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分析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21:37
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分析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从1994年开始,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公布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以下简称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它不仅反映各国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业绩,也体现了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对比,因而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就应该拥用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吉林省统计局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变化和比较优势的分析,对中国企业发展将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世界500强企业发展趋势

  自从有了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以来的10年间,500强企业的规模、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效益等都呈现鲜明的特点。

  第一,世界500强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进入世界500强前三位的企业销售额就已达2000亿美元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沃尔玛公司销售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10年间提高了800亿美元。第100名的规模达到370亿到400亿美元左右,10年间提高近百亿美元。进入500强排名的门槛越来越高,到2004年已达到100多亿美元,趋势是逐年在提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企业间竞争加剧的程度。

  第二,世界500强企业在地区间正由集中走向分散。10年来,500强企业的分布从26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现在的29个,营业总额增长了45.35,利润总额增长了 126.2%。从国家分布看,500强企业正由集中走向分散,虽然发达国家依然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但发展中国家正迎头赶上。1994年,发达国家上榜企业479家,发展中国家只有21家,但10年后,发展中国家上榜企业已达到42家,并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逐渐增多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分布可分为四个方阵。美国和日本为第一方阵,上榜企业达271家,占500强的54.2%;英、德、法构成第二方阵,上榜企业 106家,占21.2%;瑞士、瑞典、韩国等构成了第三方阵;其它少数的发展中国家构成了第四方阵。美国、日本加上英德法这5个国家的上榜企业数就达到总数的75.4%。

  世界500强的地区分布特点非常明显:一是分布相对集中,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占绝对优势,但已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企业经营大幅提高。随着中国企业改革进程加快和国有大型企业开始公布财公报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进入世界 500强企业行列,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稳中有增。

  第三,新兴行业越来越多地跻身世界500强。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也是变化的,不断有新兴行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也有不少行业的企业因没能跟住时代的步伐并及时进行调整被淘汰出局。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曾辉煌一时的钢铁、烟草、建材等行业在500强企业中越来越少;二是信息时代所产生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多地迅速跻身于世界500强,如计算机软硬件、证券、保险、医药等;三是排名前10位的行业基本没变,除沃尔玛零售企业迅速跃进为500强榜首外,主要还是汽车、石油、电信、通讯等行业;而能够较长时间留在500强名单上的有两类企业:一类是新型、高科技、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甚至是创造了一个新兴行业的企业(如微软、戴尔等),另一类是在一个老行业里苦心经营,保持及加强自己地位并不断进行调整的企业(如通用、奔驰、德意志银行等)。它们共同的标志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这说明一个行业的兴衰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否适应时代的需求。

  从世界500强企业行业的分布及其特征可以看出500强组成企业的变迁,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轨迹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一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过去的基础性工业企业,如钢铁、石油等已逐渐丧失传统领地,而让位于金融、保险等服务型企业。美国经济则率先从工业基础型转变为高科技型经济。因此美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牢牢占据了领先地位。像微软、耐克、联邦快速等企业,发展的历史不过几十年,最长的也只有50年左右。三四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几十年内成功地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之林,成为叱咤风云的全球大企业。这一转变对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股份评估手段、经济理论创新都构成了重大挑战,引起了人们对所谓“新经济”的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

  第四,新兴企业的效益好于传统企业。虽然在世界500强中传统企业仍占据重要地位,但从按世界500强企业利润额的行业排名可看出,新兴行业逐渐上升,新兴企业的效益远好于传统企业。最近几年按利润额排名,电信、制药、金融、保险等新兴行业每年都占据了利润额最高的10个行业中的半数以上席位,而亏损企业的绝大多数都是属于传统行业。2003年亏损最多的是航空业,亏损额高达64亿美元。另外,在按利润额行业排名中还显示,近年来随着世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进入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中与信息产业直接相关的利润总额在世界500强中占在越来越大的比例,这标志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经验

  综观世界500强企业,大规模的外部扩张是绝大多数企业进入500强的重要手段。这种外部扩张主要有两种,一类是以欧美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发展模式。这些跨国公司大多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发展起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是一种先发型企业。另一类是以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和80年代韩国的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发展模式。这些后发型企业选择了一条超常规发展道路,创建了综合商社型跨国公司发展新模式。这些企业为在短期内崛起成为国际级的“航空母舰”,进行了大规模的外部扩张,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手段,迅速扩大经营规模,使企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

  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指出,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这些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大企业,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而且实现了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但是,这种外部扩张是通过竞争以市场行为来实现的,并非靠行政手段“拼凑”出来的,而且它们都具有立足长远、稳健的经营战略。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在兼并、重组后十分注重从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消化和创新。

  第一,产品创新。据美国学者克雷姆的研究,世界500强企业非常重视产品应用性与开发性研究,集中精力研究和开发生产高科技产品的技术,不断发展可以在生产中直接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从而能够迅速回收技术投入,以获取最大的收益。索尼公司的各种家用电器现在风靡世界,索尼的收音机、录音机领先超群。此后,索尼在图像、音响、磁带、半导体、信息设备生产方面不断开发新产品,成为以自己的专利技术和运用别人技术产品创新的典范。

  第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500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了世界贸易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500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目前以世界500强为主体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研究与开发的80-90%,世界500强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经营创新。沃尔玛是经营创新的典范。美国零售业巨子沃尔玛公司,已连续四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榜首。50年前的沃尔玛公司还是默默无闻,20年前的沃尔玛公司全年营业额也只有10亿美元,而今天的沃尔玛公司日均营业额就已超过7亿美元。沃尔玛公司的成功经验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一场商业革命。沃尔玛公司总经理大卫·格拉斯说得清楚:我们的商品成本低,所以我们的售价低。售价中包含我们的合理利润,合理利润可多可少,我们不情愿赚本不属于自己劳动所得的超高利润,保持平常心是这么多年来企业经营稳定的法宝。

  第四,管理制度创新。美孚公司是20世纪最著名的石油公司,列世界500强第三位。现任美孚董事局主席总结公司历史经验、展望新世纪时说得好:“根据我的体会,任何眼下刚巧抓住今天的经济挑战的企业,事实上已经落伍了,因为领先的企业已经在为明天的要求而工作。”美孚的发展理念概括起来很简单,就是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不断适应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追求创新制胜。

  第五,核心战略与“灵魂”创新。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企业家的精力投向何处?成功的企业家的做法是更为关注企业核心战略,加快企业“灵魂”创新。2000年新年伊始,比尔·盖茨就将微软CEO的帅印移交给现任总裁史蒂夫·巴尔默。之所以这样做,盖茨说是为了使自己更能集中精力关注微软核心战略创新,争取时间创造新的技术优势,创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软件产品和商务模式。

  第六,创新都植根于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也必不可少。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演变的历史也证明,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这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能保持其核心价值观不变,正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析,吉林省统计研究所的所长李文昌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企业要坚持走全球化道路或有世界眼光。翻开世界500强企业的排行榜,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实,世界500强企业中增长较快且稳居500强之列的企业多数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如通用汽车和通用电器等。这些公司把生产甚至研发建在生产成本及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如中国和印度)。它们通过全球战略性采购,汇集全球人才、资源等要素于一身,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近两年来,500强企业中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年采购已突破千亿美元,并且逐年递增。实行全球战略性采购降低了成本,由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使它们长期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中国的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也应该具有这种世界眼光,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也要立足全球进行资源整合。目前,国内的海尔等企业已经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第二,企业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创新。一个企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再到稳居世界500强之列,这一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企业的发展壮大归根到底是要在市场上打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形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经营手段创新,这就要求企业拥有相应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握科学技术的相关进展,及时采纳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营销技术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及时掌握市场需求情况,以充分发掘、利用潜在的市场机会。一个企业要不断创造新优势,持续推动其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避免在产品成熟后陷入衰退的泥潭,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创新,以发掘科技进步的潜力。中国的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还是一个软肋,要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大力进行技术研发,走出单纯依靠资源和劳动力增长的模式。

  第三,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并购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从而优化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并购也使跨国公司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工厂中集中生产某一种产品,实现生产的专业化。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获得核心竞争力,与自我发展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并购具有快速和成本低的特点。如进入世界500强的上汽集团就是通过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获得了核心技术专利,建立了自主品牌,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从而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中国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看,由于起点低、基础相差悬殊,想靠企业自身积累来追赶国际级大企业的道路很难行得通,要想跻身世界500强之列,只有走超常规的发展道路,借助于并购、联合与重组等资产经营活动,才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后来居上的历程。

  第四,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抗拒各种风险能力的企业家队伍。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领导者就是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策软。在这方面,中国的企业要注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人才待遇和建立真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进入企业。同时,还要引入良好的内部培训机制,培养各类人才,满足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要。

  第五,处理好 “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世界500强企业规模大,但并非每家企业的效益都好。每年也有近百家企业利润为负值,这说明“大”并不完全等于“强”。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规模,更要着力“做强”。在这方面我们要充分吸取经验,不能一味地贪大求多、盲目扩张,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扩充企业规模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注重发展质量,使企业走上一条良性的规模扩张之路。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分析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从1994年开始,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公布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以下简称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它不仅反映各国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业绩,也体现了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对比,因而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就应该拥用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吉林省统计局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变化和比较优势的分析,对中国企业发展将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世界500强企业发展趋势

  自从有了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以来的10年间,500强企业的规模、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效益等都呈现鲜明的特点。

  第一,世界500强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进入世界500强前三位的企业销售额就已达2000亿美元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沃尔玛公司销售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10年间提高了800亿美元。第100名的规模达到370亿到400亿美元左右,10年间提高近百亿美元。进入500强排名的门槛越来越高,到2004年已达到100多亿美元,趋势是逐年在提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企业间竞争加剧的程度。

  第二,世界500强企业在地区间正由集中走向分散。10年来,500强企业的分布从26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现在的29个,营业总额增长了45.35,利润总额增长了 126.2%。从国家分布看,500强企业正由集中走向分散,虽然发达国家依然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但发展中国家正迎头赶上。1994年,发达国家上榜企业479家,发展中国家只有21家,但10年后,发展中国家上榜企业已达到42家,并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逐渐增多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分布可分为四个方阵。美国和日本为第一方阵,上榜企业达271家,占500强的54.2%;英、德、法构成第二方阵,上榜企业 106家,占21.2%;瑞士、瑞典、韩国等构成了第三方阵;其它少数的发展中国家构成了第四方阵。美国、日本加上英德法这5个国家的上榜企业数就达到总数的75.4%。

  世界500强的地区分布特点非常明显:一是分布相对集中,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世界500强中占绝对优势,但已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区)企业经营大幅提高。随着中国企业改革进程加快和国有大型企业开始公布财公报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进入世界 500强企业行列,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稳中有增。

  第三,新兴行业越来越多地跻身世界500强。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也是变化的,不断有新兴行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也有不少行业的企业因没能跟住时代的步伐并及时进行调整被淘汰出局。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曾辉煌一时的钢铁、烟草、建材等行业在500强企业中越来越少;二是信息时代所产生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多地迅速跻身于世界500强,如计算机软硬件、证券、保险、医药等;三是排名前10位的行业基本没变,除沃尔玛零售企业迅速跃进为500强榜首外,主要还是汽车、石油、电信、通讯等行业;而能够较长时间留在500强名单上的有两类企业:一类是新型、高科技、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甚至是创造了一个新兴行业的企业(如微软、戴尔等),另一类是在一个老行业里苦心经营,保持及加强自己地位并不断进行调整的企业(如通用、奔驰、德意志银行等)。它们共同的标志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这说明一个行业的兴衰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否适应时代的需求。

  从世界500强企业行业的分布及其特征可以看出500强组成企业的变迁,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轨迹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一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过去的基础性工业企业,如钢铁、石油等已逐渐丧失传统领地,而让位于金融、保险等服务型企业。美国经济则率先从工业基础型转变为高科技型经济。因此美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牢牢占据了领先地位。像微软、耐克、联邦快速等企业,发展的历史不过几十年,最长的也只有50年左右。三四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几十年内成功地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之林,成为叱咤风云的全球大企业。这一转变对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股份评估手段、经济理论创新都构成了重大挑战,引起了人们对所谓“新经济”的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

  第四,新兴企业的效益好于传统企业。虽然在世界500强中传统企业仍占据重要地位,但从按世界500强企业利润额的行业排名可看出,新兴行业逐渐上升,新兴企业的效益远好于传统企业。最近几年按利润额排名,电信、制药、金融、保险等新兴行业每年都占据了利润额最高的10个行业中的半数以上席位,而亏损企业的绝大多数都是属于传统行业。2003年亏损最多的是航空业,亏损额高达64亿美元。另外,在按利润额行业排名中还显示,近年来随着世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进入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中与信息产业直接相关的利润总额在世界500强中占在越来越大的比例,这标志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经验

  综观世界500强企业,大规模的外部扩张是绝大多数企业进入500强的重要手段。这种外部扩张主要有两种,一类是以欧美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发展模式。这些跨国公司大多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发展起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是一种先发型企业。另一类是以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和80年代韩国的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发展模式。这些后发型企业选择了一条超常规发展道路,创建了综合商社型跨国公司发展新模式。这些企业为在短期内崛起成为国际级的“航空母舰”,进行了大规模的外部扩张,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手段,迅速扩大经营规模,使企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

  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指出,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这些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大企业,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而且实现了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但是,这种外部扩张是通过竞争以市场行为来实现的,并非靠行政手段“拼凑”出来的,而且它们都具有立足长远、稳健的经营战略。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在兼并、重组后十分注重从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消化和创新。

  第一,产品创新。据美国学者克雷姆的研究,世界500强企业非常重视产品应用性与开发性研究,集中精力研究和开发生产高科技产品的技术,不断发展可以在生产中直接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从而能够迅速回收技术投入,以获取最大的收益。索尼公司的各种家用电器现在风靡世界,索尼的收音机、录音机领先超群。此后,索尼在图像、音响、磁带、半导体、信息设备生产方面不断开发新产品,成为以自己的专利技术和运用别人技术产品创新的典范。

  第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500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了世界贸易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500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目前以世界500强为主体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研究与开发的80-90%,世界500强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经营创新。沃尔玛是经营创新的典范。美国零售业巨子沃尔玛公司,已连续四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榜首。50年前的沃尔玛公司还是默默无闻,20年前的沃尔玛公司全年营业额也只有10亿美元,而今天的沃尔玛公司日均营业额就已超过7亿美元。沃尔玛公司的成功经验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一场商业革命。沃尔玛公司总经理大卫·格拉斯说得清楚:我们的商品成本低,所以我们的售价低。售价中包含我们的合理利润,合理利润可多可少,我们不情愿赚本不属于自己劳动所得的超高利润,保持平常心是这么多年来企业经营稳定的法宝。

  第四,管理制度创新。美孚公司是20世纪最著名的石油公司,列世界500强第三位。现任美孚董事局主席总结公司历史经验、展望新世纪时说得好:“根据我的体会,任何眼下刚巧抓住今天的经济挑战的企业,事实上已经落伍了,因为领先的企业已经在为明天的要求而工作。”美孚的发展理念概括起来很简单,就是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不断适应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追求创新制胜。

  第五,核心战略与“灵魂”创新。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企业家的精力投向何处?成功的企业家的做法是更为关注企业核心战略,加快企业“灵魂”创新。2000年新年伊始,比尔·盖茨就将微软CEO的帅印移交给现任总裁史蒂夫·巴尔默。之所以这样做,盖茨说是为了使自己更能集中精力关注微软核心战略创新,争取时间创造新的技术优势,创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软件产品和商务模式。

  第六,创新都植根于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也必不可少。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演变的历史也证明,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这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能保持其核心价值观不变,正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析,吉林省统计研究所的所长李文昌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企业要坚持走全球化道路或有世界眼光。翻开世界500强企业的排行榜,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实,世界500强企业中增长较快且稳居500强之列的企业多数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如通用汽车和通用电器等。这些公司把生产甚至研发建在生产成本及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如中国和印度)。它们通过全球战略性采购,汇集全球人才、资源等要素于一身,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近两年来,500强企业中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年采购已突破千亿美元,并且逐年递增。实行全球战略性采购降低了成本,由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使它们长期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中国的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也应该具有这种世界眼光,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也要立足全球进行资源整合。目前,国内的海尔等企业已经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第二,企业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创新。一个企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再到稳居世界500强之列,这一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企业的发展壮大归根到底是要在市场上打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形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经营手段创新,这就要求企业拥有相应的自主创新能力,把握科学技术的相关进展,及时采纳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营销技术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及时掌握市场需求情况,以充分发掘、利用潜在的市场机会。一个企业要不断创造新优势,持续推动其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避免在产品成熟后陷入衰退的泥潭,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创新,以发掘科技进步的潜力。中国的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还是一个软肋,要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大力进行技术研发,走出单纯依靠资源和劳动力增长的模式。

  第三,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并购可以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从而优化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并购也使跨国公司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工厂中集中生产某一种产品,实现生产的专业化。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获得核心竞争力,与自我发展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并购具有快速和成本低的特点。如进入世界500强的上汽集团就是通过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获得了核心技术专利,建立了自主品牌,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从而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中国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看,由于起点低、基础相差悬殊,想靠企业自身积累来追赶国际级大企业的道路很难行得通,要想跻身世界500强之列,只有走超常规的发展道路,借助于并购、联合与重组等资产经营活动,才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后来居上的历程。

  第四,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抗拒各种风险能力的企业家队伍。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领导者就是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策软。在这方面,中国的企业要注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人才待遇和建立真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进入企业。同时,还要引入良好的内部培训机制,培养各类人才,满足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要。

  第五,处理好 “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世界500强企业规模大,但并非每家企业的效益都好。每年也有近百家企业利润为负值,这说明“大”并不完全等于“强”。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规模,更要着力“做强”。在这方面我们要充分吸取经验,不能一味地贪大求多、盲目扩张,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扩充企业规模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注重发展质量,使企业走上一条良性的规模扩张之路。
这都是哪年的文章?看上去是2004年的,用的2003年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