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及80年代以来中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22:19
潜在的国外市场需求
国际战斗机市场历来就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每年可以产生几十乃至上百亿美元的巨额收入, 因此世界上有能力自行研制战斗机的国家都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世界上有能力向国外出口整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瑞典等少数几个国家,其中出口大户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法国, 凭借强大的航空技术研制能力和完整配套的生产能力, 这几个国家占据了高端战斗机市场的全部份额, 出口战斗机的数量占全世界的80%以上。
由于整体技术水平上存在差距, 中国生产的战斗机在整体性能上长期与美、俄、法等航空强国存在很大差距, 只能依靠价格低廉的一优势占据一部分经济能力有限且对航空装备水一平要求不高的低端市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中国就已实现了国产歼一6战斗机批量出口巴基斯坦、越南、埃及等国。进入80年代后,随着国产歼一7战斗机的日益成熟, 其多种改型一又先后实现了对巴基斯坦、埃及、伊朗、伊拉克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批量出口, 不仅巩固了原有歼一6战斗机的用户, 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战斗机的市场份额和影响。随着美、俄、法等国的F一16、F一15、SU一27、米格一29、“幻影”一2000等第三代战斗机的陆续出现, 世界战斗机市场开始进入了第三代战斗机取代第二代战斗机的时代。尽管第三代战斗机的采购成本较第二代机急剧提高, 但其高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高成本带来的影响, 可以保证在装备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达到甚至超过几倍数量的第二代战斗机, 整体作战效率更高, 因此第三代战斗机更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完全压缩了第二代战斗机曾经庞大的市场。
    此时的中国在国际战斗机市场上明显感受到了国外三代战斗机的巨大压力。虽然中国也希望通过改进国产战斗机的航电和武器系统来继续巩固和扩大传统战斗机市场空间。整个80年代改装的近个10型号的歼一7基本上全部是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而进行的, 用于逐步取代早期国产歼一6的市场, 但出口的国家仍然仅限于埃及、约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津巴布韦等第三世界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特别是到了90年代后期, 中国在国际战斗机市场面临的压力就更大。美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国际战斗机市场的占有率, 开始大量兜售性能先进的f一16战斗机。由于该机技术先进, 作战能力强, 用途广泛, 加之美国在出口该机时往往会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价, 因此一些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也开始装备和使用一目前己有近18个国家和地区的空军装备了1000多架各型F一16战斗机, 使得该机占有了全世界战斗机市场近60-70%以上的份额。由此可见, 如果中国想在国际战斗机市场上继续存在, 就必须大幅提高国产战斗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作战性能, 仅依靠改进歼一7和歼一8系列是远远不行的.中国在80年代后期曾多次将经过现代化改进的歼8一2战斗机推向国际市场, 但由于较多现代化机载设备和武器的加入使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而整体性能与典型第三代战斗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同时还丧失了歼一7战斗机的高性价比特点, 因此歼8一2M多年都没有打开国际市场。
针对这种不利的局面, 在进入90年代后, 随着国内军用航空设计、研制及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根据有关国家在90年代末至世纪对低成本、高性能战斗机的需求, 中国开始了新一代出口型战斗机的研制, 借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国国产战斗机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占有率, 改变中国战斗机长期存在的“低成本、低性能”形象。21世纪初, 中国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研制成功了新一代FC一1战斗机, 虽然该机的采购成本较歼一7高出近一倍以上, 但整体作战能力却超过歼一7战斗机3倍以上, 并且具备了较强的超视距攻击和近距格斗能力,大部分装备歼一7的国家在成本上基本都可以接受。更重要的是, FC一1的对空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 对地、对海能力也明显增强, 可以使用国产或西方的空舰、空地以及精确制导炸弹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可以说, 以目前FC一1的技术水平和作战性能看, 用于取代歼一7系列战斗机并巩固第三世界低成本战斗机市场基本上可以实现。目前, 已获得了巴基斯坦空军250架的订单,首批50架将在2012年前交付, 另有一部分南亚、非洲国家也可能有近100多架的意向订货, 用于取代老旧的歼一7、米格一21、“幻影”F3 、F一5等第二代战斗机。
    随着像F16这类中型第三代战斗机大量输出甚至有些可以用“倾销”来形容, FC一1因受成本所限, 在应用新一代航空技术、设备以及材料等方面与一等第三代战斗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要想利用FC一1及其后期改型来夺取或是影响目前F一16、“幻影”一2000等第三代战斗机的市场根本无法实现。巴基斯坦空军采购的架且也只是作为F一16的补充, 而非一线主力。
由此可见, 中国要想继续在激烈竞争的世界战斗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拿出一种大小与F一16类似、具备相当甚至更好的作战功能、并继续保持中国战斗机成本优势的新歼一10代高性能战斗机。很显然, 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国产第三代歼一10战斗机是最为适合的机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战斗机市场的竞争, 中国传统战斗机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压力,FC一1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国际合作而开始的一种高性价比战斗机。该型机在大幅度提高飞机的整体对空、对地作战能力的同时, 对成本进行了很好的控制, 满足了部分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对具备现代作战能力的新型战斗机的需求面对中国战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美国在国际战斗机市场上也开始打“低价”牌。在巴基斯坦空军从中国获得FC一1战斗机后, 美国也迅速将更先进的F16战斗机交付给了巴空军, 中断多年的美、巴F一16战斗机的合同也有了新的进展, 巴空军应深知其中原因所在.
歼一10目前除了发动机外, 基本上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在生产、改型等方面不会像引进装备那样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歼一10的机动性十分优异, 对空作战能力强目前对空作战能力与F一16C/D、幻影2000-5和米格一29的中期改型等第三代战斗机相当,作战半径、航程、载弹量、机体寿命、全天候作战能力及电子战能力等也达到了世界同类中型战斗机的较高水平, 完全具备与国外第三代战斗机相对抗的能力。在采购成本上, 歼一10只相当于F一16C/D的2/3,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多层次的技术输出, 带动和促进引进国航空装备的研制能力和水平。加之中国在几十年间建立起来的良好技术支持和后续服务工作, 歼一10将会逐步在世界高性能战斗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特别是对目前国际市场上比较活跃的F一16、“幻影”2000 -5、米格一29以及一等同类型战斗机构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为国际上一些希望获得高性能战斗机而又受到经济、政治因素限制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目前歼一10的对地攻击能力还稍显不足, 但对于希望拥有高性能制空战斗机的国家来说, 这一点并不是不可接受的。
从年首次公开以来, 中国以少有的姿态将歼一10这种新型第三代战斗机在多个场合向国内外公众进行了展示, 这不仅仅体现了中国对国产航空装备有了更强的自信, 更可能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歼一10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种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三代战斗机。从年开始, 外刊就称巴基斯坦正在与中国进行引进一定数量歼一10战斗机的谈判。2008年底, 巴基斯坦空军高级将领称将会在2012年前获得36架歼一10改进型, 与从美国引进的一战斗机共同作为高端产品使用, 加上250架fc1且形成了比较高效的高低搭配式。一部分南美、中东以及南亚等国也开始对歼一10发生了浓厚兴趣, 甚至专门派有关人员到中国进行了实际考察。有资料表明, 在未来5-10年间, 歼一10的影响将会逐步显露出来,其国际市场的需求数量可能会超过200架, 而随着不断改进和完善, 其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目前歼一10的产能虽然不大, 但随着中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对歼一10装备数量的增加,歼一10的生产线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在保证每年国内装备数量需求的同时, 完全可以满足每年架外销市场的生产要求, 因此产能的问题不会对歼一10进入国际高端战斗机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歼一10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作为中国第一种独立完成的第三代战斗机, 歼一10虽然极大地带动了国内航空技术的发展, 但是由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立项的, 加上当时中国空军的战略思想仍然是国土防空作战, 因此歼一10在大量应用第三代战斗机技术的同时, 高空、高速能力、强化空中拦截和格斗能力仍然是优先考虑的, 而在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方面则要求不高, 这与21世纪年代后第三代战斗机普遍向多用途方面转变的发展思想完全不同。
歼一10研制和定型期间正是世界第三代战斗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 随着新一代机载雷达及航空电子设备、精确制导空地武器的大量使用, 第三代战斗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性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可以根据任务要求在改变机载武器的种类后立即执行对空、对地、对海、电子侦察等多种作战任务, 作战用途和执行多重任务的灵活性大幅提高。相比之下,歼一10虽是一种在21世纪初投入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 但与90年代后期出现的部分第三代战斗机的最新改型相比, 在以下几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一、作战功能相对单一
从设计思想、气动布局的选择、武器系统的配置以及作战应用可以明显看出, 歼一10十分强调对空拦截和制空作战,这一点非常符合20世纪80年代期间中国空军面临的现实威胁。在采用了有利于高空、高速以及中低空机动飞行的鸭式气动布局和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后, 歼一10的对空性能己经达到了很高水平, 其配置的国产机载雷达和武器系统也是优先将对空作战放到首要位置。因此, 目前歼一10所表现出来的高速拦截和中、低空跨音速机动能力都比较均衡, 执行对空作战的能力基本上与国外现有的第三代战斗机处于同一水平。然而, 歼一10的对地、对海性能并不理想, 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歼一10仅可以使用常规炸弹和火箭弹, 执行一些简单的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任务, 而对全天候条件下对高价值地面固定目标、移动目标以及海上大范围对舰攻击作战都很难满足。中国目前的精确制导炸弹、空地舰导弹己经有多个种类和型号投入使用, 歼轰一7A、歼8一2F甚至老式的强一5改进型等都可以携带多种精确制导弹药进行全天候对地、对海攻击。由此可见, 歼一10作战功能上的不足显然不是由于缺乏精确制导弹药造成的。中国空军于90年代后期批量装备引进的苏一30mkk和国产歼轰一7A两种具备较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战斗轰炸机, 在远程对地、对海打击力量方面己经基本上可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 因此作为中国第一种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的歼一10, 很可能是有意弱化了对地、对海功能, 保证了对空性能更为突出, 以加快研制进度和装备时间, 实现在短时期内大幅提高空军对周边空域的夺取和控制能力。歼一10目前存在的这个不足, 对于拥有数量众多的专用对地攻击机的中国空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作为争夺国际市场的外销型歼一10则必须考虑用户对战斗机多用途性的要求, 否则仅依靠目前歼一10的性能, 即使能在世界战斗机市场上有所突破, 其数量和范围也是极为有限的。
二、武器外挂布局不理想
歼一10作为一种中型战斗机拥有较强的武器外挂能力(正常外挂重量3吨、最大吨6.5), 其三角翼及机身下共设置了个11外挂点每侧机翼下3个、机身下5个, 执行对空作战时的标准挂载方案是机翼内侧挂点挂2具1700升副油箱, 机身中部挂点挂具800升副油箱, 每侧机翼下的中、外侧挂点各挂pl一12枚中距空空导弹和pl一8枚近距空空导弹。在执行近距高速拦截作战时, 则只在机身中部挂点挂一具1700升副油箱, 原挂1700升副油箱的机翼内侧挂点加挂2枚PL一12中距空空导弹,但飞机的作战半径也因此下降了30%。虽然歼一10在机身下部前后还串列布置有4个外挂点, 但受机身起落舱门、腹部减速板的限制, 只能挂载重量小于250千克、外形尺寸小于3米的机载武器, 无论对空还是对地武器的使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样, 虽然歼一10拥有个11外挂点, 但实际上经常使用的外挂点只有7个机身下1个、机翼下3个, 而其中的重型挂点只有机翼内侧的4个。由于歼一10的机内油量不多, 因此无论是执行对空还是对地作战, 一般都要在内侧挂点挂载大容量副油箱, 否则作战半径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执行对地攻击作战时, 这个影响将更为明显。目前,J一10虽然全部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油量不足而导致航程和作战半径过小的问题,但毕竟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都装备有空中加油机或是要求战斗机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战斗机自身的载油能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另外, 现代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的重量和体积一般都较大, 歼一10在外挂2个大容量副油箱后只有个2重型挂点, 外挂弹药的数量明显偏少, 作战效率偏低。与歼一10类似的F16一同样拥有11个外挂点,每侧机翼下4个, 机身下3个, 其中重型挂点为5个每侧机翼内侧2个, 机身中部1个, 但由于其机翼设计与歼一10完全不同, 可以在每个机翼下比较从容地布置下2个外挂点, 翼尖处则专用于挂载重量较轻的中、近距空空导弹, 其执行作战任务时通常也要在机翼内侧挂点携带具大容量副油箱2270升, 根据任务需要还可考虑在机身中部挂点再携带一具1100升副油箱。这样, 在满足足够作战半径的情况下, 其机翼下虽然也只有2个可以携带重型武器的外挂点, 但同时还可以携带2一4枚近距或中距空空导弹, 进气道位置的2个挂点还可以携带多种任务吊舱。可以说, 无论是执行对空作战还是远程高精度对地攻击作战, 一在机载武器的选择和配置方面都较歼一10具有更大的优势, 其自身的生存力、执行多任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 这也是其后期改型中更加侧重突出多用途性的基础。歼一10目前的外挂布局虽然基本上可以满足对空作战的要求, 但在执行对地作战任务时明显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作战功能, 提高执行多任务的作战能力及空中作战的适应能力, 改进现有外挂布局是十分必要的。(测试阶段的歼一10原型机, 其机身和机翼下挂满了副油箱、空空导弹和炸弹, 从这个角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机翼下挂点间的间隔距离并不小〔至少要比“幻影”2000一5更有优势),挂载大质量空地、空舰导弹及炸弹时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这也为歼一10向多用途方向转变创造了条件)
三、雷达、探测系统有待提高
歼一10目前使用的机载雷达为国产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 是传统机械扫描雷达, 具备较好的下视、下射能力, 对地空高速小目标也具有较强的探测、跟踪能力。随着数据处理能力和储存容量的提高, 歼一10可以实现对多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并可使用新一代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同时攻击多个空中目标。虽然歼一10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不足, 但其雷达系统仍然具备了一定的对地、对海探测能力, 可以提供真实波束地形测绘、多普勒波束锐化及对地面小目标移动目标跟踪等模式, 整体技术性能已经达到了90世纪年代中期水平,与美国AN/APG一66(V)9、AN/APG68(V)7一等机载雷达相当。另外, 歼一10的航电系统也是目前最先进的, 具备了较强的通信、导航及信息传输能力, 可以与地面及空中自动化指挥中心进行联网, 以便在作战中获得更大的信息优势。但无论是美制、俄制还是中国国产机械雷达都具有很多无法避免的先天缺陷, 且这种缺陷不是通过技术升级就可以解决的。受到天线驱动机构性能的限制, 机械扫描雷达的雷达天线扫描速度不高, 数据刷新率不足, 同时雷达的探测范围较小, 跟踪多目标能力弱, 也很容易丢失目标。受工作模式的限制, 对不同目标探测跟踪时需要转换脉冲模式, 以便控制雷达波束实现对不同目标的探测, 且这种探测能力只具有单一性,各功能不能同时实现。机械式扫描雷达的使用寿命和无故障工作时间也较短, 后勤保养较为复杂。如果要面对21世纪的空中作战环境, 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就必须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更多的目标跟踪数量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而现有机械式扫描雷达己经很难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上世纪年90代初, 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寻找机械式扫描雷达的替换产品, 这就是更为先进的采用电子扫描的(待续)潜在的国外市场需求
国际战斗机市场历来就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每年可以产生几十乃至上百亿美元的巨额收入, 因此世界上有能力自行研制战斗机的国家都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世界上有能力向国外出口整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瑞典等少数几个国家,其中出口大户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法国, 凭借强大的航空技术研制能力和完整配套的生产能力, 这几个国家占据了高端战斗机市场的全部份额, 出口战斗机的数量占全世界的80%以上。
由于整体技术水平上存在差距, 中国生产的战斗机在整体性能上长期与美、俄、法等航空强国存在很大差距, 只能依靠价格低廉的一优势占据一部分经济能力有限且对航空装备水一平要求不高的低端市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中国就已实现了国产歼一6战斗机批量出口巴基斯坦、越南、埃及等国。进入80年代后,随着国产歼一7战斗机的日益成熟, 其多种改型一又先后实现了对巴基斯坦、埃及、伊朗、伊拉克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批量出口, 不仅巩固了原有歼一6战斗机的用户, 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战斗机的市场份额和影响。随着美、俄、法等国的F一16、F一15、SU一27、米格一29、“幻影”一2000等第三代战斗机的陆续出现, 世界战斗机市场开始进入了第三代战斗机取代第二代战斗机的时代。尽管第三代战斗机的采购成本较第二代机急剧提高, 但其高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高成本带来的影响, 可以保证在装备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达到甚至超过几倍数量的第二代战斗机, 整体作战效率更高, 因此第三代战斗机更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完全压缩了第二代战斗机曾经庞大的市场。
    此时的中国在国际战斗机市场上明显感受到了国外三代战斗机的巨大压力。虽然中国也希望通过改进国产战斗机的航电和武器系统来继续巩固和扩大传统战斗机市场空间。整个80年代改装的近个10型号的歼一7基本上全部是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而进行的, 用于逐步取代早期国产歼一6的市场, 但出口的国家仍然仅限于埃及、约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津巴布韦等第三世界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特别是到了90年代后期, 中国在国际战斗机市场面临的压力就更大。美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国际战斗机市场的占有率, 开始大量兜售性能先进的f一16战斗机。由于该机技术先进, 作战能力强, 用途广泛, 加之美国在出口该机时往往会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价, 因此一些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也开始装备和使用一目前己有近18个国家和地区的空军装备了1000多架各型F一16战斗机, 使得该机占有了全世界战斗机市场近60-70%以上的份额。由此可见, 如果中国想在国际战斗机市场上继续存在, 就必须大幅提高国产战斗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作战性能, 仅依靠改进歼一7和歼一8系列是远远不行的.中国在80年代后期曾多次将经过现代化改进的歼8一2战斗机推向国际市场, 但由于较多现代化机载设备和武器的加入使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而整体性能与典型第三代战斗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同时还丧失了歼一7战斗机的高性价比特点, 因此歼8一2M多年都没有打开国际市场。
针对这种不利的局面, 在进入90年代后, 随着国内军用航空设计、研制及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根据有关国家在90年代末至世纪对低成本、高性能战斗机的需求, 中国开始了新一代出口型战斗机的研制, 借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国国产战斗机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占有率, 改变中国战斗机长期存在的“低成本、低性能”形象。21世纪初, 中国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研制成功了新一代FC一1战斗机, 虽然该机的采购成本较歼一7高出近一倍以上, 但整体作战能力却超过歼一7战斗机3倍以上, 并且具备了较强的超视距攻击和近距格斗能力,大部分装备歼一7的国家在成本上基本都可以接受。更重要的是, FC一1的对空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 对地、对海能力也明显增强, 可以使用国产或西方的空舰、空地以及精确制导炸弹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可以说, 以目前FC一1的技术水平和作战性能看, 用于取代歼一7系列战斗机并巩固第三世界低成本战斗机市场基本上可以实现。目前, 已获得了巴基斯坦空军250架的订单,首批50架将在2012年前交付, 另有一部分南亚、非洲国家也可能有近100多架的意向订货, 用于取代老旧的歼一7、米格一21、“幻影”F3 、F一5等第二代战斗机。
    随着像F16这类中型第三代战斗机大量输出甚至有些可以用“倾销”来形容, FC一1因受成本所限, 在应用新一代航空技术、设备以及材料等方面与一等第三代战斗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要想利用FC一1及其后期改型来夺取或是影响目前F一16、“幻影”一2000等第三代战斗机的市场根本无法实现。巴基斯坦空军采购的架且也只是作为F一16的补充, 而非一线主力。
由此可见, 中国要想继续在激烈竞争的世界战斗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拿出一种大小与F一16类似、具备相当甚至更好的作战功能、并继续保持中国战斗机成本优势的新歼一10代高性能战斗机。很显然, 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国产第三代歼一10战斗机是最为适合的机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战斗机市场的竞争, 中国传统战斗机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压力,FC一1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国际合作而开始的一种高性价比战斗机。该型机在大幅度提高飞机的整体对空、对地作战能力的同时, 对成本进行了很好的控制, 满足了部分经济实力有限的国家对具备现代作战能力的新型战斗机的需求面对中国战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美国在国际战斗机市场上也开始打“低价”牌。在巴基斯坦空军从中国获得FC一1战斗机后, 美国也迅速将更先进的F16战斗机交付给了巴空军, 中断多年的美、巴F一16战斗机的合同也有了新的进展, 巴空军应深知其中原因所在.
歼一10目前除了发动机外, 基本上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在生产、改型等方面不会像引进装备那样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歼一10的机动性十分优异, 对空作战能力强目前对空作战能力与F一16C/D、幻影2000-5和米格一29的中期改型等第三代战斗机相当,作战半径、航程、载弹量、机体寿命、全天候作战能力及电子战能力等也达到了世界同类中型战斗机的较高水平, 完全具备与国外第三代战斗机相对抗的能力。在采购成本上, 歼一10只相当于F一16C/D的2/3,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多层次的技术输出, 带动和促进引进国航空装备的研制能力和水平。加之中国在几十年间建立起来的良好技术支持和后续服务工作, 歼一10将会逐步在世界高性能战斗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特别是对目前国际市场上比较活跃的F一16、“幻影”2000 -5、米格一29以及一等同类型战斗机构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为国际上一些希望获得高性能战斗机而又受到经济、政治因素限制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目前歼一10的对地攻击能力还稍显不足, 但对于希望拥有高性能制空战斗机的国家来说, 这一点并不是不可接受的。
从年首次公开以来, 中国以少有的姿态将歼一10这种新型第三代战斗机在多个场合向国内外公众进行了展示, 这不仅仅体现了中国对国产航空装备有了更强的自信, 更可能是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歼一10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种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三代战斗机。从年开始, 外刊就称巴基斯坦正在与中国进行引进一定数量歼一10战斗机的谈判。2008年底, 巴基斯坦空军高级将领称将会在2012年前获得36架歼一10改进型, 与从美国引进的一战斗机共同作为高端产品使用, 加上250架fc1且形成了比较高效的高低搭配式。一部分南美、中东以及南亚等国也开始对歼一10发生了浓厚兴趣, 甚至专门派有关人员到中国进行了实际考察。有资料表明, 在未来5-10年间, 歼一10的影响将会逐步显露出来,其国际市场的需求数量可能会超过200架, 而随着不断改进和完善, 其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目前歼一10的产能虽然不大, 但随着中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对歼一10装备数量的增加,歼一10的生产线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在保证每年国内装备数量需求的同时, 完全可以满足每年架外销市场的生产要求, 因此产能的问题不会对歼一10进入国际高端战斗机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歼一10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作为中国第一种独立完成的第三代战斗机, 歼一10虽然极大地带动了国内航空技术的发展, 但是由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立项的, 加上当时中国空军的战略思想仍然是国土防空作战, 因此歼一10在大量应用第三代战斗机技术的同时, 高空、高速能力、强化空中拦截和格斗能力仍然是优先考虑的, 而在对地、对海攻击能力方面则要求不高, 这与21世纪年代后第三代战斗机普遍向多用途方面转变的发展思想完全不同。
歼一10研制和定型期间正是世界第三代战斗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 随着新一代机载雷达及航空电子设备、精确制导空地武器的大量使用, 第三代战斗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性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可以根据任务要求在改变机载武器的种类后立即执行对空、对地、对海、电子侦察等多种作战任务, 作战用途和执行多重任务的灵活性大幅提高。相比之下,歼一10虽是一种在21世纪初投入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 但与90年代后期出现的部分第三代战斗机的最新改型相比, 在以下几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一、作战功能相对单一
从设计思想、气动布局的选择、武器系统的配置以及作战应用可以明显看出, 歼一10十分强调对空拦截和制空作战,这一点非常符合20世纪80年代期间中国空军面临的现实威胁。在采用了有利于高空、高速以及中低空机动飞行的鸭式气动布局和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后, 歼一10的对空性能己经达到了很高水平, 其配置的国产机载雷达和武器系统也是优先将对空作战放到首要位置。因此, 目前歼一10所表现出来的高速拦截和中、低空跨音速机动能力都比较均衡, 执行对空作战的能力基本上与国外现有的第三代战斗机处于同一水平。然而, 歼一10的对地、对海性能并不理想, 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歼一10仅可以使用常规炸弹和火箭弹, 执行一些简单的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任务, 而对全天候条件下对高价值地面固定目标、移动目标以及海上大范围对舰攻击作战都很难满足。中国目前的精确制导炸弹、空地舰导弹己经有多个种类和型号投入使用, 歼轰一7A、歼8一2F甚至老式的强一5改进型等都可以携带多种精确制导弹药进行全天候对地、对海攻击。由此可见, 歼一10作战功能上的不足显然不是由于缺乏精确制导弹药造成的。中国空军于90年代后期批量装备引进的苏一30mkk和国产歼轰一7A两种具备较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战斗轰炸机, 在远程对地、对海打击力量方面己经基本上可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 因此作为中国第一种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的歼一10, 很可能是有意弱化了对地、对海功能, 保证了对空性能更为突出, 以加快研制进度和装备时间, 实现在短时期内大幅提高空军对周边空域的夺取和控制能力。歼一10目前存在的这个不足, 对于拥有数量众多的专用对地攻击机的中国空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作为争夺国际市场的外销型歼一10则必须考虑用户对战斗机多用途性的要求, 否则仅依靠目前歼一10的性能, 即使能在世界战斗机市场上有所突破, 其数量和范围也是极为有限的。
二、武器外挂布局不理想
歼一10作为一种中型战斗机拥有较强的武器外挂能力(正常外挂重量3吨、最大吨6.5), 其三角翼及机身下共设置了个11外挂点每侧机翼下3个、机身下5个, 执行对空作战时的标准挂载方案是机翼内侧挂点挂2具1700升副油箱, 机身中部挂点挂具800升副油箱, 每侧机翼下的中、外侧挂点各挂pl一12枚中距空空导弹和pl一8枚近距空空导弹。在执行近距高速拦截作战时, 则只在机身中部挂点挂一具1700升副油箱, 原挂1700升副油箱的机翼内侧挂点加挂2枚PL一12中距空空导弹,但飞机的作战半径也因此下降了30%。虽然歼一10在机身下部前后还串列布置有4个外挂点, 但受机身起落舱门、腹部减速板的限制, 只能挂载重量小于250千克、外形尺寸小于3米的机载武器, 无论对空还是对地武器的使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样, 虽然歼一10拥有个11外挂点, 但实际上经常使用的外挂点只有7个机身下1个、机翼下3个, 而其中的重型挂点只有机翼内侧的4个。由于歼一10的机内油量不多, 因此无论是执行对空还是对地作战, 一般都要在内侧挂点挂载大容量副油箱, 否则作战半径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执行对地攻击作战时, 这个影响将更为明显。目前,J一10虽然全部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油量不足而导致航程和作战半径过小的问题,但毕竟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都装备有空中加油机或是要求战斗机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战斗机自身的载油能力仍然是最重要的。另外, 现代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的重量和体积一般都较大, 歼一10在外挂2个大容量副油箱后只有个2重型挂点, 外挂弹药的数量明显偏少, 作战效率偏低。与歼一10类似的F16一同样拥有11个外挂点,每侧机翼下4个, 机身下3个, 其中重型挂点为5个每侧机翼内侧2个, 机身中部1个, 但由于其机翼设计与歼一10完全不同, 可以在每个机翼下比较从容地布置下2个外挂点, 翼尖处则专用于挂载重量较轻的中、近距空空导弹, 其执行作战任务时通常也要在机翼内侧挂点携带具大容量副油箱2270升, 根据任务需要还可考虑在机身中部挂点再携带一具1100升副油箱。这样, 在满足足够作战半径的情况下, 其机翼下虽然也只有2个可以携带重型武器的外挂点, 但同时还可以携带2一4枚近距或中距空空导弹, 进气道位置的2个挂点还可以携带多种任务吊舱。可以说, 无论是执行对空作战还是远程高精度对地攻击作战, 一在机载武器的选择和配置方面都较歼一10具有更大的优势, 其自身的生存力、执行多任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 这也是其后期改型中更加侧重突出多用途性的基础。歼一10目前的外挂布局虽然基本上可以满足对空作战的要求, 但在执行对地作战任务时明显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作战功能, 提高执行多任务的作战能力及空中作战的适应能力, 改进现有外挂布局是十分必要的。(测试阶段的歼一10原型机, 其机身和机翼下挂满了副油箱、空空导弹和炸弹, 从这个角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机翼下挂点间的间隔距离并不小〔至少要比“幻影”2000一5更有优势),挂载大质量空地、空舰导弹及炸弹时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这也为歼一10向多用途方向转变创造了条件)
三、雷达、探测系统有待提高
歼一10目前使用的机载雷达为国产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 是传统机械扫描雷达, 具备较好的下视、下射能力, 对地空高速小目标也具有较强的探测、跟踪能力。随着数据处理能力和储存容量的提高, 歼一10可以实现对多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并可使用新一代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同时攻击多个空中目标。虽然歼一10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不足, 但其雷达系统仍然具备了一定的对地、对海探测能力, 可以提供真实波束地形测绘、多普勒波束锐化及对地面小目标移动目标跟踪等模式, 整体技术性能已经达到了90世纪年代中期水平,与美国AN/APG一66(V)9、AN/APG68(V)7一等机载雷达相当。另外, 歼一10的航电系统也是目前最先进的, 具备了较强的通信、导航及信息传输能力, 可以与地面及空中自动化指挥中心进行联网, 以便在作战中获得更大的信息优势。但无论是美制、俄制还是中国国产机械雷达都具有很多无法避免的先天缺陷, 且这种缺陷不是通过技术升级就可以解决的。受到天线驱动机构性能的限制, 机械扫描雷达的雷达天线扫描速度不高, 数据刷新率不足, 同时雷达的探测范围较小, 跟踪多目标能力弱, 也很容易丢失目标。受工作模式的限制, 对不同目标探测跟踪时需要转换脉冲模式, 以便控制雷达波束实现对不同目标的探测, 且这种探测能力只具有单一性,各功能不能同时实现。机械式扫描雷达的使用寿命和无故障工作时间也较短, 后勤保养较为复杂。如果要面对21世纪的空中作战环境, 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就必须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更多的目标跟踪数量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而现有机械式扫描雷达己经很难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上世纪年90代初, 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寻找机械式扫描雷达的替换产品, 这就是更为先进的采用电子扫描的(待续)
转帖要声明
合并得了
不足的评论客观:
一、作战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对地、对海功能太弱;
二、武器外挂布局不理想,与第一个有类似之处,外挂重量也不够,后期发动机和气动如果能够改进,应该有所提高吧。
三、雷达、探测系统有待提高,这是老大难问题了,在大预出来后,增强数据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缓解单机航电不足。
这三点都能够比较明显地研判出来。

另外,它的航电和座舱布局,有可能由于开发时间早,甚至不会好于枭龙。八一表演队在珠海拒绝任何人对座舱拍照,肯定是不想泄露更多的信息。估计还有密要保!
另外一个,战损容限方面的情况现在为止并不是很公开,估计水平不如F-18/F-16那样成熟。
但这两点估计都不是大问题,因为具有自主知识,有了一定基础,后期可以逐步改善。
发了3篇,只出来一篇。出处在最后
有人吹枭龙,有人吹FBC1a,这里最客观
把这篇文章转载过来,都看看,都冷静一下
未完待续..囧啊
呵呵有啥保密的,都不经意泄了很多回了 貌似都是单色的显示器。。。 根本不如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