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动脑——郑和船队在海上吃什么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21:43:58
<P>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长达二到三年,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会不会挨饿?途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食物他们是否有福消受?为什么郑和的船队不曾面对哥伦布、麦哲伦船队曾有的败血症的威胁?也许这些问题都曾在你脑海中盘旋。</P>
<P>  那么,请大家一起来模拟考古一次,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委员有三个提示:食品中必须有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食品必须能够耐高温保存,沿途都是高温地区;船员工作辛苦,食品必须保证热量。</P><P>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长达二到三年,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会不会挨饿?途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食物他们是否有福消受?为什么郑和的船队不曾面对哥伦布、麦哲伦船队曾有的败血症的威胁?也许这些问题都曾在你脑海中盘旋。</P>
<P>  那么,请大家一起来模拟考古一次,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委员有三个提示:食品中必须有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食品必须能够耐高温保存,沿途都是高温地区;船员工作辛苦,食品必须保证热量。</P>
在船上种菜,养猪
<B>以下是引用<I>oxak47</I>在2004-8-7 15:51:00的发言:</B>
在船上种菜,养猪

<P>真是好主意,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P>
生物没学好,粗粮?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4-8-7 15:45:00的发言:</B>

<P>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长达二到三年,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会不会挨饿?途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食物他们是否有福消受?为什么郑和的船队不曾面对哥伦布、麦哲伦船队曾有的败血症的威胁?也许这些问题都曾在你脑海中盘旋。</P>
<P>  那么,请大家一起来模拟考古一次,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委员有三个提示:食品中必须有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食品必须能够耐高温保存,沿途都是高温地区;船员工作辛苦,食品必须保证热量。</P>


俺们中国淫素吃米滴……吃的不素面包和干肉
<P>郑和的船队应该不是象哥伦布、麦哲伦那样,茫芒大海,四边不靠,而是尽可能沿着海岸线行驶,补给问题相对容易些,(船上可能的确饲养着禽畜,外国航海史上有类似行为)中国人嗜茶,败血症问题可能根本就没有,中国船队中可能有大量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南洋,阿拉伯水手或商人,相对来说这条航线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未知之路,水手和随员没有到海外大捞一笔的赌徒心理,心态平静,容易团结.</P><P>反观哥伦布、麦哲伦,首先就是到海外发财的赌徒冒险家,船员也都是亡命之徒,在航海过程中不只一次内哄,同时缺乏远洋航海的经验,损失惨重几乎是必然的.</P><P>委员好象是叫我们开一份营养食谱出来,这个简单,参照空勤灶的标准,把各种食物用当时有的东西替代一下,剔除当时没条件实现的,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嘿嘿.</P>
<P>郑和的船吨位大!并不排除船上饲养动植物的可能!而且一路到马六甲都有很多补给点!远到锡兰都是友好国家!</P><P>及时的补给与自身携带量大有可能是主要的原因!</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7 18:30:25编辑过]
<P>郑和的船一直在近海航行,随时可以靠岸补给。</P>
<P>  明朝1405-1432年郑和七下西洋的航行线路图(交通部网站提供)</P>
  请大家参考上面的航线图,郑和航线基本上依靠海岸线航行,所以补给问题容易解决。但是其中也有远距离跨海航线——从印度到东北的航线。这时候食品的问题就非常突出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7 19:02:51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oxak47</I>在2004-8-7 15:51:00的发言:</B>
在船上种菜,养猪

<P>  郑和是伊斯兰教徒,所达到地域基本上为伊斯兰教国家……</P>
<P>养猪不一定吃肉~~可以挤奶的~~</P>[em01][em01]
<B>以下是引用<I>oxak47</I>在2004-8-7 19:06:00的发言:</B>

<P>养猪不一定吃肉~~可以挤奶的~~</P>[em01][em01]

<P>猪不怀孕是没有奶的把</P>
<B>以下是引用<I>tuzhua</I>在2004-8-7 18:57:00的发言:</B>

<P>每100克绿茶中含维生素100毫克~250毫克,喝茶就搞定了</P>

<P>  对!这就是重大的饮食习惯差别。中国唐代饮茶之风开始盛行。明朝郑和船队水手多扬州等江南人,当地喜欢喝绿茶。绿茶是浸泡茶,溶解度高,一杯绿茶含有维生素C3~5毫克,正常人体每天维生素C需求量大约60毫克,所以,几杯茶水就解决了日常维生素C的补充问题。这就是郑和船队没有死于败血症的原因。
<P>  参考资料:《抗衰益寿法》</P>
<B>以下是引用<I>小丹尼</I>在2004-8-7 16:20:00的发言:</B>
生物没学好,粗粮?

<P>  郑和是云南昆阳(今晋宁)人人,水手多是扬州人,他们主要食品是稻米。稻谷可以保存,米高温下几天就坏了,所以郑和船队携带的是稻谷。由于船上加工条件限制,他们只能吃糙米,营养好。如果他们吃的是精白米,一年下来,就会大部分患上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P>
<B>以下是引用<I>oxak47</I>在2004-8-7 19:06:00的发言:</B>

<P>养猪不一定吃肉~~可以挤奶的~~</P>[em01][em01]

<P>  伊斯兰教不养猪。</P>
<P>实际上发豆芽是中国人远航克服败血症的重要原因。</P>
<P>弱弱的问一句。。。。他们能不能吃鱼</P>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4-8-7 19:14:00的发言:</B>


<P>  对!这就是重大的饮食习惯差别。中国唐代饮茶之风开始盛行。明朝郑和船队水手多扬州等江南人,当地喜欢喝绿茶。绿茶是浸泡茶,溶解度高,一杯绿茶含有维生素C3~5毫克,正常人体每天维生素C需求量大约60毫克,所以,几杯茶水就解决了日常维生素C的补充问题。这就是郑和船队没有死于败血症的原因。

<P>  参考资料:《抗衰益寿法》</P>


同意
穆斯林不吃猪,是因为教义规定没那个什么反什么功能的动物不能吃,脏。
<P>我记的以前放过一部记录片是专门介绍郑和船队的,确实是在船上种植蔬菜,并且饲养牛羊,因为宝船体积足够大,它的内部有足够的空间,并且带了大量的茶叶绿豆等,种植蔬菜以及饲养禽畜是由船队中专门的船只负责的,在这些船只的第二层甲板中铺设了一层合适厚度的土壤,这几只专门船只足够保障整个船队的鲜肉和蔬菜供应.</P>[em05]
有种说法,穆斯林分两大教派却彼此敌对就是因为对教义中关于猪的解释不同.
<B>以下是引用<I>blackboyaaaa</I>在2004-8-7 22:06:00的发言:</B>

<P>我记的以前放过一部记录片是专门介绍郑和船队的,确实是在船上种植蔬菜,并且饲养牛羊,因为宝船体积足够大,它的内部有足够的空间,并且带了大量的茶叶绿豆等,种植蔬菜以及饲养禽畜是由船队中专门的船只负责的,在这些船只的第二层甲板中铺设了一层合适厚度的土壤,这几只专门船只足够保障整个船队的鲜肉和蔬菜供应.</P>[em05]

<P>肉主要是腌制过的,养一头牲畜要多久才能宰杀?要多少饲料?种一茬蔬菜,差不多都快到下个港口了</P>
<P>可以种韭菜`~长得快</P>
<B>以下是引用<i>oxak47</i>在2004-8-7 22:14:00的发言:</B>
<P>可以种韭菜`~长得快</P>
<p>
<B>以下是引用<I>oxak47</I>在2004-8-7 19:06:00的发言:</B>

<P>养猪不一定吃肉~~可以挤奶的~~</P>[em01][em01]

<P>喝猪奶???!!!</P>[em06][em06][em06]
沿途上岸买蔬菜补给,船上种的蔬菜必经是少量的,大宝船的格密舱里还能养鱼呢。我们走的路线是已经开辟的航线,沿途有补给的。西方人的航海目的地连他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沿途上月份没有陆地靠岸是家常便饭的事。加上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所以我们不得败血病。[em07]
<B>以下是引用<I>oxak47</I>在2004-8-7 22:14:00的发言:</B>

<P>可以种韭菜`~长得快</P>

<P>韭菜不能多吃地</P>
<P>郑和船队是有专用的粮船和水船的。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品。有7桅,长28丈,宽12丈,保证整个船队供给。按27000人,2年口粮计需30万石,每艘粮船载2万石(每石合0.06吨,折为1200吨以上),郑和船队则至少需15-30艘这样的粮船。水船,专门用于积储运载淡水。其尺度、载重量与粮船大体相似。以人均每天需2千克淡水计算,郑和船队中至少要配备20艘水船。</P><P>曾随郑和远航的巩珍在《西洋番国志》所附的敕书中,对郑和船队出洋饮食之准备有如下之记载:“下西洋去的内官合用盐、酱、茶、酒、油、烛等件,照人数依例关支。──永乐十九年十月十六日”。</P><P>郑和船队行经之地多在热带,即使在冬季腊月,温度也多高于20摄氏度,为持续预防食物腐败变质,载运上船的食物除可趁新鲜食用者外,大多必须是经得起存放。</P><P>明初之时食品加工方法,已能处理保鲜期短暂的食物,例如将肉类、水产、蔬菜以盐、酱、醋、酒糟腌制,或烟熏、晒干;将水果曝晒制成果脯,或以蜜、糖渍,或用火焙。因此携带上船的食物,除了盐、酱、茶、酒及饮用水之外,应当包括不易变质的米麦等谷物、豆类,还有加工处理过的果菜、肉类、水产以及醋、蜜、糖等调料。</P><P>郑和船队出海之后,除了库存食物,水产类可就地捕钓,并在船舱中以活水养殖;家禽类可在船上畜养;蔬菜亦可在船上栽种,按十四世纪上半叶北非丹吉尔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描写当时往来印度洋的中国船只,其船员常在木盆中栽种蔬菜、生姜,提供日常食材。然而船上的产量毕竟有限,大量的新鲜蔬果、肉类及饮用水,势必待上岸时补给,尤其是不可或缺的淡水,正如巩珍在《西洋番国志》的自序中所述:“缺其食饮,则劳困弗胜,况海水卤咸,不可入口,皆于附近川泽及滨海港湾,汲汲淡水。水船载运,积贮仓粮舟者,以备用度,斯乃至急之务,不可暂弛。”</P><P>马欢随郑和船队下西洋,将行旅见闻记录成书,于1416年完成《瀛涯胜览》,记录了郑和船队途经中南半岛(占城、暹罗),马来半岛(满剌加),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苏门答剌、旧港、哑鲁、那孤儿王、黎代、南浡里),锡兰岛(锡兰),印度半岛(小葛兰、柯枝、古里、榜葛剌),马尔地夫群岛(溜山),及阿拉伯半岛(祖法儿、阿丹、天方、忽鲁谟斯)等20个地点的地理、气候、宗教、习俗及物产等。</P><P>米谷在郑和远航所经之地多有生产,如中南半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及印度半岛等地,但这些热带地区却“无大小二麦”。阿拉伯半岛兼产米麦,古里、忽鲁谟斯虽有麦贩售,然并非该地出产。船队所经之地,部分地区米麦全无。如:满剌加田瘦谷薄,以沙孤米(西谷米,Sago)做饭;溜山是海中的珊瑚礁群岛,土地更瘠,灌溉困难,居民不识米谷。到达以上地区船员可能不免口腹受苦。</P><P>船队的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包括畜肉、禽肉、水产及奶酪等。马欢记述的地区都位于海岸线上,或在沿海溯流而上的河岸边,居民通常以渔为业。中国人摄取的肉类一般以猪、鸡为主,而回教徒忌吃猪肉,崇信佛教者(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尊敬象、牛,忌吃牛肉。郑和船队所到之地,除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锡兰等地,多信奉回教,故食用禽畜肉类,舍猪、牛,而就鸡、羊。猪的记录只见于占城、那孤儿王、榜葛剌,以及中国人聚居的爪哇、旧港,比较特别的是古里还有鹿、兔,祖法儿有骆驼肉。乳类及奶酪较不普及,只见于苏门答腊、锡兰及古里。</P><P>马欢有关食物的记述中,以蔬果种类最为繁多。依类别归纳有三大类,包括:瓜类(冬瓜、黄瓜、菜瓜、小瓜、葫芦)、茄子、萝卜、胡萝卜等,这些都是耐存放的菜蔬,推估是带上船的主要菜色;另一类为葱、姜、蒜、胡荽、韭、薤等辛香菜类,是用于调味或烹调用佐料。</P><P>至于中国饮食中重要的叶菜类,在中南半岛等四季草木常青之地,应该生产有各样品种,但《瀛涯胜览》中为什么却只提到芥菜一种而已?颇饶人趣味,或由于芥菜的生产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较多,是会稽人士马欢所熟悉,不仅可供新鲜食用,且可腌制成酸菜、雪里红、梅干菜等,其它叶菜类未尽可供加工之用。</P><P>水果类在爪哇、马来半岛及印度半岛等地区主要为椰子、芭蕉、甘蔗、西瓜等,还有一些是热带特产的水果,如:莽吉柿(山竹)、郎扱(冷塞果)、赌尔乌(榴槤)、菠萝蜜及酸子(芒果)马欢对这些温带地区陌生的水果作了详实逼真的描述,色香味历历如现,这些水果至今仍盛产食用,他并且注意到在这些地区“无桃李”的现象。</P><P>在干旱沙漠型气候的阿拉伯半岛,生产的是另一类水果,主要有石榴、花红(苹果)、西瓜、甜瓜以及晒干而成的万年枣(椰枣)与葡萄干等。马欢所称的“果”尚不只水果,还包括种子、坚果类的松子、把聃(杏仁)、核桃等,这些都出产在阿拉伯半岛,可提供蛋白质与脂肪,其营养价值异于水果提供维他命C及纤维质的功能。</P><P>沿途所见嗜好品为槟榔及酒类。在暹罗、满剌加、榜葛剌、古里、锡兰与溜山等地,酒类的生产原料为茭章、椰子与米,而在阿拉伯半岛由于回教地区禁酒,故并无是类产品。调味品方面,忽鲁谟斯盛产岩盐,锡兰、古里以椰制糖,沿途均未曾提及醋及茶。</P>
楼上资料我看过……要注明出处,表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哦
那就是说我猜对了咯
我知道,他们是用豆芽解决败血症的
樓主在佈置作業??[em05]
不能捕鱼吗?
<B>以下是引用<I>tuzhua</I>在2004-8-7 23:01:00的发言:</B>
&gt;
<P>韭菜不能多吃地</P>


没有别的蔬菜的时候,韭菜、大葱、大蒜也是不错的。
哈哈,路过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oxak47说对了!确实养猪、吃猪了。看来郑和很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