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情况 看着面熟吗?自大国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7:59:15
由于种种原因,苏共丧失了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国内随之开始出现反对立
场的社会运动。它们在苏联解体和社会制度解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持不同政见者、杂牌军和民主派。也可以把他们的活动
看成三次浪潮。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从事的基本是维权活动,他们不
同当局合作,但也拒绝使用暴力。他们人数很少,而且分散,组织很差,但引起
了西方的注意,并得到国内少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对于这些人来说,要点在于
苏联存在着反对派这一事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能取得一定的政治分量。

    老一辈可能还记得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审判。有关这些审判的消息曾为部分人
所知晓。主要是通过境外的这个那个之声的无线电广播,其内容是真话假话都有。

    可是到了1986年12月,通过了一项政治议案,取消了对反对派的刑事诉讼。
过去的持不同政见者开始走出劳改营和监狱。但他们的运动实际上并没有卷土重
来。很多人已经厌倦了" 为人权而斗争" ,还有一些人则由于在西方有了名气,
便跑到国外过起了太平日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实际上持不同政见运动的历史
正是在1986年由于对他们停止迫害而画上了句号。

    就在这个时候,国内开始迅速出现各种社会团体,他们的成员被称为杂牌军。
这些团体其实没有什么原则。他们当中有的是民主派,有的主张爱国,有的主张
无政府主义,有的主张君主主义,有共产党,有社会民主党,还有保守自由派,
等等。许多团体的形成不是根据意识形态原则,而是根据活动方向:有的从事环
境保护,有的从事古迹保护等等。杂牌军同持不同政见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同
当局和平共处,不反对加入国家机构以及其他官方机构如工会、共青团等。但不
久许多杂牌军的活动开始具有越来越浓的政治性质。参加杂牌军组织的人以一种
特殊的方式" 玩大政治" ,他们先取得经验,然后就学会了把成千上万的群众带
上街头。

内部的辩论磨炼了反对派活动家的技巧,培养了未来的政治家、记者、社会活动家。上世纪90年代他们中
的一些人成为社会团体、新成立的政治机构、大众传媒的领导人。时至今日,我
们也依然能在电视屏幕上和各种政治场合看到这些人的身影。现如今,他们还在
" 教导" 人民在民主变革的条件下应该如何生活。

    这样一来,由于苏共不能按必要方向实现改革,在一个历史造成的极短时期
内,酿成了反对派政治运动,而其中的一部分,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促使苏联瓦解,
促使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消灭。由于种种原因,苏共丧失了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国内随之开始出现反对立
场的社会运动。它们在苏联解体和社会制度解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持不同政见者、杂牌军和民主派。也可以把他们的活动
看成三次浪潮。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从事的基本是维权活动,他们不
同当局合作,但也拒绝使用暴力。他们人数很少,而且分散,组织很差,但引起
了西方的注意,并得到国内少部分知识分子的支持。对于这些人来说,要点在于
苏联存在着反对派这一事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能取得一定的政治分量。

    老一辈可能还记得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审判。有关这些审判的消息曾为部分人
所知晓。主要是通过境外的这个那个之声的无线电广播,其内容是真话假话都有。

    可是到了1986年12月,通过了一项政治议案,取消了对反对派的刑事诉讼。
过去的持不同政见者开始走出劳改营和监狱。但他们的运动实际上并没有卷土重
来。很多人已经厌倦了" 为人权而斗争" ,还有一些人则由于在西方有了名气,
便跑到国外过起了太平日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实际上持不同政见运动的历史
正是在1986年由于对他们停止迫害而画上了句号。

    就在这个时候,国内开始迅速出现各种社会团体,他们的成员被称为杂牌军。
这些团体其实没有什么原则。他们当中有的是民主派,有的主张爱国,有的主张
无政府主义,有的主张君主主义,有共产党,有社会民主党,还有保守自由派,
等等。许多团体的形成不是根据意识形态原则,而是根据活动方向:有的从事环
境保护,有的从事古迹保护等等。杂牌军同持不同政见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同
当局和平共处,不反对加入国家机构以及其他官方机构如工会、共青团等。但不
久许多杂牌军的活动开始具有越来越浓的政治性质。参加杂牌军组织的人以一种
特殊的方式" 玩大政治" ,他们先取得经验,然后就学会了把成千上万的群众带
上街头。

内部的辩论磨炼了反对派活动家的技巧,培养了未来的政治家、记者、社会活动家。上世纪90年代他们中
的一些人成为社会团体、新成立的政治机构、大众传媒的领导人。时至今日,我
们也依然能在电视屏幕上和各种政治场合看到这些人的身影。现如今,他们还在
" 教导" 人民在民主变革的条件下应该如何生活。

    这样一来,由于苏共不能按必要方向实现改革,在一个历史造成的极短时期
内,酿成了反对派政治运动,而其中的一部分,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促使苏联瓦解,
促使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消灭。
民族关系:竟然成了摧毁苏联的攻城槌

    20世纪的大部分年月,整个世界都曾
以惊奇和赞赏的心情观察着苏联如何解决民族关系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多民族
国家似乎已经成了各民族牢不可破友谊的典范。可是,忽然之间,在这块占世界
六分之一的土地上,一会儿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一会儿在乌克兰,一会儿格鲁
吉亚,一会儿阿塞拜疆,一会儿在中亚的某个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又再次兽性
大发了。这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国家安全的大规模现象,在一个强大的国家
是无法存在的,可是只要苏联开始衰败,顷刻之间,它就能变成一只摧毁国家的
攻城槌。

    在历史上,俄罗斯就是把一块块土地合并入政治经济联盟而形成的。加入的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共同的国家利益把它们融合到了一起。它们在加
入俄罗斯家园之后,共同的职责已不是相互竞争,而是在统一的国家中相互协作。
巨大的领土面积、复杂的推动力和地缘政治条件、民族构成的多元化决定了共同
的民族利益——必须采取一切手段巩固国家,巩固一切国家机构。它们的责任就
在于保证我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制订可以为大家都接受的多样化的宗教民族
文化特色共存的形式。

    在我们国家,俄罗斯人民作为数量最多的民族,为这个成长中的国家支撑着
最主要的负担。它是建设和巩固这个国家的最主要的支柱。同时,却并不存在任
何专属于俄罗斯族的特权。俄罗斯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既不是统治民族,也不是
从属民族。

    可是,历史有时就爱这样,它跟我们开了个惊人的玩笑:当各加盟共和国准
备退出苏联之时以及它们退出之后,有些国家的民族主义甚至是地方沙文主义的
褐色之花就怒放起来了。众所周知,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几个共和国为例,那
里的沙文主义者为了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或者简直就是想要直接把居民中的俄罗
斯族从当地排挤出去,都挖空心思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手段哪!而当那些国家存
在于苏联内部的时候,这些俄罗斯人又为国家的发展作过多少贡献啊!

    同时,遗憾的是,在俄罗斯内部,当" 自由民主派" 当权之后,也先后出现
了一个个沙文主义集团,更有甚者,还有大行法西斯之道的社会渣滓——他们用
民族主义的口号,打着关怀俄罗斯人民利益的旗号,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贫乏和野
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政权抢夺到手的那些人往好里说都是西方的思想附
庸,实际都是直接听命于西方的走狗,他们决心把俄罗斯交付西方听凭宰割。这
样的心理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一定会产生相反的一面——赤裸裸的、攻击性极
强的民族主义。这是在本质上同真正的爱国主义完全相对立的东西。何况,在上
世纪90年代,反爱国主义简直都已经成了叶利钦政权的招牌。时时刻刻都会有人
把脏水往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者头上泼,有的人使出浑身解数,为的就是要把这
些概念彻底消灭,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当局努力用他们的靴底,去践踏人
民记忆中最神圣的事件、日期,甚至连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也不放过。这一切在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反弹,不过当然是畸形的反弹,那就是出现了民族主义的情绪
和极端主义组织。

    在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这样的概念同爱国主义的概念之间,人的意识中并不
是任何时候都能很清楚地划出一条界线,更何况年轻人。
戈尔巴乔夫同西方的合作开始于1984年的秋天,当时他作为一个普通的政治局委员,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如所知,这次会见是由苏联驻加拿大大使雅科夫列夫组织的。未来的总书记在此之前不久认识了雅科夫列夫,由于志同道合,俩人一拍即合。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见的地点不是通常的伦敦政府官邸(唐宁街10号),而是郊区的切克斯别墅,那是个专门用来接待正式访英的外国领导人,首相希望与之推心置腹进行特殊重要谈话的地方。

    实际上这是一次对未来总书记的摸底会见:西方领导人对契尔年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会见后撒切尔夫人抛出了一句名言:“这是个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他值得信赖。”这就是这位铁娘子对其他各国同事发出的信号。后来她不无自豪地说:“是我们把戈尔巴乔夫提拔起来当了总书记。”

    1986年10月,在两个月的沉寂之后,里根同意了戈尔巴乔夫的提议:在雷克雅未克同他会见。他们在当地举行了好多个小时的一对一秘密谈判。美国总统需要知道,戈尔巴乔夫是否已经作好牺牲苏联利益、对美国效忠的准备。后来,到了1993年,戈尔巴乔夫在法国撤掉了嘴巴上的岗哨,承认在雷克雅未克会见时“实际上已把苏联交付美国听凭处置”,他说:“雷克雅未克实际上是一场戏……一场重头大戏……我认为,如果没有里根这样强有力的人物,整个过程就不会开始……这次峰会上我们……走得已经那么远,根本就不可能再有回头路。”

    雷克雅未克之后又举行过无数次的会见和谈判。1989年末,当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同老布什总统会见的时候,整个移交苏联政治国防阵地的过程已经完成。当时有些快言快语的人和外交官都形象地说,冷战是在地中海暖洋洋的海水中埋葬的。

    戈尔巴乔夫在总书记的位子上坐了6年,同美国总统会见了11次。由于相当程度上绝对单方面的让步,柏林墙垮了,华沙条约、社会主义国家的盟友关系以及苏联本身都垮了。在醉醺醺的叶利钦指挥下奏响的军乐声中,部队满面蒙羞地开出了自己的军事基地。他们无处可去,只好在露天地里支上行军的帐篷栖身。这就是戈尔巴乔夫同他的朋友科尔在阿尔赫兹国家别墅签订协议所导致的可耻结果。
可以公开讨论的问题范围放得越来越开了。再有就是言论自由的发展——当时有个说法叫“格拉斯诺斯奇”(公开性,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字典对这个词都采取了音译的办法)。这些很快就变成了信息的大潮,其中也包括不可信的信息,纯粹是吮吸着手指头生造出来的信息。它们都越来越公开地指向现存的社会和国家制度。为了这一点,首先当然要利用我们生活中的阴暗面。遗憾的是阴暗面在斯大林时期还真不少。当然,从那时起,几十年都过去了,国内好多东西都变了,国家也成了另外一种样子。但过去的那些东西还是成了破坏国家现状的一个武器,而且正如后来所见,很快又成了破坏它未来的武器。

    在推行言论自由的那几年中,人们不是寻找建设性的办法来医治社会疾病,而是利用言论自由来毁灭这个社会。

    可是支持公开性以及其他民主过程的政策却一直没有变。1987年5月,停止了对美国之音以及其他反苏广播电台的干扰;6月,简化我国公民出国手续的决定开始生效。
戈尔巴乔夫的小伙计——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为他帮了不少忙。众所周知,这个人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灾难性的痕迹。这位外交官居然宣称,我国的军事开支占国民总收入的19%。后来戈尔巴乔夫拿过来凑了个整数,于是又变成了20%。其实他们两个都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国国防开支所占比例最多不超过12%,而且从来也没有超过这个数字。因此,戈尔巴乔夫在破坏苏军威望方面,是一步不差地走了赫鲁晓夫的老路。
回头看看2001年TB关于苏联解体的党和国家的教训总结,尤其是红旗杂志等的总结性文章中得出的结论多么的荒诞可笑
楼主你妈妈叫你回家喝茶!
历史自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