且战区还存在掩护干扰,会把AWACS的探测距离压的更短。
目前AWACS中水平较高的型号对1平米RCS的目标探测距离约两百多公里,如果把侧面RCS缩小到0.1平米,无干扰探测距离仅有一百多公里(AWACS可以通过延长积累时间来部分改善,但是数据刷新率会大大延长,于边跟边扫非常不利),再配合电子压制,AWACS已经失去存在意义。因此全向隐身效果较好的F22或B2甚至F35对国军的AWACS都是严峻的挑战。
隐身机间的空战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无人机平台已经是美空军的重点建设项目,所以直到F22服役几年了下代有人机还没有端倪。如果真要打,雷达就不是唯一的绝定因素,多平台多传感器联合搜索联合信号分析联合辩识,将是重要的形态,套用互联网的热点,下代空战大概是“云计算”间的较量。
不论空空导弹或地空导弹,为追求制导精度,均采用3CM左右的波长作主/被动无线电制导。所以低RCS手段对导弹同样适用。现有的导弹导引头都是针对正常RCS的高机动目标,或者小机动乃至无机动的低RCS目标设计,对付飞行路线固定的小RCS目标效果尚可,对付高机动低RCS目标则有困难。这是要重视的,比如主动制导空空弹迎头攻击,对SU27这类普通目标可能20KM就截获了,导弹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入自导飞行,不需要很大的过载就可命中目标。对付F22时则可能在几公里内才发现目标,此时导弹对于目标的夹角比较大, 再加上目标的高过载规避,导弹难以进入正常的导引飞行阶段,容易脱靶。更多的情况是导弹到达预定截获点后不能发现目标,自主搜索距离又短,彻底错过目标。所以理论上还是要求载机雷达能在中距弹射程外跟踪目标,并用高精度的双向数据链把导弹送到目标面前,这样无论主动或半主动制导均可用,但是需注意数据链是可以被干扰的,且距离目标越近越易被干扰。
说得是~~~叫神马隐形机嘛~~应该叫低可探测机.~~~
很通俗的科普,受教了。
谢谢科普,学习中
来看看
在百度上查资料,竟然很多人以为f22可以随便进行打击而不被发现,而且还说可以很轻易地轰炸北京,真的很无语。
已拜读。多点技术贴,少点口水贴就好了
在米波面前就没有隐形飞机。
夏风 发表于 2011-1-17 16:38
E2C在美国用了多少年了,但美国仍坚持发展低RCS机。要达到外形对RCS散射分布无影响,雷达波长至少要比尾翼等主要部件大几倍以上才能实现,波长几十米的雷达不称为米波雷达,而是超视距雷达,天线十分庞大的那种。
感觉 LZ 有点像体制内的 。 科普的 太好了,间接证实了我这个“纯技术盲”的一些 猜测。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真正的低RCS飞机,即便不考虑电子干扰因素,对雷达的探测距离压缩亦是可观的.但是现代空战是电子战的主要舞台,可以说不存在没有电子战的空中作战.对于低RCS飞机,功率很小甚至具有低截获概率的电子干扰设备,就可达到充分掩护飞机的目的,使真正的雷达探测距离甚至缩小到目视距离以内,这就是F22在几次演习中的真实状况,也是美国敢于宣称F22的RCS低到-40分贝的原因.
在F22的航电系统中,电子战设备占很大的研发比例,价格也非常昂贵,对传统的电子设备是革命性的进步,不亚于飞机发动机等关键部分的进步.比如ALR94雷达告警与定位系统,对雷达的测角精度比3代机的RWR高的多,信号分辨与识别能力好的多,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个信号源,并提表威胁最大的信号.这就为隐身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方便.当某部雷达照射到飞机的RCS高值角度时,RWR立即给出提示,并指导飞行员通过修正飞机姿态躲避雷达,这是F117服役时做不到的,故F22的任务规划要比F117容易的多.在有源电子干扰设备上,F22要充分探索干扰与隐身的兼容性,不能因为有源干扰的释放破坏了飞机的低可探测能力,这需要大量细致谨慎的研究工作,也是F22不断延期的原因之一.


----------------------------------------------------------------------------------------------------------------------------------航电雷达的对抗,才是4代机的灵魂。一定要在 J20身上体现出来,重中之重啊。
认真学习   谢谢科普
学习了,谢谢
雷达这一块,也是让人很揪心啊,不知道国产AESA到什么地步了
红旗军演中 ,F15\F16战斗机飞行员眼睁睁看着F22在眼前晃来晃去,视距内 范围竟然一直锁定不了。可能就是电子对抗的 原因。
说的好,RCS低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意义不大,关键看电子对抗设备的能力!
先顶再看,先看后项
感谢楼主码字科普,总算可以把F22的这层隐身外皮给扒下来了,不过也给F22又找到了个似乎不可战胜的优点
咱们的丝带在这个航电对抗方面资料较少,由于是装载里面的东西,咱们又看不到,摸不着,最多只能臆测个性能,所以我们也可以说J20在这方面暂时还不靠谱
LZ发帖辛苦了
flank1978 发表于 2011-1-17 16:57
E2C是UHF频段,下线300Mhz左右,上限是800Mhz,E2C基本是按上限跑的。
米波是在200Mhz左右。
{:jian:}锁不了就用机炮打
支持科普
用WW的话,就叫做匿踪,嘎嘎
顶LZ的好文,LZ难得的hkc啊!只要黑丝的正向RCS值达到同F22同一数量级,就心满意足了.而有源电子干扰设备必然是黑丝的标配,期待TG在这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明月照天涯 发表于 2011-1-17 18:27
F22的低RCS特性是实实在在的,不光在外形,在机体选材、雷达天线等方面同样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这是划时代的。比如大家看F22的外形时多数忽略了雷达天线的影响,F22的雷达天线不仅是倾斜的,在雷达天线元件的选择上亦十分苛刻,工艺水平技高,天线设计非常符合低RCS需要,对于传统的雷达天线是开创性的设计,这方面的细节才是美国真正保密的,连基本实现方法等都难以见报。
中华土鸡 发表于 2011-1-17 18:33
UHF波段是空中平台能容纳的极限。地面雷达采用VHF频率的不多,天线尺寸和机动能力及目标测量精度的矛盾并不是容易解决的,而且地面雷达对付高度较低的目标时基本上处于平视状态,面对的正是RCS特征最小的迎头目标,如果能把工作波长提高到几十米,的确是可以忽视外形的影响,但200MHZ的雷达还远达不到这一标准。
皇极经世 发表于 2011-1-17 18:14
美法演习中阵风遭遇的正是这种情况,飞行员反映没有在BVR中感觉到F22的存在就被击落了,这其中就不光是飞机外形隐身的功劳了,法国人甚至搞不清楚F22到底有没有开雷达,是使用雷达还是用被动探测系统完成空战的,这正是美国人一贯推崇的隐形概念,核心是你不知道我在干啥,你就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而盲目的采取措施只能暴露自己。这是4代机互相空战的关键所在,要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任何一方面的提前暴露,而迫使对方首先露出破绽,从而占得先机。说到底,又归于系统间的空战,而完整的系统建立需要极大的代价,美空军中关F22本身这一系统就耗资巨大。
flank1978 发表于 2011-1-17 19:47

就是向上10度嘛,把雷达波反射上去
明月照天涯 发表于 2011-1-17 20:19
雷达的低RCS设计并非如此简单,当雷达天线被电磁波辐射时,同样有部分能量被天线阵子反射回去,就如同雷达自己发射电磁波一样,而被动辐射的电波空间位置和阵子的相移有关,当雷达正好扫描前方时,被动辐射的主波束就是个很强的暴露信号。而且只要是天线辐射,就有副瓣,而副瓣的分布角很广,很难处理。雷达天线的边缘还存在导电介质不连续,这样就有边缘宽角度衍射,同样需要非常细致的处理。低RCS特征是AESA雷达的必修课,雷达低RCS特性不好,会影响整机的效果。
楼主太有才了,顶一下![:a15:]
十分希望丝带也能做到让WW的F16,阿三的SU-30MKI之流还没感觉到丝带的存在就被击落!


flank老大强文呀,4代论坛里最客观最清醒的。我再补充一下,也抛个破砖引玉一下:
事实上,电子战和雷达火控系统在整个飞机的成本中间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在整机的制造成本中所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超过30%),实际上在下代战斗机的“4S”能力(即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机动能力、低可探测能力、短距起降能力)中,除了低可探测能力,其他的能力在三代战机中都或多或少的具备,因此谈不上突破。而业内人士和F-22飞行员们则普遍认为:除了隐身能力外,实现航空电子系统更高程度的综合电子战系统以及AESA雷达在战斗机上首次采用才是F-22最大的突破。F—22装备的电子战系统以及AN/APG—77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AESA)雷达可以在被动的手段下在463千米的距离上探测和识别其他飞机,而且这种截获概率很低的雷达可以在222千米的距离上跟踪锁定目标。F—22可用正在改进的AIM—120增程型空空导弹在185千米处击毁还未发现F—22的敌机。F—22的AN/APG—77雷达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它具有大约2000个很小的接收机和发射机,即发射/接收模块组成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AESA),可以同时进行搜索、干扰和通信功能。那么为完成这些功能所发射的电磁波会不会使隐身飞机暴露位置呢(国内许多人提出类似的疑问)?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F—22使电磁波以很短的时间发出,而且似乎以随机变化频率射向不同的地方,然后用高速处理对回波进行综合,因此敌方很难将它探测出来。F—22可以某种频率发射具有某种波形的第一个脉冲,接着以不同的频率发射波形不同的第二个脉冲,使敌方看起来好象是从不同的雷达发出的。接连发出的频率和波形都将发生改变,使敌方很难探测,至少能把敌方搞得晕头转向。F—22的雷达还具有电子干扰能力。F—22利用雷达等传感器和计算机存储器识别敌方的雷达信号,确定敌方雷达需要建立锁定所需的时间,并保证干扰波束发出足够长的时间来把锁定断开。在敌方雷达重新启动锁定循环的同时,F—22雷达的干扰波束可转到执行其他任务,并在适当时间转回来对敌方进行干扰,直到离开敌方雷达的探测范围。F—22的雷达对敌方雷达进行干扰时,只要分出一些发射/接收模块来发出一股很细的波束在很窄的频段内进行干扰。据报道,F—22采用的干扰方法可能涉及保密的“速度门拉离”和“距离门拉离”技术以此来躲避敌雷达被动探测或反辐射导弹的攻击;与此同时,F—22的飞行员还可利用其雷达来了解敌方的“电子战斗次序(EOB)”,这个术语是指确定战场上的电子信号,识别遇到的设备(如引导面空导弹的雷达)并精确的画出它们的位置。因此F/A—22除了飞得快、具有隐身能力和超机动能力外,因其装有高性能雷达和其他传感器,使战机具有更为锐利的眼睛,更为丰富的作战功能。可以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命中、先敌脱离"。总之,F-22雷达可以进行脉间变频、快速扫描,敌方很难检测和定位。同时还可以用时分的方法进行电子情报搜集、实施干扰、监视或通信等多种功能。比如通过全向雷达告警在360度范围内探测接收来自地面和机载的电磁波信号,用先进计算机鉴别其工作频率和威胁范围,自动控制飞行相位和航向进行规避,或者用射频干扰机发射这种频率脉冲,使敌方雷达屏幕上出现虚假信号;而这些是以前战斗机雷达所无法实现的。

flank老大强文呀,4代论坛里最客观最清醒的。我再补充一下,也抛个破砖引玉一下:
事实上,电子战和雷达火控系统在整个飞机的成本中间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在整机的制造成本中所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超过30%),实际上在下代战斗机的“4S”能力(即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机动能力、低可探测能力、短距起降能力)中,除了低可探测能力,其他的能力在三代战机中都或多或少的具备,因此谈不上突破。而业内人士和F-22飞行员们则普遍认为:除了隐身能力外,实现航空电子系统更高程度的综合电子战系统以及AESA雷达在战斗机上首次采用才是F-22最大的突破。F—22装备的电子战系统以及AN/APG—77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AESA)雷达可以在被动的手段下在463千米的距离上探测和识别其他飞机,而且这种截获概率很低的雷达可以在222千米的距离上跟踪锁定目标。F—22可用正在改进的AIM—120增程型空空导弹在185千米处击毁还未发现F—22的敌机。F—22的AN/APG—77雷达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它具有大约2000个很小的接收机和发射机,即发射/接收模块组成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AESA),可以同时进行搜索、干扰和通信功能。那么为完成这些功能所发射的电磁波会不会使隐身飞机暴露位置呢(国内许多人提出类似的疑问)?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F—22使电磁波以很短的时间发出,而且似乎以随机变化频率射向不同的地方,然后用高速处理对回波进行综合,因此敌方很难将它探测出来。F—22可以某种频率发射具有某种波形的第一个脉冲,接着以不同的频率发射波形不同的第二个脉冲,使敌方看起来好象是从不同的雷达发出的。接连发出的频率和波形都将发生改变,使敌方很难探测,至少能把敌方搞得晕头转向。F—22的雷达还具有电子干扰能力。F—22利用雷达等传感器和计算机存储器识别敌方的雷达信号,确定敌方雷达需要建立锁定所需的时间,并保证干扰波束发出足够长的时间来把锁定断开。在敌方雷达重新启动锁定循环的同时,F—22雷达的干扰波束可转到执行其他任务,并在适当时间转回来对敌方进行干扰,直到离开敌方雷达的探测范围。F—22的雷达对敌方雷达进行干扰时,只要分出一些发射/接收模块来发出一股很细的波束在很窄的频段内进行干扰。据报道,F—22采用的干扰方法可能涉及保密的“速度门拉离”和“距离门拉离”技术以此来躲避敌雷达被动探测或反辐射导弹的攻击;与此同时,F—22的飞行员还可利用其雷达来了解敌方的“电子战斗次序(EOB)”,这个术语是指确定战场上的电子信号,识别遇到的设备(如引导面空导弹的雷达)并精确的画出它们的位置。因此F/A—22除了飞得快、具有隐身能力和超机动能力外,因其装有高性能雷达和其他传感器,使战机具有更为锐利的眼睛,更为丰富的作战功能。可以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命中、先敌脱离"。总之,F-22雷达可以进行脉间变频、快速扫描,敌方很难检测和定位。同时还可以用时分的方法进行电子情报搜集、实施干扰、监视或通信等多种功能。比如通过全向雷达告警在360度范围内探测接收来自地面和机载的电磁波信号,用先进计算机鉴别其工作频率和威胁范围,自动控制飞行相位和航向进行规避,或者用射频干扰机发射这种频率脉冲,使敌方雷达屏幕上出现虚假信号;而这些是以前战斗机雷达所无法实现的。
说得好,收藏了.
这帖有营养
进来学习
flank1978 发表于 2011-1-17 20:31

照你这么说,这玩意不会是天顶星科技吧
flank1978 发表于 2011-1-17 19:47
我记得F22的雷达很厉害, 就算其雷达波照射到敌人飞机上, 敌人飞机的雷达告警装置也很难捕获该信号, 导致敌人无法察觉到F22的逼近. 另外, F22的雷达似乎还可以用来F22之间的通信.

非电子专业人员, 上述表述可能有错误.
RAF 发表于 2011-1-17 22:24
要是AIM120D的雷达引导头有这么牛那就是天顶星了
wangyuewo56 发表于 2011-1-17 21:46
偶曾经还听说过APG77能作为电子脉冲武器,对敌机的电子设备软杀伤
很好的技术贴,lz赞一个~
小声呼吁下CDers,表老是转些钓鱼贴啦,不切实际的YY帖之类,多一些像这样的技术帖,虽然偶上CD时间也不长,但是一个成熟高水平的军坛靠的还是此类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大家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多看门道,而不是像外行在那里傻乐。。。
发现距离与RCS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当RCS为小的5倍时,发现距离是RCS小的的5^0.25(四次根号下5)=1.5倍。如果J20的RCS是F-22的5倍,F-22被发现距离为10Km,则理论上J20被发现距离为15Km.因为发现距离与RCS的四次方成正比的关系,RCS要增大到原来的16倍时,被发现距离才会为原来的2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