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录取其实很黑 揭密高招六\"黑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36:50
<P>每一年的高校招生都牵动人心 近期,高考录取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在许多人心目中非常神圣的高考招生工作却被一些人钻了空子,招生学校或招生人员往往利用政策的漏洞进行暗箱操作,违规招生,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招入高校。 </P>
<P>
  昨天,一位了解高考招生工作的知情人向本报透露了不法人员在高考招生工作中钻的六大空子。   </P>
<P>  保送生资格做手脚 </P>
<P>  从2003年开始,有22所高校开始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今年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增至28所,都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控制在试点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P>
<P>  自主招生是国家为积极探索多样化选拔培养高素质及拔尖人才的途径而进行的一项招生改革试验,是考试机制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努力。 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必须经教育部批准,招生计划不超过当年该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自主招生的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程序是先由中学推荐,然后高校从德智体几方面对考生综合考察后进行公示。被推荐考生必须参加当年高考,分数必须达到重点分数线,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审核备案,录取结果公开。 </P>
<P>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对记者说:“我们在选拔上有三种来源:第一,公开接受学生自荐,这是很宽的一类,几乎包括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科技创新、艺术才能等各项特长。要求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学生提供的材料要经过学生所在的中学确认。第二,从去年年底进行的保送生和优秀高中生选拔测试中,我们掌握了大量优秀考生的材料。由于保送生的名额关系,我们只解决了很小的一部分。有了5%的政策,我们就可以再多招一些我们看中的学生。第三,中学对学生的了解比我们有权威性,我们会请一些比较好的中学的校长推荐。”   </P>
<P>  但是有些人却在一些保送生的资格上做手脚。据知情人透露,由于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都可以在高考成绩中加分,成都就一下子冒出来好几百个二级运动员。 “同时,个别保送生资格成了钱权交易的工具,有些不那么优秀的学生也成了保送生。”这位知情人补充道。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说:“自主招生在选拔的类型和途径上放宽了,这是一个开端,我们希望自主招生是在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制度下进行,建立一个很好的程序。制度是国家的制度,程序是学校制定的,对于具体个人的选拔是能力测试行为,是专家系统的行为,学校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是控制程序的公正性和规范操作,不参与具体个人的选拔。” 据悉,去年经教育部批准的22所试点高校对自主招生都非常重视,成立了专家组,对所考察的学生集体研究并进行公示。结果是22所高校在全国考察9200余名考生,最后仅录取1776名。   </P>
<P>  报名时借定向招生收费 </P>
<P>  国家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艰苦地区、行业和军工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问题,由用人单位和有关高校签订就业协议,经批准列入当年的招生计划。其特点主要是定向就业,而不是定向招生。 这本来是一项好政策。但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由于定向就业招生可以在学校调档线下20分以内、当批录取分数线上录取,一些不法分子和中介机构就想钻空子,并借机向考生收取所谓的“定向费”,有的高达数万元之多。 </P>
<P>  教育部今年特别强调,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向就业招生政策,不准额外向考生收费,毕业后必须为考生安排工作。   </P>
<P>  调档阶段有机可乘 </P>
<P>  目前,在高考招生中,当地招办要按招生学校实际录取人数120%的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向招生学校提供考生档案,使高校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更合适的生源,但却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这位知情人透露,有的考生通过关系找到招生老师,告知其考号。只要这个考生被提档,招生老师就有权力将其录取。 </P>
<P>  调剂阶段“条子”列成表 </P>
<P>  每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都有调剂阶段,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不因填报志愿失误而失学。各高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剂计划都应有严密的操作规程,对因增加调剂计划录取的考生也有严格具体的要求和严密的录取程序。 但是,有个别招生人员钻了调剂的空子。</P>
<P>  2001年,《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上海某知名大学招办根据“关系户”条子的“轻重缓急”列了一个表,表上有考生的考号、姓名、性别、考分、想上什么专业、考生家长答应校方什么条件、委托人是谁等等。 这位知情人向本报记者透露,前年他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教务处长那里也亲眼看到了跟这所上海高校一模一样的招生表。   </P>
<P>  “补录”“关系考生”钻进来 </P>
<P>  在高招工作“尘埃落定”的时候,还会有一些考生被“补录”进来。 这位知情人解释说,“补录”是指所有的高招工作完全结束以后,一些考生再通过关系进入正规的高校,并成为正式的学生。这种情况非常少,但是也要警惕。因为在招生期间,社会、考生和媒体都在关注招生的公平性;招生结束后,社会已经不那么关注这些事了,就有一些人利用各种关系将考生“补录”进来。 </P>
<P>  入校后还有机会“专升本” </P>
<P>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各校每个专业每个年级的总人数是固定的,不会增加,只能减少。而每个学校每年都会有学生因各种原因退学,那么这个空出来的名额就可以通过关系让专科生来替补。 这位知情人向记者说:“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一共是40人,但到毕业的时候,我们班是41个人。多出的这名学生先在我们学校上大专,大概一个学期之后,他就来到我们班上本科。他的妈妈是我们学校法律系的党委书记。” </P>
<P>  新闻链接 </P>
<P>  教育部紧急通知 严禁高校录取收费 </P>
<P>  据新华社电,教育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任何单位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绝不允许将发放录取通知书与收费挂钩。 通知指出,对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向考生违规收费的行为,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高等学校要抓紧做好及时寄发录取通知书的工作。录取通知书不得通过个人或中介转递,严防欺诈行为,保护学生和群众利益。
</P>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谭克华  
[此贴子已经被鹰狼于2004-8-19 11:53:57编辑过]
<P>每一年的高校招生都牵动人心 近期,高考录取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在许多人心目中非常神圣的高考招生工作却被一些人钻了空子,招生学校或招生人员往往利用政策的漏洞进行暗箱操作,违规招生,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招入高校。 </P>
<P>
  昨天,一位了解高考招生工作的知情人向本报透露了不法人员在高考招生工作中钻的六大空子。   </P>
<P>  保送生资格做手脚 </P>
<P>  从2003年开始,有22所高校开始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今年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增至28所,都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控制在试点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P>
<P>  自主招生是国家为积极探索多样化选拔培养高素质及拔尖人才的途径而进行的一项招生改革试验,是考试机制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努力。 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必须经教育部批准,招生计划不超过当年该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自主招生的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程序是先由中学推荐,然后高校从德智体几方面对考生综合考察后进行公示。被推荐考生必须参加当年高考,分数必须达到重点分数线,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审核备案,录取结果公开。 </P>
<P>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对记者说:“我们在选拔上有三种来源:第一,公开接受学生自荐,这是很宽的一类,几乎包括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科技创新、艺术才能等各项特长。要求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学生提供的材料要经过学生所在的中学确认。第二,从去年年底进行的保送生和优秀高中生选拔测试中,我们掌握了大量优秀考生的材料。由于保送生的名额关系,我们只解决了很小的一部分。有了5%的政策,我们就可以再多招一些我们看中的学生。第三,中学对学生的了解比我们有权威性,我们会请一些比较好的中学的校长推荐。”   </P>
<P>  但是有些人却在一些保送生的资格上做手脚。据知情人透露,由于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都可以在高考成绩中加分,成都就一下子冒出来好几百个二级运动员。 “同时,个别保送生资格成了钱权交易的工具,有些不那么优秀的学生也成了保送生。”这位知情人补充道。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说:“自主招生在选拔的类型和途径上放宽了,这是一个开端,我们希望自主招生是在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制度下进行,建立一个很好的程序。制度是国家的制度,程序是学校制定的,对于具体个人的选拔是能力测试行为,是专家系统的行为,学校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是控制程序的公正性和规范操作,不参与具体个人的选拔。” 据悉,去年经教育部批准的22所试点高校对自主招生都非常重视,成立了专家组,对所考察的学生集体研究并进行公示。结果是22所高校在全国考察9200余名考生,最后仅录取1776名。   </P>
<P>  报名时借定向招生收费 </P>
<P>  国家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艰苦地区、行业和军工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问题,由用人单位和有关高校签订就业协议,经批准列入当年的招生计划。其特点主要是定向就业,而不是定向招生。 这本来是一项好政策。但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由于定向就业招生可以在学校调档线下20分以内、当批录取分数线上录取,一些不法分子和中介机构就想钻空子,并借机向考生收取所谓的“定向费”,有的高达数万元之多。 </P>
<P>  教育部今年特别强调,签订定向就业协议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向就业招生政策,不准额外向考生收费,毕业后必须为考生安排工作。   </P>
<P>  调档阶段有机可乘 </P>
<P>  目前,在高考招生中,当地招办要按招生学校实际录取人数120%的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向招生学校提供考生档案,使高校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更合适的生源,但却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这位知情人透露,有的考生通过关系找到招生老师,告知其考号。只要这个考生被提档,招生老师就有权力将其录取。 </P>
<P>  调剂阶段“条子”列成表 </P>
<P>  每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都有调剂阶段,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不因填报志愿失误而失学。各高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剂计划都应有严密的操作规程,对因增加调剂计划录取的考生也有严格具体的要求和严密的录取程序。 但是,有个别招生人员钻了调剂的空子。</P>
<P>  2001年,《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上海某知名大学招办根据“关系户”条子的“轻重缓急”列了一个表,表上有考生的考号、姓名、性别、考分、想上什么专业、考生家长答应校方什么条件、委托人是谁等等。 这位知情人向本报记者透露,前年他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教务处长那里也亲眼看到了跟这所上海高校一模一样的招生表。   </P>
<P>  “补录”“关系考生”钻进来 </P>
<P>  在高招工作“尘埃落定”的时候,还会有一些考生被“补录”进来。 这位知情人解释说,“补录”是指所有的高招工作完全结束以后,一些考生再通过关系进入正规的高校,并成为正式的学生。这种情况非常少,但是也要警惕。因为在招生期间,社会、考生和媒体都在关注招生的公平性;招生结束后,社会已经不那么关注这些事了,就有一些人利用各种关系将考生“补录”进来。 </P>
<P>  入校后还有机会“专升本” </P>
<P>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各校每个专业每个年级的总人数是固定的,不会增加,只能减少。而每个学校每年都会有学生因各种原因退学,那么这个空出来的名额就可以通过关系让专科生来替补。 这位知情人向记者说:“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一共是40人,但到毕业的时候,我们班是41个人。多出的这名学生先在我们学校上大专,大概一个学期之后,他就来到我们班上本科。他的妈妈是我们学校法律系的党委书记。” </P>
<P>  新闻链接 </P>
<P>  教育部紧急通知 严禁高校录取收费 </P>
<P>  据新华社电,教育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任何单位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绝不允许将发放录取通知书与收费挂钩。 通知指出,对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向考生违规收费的行为,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高等学校要抓紧做好及时寄发录取通知书的工作。录取通知书不得通过个人或中介转递,严防欺诈行为,保护学生和群众利益。
</P>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谭克华  
[此贴子已经被鹰狼于2004-8-19 11:53:57编辑过]
其实,在毕业的时候能通过考试就和普通学生一样,没有多出的一个,就少一个人才!!
长夜难明赤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