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还能造航母吗?俄人分析印度航母改造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3:57
俄罗斯还能造航母吗?
              ――“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改造工程搁浅幕后

(俄)弗拉基米尔•古达拉夫  王晓夏  编译   原载《现代舰船-军事广角》2008年第4期

《现代舰船-军事广角》编者按:俄罗斯为印度改造航母,工期一拖再拖,而且威胁印度如果不接受俄方追加工程款的要求,那么俄方就重新修复戈尔什科夫’号留作自用,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或许俄罗斯人自己的评论最能说明问题,为印度人改造‘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工程,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俄罗斯军用造船业的真面目,或许如同该文作者认为的那样:现今的俄罗斯造船业连改造旧航母似乎都有些力不从心,更别说建造一艘新型航母了。
25_57_827b4b97f7ae049.jpg




东窗事发后俄记者对船厂领导的采访,最右边是 副经理巴斯杜哈夫

    2006年12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将一枚祖国荣誉勋章授予了时任俄罗斯北方机械制造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巴斯杜哈夫,以表彰他在国家造船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但是谁也想不到的是:2007年8月1日,这位声名显赫的总经理却因无法按期交付为印度改造的航母“维克拉玛迪亚”号(前苏联“戈尔什科夫”号航空巡洋舰)而引咎辞职。该项目资金已告罄,改造工程难以为继了。整个事件好似一面镜子,让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俄罗斯军用造船业。现在的俄罗斯造船业到底有多大能力?我们可以制造大型军舰,但是这面镜子却告诉我们,我们的造船工业对于承建航母来说,显然力不从心,而这一切都在“戈尔什科夫”号改造工程上应验了
25_57_9f32ddc63a8850f.jpg
25_57_1bd4910cbd8a643.jpg

  


北方机械办公楼和厂区照片


光荣与耻辱
     
    20年多前的“戈尔什科夫”号(当年的名称为“巴库”号)是前苏联海军最值得骄傲的军舰。但是它在海军服役的10年间,仅仅执行了两次出海作战任务,一次是地中海,另一次是前往北冰洋。在其建造完成后不久,先在前苏联黑海舰队短暂服役后便被部署到了北方舰队,此后几乎一直停在港口里,为数不多的出海也是在巴伦支海进行为期2到3个星期的训练航行。
    为该型航母研制的雅克-141型垂直起降战机,也在该舰上进行了试飞,但是不幸的是:试飞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试飞员成功弹出而大难不死,但也宣判了雅克-141型垂直起降战机研制计划的死刑。随后国家便暂停了对垂直起降飞机的研制,这样“戈尔什科夫”号的载机计划也随之泡汤了。
    这艘军舰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大变,以及舰艇官兵的维护不力,最终导致提前退役。为什么这艘为前苏联海军官兵引以为荣的军舰这么快就夭亡了呢?这艘军舰的设计寿命为25年,但它却仅仅服役了10年。这到底是谁之过呢?就此问题北方机器制造厂的副总经理秋瓦克金曾经向媒体透露:“俄罗斯海军舰艇寿命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俄海军军舰的保养条件太差,因此都难保证按照正常设计使用年限服役。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军舰都得不到良好的保养,俄北方舰队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就是例外。“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拥有单独的停靠码头,而且军港内的很多基地也是专门为保养维护“库兹涅佐夫”号的发动机而单独设立的。即便这样,其服役年限也未必能完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过去我们仅仅考虑建造“更大”、“更快”的军舰,而对军舰的使用和维护却考虑不周。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航母的使用以及保障航母有效战备的问题,而以往并没有投入更多资金加以研究”。
    俾斯麦曾经说过:“我宁愿犯新错误,也好从中学到点什么”,可俄罗斯不仅没有从以往的错误中学到任何东西,而且还在重复着过去的错误。对于国家和海军来说,重新修复“戈尔什科夫”号或许其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但是执政者的观念却没有改变,过去“戈尔什科夫”号的设计和使用就是一个惨重的教训。
    1992年2月,“戈尔什科夫”号因故障被拖到了俄北部摩尔曼斯克的造船厂,开始进行修理,当时刚刚完成了计划中12%的维修工程。在匆匆更换了锅炉后, 1994年2月7日,船厂计划对新锅炉进行试验,但不幸的是那天的试验导致锅炉爆炸,极热的高压蒸汽席卷了舰内的禁闭室,被关押在那里的7名水兵瞬间被活活蒸熟……,从那天起,“戈尔什科夫”号的修复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当年海军曾经统计过,按照1997年的币值,修复“戈尔什科夫”号破损的蒸汽管道和锅炉大概需要500万卢布。而在“戈尔什科夫”号锅炉爆炸后的几年间,维修费用却在不断增加,比最初的预算高出好几倍,最后总计达到了数亿卢布。而这一切不仅仅是设备老化造成的,更主要是道德的沦丧:除了舰体锅炉的损坏外,军舰雷达系统等大量设备被人为偷盗,其中很多含有稀有贵重金属的电路板被偷盗一空。
到1996年,一切都很清楚了,俄罗斯已不可能再点燃军舰的锅炉,让它重新恢复运转了。而就在这个时候,与印度的军售谈判也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当时印度海军司令辛格曾以私人身份参观了“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后来传来消息,辛格看上了这艘航母。

25_57_e90229aec3c00ba.jpg



改装过程中,印度人参观图  看看印度人的表情

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是否向印度出售“戈尔什科夫”号,国家杜马、俄联邦政府内部和海军司令部都没能形成统一意见。1996年,来自北方科里亚共和国(俄北方舰队驻地所属共和国)的代表支持保留“戈尔什科夫”号,并且将请求转达到了俄国防部和俄政府高层,并表示愿意支付其中一大部分费用来修复这艘军舰。
    时任俄海军第一副司令的卡斯达诺夫将军也支持保留“戈尔什科夫”号,当时一名海军将领甚至写了一份报告,客观分析了俄罗斯海军面临的困境,指出俄罗斯应该保留携带苏-33的“库兹涅佐夫”号和携带反潜直升机的“戈尔什科夫”号,以确保俄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报告内容和数据非常客观真实,获得了很多支持者的认同,但是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无法逃避一个相同的事实:俄罗斯没有充足的资金保养、维护和使用航母。

    此外,俄罗斯还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俄境内没有一家专业造船厂建造过航母,(前苏联时期专门建造航母的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已被分给乌克兰),也没有任何国家机构负责制定建造计划和联系承建商来建造任何新航母。这一切导致了俄罗斯缺乏建造航母的能力。对于俄罗斯这样历史上向来注重海权的国家而言,现今的俄罗斯造船业连改造旧航母似乎都有些力不从心(印度航母的拖延,并不仅仅是工程款耗尽,而且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无法解决),更别说建造一艘新型航母了。
    我们的“竞争伙伴”——美国人,也并不是财大气粗地一味新建新航母,来维持其海上霸权的。美国人也是在航母服役一定周期后,进行大规模维修和一系列改进,以延长服役年限,在维持海上优势地位的同时,也节省了军费开支。无疑改进航母要比建造航母经济的多。而美国海军序列中的“小鹰”级航母1961年起陆续服役,至今经历了4次大规模改装,已经为美国海军服役了近半个世纪,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航母,这一事实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从俄罗斯现在的经济状况考虑,或许当初应该效仿美国人保留“戈尔什科夫”号。北方机器制造厂的副总经理秋瓦克金也曾无奈地讲道:“航母不是鸡肉,是不能放在冰箱里保存的”。
“戈尔什科夫”号最后的悲壮之旅
      1998年前夕,“戈尔什科夫”号做好准备后,由拖船牵引从摩尔曼斯克被运往北德文斯克市(俄罗斯北方机械制造厂所在地),全程共计810公里,途经巴伦支海和白海,通过了深达半米的浮冰区。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航母实现了在冰封海域被安全拖运。
  提起航母托运不得不让我们回忆起,当年前苏联的直升机航母“莫斯科”号被当作废铁卖往印度。最终俄罗斯拖船“斯达哈诺维兹”号负责托运“莫斯科”号从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前往印度阿朗克港。拖船船长后来回忆道:“我们航行到海峡就出了问题,不管怎么操控,‘莫斯科’始终不听我们的招呼,在狭窄的海峡内航母和我们连续转了5圈,随后航母横在海峡中间,把繁忙的航道都堵塞了。当我们航行到南非开普敦时,由于‘莫斯科’号的舰体严重倾斜,我们不得不在开普敦停留了8天,等我们最终到达印度阿朗克港的时候,整整比规定的时间晚了2个月,印度当局要求我们负责赔款,并把我们的船员和船扣留了”。
    在之前的所有托运经验中,被拖运船只都没有配置船员。但是对“戈尔什科夫”航母最后的托运过程,俄罗斯海军却让原军舰上的450名官兵为“戈尔什科夫”送行,整个托运和以往的托运除了有“故人送行”外,其他的差别不大。值得一提的就是:当时政府为“戈尔什科夫”号配发的各种证件完全是民船证件,但它却是一艘仍携带威力巨大的各种武器的“武装民船”。托运工作从1998年1月中旬开始,计划用四天时间将它托运到北德文斯克。托运船只由一艘拖船,两艘救生辅助船组成。原计划在冰封海域加派破冰船为“戈尔什科夫”开道,但是后来直接由拖船拖着“戈尔什科夫”号在冰区前进,“戈尔什科夫”号靠着自身巨大而又坚固的船体,自行破冰而行。“戈尔什科夫”号自身船体能在厚度为30厘米的实心冰区自行破冰,而在稍硬的5~6级的冰面上其自行破冰能力达到1.5米的厚度。就在这一冰区,“戈尔什科夫”号保持着8节的航速前进。当然上面的数据是现场实际试验出来的,没有任何手段能够准确测算出其实际的破冰能力,当然更没有哪个国家曾拿自己的航母做过这样的试验。
冬季的北冰洋给负责托运的水兵们带来极大的困扰,他们航行的海域风速达到了12米/秒,最强时风速达到了20米/秒,海情也达到了3~4级大浪。大雪和大雾也让他们陷入困局之中。很多时候在大雾中他们伸出手臂连自己的手也看不到,而且气温也非常低,北方舰队的气象专家为托运船队预告说:白海海域平均气温会在零下10度左右,但实际的气温却常常达到零下40度。“戈尔什科夫”号的锅炉在1994年之后就被严禁使用,但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为了保障舰上的采暖设备正常运转,北方舰队为“戈尔什科夫”号配备了一台“陆上”专用的移动式锅炉,确保舰上官兵不被冻伤。


一笔糊涂账
北方舰队司令部的军官一再向“戈尔什科夫”号上服役的官兵“许诺”:“戈尔什科夫”号大概在北德文斯克修理一年左右。但是军舰从摩尔曼斯克转移到北德文斯克却牵扯到一系列“非军事”问题,其中最尖锐的就是住房问题。位于北德文斯克的北方舰队白海分舰队司令部,向“戈尔什科夫”号的军官们开出了“支票”:只要来到北德文斯克就可以分到军官家庭宿舍的房子,但是大多数官兵对这个“空头支票”心有余悸。原因很简单:自从苏联解体后,北德文斯克的白海军区就没有钱继续为海军官兵修建住房。所以现有的海军家庭宿舍早已经人满为患,他们压根儿没有房子可分。当然这些问题还不是最主要的,更要命的是:没有钱!
没有任何一位官方人士能就最实质的问题说些什么,怎样让“戈尔什科夫”号下水,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来对其修缮,这些问题过去被搁置,现在同样被搁置着。而已经被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只是冰山一角。而最近由于工期延误,让北方机械制造厂领导层感到恐慌和着急的也是只一些表面问题。“我们负责‘戈尔什科夫’号改装的相关部门有什么呢?我们哪来的钱去开展工作呢?现在我们甚至是在‘义务’进行改装准备工作,使改装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北方机器制造厂的副总经理秋瓦克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相比老道的总经理秋瓦克金,总工程师弗拉基米尔•巴斯杜哈夫对记者的谈话相对更加坦诚:“1997年12月1日,最高层决定将“戈尔什科夫”转移到北德文斯克并交付我们北方机械制造厂,之前我们和俄罗斯其他大型造船企业开始了对“戈尔什科夫”号改造工程的竞标,最后出于技术工艺和工程质量方面的考虑,我们赢得了这项工程,没有人希望竞标的最终结果发生改变。这里需要补充的是,1997年末印度只是表达了购买和维修‘戈尔什科夫 ’号的意愿,政府也开始和印度方面展开谈判,但是1998年政府在没有和印度正式签署任何合同的情况下直接将航母托运到了北德文斯克,1998年的2月出台的国家财政年度预算对于‘戈尔什科夫’号显得非常重要,可结果是对‘戈尔什科夫’号没有安排任何预算,这表明政府已经决定将其出售给印度,但这时谈判仍在继续,双方讨价还价的还是价格问题,此时并没有签署正式的销售或改装合同。当‘戈尔什科夫’号交给我们的时候,对于工程造价我们做出了自己大概的评估,所有工作进度也在我们的掌控之下,在2004年正式签署合同前,真正的准备工作并没有进行。当时的副经理巴斯杜哈夫对我说:‘我们到哪儿去找钱修复‘戈尔什科夫’号啊?’。这的确是实情,虽然工程还没开工,但很多费用已经产生了。‘戈尔什科夫’号从摩尔曼斯克托运至北德文斯克,整个托运和辅助船队总计消耗了近千吨柴油,而且托运前的准备工作开销不少,当时海军高层官员也感到很为难,因为虽然托运舰队是海军派出的,但是政府并没有专门拨款,而所有费用都需要维修改进‘戈尔什科夫’号的印度来支付,可那时合同还没有签署。”
[upload=5]

积重难返
从“戈尔什科夫”号被拖运到北方机械制造厂的港口后一停就是六年,这六年里人们在静静地等待着莫斯科最终作出卖给印度还是将其拆毁的决定。但是在与印度的谈判一波三折到最终签订合同的六年里,相关费用又增加了很多,达到了6.5亿美金。2003年俄罗斯海军总装备技术局向莫斯科提交报告:“戈尔什科夫”号不适合进行改装恢复,计划将其拆毁。这就意味着修复工作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经费,这个庞然大物对于北方机械制造厂来说成了巨大的负担,将其转移走太昂贵,废弃又太可惜。于是莫斯科“义无反顾”地将其迅速“赠送”给了印度,双方也签署了修复合同。合同签署后真正意义上的改装工程才开始。而工程的本质却等同于修建一艘新军舰,所有武器和雷达电子设备全部被拆除,唯一保留的仅仅是舰体而已。飞行甲板被设计延长至280米,并加装弹射装置。机库面积被扩大到130x23x6.6米,舰尾加装了一部升降机。甲板上加装飞机降落用的阻拦索和光学飞机降落系统。这些大型设备的安装原计划在2007年完成,但是2007年这些大型设备一件也没有安装,甚至2008年都很难说能够完工。

为了更加直观地描述这一工程的工作量,我们将列举一些具体数据。当年为了争当维修工程钢材供应商,两大俄罗斯钢铁企业北方钢铁公司和普罗米修斯钢铁公司曾“大打出手”,甚至到了“战争”的边缘。而最终获得订单的北方钢铁公司已为戈舰改装工程提供了3.2万吨钢材!(该军舰排水量也不过几万吨)
由俄罗斯工业与动力工程部门和国防部以及国家财政部组成的海洋委员会,于2004年7月16日正式作出了一项对俄罗斯军用和民用造船企业支持的议案,其中包括对实施未来印度航母改造和出售米格-29舰载战斗机合同的企业进行财政拨款。但是不知道参与这一决定的政府官员们是否意识到:病入膏肓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并不仅仅是北方机械制造厂)根本不具备在两年半时间里建造一艘“新”航母的能力!而现在中断了的维修改造戈舰的工程中,与其仅仅处分一两名船厂的负责人,倒不如处分2004年制定这项计划的政府官员。
是老文,由飞扬贵宾飞雪上传,对印度“维克拉马蒂亚”昂贵的原因有一定启示俄罗斯还能造航母吗?
              ――“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改造工程搁浅幕后

(俄)弗拉基米尔•古达拉夫  王晓夏  编译   原载《现代舰船-军事广角》2008年第4期

《现代舰船-军事广角》编者按:俄罗斯为印度改造航母,工期一拖再拖,而且威胁印度如果不接受俄方追加工程款的要求,那么俄方就重新修复戈尔什科夫’号留作自用,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或许俄罗斯人自己的评论最能说明问题,为印度人改造‘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工程,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俄罗斯军用造船业的真面目,或许如同该文作者认为的那样:现今的俄罗斯造船业连改造旧航母似乎都有些力不从心,更别说建造一艘新型航母了。
25_57_827b4b97f7ae049.jpg




东窗事发后俄记者对船厂领导的采访,最右边是 副经理巴斯杜哈夫

    2006年12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将一枚祖国荣誉勋章授予了时任俄罗斯北方机械制造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巴斯杜哈夫,以表彰他在国家造船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但是谁也想不到的是:2007年8月1日,这位声名显赫的总经理却因无法按期交付为印度改造的航母“维克拉玛迪亚”号(前苏联“戈尔什科夫”号航空巡洋舰)而引咎辞职。该项目资金已告罄,改造工程难以为继了。整个事件好似一面镜子,让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俄罗斯军用造船业。现在的俄罗斯造船业到底有多大能力?我们可以制造大型军舰,但是这面镜子却告诉我们,我们的造船工业对于承建航母来说,显然力不从心,而这一切都在“戈尔什科夫”号改造工程上应验了
25_57_9f32ddc63a8850f.jpg
25_57_1bd4910cbd8a643.jpg

  


北方机械办公楼和厂区照片


光荣与耻辱
     
    20年多前的“戈尔什科夫”号(当年的名称为“巴库”号)是前苏联海军最值得骄傲的军舰。但是它在海军服役的10年间,仅仅执行了两次出海作战任务,一次是地中海,另一次是前往北冰洋。在其建造完成后不久,先在前苏联黑海舰队短暂服役后便被部署到了北方舰队,此后几乎一直停在港口里,为数不多的出海也是在巴伦支海进行为期2到3个星期的训练航行。
    为该型航母研制的雅克-141型垂直起降战机,也在该舰上进行了试飞,但是不幸的是:试飞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试飞员成功弹出而大难不死,但也宣判了雅克-141型垂直起降战机研制计划的死刑。随后国家便暂停了对垂直起降飞机的研制,这样“戈尔什科夫”号的载机计划也随之泡汤了。
    这艘军舰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大变,以及舰艇官兵的维护不力,最终导致提前退役。为什么这艘为前苏联海军官兵引以为荣的军舰这么快就夭亡了呢?这艘军舰的设计寿命为25年,但它却仅仅服役了10年。这到底是谁之过呢?就此问题北方机器制造厂的副总经理秋瓦克金曾经向媒体透露:“俄罗斯海军舰艇寿命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俄海军军舰的保养条件太差,因此都难保证按照正常设计使用年限服役。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军舰都得不到良好的保养,俄北方舰队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就是例外。“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拥有单独的停靠码头,而且军港内的很多基地也是专门为保养维护“库兹涅佐夫”号的发动机而单独设立的。即便这样,其服役年限也未必能完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过去我们仅仅考虑建造“更大”、“更快”的军舰,而对军舰的使用和维护却考虑不周。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航母的使用以及保障航母有效战备的问题,而以往并没有投入更多资金加以研究”。
    俾斯麦曾经说过:“我宁愿犯新错误,也好从中学到点什么”,可俄罗斯不仅没有从以往的错误中学到任何东西,而且还在重复着过去的错误。对于国家和海军来说,重新修复“戈尔什科夫”号或许其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但是执政者的观念却没有改变,过去“戈尔什科夫”号的设计和使用就是一个惨重的教训。
    1992年2月,“戈尔什科夫”号因故障被拖到了俄北部摩尔曼斯克的造船厂,开始进行修理,当时刚刚完成了计划中12%的维修工程。在匆匆更换了锅炉后, 1994年2月7日,船厂计划对新锅炉进行试验,但不幸的是那天的试验导致锅炉爆炸,极热的高压蒸汽席卷了舰内的禁闭室,被关押在那里的7名水兵瞬间被活活蒸熟……,从那天起,“戈尔什科夫”号的修复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当年海军曾经统计过,按照1997年的币值,修复“戈尔什科夫”号破损的蒸汽管道和锅炉大概需要500万卢布。而在“戈尔什科夫”号锅炉爆炸后的几年间,维修费用却在不断增加,比最初的预算高出好几倍,最后总计达到了数亿卢布。而这一切不仅仅是设备老化造成的,更主要是道德的沦丧:除了舰体锅炉的损坏外,军舰雷达系统等大量设备被人为偷盗,其中很多含有稀有贵重金属的电路板被偷盗一空。
到1996年,一切都很清楚了,俄罗斯已不可能再点燃军舰的锅炉,让它重新恢复运转了。而就在这个时候,与印度的军售谈判也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当时印度海军司令辛格曾以私人身份参观了“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后来传来消息,辛格看上了这艘航母。

25_57_e90229aec3c00ba.jpg



改装过程中,印度人参观图  看看印度人的表情

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是否向印度出售“戈尔什科夫”号,国家杜马、俄联邦政府内部和海军司令部都没能形成统一意见。1996年,来自北方科里亚共和国(俄北方舰队驻地所属共和国)的代表支持保留“戈尔什科夫”号,并且将请求转达到了俄国防部和俄政府高层,并表示愿意支付其中一大部分费用来修复这艘军舰。
    时任俄海军第一副司令的卡斯达诺夫将军也支持保留“戈尔什科夫”号,当时一名海军将领甚至写了一份报告,客观分析了俄罗斯海军面临的困境,指出俄罗斯应该保留携带苏-33的“库兹涅佐夫”号和携带反潜直升机的“戈尔什科夫”号,以确保俄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报告内容和数据非常客观真实,获得了很多支持者的认同,但是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无法逃避一个相同的事实:俄罗斯没有充足的资金保养、维护和使用航母。

    此外,俄罗斯还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俄境内没有一家专业造船厂建造过航母,(前苏联时期专门建造航母的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已被分给乌克兰),也没有任何国家机构负责制定建造计划和联系承建商来建造任何新航母。这一切导致了俄罗斯缺乏建造航母的能力。对于俄罗斯这样历史上向来注重海权的国家而言,现今的俄罗斯造船业连改造旧航母似乎都有些力不从心(印度航母的拖延,并不仅仅是工程款耗尽,而且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无法解决),更别说建造一艘新型航母了。
    我们的“竞争伙伴”——美国人,也并不是财大气粗地一味新建新航母,来维持其海上霸权的。美国人也是在航母服役一定周期后,进行大规模维修和一系列改进,以延长服役年限,在维持海上优势地位的同时,也节省了军费开支。无疑改进航母要比建造航母经济的多。而美国海军序列中的“小鹰”级航母1961年起陆续服役,至今经历了4次大规模改装,已经为美国海军服役了近半个世纪,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航母,这一事实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从俄罗斯现在的经济状况考虑,或许当初应该效仿美国人保留“戈尔什科夫”号。北方机器制造厂的副总经理秋瓦克金也曾无奈地讲道:“航母不是鸡肉,是不能放在冰箱里保存的”。
“戈尔什科夫”号最后的悲壮之旅
      1998年前夕,“戈尔什科夫”号做好准备后,由拖船牵引从摩尔曼斯克被运往北德文斯克市(俄罗斯北方机械制造厂所在地),全程共计810公里,途经巴伦支海和白海,通过了深达半米的浮冰区。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航母实现了在冰封海域被安全拖运。
  提起航母托运不得不让我们回忆起,当年前苏联的直升机航母“莫斯科”号被当作废铁卖往印度。最终俄罗斯拖船“斯达哈诺维兹”号负责托运“莫斯科”号从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前往印度阿朗克港。拖船船长后来回忆道:“我们航行到海峡就出了问题,不管怎么操控,‘莫斯科’始终不听我们的招呼,在狭窄的海峡内航母和我们连续转了5圈,随后航母横在海峡中间,把繁忙的航道都堵塞了。当我们航行到南非开普敦时,由于‘莫斯科’号的舰体严重倾斜,我们不得不在开普敦停留了8天,等我们最终到达印度阿朗克港的时候,整整比规定的时间晚了2个月,印度当局要求我们负责赔款,并把我们的船员和船扣留了”。
    在之前的所有托运经验中,被拖运船只都没有配置船员。但是对“戈尔什科夫”航母最后的托运过程,俄罗斯海军却让原军舰上的450名官兵为“戈尔什科夫”送行,整个托运和以往的托运除了有“故人送行”外,其他的差别不大。值得一提的就是:当时政府为“戈尔什科夫”号配发的各种证件完全是民船证件,但它却是一艘仍携带威力巨大的各种武器的“武装民船”。托运工作从1998年1月中旬开始,计划用四天时间将它托运到北德文斯克。托运船只由一艘拖船,两艘救生辅助船组成。原计划在冰封海域加派破冰船为“戈尔什科夫”开道,但是后来直接由拖船拖着“戈尔什科夫”号在冰区前进,“戈尔什科夫”号靠着自身巨大而又坚固的船体,自行破冰而行。“戈尔什科夫”号自身船体能在厚度为30厘米的实心冰区自行破冰,而在稍硬的5~6级的冰面上其自行破冰能力达到1.5米的厚度。就在这一冰区,“戈尔什科夫”号保持着8节的航速前进。当然上面的数据是现场实际试验出来的,没有任何手段能够准确测算出其实际的破冰能力,当然更没有哪个国家曾拿自己的航母做过这样的试验。
冬季的北冰洋给负责托运的水兵们带来极大的困扰,他们航行的海域风速达到了12米/秒,最强时风速达到了20米/秒,海情也达到了3~4级大浪。大雪和大雾也让他们陷入困局之中。很多时候在大雾中他们伸出手臂连自己的手也看不到,而且气温也非常低,北方舰队的气象专家为托运船队预告说:白海海域平均气温会在零下10度左右,但实际的气温却常常达到零下40度。“戈尔什科夫”号的锅炉在1994年之后就被严禁使用,但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为了保障舰上的采暖设备正常运转,北方舰队为“戈尔什科夫”号配备了一台“陆上”专用的移动式锅炉,确保舰上官兵不被冻伤。


一笔糊涂账
北方舰队司令部的军官一再向“戈尔什科夫”号上服役的官兵“许诺”:“戈尔什科夫”号大概在北德文斯克修理一年左右。但是军舰从摩尔曼斯克转移到北德文斯克却牵扯到一系列“非军事”问题,其中最尖锐的就是住房问题。位于北德文斯克的北方舰队白海分舰队司令部,向“戈尔什科夫”号的军官们开出了“支票”:只要来到北德文斯克就可以分到军官家庭宿舍的房子,但是大多数官兵对这个“空头支票”心有余悸。原因很简单:自从苏联解体后,北德文斯克的白海军区就没有钱继续为海军官兵修建住房。所以现有的海军家庭宿舍早已经人满为患,他们压根儿没有房子可分。当然这些问题还不是最主要的,更要命的是:没有钱!
没有任何一位官方人士能就最实质的问题说些什么,怎样让“戈尔什科夫”号下水,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来对其修缮,这些问题过去被搁置,现在同样被搁置着。而已经被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只是冰山一角。而最近由于工期延误,让北方机械制造厂领导层感到恐慌和着急的也是只一些表面问题。“我们负责‘戈尔什科夫’号改装的相关部门有什么呢?我们哪来的钱去开展工作呢?现在我们甚至是在‘义务’进行改装准备工作,使改装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北方机器制造厂的副总经理秋瓦克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相比老道的总经理秋瓦克金,总工程师弗拉基米尔•巴斯杜哈夫对记者的谈话相对更加坦诚:“1997年12月1日,最高层决定将“戈尔什科夫”转移到北德文斯克并交付我们北方机械制造厂,之前我们和俄罗斯其他大型造船企业开始了对“戈尔什科夫”号改造工程的竞标,最后出于技术工艺和工程质量方面的考虑,我们赢得了这项工程,没有人希望竞标的最终结果发生改变。这里需要补充的是,1997年末印度只是表达了购买和维修‘戈尔什科夫 ’号的意愿,政府也开始和印度方面展开谈判,但是1998年政府在没有和印度正式签署任何合同的情况下直接将航母托运到了北德文斯克,1998年的2月出台的国家财政年度预算对于‘戈尔什科夫’号显得非常重要,可结果是对‘戈尔什科夫’号没有安排任何预算,这表明政府已经决定将其出售给印度,但这时谈判仍在继续,双方讨价还价的还是价格问题,此时并没有签署正式的销售或改装合同。当‘戈尔什科夫’号交给我们的时候,对于工程造价我们做出了自己大概的评估,所有工作进度也在我们的掌控之下,在2004年正式签署合同前,真正的准备工作并没有进行。当时的副经理巴斯杜哈夫对我说:‘我们到哪儿去找钱修复‘戈尔什科夫’号啊?’。这的确是实情,虽然工程还没开工,但很多费用已经产生了。‘戈尔什科夫’号从摩尔曼斯克托运至北德文斯克,整个托运和辅助船队总计消耗了近千吨柴油,而且托运前的准备工作开销不少,当时海军高层官员也感到很为难,因为虽然托运舰队是海军派出的,但是政府并没有专门拨款,而所有费用都需要维修改进‘戈尔什科夫’号的印度来支付,可那时合同还没有签署。”
[upload=5]

积重难返
从“戈尔什科夫”号被拖运到北方机械制造厂的港口后一停就是六年,这六年里人们在静静地等待着莫斯科最终作出卖给印度还是将其拆毁的决定。但是在与印度的谈判一波三折到最终签订合同的六年里,相关费用又增加了很多,达到了6.5亿美金。2003年俄罗斯海军总装备技术局向莫斯科提交报告:“戈尔什科夫”号不适合进行改装恢复,计划将其拆毁。这就意味着修复工作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经费,这个庞然大物对于北方机械制造厂来说成了巨大的负担,将其转移走太昂贵,废弃又太可惜。于是莫斯科“义无反顾”地将其迅速“赠送”给了印度,双方也签署了修复合同。合同签署后真正意义上的改装工程才开始。而工程的本质却等同于修建一艘新军舰,所有武器和雷达电子设备全部被拆除,唯一保留的仅仅是舰体而已。飞行甲板被设计延长至280米,并加装弹射装置。机库面积被扩大到130x23x6.6米,舰尾加装了一部升降机。甲板上加装飞机降落用的阻拦索和光学飞机降落系统。这些大型设备的安装原计划在2007年完成,但是2007年这些大型设备一件也没有安装,甚至2008年都很难说能够完工。

为了更加直观地描述这一工程的工作量,我们将列举一些具体数据。当年为了争当维修工程钢材供应商,两大俄罗斯钢铁企业北方钢铁公司和普罗米修斯钢铁公司曾“大打出手”,甚至到了“战争”的边缘。而最终获得订单的北方钢铁公司已为戈舰改装工程提供了3.2万吨钢材!(该军舰排水量也不过几万吨)
由俄罗斯工业与动力工程部门和国防部以及国家财政部组成的海洋委员会,于2004年7月16日正式作出了一项对俄罗斯军用和民用造船企业支持的议案,其中包括对实施未来印度航母改造和出售米格-29舰载战斗机合同的企业进行财政拨款。但是不知道参与这一决定的政府官员们是否意识到:病入膏肓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并不仅仅是北方机械制造厂)根本不具备在两年半时间里建造一艘“新”航母的能力!而现在中断了的维修改造戈舰的工程中,与其仅仅处分一两名船厂的负责人,倒不如处分2004年制定这项计划的政府官员。
是老文,由飞扬贵宾飞雪上传,对印度“维克拉马蒂亚”昂贵的原因有一定启示
顶一个,毛子一时还缓不过气来,就让我们重现红色帝国吧
毛子用a3的钱来给自己练手
咱咋就没有3哥这种好客户?
前苏联遗产不能由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继承
戈尔什科夫有弹射器?
美国人也是在航母服役一定周期后,进行大规模维修和一系列改进,以延长服役年限,在维持海上优势地位的同时,也节省了军费开支。无疑改进航母要比建造航母经济的多。
========================================
现在咱中国的老瓦将创造历史,为咱海军做贡献!
毛子再锉,也不会锉成这个样子吧
三哥对毛子来说真是至关重要啊
拜托毛子没造过HM好吧....都是乌克兰造的
等土鳖 山寨小鹰号的弹弓航妈。。
那7位被清蒸的毛子水兵……
没落帝国
毛子混得实在惨了点
zhangye1981 发表于 2011-1-10 23:15
嗬,毛子是怎么改造这条航母的?把龙骨带船壳都换一遍也用不了这么多钢啊?:dizzy: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1-1-11 09:21


    估计就是除了龙骨都换过了。可能有些地方还换了好几遍。
能,难
毛子再多还几年债吧
不过阿三真是活雷锋,上杆子帮毛子练手啊
主要是厂不在了,杯具啊
xuansu 发表于 2011-1-11 09:29


    可从进度图上看,看不出来有换过旧钢板的地方啊。
俄罗斯现在不具备制造航母的能力,要具备的话他也想自己造一艘啊,只可惜他造不了,于是那啊三的钱给自己造航母准备点经验,实验一把先。
xiazai1978 发表于 2011-1-11 05:44 AM

谁让他自废武功,自断八脉,自碎琵琶骨
LZ把飞扬的坟贴也搬过来了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1-1-11 09:21

要把自己建航母的刚才一起搞出来,反正有大款埋单
钢材要经过切割的,最后的产品会比原料少很多。

但是,3.2万吨还是多的有些奇怪。毕竟船壳基本没动。
以后找TB造吧
钢材要经过切割的,最后的产品会比原料少很多。

但是,3.2万吨还是多的有些奇怪。毕竟船壳基本没动

问题是加了很多,甲板扩大了,毕竟排水量要比原先的大,再加上阿三喜欢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呵呵。。。。。
3.2万吨
a3欠了前苏联的数百亿美元就用废纸还了。
毛子斩小3那是替天行道,理所当然。
3个毛子大叔眉头紧皱,一脸苦相,好想摸摸他们的脑袋安慰一下他们
回复 28# darkcc


    求达人科普...
应该最后还是能弄出来的,不过进度就不敢想象了

...............
积重难返
从“戈尔什科夫”号被拖运到北方机械制造厂的港口后一停就是六年,这六年里人们在静静地等待着莫斯科最终作出卖给印度还是将其拆毁的决定。但是在与印度的谈判一波三折到最终签订合同的六年里,相关费用又增加了很多,达到了6.5亿美金。2003年俄罗斯海军总装备技术局向莫斯科提交报告:“戈尔什科夫”号不适合进行改装恢复,计划将其拆毁。这就意味着修复工作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经费,这个庞然大物对于北方机械制造厂来说成了巨大的负担,将其转移走太昂贵,废弃又太可惜。于是莫斯科“义无反顾”地将其迅速“赠送”给了印度,双方也签署了修复合同。合同签署后真正意义上的改装工程才开始。而工程的本质却等同于修建一艘新军舰,所有武器和雷达电子设备全部被拆除,唯一保留的仅仅是舰体而已。飞行甲板被设计延长至280米,并加装弹射装置。机库面积被扩大到130x23x6.6米,舰尾加装了一部升降机。甲板上加装飞机降落用的阻拦索和光学飞机降落系统。这些大型设备的安装原计划在2007年完成,但是2007年这些大型设备一件也没有安装,甚至2008年都很难说能够完工。


..................
zhangye1981 发表于 2011-1-10 23:15

啥弹射装置?
毛子专家还真是一贯张口喜欢跑火车。不过除此以外描述大致算清楚吧

阿三可怜就可怜在国内技术太差,否则拖回来自己修也不至于这样被一刀又一刀的宰,连还没签合同时的花费,都算到阿三头上了
...............
积重难返
从“戈尔什科夫”号被拖运到北方机械制造厂的港口后一停就是六年,这六年里人们在静静地等待着莫斯科最终作出卖给印度还是将其拆毁的决定。但是在与印度的谈判一波三折到最终签订合同的六年里,相关费用又增加了很多,达到了6.5亿美金。2003年俄罗斯海军总装备技术局向莫斯科提交报告:“戈尔什科夫”号不适合进行改装恢复,计划将其拆毁。这就意味着修复工作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经费,这个庞然大物对于北方机械制造厂来说成了巨大的负担,将其转移走太昂贵,废弃又太可惜。于是莫斯科“义无反顾”地将其迅速“赠送”给了印度,双方也签署了修复合同。合同签署后真正意义上的改装工程才开始。而工程的本质却等同于修建一艘新军舰,所有武器和雷达电子设备全部被拆除,唯一保留的仅仅是舰体而已。飞行甲板被设计延长至280米,并加装弹射装置。机库面积被扩大到130x23x6.6米,舰尾加装了一部升降机。甲板上加装飞机降落用的阻拦索和光学飞机降落系统。这些大型设备的安装原计划在2007年完成,但是2007年这些大型设备一件也没有安装,甚至2008年都很难说能够完工。


..................
zhangye1981 发表于 2011-1-10 23:15

啥弹射装置?
毛子专家还真是一贯张口喜欢跑火车。不过除此以外描述大致算清楚吧

阿三可怜就可怜在国内技术太差,否则拖回来自己修也不至于这样被一刀又一刀的宰,连还没签合同时的花费,都算到阿三头上了
回复 1# zhangye1981

好文,这段话很亮点:
2003年俄罗斯海军总装备技术局向莫斯科提交报告:“戈尔什科夫”号不适合进行改装恢复,计划将其拆毁。这就意味着修复工作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经费,这个庞然大物对于北方机械制造厂来说成了巨大的负担,将其转移走太昂贵,废弃又太可惜。于是莫斯科“义无反顾”地将其迅速“赠送”给了印度
lastango 发表于 2011-1-11 23:21


    前苏联时期的债务
毛子造船,除了核潜内裤就只能造造小船,否则也不用买西北风

戈舰就是一个废铁空壳,毛子当破烂甩给三哥,偏偏三哥还就真上当了。。。
印度就找英国法国建艘新的,估计时间更短,价格更便宜,效能更有保证。
wujimin 发表于 2011-1-12 01:11


    貌似MD也想把小鹰“赠送”给阿三
有阿三这样的凯子,真是帽子们的幸福啊。
mk2 发表于 2011-1-11 00:50


    咱们可不能这么坑自己的客户
X47C 发表于 2011-1-12 08:57


    还是找我们造吧,我们即使用来练手打打返工啥的,在速度和价格上也绝不输高卢鸡和约翰牛,更重要的是增进睦邻友好关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