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看来水变油不是忽悠哦。说水变油是伪科学的都去割JJ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54:40
二氧化碳和水是汽油燃烧后的主要产物。使用太阳能能不能将燃烧过程逆转?这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不过,美国科学家正在将它变为现实。

  建造“液体太阳燃料”工厂

  美国核安全管理局所属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正在建造一个模型,尝试用聚焦的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从而实现为二氧化碳进行化学方式的“充电”。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制造氢气,也可作为合成甲醇、汽油、柴油、喷气发动机燃料等液体燃料的基础原料。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把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液体燃料称为“液体太阳燃料”。

  正在建造的这个模型装置称为反转环接受器、反应器和同流换热器(CR5),通过两个截然不同的步骤,它可以使二氧化碳的一个碳———氧键断裂,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这是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转变为燃料的整个探索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CR5的发明者里奇•戴弗说,设计这套装置的最初想法是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可作为未来氢经济的燃料。后来,研究团队提出可用CR5将二氧化碳分解,就像分解水那样。在过去几年中,他们的概念已获得证明,而且正在完成一个利用聚焦的太阳能为二氧化碳进行“充电”的模型装置,由此产生的一氧化碳、氢气和氧气最终将在后续系统中被用来合成液体燃料。

  让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

  桑迪亚实验室燃料和能源转换部经理艾伦•斯特科尔介绍说,科学家早就知道,循环利用二氧化碳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大多认为要做到技术上和经济上实用可行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这方面的研究热情一直不高。但桑迪亚实验室的研究团队不仅认为它可行,而且已经设计出完全符合他们期望的模型,并通过一个巧妙可行的两步过程成功地将二氧化碳分解。

  斯特科尔承认,此项发明的动力之一缘于全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迫切需求。虽然这项发明成果可能还需要15年—20年才会有商业化产品进入市场,但它的前景非常光明。因为它不仅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还让我们得以保留现有的选择,继续使用我们熟悉和喜欢的燃料。斯特科尔指出,将二氧化碳作为循环使用的燃料,显然要比埋藏它更具吸引力。

  这项发明的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它将使化石燃料最少可以被使用两次,这意味着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减少,从地下开采石油的速度也会减缓。比如,煤炭在清洁的火力发电厂燃烧后,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将被捕获,然后在CR5中被还原成一氧化碳。作为初始原料,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制造汽油、喷气燃料、甲醇及其他类型的液体燃料。

  难怪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对此技术也极为关注,已表示愿意掏钱资助他们。

  从空气中“开采燃油”

  液体燃料的应用前景意义重大,因为它完全适合现有的汽油和石油基础设施。由一氧化碳制得的合成燃料可以通过输油管道或运输卡车输送到加油站,就像现在从石油炼制出的汽油一样。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装有普通的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车辆使用液体燃料也可以正常工作。

  该发明的合作者吉姆•米勒说,他们计划的第一步是先从发电厂、烟囱和酿酒厂等比较集中的源头来捕获二氧化碳,但该发明的最终目标是从空气中把二氧化碳提取出来。将来一个包含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装置的系统最终会产生碳中性的液体燃料。

  米勒说,这项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利用这个模型来证明CR5概念的可行性,同时测定如何把小规模试验获得的结果扩展到实际装置。他认为,和将来逐步发展出的设施相比,现在的设计是很保守的。

  戴弗表示,模型将在明年早些时候完成。他们计划首先进行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试验,然后再试验将二氧化碳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气。

  桑迪亚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已经证明,上述化学过程可以重复进行,经过多次循环也不会造成性能损失,而且循环时间也足够短。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所有的事情在一个连续工作的装置中完成。(2007年12月)

----------------------------------------------------------------------------------------------------

武汉大学的教授仅仅利用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就能合成出柴油等燃油品来!昨日,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刘立建很兴奋地说,目前最关键的技术已被我们攻克。如果进展一切顺利的话,也许某一天,我们将不再为自然资源的枯竭而担心发愁了!

刘立建教授称,一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生成柴油、汽油等技术早已成熟。科学家们之所以没有进行推广,是因为一氧化碳与氢气难以大量获得,利用这种技术来获得汽油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得不偿失。而经过数年的科学研究,刘立建利用太阳能,实现了这一难题。
刘立建教授的原理很简单,先是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接着把一氧化碳与水合成生成氢气,再把一氧化碳与氢气进行合成生成柴油、汽油来。
从2005年开始,刘立建教授就尝试利用太阳能“生产”一氧化碳。他用国际上通行的“菲涅耳透镜”聚焦太阳能,从而达到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所需要的高热能。他首先用的是直径为10厘米的“菲涅耳透镜”,结果不太理想。最后他花20万元找有关部门做了一块直径为3米的“菲涅耳透镜”。在实验室里,他很成功地把二氧化碳在1000多度的情况下生成了一氧化碳。而传统的技术,二氧化碳需在2300多度的高温下才能生成一氧化碳,这显然难以工业化生产。(2010年)二氧化碳和水是汽油燃烧后的主要产物。使用太阳能能不能将燃烧过程逆转?这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不过,美国科学家正在将它变为现实。

  建造“液体太阳燃料”工厂

  美国核安全管理局所属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正在建造一个模型,尝试用聚焦的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从而实现为二氧化碳进行化学方式的“充电”。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制造氢气,也可作为合成甲醇、汽油、柴油、喷气发动机燃料等液体燃料的基础原料。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把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液体燃料称为“液体太阳燃料”。

  正在建造的这个模型装置称为反转环接受器、反应器和同流换热器(CR5),通过两个截然不同的步骤,它可以使二氧化碳的一个碳———氧键断裂,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这是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转变为燃料的整个探索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CR5的发明者里奇•戴弗说,设计这套装置的最初想法是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可作为未来氢经济的燃料。后来,研究团队提出可用CR5将二氧化碳分解,就像分解水那样。在过去几年中,他们的概念已获得证明,而且正在完成一个利用聚焦的太阳能为二氧化碳进行“充电”的模型装置,由此产生的一氧化碳、氢气和氧气最终将在后续系统中被用来合成液体燃料。

  让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

  桑迪亚实验室燃料和能源转换部经理艾伦•斯特科尔介绍说,科学家早就知道,循环利用二氧化碳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但大多认为要做到技术上和经济上实用可行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这方面的研究热情一直不高。但桑迪亚实验室的研究团队不仅认为它可行,而且已经设计出完全符合他们期望的模型,并通过一个巧妙可行的两步过程成功地将二氧化碳分解。

  斯特科尔承认,此项发明的动力之一缘于全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迫切需求。虽然这项发明成果可能还需要15年—20年才会有商业化产品进入市场,但它的前景非常光明。因为它不仅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还让我们得以保留现有的选择,继续使用我们熟悉和喜欢的燃料。斯特科尔指出,将二氧化碳作为循环使用的燃料,显然要比埋藏它更具吸引力。

  这项发明的激动人心之处在于,它将使化石燃料最少可以被使用两次,这意味着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减少,从地下开采石油的速度也会减缓。比如,煤炭在清洁的火力发电厂燃烧后,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将被捕获,然后在CR5中被还原成一氧化碳。作为初始原料,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制造汽油、喷气燃料、甲醇及其他类型的液体燃料。

  难怪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对此技术也极为关注,已表示愿意掏钱资助他们。

  从空气中“开采燃油”

  液体燃料的应用前景意义重大,因为它完全适合现有的汽油和石油基础设施。由一氧化碳制得的合成燃料可以通过输油管道或运输卡车输送到加油站,就像现在从石油炼制出的汽油一样。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装有普通的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车辆使用液体燃料也可以正常工作。

  该发明的合作者吉姆•米勒说,他们计划的第一步是先从发电厂、烟囱和酿酒厂等比较集中的源头来捕获二氧化碳,但该发明的最终目标是从空气中把二氧化碳提取出来。将来一个包含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装置的系统最终会产生碳中性的液体燃料。

  米勒说,这项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利用这个模型来证明CR5概念的可行性,同时测定如何把小规模试验获得的结果扩展到实际装置。他认为,和将来逐步发展出的设施相比,现在的设计是很保守的。

  戴弗表示,模型将在明年早些时候完成。他们计划首先进行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试验,然后再试验将二氧化碳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气。

  桑迪亚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已经证明,上述化学过程可以重复进行,经过多次循环也不会造成性能损失,而且循环时间也足够短。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所有的事情在一个连续工作的装置中完成。(2007年12月)

----------------------------------------------------------------------------------------------------

武汉大学的教授仅仅利用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就能合成出柴油等燃油品来!昨日,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刘立建很兴奋地说,目前最关键的技术已被我们攻克。如果进展一切顺利的话,也许某一天,我们将不再为自然资源的枯竭而担心发愁了!

刘立建教授称,一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生成柴油、汽油等技术早已成熟。科学家们之所以没有进行推广,是因为一氧化碳与氢气难以大量获得,利用这种技术来获得汽油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得不偿失。而经过数年的科学研究,刘立建利用太阳能,实现了这一难题。
刘立建教授的原理很简单,先是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接着把一氧化碳与水合成生成氢气,再把一氧化碳与氢气进行合成生成柴油、汽油来。
从2005年开始,刘立建教授就尝试利用太阳能“生产”一氧化碳。他用国际上通行的“菲涅耳透镜”聚焦太阳能,从而达到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所需要的高热能。他首先用的是直径为10厘米的“菲涅耳透镜”,结果不太理想。最后他花20万元找有关部门做了一块直径为3米的“菲涅耳透镜”。在实验室里,他很成功地把二氧化碳在1000多度的情况下生成了一氧化碳。而传统的技术,二氧化碳需在2300多度的高温下才能生成一氧化碳,这显然难以工业化生产。(2010年)
嗯,实在是高科技,天顶星技术,用二氧化碳制造氢气。。。。。。
貌似很久之前我就驳过这个悖论~
碳可以直接在无氧环境下跟高温水蒸汽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而且摩尔比非常均匀。
用太阳能来裂解二氧化碳纯属脱裤子放屁。
还不如直接使用太阳能来的实际些。
不就是太阳能嘛。还不如用太阳能汽车。省了转换成汽油的环节,也节省了转换的能耗,对减排支持更大
“水变油”是指声称往水里滴特定催化剂产品就可以变成燃料的某骗局的简称,随便改变词汇语境然后再驳得高兴没有什么意义。
在家里流浪 发表于 2011-1-5 09:15


能量储存于碳氢化合物(如汽油、柴油之类的)中,便于携带 嘛!
连一些基础概念都搞不清,还谈什么水变油

且不说楼上脱裤子放屁的说法,既然楼主说有“碳”参与进来,那就不能叫“水”变“油”了,
如果还能裂变聚变水还可以变成LZ
就看太阳能转换效率了
通篇都在说利用太阳能是二氧化碳转变为一氧化谈,跟水变油有什么关系,以现在的科技在可见之年这都是伪科学
这种手段直接用来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从而作为新能源使用不就行了,我觉得分解二氧化碳纯粹是为了挽救颓废的化石能源
ever_captain 发表于 2011-1-5 12:11
关键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
从大气中回收二氧化碳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含量太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二氧化碳主要依靠天然气井和其他化工生产的副产物。
熵啊熵
"从2005年开始,刘立建教授就尝试利用太阳能“生产”一氧化碳。他用国际上通行的“菲涅耳透镜”聚焦太阳能,从而达到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所需要的高热能。他首先用的是直径为10厘米的“菲涅耳透镜”,结果不太理想。最后他花20万元找有关部门做了一块直径为3米的“菲涅耳透镜”。在实验室里,他很成功地把二氧化碳在1000多度的情况下生成了一氧化碳。而传统的技术,二氧化碳需在2300多度的高温下才能生成一氧化碳,这显然难以工业化生产。"

这妓者不是扯淡么?菲涅尔透镜就是一种光学器件,又不是啥神器,怎么可能改变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关键还是看用了什么催化剂
热力学第二定律没学好的都回去打pp
楼主真是悲剧。

就好像说 陈景润证明了“1+2=3”一样悲剧。

别人陈景润证明的是“1+2”这个命题,而不是1+2这个算式。

同理这里的“水变油”也是有特定含义的。
使用"水变油"这个题目就是哗众取宠,而掩盖了技术中关键的实质性的东西。
武大哪个实验室可以放下3米的透镜还能让阳光直射?
真是的,看到這個標題第一反應就是要有碳元素,否則純水無論如何也變不了油(當然核反應除外——那MD的技術也太超前了……)。
ever_captain 发表于 2011-1-5 12:11


其實我們的大自然中,生命產生的氧氣中的氧原子經過一系列變換後,最終都是來源於二氧化碳而不是水,否則這世上二氧化碳將會越來越多,水將會越來越少——但我們當前的工業廢氣就屬於後一種情況,所以分解二氧化碳的想法我是高度贊成的……這也是我支持“低碳”的初衷……
又是标题党
陈金义死不瞑目啊。
光合作用
围观一下楼主。
在家里流浪 发表于 2011-1-5 09:15
屁话,水煤气反应
这么简单就能转化出油,
真的要切好多JJ。
水分子哪有碳原子?!最近IQ偏低的经常出现{:3_77:}
想起了20年前哈尔滨的王洪成!!!!!!!
回复 28# 李无敌


    读小学的时候上自然课的老师就忽悠某神人发明了水变油.原来是个叫王洪成的鸟人.
洋人 就对
美国人说的很清楚,硬生生从二氧化碳中获得一氧化碳,是为了继续使用喜欢的能源,但是当电动机、太阳能电池等发展成熟效率提高的时候,就没必要做这样的转换,直接用太阳能就好了。研究这个最大的好处是,内燃机可以再多卖几年~
nmd 发表于 2011-1-5 08:10
化学不及格啊,二氧化碳怎么能造氢气啊?
在家里流浪 发表于 2011-1-5 09:15
如果这个技术能发展到大规模,不失为一个减少二氧化碳的方法
忽悠水变油这事已经割了一批人的jj包括一些准院士
lz就算把这些人的jj都接自己身上也改变不了水变油是伪科学的事实啊。
deltasniper 发表于 2011-1-6 16:55
这更是扯淡。
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从哪里来?难道是大气?


可怕的民科,都能被妓者的个标题忽悠住。e

啊说错了改正下,是民科的强于妓者,原来标题是lz总结的。

可怕的民科,都能被妓者的个标题忽悠住。e

啊说错了改正下,是民科的强于妓者,原来标题是lz总结的。
介都不算忽悠,那嘛算忽悠啊?
楼主真是大科学家
意淫的屁话,懂点自然科学就不会信口开河了。
如果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给用了,太阳光会不会把生物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