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科普,坦克装甲厚度分布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48:14
请教各位,坦克之所以设计成装甲由前到后逐渐递减好像是根据一个什么公式得出的~请问这个公式是怎样的,现在还使用吗?请教各位,坦克之所以设计成装甲由前到后逐渐递减好像是根据一个什么公式得出的~请问这个公式是怎样的,现在还使用吗?
这个公式应该是很复杂的

不过和美国二战轰炸机的装甲板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是被打击可能性的概率序列吧
根据命中概率得出的。。。

典型就是T-34装甲厚度的设计。。。
车体首上,炮塔正面最厚,其次是车体首下炮塔侧面,再次车体侧面,最后尾部顶部底部。。。
根据命中率分布的.
坦克从一  出 生 就是进攻
renfeng 发表于 2010-12-23 00:34


    T34反而不典型,车体厚度都差不多,区别是倾斜角度。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12-23 08:55


    这个,你自己找资料看吧。。。
renfeng 发表于 2010-12-23 09:42


    前上 均质/45mm/30°/钢   前下 均质/45mm/钢   侧部 均质/45mm/上40°、下90°/钢   后部 均质/47mm/50°/钢
我还真找资料了。。。当然你一定说车体底部那就是抬杠了啊。
T-34-85是二战中型坦克里侧面、后面装甲最厚的~都快赶上重型坦克的水准~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12-23 10:05


    为啥只比车体呢???炮塔不算了???

实际上,t-34可以说是第一种按照中弹概率统计而得出的结论而设计的装甲厚度的坦克。。。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水平倾角/材料
 车体
  前上            均质/45mm/30°/钢
  前下            均质/45mm/钢
  侧部            均质/45mm/上40°、下90°/钢
  后部            均质/47mm/50°/钢
  顶部            均质/18~22mm/0°/钢
  底部            均质/18~22mm/0°/钢
 炮塔
  正面            均质/90mm/钢
  后部            均质/60mm/钢
  顶部            均质/18~22mm/钢


另外呢,那个时候,倾斜装甲要按垂直装甲来换算是更厚的,以前有一个Tβ=Tn*cosβ来计算等效厚度的。。。

另外呢,那个时候,倾斜装甲要按垂直装甲来换算是更厚的,以前有一个Tβ=Tn*cosβ来计算等效厚度的。。。
renfeng 发表于 2010-12-23 13:33


    仔细翻上面的帖子,我上面写了车体两个字,此外后面还补充了只是角度不同这句话,意思很明确了,或者你告诉我一下,我那句话(车体厚度差不多,区别是倾斜角度)还有别的汉语的理解方式吗?谢谢。
为啥非得我理解你的,而你就不理解我的呢???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12-23 13:38


    红桑,著名的人疯教主都不认识了?赶快给教主请安~
renfeng 发表于 2010-12-23 13:49


    车体厚度差不多,区别是倾斜角度------------我这句话有啥问题,你赶紧指出来吧,没有那就算了。
嗯,对,你说了一句很正确的话。。。

比如,我问你:今天你吃饭了吗???你说:今天太阳很好。。。

话是很正确,但是放的地方不对而已。。。
就像我说T-34就是按照统计命中率的结论来指导装甲厚度的设计的。。。

你却不拿坦克的各个部位进行比较,却只比较车体,还让我不要比车底是吧???

那你干嘛不拿一块甲板跟我说,你看厚度完全一样,太不典型了。。。
有些话吧,不想说的太多,太明。。。

说的太明白,大家都无趣不是么。。。
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在设计T-34的时候,曾统计过以前战争中,主要是苏芬和西班牙内战的坦克大约一千多例中弹数据,然后计算出各个部位的中弹数量所占总数的百分比,然后根据这个百分比来设计装甲厚度的。。。

不过实际上t-34的前机枪是个鸡肋,威力不大,倒是影响了装甲强度,当然不仅仅是甲板开口带来的装甲强度下降与加工费时费力成本上升。。。而且也带来了设计问题,如果没有这个前机枪,完全可以把首上设计的更加倾斜,这样就可带来跳弹的增加以及等效厚度的增加。。。实际上,包括t-34在内,前苏坦克设计思路是一贯的,就好比54/55车体,就是降低了车高,然后去掉了前机枪与机电员,使命中概率更大的车体首上更加倾斜,以提供更好的防弹能力,但是没有了前机枪,苏联人好像觉得缺了点什么,于是就又加了航向机枪这个更加鸡肋的鸡肋。。。
苏联人,实际上是有前机枪情节的。。。

总喜欢在车上正面弄一两挺机枪,就比如到了MBP-3,又弄了两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