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务部长承认致电Sprint导致华为竞标失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38:46
美商务部长承认致电Sprint导致华为竞标失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8日 15:25  新浪科技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8日下午消息,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承认,自己曾致电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首席执行官丹·何塞(Dan Hesse),对华为可能赢得Sprint移动网络升级合同“深表忧虑”。而这可能是导致华为竞标出局的一个原因。

  Sprint本周宣布,来自瑞典的爱立信、法国的阿尔卡特朗讯和韩国的三星获得了这份价值50亿美元的合同。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厂商华为也是竞标者之一。

  骆家辉表示:“我们希望对这笔交易有更多了解,并与我们的情报人员坐下谈谈,切实理解可能带来的影响。我确实给何塞先生打了个电话,并向他转达了美国军方和几名国会议员的严重关切。”

  十多年来,华为一直试图打开美国市场,但多笔合同均因美国政府的干涉而搁浅。今年,美国国会议员至少两次致函有关人士,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骆家辉说,在他致电何塞后的第二天,有报道称Sprint已将华为排除在外。他说:“我们希望与该公司对话,以真正理解这笔交易可能包含的问题,并寻找化解某些人的疑虑的方案。”他还表示,华为并未被美国市场拒绝,正在向美国出售设备。

  Sprint发言人拒绝就此置评。(彦飞)美商务部长承认致电Sprint导致华为竞标失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8日 15:25  新浪科技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8日下午消息,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承认,自己曾致电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首席执行官丹·何塞(Dan Hesse),对华为可能赢得Sprint移动网络升级合同“深表忧虑”。而这可能是导致华为竞标出局的一个原因。

  Sprint本周宣布,来自瑞典的爱立信、法国的阿尔卡特朗讯和韩国的三星获得了这份价值50亿美元的合同。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厂商华为也是竞标者之一。

  骆家辉表示:“我们希望对这笔交易有更多了解,并与我们的情报人员坐下谈谈,切实理解可能带来的影响。我确实给何塞先生打了个电话,并向他转达了美国军方和几名国会议员的严重关切。”

  十多年来,华为一直试图打开美国市场,但多笔合同均因美国政府的干涉而搁浅。今年,美国国会议员至少两次致函有关人士,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骆家辉说,在他致电何塞后的第二天,有报道称Sprint已将华为排除在外。他说:“我们希望与该公司对话,以真正理解这笔交易可能包含的问题,并寻找化解某些人的疑虑的方案。”他还表示,华为并未被美国市场拒绝,正在向美国出售设备。

  Sprint发言人拒绝就此置评。(彦飞)
是没拒绝,就是打了个电话。
牛,以华制华
华为也想搞以美制美,拉拢了英格兰德,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国防部及国土安全部副部长。可惜是前美国高官,搞不过现任的。
我拿小本记下来了~[:a16:]
各位注意,这骆家辉是个华人,以前还当过华盛顿州州长。以后要还有人拿华人在外国当官或是议员对中国有利之类云云,就可用这个材料打脸了:D
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二鬼子最可恨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12-8 21:53
人家从来都说自己是美国人,就中国人自己傻了以为华府有人好办事
二鬼子
slf85 发表于 2010-12-8 22:59
确切的说他是华裔。
人家也是为自己利益吧。中国现在还是穷亲戚,人家怕被扣上红色帽子。还是以色列人牛。
很好,这样的事情多发生几次美国企业就该滚出中国了,美资企业在中国还活的津津有味就是因为很多国人被敲打的还不够。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12-8 23:22

那有什么红帽子白帽子,其实有的只是一些喜欢攀亲戚的人自己批发的“中华牌”帽子,结果还卖不出去:D
slf85 发表于 2010-12-9 00:23

以色列院外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节译)
作者: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斯蒂芬·瓦尔特(Stephen M. Walt)
译者:刘波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124574/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124574/
力量来源
 
游说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游说当选议员、行政官员,提供竞选捐款,影响公共舆论等。以色列游说集团和其他集团做法上区别不大,但效率却极高,因为他们工作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阿拉伯人基本没有什么游说集团。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游说并不是非法的,也不是什么阴谋。
 
游说策略
 
第一是在华盛顿大力施加影响,向国会和行政部门施压,推动其支持以色列。第二,努力使舆论正面讨论以色列,传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如以色列是“道德”的),以及在政策辩论中为以色列做宣传,防止政界听到批评以色列的声音。控制辩论是关键,因为如果就美以关系进行坦诚辩论,美国就不会采取那么亲以的政策。
 
影响国会
 
游说集团在国会的工作非常有效,实际上以色列在美国国会是不会受到批评的。如果讨论到堕胎、先发制人行动、医疗、福利等,国会肯定会辩论。但一旦涉及以色列,没有人会辩论。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一些重要议员是基督教锡安主义者(Christian Zionist),如迪克·阿梅(Dick Armey),他在2002年9月说,“在对外政策方面,我的首要目标是保卫以色列”——注意,不是保卫美国。还有一些犹太裔议员支持以色列。此外还存在一些亲以的国会职员。
而AIPAC是个核心组织。它会奖励支持它的议员和候选人,惩罚反对它的人。金钱在美国选举中至关重要,AIPAC的朋友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而对反对以色列的议员,AIPAC会将竞选捐款投到其竞选对手身上。AIPAC还组织向政治家写信,并鼓励报纸编辑为亲以的候选人造势。
仅举一例。1984年,在AIPAC的影响下,伊利诺斯州参议员查尔斯·配西(Charles Percy)竞选失败,因为他对AIPAC关注的东西“不感兴趣,甚至反对。”时任AIPAC主任的托马斯·戴恩(Thomas Dine)解释说,“美国的所有犹太人,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都聚集起来反对配西——美国政治家对此很清楚。”
前AIPAC职员道格拉斯·布龙菲尔德(Douglas Bloomfield)说,“议员和职员在需要信息时通常都不会找国会图书馆、国会研究服务部门或者政府专家,而是先找AIPAC。” AIPAC经常“被叫去起草演讲,立法,出谋划策,做研究,拉赞助和拉选票。”AIPAC作为一个外国政府的代理机构,在美国国会扎下了根。前参议员恩斯特·霍林斯(Ernest Hollings)在离职前说,“除了AIPAC定好的政策之外,我们无法通过任何其他的对以政策。”无怪乎沙龙有次在对美国人演讲时说,“当人们问我该如何帮助以色列时,我告诉他们:帮助AIPAC。”
 
影响行政部门
 
首先是影响竞选。美国犹太人占人口总数不到3%,但却给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大量的捐助。《华盛顿邮报》曾估计,民主党候选人“60%的资金都依赖犹太支持者提供”。犹太选民投票率高,在加州、佛罗里达、伊利诺斯、纽约和宾州等关键州比较集中,所以总统候选人都很注意不要得罪犹太选民。
然后是直接影响政府,不让批评以色列的人担任要职。卡特总统曾想任命乔治·波尔(George Ball)做国务卿,但他知道波尔被认为是批评以色列的人士,会遭到游说集团反对。这样,在美国外交界中批评以色列的人士就成为了濒危物种。
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提名人霍华德·迪恩(Howard Dean)呼吁美国在阿以冲突中扮演更为“中立的角色”,参议员约瑟夫·利伯曼(Joseph Lieberman)马上指责他“出卖”以色列,“不负责任”。几乎所有众议院的民主党要员都在一份信上签名,批评迪恩的言论。现在迪恩只是建议“把(巴以)双方拉到一起”,如此温和的态度,也遭到游说集团的咒骂。
亲以人士还经常在行政部门占据高位。克林顿政府的负责中东政策的高官马丁·英蒂克(Martin Indyk)就曾任AIPAC研究部副主任,还有丹宁斯·罗斯(Dennis Ross)和阿隆·米勒(Aaron Miller)。2000年7月的戴维营会谈中,这三位都是克林顿最亲密的顾问。他们虽然都支持奥斯陆协议和巴勒斯坦建国,但只是在以色列政府接受的范围内。美国代表团听命于巴拉克,事先就协调了立场,而且没有提出美国方面的意见。所以巴勒斯坦的谈判官说,他们“在和两个以色列代表团谈判,一个挂以色列旗,一个挂美国旗。”
布什政府中有更多热烈亲以的人士,如前副国务卿爱略特·艾布拉姆斯(Elliot Abrams)、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前国防部副部长道格拉斯·费斯(Douglas Feith)、副总统办公室主任刘易斯·利比(Lewis Libby)、国防部顾问理查德·珀尔(Richard Perle)、现任世界银行行长的沃尔福威茨和副总统顾问大卫·乌姆瑟尔(David Wurmser)。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在不断推动有利于以色列的政策。
 
操纵媒体
 
游说集团不喜欢媒体就关于以色列的问题展开公开讨论,因为这种讨论将让公众质疑美国为何给以色列那么大的支持。因此它们努力影响媒体、智库和学术界,这些都是舆论形成的关键。
主流媒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游说集团的态度,大部分美国评论员都亲以。记者埃里克·埃特曼(Eric Alterman)写道,关于中东问题的学术辩论“为那些绝不批评以色列的人所主导”。他列出了61位专栏作家和评论员,他们“条件反射性地、毫不保留地支持以色列。”而埃特曼只发现了5位学者主要是批评以色列、支持阿拉伯人的。
这也反映在报纸社论中。已故的《华尔街日报》编辑罗伯特·巴特利说,“沙米尔、沙龙和比比(对内塔尼亚胡的昵称),这些人说什么我都赞同。”《华尔街日报》、《芝加哥太阳时报》和《华盛顿时报》的社论经常强烈亲以。《评论》、《新共和》、《标准周刊》等杂志也几乎在发生任何事时都强烈为以色列辩护。
《纽约时报》等报纸的社论也有倾向。《时代周刊》前执行编辑马克斯·弗兰克尔(Max Frankel)在回忆录中承认,“我偏向以色列的程度连我自己都不敢承认”;“我为杂志写大部分的中东评论……我是从亲以的角度写的。”
而关于以色列的报道要比评论更平衡些,因为记者都试图更加客观些,而且身处被占领土,知道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对此游说集团会组织写信抗议、并阻挠“反以”报纸开设新摊点。CNN的一位职员因为写了篇“反以”的文章,一天之内受到了6000封抗议邮件。2003年5月,一个亲以机构组织人员在33个城市的国家公共广播电台门外表威,要求电台改变对以态度。以色列在国会的朋友也给电台打电话,让他们进行内部审查,更好地监督有关中东的版面。
 
一边倒的智库
 
亲以力量主导了美国智库,而智库不仅影响舆论,而且影响决策。游说集团在1985年成立了自己的智库——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WINEP)。虽然该所淡化和以色列的关系,声称提供“平衡而现实”的角度,其实并不是。
过去25年里,亲以力量主导了美国企业研究所(AEI)、布鲁金斯学会、安全政策中心、外交政策研究会、传统基金会、哈德逊研究所、外交政策分析学会、国家安全事务犹太学会(JINSA)等等。
例如,在许多年里,布鲁金斯学会中东问题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一直是威廉·昆特(William Quandt),他一贯坚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但现在,布鲁金斯学会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萨班中东研究中心”进行的,该中心的资金来自犹太富商、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海姆·萨班(Haim Saban)。主任就是前面提到的克林顿政府官员英蒂克。布鲁金斯学会已经从中立的机构加入了亲以的大合唱。
 
检查学术界
沙龙上台和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义爆发后,美国大学中对以色列的批评增多。游说集团开始努力“夺回校园”。2002年9月,两位新保守主义者马丁·克拉默(Martin Kramer)和丹尼尔·派普斯(Daniel Pipes)建立了“校园观察”网站,公布了一份可疑学者名录,鼓励学生举报反以言论或行为。此举激起强烈反响,二人后来被迫撤下了名录。
已故的巴勒斯坦学者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生前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因此哥大成为亲以势力的重要攻击目标。哥大前教务长乔纳森·科尔(Jonathan Cole)说,“爱德华·萨义德一发表任何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公开讲话,我们都会受到数百封电邮、信件和报道,要我们谴责萨义德、封杀甚至解雇他。”
2004年末,“大卫计划”(David Project)拍了一部宣传片,声称哥大的中东系教师反犹,恐吓犹太学生。这让哥大遭到各方严词指责,但校方委员会的调查发现这纯属子虚乌有。
犹太集团甚至要求国会建立相关机制,监督教授关于以色列的言论,取消对“反以”学校提供的联邦资金。但此举未能成功。犹太慈善家还建立了犹太人研究项目,增加校园中的亲以学者。
 
叫人闭嘴的好方法
 
游说集团最强大的武器就是指责对方反犹,质疑以色列的行为、质疑犹太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甚至谈到“犹太游说集团”这几个字,都会被指责为反犹,而反犹是令人憎恶的,没人愿意被戴上这顶帽子。
天朝在美国应该也有有说集团的吧。可惜呀,块头太大,怎么也装不了小白兔··


骆家辉这个假洋鬼子,跟紧金毛干爹的屁股吧,这个帐俺们记下了

骆家辉这个假洋鬼子,跟紧金毛干爹的屁股吧,这个帐俺们记下了
kyanbasara 发表于 2010-12-9 02:54


    他是美国人,是毫无疑问的美国人,顶多是华裔美国人,不是中国人。

他是美国人,是毫无疑问的美国人,顶多是华裔美国人,不是中国人。
thomasyoung 发表于 2010-12-9 03:02


嗯,这种是不是叫ABC?他们到底是怀着一种啥样的心理呢
他是美国人,是毫无疑问的美国人,顶多是华裔美国人,不是中国人。
thomasyoung 发表于 2010-12-9 03:02


嗯,这种是不是叫ABC?他们到底是怀着一种啥样的心理呢
这就是黄皮白心
kyanbasara 发表于 2010-12-9 03:35


可以算是吧……不过一般说ABC通常指父母是中国移民的美国人。不知道他们怎么想。
至于再过几代,那就是华裔美国人Chinese American,和非裔美国人或者拉丁裔美国人或者德裔美国人一样,都是美国人,就如同钱永健说的那样:“我是美国人”。谈不上汉奸或者卖国什么的,他就是纯正美国人。他生在美国长在美国,说得是英文,跟中国没什么关系。
ABC最恨中国,缺乏认同感,自认自己是美国人,但是高加索人和黑人又不认同,很多ABC觉着这是中国带来的。这是在美国快10年的很直接的体会。
其实美国的保守主义舆论和政治现实与麦卡锡时代没有本质区别,任何华裔都可能被指责为"中国间谍",在这种局面下ABC想上位只能表现的比红脖子更积极才能摆脱嫌疑。
楼上正解。故:将来香蕉们肯定下场比红脖子更惨。
这个嘛,各为其主。;P

其实华为没必要趟美国那潭浑水。要投标也该往高里投,反正中不了,拉高标的总会吧?:D
回复 5# slf85


    和奥力奥一样,都是白仁的。。
我出国的总结
最骗国人就是那些旅居其它国家的中国人(大部分是去打工的)
最对国人好的是那些祖上中国人,然后n代后会说中国话的华裔

我去过很多国家,给我印象最不好的是在东京的一个中国人(80年代去的日本),就是日本啥都好,中国啥都不好,你说导游就应该说一些当地的东西,他就是不说,不停的说毫不相关的东西,贬低中国来抬高自己,不停的说,最后我们就和讲道理,他被我们教训的一句不说(我们是家族组团就10来个人,也就东京一天用了导游,其它时候都没用,反而觉得去日本不用导游,那里看基本没问题,毕竟大部分都是中文吗),期间我老婆,我姐姐就是听到他说什么就反驳,而且说的他一楞一楞的,还说自己过的多舒坦,我姐一说"我有n套房(我姐有5套房,都上海市区的)",他直接懵掉

给我印象最好的是去泰国导游(华裔, 往前3代是海南岛的),我们也是家族组团,也就10来人,请我好多玩的,请我们吃饭阿,玩阿,看表演阿,当然团费不低,呵呵,就是给人感觉舒坦
slf85 发表于 2010-12-9 00:23
现在的媒体要付一些责任,说白了还是不自信的表现
洛尊二世 发表于 2010-12-9 09:42
要是中了怎么办?华为不会意气用事的
waitforcv 发表于 2010-12-8 23:04


    洋奴汉奸,祸国殃民
hawks76 发表于 2010-12-9 03:58


    俗话:二鬼子,假洋鬼子
奥巴马刚上台时,有人不是还翻他的什么弟弟,yy着什么
再看看骆家辉的所作所为
当然我对骆家辉也相当失望,但冷静地想想,是不是华为的竞争力不够,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没准为自己的失利找借口,把责任推给别人呢?
我早说了,自由经济完蛋了。全世界都在模仿中国

保护自己的劳工和制造业。

当然我对骆家辉也相当失望,但冷静地想想,是不是华为的竞争力不够,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没准 ...
tangmingli 发表于 2010-12-9 10:55


这又不是华为发布de消息,
你脑袋咋长de,
跟我说说

这新闻重点不是华为失利,而是那个电话,
你个猪脑子
当然我对骆家辉也相当失望,但冷静地想想,是不是华为的竞争力不够,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没准 ...
tangmingli 发表于 2010-12-9 10:55


这又不是华为发布de消息,
你脑袋咋长de,
跟我说说

这新闻重点不是华为失利,而是那个电话,
你个猪脑子
tangmingli 发表于 2010-12-9 10:55

真冷静啊。
不知道可以搜,动几下手指的事情,在那恶意yy什么呢。
米帝两个泥轰师路过
假鬼子最可恨啊

可以算是吧……不过一般说ABC通常指父母是中国移民的美国人。不知道他们怎么想。
至于再过几代,那就 ...
thomasyoung 发表于 2010-12-9 04:34


是美国人没错。但一句“没什么关系”说的也太轻松。除非种族血缘等词语都消失。有些人可能是想完全撇清关系,尤其是不利的时候。但白人等眼里,是你想撇清就能撇清吗。而且他们心里还是知道关系的。


美国政客起中文名字拉华人选票 州长用中文问好
2010年10月29日  来源: 新京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29/c_12714017.htm
  10月8日,加利福尼亚,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左)为参议员巴巴拉·鲍克塞(右)助选。

  10月3日,佐治亚州,“格威纳特县女性选民联盟”主席特蕾西娅·宋(左)在选民注册现场。

  自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数位华人活跃于美国高层,成为一道闪亮的风景。正值美国中期选举之际,华人候选人冲刺之时,华人选民也受到了重视。从忙于生计无暇他顾,到意识到通过选票争取自己的利益,几十年来,美国华人参政议政的姿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我是一块砖,希望借此(为美国华人)抛砖引玉。”美国佐治亚州首位华人州参议员候选人关学君说。正值美国中期选举之时,不仅出现很多华人候选人,很多美国政客也都在积极拉华人的选票。

  美国州长用中文问好

  近几年,在政界崭露头角的华人不乏其人,涌现出一些华人政治明星,例如,卢沛宁出任白宫内阁秘书,骆家辉、朱棣文当上部长。华人的参政议政热情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09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第71任州长鲍勃·麦唐纳的就职典礼就曾邀请众多华人州民前往观礼。麦唐纳从决定参选州长前就开始积极耕耘少数族裔小区,过去不受重视的亚裔选票,被麦唐纳视为“待开发的珍宝”。

  如今,美国中期选举将至,美国各路政坛人物纷纷“搬兵”拉关系,登广告表承诺,抢攻华人手中的选票。

  上个月,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帕特里克竞选总部和亚裔支持者在昆市联合举办的“城镇会议”上,帕特里克有备而来,他自口袋掏出“小抄”,开场便以普通话和广东话两种语言问候大家,引来掌声和笑声,也拉近了与华人选民的距离。

  候选人推出中文广告

  许多政治候选人频繁前往华埠拉选票,甚至有许多非华人候选人在竞选公职时取中文姓名来和华人套近乎。

  旧金山地检官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就拥有一个中文名字“贺锦丽”;本次中期选举旧金山市议员候选人马里娅·科恩(Malia Cohen)中文名叫“郭娴”;竞选旧金山高院法官的律师迈克尔·纳瓦(Michael Nava)也有一个十分汉化的名字叫“李正平”。

  一些政治候选人还罕有地在华人电视台推出了中文竞选广告。

  加州共和党州长候选人、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的中文竞选广告(普通话和广东话)就在离中期选举不到三周的关键时刻在多华人电视台播出,广告语直接指向华人群体最为关心的问题。不仅如此,惠特曼竞选总部还表示,他们将向全加州12.6万户家庭寄送以中文为主的竞选资料,争取华人选民。

  无独有偶,加州共和党副州长候选人马尔多纳多,也在10月6日来到华人聚集的旧金山造势,声称自己和亚裔社区关系紧密,同时也表态支持移民改革。
可以算是吧……不过一般说ABC通常指父母是中国移民的美国人。不知道他们怎么想。
至于再过几代,那就 ...
thomasyoung 发表于 2010-12-9 04:34


是美国人没错。但一句“没什么关系”说的也太轻松。除非种族血缘等词语都消失。有些人可能是想完全撇清关系,尤其是不利的时候。但白人等眼里,是你想撇清就能撇清吗。而且他们心里还是知道关系的。


美国政客起中文名字拉华人选票 州长用中文问好
2010年10月29日  来源: 新京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29/c_12714017.htm
  10月8日,加利福尼亚,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左)为参议员巴巴拉·鲍克塞(右)助选。

  10月3日,佐治亚州,“格威纳特县女性选民联盟”主席特蕾西娅·宋(左)在选民注册现场。

  自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数位华人活跃于美国高层,成为一道闪亮的风景。正值美国中期选举之际,华人候选人冲刺之时,华人选民也受到了重视。从忙于生计无暇他顾,到意识到通过选票争取自己的利益,几十年来,美国华人参政议政的姿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我是一块砖,希望借此(为美国华人)抛砖引玉。”美国佐治亚州首位华人州参议员候选人关学君说。正值美国中期选举之时,不仅出现很多华人候选人,很多美国政客也都在积极拉华人的选票。

  美国州长用中文问好

  近几年,在政界崭露头角的华人不乏其人,涌现出一些华人政治明星,例如,卢沛宁出任白宫内阁秘书,骆家辉、朱棣文当上部长。华人的参政议政热情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09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第71任州长鲍勃·麦唐纳的就职典礼就曾邀请众多华人州民前往观礼。麦唐纳从决定参选州长前就开始积极耕耘少数族裔小区,过去不受重视的亚裔选票,被麦唐纳视为“待开发的珍宝”。

  如今,美国中期选举将至,美国各路政坛人物纷纷“搬兵”拉关系,登广告表承诺,抢攻华人手中的选票。

  上个月,美国马萨诸塞州州长帕特里克竞选总部和亚裔支持者在昆市联合举办的“城镇会议”上,帕特里克有备而来,他自口袋掏出“小抄”,开场便以普通话和广东话两种语言问候大家,引来掌声和笑声,也拉近了与华人选民的距离。

  候选人推出中文广告

  许多政治候选人频繁前往华埠拉选票,甚至有许多非华人候选人在竞选公职时取中文姓名来和华人套近乎。

  旧金山地检官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就拥有一个中文名字“贺锦丽”;本次中期选举旧金山市议员候选人马里娅·科恩(Malia Cohen)中文名叫“郭娴”;竞选旧金山高院法官的律师迈克尔·纳瓦(Michael Nava)也有一个十分汉化的名字叫“李正平”。

  一些政治候选人还罕有地在华人电视台推出了中文竞选广告。

  加州共和党州长候选人、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的中文竞选广告(普通话和广东话)就在离中期选举不到三周的关键时刻在多华人电视台播出,广告语直接指向华人群体最为关心的问题。不仅如此,惠特曼竞选总部还表示,他们将向全加州12.6万户家庭寄送以中文为主的竞选资料,争取华人选民。

  无独有偶,加州共和党副州长候选人马尔多纳多,也在10月6日来到华人聚集的旧金山造势,声称自己和亚裔社区关系紧密,同时也表态支持移民改革。
ABC50年内必将受到歧视,不会讲中国话的华人不会被华人社会接受。
以色列院外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节译)

作者: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斯蒂芬·瓦尔特(Stephen M. Walt)
译者:刘波
 
前言
 
美国的对外政策影响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在充满动荡而又极具战略意义的中东。近年来布什政府试图将该地区改造为一个民主政体的联合体,而这激发了伊拉克的抵抗活动,引起了世界油价大涨,以及马德里、伦敦和安曼遭到恐怖分子的炸弹袭击。由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影响如此之大,所有国家都需要了解它的背后驱动力量。
美国国家利益本应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尤其是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后,与以色列的关系占据了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位置。美国对以色列始终不渝的支持、以及与此相关的在整个地区扩展民主的努力,激怒了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民众,威胁到美国自身的安全。
这在美国政治史上是前所未见的。美国为何会甘愿为另一个国家的利益而不顾自己的安全?有人可能会认为,两国的联合是源于共同的战略利益或迫切的道德需要。但我们将指出,这两种解释都无法说明美国提供给以色列如此巨大的物质和外交支持是合理的。
实际上美国在该地区的政策是由美国的国内政治左右的,尤其是“以色列院外游说集团”的活动。曾经有些利益集团改变过美国的对外政策方向,但从没有任何游说集团像这些集团那样,能够让美国的政策转到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方向。
 
第一节 巨大的受益者
 
自1973年“十月战争”以来,美国给以色列提供了远超别国的支持。1976年之后以色列是美国年度直接经济与军事援助的最大接受国,总额上是美国战后援助的最大接受国。根据2003年的美元币值,美国提供给以色列的直接援助总额超过了1400亿美元。每年以色列得到约30亿美元的直接援助,约占美国外援预算的五分之一。平均每个以色列人每年得到美国500美元的直接资助。虽说以色列是个富国,人均收入与韩国和西班牙相当。
美国要求大多数军事援助资金接受国将这笔钱全部用于购买美国装备,但却允许以色列留下约25%发展本国的国防业。以色列是唯一一个不用报告援助用途的接受国,这样美国就无法阻止这些钱花在它所反对的东西上,如在约旦河西岸修建定居点。
美国还提供给以色列近30亿美元研发“狮”式战斗机等武器系统,这些武器五角大楼并不需要。美国还给以色列最先进的武器,如“黑鹰”直升机和F16战斗机。美国还向以色列提供一些向北约盟国都不提供的情报,而对以色列获取核武器则不闻不问。
美国还给予以色列持续的外交支持。1982年以来,美国否决了32项批评以色列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超过了安理会其他4个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的总和。美国还阻止阿拉伯国家将以色列核武库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之下的努力。
美国在战时帮助以色列,和谈时又加入它的一方谈判。2000年戴维营会议的一位参加者后来说“太经常了,我们总是在做……以色列的律师。”
华盛顿还放手让以色列对付被占领土,甚至在以色列的行为和美国既定政策不符的情况下。布什政府野心勃勃的中东改造计划(以入侵伊拉克开始)部分是为了改善以色列的战略处境。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是史上绝无仅有的,除了在战时的盟国之间,很难想象一国会在如此长时间里给另一国如此大的物力与外交支持。对此只有两个合理解释,一是以色列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二是这样做有强烈的道德依据。但这两个解释都不能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