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深空探测器技术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2:20:53
2010年,国际深空探测活动各领域均较为活跃,多项月球与火星探测任务的研制进度加快;金星探测、小行星探测、太阳物理探测等领域均实施了多项探测任务。
  
  一、月球与行星科学探测

  2010年,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对月球与行星的科学探测保持较高的关注度,日本、欧洲和印度的月球和行星探测器技术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1. 欧洲计划实施首次月球着陆任务   

  9月18日欧空局宣布正在研制一颗大型月面着陆器,计划于2018年送往月球。该任务计划对预定月球南极环形山区域进行勘察,研究未来宇航员可能遇到的辐射和月球尘埃问题,并探测月面土壤与可用资源,测试用于未来载人登月的新技术。欧空局首先开展为期18个月的任务可行性研究,欧空局已授予EADS阿斯特里姆公司价值650万欧元的合同进行着陆任务的详细概念设计。
  
  2. 印度月球航行-2号月球探测器研制取得进展   

  2010年8月31日ISRO选定了月球初航-2号任务搭载的有效载荷。月球航行-2任务将执行月面着陆任务并进行化学、矿物学实验以及月球水资源勘察;探测器由印度和俄罗斯联合研制,其中印方负责轨道器和漫游车的研制,分别重1400千克和30~100千克;俄方负责着陆器的研制,重约1250千克。月球航行-2号计划于2013年由印度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发射前往月球。
  
  3. 美、欧联合实施地外火星探测任务   

  2010年地外火星(ExoMars)任务的研制工作在美、欧的联合推动下顺利进行。1月ESA、NASA联合发出公告征询地外火星的有效载荷方案,8月选定了火星大气痕量分子掩星光谱仪、高分辨率日掩天底光谱仪、ExoMars气候探测仪、高分辨率全色立体成像仪、火星大气全球成像实验等5台有效载荷。
  
  4. 美国勇气号火星漫游车改为固定式研究平台   

  在勇气号漫游车陷入火星的松软沙土无法前行后,喷气推进实验室任务运行小组尝试了多种方法并进行大量的地面模拟试验,试图操纵探测器脱离困境,但是经多次努力未获成功。1月27日,NASA宣布计划将勇气号由移动式科学探测器改为固定式科学研究平台,利用搭载的科学仪器研究火星表面土壤化学成分的变化、观测沙土颗粒的迁移、监测火星大气层等。
  
  5. 日本成功发射黎明号金星探测器   

  5月21日,日本黎明号(Akatsuki或PLANET-C)金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这是日本继Nozomi(PLANET-B)火星探测任务之后第二颗行星探测器,主要通过观测金星的厚重云层来研究金星气候。:“黎明”号(Akatsuki)金星气候轨道器2010年12月上旬进入金星轨道失败,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一个专责小组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安装在发动机燃料供应管路中的回流阀门堵塞,该阀门用于提供发动机反向推力。
  
  6.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返回地球   

  6月13日,日本隼鸟号(Hayabusa)探测器返回地球并再入大气层,并在澳大利亚的武麦拉试验场回收返回舱,结束了历时7年的太空飞行和小行星探测任务。但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11月发布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着陆小行星丝川时,由于地面发送的计算机程序有误,导致“隼鸟”号未能发射金属球,没有收集到岩石样品。目前JAXA启动了第二颗Hayabusa探测器的研制工作,计划于2014年发射,探测目标为一颗在地球与火星附近、直径约900m、与“糸川”非常相似的小行星。
  
  二、太阳与天体物理探测

  2010年,太阳物理探测取得重大进展,最重要的就是美国成功发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

  1. 美国成功发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   

  2月11日,美国NASA研制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成功发射。SDO作为美国与日共存(LWS)项目的第1次任务,运行于进入静地轨道,预计在轨运行5年以上,目的是观测太阳大气从内层到最外层的太阳周期活动,如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确定太阳磁场如何产生、形成结构并转化为激烈的太阳事件。SDO发射时总重约3000kg,获取的高清晰度太阳图像分辨率可达极高,图像质量几乎可以与目前的IMAX巨型超大银幕相比。
  
  2. 11项天体物理探测器进行任务扩展   

  5月6日NASA发布《天体物理运行任务高级评审》报告,通过对目前已超期服役或接近寿命末期的在轨天体物理探测器进行评审,建议为11颗在轨的天体物理探测器增加投资、扩展其任务运行时间,其中包括继续支持欧、美合作的普朗克空间望远镜,对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进行自动化升级,延长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在轨寿命等。按照科学价值高低,NASA支持11项天体物理探测任务的优先级次序为:普朗克探测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雨燕卫星、XMM-牛顿卫星(欧空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朱雀卫星(日本)、银河系进化探测器、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国际伽玛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和广域红外测量探测器。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姚源)

http://www.space.cetin.net.cn/in ... n00&recno=593422010年,国际深空探测活动各领域均较为活跃,多项月球与火星探测任务的研制进度加快;金星探测、小行星探测、太阳物理探测等领域均实施了多项探测任务。
  
  一、月球与行星科学探测

  2010年,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对月球与行星的科学探测保持较高的关注度,日本、欧洲和印度的月球和行星探测器技术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1. 欧洲计划实施首次月球着陆任务   

  9月18日欧空局宣布正在研制一颗大型月面着陆器,计划于2018年送往月球。该任务计划对预定月球南极环形山区域进行勘察,研究未来宇航员可能遇到的辐射和月球尘埃问题,并探测月面土壤与可用资源,测试用于未来载人登月的新技术。欧空局首先开展为期18个月的任务可行性研究,欧空局已授予EADS阿斯特里姆公司价值650万欧元的合同进行着陆任务的详细概念设计。
  
  2. 印度月球航行-2号月球探测器研制取得进展   

  2010年8月31日ISRO选定了月球初航-2号任务搭载的有效载荷。月球航行-2任务将执行月面着陆任务并进行化学、矿物学实验以及月球水资源勘察;探测器由印度和俄罗斯联合研制,其中印方负责轨道器和漫游车的研制,分别重1400千克和30~100千克;俄方负责着陆器的研制,重约1250千克。月球航行-2号计划于2013年由印度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发射前往月球。
  
  3. 美、欧联合实施地外火星探测任务   

  2010年地外火星(ExoMars)任务的研制工作在美、欧的联合推动下顺利进行。1月ESA、NASA联合发出公告征询地外火星的有效载荷方案,8月选定了火星大气痕量分子掩星光谱仪、高分辨率日掩天底光谱仪、ExoMars气候探测仪、高分辨率全色立体成像仪、火星大气全球成像实验等5台有效载荷。
  
  4. 美国勇气号火星漫游车改为固定式研究平台   

  在勇气号漫游车陷入火星的松软沙土无法前行后,喷气推进实验室任务运行小组尝试了多种方法并进行大量的地面模拟试验,试图操纵探测器脱离困境,但是经多次努力未获成功。1月27日,NASA宣布计划将勇气号由移动式科学探测器改为固定式科学研究平台,利用搭载的科学仪器研究火星表面土壤化学成分的变化、观测沙土颗粒的迁移、监测火星大气层等。
  
  5. 日本成功发射黎明号金星探测器   

  5月21日,日本黎明号(Akatsuki或PLANET-C)金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这是日本继Nozomi(PLANET-B)火星探测任务之后第二颗行星探测器,主要通过观测金星的厚重云层来研究金星气候。:“黎明”号(Akatsuki)金星气候轨道器2010年12月上旬进入金星轨道失败,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一个专责小组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安装在发动机燃料供应管路中的回流阀门堵塞,该阀门用于提供发动机反向推力。
  
  6.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返回地球   

  6月13日,日本隼鸟号(Hayabusa)探测器返回地球并再入大气层,并在澳大利亚的武麦拉试验场回收返回舱,结束了历时7年的太空飞行和小行星探测任务。但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11月发布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着陆小行星丝川时,由于地面发送的计算机程序有误,导致“隼鸟”号未能发射金属球,没有收集到岩石样品。目前JAXA启动了第二颗Hayabusa探测器的研制工作,计划于2014年发射,探测目标为一颗在地球与火星附近、直径约900m、与“糸川”非常相似的小行星。
  
  二、太阳与天体物理探测

  2010年,太阳物理探测取得重大进展,最重要的就是美国成功发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

  1. 美国成功发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   

  2月11日,美国NASA研制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成功发射。SDO作为美国与日共存(LWS)项目的第1次任务,运行于进入静地轨道,预计在轨运行5年以上,目的是观测太阳大气从内层到最外层的太阳周期活动,如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确定太阳磁场如何产生、形成结构并转化为激烈的太阳事件。SDO发射时总重约3000kg,获取的高清晰度太阳图像分辨率可达极高,图像质量几乎可以与目前的IMAX巨型超大银幕相比。
  
  2. 11项天体物理探测器进行任务扩展   

  5月6日NASA发布《天体物理运行任务高级评审》报告,通过对目前已超期服役或接近寿命末期的在轨天体物理探测器进行评审,建议为11颗在轨的天体物理探测器增加投资、扩展其任务运行时间,其中包括继续支持欧、美合作的普朗克空间望远镜,对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进行自动化升级,延长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在轨寿命等。按照科学价值高低,NASA支持11项天体物理探测任务的优先级次序为:普朗克探测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雨燕卫星、XMM-牛顿卫星(欧空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朱雀卫星(日本)、银河系进化探测器、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国际伽玛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和广域红外测量探测器。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姚源)

http://www.space.cetin.net.cn/in ... n00&recno=59342
===============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64555


-
2010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深空探测器技术发展2011-01-04
    2010年,国际深空探测活动各领域均较为活跃,多项月球与火星探测任务的研制进度加快;金星探测、小行星探测、太阳物理探测等领域均实施了多项探测任务。
  
  一、月球与行星科学探测

  2010年,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对月球与行星的科学探测保持较高的关注度,日本、欧洲和印度的月球和行星探测器技术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1. 欧洲计划实施首次月球着陆任务   

  9月18日欧空局宣布正在研制一颗大型月面着陆器,计划于2018年送往月球。该任务计划对预定月球南极环形山区域进行勘察,研究未来宇航员可能遇到的辐射和月球尘埃问题,并探测月面土壤与可用资源,测试用于未来载人登月的新技术。欧空局首先开展为期18个月的任务可行性研究,欧空局已授予EADS阿斯特里姆公司价值650万欧元的合同进行着陆任务的详细概念设计。
  
  2. 印度月球航行-2号月球探测器研制取得进展   

  2010年8月31日ISRO选定了月球初航-2号任务搭载的有效载荷。月球航行-2任务将执行月面着陆任务并进行化学、矿物学实验以及月球水资源勘察;探测器由印度和俄罗斯联合研制,其中印方负责轨道器和漫游车的研制,分别重1400千克和30~100千克;俄方负责着陆器的研制,重约1250千克。月球航行-2号计划于2013年由印度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发射前往月球。
  
  3. 美、欧联合实施地外火星探测任务   

  2010年地外火星(ExoMars)任务的研制工作在美、欧的联合推动下顺利进行。1月ESA、NASA联合发出公告征询地外火星的有效载荷方案,8月选定了火星大气痕量分子掩星光谱仪、高分辨率日掩天底光谱仪、ExoMars气候探测仪、高分辨率全色立体成像仪、火星大气全球成像实验等5台有效载荷。
  
  4. 美国勇气号火星漫游车改为固定式研究平台   

  在勇气号漫游车陷入火星的松软沙土无法前行后,喷气推进实验室任务运行小组尝试了多种方法并进行大量的地面模拟试验,试图操纵探测器脱离困境,但是经多次努力未获成功。1月27日,NASA宣布计划将勇气号由移动式科学探测器改为固定式科学研究平台,利用搭载的科学仪器研究火星表面土壤化学成分的变化、观测沙土颗粒的迁移、监测火星大气层等。
  
  5. 日本成功发射黎明号金星探测器   

  5月21日,日本黎明号(Akatsuki或PLANET-C)金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这是日本继Nozomi(PLANET-B)火星探测任务之后第二颗行星探测器,主要通过观测金星的厚重云层来研究金星气候。:“黎明”号(Akatsuki)金星气候轨道器2010年12月上旬进入金星轨道失败,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一个专责小组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安装在发动机燃料供应管路中的回流阀门堵塞,该阀门用于提供发动机反向推力。
  
  6.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返回地球   

  6月13日,日本隼鸟号(Hayabusa)探测器返回地球并再入大气层,并在澳大利亚的武麦拉试验场回收返回舱,结束了历时7年的太空飞行和小行星探测任务。但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11月发布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着陆小行星丝川时,由于地面发送的计算机程序有误,导致“隼鸟”号未能发射金属球,没有收集到岩石样品。目前JAXA启动了第二颗Hayabusa探测器的研制工作,计划于2014年发射,探测目标为一颗在地球与火星附近、直径约900m、与“糸川”非常相似的小行星。
  
  二、太阳与天体物理探测

  2010年,太阳物理探测取得重大进展,最重要的就是美国成功发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

  1. 美国成功发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   

  2月11日,美国NASA研制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成功发射。SDO作为美国与日共存(LWS)项目的第1次任务,运行于进入静地轨道,预计在轨运行5年以上,目的是观测太阳大气从内层到最外层的太阳周期活动,如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确定太阳磁场如何产生、形成结构并转化为激烈的太阳事件。SDO发射时总重约3000kg,获取的高清晰度太阳图像分辨率可达极高,图像质量几乎可以与目前的IMAX巨型超大银幕相比。
  
  2. 11项天体物理探测器进行任务扩展   

  5月6日NASA发布《天体物理运行任务高级评审》报告,通过对目前已超期服役或接近寿命末期的在轨天体物理探测器进行评审,建议为11颗在轨的天体物理探测器增加投资、扩展其任务运行时间,其中包括继续支持欧、美合作的普朗克空间望远镜,对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进行自动化升级,延长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在轨寿命等。按照科学价值高低,NASA支持11项天体物理探测任务的优先级次序为:普朗克探测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雨燕卫星、XMM-牛顿卫星(欧空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朱雀卫星(日本)、银河系进化探测器、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国际伽玛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和广域红外测量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