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六千亿量化宽松对老百姓的餐桌有什么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39:11
文学城 eeaglefly博客


我们知道,同一件事情如果由不同的人来干,对应的说法也不尽相同。都说民以食为天,就拿填饱肚子来说吧,老百姓填饱肚子是吃饭,过去的皇帝填饱肚子是用膳。类似地,明明是印钞机开足马力印票子,但是经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国际金融教授 Richard Werner 和今天的美联储一演绎,就成了量化宽松 (Quantitative easing) 。看来把一件通俗易懂的事情说得漂漂亮亮的令不少凡人难懂,是全球精英们的共性。

不能不说,美国的影响力确实在全球范围内仍算老大,这不, 6000 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在11 月3 日一出台,立马成了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的热门词汇,尽管日本人在2001 年就干过类似的事情了,但日本人的量化宽松并不如今天美国人的量化宽松广为天下知。按照美联储的说法,这6000 亿美元并不是一下子全部投向市场,而是从2010 年11 月到2011 年6 月的8 个月内,每月投放750 亿美元,分在八个月内完成。

对于不愿勒紧腰带过日子的美国人来说,美联储推出6000 亿美元量化宽松也算是无奈之举,毕竟全球的债权人或其它国家拥有的美元储备会因之缩水是任何正常人都能想到的事情,美联储会因此被其它国家人人喊打也应在美联储的预料之中。通常来说,美联储刺激经济的惯用手段是降低短期利率,但如今利率已快接近0 ,美国民众眼中的失业率依然高企,复苏之路似乎依然遥遥无期。于是,美联储推出了量化宽松,试图通过买政府债券等形式抬高债券价格,从而降低长期利率,这意味着企业或个人从银行借钱的成本将降低,变得乐于借钱扩大生产或增加大件方面的消费例如买房子等等,最终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美联储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但风险在于,如果拥有额外余钱的银行仍然不愿向企业或个人放贷,量化宽松也就算失败了。例如,美国的银行发现把钱投向其它国家收益率更高,如很多人在赌人民币升值,将钱投到了我国,那么这些量化宽松的钱就会在我国兴风作浪,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起到进一步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美联储藉量化宽松刺激美国经济的初衷也就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在某种程度上说此举损人不利己不算是不实之词。

当然,即使那样的话,量化宽松的6000 亿美元也不会全部离开美国,相当一部分会在美国内部消化掉,其结果是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在笔者看来,有些人提到美国滥发货币自身却无通胀的说法是缺乏耐心的说法,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6000 亿美元是分八个月发放,这个月量化宽松的钱不过750 亿美元而已,而且任何一个政策从实施到见效果都免不了一段时间的滞后。

其实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了,按照美国一家关注通货膨胀的机构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10 年九、十月间,美国的棉花价格上涨了54% ,玉米的价格上涨了29% ,大豆的价格上涨了22% ,糖的价格上涨了51% 。老百姓对这些增长没什么感觉是因为在美国的食品店或超市还没有显示出来,而食品店或超市还没有大幅涨价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商家的顾虑:由于经济危机,美国老百姓的钱包已然瘪了很多,如果哪家超市食品涨价了,老百姓会一下子敬而远之,从整体上影响到超市的生意。如果哪天超市自身扛不住了,自然会抬高价格把涨价的苦果分给消费者尝尝。悲观的预计是,不用等到量化宽松的6000 亿全部发放完毕,老百姓的菜篮子就会缩水,饮食费用就会直线上升,同样的钱体现在餐桌上会变得不同。

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在金融领域高筑防火墙,将那些出离美境的量化宽松的钱打击得无利可赚,那些钱无奈转而回流到美国,其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的加剧。

可以想见的是,无论哪种情况,即使最后6000 美元的量化宽松如美联储所愿,美国经济因此而复苏,但人们先感受到的很可能是通货膨胀的痛苦,而非加薪或找到工作的喜悦。

仿佛是对笔者想法的一种验证,昨天笔者去一家超市买牛奶,惊讶地发现牛奶已经涨价了。因为笔者常去那家超市买一个牌子的牛奶,所以对其价格记得很牢,该牌子一加仑牛奶价格从上周的2.8 美元多涨到了近3.2 美元,上涨幅度达10% 以上。看来,通货膨胀在超市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

由于经济危机,相信很多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的工资也没有上涨甚至下降不少,随着6000 亿量化宽松的一步步出台,在美中国人上演“一览无余的工资和一路上涨的物价”的尴尬的可能性大增。

也许有人会认为,说美国将发生和国内一样的高通胀有些危言耸听,但切实做好思想准备、多些未雨绸缪总比掩耳盗铃式的一味乐观要好得多。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gb2312-1211714.html文学城 eeaglefly博客


我们知道,同一件事情如果由不同的人来干,对应的说法也不尽相同。都说民以食为天,就拿填饱肚子来说吧,老百姓填饱肚子是吃饭,过去的皇帝填饱肚子是用膳。类似地,明明是印钞机开足马力印票子,但是经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国际金融教授 Richard Werner 和今天的美联储一演绎,就成了量化宽松 (Quantitative easing) 。看来把一件通俗易懂的事情说得漂漂亮亮的令不少凡人难懂,是全球精英们的共性。

不能不说,美国的影响力确实在全球范围内仍算老大,这不, 6000 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在11 月3 日一出台,立马成了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的热门词汇,尽管日本人在2001 年就干过类似的事情了,但日本人的量化宽松并不如今天美国人的量化宽松广为天下知。按照美联储的说法,这6000 亿美元并不是一下子全部投向市场,而是从2010 年11 月到2011 年6 月的8 个月内,每月投放750 亿美元,分在八个月内完成。

对于不愿勒紧腰带过日子的美国人来说,美联储推出6000 亿美元量化宽松也算是无奈之举,毕竟全球的债权人或其它国家拥有的美元储备会因之缩水是任何正常人都能想到的事情,美联储会因此被其它国家人人喊打也应在美联储的预料之中。通常来说,美联储刺激经济的惯用手段是降低短期利率,但如今利率已快接近0 ,美国民众眼中的失业率依然高企,复苏之路似乎依然遥遥无期。于是,美联储推出了量化宽松,试图通过买政府债券等形式抬高债券价格,从而降低长期利率,这意味着企业或个人从银行借钱的成本将降低,变得乐于借钱扩大生产或增加大件方面的消费例如买房子等等,最终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美联储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但风险在于,如果拥有额外余钱的银行仍然不愿向企业或个人放贷,量化宽松也就算失败了。例如,美国的银行发现把钱投向其它国家收益率更高,如很多人在赌人民币升值,将钱投到了我国,那么这些量化宽松的钱就会在我国兴风作浪,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起到进一步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美联储藉量化宽松刺激美国经济的初衷也就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在某种程度上说此举损人不利己不算是不实之词。

当然,即使那样的话,量化宽松的6000 亿美元也不会全部离开美国,相当一部分会在美国内部消化掉,其结果是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在笔者看来,有些人提到美国滥发货币自身却无通胀的说法是缺乏耐心的说法,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6000 亿美元是分八个月发放,这个月量化宽松的钱不过750 亿美元而已,而且任何一个政策从实施到见效果都免不了一段时间的滞后。

其实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了,按照美国一家关注通货膨胀的机构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10 年九、十月间,美国的棉花价格上涨了54% ,玉米的价格上涨了29% ,大豆的价格上涨了22% ,糖的价格上涨了51% 。老百姓对这些增长没什么感觉是因为在美国的食品店或超市还没有显示出来,而食品店或超市还没有大幅涨价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商家的顾虑:由于经济危机,美国老百姓的钱包已然瘪了很多,如果哪家超市食品涨价了,老百姓会一下子敬而远之,从整体上影响到超市的生意。如果哪天超市自身扛不住了,自然会抬高价格把涨价的苦果分给消费者尝尝。悲观的预计是,不用等到量化宽松的6000 亿全部发放完毕,老百姓的菜篮子就会缩水,饮食费用就会直线上升,同样的钱体现在餐桌上会变得不同。

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在金融领域高筑防火墙,将那些出离美境的量化宽松的钱打击得无利可赚,那些钱无奈转而回流到美国,其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的加剧。

可以想见的是,无论哪种情况,即使最后6000 美元的量化宽松如美联储所愿,美国经济因此而复苏,但人们先感受到的很可能是通货膨胀的痛苦,而非加薪或找到工作的喜悦。

仿佛是对笔者想法的一种验证,昨天笔者去一家超市买牛奶,惊讶地发现牛奶已经涨价了。因为笔者常去那家超市买一个牌子的牛奶,所以对其价格记得很牢,该牌子一加仑牛奶价格从上周的2.8 美元多涨到了近3.2 美元,上涨幅度达10% 以上。看来,通货膨胀在超市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

由于经济危机,相信很多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的工资也没有上涨甚至下降不少,随着6000 亿量化宽松的一步步出台,在美中国人上演“一览无余的工资和一路上涨的物价”的尴尬的可能性大增。

也许有人会认为,说美国将发生和国内一样的高通胀有些危言耸听,但切实做好思想准备、多些未雨绸缪总比掩耳盗铃式的一味乐观要好得多。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 ... gb2312-1211714.html
楼主的链接被GFW和谐了,感谢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