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出版社《山那边》到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31:09
当当昨天下单,今天中午送到,30.8元。
封皮感觉是败笔,无论颜色还是质量都和地摊上的盗版书没有区别,难道是盗版书的质量提高了?:D
内容翻译还是很赞的,其人名、术语非常适合我们大陆这边的习惯,想当年看看纽先钟的隆美尔实在是痛苦啊!粗略一翻,也发现了一些错误,比如185页,提到德国进攻苏联的南北集团军,显然是漏掉了“群”字。瑕不掩瑜,读起来非常酣畅。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P.341页的后记,第二段中评论了前些年在对待二战问题上国内译著对苏联的全盘追随所引起的恶劣后果,写道“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知道布琼尼元帅的中国人几乎无不对他肃然起敬,我对上一代中国人在愚民政策的阅读环境中获取知识深感悲凉”。
第二页接着写道“在盲目崇拜苏军的同时.......西方国家一些军事指挥上杰出的将领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而不为国内军事翻译界所重视,说到底是敌对心理严重影响了可观判断和经验汲取。...(改革开放后翻译西方军事书籍增多)......不过出版这些国家的书籍时,前言中免不了要提醒读者警惕阅读,批判阅读,唯恐“中毒”,似乎中国读者特别没有脑子.....(中国人)阅读能力已经成熟,不必以少年儿童对待之...”(我一下想到了解放军出版社....)
主管新华社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当当昨天下单,今天中午送到,30.8元。
封皮感觉是败笔,无论颜色还是质量都和地摊上的盗版书没有区别,难道是盗版书的质量提高了?:D
内容翻译还是很赞的,其人名、术语非常适合我们大陆这边的习惯,想当年看看纽先钟的隆美尔实在是痛苦啊!粗略一翻,也发现了一些错误,比如185页,提到德国进攻苏联的南北集团军,显然是漏掉了“群”字。瑕不掩瑜,读起来非常酣畅。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P.341页的后记,第二段中评论了前些年在对待二战问题上国内译著对苏联的全盘追随所引起的恶劣后果,写道“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知道布琼尼元帅的中国人几乎无不对他肃然起敬,我对上一代中国人在愚民政策的阅读环境中获取知识深感悲凉”。
第二页接着写道“在盲目崇拜苏军的同时.......西方国家一些军事指挥上杰出的将领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而不为国内军事翻译界所重视,说到底是敌对心理严重影响了可观判断和经验汲取。...(改革开放后翻译西方军事书籍增多)......不过出版这些国家的书籍时,前言中免不了要提醒读者警惕阅读,批判阅读,唯恐“中毒”,似乎中国读者特别没有脑子.....(中国人)阅读能力已经成熟,不必以少年儿童对待之...”(我一下想到了解放军出版社....)
主管新华社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
这段话说的很到位啊

这段话说的很到位啊
smzg 发表于 2010-11-10 21:21


恰恰相反,因为没买这书,如果这书的所谓后记,真是如此一字不差的写成这样,只能表明,某人,或者某些人,根本不懂冷战和意识形态冲突是个什么东西,也不了解,冷战期间,双方互相诋毁对方到了什么地步。而这些人,以现在来看过去,无异于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而这些人,跟他们所说的“上一代在愚民政策的阅读环境下长大的中国人”一样,把自己首先摆在了“伟光正”的地位,在这处处炫耀自己如何如何,嗯,别人都是被愚民的猪,他是感受到了猪油的淫。其实,换而言之,只不过,说到底,他只是换了一只脚来舔罢了。二战德国将帅的革命回忆录,和那些苏联将帅的革命回忆录,从本质上说,真有多少区别?无非都是在拔高自己,贬低别人,推卸责任。

PS:看了这个伟光正的后记,感觉真TMD的恶心,还说别人在前言里提醒读者如何如何,YYP的,自己不也是在说教……翻译作品,除了原作者的前言后记外,还请那些译者们,都闭上嘴,我们不需要“提醒”我们别中毒,同样也不需要伟光正们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的高大……再看到有人说内部错字,而且那封面……决定不买这版,等上海人民版。
这段话说的很到位啊
smzg 发表于 2010-11-10 21:21


恰恰相反,因为没买这书,如果这书的所谓后记,真是如此一字不差的写成这样,只能表明,某人,或者某些人,根本不懂冷战和意识形态冲突是个什么东西,也不了解,冷战期间,双方互相诋毁对方到了什么地步。而这些人,以现在来看过去,无异于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而这些人,跟他们所说的“上一代在愚民政策的阅读环境下长大的中国人”一样,把自己首先摆在了“伟光正”的地位,在这处处炫耀自己如何如何,嗯,别人都是被愚民的猪,他是感受到了猪油的淫。其实,换而言之,只不过,说到底,他只是换了一只脚来舔罢了。二战德国将帅的革命回忆录,和那些苏联将帅的革命回忆录,从本质上说,真有多少区别?无非都是在拔高自己,贬低别人,推卸责任。

PS:看了这个伟光正的后记,感觉真TMD的恶心,还说别人在前言里提醒读者如何如何,YYP的,自己不也是在说教……翻译作品,除了原作者的前言后记外,还请那些译者们,都闭上嘴,我们不需要“提醒”我们别中毒,同样也不需要伟光正们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的高大……再看到有人说内部错字,而且那封面……决定不买这版,等上海人民版。
好吧,我还是上网下吧,我这个愚民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回复 3# 千羽

你说得似乎有些偏激了,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可能是我因为我只是从他的后记中摘取了部分造成的。
看完整个后记没有发现作者又拔高自己的意思,针对苏联,他是首先肯定了朱可夫、洛克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人是真正的“将才”,而后才说由于军事建设全面苏华的原因,一些苏军庸才也被包装后推销到国内。作者以“布琼尼”为例,也是首先肯定了他在内战中的辉煌战绩,而后才指出由于他顽固不化,拒绝苏军向机械化转型招致失败,甚至到1967年还在肯定骑兵的“决定性”作用。然后他却在国内令人肃然起敬,究其原因是片面散播知识的结果。
而后又用一段感叹了现在社会上面普遍存在的对西方将领炒作,称奇效果“远远超过了对苏联将领的吹捧”,讽刺这种现象“恍若隔世,实在让人唏嘘感叹”。
我觉得看完序言和后记,作者无非是想表达一个观点:读者应该广泛阅读,具备自己的判断能力。在阅读材料上面上,出版社有自己的责任,即选题广泛,保持材料的鲜活和原始性,不炒作!

PS:这版虽然是新华出版,其实是上海翻译的,并且得到了上海市高地教育项目的资助。其原始材料是上海社科院一个教授在访问哈佛大学时复印的英文原版。我想要是是北京翻译的话,估计就没有这个后记了,惯性的结果,哈哈:D。说到作者受minzhu的影响,还是有迹可寻的,作者提到了“海外弟子...加拿大同行”。   
我这边每年有一定的书费报销额度,所以就买了一本第一时间尝鲜。感觉总体还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我这个看书不多的童子来说还是比较满意。
楼上说得对
我也觉得译者的后记写的还是比较中肯的。其实译者并没有否认冷战期间双方互相拔高或者贬低对手的事实
相对而言,我国对于西方二战将领的相关著作,介绍翻译的确实比较少。
不可否认,几乎任何一步回忆录、自传,作者多少都会都会干些拔高自己、贬低对手的事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是如果我们在引进翻译的过程中,选择性的忽视了苏军将领的这些缺点,同样也是有害的
32块钱到手一本,真的不怎么样,配图垃圾得要死,完全是张冠李戴,用一些跟主题没有半点关系的大路货图片,令人作呕。
文中内容有少数亮点,总体感觉都是人尽皆知的内容,没多大意思,一天之内就看完,打算淘宝转手,30块钱出售。
看来要慎重入手了。
袋中无钱,等什么时候出电子版的好了
对二战审美疲劳了
买了很后悔!

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很多!


后记作者根本就是乱说.
一看就知道后记作者那家伙冒充行家,他应该根本就没看过"上一代"人看的关于苏军的东西,利用现在更年轻一代的知识小白故作深奥忽悠人.没想到还有人崇拜得很.
苏联将帅写二战回忆录大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七十年代居多,那时候中苏关系早就恶化了,中国当年翻译的苏联将帅回忆录都是"内部发行",前言中还有让大家批判云云之类的提醒,根本就谈不上"对待二战问题上国内译著对苏联的全盘追随".
苏军将帅回忆录翻译的多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作者所说的"全盘追随",而是当时中国把苏联作为最危险的假想敌,翻译苏军二战回忆录的目的是让国内研讨苏军的作战理论。  
不知道作者是看了哪一部苏联作品塑造布琼尼二战神话的,把书名说出来让大家看看
======================
附:
后记
《山那边》的中译本能够问世,首先应感谢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晏可佳教授,十二年前,他在访问哈佛大学时,从该校图书馆复印了英文版带回国。其次要感谢戴旭先生和新华出版社的孟通编辑,当他们知道我收藏的英文版书籍中有《山那边》原版时,竭力鼓励我组织翻译出版这本军事名著。当然,还要感谢《军事历史研究主编》张云教授,12年前,他支持我译出了最重要的一章《初期胜利的缔造者——古德里安》,并发表在他主持的国内军事历史学界最具权威的刊物上。
    由于早年国内军事建设上经历过全盘苏化的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认定、军事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上,基本对苏联的那一套照单全收,在国内翻译出版的有关二战将领回忆录方面,早年大多以苏军为主,其中不乏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真正的将才,不过一些二战中战绩频频的苏军庸才,甚至败军之将也被包装一番推销到国内。比如人们一直很崇拜的布琼尼这位元帅,在前苏联内战时期,他的第一骑兵军团战绩辉煌、威名远扬,被列宁赞为“无产阶级军队的象征”,但此后他的思想一直停滞不前,拒绝军队向机械化转型,结果二战中惨败于基辅会战,让德军摘取了“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包围战”的胜利桂冠。王天兵先生的新著《哥萨克的末日》有这样一段:”1967年,布琼尼在莫斯科接受《纽约时报》采访,当被问到骑兵在下次战争中将起什么作用时,他答道'决定性的!'布琼尼还在倡导研究核子时代骑兵军的用途。”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知道布琼尼元帅的中国人几乎无不对他肃然起敬,我对上一代中国人在愚民政策的阅读环境中获取知识深感悲凉。
    在盲目崇拜苏军的同时,另一方面的情况是,西方国家一些军事指挥上杰出的将领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而不为国内军事翻译界所重视,说到底是敌对心理严重影响了客观判断和必要的经验汲取。改革开放以后,对西方国家的军事思想家和将领的翻译介绍逐渐增强。不过出版这些国家的书籍时,前言中免不了提醒读者要警惕地阅读、批判地阅读,唯恐”中毒”,似乎中国读者特别没有脑子。目前这类出版者的套话已不多见。我相信中国人在经历一百多年的苦难磨炼后,至少阅读能力已经成熟,不必以少年儿童对待之。因此相信中国读者和中国军人能够从《山那边》里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但事情似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市场经济下,社会追求利润之狂澜席卷出版市场,过去意识形态遏制无意中形成物以稀为贵,西方名将不仅徒然走红,而且用广告式新闻式语言进行炒作,其效果远远超过了以往对苏军将领的吹捧。国内一些战史“捉刀手”费尽心机、精雕细刻、语言夸张,恨不得把这些西方将领变成《说唐》、《三国演义》、《天龙八部》、《雪山飞狐》里的人物。世道之变幻,恍如隔世,实在让人唏嘘感慨。
    如果在十年前有出版社愿意的出版的话,我可能独自完成此书的翻译,那时精力充沛,而如今斗转星移,事随境迁,已无”单干”之闲情逸致,好在一批过去的学生和青年才俊后来居上,外文功底比他们老师一辈强多了。他们在学风浮躁的今天,仍能意识到作为学术基础工作的经典著作翻译的重要性,并认真投入其中,精神殊为可嘉。
    在此次翻译中具体的章节分工如是:倪乐雄两篇序、第1、2、3、4、5、6章,孙运峰第7,8、9、10章,郑飞第11章,杨小辉第12、13章,陈道银第14、15章,谈谭第16、17章,赵雅丹第18、19章,熊曙光第20、21章,南琳第22章,周晓华第23章,严瑛第24章和结语;本书统稿校对任务由孙运峰助理研究员负责。本书的翻译还得到上海市教育高地项目的资助
    最后,感谢参与本书翻译的上海政法学院青年教师和星散海内外的弟子们,感谢渥太华中国事务研究院姜留义女士和加拿大同行的学术支持。

后记作者根本就是乱说.
一看就知道后记作者那家伙冒充行家,他应该根本就没看过"上一代"人看的关于苏军的东西,利用现在更年轻一代的知识小白故作深奥忽悠人.没想到还有人崇拜得很.
苏联将帅写二战回忆录大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七十年代居多,那时候中苏关系早就恶化了,中国当年翻译的苏联将帅回忆录都是"内部发行",前言中还有让大家批判云云之类的提醒,根本就谈不上"对待二战问题上国内译著对苏联的全盘追随".
苏军将帅回忆录翻译的多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作者所说的"全盘追随",而是当时中国把苏联作为最危险的假想敌,翻译苏军二战回忆录的目的是让国内研讨苏军的作战理论。  
不知道作者是看了哪一部苏联作品塑造布琼尼二战神话的,把书名说出来让大家看看
======================
附:
后记
《山那边》的中译本能够问世,首先应感谢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晏可佳教授,十二年前,他在访问哈佛大学时,从该校图书馆复印了英文版带回国。其次要感谢戴旭先生和新华出版社的孟通编辑,当他们知道我收藏的英文版书籍中有《山那边》原版时,竭力鼓励我组织翻译出版这本军事名著。当然,还要感谢《军事历史研究主编》张云教授,12年前,他支持我译出了最重要的一章《初期胜利的缔造者——古德里安》,并发表在他主持的国内军事历史学界最具权威的刊物上。
    由于早年国内军事建设上经历过全盘苏化的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认定、军事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上,基本对苏联的那一套照单全收,在国内翻译出版的有关二战将领回忆录方面,早年大多以苏军为主,其中不乏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真正的将才,不过一些二战中战绩频频的苏军庸才,甚至败军之将也被包装一番推销到国内。比如人们一直很崇拜的布琼尼这位元帅,在前苏联内战时期,他的第一骑兵军团战绩辉煌、威名远扬,被列宁赞为“无产阶级军队的象征”,但此后他的思想一直停滞不前,拒绝军队向机械化转型,结果二战中惨败于基辅会战,让德军摘取了“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包围战”的胜利桂冠。王天兵先生的新著《哥萨克的末日》有这样一段:”1967年,布琼尼在莫斯科接受《纽约时报》采访,当被问到骑兵在下次战争中将起什么作用时,他答道'决定性的!'布琼尼还在倡导研究核子时代骑兵军的用途。”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知道布琼尼元帅的中国人几乎无不对他肃然起敬,我对上一代中国人在愚民政策的阅读环境中获取知识深感悲凉。
    在盲目崇拜苏军的同时,另一方面的情况是,西方国家一些军事指挥上杰出的将领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而不为国内军事翻译界所重视,说到底是敌对心理严重影响了客观判断和必要的经验汲取。改革开放以后,对西方国家的军事思想家和将领的翻译介绍逐渐增强。不过出版这些国家的书籍时,前言中免不了提醒读者要警惕地阅读、批判地阅读,唯恐”中毒”,似乎中国读者特别没有脑子。目前这类出版者的套话已不多见。我相信中国人在经历一百多年的苦难磨炼后,至少阅读能力已经成熟,不必以少年儿童对待之。因此相信中国读者和中国军人能够从《山那边》里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但事情似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市场经济下,社会追求利润之狂澜席卷出版市场,过去意识形态遏制无意中形成物以稀为贵,西方名将不仅徒然走红,而且用广告式新闻式语言进行炒作,其效果远远超过了以往对苏军将领的吹捧。国内一些战史“捉刀手”费尽心机、精雕细刻、语言夸张,恨不得把这些西方将领变成《说唐》、《三国演义》、《天龙八部》、《雪山飞狐》里的人物。世道之变幻,恍如隔世,实在让人唏嘘感慨。
    如果在十年前有出版社愿意的出版的话,我可能独自完成此书的翻译,那时精力充沛,而如今斗转星移,事随境迁,已无”单干”之闲情逸致,好在一批过去的学生和青年才俊后来居上,外文功底比他们老师一辈强多了。他们在学风浮躁的今天,仍能意识到作为学术基础工作的经典著作翻译的重要性,并认真投入其中,精神殊为可嘉。
    在此次翻译中具体的章节分工如是:倪乐雄两篇序、第1、2、3、4、5、6章,孙运峰第7,8、9、10章,郑飞第11章,杨小辉第12、13章,陈道银第14、15章,谈谭第16、17章,赵雅丹第18、19章,熊曙光第20、21章,南琳第22章,周晓华第23章,严瑛第24章和结语;本书统稿校对任务由孙运峰助理研究员负责。本书的翻译还得到上海市教育高地项目的资助
    最后,感谢参与本书翻译的上海政法学院青年教师和星散海内外的弟子们,感谢渥太华中国事务研究院姜留义女士和加拿大同行的学术支持。
上海出的那套不知道有没有这本
Eliter 发表于 2010-11-30 20:35


    这个后记完全是败笔呀,真实作者大能
不知道作者是看了哪一部苏联作品塑造布琼尼二战神话的,把书名说出来让大家看看


我也觉得这话说得奇怪,我只讲过一部《布琼尼元帅传》,还真买见过其他这方面的书
基辅不能怪什么布琼尼吧,是斯大林要求坚守。再说,1967年,布琼尼都快入土了,其骑兵论不过是其固执而已,毕竟这位将军为骑兵奉献了一生,当这个兵种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谁也不免唏嘘。作者如果连这个都不能体悟而加以攻讦,要么是其真的水平有限,要么是其意识形态作祟,我倾向于后者。他说偶们中毒了,我看他中毒更深!
hwthegreat 发表于 2010-11-30 22:45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利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后扉页上列了四部书的名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在山的那一边
战略论-间接路线

但书店里目前只能看见前两本
Eliter 发表于 2010-12-1 17:50

战略论,也有,山那边,应当没出,不过给新华社这么一搞,不知会不会出了。
不知道会不会涉及版权问题

不知道会不会涉及版权问题
smzg 发表于 2010-12-1 20:57


人民社的应当是台版的版权,我倒是很怀疑,新华社的版权从何而来,那翻译人之多,给人草台班子的感觉。
不知道会不会涉及版权问题
smzg 发表于 2010-12-1 20:57


人民社的应当是台版的版权,我倒是很怀疑,新华社的版权从何而来,那翻译人之多,给人草台班子的感觉。
Eliter 发表于 2010-12-1 17:50 \
战略论我已经到手了
Me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