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计的带抽气功能的导气装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21:48
枪弹的发射药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影响射手的健康,干扰射手的注意力,尤其是无托结构,影响更大。其实类似的危害在坦克炮中更严重,人们通常会在炮管上加装一个抽气装置,将有害气体抽出炮塔外,当然,在枪管上也加装抽气装置不现实,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带抽气功能的导气装置,利用封闭式活塞室的充气和放气来实现这一功能。

      如图,该装置的导气联管与枪管轴线小于45°角,就像81式,活塞室为全封闭型,燃气进入活塞室将活塞作用一定距离(该距离可以通过调节黑色的丝扣来控制),当活塞碰到橡胶缓冲垫(图中绿色部分)后停止运动,缓冲垫兼起密封作用,这时子弹出膛,活塞室的压力达到最大后开始放气,并对枪管内的气体产生引射作用,此时弹膛正好开启,引射气体在对有害燃气的抽吸的同时,也会把温度较低的空气从后部吸入弹膛和枪管内,使之迅速冷却,这对提高闭膛待机式的枪支连发时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其意义甚至超过其抽气作用。

      枪管的内径与导气孔直径之比较小,且引射气体在弹膛开启时工作,作用时间长,因此该抽气装置的效率和效果都远高于坦克炮用的抽气装置,再加上他有冷却枪管、弹膛和自由调节后座能量的措施,结构也不太复杂,因此我觉得在95上还是有应用前景的。
95抽气装置0.gif枪弹的发射药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影响射手的健康,干扰射手的注意力,尤其是无托结构,影响更大。其实类似的危害在坦克炮中更严重,人们通常会在炮管上加装一个抽气装置,将有害气体抽出炮塔外,当然,在枪管上也加装抽气装置不现实,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带抽气功能的导气装置,利用封闭式活塞室的充气和放气来实现这一功能。

      如图,该装置的导气联管与枪管轴线小于45°角,就像81式,活塞室为全封闭型,燃气进入活塞室将活塞作用一定距离(该距离可以通过调节黑色的丝扣来控制),当活塞碰到橡胶缓冲垫(图中绿色部分)后停止运动,缓冲垫兼起密封作用,这时子弹出膛,活塞室的压力达到最大后开始放气,并对枪管内的气体产生引射作用,此时弹膛正好开启,引射气体在对有害燃气的抽吸的同时,也会把温度较低的空气从后部吸入弹膛和枪管内,使之迅速冷却,这对提高闭膛待机式的枪支连发时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其意义甚至超过其抽气作用。

      枪管的内径与导气孔直径之比较小,且引射气体在弹膛开启时工作,作用时间长,因此该抽气装置的效率和效果都远高于坦克炮用的抽气装置,再加上他有冷却枪管、弹膛和自由调节后座能量的措施,结构也不太复杂,因此我觉得在95上还是有应用前景的。
95抽气装置0.gif
个人感觉意义不大,燃气从枪口出来照样能熏到人
勃郎宁 发表于 2010-10-11 16:39 [:a1:] 那离人远影响就少很多了,关键他有冷却作用
其他的不知道
那个橡胶垫的质量一定要非常的好
像坦克那样和外界隔绝有意义,这种还是一个样,冷却效果不见得很好,步枪用不着快冷,机枪换管就行
坦克的后膛打开较慢,储气筒的燃气已释放大半,因此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有可控阀例外),总有有害气体进入,枪管采用的是内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应该是效果最好的了。换枪管时的危险最大,应尽可能避免,除非像米尼岗
这样的话导气管的厚度几乎和枪管一样厚。
要是连发射击时,上发子弹的抽气过程没结束而第二发子弹又击发了,就麻烦了。
要单纯讲抽气和冷却枪管效果,还是老毛子的引射强制风冷效果好还不用改动导气系统,即便只采用其前半部分也有会明显效果。
想了想
那个橡皮塞貌似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导气系统排污能力堪忧啊  
泥水沙土进去了往哪排呢
没异物火药残渣在里面也是个杯具啊

要是连发射击时,上发子弹的抽气过程没结束而第二发子弹又击发了,就麻烦了。
要单纯讲抽气和冷却枪管效果 ...
pizzaaa 发表于 2010-10-11 21:18

说得好,活塞室的最终容积决定排气时间,所以要设计好尺寸,另外活塞后座距离不宜太长,之前讨论的药筒后座距离只要1毫米就足够了,这个我想5毫米左右应该可以了,因为活塞筒没有放气口,燃气的膨胀做功得到充分吸收。
毛子的引射强制风冷虽不用改动导气系统,但应该会有额外装置吧?这样的话比我的就复杂了。
舰炮开一炮会往炮管内喷水,效果肯定最好,但要考虑结构的复杂程度
要是连发射击时,上发子弹的抽气过程没结束而第二发子弹又击发了,就麻烦了。
要单纯讲抽气和冷却枪管效果 ...
pizzaaa 发表于 2010-10-11 21:18

说得好,活塞室的最终容积决定排气时间,所以要设计好尺寸,另外活塞后座距离不宜太长,之前讨论的药筒后座距离只要1毫米就足够了,这个我想5毫米左右应该可以了,因为活塞筒没有放气口,燃气的膨胀做功得到充分吸收。
毛子的引射强制风冷虽不用改动导气系统,但应该会有额外装置吧?这样的话比我的就复杂了。
舰炮开一炮会往炮管内喷水,效果肯定最好,但要考虑结构的复杂程度
画蛇添足
巧克力狗熊 发表于 2010-10-12 17:46

没添什么呀!
楼主,连发枪械连发时,废气恐怕来不及排放吧?即使低速连发,这个引射过程恐怕还会产生一点后坐力。
坦克炮需要抽吸装置是因为炮塔相当于炮的机匣,将坦克炮的炮管一部分和弹膛包住了,人在这个大铁罐头里“享受”废气是很难避免的。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枪都用机匣、枪机(套筒)将弹膛和枪管包住了,所以机匣漏出燃气的程度并不夸张,况且开枪的人相对于枪而言自己是处于开放空间内,怎么都不会出现被“熏腊肉”的情况。

楼主,连发枪械连发时,废气恐怕来不及排放吧?即使低速连发,这个引射过程恐怕还会产生一点后坐力。
坦克 ...
PRSOV 发表于 2010-10-12 18:44

这个装置主要是给枪管降温的,抽气是他的副业。我的标题可能有误导,但抽气对像95这样的无托还是有好处的
活塞室初始容积较小,活塞后座距离也短,以确保及时高效排气,由于排气时间相对较长,排气时开膛,我觉得附加的后坐力与子弹出膛的一瞬间相比基本感觉不到。
这个设计只是换了个调节方式,现在导气调节有通过进气和放气两种方式,以使自动机在不同环境下获得适量的能量,而我的只是通过调节活塞的行程来达到同样目的,其他什么都没变,却带来了两个额外的“惊喜”
楼主,连发枪械连发时,废气恐怕来不及排放吧?即使低速连发,这个引射过程恐怕还会产生一点后坐力。
坦克 ...
PRSOV 发表于 2010-10-12 18:44

这个装置主要是给枪管降温的,抽气是他的副业。我的标题可能有误导,但抽气对像95这样的无托还是有好处的
活塞室初始容积较小,活塞后座距离也短,以确保及时高效排气,由于排气时间相对较长,排气时开膛,我觉得附加的后坐力与子弹出膛的一瞬间相比基本感觉不到。
这个设计只是换了个调节方式,现在导气调节有通过进气和放气两种方式,以使自动机在不同环境下获得适量的能量,而我的只是通过调节活塞的行程来达到同样目的,其他什么都没变,却带来了两个额外的“惊喜”
回复 15# 发动机爱好者
降温的话,用在何种枪管上?如果是狙击枪,那么降温或许对热枪状态精度的稳定性有些好处,但是也徒增了机构复杂性,还会对精度产生不利影响。用在连发枪械上,最明显的升温效果其实是由很多弹头高速摩擦枪管产生的。

导气系统排污能力堪忧啊  
泥水沙土进去了往哪排呢
没异物火药残渣在里面也是个杯具啊
単戈舟监 发表于 2010-10-12 11:27

你说的两个问题我还真想到过,如果活塞室封闭,活塞室的空气很难从细小的导气管出来,脏东西同样很难进去,另外活塞室封闭时燃气温度高,压力也高,这样反而有利于充分燃烧,不容易有残留
导气系统排污能力堪忧啊  
泥水沙土进去了往哪排呢
没异物火药残渣在里面也是个杯具啊
単戈舟监 发表于 2010-10-12 11:27

你说的两个问题我还真想到过,如果活塞室封闭,活塞室的空气很难从细小的导气管出来,脏东西同样很难进去,另外活塞室封闭时燃气温度高,压力也高,这样反而有利于充分燃烧,不容易有残留
PRSOV 发表于 2010-10-12 20:27
大家怎么会认为结构复杂了呢?其实它和普通导气式差别不大,例如81式,联管与枪管45°,也有导气管、活塞以及活塞室,他的导气管后段开放气口和前有导气调节装置,我的没有,而是利用一可调丝扣通过调节活塞的后座距离来调节后座能量,可以做到无级调节,一简一繁,结构不应算是复杂了,引射带来后坐力应该感觉不到,因为G36的导气装置是向正前方放气的,如果它的没问题,我的也没问题,但我的结构额外的带来抽气、冷却以及无级调节三大好处几乎是“白给的”。
81的导气装置,看看复杂不。
81导气.jpg


美国陆军在 1950 年代实验的结果显示,导气孔距枪口 8 英吋(203.2mm),弹头出枪口时活塞仅移动 0.05 英吋(1.27mm),此移动量仅是活塞的自由行程,枪机依然处在完全闭锁状态,枪管便开始自由排气,当活塞运动到后止点,枪管自由排气完成,枪机完成开锁、抽壳,枪管前后贯通,此时活塞室的高压气体开始向枪管内引射,使冷空气从后膛进入,完成抽气、冷却的作用,直到下一发子弹上膛。该装置连发时冷却的时间较短,但对于闭膛待击的自动武器来说总比不冷却要好。

美国陆军在 1950 年代实验的结果显示,导气孔距枪口 8 英吋(203.2mm),弹头出枪口时活塞仅移动 0.05 英吋(1.27mm),此移动量仅是活塞的自由行程,枪机依然处在完全闭锁状态,枪管便开始自由排气,当活塞运动到后止点,枪管自由排气完成,枪机完成开锁、抽壳,枪管前后贯通,此时活塞室的高压气体开始向枪管内引射,使冷空气从后膛进入,完成抽气、冷却的作用,直到下一发子弹上膛。该装置连发时冷却的时间较短,但对于闭膛待击的自动武器来说总比不冷却要好。
有害,含汞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0-10-11 15:36


    这个思路挺好的,重要的是冷却作用,可以提高枪管寿命,但是本菜对现在的设计在野战条件下积碳和异物进入和排除不是很看好

拙见,请海涵
godmist 发表于 2010-11-19 20:39
活塞室的压力温度都比较高,再加上子弹经过导气口时,会将部分抽进的新鲜空气挤入过度膨胀的活塞室,这些都可限制积炭的产生。
积炭通常是在低温、低压、缺氧(氧化剂)的条件下形成的,也就是在高温高压富养的环境中,即使有积炭,也会被烧掉,应该不会比其它导气方式严重。
积炭是导气式的通病,M16的设计者原来认为导气管式具有自清洁能力,很难有大量的积炭,但事实证明由于管道细长、激冷面大,再加上缺氧,他的积炭很严重,而采用高压燃气延迟的P7,由于没有新鲜空气的进入,积碳也比较严重,所以没被美军采用,但用在半自动手枪上还是可以的。活塞室要想减少积碳的产生,高温、高压、富氧一个都不能少
只有一个进排气口的活塞室其实是很难进入污物的,即使是水,因为室内的空气无法排除。当然最好是像M16那样,在枪口上加个避孕套,据说在美军那东西和子弹一样管够。
活塞在向前运动时,活塞后必须保持真空,不然无法挤压冷空气向前。拿医用注射器试一下就知道。保持真空要用弹性良好而又耐高温的材料密封。不可能做到。
活塞杆和缓冲垫之间不密封,有间隙,当活塞撞到垫时,活塞后部与垫保持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