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炮利箭重任在肩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26:41
一提起对敌纵深目标的打击,人们往往想起二战时期盟军对德国、日本的“千机大轰炸”、纳粹德国对前苏联空军和以色列对埃及空军的突然袭击,以及美国隐形飞机对目标的穿心一剑。这些的确是曾经左右战局的经典战例,在回顾这些战例并津津乐道于此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新技术催生的新战法-----远程导弹攻击战。

第一部分 60年前的导弹战、巡航导弹战

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导弹是纳粹德国的V-1火箭,最早的弹道导弹是德国的V-2火箭。

从1944年6月起,到1945年3月30日为止,德国共发射V-1导弹近12000枚,其中向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发射约4900枚,向比利时的列日发射约3000枚,人员伤亡数以万计。

1944年9月6日V-2火箭首次投入作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有约4300多枚V-2导弹袭击了英国、荷兰安特卫普港和其他目标,破坏严重。

德国的导弹战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效果,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水平限制,V-1火箭飞行高度高,精度差,速度慢,易被拦截,据统计,英国在对V-1导弹的作战中,共发现来袭导弹7488枚,击落3957枚。V-2火箭命中精度圆公算偏差5公里,而且故障率高。

其次,德国没有集中使用V-1、V-2打击最关键的部位。希特勒总是希望通过攻击伦敦来摧毁盟国的抵抗意志。

最后,德国的新武器上阵的时间晚了一点,当V-1火箭投入战斗的时候,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了。如果德国的火箭能够早一个月投入战斗,并打击盟军登陆部队的出发港口,那么,纳粹的覆灭可能要推迟。

第二部分 令人质疑的两伊“导弹袭城战”战果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相互发射大量“飞毛腿”导弹,攻击对方的重要城市,成为当代军事史上有名的“袭城战”。

1988年2月29日到4月21日,旷日持久的两伊战场上爆发了一场长达52天的导弹“袭城战”,它是继1944年9月德国V―2导弹对伦敦实施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导弹“袭城战”之后,又一次使用地地弹道导弹进行的大规模“袭城战”,也是二战后在局部战争中动用地地弹道导弹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作战效果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

导弹“袭城战”的直接起因是1988年2月27日,伊拉克出动空军袭击了伊朗首都德黑兰郊区的一座炼油厂,伊朗损失严重。为了报复,29日伊朗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2枚“飞毛腿”B导弹。伊拉克立即反击,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圣城库姆和其他中城市重点打击。从当天开始到3月8日的9天时间,就向伊朗发射了50枚“飞毛腿”B导弹,至4月21日共发射了189枚,有40座伊朗城市被炸,死亡1700多人,伤10000多人,大量楼房和建筑物被毁。在袭城战期间,虽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飞毛腿导弹。

军事界评论,伊拉克的导弹袭击使伊朗蒙受了巨大损失,维系战争的决心迅速动摇,加上其它一些原因,伊拉克实现了以炸求和的目的,导致长达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终于在1988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结束。

这个评论受到怀疑的,两伊战争的结束,根本原因还是双方在地面交战的结果所决定的。

两伊的导弹袭城是双方在交战后期进行的,关键原因在于当时双方已无其他手段打击对方纵深目标,但双方导弹兵器依赖进口,也限制了以弹道导弹作为主要打击兵器。

第三部分 “战斧”锋芒毕露,“飞毛腿”亮点不断

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一举成名于1991年1月17日开始的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国海军一共发射了228枚“战斧”巡航导弹。此后,“战斧”巡航导弹频繁亮相,科索沃战争约1300枚,在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中又发射了400枚。美国计划再增加2000枚的定货。

在1986年4月15日美国针对利比亚的 “黄金峡谷“的空袭行动中,美国空劳F―111型战斗轰炸机24架、KC―10型电子干扰机5架、空中加油机28架对利比亚实施袭击,损失一架F-111,如果当时巡航导弹技术成熟的话,对卡扎菲的斩首可能会由“战斧”实施了。

弹道导弹的袭击也有其闪光时刻,1991年2月26日,一枚伊拉克导弹突防成功,造成美军27死98人伤,成为这次战争中美军最大的一次集体伤亡战例。120多人的伤亡,换算成陆军应当是一个步兵连的兵力,换算成海军是一艘核潜艇或一艘护卫舰的全体舰员,换算成空军就是一个联队的全部飞行员。

实际上,军事学家更关注的是另一起战后披露的战斗。

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将相当于整个阿拉斯加州人口的军人及其装备集结到地球的另一边,海运是“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的重要途径。沙特朱拜勒港拥有世界上最大码头之一,美军补给物资和装备的20%通过该港卸载或转运。

1991年2月15日,载有6架海军陆战队AV-8B垂直起降战机的美军LHA-1“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驶入朱拜勒港,舰上有2793名舰员、海军陆战队员和文职人员。同时在港内停泊的还有多国部队其他舰只。在码头上的露天场所和库房里储存有大批种类繁多的补给和装备。码头上存放的弹药就有155毫米高爆榴弹炮弹、陆军导弹、空军使用的集束炸弹和500磅重炸弹。

2月16日凌晨两点零七分,一枚飞毛腿导弹落入港口的防波堤内,距离码头仅150米,离一艘波兰医院船船首125米,距离“塔拉瓦”号不足1000米。幸运的是,导弹并没有爆炸,只有一些碎片溅落到2艘航空支援舰、波兰医院船和码头上。

对于这个没有战果的战例,我们可以有很多假设………

第四部分 早期影响导弹战成为主要战法的因素

第一、导弹技术水平限制

德国的V-1,V-2火箭发射数量大,但是精度太低,可靠性差,V-1火箭的突防能力也很差,所以,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战果。

第二、导弹数量的限制

伊拉克虽然能够用导弹打击关键目标,但其兵器数量有限,也不能发挥集中打击要害的效果。

第三、导弹成本的限制

美国导弹数量大,精度高,但成本也高。在美国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用飞机反复攻击要比用巡航导弹合算的多。

第五部分 新技术催生新战法,我国导弹部队将担当反干涉主力

第一、技术水平提供了可能

我国的战术弹道导弹,射程在300至3000公里之间,精度在30至100米之间,兵器储备在1000枚以上,而且完全自行研制生产,对于无装甲、无坚固掩体保护的目标,完全可以进行长期、饱和和远程打击。

我国的巡航导弹,射程在600至3000公里之间,精度在5米至30米之间,500KG的弹头,对于有坚固掩体的目标,也构成致命的威胁。

第二、双方的实力决定了我导弹部队将承担反干涉重任

美国在拥有大量巡航导弹的情况下,坚持大量使用飞机,关键是其拥有制空权,可以选择费效比更高的兵器。我军若想对敌进行纵深打击,如果使用传统的飞机空袭,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新战法是必然的选择。

第三、美国的东亚布阵适合我采用导弹袭击

美国跨洋作战,依赖港口和空军基地,这种面积大而功能集中的目标,正是导弹的最好目标。

第四、威慑倭寇的有力手段

我国目前无空军实力对倭寇实施大规模空袭,但是导弹的袭城,可以威慑日本不过分介入台海争端。而且,这种威慑也可以随时换成实际的打击。

第六部分 导弹战的原则

第一、重点打击

第二、集中使用

集中使用,可以形成饱和攻击,增加突防能力,达到迅速切断一环,瘫痪全身的结果。

第三、相互配合

配合,就弹道导弹部队内部而言,要作到高低弹道不同导弹的同时攻击;对于整个导弹部队,要作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配合;就全军而言,要作到导弹袭击和空潜力量的攻击的配合。

第四、突然袭击

在敌干涉兵力集结、展开之初,出动之前,就予突然打击。历次战争、战斗表明,第一次突然而猛烈的火力急袭,战果最大。

第七部分 回答质疑

有人说,在美国部署TMD的情况下,导弹战的效果值得怀疑。实际上,有矛必有盾,但是不能因为对方有盾就否定矛的作用。试想,我军用30枚导弹袭击冲绳或横须贺,美军必然发射数量为攻击兵器2-3倍的拦截弹,而且还不能实现100%的拦截。这样,美空军将领就要作出抉择,是飞机躲进机堡,还是在漫天飞舞的导弹随片中继续出动;美国海军将领也需要决断,是在港舰只出港疏散,还是冒着被击中的可能继续补给。

有人问,弹道导弹可以打航母吗?从技术上完全可能。大家看看神五飞船把杨利伟温柔的放到地面上的全过程,实际在3000米左右的空中,返回舱下落速度已经和伞降的速度差多了,这时如果杨是一名敢死队员,而且在返回舱加一个动力段,杨完全可以操纵飞船去寻找、攻击一艘航母。当然,真正的反航母导弹最后的攻击,是由雷达导引头和计算机控制完成的。

有人质疑弹道导弹30米精度的可信性,我认为即使不是30米,误差也不会很大。弹道导弹的高精度,首先需要一个完美的弹道,这个完美弹道的求出,就需要目标和发射点的精确位置、以及影响导弹飞行地球物理、大气等参数,德国的V-2火箭时代,这些参数的获得是粗糙的,出现5公里以上的偏差也就不足为怪了,现在,这些参数的精度都在小数点后面多少位,就有了保证弹道完美的基础。同时,导弹的飞控仪还可以精确的修正飞行过程中的偏差,而且还可以依赖导航定位信息进行修正,这就保证了高精度。有网友提示,“某型导弹在大气层外飞行,装了燃气舵,某型导弹弹道低,因此是空气舵,尤其是某型导弹,在弹头上还有四个小舵面,显示了末段修正能力,”等等。

有人担心GPS对我国导弹精度的影响,这也是一个已经着手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有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在北斗被干扰的情况下,还有一种完全是自定位的导航系统,其原理我看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好象就是依靠地球表面某种基本恒定的物理特征参数,实现绘制一张严密的网格图,只要随时测定这个参数,就知道了具体位置。可能不是一种参数,可能是几种。我觉得最近中欧合作,对地球进行多星联测,好象就是有很大的阴谋。

总之,新技术催生新战法,没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咄咄逼人,就不会有美国火急火燎的部署TMD,也不会着急上火的搞F-35。

美国搞F-35,首先就是要摆脱对大型航空母舰、大型基地的依赖。

不过,还是有矛就有盾,美国有了F-35,我们还有狠招等着他呢!一提起对敌纵深目标的打击,人们往往想起二战时期盟军对德国、日本的“千机大轰炸”、纳粹德国对前苏联空军和以色列对埃及空军的突然袭击,以及美国隐形飞机对目标的穿心一剑。这些的确是曾经左右战局的经典战例,在回顾这些战例并津津乐道于此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新技术催生的新战法-----远程导弹攻击战。

第一部分 60年前的导弹战、巡航导弹战

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导弹是纳粹德国的V-1火箭,最早的弹道导弹是德国的V-2火箭。

从1944年6月起,到1945年3月30日为止,德国共发射V-1导弹近12000枚,其中向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发射约4900枚,向比利时的列日发射约3000枚,人员伤亡数以万计。

1944年9月6日V-2火箭首次投入作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有约4300多枚V-2导弹袭击了英国、荷兰安特卫普港和其他目标,破坏严重。

德国的导弹战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效果,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水平限制,V-1火箭飞行高度高,精度差,速度慢,易被拦截,据统计,英国在对V-1导弹的作战中,共发现来袭导弹7488枚,击落3957枚。V-2火箭命中精度圆公算偏差5公里,而且故障率高。

其次,德国没有集中使用V-1、V-2打击最关键的部位。希特勒总是希望通过攻击伦敦来摧毁盟国的抵抗意志。

最后,德国的新武器上阵的时间晚了一点,当V-1火箭投入战斗的时候,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了。如果德国的火箭能够早一个月投入战斗,并打击盟军登陆部队的出发港口,那么,纳粹的覆灭可能要推迟。

第二部分 令人质疑的两伊“导弹袭城战”战果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相互发射大量“飞毛腿”导弹,攻击对方的重要城市,成为当代军事史上有名的“袭城战”。

1988年2月29日到4月21日,旷日持久的两伊战场上爆发了一场长达52天的导弹“袭城战”,它是继1944年9月德国V―2导弹对伦敦实施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导弹“袭城战”之后,又一次使用地地弹道导弹进行的大规模“袭城战”,也是二战后在局部战争中动用地地弹道导弹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作战效果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

导弹“袭城战”的直接起因是1988年2月27日,伊拉克出动空军袭击了伊朗首都德黑兰郊区的一座炼油厂,伊朗损失严重。为了报复,29日伊朗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2枚“飞毛腿”B导弹。伊拉克立即反击,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圣城库姆和其他中城市重点打击。从当天开始到3月8日的9天时间,就向伊朗发射了50枚“飞毛腿”B导弹,至4月21日共发射了189枚,有40座伊朗城市被炸,死亡1700多人,伤10000多人,大量楼房和建筑物被毁。在袭城战期间,虽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飞毛腿导弹。

军事界评论,伊拉克的导弹袭击使伊朗蒙受了巨大损失,维系战争的决心迅速动摇,加上其它一些原因,伊拉克实现了以炸求和的目的,导致长达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终于在1988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结束。

这个评论受到怀疑的,两伊战争的结束,根本原因还是双方在地面交战的结果所决定的。

两伊的导弹袭城是双方在交战后期进行的,关键原因在于当时双方已无其他手段打击对方纵深目标,但双方导弹兵器依赖进口,也限制了以弹道导弹作为主要打击兵器。

第三部分 “战斧”锋芒毕露,“飞毛腿”亮点不断

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一举成名于1991年1月17日开始的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国海军一共发射了228枚“战斧”巡航导弹。此后,“战斧”巡航导弹频繁亮相,科索沃战争约1300枚,在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中又发射了400枚。美国计划再增加2000枚的定货。

在1986年4月15日美国针对利比亚的 “黄金峡谷“的空袭行动中,美国空劳F―111型战斗轰炸机24架、KC―10型电子干扰机5架、空中加油机28架对利比亚实施袭击,损失一架F-111,如果当时巡航导弹技术成熟的话,对卡扎菲的斩首可能会由“战斧”实施了。

弹道导弹的袭击也有其闪光时刻,1991年2月26日,一枚伊拉克导弹突防成功,造成美军27死98人伤,成为这次战争中美军最大的一次集体伤亡战例。120多人的伤亡,换算成陆军应当是一个步兵连的兵力,换算成海军是一艘核潜艇或一艘护卫舰的全体舰员,换算成空军就是一个联队的全部飞行员。

实际上,军事学家更关注的是另一起战后披露的战斗。

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将相当于整个阿拉斯加州人口的军人及其装备集结到地球的另一边,海运是“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的重要途径。沙特朱拜勒港拥有世界上最大码头之一,美军补给物资和装备的20%通过该港卸载或转运。

1991年2月15日,载有6架海军陆战队AV-8B垂直起降战机的美军LHA-1“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驶入朱拜勒港,舰上有2793名舰员、海军陆战队员和文职人员。同时在港内停泊的还有多国部队其他舰只。在码头上的露天场所和库房里储存有大批种类繁多的补给和装备。码头上存放的弹药就有155毫米高爆榴弹炮弹、陆军导弹、空军使用的集束炸弹和500磅重炸弹。

2月16日凌晨两点零七分,一枚飞毛腿导弹落入港口的防波堤内,距离码头仅150米,离一艘波兰医院船船首125米,距离“塔拉瓦”号不足1000米。幸运的是,导弹并没有爆炸,只有一些碎片溅落到2艘航空支援舰、波兰医院船和码头上。

对于这个没有战果的战例,我们可以有很多假设………

第四部分 早期影响导弹战成为主要战法的因素

第一、导弹技术水平限制

德国的V-1,V-2火箭发射数量大,但是精度太低,可靠性差,V-1火箭的突防能力也很差,所以,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战果。

第二、导弹数量的限制

伊拉克虽然能够用导弹打击关键目标,但其兵器数量有限,也不能发挥集中打击要害的效果。

第三、导弹成本的限制

美国导弹数量大,精度高,但成本也高。在美国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用飞机反复攻击要比用巡航导弹合算的多。

第五部分 新技术催生新战法,我国导弹部队将担当反干涉主力

第一、技术水平提供了可能

我国的战术弹道导弹,射程在300至3000公里之间,精度在30至100米之间,兵器储备在1000枚以上,而且完全自行研制生产,对于无装甲、无坚固掩体保护的目标,完全可以进行长期、饱和和远程打击。

我国的巡航导弹,射程在600至3000公里之间,精度在5米至30米之间,500KG的弹头,对于有坚固掩体的目标,也构成致命的威胁。

第二、双方的实力决定了我导弹部队将承担反干涉重任

美国在拥有大量巡航导弹的情况下,坚持大量使用飞机,关键是其拥有制空权,可以选择费效比更高的兵器。我军若想对敌进行纵深打击,如果使用传统的飞机空袭,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新战法是必然的选择。

第三、美国的东亚布阵适合我采用导弹袭击

美国跨洋作战,依赖港口和空军基地,这种面积大而功能集中的目标,正是导弹的最好目标。

第四、威慑倭寇的有力手段

我国目前无空军实力对倭寇实施大规模空袭,但是导弹的袭城,可以威慑日本不过分介入台海争端。而且,这种威慑也可以随时换成实际的打击。

第六部分 导弹战的原则

第一、重点打击

第二、集中使用

集中使用,可以形成饱和攻击,增加突防能力,达到迅速切断一环,瘫痪全身的结果。

第三、相互配合

配合,就弹道导弹部队内部而言,要作到高低弹道不同导弹的同时攻击;对于整个导弹部队,要作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配合;就全军而言,要作到导弹袭击和空潜力量的攻击的配合。

第四、突然袭击

在敌干涉兵力集结、展开之初,出动之前,就予突然打击。历次战争、战斗表明,第一次突然而猛烈的火力急袭,战果最大。

第七部分 回答质疑

有人说,在美国部署TMD的情况下,导弹战的效果值得怀疑。实际上,有矛必有盾,但是不能因为对方有盾就否定矛的作用。试想,我军用30枚导弹袭击冲绳或横须贺,美军必然发射数量为攻击兵器2-3倍的拦截弹,而且还不能实现100%的拦截。这样,美空军将领就要作出抉择,是飞机躲进机堡,还是在漫天飞舞的导弹随片中继续出动;美国海军将领也需要决断,是在港舰只出港疏散,还是冒着被击中的可能继续补给。

有人问,弹道导弹可以打航母吗?从技术上完全可能。大家看看神五飞船把杨利伟温柔的放到地面上的全过程,实际在3000米左右的空中,返回舱下落速度已经和伞降的速度差多了,这时如果杨是一名敢死队员,而且在返回舱加一个动力段,杨完全可以操纵飞船去寻找、攻击一艘航母。当然,真正的反航母导弹最后的攻击,是由雷达导引头和计算机控制完成的。

有人质疑弹道导弹30米精度的可信性,我认为即使不是30米,误差也不会很大。弹道导弹的高精度,首先需要一个完美的弹道,这个完美弹道的求出,就需要目标和发射点的精确位置、以及影响导弹飞行地球物理、大气等参数,德国的V-2火箭时代,这些参数的获得是粗糙的,出现5公里以上的偏差也就不足为怪了,现在,这些参数的精度都在小数点后面多少位,就有了保证弹道完美的基础。同时,导弹的飞控仪还可以精确的修正飞行过程中的偏差,而且还可以依赖导航定位信息进行修正,这就保证了高精度。有网友提示,“某型导弹在大气层外飞行,装了燃气舵,某型导弹弹道低,因此是空气舵,尤其是某型导弹,在弹头上还有四个小舵面,显示了末段修正能力,”等等。

有人担心GPS对我国导弹精度的影响,这也是一个已经着手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有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在北斗被干扰的情况下,还有一种完全是自定位的导航系统,其原理我看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好象就是依靠地球表面某种基本恒定的物理特征参数,实现绘制一张严密的网格图,只要随时测定这个参数,就知道了具体位置。可能不是一种参数,可能是几种。我觉得最近中欧合作,对地球进行多星联测,好象就是有很大的阴谋。

总之,新技术催生新战法,没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咄咄逼人,就不会有美国火急火燎的部署TMD,也不会着急上火的搞F-35。

美国搞F-35,首先就是要摆脱对大型航空母舰、大型基地的依赖。

不过,还是有矛就有盾,美国有了F-35,我们还有狠招等着他呢!
要造好多好多的东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