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17:05
<P>
  国家安全自古就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国家间交往日趋频繁的近代更显重要。所以,世界各国无不给予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我国当前国家安全战略的总设计师。</P>
<P>  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和平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1982年9月1日,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致词时说:“八十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P>
<P>  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是变动的,国家战略也不可能一成不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顽固地实行反共反华政策,我国不得不采取一边倒的方针,走结盟的路线。六十年代初开始,由于当时的苏联威胁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又不得不两个拳头打敌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尼克松政府把苏联当作主要敌人,主动缓和中美关系,我国则因势利导,形成中美苏“大三角”的关系。到了七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八十年代末,苏联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美国独大的局面初露端倪。作为伟大的战略家,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注意到了国际局势的变化。1988年12月21日,也就是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两年半之前、苏联解体3年之前,他在与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谈话时就说:“世界在变,人的思想不能不变。”“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P>
<P>  维护国际和平及国内稳定是邓小平同志始终十分关注的问题。他多次强调,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了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想法。</P>
<P>  第一, 不搞集团政治,更不当头,永不称霸。他说:“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丢掉了。”</P>
<P>  第二, 淡化意识形态之争,“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个方针经受了考验而没有动摇。1990年7月11日,他在同加拿大前总理特罗多谈话时:“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这一方针,一天都没有动摇过。”</P>
<P>  第三, 不纠缠历史恩怨,主张“结束过去,开辟未来”。</P>
<P>  第四, 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为了避免战争和冲突,他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为了和平解决国际间领土纠纷,他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设想。</P>
<P>  第五, 要有所作为,就是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P>
<P>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国际环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邓小平同志的这个和平路线称作韬光养晦。这是一个不错的概括,但容易误解成短期行为、权宜之计。其实,这不同于韩信接受胯下之辱,不同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不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作出的一项长期的、科学的决策。正如他在同拉·甘地谈话时所说的:“世界在变,各国都在考虑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当年,以苏联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争霸尚且成为其分崩离析的根本原因;当前,以美国的综合国力,为了称霸,四面出击终于招致四面楚歌,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判断的准确性。</P>
<P>  现在,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派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正在拼命谋取世界霸权。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到处制造麻烦,不时撩拨中国。面对此种局面,我们不可失去冷静,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教导:“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面对一些国家的疑惧,“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P>
<P>  当然,邓小平同志并没有要求我们含垢忍辱、逆来顺受、低三下四。相反,他要求我们以坚决的态度去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他说:“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绝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瞧不起你。”我们总是说“减少麻烦,避免对抗”,但人家实在不像话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惧怕对抗。连朝鲜都敢于对抗,何况中国这样的大国?对于那些利令智昏忘乎所以的人,只有对抗才能使他们清醒一些,才能迫使他们对利弊得失作些冷静的评估。</P>
<P>  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不可忘记我们的长远大计。毕竟,国家的安全归根结底寓于国力之中,万不可因“小不忍”而乱了增强国力的大谋。军事专家说,现在,电子化军事装备与机械化半机械化装备的差距,相当于鸦片战争时坚船利炮与土枪土炮的差距。如果我们不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自己,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我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安全。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刻骨铭心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以后,连窃国大盗袁世凯都流泪了,在政府要员的会议上说了一段话:“只望大家记住此次承认是屈于最后通牒,认为奇耻大辱,从此各尽各职,力图自强,此后或有可为”,“若事过辄忘,不事振作,朝鲜殷鉴不远,我固责无旁贷,诸君亦与有责也”。倘若不因人废言,袁世凯当年的话至今仍有警示作用。</P>
<P>
  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发展经济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把它称为“硬道理”。他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这是他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说的,是《邓小平文选》最后一册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应该把它当作邓小平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当作他对我们的最后嘱托而牢记于心。</P><P>
  国家安全自古就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国家间交往日趋频繁的近代更显重要。所以,世界各国无不给予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我国当前国家安全战略的总设计师。</P>
<P>  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和平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1982年9月1日,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致词时说:“八十年代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年代。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P>
<P>  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是变动的,国家战略也不可能一成不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顽固地实行反共反华政策,我国不得不采取一边倒的方针,走结盟的路线。六十年代初开始,由于当时的苏联威胁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又不得不两个拳头打敌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尼克松政府把苏联当作主要敌人,主动缓和中美关系,我国则因势利导,形成中美苏“大三角”的关系。到了七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八十年代末,苏联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美国独大的局面初露端倪。作为伟大的战略家,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注意到了国际局势的变化。1988年12月21日,也就是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两年半之前、苏联解体3年之前,他在与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谈话时就说:“世界在变,人的思想不能不变。”“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P>
<P>  维护国际和平及国内稳定是邓小平同志始终十分关注的问题。他多次强调,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了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想法。</P>
<P>  第一, 不搞集团政治,更不当头,永不称霸。他说:“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丢掉了。”</P>
<P>  第二, 淡化意识形态之争,“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这个方针经受了考验而没有动摇。1990年7月11日,他在同加拿大前总理特罗多谈话时:“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这一方针,一天都没有动摇过。”</P>
<P>  第三, 不纠缠历史恩怨,主张“结束过去,开辟未来”。</P>
<P>  第四, 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为了避免战争和冲突,他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为了和平解决国际间领土纠纷,他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设想。</P>
<P>  第五, 要有所作为,就是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P>
<P>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国际环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邓小平同志的这个和平路线称作韬光养晦。这是一个不错的概括,但容易误解成短期行为、权宜之计。其实,这不同于韩信接受胯下之辱,不同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不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而作出的一项长期的、科学的决策。正如他在同拉·甘地谈话时所说的:“世界在变,各国都在考虑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当年,以苏联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争霸尚且成为其分崩离析的根本原因;当前,以美国的综合国力,为了称霸,四面出击终于招致四面楚歌,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判断的准确性。</P>
<P>  现在,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派利令智昏,忘乎所以,正在拼命谋取世界霸权。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到处制造麻烦,不时撩拨中国。面对此种局面,我们不可失去冷静,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教导:“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面对一些国家的疑惧,“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P>
<P>  当然,邓小平同志并没有要求我们含垢忍辱、逆来顺受、低三下四。相反,他要求我们以坚决的态度去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他说:“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绝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因为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瞧不起你。”我们总是说“减少麻烦,避免对抗”,但人家实在不像话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惧怕对抗。连朝鲜都敢于对抗,何况中国这样的大国?对于那些利令智昏忘乎所以的人,只有对抗才能使他们清醒一些,才能迫使他们对利弊得失作些冷静的评估。</P>
<P>  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不可忘记我们的长远大计。毕竟,国家的安全归根结底寓于国力之中,万不可因“小不忍”而乱了增强国力的大谋。军事专家说,现在,电子化军事装备与机械化半机械化装备的差距,相当于鸦片战争时坚船利炮与土枪土炮的差距。如果我们不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自己,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我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安全。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刻骨铭心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以后,连窃国大盗袁世凯都流泪了,在政府要员的会议上说了一段话:“只望大家记住此次承认是屈于最后通牒,认为奇耻大辱,从此各尽各职,力图自强,此后或有可为”,“若事过辄忘,不事振作,朝鲜殷鉴不远,我固责无旁贷,诸君亦与有责也”。倘若不因人废言,袁世凯当年的话至今仍有警示作用。</P>
<P>
  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发展经济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把它称为“硬道理”。他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这是他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说的,是《邓小平文选》最后一册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应该把它当作邓小平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当作他对我们的最后嘱托而牢记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