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与骑士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56:39
骑士与骑士精神</P>
转载自清风茶居</P>
  中世纪时的欧洲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获得国王或大领主的封地。他们是参加镇压农民起义,或国王、大领主掠夺战争的级别最高的战斗人员,是以马代步驰骋于沙场的贵族。他们,就是骑士阶层 。当时,出身于贵族家庭是成为骑士的重要条件,同时骑士还必须从小经受训练,到领主家充当侍从学文习武,向女主人学习礼仪,21岁时方能被正式授予骑士称号。授职的仪式逐渐地复杂化,举行这样的仪式花费很大,这笔开支是由受封的骑士的家庭来负担的。如果他的家庭无法给自己的后代提供爵位和土地,那么他只能终身当侍从。获得称号的年轻骑士常常通过马上比武,显示自己无愧于骑士这一光荣称号。
 </P>
  马上比武是模拟战斗的娱乐活动。骑士用平头的长矛和钝剑对打。比武场上,鲜艳的旗帜迎风招展,衣着华丽的贵族男女在一旁唱彩助威。比武者并不想伤害对方的,但是比武有如实战,发生意外事件在所难免,但重伤却不常见。教会人士曾试图废除马上比武,可大多数人认为,如果骑士不通过马上比武为实战做准备,那么在战场上是无法表现出色的。在那个尚武任侠的年代里,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口头传说中的著名英雄都是骑士,像罗兰、亚瑟王、兰斯洛特和黑太子爱德华等。</P>
  骑士在拥有马匹、重武器以及驾驭马匹和使用重武器方面确实有着优势。势力大的骑士,还拥有高墙与深沟环绕的城堡和数百名卫兵,统治着附近的村庄。中世纪早期,国王和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了实权,权力旁落到最出名的骑士手中。他们甚至目无法纪,妄自尊大,肆意发动战争。主要目标是敌对的骑士势力.一个装备优良的骑士要备有:一匹能征善战的骏马、一匹供妇女出远门骑的乘马和一匹运载骑士本人武器、装备的驭马。其中战马还有专名,被视为骑士的朋友。</P>
  骑士的盔甲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最初的骑士只穿硬皮甲,戴皮帽。在比较早的年代里,骑士身穿又长又重的布料或皮革长袍,遮盖着身体的大部分,外面再穿上由铁环连结编成的网状铠甲,脖子上有兜帽保护,头戴钢盔,有时还带有保护鼻子的金属罩。</P>
  在稍后一个时期,铠甲由硬的金属片制成;头盔带有厚的面甲,可放下把脸遮住。晚期的铠甲多是厚重的哥德式钢板甲,再辅以沉重的钢盔和精良的手套,全身上下无懈可击,能够完全弹开刀剑的劈戳,只有硬弩射出的利箭方能穿透它,但终究不能抵挡火器。</P>
<P>  早期骑士的武器有盾牌、长柄枪和阔剑等。盾牌是用皮革裹、边缘绕以金属的轻木质板。盾面有骑士自己的徽章,也有的画上飞龙、大熊或狮子等野兽作为标志,称为“盾形纹章”。 </P>
<P>  晚期的骑士很少使用盾牌,多用粗大的护手长枪和长剑。骑士在战斗时,挺矛策马全速前进,刺向敌方。当长矛被折断或从马上坠落后,他们才用手中的刀剑。也有力气大的骑士会使用巨型剑、战斧、狼牙棒和战锤等。</P>
<P>  骑士间的战斗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么血腥残忍。许多战斗是小规模的,常常只有几百人参战,几个小时便结束。装备精良的骑士们碰面就单挑,他们更感兴趣活捉对方,而不是将对手杀死。因为俘虏一个敌人就可以索取一份赎金。赎金的多少按俘虏的地位和家产而确定。俘虏地位越高,家产越多,骑士的所得自然就越丰厚。当然,普通的骑士也并不总是以这种态度来对待战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战争中获得的东西太少了。骑士无论是参加马上比武还是进行实战,都要遵守某些成文规则和惯例。如:一个骑士不能对另一个毫无戒备的骑士发起攻击,而必须让对方做好战斗前的准备。搞突然袭击,对真正的骑士说,是一种可鄙的行为。</P>
<P>  另外,当一名骑士俘虏了另一名骑士后,必须将俘虏待如上宾。 骑士为什么要这么注重这些法规和惯例呢?这大半是事关彼此之间的切身利益的原因。今天虽然俘虏了别人,也许明天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俘虏,所以双方都要为自己留下后路。骑士的战斗更近于家族间斗争。</P>
<P>  除了交战的惯例外,骑士制度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内容。基督教会教导骑士应该遵守基督教的戒律。如:“骑士应该帮助穷人,保护教堂、妇女和所有无防卫能力的人”,等等。虽然,并不是所有骑士都遵守这些准则,理想的骑士和现实中的骑士差别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还是有变化。</P>
<P>  1350年时的骑士就比1050年时的骑士,更有礼貌和文明得多。基督教会和贵妇人努力促使一个鲁莽、好斗的骑士变为有教养,懂礼貌的骑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P>
<P>  骑士制度盛行于11世纪至14世纪。这时期也出现了反映骑士生活理想的文学作品。主要体裁分抒情诗和叙事诗,表现了骑士为了爱情、荣誉和功业而战的精神,典型的有《龙与地下城》,《龙枪》,《亚瑟王传奇》等奇幻小说。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沙士彼比亚的戏剧,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得》等。</P>
<P>  到了1500年,由于骑士们引以为自豪的重型盔甲,已经不能抵挡火药武器的射击了。骑士作为战斗人员已经被备有火器射击武器的雇佣军和新式步兵所取代。用火炮可以轻易摧毁坚固的城堡。骑士阶层走向了衰亡。但是骑士精神和骑士制度 并没有完全消失。而骑士制度的观念-彬彬有礼、举止端庄仍是当今西方世界重要的观念。 </P>
<P>  最早的骑士出现的时间有很多说法,这里不作讨论。但肯定的是,这些骑士是一些享有较小封邑的领主,通常被称为Enfeoffed Knights。他们以作战为职业,用效忠权力者的方式,来获取或保留他们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附属的大大小小的利益。这里所说的权力者,大多是当地的国王或是公爵,也有较少的情况下是主教或者修道院的主持,比方说意大利的Cava和Cassino教区(参考勒哥夫《中世纪的西方文明》),那里的土地八成归寺院所有。</P>
<P>  传统意义上的骑士制度(Feudal Knighthood),形成的时间可能是在八世纪或更早,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延续了下去。直至十二世纪,随着群体作战观念的发展与骑士公会的成立,骑士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分离出来。他们效忠的对象也不仅限于国王,而是整个领主阶层。作为军队中的精锐,他们常常被分派一些慈善相关的活动,例如保护医院或是去东方的朝圣者。领主们也企图通过宗教规定的条条框框把骑士阶层限制在自己的身边。</P>
<P>  于是慢慢的,骑士的条令里面就渗入了越来越多的宗教成分。在伊比利亚人的国家里颁布了专门的寺院武装的规定(类似日本的僧兵,不过出身好多了)。国王手里还是控制着许多传统意义的领地骑士,直到14世纪,纯粹以国家与王朝的名义成立的骑士团终于出现了。 </P>
<P>  11世纪,西欧国家的许多小领主,家族代代相传的忠诚构成了骑士精神的一个方面。但是追溯骑士精神的另一个主要源头,是罗马天主教徒的训令,这些训令的内容可以在十字军骑士的有关文献,以及随后宗教审判所的相关条令中找到。 </P>
<P>  在那个时期,巴勒斯坦地区的教堂多为东正教的教堂,那种古板严格的教义中保留了基督徒最基本的虔诚与狂热。1070年左右,意大利阿玛尔菲(Amalfitan)地方来的朝圣者在圣墓教堂附近修造了修道院;1099年,医院骑士团(Hospitalier)在此基础上成立。后来随着耶路撒冷的占领和法兰克人王国的不断扩大,骑士团的规模也在膨胀,最终形成了军事修会。参加这种修会的,大多是领主或诸侯的子裔。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在家守着一小片地坐吃山空,不如去神秘的东方打杀异教徒,或许可以满载财富和阴德归来。</P>
<P>  上面说了,医院骑士团成立于11世纪末,一群骑士来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耶稣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后曾安放于此,因此得名),雇佣他们的不是国王,而是教堂的修士。于是一个宗教与贵族结合的团体形成了,但不是实际意义上的骑士行会,虽然他们的行为得到了教宗的承认。从乱七八糟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当时欧洲的君主们,奥地利的、西班牙的、那不勒斯的、法国的,没有一个对该骑士团有过一分一厘的投资,却以种种国家的名义授予他们荣誉。根据一般说法,第一支国家名义下的骑士团,是拜占庭的伊萨克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时间是12世纪末。</P>
<P>  东方的拉丁国家随着耶路撒冷1187年的陷落最终土崩瓦解,但是穆斯林异教徒并没有毁掉教堂,他们收取了赎金,于是法兰克人安然离去。有人说这是萨拉丁仁慈,其实并非如此。困在城里的十字军宣称,如果不让他们投降的话,耶路撒冷所有的伊斯兰人会被杀死,这座圣城将毁于一炬,欧麦尔清真寺会被夷为平地。这种威胁让萨拉丁屈服了,其实也只有18000人交出了赎金,15000人被卖作奴隶,5000人被发配到埃及服苦役。</P>
<P>  不管怎么样,脆弱的和平总算再次被确立了(1192年狮心王查理一世就卷土重来)。一个希腊的高级教士(名字不详)获准留在圣墓修道院中,为所有虔诚的朝圣者和慕名而来的骑士赐福。这座教堂后来又被称为复兴教堂,罗马的新旧教徒则把它称作Basilica,原意是罗马时代的一种长方形教堂或者集会所。这种仪式世代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的一些地区还可以见到这种赐福的仪式。</P>
<P>  19世纪中叶,罗马教皇正式指派教会在耶路撒冷的代表,被称为"拉丁长老"(Latin Patriarch),实际上相当于大主教的级别。于是这座教堂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教派,而早些年的意大利修士是圣芳济修会的信徒。   我们知道,在俄国、东欧、希腊、意大利北部,奉行的宗教是东正教。以正统自居的东正教会历来有一项传统,授予荣誉给那些完成宗教使命的个人。在独立自治性强的教区,这样的奖项花样尤其得多。耶路撒冷教区以外,还有莫斯科、华沙大公国、西奈山教区等等,始终保持着这种仪式和传统。耶路撒冷地区的教会则宣称,他们的条例确认的时间比罗马教厅所颁布的任何一道命令都要早,那些条例中规定了可以授予骑士的种种专门的命名与称呼。</P>
<P>  与西方君权至高无上的想法所不同,东方国家往往是由国家元首授予武士称号,再由宗教领袖颁赐荣誉。(我们这里说的东方是指欧洲东部以及巴勒斯坦地区。Eastern而不是Oriental,后者指的就是亚洲了。)俄国沙皇都要由东正教的大主教举行正式的加冕礼,当然与英国坎特布里(Canterbury,大家可能听说过西敏寺,那是举行皇家仪式的地方,但坎特布里是英国国教大教堂的所在地)的习俗不一样,英国的主教只是个仪式上的道具而已,完成的只是王室指派的工作。而俄国的大主教曾经有过拒绝为沙皇加冕的例子。享有宗教自治权的教会享有颁布荣誉的权力也是源于教义中的说法:不能向世俗的权力机构低头。</P>
<P>  关于宗教自治权历来有许多说法。最早要求这种权力的是西奈山上的圣凯瑟琳修道院,除此以外的争论很多。比方说,米国的东正教会认为他们是自成一家的,但传统的说法是他们还是应该归莫斯科的大主教管束,因为米国的东正教堂是东欧的移民兴建的。米兰的主教也只能在基辅大主教的许可下,才能向有功的骑士颁布荣誉。一般来说,一个主教如果要给教会以外的人授予荣誉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是教长或者相当于教长的身份。</P>
<P>  扯了很远了,似乎跟骑士没什么关系。最后再提一点,东正教的教义规定,划分教区要根据国家的界限和民族的区域。这造成了现在地区冲突的不安定因素,俄国、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国,由于民族的单一性,全国就是统一的一块。但东欧就乱糟糟了,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每个小教区都有主教,虽然自己也是罗马教厅眼中的异端,但教宗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罗马的大主教而已。 </P>
<P>  东正教的国家从来有颁布荣誉的传统,举例子来说,像13世纪开始的俄国或者波兰、埃塞俄比亚。每个骑士都能从教会的手中获得或大或小的一份封邑,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比方说某场大的战役或是某个有名望的骑士的忌日,教堂都会举行安魂弥撒。</P>
<P>  15世纪末期,有些东正教徒移居到意大利的南部地区,与当地的武装组织发生冲突。阿族爱国者组成了骑兵团,带头老大叫乔治·卡斯乔塔(George·Castriota),自称斯坎德贝格(Scanderbeg)。来自什么典故我不知道,详见蒙田先生东游西逛的纪录。本人对阿族从来没好印象,这些武装的不法之徒自然不能被理解成真正的骑士,他们与穆斯林的争斗也不能与几个世纪以前十字军的业绩相提并论。</P>
<P>  其中有一个自称拜占庭王室继承人的家伙(1071年的曼兹喀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就剩下了一个君士坦丁堡),表面上表示支持斯坎德贝格的帮会。后来被发现是受到君士坦丁堡的圣乔治大主教的委派。而这位主教,遵照的则是世代遗传下的一道敕令,要与异教徒作战。这道敕令与传统一起延续了下去,从法尼斯到帕尔马,后来又到了那不勒斯、西西里,直到今天,意大利的一些省份,如西西里、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和巴斯利加塔等地,阿尔巴尼亚族和希腊人的后裔,上教堂时遵循的礼仪还是东正教式样的。</P>
<P>  在罗马的天主教徒眼中,骑士制度从来是君主政治的一部分,正统的宗教从未参加过凡俗的争斗。教会所雇佣的骑士只是自愿的献身者,作为独立团体的观念从来没有被东方人所接受(特别是在很短命的耶路撒冷王国)。实际上,要否认忽视骑士对宗教所做出的贡献和功绩,那就是在否认欧洲的部分历史。</P>
<P></P>骑士与骑士精神</P>
转载自清风茶居</P>
  中世纪时的欧洲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获得国王或大领主的封地。他们是参加镇压农民起义,或国王、大领主掠夺战争的级别最高的战斗人员,是以马代步驰骋于沙场的贵族。他们,就是骑士阶层 。当时,出身于贵族家庭是成为骑士的重要条件,同时骑士还必须从小经受训练,到领主家充当侍从学文习武,向女主人学习礼仪,21岁时方能被正式授予骑士称号。授职的仪式逐渐地复杂化,举行这样的仪式花费很大,这笔开支是由受封的骑士的家庭来负担的。如果他的家庭无法给自己的后代提供爵位和土地,那么他只能终身当侍从。获得称号的年轻骑士常常通过马上比武,显示自己无愧于骑士这一光荣称号。
 </P>
  马上比武是模拟战斗的娱乐活动。骑士用平头的长矛和钝剑对打。比武场上,鲜艳的旗帜迎风招展,衣着华丽的贵族男女在一旁唱彩助威。比武者并不想伤害对方的,但是比武有如实战,发生意外事件在所难免,但重伤却不常见。教会人士曾试图废除马上比武,可大多数人认为,如果骑士不通过马上比武为实战做准备,那么在战场上是无法表现出色的。在那个尚武任侠的年代里,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口头传说中的著名英雄都是骑士,像罗兰、亚瑟王、兰斯洛特和黑太子爱德华等。</P>
  骑士在拥有马匹、重武器以及驾驭马匹和使用重武器方面确实有着优势。势力大的骑士,还拥有高墙与深沟环绕的城堡和数百名卫兵,统治着附近的村庄。中世纪早期,国王和中央政府几乎没有了实权,权力旁落到最出名的骑士手中。他们甚至目无法纪,妄自尊大,肆意发动战争。主要目标是敌对的骑士势力.一个装备优良的骑士要备有:一匹能征善战的骏马、一匹供妇女出远门骑的乘马和一匹运载骑士本人武器、装备的驭马。其中战马还有专名,被视为骑士的朋友。</P>
  骑士的盔甲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最初的骑士只穿硬皮甲,戴皮帽。在比较早的年代里,骑士身穿又长又重的布料或皮革长袍,遮盖着身体的大部分,外面再穿上由铁环连结编成的网状铠甲,脖子上有兜帽保护,头戴钢盔,有时还带有保护鼻子的金属罩。</P>
  在稍后一个时期,铠甲由硬的金属片制成;头盔带有厚的面甲,可放下把脸遮住。晚期的铠甲多是厚重的哥德式钢板甲,再辅以沉重的钢盔和精良的手套,全身上下无懈可击,能够完全弹开刀剑的劈戳,只有硬弩射出的利箭方能穿透它,但终究不能抵挡火器。</P>
<P>  早期骑士的武器有盾牌、长柄枪和阔剑等。盾牌是用皮革裹、边缘绕以金属的轻木质板。盾面有骑士自己的徽章,也有的画上飞龙、大熊或狮子等野兽作为标志,称为“盾形纹章”。 </P>
<P>  晚期的骑士很少使用盾牌,多用粗大的护手长枪和长剑。骑士在战斗时,挺矛策马全速前进,刺向敌方。当长矛被折断或从马上坠落后,他们才用手中的刀剑。也有力气大的骑士会使用巨型剑、战斧、狼牙棒和战锤等。</P>
<P>  骑士间的战斗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么血腥残忍。许多战斗是小规模的,常常只有几百人参战,几个小时便结束。装备精良的骑士们碰面就单挑,他们更感兴趣活捉对方,而不是将对手杀死。因为俘虏一个敌人就可以索取一份赎金。赎金的多少按俘虏的地位和家产而确定。俘虏地位越高,家产越多,骑士的所得自然就越丰厚。当然,普通的骑士也并不总是以这种态度来对待战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战争中获得的东西太少了。骑士无论是参加马上比武还是进行实战,都要遵守某些成文规则和惯例。如:一个骑士不能对另一个毫无戒备的骑士发起攻击,而必须让对方做好战斗前的准备。搞突然袭击,对真正的骑士说,是一种可鄙的行为。</P>
<P>  另外,当一名骑士俘虏了另一名骑士后,必须将俘虏待如上宾。 骑士为什么要这么注重这些法规和惯例呢?这大半是事关彼此之间的切身利益的原因。今天虽然俘虏了别人,也许明天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俘虏,所以双方都要为自己留下后路。骑士的战斗更近于家族间斗争。</P>
<P>  除了交战的惯例外,骑士制度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内容。基督教会教导骑士应该遵守基督教的戒律。如:“骑士应该帮助穷人,保护教堂、妇女和所有无防卫能力的人”,等等。虽然,并不是所有骑士都遵守这些准则,理想的骑士和现实中的骑士差别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还是有变化。</P>
<P>  1350年时的骑士就比1050年时的骑士,更有礼貌和文明得多。基督教会和贵妇人努力促使一个鲁莽、好斗的骑士变为有教养,懂礼貌的骑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P>
<P>  骑士制度盛行于11世纪至14世纪。这时期也出现了反映骑士生活理想的文学作品。主要体裁分抒情诗和叙事诗,表现了骑士为了爱情、荣誉和功业而战的精神,典型的有《龙与地下城》,《龙枪》,《亚瑟王传奇》等奇幻小说。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沙士彼比亚的戏剧,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得》等。</P>
<P>  到了1500年,由于骑士们引以为自豪的重型盔甲,已经不能抵挡火药武器的射击了。骑士作为战斗人员已经被备有火器射击武器的雇佣军和新式步兵所取代。用火炮可以轻易摧毁坚固的城堡。骑士阶层走向了衰亡。但是骑士精神和骑士制度 并没有完全消失。而骑士制度的观念-彬彬有礼、举止端庄仍是当今西方世界重要的观念。 </P>
<P>  最早的骑士出现的时间有很多说法,这里不作讨论。但肯定的是,这些骑士是一些享有较小封邑的领主,通常被称为Enfeoffed Knights。他们以作战为职业,用效忠权力者的方式,来获取或保留他们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附属的大大小小的利益。这里所说的权力者,大多是当地的国王或是公爵,也有较少的情况下是主教或者修道院的主持,比方说意大利的Cava和Cassino教区(参考勒哥夫《中世纪的西方文明》),那里的土地八成归寺院所有。</P>
<P>  传统意义上的骑士制度(Feudal Knighthood),形成的时间可能是在八世纪或更早,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延续了下去。直至十二世纪,随着群体作战观念的发展与骑士公会的成立,骑士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分离出来。他们效忠的对象也不仅限于国王,而是整个领主阶层。作为军队中的精锐,他们常常被分派一些慈善相关的活动,例如保护医院或是去东方的朝圣者。领主们也企图通过宗教规定的条条框框把骑士阶层限制在自己的身边。</P>
<P>  于是慢慢的,骑士的条令里面就渗入了越来越多的宗教成分。在伊比利亚人的国家里颁布了专门的寺院武装的规定(类似日本的僧兵,不过出身好多了)。国王手里还是控制着许多传统意义的领地骑士,直到14世纪,纯粹以国家与王朝的名义成立的骑士团终于出现了。 </P>
<P>  11世纪,西欧国家的许多小领主,家族代代相传的忠诚构成了骑士精神的一个方面。但是追溯骑士精神的另一个主要源头,是罗马天主教徒的训令,这些训令的内容可以在十字军骑士的有关文献,以及随后宗教审判所的相关条令中找到。 </P>
<P>  在那个时期,巴勒斯坦地区的教堂多为东正教的教堂,那种古板严格的教义中保留了基督徒最基本的虔诚与狂热。1070年左右,意大利阿玛尔菲(Amalfitan)地方来的朝圣者在圣墓教堂附近修造了修道院;1099年,医院骑士团(Hospitalier)在此基础上成立。后来随着耶路撒冷的占领和法兰克人王国的不断扩大,骑士团的规模也在膨胀,最终形成了军事修会。参加这种修会的,大多是领主或诸侯的子裔。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在家守着一小片地坐吃山空,不如去神秘的东方打杀异教徒,或许可以满载财富和阴德归来。</P>
<P>  上面说了,医院骑士团成立于11世纪末,一群骑士来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耶稣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后曾安放于此,因此得名),雇佣他们的不是国王,而是教堂的修士。于是一个宗教与贵族结合的团体形成了,但不是实际意义上的骑士行会,虽然他们的行为得到了教宗的承认。从乱七八糟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当时欧洲的君主们,奥地利的、西班牙的、那不勒斯的、法国的,没有一个对该骑士团有过一分一厘的投资,却以种种国家的名义授予他们荣誉。根据一般说法,第一支国家名义下的骑士团,是拜占庭的伊萨克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时间是12世纪末。</P>
<P>  东方的拉丁国家随着耶路撒冷1187年的陷落最终土崩瓦解,但是穆斯林异教徒并没有毁掉教堂,他们收取了赎金,于是法兰克人安然离去。有人说这是萨拉丁仁慈,其实并非如此。困在城里的十字军宣称,如果不让他们投降的话,耶路撒冷所有的伊斯兰人会被杀死,这座圣城将毁于一炬,欧麦尔清真寺会被夷为平地。这种威胁让萨拉丁屈服了,其实也只有18000人交出了赎金,15000人被卖作奴隶,5000人被发配到埃及服苦役。</P>
<P>  不管怎么样,脆弱的和平总算再次被确立了(1192年狮心王查理一世就卷土重来)。一个希腊的高级教士(名字不详)获准留在圣墓修道院中,为所有虔诚的朝圣者和慕名而来的骑士赐福。这座教堂后来又被称为复兴教堂,罗马的新旧教徒则把它称作Basilica,原意是罗马时代的一种长方形教堂或者集会所。这种仪式世代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的一些地区还可以见到这种赐福的仪式。</P>
<P>  19世纪中叶,罗马教皇正式指派教会在耶路撒冷的代表,被称为"拉丁长老"(Latin Patriarch),实际上相当于大主教的级别。于是这座教堂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教派,而早些年的意大利修士是圣芳济修会的信徒。   我们知道,在俄国、东欧、希腊、意大利北部,奉行的宗教是东正教。以正统自居的东正教会历来有一项传统,授予荣誉给那些完成宗教使命的个人。在独立自治性强的教区,这样的奖项花样尤其得多。耶路撒冷教区以外,还有莫斯科、华沙大公国、西奈山教区等等,始终保持着这种仪式和传统。耶路撒冷地区的教会则宣称,他们的条例确认的时间比罗马教厅所颁布的任何一道命令都要早,那些条例中规定了可以授予骑士的种种专门的命名与称呼。</P>
<P>  与西方君权至高无上的想法所不同,东方国家往往是由国家元首授予武士称号,再由宗教领袖颁赐荣誉。(我们这里说的东方是指欧洲东部以及巴勒斯坦地区。Eastern而不是Oriental,后者指的就是亚洲了。)俄国沙皇都要由东正教的大主教举行正式的加冕礼,当然与英国坎特布里(Canterbury,大家可能听说过西敏寺,那是举行皇家仪式的地方,但坎特布里是英国国教大教堂的所在地)的习俗不一样,英国的主教只是个仪式上的道具而已,完成的只是王室指派的工作。而俄国的大主教曾经有过拒绝为沙皇加冕的例子。享有宗教自治权的教会享有颁布荣誉的权力也是源于教义中的说法:不能向世俗的权力机构低头。</P>
<P>  关于宗教自治权历来有许多说法。最早要求这种权力的是西奈山上的圣凯瑟琳修道院,除此以外的争论很多。比方说,米国的东正教会认为他们是自成一家的,但传统的说法是他们还是应该归莫斯科的大主教管束,因为米国的东正教堂是东欧的移民兴建的。米兰的主教也只能在基辅大主教的许可下,才能向有功的骑士颁布荣誉。一般来说,一个主教如果要给教会以外的人授予荣誉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是教长或者相当于教长的身份。</P>
<P>  扯了很远了,似乎跟骑士没什么关系。最后再提一点,东正教的教义规定,划分教区要根据国家的界限和民族的区域。这造成了现在地区冲突的不安定因素,俄国、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国,由于民族的单一性,全国就是统一的一块。但东欧就乱糟糟了,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每个小教区都有主教,虽然自己也是罗马教厅眼中的异端,但教宗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罗马的大主教而已。 </P>
<P>  东正教的国家从来有颁布荣誉的传统,举例子来说,像13世纪开始的俄国或者波兰、埃塞俄比亚。每个骑士都能从教会的手中获得或大或小的一份封邑,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比方说某场大的战役或是某个有名望的骑士的忌日,教堂都会举行安魂弥撒。</P>
<P>  15世纪末期,有些东正教徒移居到意大利的南部地区,与当地的武装组织发生冲突。阿族爱国者组成了骑兵团,带头老大叫乔治·卡斯乔塔(George·Castriota),自称斯坎德贝格(Scanderbeg)。来自什么典故我不知道,详见蒙田先生东游西逛的纪录。本人对阿族从来没好印象,这些武装的不法之徒自然不能被理解成真正的骑士,他们与穆斯林的争斗也不能与几个世纪以前十字军的业绩相提并论。</P>
<P>  其中有一个自称拜占庭王室继承人的家伙(1071年的曼兹喀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就剩下了一个君士坦丁堡),表面上表示支持斯坎德贝格的帮会。后来被发现是受到君士坦丁堡的圣乔治大主教的委派。而这位主教,遵照的则是世代遗传下的一道敕令,要与异教徒作战。这道敕令与传统一起延续了下去,从法尼斯到帕尔马,后来又到了那不勒斯、西西里,直到今天,意大利的一些省份,如西西里、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和巴斯利加塔等地,阿尔巴尼亚族和希腊人的后裔,上教堂时遵循的礼仪还是东正教式样的。</P>
<P>  在罗马的天主教徒眼中,骑士制度从来是君主政治的一部分,正统的宗教从未参加过凡俗的争斗。教会所雇佣的骑士只是自愿的献身者,作为独立团体的观念从来没有被东方人所接受(特别是在很短命的耶路撒冷王国)。实际上,要否认忽视骑士对宗教所做出的贡献和功绩,那就是在否认欧洲的部分历史。</P>
<P></P>
首顶。
<P>骑士制度盛行于11世纪至14世纪。这时期也出现了反映骑士生活理想的文学作品。主要体裁分抒情诗和叙事诗,表现了骑士为了爱情、荣誉和功业而战的精神,典型的有《龙与地下城》,《龙枪》,《亚瑟王传奇》等奇幻小说。骑士文学对后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沙士彼比亚的戏剧,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得》</P><P>============&gt;原作者连《龙与地下城》、《龙枪》的出版时间都搞清楚就敢出来大放噘词。</P>
《龙与地下城》、《龙枪》好。
电影《圣战骑士》。
我喜欢骑士。高贵的人。
战场上的骑士精神是讨女人欢心的东西,我不喜欢,杀死你我不择任何手段
就因为有了骑士精神,所以中世纪的欧洲造成的破坏是最小的
我想问问,他们最强的能打的过我们的关公吗????`~~
<P>骑士,在掌握着火器和思想逐步脱离封建桎梏地自由民面前成了昂贵地摆设!</P>
<B>以下是引用<I>枪骑士</I>在2004-10-19 15:47:00的发言:</B>
就因为有了骑士精神,所以中世纪的欧洲造成的破坏是最小的


笑话~那些破坏有宗教裁判所和教廷就足够了,在加骑士和其他阶级进来偶洲就彻底完蛋了
<B>以下是引用<I>圣龙骑士</I>在2004-8-10 11:50:00的发言:</B>
《龙与地下城》、《龙枪》好。

<P>兄台是我在超大见到的升职最快的将军</P>
<P>欧洲所谓的骑士精神基本上只在和骑士同等或面对更高的阶级时才会表现出来,对于农民和苦力等阶级的反抗运动,骑士是镇压他们的主要力量.</P><P>所谓的骑士8大精神其实是个笑话,只不过是白人们用来标榜自己"文明"的一个"秀"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