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机——初教五 重出江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35:01


新中国第一机重出江湖——零距离接触初教5

《航空档案》 2007年10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KDA200710003.htm

1.jpg

文字及摄影:鲁晓冬

      5月中旬,我走进山西大同航空运动学校的机库,只见3架堪称国宝级的初教5飞机正在航校机械师的精心维护下获得新生,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的委托,大同航空运动学校正在对3架初教5运动飞机进行修复,准备让这些弥足珍贵的老爷机重返蓝天。

      大同航空运动学校的航空机械师:机务科李科长、范工程师、王彪和太原航空运动学校的航空机械师田师傅,正围着飞机挥汗如雨地忙碌着。抚摸着这些正在维护中的初教5飞机,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眼前就像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隧道的那一头,就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端的那一刻!

      我的心头不禁激动起来,和机械师们寒暄之后,我赶紧举起手中的相机,将机械师们妙手回春重新赋予初教5生命的过程记录了下来……下面,就请各位读者跟随我的镜头,对这些见证着新中国航空工业开端的珍宝级飞机作一次亲密的接触吧!

发动机和螺旋桨

      初教5使用一台5气缸的活塞5型发动机,配合木质定距螺旋桨。初教5的发动机整流罩采用“苍蝇头”式的设计,有着5个非常显眼的鼓包,与初教6的整体圆形设计有很大区别,这也是区别这两种飞机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范工程师对初教5的“苍蝇头”喜爱有加,在拍摄纪念照的时候要求一定要把这个“苍蝇头”也摄入镜头(图1)。

2.jpg

      星型气冷式发动机的优点是重量轻。发动机通过安装架和后面的机身相连,与后面的机舱之间隔着一道防火墙,防火墙前面棕色的桶状物是滑油箱(图2、3、4)。

3.jpg

4.jpg

      和初教6采用的比较现代的恒速变距螺旋桨不同,初教5采用了定距螺旋桨。也就是说,发动机是依靠改变转速来改变拉力的。飞行员推拉油门杆,直接改变螺旋桨的转速。初教6的恒速变距螺旋桨是通过改变螺旋桨的桨距来改变拉力的,当推拉油门杆时,螺旋桨的转速不变,而桨距发生变化。这不,范工和李科长正合力调整螺旋桨在发动机上的安装位置(图5、6)。

5.jpg

      在初教5的座舱仪表板上,有一个大大的铭牌写着发动机的工作参数,时刻提醒飞行员注意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图7)。这块铭牌上说:1、最大允许转速2000转(不超过2分钟);起飞转速不大于1900转;爬高转速1760转;巡航转速1620转;滑油温度最大允许值是70度;正常温度不高于45到55度;最小允许温度是30度;滑油压力正常值是4到6千克;汽油压力正常值在0.2到0.5千克,

      在旁边的一块铭牌上,写着初教5飞机的主要飞行性能数据:最大允许俯冲速度285千米/小时;最大平飞速度248千米/小时;下滑速度140千米/小时;爬高速度140千米/小时;着陆速度85千米/小时;1000米爬升时间5分钟;2000米爬升时间11.7分钟;3000米爬升时间20.5分钟,起飞滑跑距离200米;着陆滑跑距离270米(用襟翼和刹车)。

      位于初教5防火墙的铭牌上刻着“雅克18”的字样,说明了该机的渊源(图8、9),另一块铭牌上注明了维护要领。

6.jpg

飞机外部结构

      看完了发动机,让我们再来看看飞机的外部结构和各操纵面。在重新涂装之前,其中一架初教5飞机上还赫然印着我人民空军夺目的八一军徽(图10),火红的军徽代表着我们心中永不退色的信仰。后面,一架运5飞机昂首挺立,发动机气缸被机械师们维护得闪闪发光。

8.jpg

      初教5飞机的机翼分为中央的内翼段和位于两侧的外翼段。内翼为全金属结构,外翼为蒙布结构,内外翼通过螺栓和接头连接。连接部位外面还将安装一圈整流蒙皮。机翼内翼段边缘有红白两色的起落架收放指示杆(图11、12)。初教5座舱内没有油量表,在内翼段上表面有一个透明的圆形观察口,通过这里可以观察油箱内还有多少油(图13)。

9.jpg

      初教5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设计,主起落架向后收入机翼,收起后有半个轮子会露在外面,机尾上的尾轮十分小巧,可以自由转向,与座舱内并无操纵系统连接。不过,在地面推动飞机时,这个尾轮经常不在机械师需要的角度上,让机械师们有些头疼(图14、15)。

      和初教6采用的是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结构不同,初教5采用的仍然是框架蒙皮式的结构。也就是说,飞机是由一组与气动外形毫不相干的骨架撑起来,再在骨架外面包上蒙皮。除了座舱部分外,初教5的后机身采用大面积的蒙布。涂了漆的蒙布也会像金属蒙皮一样反光。

      初教5的尾翼及上面的活动舵面也都是一水的蒙布结构(图16、17)。修补蒙布也是修理老式飞机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曾在太原航校任职的机械师田师傅正戴着口罩精心地为蒙布打着补丁(图18)。田师傅用的是专用航空蒙布(图19),剪蒙布的剪子也是专用的带锯齿的大剪子(图20),所打的补丁四周一律规整地剪成锯齿形。在飞机垂尾顶部和后机身之间,还拉有一条钢缆天线。

10.jpg

      与初教6飞机不同,初教5的空速管位于飞机的左翼(图21)。翼尖上装有夜航用的左红右绿航行灯(图22、23)。

11.jpg

座舱和仪表板

      老式飞机真是简单,几乎就是一个架子外面包一层蒙皮。下面,咱们来参观一下航空迷都很感兴趣的座舱吧。

      首先从座舱的外部来看。初教5飞机的座舱部分还是采用了金属结构的。在构架的外面,每一侧的金属蒙皮分为3块,是可以整块向上掀开的。蒙皮掀开后,座舱里面的操纵设备一览无余(图24、25)。这种设计多少让我想起了现在的汽车。

12.jpg

      和大多数军用教练机一样,初教5也采用了串列双座式的布局,座舱看起来和二战时期的战斗机别无二致。图26是前舱图,这架飞机的前舱已经基本恢复如初。图27是后舱图,可以看到后舱的座椅在拍摄这张照片时还没有就位,歪倒在舱内。来看看初教5的仪表板(图中为后舱仪表板)。仪表板上一共有13块表,分别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应急冷气压力表、高度表、空速表、航行时钟、地平仪、发动机状态三用表、定向仪、升降速度表、转速表、冷气压力表、电源电压表、气缸头温度表和进气温度表。仪表板最左边的手轮是用来调节升降舵调整片的。仪表板左下方红色旋钮是磁电机开关,螺旋桨飞机都配备两套磁电机,气缸也采用双点火系统。所以,磁电机开关上有1、2和1+2的字样,开车时,要把开关打到1+2的位置上。

7.jpg

      由于采用了恒距变速螺旋桨,因此初教5的仪表板上没有进气压力表,飞行员主要通过观察转速表来判断发动机的功率。

      飞机座舱的右侧,是老式的无线电控制面板,可以调谐无线电台进行话音和电报的收发,也能用来操纵无线电罗盘。看到这块古色古香的面板,不知怎的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热播的反特电视剧《暗算》,我们的红色特工安在天和瞎子阿炳守在电台前侦听敌特电台的情形再次浮现在了眼前。

      无线电面板的下方,就是飞机的右侧操纵台(图28),右侧操纵台后方那个黑色的钮就是注油器(图29)。发动机开车前,飞行员要通过按压注油器向气缸内注入雾化的汽油以帮助启动。

      初教5的座椅也保留着浓重二战的风格,座位是一个凹下去的金属盆。飞行时,降落伞包就放在盆内,飞行员坐在伞包上。

把初教5送上天的人们(排名不分先后)

15.jpg

      经过几位机械师40多天的苦干,3架初教5已经被修复得和刚出厂时候一样。5月26日,适逢大同航校成立50周年庆典,为了增添喜庆气氛,3架初教5飞机被涂装一新。其中的一架在大同航校资深飞行教官陈钢的驾驶下,飞上了蓝天,共和国第一机自此重获新生!在这里,必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为了初教5重返蓝天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

13.jpg

      田师傅:田师傅退休前工作于山西太原航校,满头黑发精神矍铄的他让人怎么也猜不到已过古稀之年。本该在家含饴弄孙的时候,他却毅然再次披挂上阵,担起抢救初教5的重任。每天清晨,停机坪上总能看到他打太极拳的矫健身影。

      范工:范工程师全名范秀新,退休前官至人民空军上校。范工广东人口音、东北人性格,讲话风趣幽默至极。5月26日大航校庆这天,范工穿上崭新的西装,与初教5合影,那劲头,活像个新郎官。

14.jpg

      李科长:李科长同样也是军人出身,多年的军旅生涯塑造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李科长热情厚道,为人特好。修复初教5期间,李科长在工程现场忙前忙后。虽然身上的工作服被机油弄得斑斑驳驳,但仍掩盖不住李科长的精气神。

      王彪:修复初教5工程中最年轻的机械师,他也是一位有着5年军龄的空军老兵。王彪具有当说书人的天赋,讲起各种军旅奇谈来绘声绘色,神形兼备。

新中国第一机重出江湖——零距离接触初教5

《航空档案》 2007年10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KDA200710003.htm

1.jpg

文字及摄影:鲁晓冬

      5月中旬,我走进山西大同航空运动学校的机库,只见3架堪称国宝级的初教5飞机正在航校机械师的精心维护下获得新生,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的委托,大同航空运动学校正在对3架初教5运动飞机进行修复,准备让这些弥足珍贵的老爷机重返蓝天。

      大同航空运动学校的航空机械师:机务科李科长、范工程师、王彪和太原航空运动学校的航空机械师田师傅,正围着飞机挥汗如雨地忙碌着。抚摸着这些正在维护中的初教5飞机,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眼前就像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隧道的那一头,就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端的那一刻!

      我的心头不禁激动起来,和机械师们寒暄之后,我赶紧举起手中的相机,将机械师们妙手回春重新赋予初教5生命的过程记录了下来……下面,就请各位读者跟随我的镜头,对这些见证着新中国航空工业开端的珍宝级飞机作一次亲密的接触吧!

发动机和螺旋桨

      初教5使用一台5气缸的活塞5型发动机,配合木质定距螺旋桨。初教5的发动机整流罩采用“苍蝇头”式的设计,有着5个非常显眼的鼓包,与初教6的整体圆形设计有很大区别,这也是区别这两种飞机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范工程师对初教5的“苍蝇头”喜爱有加,在拍摄纪念照的时候要求一定要把这个“苍蝇头”也摄入镜头(图1)。

2.jpg

      星型气冷式发动机的优点是重量轻。发动机通过安装架和后面的机身相连,与后面的机舱之间隔着一道防火墙,防火墙前面棕色的桶状物是滑油箱(图2、3、4)。

3.jpg

4.jpg

      和初教6采用的比较现代的恒速变距螺旋桨不同,初教5采用了定距螺旋桨。也就是说,发动机是依靠改变转速来改变拉力的。飞行员推拉油门杆,直接改变螺旋桨的转速。初教6的恒速变距螺旋桨是通过改变螺旋桨的桨距来改变拉力的,当推拉油门杆时,螺旋桨的转速不变,而桨距发生变化。这不,范工和李科长正合力调整螺旋桨在发动机上的安装位置(图5、6)。

5.jpg

      在初教5的座舱仪表板上,有一个大大的铭牌写着发动机的工作参数,时刻提醒飞行员注意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图7)。这块铭牌上说:1、最大允许转速2000转(不超过2分钟);起飞转速不大于1900转;爬高转速1760转;巡航转速1620转;滑油温度最大允许值是70度;正常温度不高于45到55度;最小允许温度是30度;滑油压力正常值是4到6千克;汽油压力正常值在0.2到0.5千克,

      在旁边的一块铭牌上,写着初教5飞机的主要飞行性能数据:最大允许俯冲速度285千米/小时;最大平飞速度248千米/小时;下滑速度140千米/小时;爬高速度140千米/小时;着陆速度85千米/小时;1000米爬升时间5分钟;2000米爬升时间11.7分钟;3000米爬升时间20.5分钟,起飞滑跑距离200米;着陆滑跑距离270米(用襟翼和刹车)。

      位于初教5防火墙的铭牌上刻着“雅克18”的字样,说明了该机的渊源(图8、9),另一块铭牌上注明了维护要领。

6.jpg

飞机外部结构

      看完了发动机,让我们再来看看飞机的外部结构和各操纵面。在重新涂装之前,其中一架初教5飞机上还赫然印着我人民空军夺目的八一军徽(图10),火红的军徽代表着我们心中永不退色的信仰。后面,一架运5飞机昂首挺立,发动机气缸被机械师们维护得闪闪发光。

8.jpg

      初教5飞机的机翼分为中央的内翼段和位于两侧的外翼段。内翼为全金属结构,外翼为蒙布结构,内外翼通过螺栓和接头连接。连接部位外面还将安装一圈整流蒙皮。机翼内翼段边缘有红白两色的起落架收放指示杆(图11、12)。初教5座舱内没有油量表,在内翼段上表面有一个透明的圆形观察口,通过这里可以观察油箱内还有多少油(图13)。

9.jpg

      初教5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设计,主起落架向后收入机翼,收起后有半个轮子会露在外面,机尾上的尾轮十分小巧,可以自由转向,与座舱内并无操纵系统连接。不过,在地面推动飞机时,这个尾轮经常不在机械师需要的角度上,让机械师们有些头疼(图14、15)。

      和初教6采用的是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结构不同,初教5采用的仍然是框架蒙皮式的结构。也就是说,飞机是由一组与气动外形毫不相干的骨架撑起来,再在骨架外面包上蒙皮。除了座舱部分外,初教5的后机身采用大面积的蒙布。涂了漆的蒙布也会像金属蒙皮一样反光。

      初教5的尾翼及上面的活动舵面也都是一水的蒙布结构(图16、17)。修补蒙布也是修理老式飞机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曾在太原航校任职的机械师田师傅正戴着口罩精心地为蒙布打着补丁(图18)。田师傅用的是专用航空蒙布(图19),剪蒙布的剪子也是专用的带锯齿的大剪子(图20),所打的补丁四周一律规整地剪成锯齿形。在飞机垂尾顶部和后机身之间,还拉有一条钢缆天线。

10.jpg

      与初教6飞机不同,初教5的空速管位于飞机的左翼(图21)。翼尖上装有夜航用的左红右绿航行灯(图22、23)。

11.jpg

座舱和仪表板

      老式飞机真是简单,几乎就是一个架子外面包一层蒙皮。下面,咱们来参观一下航空迷都很感兴趣的座舱吧。

      首先从座舱的外部来看。初教5飞机的座舱部分还是采用了金属结构的。在构架的外面,每一侧的金属蒙皮分为3块,是可以整块向上掀开的。蒙皮掀开后,座舱里面的操纵设备一览无余(图24、25)。这种设计多少让我想起了现在的汽车。

12.jpg

      和大多数军用教练机一样,初教5也采用了串列双座式的布局,座舱看起来和二战时期的战斗机别无二致。图26是前舱图,这架飞机的前舱已经基本恢复如初。图27是后舱图,可以看到后舱的座椅在拍摄这张照片时还没有就位,歪倒在舱内。来看看初教5的仪表板(图中为后舱仪表板)。仪表板上一共有13块表,分别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应急冷气压力表、高度表、空速表、航行时钟、地平仪、发动机状态三用表、定向仪、升降速度表、转速表、冷气压力表、电源电压表、气缸头温度表和进气温度表。仪表板最左边的手轮是用来调节升降舵调整片的。仪表板左下方红色旋钮是磁电机开关,螺旋桨飞机都配备两套磁电机,气缸也采用双点火系统。所以,磁电机开关上有1、2和1+2的字样,开车时,要把开关打到1+2的位置上。

7.jpg

      由于采用了恒距变速螺旋桨,因此初教5的仪表板上没有进气压力表,飞行员主要通过观察转速表来判断发动机的功率。

      飞机座舱的右侧,是老式的无线电控制面板,可以调谐无线电台进行话音和电报的收发,也能用来操纵无线电罗盘。看到这块古色古香的面板,不知怎的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热播的反特电视剧《暗算》,我们的红色特工安在天和瞎子阿炳守在电台前侦听敌特电台的情形再次浮现在了眼前。

      无线电面板的下方,就是飞机的右侧操纵台(图28),右侧操纵台后方那个黑色的钮就是注油器(图29)。发动机开车前,飞行员要通过按压注油器向气缸内注入雾化的汽油以帮助启动。

      初教5的座椅也保留着浓重二战的风格,座位是一个凹下去的金属盆。飞行时,降落伞包就放在盆内,飞行员坐在伞包上。

把初教5送上天的人们(排名不分先后)

15.jpg

      经过几位机械师40多天的苦干,3架初教5已经被修复得和刚出厂时候一样。5月26日,适逢大同航校成立50周年庆典,为了增添喜庆气氛,3架初教5飞机被涂装一新。其中的一架在大同航校资深飞行教官陈钢的驾驶下,飞上了蓝天,共和国第一机自此重获新生!在这里,必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为了初教5重返蓝天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

13.jpg

      田师傅:田师傅退休前工作于山西太原航校,满头黑发精神矍铄的他让人怎么也猜不到已过古稀之年。本该在家含饴弄孙的时候,他却毅然再次披挂上阵,担起抢救初教5的重任。每天清晨,停机坪上总能看到他打太极拳的矫健身影。

      范工:范工程师全名范秀新,退休前官至人民空军上校。范工广东人口音、东北人性格,讲话风趣幽默至极。5月26日大航校庆这天,范工穿上崭新的西装,与初教5合影,那劲头,活像个新郎官。

14.jpg

      李科长:李科长同样也是军人出身,多年的军旅生涯塑造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李科长热情厚道,为人特好。修复初教5期间,李科长在工程现场忙前忙后。虽然身上的工作服被机油弄得斑斑驳驳,但仍掩盖不住李科长的精气神。

      王彪:修复初教5工程中最年轻的机械师,他也是一位有着5年军龄的空军老兵。王彪具有当说书人的天赋,讲起各种军旅奇谈来绘声绘色,神形兼备。
































土鳖也开始美帝那样的宣传了。
在我心中歼教一才是中国第一飞机






























“中国第一机”绝对应该是“歼教1”。

“中国第一机”绝对应该是“歼教1”。
好鸡鸡
新疆3架民间收藏飞机赴珠海参加航展

http://caac.people.com.cn/GB/114104/13185021.html

2010年11月11日09:09     来源:亚心网


“雅克-18”飞机

  引言:“初教五”飞机——中国航空制造工业史上自造飞机的鼻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产的第一款飞机,产于1954年,国内仅存十几架;“雅克-18”飞机——新中国自造飞机前,从前苏联进口的原产机,国内仅存两架。这两种国家文物级飞机,新疆拥有3架,两架“初教五”,一架“雅克-18”。它们都收藏于新疆知名飞行员、新疆航协秘书长金亮手中,收藏时间短的近10年,长的17年,在金亮的定期维护下,面貌保存较好。11月16日至21日,这3架飞机将在珠海举办的中国第八届航展上亮相,一展风姿。

  三周前的一个上午,平日宁静的水磨沟雪莲山东山机场变得热闹起来,一间大库房的门敞开着,两架旧飞机被五六个人依次用力推出,其中一架飞机红白相间,另一架飞机是军绿色的,机体上有醒目的“八一”两个字。

  一辆面包车缓缓驶入,车上下来一行人,他们仔细观看着飞机,有人自言自语道:“今天总算见到了。”

  打开机头盖,他们看到贴于内侧的出厂牌,点点头,再清点和登记飞机的配件。

  这一行人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中国航空博物馆文物处、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总装厂、维修厂等的人员组成的飞机专家团,他们此行就是来装运这些飞机,与收藏人金亮做最后的验货交接。

  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又称“320厂”,就是这两架飞机出厂牌上打印的制造企业,该飞机总装厂副总设计师曾勇说:“这两架飞机全是我们厂造的,造于 1954年,是新中国第一批自造机型,诞生后曾获得毛泽东主席当年亲笔书写的嘉勉信,是我国飞机制造业一件历史性的大事,是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曾勇提到,这款机型是仿制前苏联的“雅克-18”飞机制造的,“初教五”共生产了200多架,目前全国留存的只有十几架。1956年之后,由中国人自主研创的“初教六”诞生后,就不再生产“初教五”了。

  提起“初教五”的特点,收藏人金亮如数家珍,他说,该机的特点是轮子为后三点,螺旋浆是木制的,油量表在双侧的机翼上。

  在场的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总装厂党委书记郑勤说:“我1971年参加工作时就已经没有了这种飞机,我是第一次见。”

  从那架红白色相间的飞机“532006”的编号上,他们看出,这是当年产的第5批次中的第6架飞机,当年每批次产24架飞机,从工作的履历表上看出此机从1956年一直服役到1972年,1993年及1996年还曾有起飞记录。这架飞机退役后在民间收藏时,军绿色的外衣改为了现在的红白相间色。


3架飞机将在珠海举办的中国第八届航展上亮相

  在人们观看飞机时,两台大吊车驶来,它们是要将两架文物级飞机吊上货运大板车,这一工作费时近两个小时才完成了。

  当日下午,一行人又驱车赶至“亚心景区”的机库,去取那里的“雅克-18”飞机。中国航空博物馆文物处处长马琪说,这是目前国内仅存的第2架“雅克-18”,另一架现存于航空博物馆内。

  曾勇说,“雅克-18”是前苏联1945年开始批量生产的空军训练用基本机种。从1950年起,我国共进口引进“雅克-18”飞机276架,1954年“320厂”仿制了“初教五”后,就停止了进口。此后该机大多被销毁,为此留存无几。

  当日20时,夜幕降临,一辆长挂车拉载着“雅克-18”从亚心机库缓缓驶出。收藏人金亮看着爱机的背影渐渐远去,“舍不得啊。”他说。

  这三架飞机都是金亮心爱的收藏品,作为新疆著名的飞行员,他痴迷于飞行,也痴迷于收藏飞机,这三架飞机,短的他收藏了近10年,长的有17年。

  “三架飞机各有来处。”金亮说,他发现第一架“初教五”飞机是在1993年冬。当时,他在齐齐哈尔一个解放军航校的废弃旧机库里,看到了这架飞机,机库当时装着农民的粮食,飞机与玉米、豆子共处一室。

  金亮找到飞机的主人,买下了这架飞机。

  但那时没有货运长途车,怎样把飞机从东北运回新疆呢?金亮找到东北农村的大驾子马车,将飞机倒置,自己坐在马车上怀抱飞机的后轮,由马车拉着另两轮着地的飞机缓缓地,在零下二十几度摄氏度的气温下走了两个多小时,把飞机拉到了齐齐哈尔火车站,再由火车站运回乌鲁木齐。

  “雅克-18”的发现更是一次奇遇。2002年,金亮出差到辽城,散步时偶遇一个机库着火,听人议论库房里有飞机,金亮好奇地在烟雾弥漫中进去,看到了这架前苏联产的“雅克-18”,他如获至宝,通过协调,将这架飞机买回了家。


“初教五”飞机

  还有一架“初教五”来自吉林。三架飞机中,穿红白外衣的飞机是三架中性能最好、最有可能在空军抢救下起飞的文物飞机。

  与金亮依依不舍的心情成对比的是,当三架飞机完全运出登上守候在南山空军机场的专用货机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科技处处长张珏痛快地长舒一口气,用了两个多月,他完成了一项重要使命。

  这个使命就是在国内寻找留存的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老爷飞机”,特别是“初教五”飞机。

  目前在航空业发达的国际航展上,“老爷机”的飞行表演最吸引眼球,也是各国展示国家航空工业发展史最生动鲜活的现实画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层领导认为,我国的航天工业已发展到火箭上天的历史时期,曾经的工业史有必要有历史性的记录,中国也应有自己现实版的“老爷机”做生动的历史记录。

  受命后,张珏的走过大同、石家庄及嘉峪关等地,最后找到了新疆的金亮,令他欣喜的是,金亮个人收藏的飞机不仅最弥足珍贵,存量也是民间最多的,并且经短暂交流,金亮就很大方地同意将他所收藏的飞机送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这是我收藏的飞机最好的归宿。”金亮说。

  此前的两个月时间,张珏先后带队来疆四次,第一次,找到金亮;第二次,“320厂”原产飞机的老设计师前来认定是否真品;第三次,带专家团考察修复的可能性,第四次,带走这些飞机。

  “这些飞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史的见证。我们会尽快抢救,再现历史。”张珏说。

  10月24日,三架“古董级”飞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经南山空军机场运离乌鲁木齐市,分抵南昌与成都,进行通体修复,三架飞机如能修复,将以表演机、展示机的身份重回蓝天,如不能修复,将陈列于中国航空博物馆。
它是怎么飞过来的呢?
古董级
huiteng 发表于 2010-11-15 18:18


    参考L7:D
星型发动机······不是很明白位什么会选用星型发动机,不是二战就已经在淘汰星型发动机了么? 迎风面积大 速度上不去···
苍蝇头啊!
珠海真的有老六来了啊!
这玩意能飞真是不容易啊
哪有什么初教一啊
我貌似看到六爷了……
好,这种东西都是传承、文化,以后空域开放了老百姓玩玩这种小飞机就把航空传统弄出来了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11-15 17:36

初教1是啥?是尖叫1吧?

星型发动机······不是很明白位什么会选用星型发动机,不是二战就已经在淘汰星型发动机了么? 迎风面积 ...
chforce 发表于 2010-11-15 18:49


这可是活塞极速之一{:chan:},气冷星型之海怒

星型发动机······不是很明白位什么会选用星型发动机,不是二战就已经在淘汰星型发动机了么? 迎风面积 ...
chforce 发表于 2010-11-15 18:49


这可是活塞极速之一{:chan:},气冷星型之海怒
感觉像菊花....
很二战,很古典,很精神![:a15:]
老飞机飞一飞也挺好的
大江南北 发表于 2010-11-15 19:38

当然有初教一啊,只不过后来改称为初教六了:D
这次果然要几代飞机一齐亮相了.....
坐仓很二战,很IL2
不错吗,这才像个航展的样子
回复 22# =Enterprise=
748公里/小时 貌似不是活塞极速吧?星形发动机优点是结构紧凑但是迎风面积大的确是其缺点之一(不排除可以减少活塞行程等方法降低迎风面)
还有就是星形发动机一般每个气缸都有独立的进气排气管不方便安装涡轮增压器,也就限制了输出功率的提升,我个人觉得星形在速度上并不占优势!而且星形在保养维护上也更麻烦些吧
当然我是小白不是很懂,虽然初教不追求多高的速度。只是的确不清楚初教五选择星形的原因,后面的初教6也用的星形初教7还是星形······初教7都不用涡浆,这就不懂了
=Enterprise= 发表于 2010-11-15 19:53


    的确“歼教-1”,很有前瞻性的飞机,我搞错了,已改。
怀旧一下。。


回复 22# =Enterprise=
我果然小白了····找了下,星形用的还是很多啊·······

回复 22# =Enterprise=
我果然小白了····找了下,星形用的还是很多啊·······

回复  =Enterprise=
748公里/小时 貌似不是活塞极速吧?星形发动机优点是结构紧凑但是迎风面积大的确是其 ...
chforce 发表于 2010-11-15 21:14

说得是之一,不考虑专用竞速机,工程上讲究的是整体,海火47算是活塞巅峰之一吧,海怒跑的不比海火慢,海怒11的460vs海火47的451,而且这东西现在还在飞民间竞速
回复  =Enterprise=
748公里/小时 貌似不是活塞极速吧?星形发动机优点是结构紧凑但是迎风面积大的确是其 ...
chforce 发表于 2010-11-15 21:14

说得是之一,不考虑专用竞速机,工程上讲究的是整体,海火47算是活塞巅峰之一吧,海怒跑的不比海火慢,海怒11的460vs海火47的451,而且这东西现在还在飞民间竞速
怀旧一下 挺好
看来TG真想学MD一样整个多世同堂的片片出来..................
5爷、6爷都来啦,这次珠海是TG的团圆筵啊~
毛子没有来,就自家人,自己玩啊
后三点的,最怕降落的时候拿大顶!
终于明白把鞍山腾鳌的八爷也给请来的原因了。
yankee 发表于 2010-11-16 01:11
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