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当年引进外国汽车先进技术,若是采用铁道部引进高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52:27
<br /><br />当年铁道部弃用中华之星等国产动车组的时候,那时候嗨年轻也破口大骂过铁道部卖国。现在想想真是年轻气盛,不懂大局。由铁道部引进高铁技术的由头再想到现在的国营汽车企业的尴尬窘境。当年若是曾经有个“汽车部”代表国家和国营车企来统一引进德国的,美国的,日本的等待汽车企业的先进汽车技术,制定详细严格的技术转移合同,国产车企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尴尬了。可惜一切都晚了。

<br /><br />当年铁道部弃用中华之星等国产动车组的时候,那时候嗨年轻也破口大骂过铁道部卖国。现在想想真是年轻气盛,不懂大局。由铁道部引进高铁技术的由头再想到现在的国营汽车企业的尴尬窘境。当年若是曾经有个“汽车部”代表国家和国营车企来统一引进德国的,美国的,日本的等待汽车企业的先进汽车技术,制定详细严格的技术转移合同,国产车企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尴尬了。可惜一切都晚了。

我也在想类似的问题
不是一个管理体制
应该不行吧,全世界高铁市场就属中国最猛,日法德不给我们转让技术没什么饭吃,而且我们还可以拿中华之星什么的做个样子要挟一下
但是当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还没大到可以要挟各大车企的地步
应该不行吧,全世界高铁市场就属中国最猛,日法德不给我们转让技术没什么饭吃,而且我们还可以拿中华之星什么的做个样子要挟一下
但是当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还没大到可以要挟各大车企的地步
应该不行吧,全世界高铁市场就属中国最猛,日法德不给我们转让技术没什么饭吃,而且我们还可以拿中华之星什么的做个样子要挟一下
但是当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还没大到可以要挟各大车企的地步
此一时彼一时了,今时今日我们看待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答案和想法
可是大众落户上海时,当时的口号是“五年拉近中国汽车30年,争取国产化”
就算现在也不晚,只怕汽车和高铁有所不同,高铁只有南车北车
而汽车,国内几十家,利益纷争下,大家很难坐到一起
看看新能源,我想恐怕又要重蹈覆辙了,一窝蜂上,你干你的我干我的
到头来,还都是一盘散沙,中国人要是团结起来,那真是所向无敌
可就是团结不起来,不知道为啥
所以,我觉得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应该推广铁道部引进高铁的模式
审慎乐观
不可能,当年我们没有资本去要挟各大跨国车企。
高铁有这个资本,全世界的高铁市场就属中国最猛,日法德不把技术拿来,他们就靠台湾,西班牙,韩国那一点市场基本没多少钱赚,他们要赚大钱就得拿下中国高铁市场。而且中国还有中华之星什么的做个样子要挟他们。


主要是汽车那时候才80年代 刚开放 一下看见全世界都是好的  我们都是土的
落差太大 心态 位置都没摆好
到了高铁了  tg自己  已经有点信心了   外国的月亮是圆  但是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 心态摆正      自己本身 也山寨了一些虽然不怎么靠谱的高速车  所以还是有底气
然后 威逼利诱   
老外就被我们吃定了

但是 现在汽车开始玩新能源了 差距比起传统汽车 还是要小很多了 也不存在明显代差 所以汽车产业或许过些年还有的转机

主要是汽车那时候才80年代 刚开放 一下看见全世界都是好的  我们都是土的
落差太大 心态 位置都没摆好
到了高铁了  tg自己  已经有点信心了   外国的月亮是圆  但是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 心态摆正      自己本身 也山寨了一些虽然不怎么靠谱的高速车  所以还是有底气
然后 威逼利诱   
老外就被我们吃定了

但是 现在汽车开始玩新能源了 差距比起传统汽车 还是要小很多了 也不存在明显代差 所以汽车产业或许过些年还有的转机
所谓的高铁模式就是垄断,你技术牛,俺市场大,看谁拧得过谁。

结论:技术牛不过市场。
我也想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凡事都是起步难,那时候哪里能想到这样,别人肯来中国都不错了,现在不一样了,市场在中国,谁都要来中国搽屁股。。。

不可能,当年我们没有资本去要挟各大跨国车企。
高铁有这个资本,全世界的高铁市场就属中国最猛,日法德不 ...
Mcnatsumi 发表于 2010-11-26 10:21


等到汽车成为西方的夕阳产业时,高铁模式就能在汽车上成功,民用航空也一样。
所谓夕阳产业就是,本国或同一经济集团内部需求疲软,但是第三世界,除了中国,
其它如金砖3国BRI,也都没有一次性峰值状态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西方
(德日法)生产,其价格更加阻碍了BRI的购买欲望。所以一直不死不活。当中国
再用市场换技术给他们压力时,他们觉得反正不死不活,干脆过把瘾就死,一次
卖断,赚一笔钱拉到。他们唯一错翻眼皮的战略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峰值需求展现了
高铁的新的一页,加上中国产的系统价格低廉,会刺激包括一些不具备高铁技术的
发达国家(如美韩)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当然也是唯一的不得不这样做的下场,
不卖给中国全套技术,烂在锅里,卖了,以后就没他们什么事了(核心基础元件除外)
卖是找死,不卖是等死,不如卖了过把瘾,加上可以刺激基础元件需求,这上面中国差远了。

所以这是由条件的,汽车、航空、半导体、机电基础元件等,对西方还没有到夕阳产业。所以以前的
市场换技术失败了,汽车可能率先进入,可能10年以后。
不可能,当年我们没有资本去要挟各大跨国车企。
高铁有这个资本,全世界的高铁市场就属中国最猛,日法德不 ...
Mcnatsumi 发表于 2010-11-26 10:21


等到汽车成为西方的夕阳产业时,高铁模式就能在汽车上成功,民用航空也一样。
所谓夕阳产业就是,本国或同一经济集团内部需求疲软,但是第三世界,除了中国,
其它如金砖3国BRI,也都没有一次性峰值状态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西方
(德日法)生产,其价格更加阻碍了BRI的购买欲望。所以一直不死不活。当中国
再用市场换技术给他们压力时,他们觉得反正不死不活,干脆过把瘾就死,一次
卖断,赚一笔钱拉到。他们唯一错翻眼皮的战略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峰值需求展现了
高铁的新的一页,加上中国产的系统价格低廉,会刺激包括一些不具备高铁技术的
发达国家(如美韩)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当然也是唯一的不得不这样做的下场,
不卖给中国全套技术,烂在锅里,卖了,以后就没他们什么事了(核心基础元件除外)
卖是找死,不卖是等死,不如卖了过把瘾,加上可以刺激基础元件需求,这上面中国差远了。

所以这是由条件的,汽车、航空、半导体、机电基础元件等,对西方还没有到夕阳产业。所以以前的
市场换技术失败了,汽车可能率先进入,可能10年以后。
lsgonglu 发表于 2010-11-26 10:57

现在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大吧,技术哪?大众给了吗?丰田给了吗? 他们就是吸血鬼。
国内技术没有功底,就是引进了国外技术也不可能消化的那么快。还是国内已经有了很高的技术功底了,引进一些技术作为补充才可能出现现在的局面。
造汽 发表于 2010-11-26 11:42

醍醐灌顶
造汽 发表于 2010-11-26 11:42


    10年之后燃油车还有点可能,电动车不现实.

    高铁和民航等都属于大宗商品,只有国家或大型公司能消费的起,所以才面临消费市场疲软时是否卖出技术的问题.

    但是汽车,半导体的消费市场大头都在民间,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哪怕消费市场再疲软,相对高铁民航来说,订单也很大,所以俺反而感觉不现实.
看看南汽上汽那档子事,看看最近拍卖瓷器那群白痴
你不得不承认,有时集权反而能让下面人少干点傻事
扯着些没用的干嘛
Mcnatsumi 发表于 2010-11-26 10:21


    说的很好。高铁是小众市场,而且在欧美等国基本饱和了。如果不在中国分一杯羹,就没有大发展的机会了。国内通过这个关键,采取博弈手段,先杀庞巴迪的傲气,然后优待西门子等,最后他们都同意转让技术。
另外,高铁和汽车面对的客户是不同的,高铁的第一客户是国家,只要技术好,可靠就OK;但是汽车是面对普通消费者,质量是一个方面,但是设计等外观更为重要,轿车轿车就是轿子啊。我们不是缺少生产汽车的技术,而是缺少开发设计的技术,当然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可能还是没有。
造汽 发表于 2010-11-26 11:42

说的很好。
xiaolu 发表于 2010-11-26 16:31


    你这个实际优化结果是有条件的。

集中办大事,是对于信息对称和科层行动能力超过分散情况的时候;如果本身情况非常复杂,盲目决策,很可能会导致灾难。民主不是最优的,但是却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避免最坏的结果出现。

集中有它的特点,但是别忘了它的使用限度和危害性。老美上次派特拉梅尔来比110米栏,结果跑了几步就不行了,知道他有伤,为什么还让他来参赛?因为他是美国预选赛的第一名。程序虽然无法保证每一次都达到实质正确,却恩能够在长时间内保证大部分更优结果的产生。
foryou110 发表于 2010-11-26 21:41


看着累啊···
我是说,有时~~有时
背嵬军 发表于 2010-11-26 08:40
当时国内没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手中缺乏砝码
现在可以,但那些国营厂已经在合资中赚的爽死了,才不管这些呢
yxtk 发表于 2010-11-27 15:45


    这又是一个实情。

攘外比先安内,有时候,也是很对的。
回复 15# 中程反导


    那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没有形成强有力垄断,试想中国就一个汽车总公司,情况会怎样?
yxtk 发表于 2010-11-27 15:45


    这和吸大麻的感觉一样, 看来汽车界需要林则徐。
没法比啊  除非你规定国民必须买自主品牌  这能一样嘛  高铁是有资本做到靠市场来引进技术的 汽车就不行了 连zf都在采购奥迪等国外品牌  奥迪 能有今天 绝对少不了zf的功劳
又看到楼上有人吹民主是最不坏的。其实,决策错误就说明决策方法不对。虽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人心里向往的仍然是“简单”——用一种方法就能处理所有问题。政治家探索合理的政治制度,本质上和数学家探索通用的算法没有区别。虽然目标催人奋进,但现实的经验也应该让我们认识到这可能是无法达到的目标。当我们赞扬某些东西时,最好先讲清能发挥其优点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