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酒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32:24
273年春正月时,吴主孙皓带着太后和妃妾一行人出游华里,当初右丞相万彧与右大司马丁奉、左将军留平密谋商议立孙皓为吴主时就说过这样的话:“此行不急,若果到了华里还不归返,国家社稷的事情重要,我们不得不自还。”游华里是孙皓比较感性兴趣的事,早在271年就去过一次,当初,载太后、皇后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往西而上。东观令华谮等人就进行了苦谏,孙皓不听。结果遇到下大雪,道路被雪陷坏,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车,士兵遭受寒冻,都说:“若遇到敌军,便当倒戈。”孙皓听闻这些传言后,才返还。这一次由于东观令华谮等人多次劝告孙皓才得以返回,回来后孙皓再一次听到万彧等人有关这段话的传闻,觉得万彧等人都是旧臣,隐忍着脾气暂时没有发作。后设宴招待万留二人,于是在酒中下毒,以毒酒给万彧和留平饮用,但是传酒的人私下把酒减少了一半。留平发觉情况不对,服用解药才得以不死。万彧回家后自杀;留平在忧郁之中,过了一个多月也死了。孙皓于是流放万彧子弟于庐陵郡(相当于今吉安市辖境)。当初,万彧向孙皓上请,选忠义清廉之士来补缺更替京师旧官职务,吴主孙皓于是以大司农楼玄为建业宫下镇禁军的中候,主殿中事。楼玄正直,领导众人依法而行事,从九卿持刀侍卫,应对切直,数次违迕吴主的意愿,孙皓慢慢地不高兴了。中书令领太子太傅贺邵上疏劝谏说:“古代的圣王,之所以身潜处在重闱之内,而能知道万里之情,垂拱于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都是任贤使能之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就应该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自陛下即位以来,朝中的事务就错列纷然,真伪相互参杂,上下空任,文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佞谀之徒拊冀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忠良正直的人被编排坠失,讲诚信的大臣被陷害。所以正直之士被摧陷,而庸臣和苟媚之人,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各自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老百姓评判的标准都是用的反理,有文化的人讲的都是诡道之论,这样就使得清流变成圬浊,忠臣想说而说不出话来。陛下处在九天之上,隐百里之室,言一出口就会在社会上风靡流行,命令一下达人们就会按照执行。去亲洽宠媚的大臣,每天只听顺意的言辞,错误看待这一辈真正的贤士,而觉得天下已太平了。臣心里所以不安,不敢不把听到的说出来。臣听说兴国之君只是喜欢听关于他的过错,荒乱之主只是喜欢听关于他的赞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所以古代的人君,都是捐让着身躯为的是求得贤良的人材,谦虚的态度为的是免得自己少犯错误,用乘犇来比喻天位,以虎尾来作为警戒。至于陛下,严窟使用刑法来达到禁止正直的言论,罢免善士以抵触谏口,人们因为杯酒造次失言,而使自己死生不保,所以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这些绝非是可以使国家能够保光洪绪,熙隆兴盛的方法。何定本是仆隶小人,身上没有一点才能,而陛下喜爱他巧言谄媚,假以威福。但凡小人求入,必进奸利。何定这些人忘记了国家大事,没事做就发江边戍兵来驱赶麋鹿,使老弱之人受饥冻,大大小小都在为次而怨叹。《传》中说:国家的兴旺,在于视民如赤子;国家的败亡,在于以民为草芥。现在法禁变得严苛,赋税抽调得越来越频繁,中官、近臣忙着自己的兴建土木之事,而所在长吏迫畏罪负,苦民等着求办。所以造成人力不堪,家户离散,呼嗟之声,感伤了和谐之气。今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蓄,而后宫之中坐等吃白食的有万余人。另外,北边的敌人看着我们,就等着我国衰落下去,长江的阻隔是有限的,不可能久恃下去,如果我们不能守护正义,国家就有如一苇可杭了。愿陛下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圣祖之祚隆矣!”话说完,吴主孙皓对他已是恨得咬牙切齿。后来又有孙皓左右之人共同诬告楼玄和贺邵两人相逢时,驻足耳语大笑,谤讪政事,于是俱被孙皓诘责,送楼玄于广州,贺邵原复职。既而又把楼玄及儿子楼据流放于交趾,付交阯将领张奕,使他以战自行报效朝廷,又秘密以特别敕书令张奕杀他。楼据到交趾后,病死。楼玄一人持刀步行随张奕讨伐叛贼,见到张奕就辄拜,张奕不忍杀他。不久张奕暴死,楼玄为他殡敛,在器物中见到敕书,回还后便自杀。孙皓下诏诛杀楼玄子孙。贺邵后在公元275年中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后,孙皓怀疑他讬疾,收回了以前赐付的酒藏,抢掠了千所人家,到死没有说一句话,被焚烧锯断了头颅,家属流放临海。

贾充与朝中吏士设宴饮酒,河南尹庾纯在酒宴开了很久才到宴会,又不小心喝醉,与贾充发生争执,当初,庾纯以贾充奸佞,与任恺共同推举贾充西镇关中,贾充由此心中一直不平。贾充说:“君一惯都是居人前,今天为何在后呢?”庾纯说:“有点小事没有了,所以后来了。”朝中吏士中有的说庾纯的先就象仪仗队伍中的伍伯(伍伯,一伍之伯也。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贾充的先就象菜市场的市魁(役吏),官员出行时,伍伯充当仪仗的前导,需要对人用刑时,就由伍伯动手,贾充、庾纯以此相互讥讽。贾充自认为位隆望重,心中不平。轮到庾纯行酒令时,贾充并不每次都饮。庾纯说:“长者为大,何敢不饮!”贾充说:“你家父亲老了不去供养,还敢说这样的话!”庾纯因而发怒说:“贾充!天下凶凶,由尔一人。”贾充说:“充辅佐二世,荡平巴、蜀,有何罪而天下为之凶凶?”庾纯说:“高贵乡公何在?”此话一出,坐中众人因此而罢宴。贾充的左右想上去擒拿庾纯,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站出来护佑庾纯,酒宴因而不欢而散。出来后贾充惭怒,上表晋武帝事情的原由,以解除庾纯的职务。庾纯回家后非常惧怕,向朝廷呈上河南尹、关内侯印绶,并上表晋武帝自劾:“司空公贾充请诸卿将校并及臣。臣不自量,饮酒过多。醉乱行酒,重酌于公,公不肯饮,言语往来,公于是诃责臣父老不归供养,是无天地之人。臣不是自行检讨认罪,而是更加忿怒,厉声抵毁贾公的名誉,在这种情形下临时喧饶,于是放纵越轨,有违礼制第八十月制的规定,诚以衰老之年,变难无常也。臣不思老父生育之恩,给以供养,而是怀禄贪荣,连乌鸦也不如。贾充作为三公,有论道兴化的责任,他以教义来斥责臣,他说的对。而臣又错上加错,以下犯上,醉酒迷荒,昏乱仪度。臣只是个凡才,却擢授显任。《易》书上说要戒濡首,《论》书上说要诲酒困,而臣闻义不服教义,过言盈庭,黩幔台司,违犯宪度,不可以只用训戒的惩罚。恳请台辅免臣官职,送廷尉结罪,让大鸿胪来削去爵土。敕我对自己一惯不严谨,必须伏罪得诛。”御史中丞孔恂也上奏弹劾庾纯,请求免除他的官职。晋武帝于是下《戊申诏书》:“先王崇尊卑之礼,明贵贱之序,著温克之德,记沈酗之祸,所以光宣道化,示人轨仪也。昔广汉陵慢宰相,获犯上之刑;灌夫托醉肆忿,致诛毙之罪。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陵上无礼,悖言自口,宜加显黜,以肃朝伦。”于是免掉了庾纯的官。

朝廷又以庾纯父老不求供养,使太傅何曾、太尉荀顗、骠骑将军齐王司马攸,据礼典评议他的好坏。最后评议上奏晋武帝说:“凡判断好坏,应该先考查礼、律。上八十岁的,一子不从政;上九十岁的,其家不从政。新令也是如此。按照庾纯父亲年八十一岁,有兄弟六人,三人在家,不缺侍养的人。庾纯不求供养,他在于礼、律上并没有违犯。司空公贾充认为庾纯官位做到了卿尹这一级别,就应该供养父亲,这是他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而庾纯是在喝醉的情况下放纵,陈述前事,使其忿怒。臣以为庾纯没有尊行赡养的孝道,而近习平常人的过失,应在舆论上进行讥贬。”司徒石苞评议说:“庾纯荣官忘亲,恶闻格言,不忠不孝,宜除名削爵土。”司徒西曹掾刘斌评议认为:“敦叙是一种风俗,讲的是以人伦为先;而人伦的教义,又是以忠孝为主。讲忠故而是不能忘其君的,讲孝故而是不能忘其亲的。假如孝道只是体现在色养(1)上,那么明君就不可能得到贤臣;对君忠义就必定不能兼顾到亲情,父母就不能得到儿子的孝道。所以作为人臣的人,必定会以大义来断绝对父母的恩情;只是想尽孝道的儿子,必定以亲情孝道来割其忠义。在朝廷只能听从君王的指令,在家只能听随从父母的规矩。然后君父两济,忠孝各序。庾纯的兄长庾峻以父亲老了盼求他回家,庾峻想要兄弟庾纯回家,而庾纯又没有不回家的情形;庾峻没有盼到他的回家,自然有庾纯不回去的道理。庾纯虽然自己说自己不孝,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和此相近似的还有辽东太守孙和、广汉太守邓良,家中都有老母,邓良连一个兄弟都没有,他们的任职都在很远的洲郡,自己回去一趟非常辛苦,都不见有这种不孝的说法。话说回来庾纯近在京尹任职,他的父亲在京师的地界内,时不时还得自行确定时间回家省亲,单独在礼法之外处其贬黜,斌愚昧认为这不合道理。礼,年八十,一子不从政。庾纯有二弟在家,不算是违礼。又令,年九十,乃听悉归。现在庾纯的父亲实未满九十,不算是犯令。辱骂宰相,应该加以放斥,以明国典。圣恩恺悌,示加贬退,臣愚昧没有其它的评议了。”

(1)注:把孝文化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那就是“色养”。《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朱熹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谓承顺父母颜色。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说的是子孙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河南功曹史庞札等人上表:臣的郡前尹,关内侯庾纯,因醉酒失态,《戊申诏书》既免尹官,以父笃老不求供养,下五府依礼典正其臧否。臣谨按三王养老之制来评议,礼制上讲年满八十,一子不从政;年满九十,其家不从政,这个诚然是使人无阙孝养之道,作为臣子的没有在公的节上违犯规定。先王制礼垂训的时候,莫尚于周朝。当年那个时候,文王姬昌留周,伯禽的鲁国,孝子不匮,典礼无愆。现今公府评议,七十岁为时制,八十岁为月制,想以这样的规定来驳夺他人从政的限制,以便削除爵位和封地。所以周公旦立下了这种法规,但是连他自己都越过了这个规定,鲁侯作为他的儿子,就是第一个该被处罚的。赵国的石奋期盼回家颐养,四个儿子都在洲郡做官。现在有太宰(太师)献策把王诸子封往郡国,也有远在藩外的。古今的情形都是相同的,忠孝并济。臣听说悔吝的毛病,就算是君子也有。前尹庾纯在年青的时候就爱贪杯,已到了沈醉失态的地步。尹庾纯在醒来后闻知他这种事情,哀伤遗憾自己先前的过失,而谦诚地自行上奏,弹劾自己而引罪,并请求给以重法。现今公府不依据原由,而对他傲很,就是为一句招至重罪的过醉之言,而在孝道上并没有糊涂有不醒悟的意思。臣闻父子之间的爱是天生决定的,是自然生成的爱,君臣之间的交往,是出自忠义的聚合,而君王所求的忠臣必定出至于孝子。所以先代的君王立下礼制,从开始到最后,敬待君王就要象敬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既便如此使人担忧的是,在人臣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敬待君王就象敬待自己的父母。现今公府有很多的评议,在礼律上常有一些限制,虽然有规定到了疾病时候才让回家供养父母,不夺他人的志向。如此一来礼制就成为禁止正直,而陷人以欺骗,不自主地违越王制,这就是他最初的原因。前尹庾纯在年青的时候出仕以来就很清苦,事奉父母亲以色养,查阅他的历职内外,公廉无私,这就是陛下之所以屡次发明诏,而使前尹庾纯之所以仍见擢授官爵的原故。前尹庾纯对自己行为的要求也是谦逊的,对他的部下也是恭敬的,一惯都是先考虑大家然后才考虑自己,这实际上是他本来的心愿。一旦因为喝醉的原因,按奏状以不忠不孝来议罪,用很严厉责罚来处理,群公们建议削除爵位封土,这样的处罚所以使愚臣感到自悲自悼,拊心泣血。按现今父母年过八十的,朝廷限令他们的儿子不给外职,这样一来才有回家省亲的机缘。现今前尹庾纯住在郡内,前面很多上表都屡次提到他常抽时间回家省亲。前尹家有昆弟六人,有三人在家,并没有停止孝养父亲。他的兄长庾峻是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在陛下身边任职侍中,是家中的嫡长,往来书信后自表上请,求回家供养父亲,朝廷下过诏喻给他,没有听从他的请求。国体法同,兄弟无异,而虚责前尹庾纯不求供养大慨就是这样,臣惧怕的是长官是以假饰之名来责罚他,而实际上这是在损毁真正忠诚的人。礼,就是以经典来帮助国家,安定社稷。故而前人顺考古道的典范,才成就了陶唐时期的兴隆;遵循旧章,才成就了周成王的美誉。臣伏惟陛下圣德钦明,敦礼崇教,畴谘四岳,以详典制。前尹庾纯以违犯而受贬黜,而所依据的原由就在一个醉字上;公卿们以礼的教义来问责,而所以依据的起因就在一个忿字上。先是以积忿来以确立定义,由醉来判定罪刑,后是不依礼律来断定是非,想以控告状文来替代法律。所以愚臣在盛明之世敢冒着被诛杀的死亡危险为前尹庾纯鸣冤,对不伸张正义的行为感到可耻。惟蒙哀察。

晋武帝于是重新下诏,诏喻:“自中世以来,多为贵重顺愿,贱者生情,故令释之、定国得扬名于前世。今议责庾纯,不惟温克,醉酒沈湎,此责人以齐圣也。疑贾公亦醉,若其不醉,终不于百客之中责以不去官供养也。大晋依圣人典礼,制臣子出处之宜,若有八十,皆当归养,亦不独纯也。古人云:由醉之言,俾出童羖。明不责醉,恐失度也。所以免庾纯者,当为将来之醉戒耳。齐王、刘掾议当矣。”后来复以庾纯为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过了很一段时间,又有后将军荀眅在朝会中上奏,说庾纯以前坐不孝免黜,不宜升进。侍中甄德进前说:“孝以显亲为大,禄养为荣。诏赦庾纯前愆,擢为近侍,兼掌教官,此纯召不俟驾之日。而后将军荀眅敢以私议贬夺公论,抗言矫情,诬罔朝廷,宜加贬黜。”最后荀眅被坐免了官职。当初,荀眅与庾纯都是大将军卫瓘招来的,荀眅负责整理车服,庾纯负责率素,荀眅就是因为这样才觉得羞愧而怀恨。到了现在就趁机抵毁庾纯。在荀眅被罢官后,庾纯认为事由自己而起,朝廷以此对待荀眅,使自己更加觉得惨愧,急切地前往安慰勉励他,当时人们都称荀纯豁达宽厚。在迁升散骑常侍任上,荀纯以父忧而去官。后又被起用为御史中丞,转尚书,执掌文书奏章。免除了魏郡太守一职,没有官职,只拜为少府,在为皇帝的私府中从事,年六十四而死。

东吴的人中,有很多人爱对吴主说一些祥瑞的话,吴主孙皓听后很受用,以此来问侍中韦昭,这些祥瑞的话是否可以写进自己的传中,韦昭说:“这就象是家里的人用筐箧装的东西!”韦昭常领左国史,校定群书,吴主又想为他的父亲作纪文,韦昭说:“文皇不登帝位,只应当作传文,而不应当作纪文。”吴主孙皓听后很不高兴,渐渐脸上有了怒容,对他进行了责骂。韦昭很担心忧惧怕,自行上陈身体已衰老,请求免去侍、史二官,孙皓不听。当时韦昭有疾病,到了医药监护的情形,接到作纪的任务心里非常着急。吴主设宴召群臣饮酒,先不问能不能饮,全部以七升为限。早先轮到韦昭时,孙皓对他独以茶代酒,到后来更是逼迫强行灌酒。后来又在酒后时常指使侍臣嘲弄公卿,揭发他们隐私,摘录他们的短缪来取乐行欢;时不时有大臣在酒宴上有言语愆失,按倒在辄沿下捆绑起来,到了后来很多都被被诛戮。韦昭认为在外国家的形象被毁伤,在内朝廷中多了尤恨,使群臣之间不和睦,都不是什么佳事,故而这些事迹既难向上问起,在传中又难以书写,所以就没有作出来。孙皓以为韦昭不奉诏命,意在不愿为他尽忠,积前后嫌忿,于是收押韦昭送到了大狱。后来韦昭因托狱吏上表辞职,又献所著书纪,.希望以此求的豁免。而孙皓怪他的书沾有灰垢,更一步对他进行诘责,于是诛杀了韦昭,流放其家属于零陵。273年春正月时,吴主孙皓带着太后和妃妾一行人出游华里,当初右丞相万彧与右大司马丁奉、左将军留平密谋商议立孙皓为吴主时就说过这样的话:“此行不急,若果到了华里还不归返,国家社稷的事情重要,我们不得不自还。”游华里是孙皓比较感性兴趣的事,早在271年就去过一次,当初,载太后、皇后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往西而上。东观令华谮等人就进行了苦谏,孙皓不听。结果遇到下大雪,道路被雪陷坏,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车,士兵遭受寒冻,都说:“若遇到敌军,便当倒戈。”孙皓听闻这些传言后,才返还。这一次由于东观令华谮等人多次劝告孙皓才得以返回,回来后孙皓再一次听到万彧等人有关这段话的传闻,觉得万彧等人都是旧臣,隐忍着脾气暂时没有发作。后设宴招待万留二人,于是在酒中下毒,以毒酒给万彧和留平饮用,但是传酒的人私下把酒减少了一半。留平发觉情况不对,服用解药才得以不死。万彧回家后自杀;留平在忧郁之中,过了一个多月也死了。孙皓于是流放万彧子弟于庐陵郡(相当于今吉安市辖境)。当初,万彧向孙皓上请,选忠义清廉之士来补缺更替京师旧官职务,吴主孙皓于是以大司农楼玄为建业宫下镇禁军的中候,主殿中事。楼玄正直,领导众人依法而行事,从九卿持刀侍卫,应对切直,数次违迕吴主的意愿,孙皓慢慢地不高兴了。中书令领太子太傅贺邵上疏劝谏说:“古代的圣王,之所以身潜处在重闱之内,而能知道万里之情,垂拱于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都是任贤使能之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就应该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自陛下即位以来,朝中的事务就错列纷然,真伪相互参杂,上下空任,文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佞谀之徒拊冀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忠良正直的人被编排坠失,讲诚信的大臣被陷害。所以正直之士被摧陷,而庸臣和苟媚之人,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各自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老百姓评判的标准都是用的反理,有文化的人讲的都是诡道之论,这样就使得清流变成圬浊,忠臣想说而说不出话来。陛下处在九天之上,隐百里之室,言一出口就会在社会上风靡流行,命令一下达人们就会按照执行。去亲洽宠媚的大臣,每天只听顺意的言辞,错误看待这一辈真正的贤士,而觉得天下已太平了。臣心里所以不安,不敢不把听到的说出来。臣听说兴国之君只是喜欢听关于他的过错,荒乱之主只是喜欢听关于他的赞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所以古代的人君,都是捐让着身躯为的是求得贤良的人材,谦虚的态度为的是免得自己少犯错误,用乘犇来比喻天位,以虎尾来作为警戒。至于陛下,严窟使用刑法来达到禁止正直的言论,罢免善士以抵触谏口,人们因为杯酒造次失言,而使自己死生不保,所以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这些绝非是可以使国家能够保光洪绪,熙隆兴盛的方法。何定本是仆隶小人,身上没有一点才能,而陛下喜爱他巧言谄媚,假以威福。但凡小人求入,必进奸利。何定这些人忘记了国家大事,没事做就发江边戍兵来驱赶麋鹿,使老弱之人受饥冻,大大小小都在为次而怨叹。《传》中说:国家的兴旺,在于视民如赤子;国家的败亡,在于以民为草芥。现在法禁变得严苛,赋税抽调得越来越频繁,中官、近臣忙着自己的兴建土木之事,而所在长吏迫畏罪负,苦民等着求办。所以造成人力不堪,家户离散,呼嗟之声,感伤了和谐之气。今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蓄,而后宫之中坐等吃白食的有万余人。另外,北边的敌人看着我们,就等着我国衰落下去,长江的阻隔是有限的,不可能久恃下去,如果我们不能守护正义,国家就有如一苇可杭了。愿陛下丰基强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圣祖之祚隆矣!”话说完,吴主孙皓对他已是恨得咬牙切齿。后来又有孙皓左右之人共同诬告楼玄和贺邵两人相逢时,驻足耳语大笑,谤讪政事,于是俱被孙皓诘责,送楼玄于广州,贺邵原复职。既而又把楼玄及儿子楼据流放于交趾,付交阯将领张奕,使他以战自行报效朝廷,又秘密以特别敕书令张奕杀他。楼据到交趾后,病死。楼玄一人持刀步行随张奕讨伐叛贼,见到张奕就辄拜,张奕不忍杀他。不久张奕暴死,楼玄为他殡敛,在器物中见到敕书,回还后便自杀。孙皓下诏诛杀楼玄子孙。贺邵后在公元275年中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后,孙皓怀疑他讬疾,收回了以前赐付的酒藏,抢掠了千所人家,到死没有说一句话,被焚烧锯断了头颅,家属流放临海。

贾充与朝中吏士设宴饮酒,河南尹庾纯在酒宴开了很久才到宴会,又不小心喝醉,与贾充发生争执,当初,庾纯以贾充奸佞,与任恺共同推举贾充西镇关中,贾充由此心中一直不平。贾充说:“君一惯都是居人前,今天为何在后呢?”庾纯说:“有点小事没有了,所以后来了。”朝中吏士中有的说庾纯的先就象仪仗队伍中的伍伯(伍伯,一伍之伯也。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贾充的先就象菜市场的市魁(役吏),官员出行时,伍伯充当仪仗的前导,需要对人用刑时,就由伍伯动手,贾充、庾纯以此相互讥讽。贾充自认为位隆望重,心中不平。轮到庾纯行酒令时,贾充并不每次都饮。庾纯说:“长者为大,何敢不饮!”贾充说:“你家父亲老了不去供养,还敢说这样的话!”庾纯因而发怒说:“贾充!天下凶凶,由尔一人。”贾充说:“充辅佐二世,荡平巴、蜀,有何罪而天下为之凶凶?”庾纯说:“高贵乡公何在?”此话一出,坐中众人因此而罢宴。贾充的左右想上去擒拿庾纯,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站出来护佑庾纯,酒宴因而不欢而散。出来后贾充惭怒,上表晋武帝事情的原由,以解除庾纯的职务。庾纯回家后非常惧怕,向朝廷呈上河南尹、关内侯印绶,并上表晋武帝自劾:“司空公贾充请诸卿将校并及臣。臣不自量,饮酒过多。醉乱行酒,重酌于公,公不肯饮,言语往来,公于是诃责臣父老不归供养,是无天地之人。臣不是自行检讨认罪,而是更加忿怒,厉声抵毁贾公的名誉,在这种情形下临时喧饶,于是放纵越轨,有违礼制第八十月制的规定,诚以衰老之年,变难无常也。臣不思老父生育之恩,给以供养,而是怀禄贪荣,连乌鸦也不如。贾充作为三公,有论道兴化的责任,他以教义来斥责臣,他说的对。而臣又错上加错,以下犯上,醉酒迷荒,昏乱仪度。臣只是个凡才,却擢授显任。《易》书上说要戒濡首,《论》书上说要诲酒困,而臣闻义不服教义,过言盈庭,黩幔台司,违犯宪度,不可以只用训戒的惩罚。恳请台辅免臣官职,送廷尉结罪,让大鸿胪来削去爵土。敕我对自己一惯不严谨,必须伏罪得诛。”御史中丞孔恂也上奏弹劾庾纯,请求免除他的官职。晋武帝于是下《戊申诏书》:“先王崇尊卑之礼,明贵贱之序,著温克之德,记沈酗之祸,所以光宣道化,示人轨仪也。昔广汉陵慢宰相,获犯上之刑;灌夫托醉肆忿,致诛毙之罪。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陵上无礼,悖言自口,宜加显黜,以肃朝伦。”于是免掉了庾纯的官。

朝廷又以庾纯父老不求供养,使太傅何曾、太尉荀顗、骠骑将军齐王司马攸,据礼典评议他的好坏。最后评议上奏晋武帝说:“凡判断好坏,应该先考查礼、律。上八十岁的,一子不从政;上九十岁的,其家不从政。新令也是如此。按照庾纯父亲年八十一岁,有兄弟六人,三人在家,不缺侍养的人。庾纯不求供养,他在于礼、律上并没有违犯。司空公贾充认为庾纯官位做到了卿尹这一级别,就应该供养父亲,这是他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而庾纯是在喝醉的情况下放纵,陈述前事,使其忿怒。臣以为庾纯没有尊行赡养的孝道,而近习平常人的过失,应在舆论上进行讥贬。”司徒石苞评议说:“庾纯荣官忘亲,恶闻格言,不忠不孝,宜除名削爵土。”司徒西曹掾刘斌评议认为:“敦叙是一种风俗,讲的是以人伦为先;而人伦的教义,又是以忠孝为主。讲忠故而是不能忘其君的,讲孝故而是不能忘其亲的。假如孝道只是体现在色养(1)上,那么明君就不可能得到贤臣;对君忠义就必定不能兼顾到亲情,父母就不能得到儿子的孝道。所以作为人臣的人,必定会以大义来断绝对父母的恩情;只是想尽孝道的儿子,必定以亲情孝道来割其忠义。在朝廷只能听从君王的指令,在家只能听随从父母的规矩。然后君父两济,忠孝各序。庾纯的兄长庾峻以父亲老了盼求他回家,庾峻想要兄弟庾纯回家,而庾纯又没有不回家的情形;庾峻没有盼到他的回家,自然有庾纯不回去的道理。庾纯虽然自己说自己不孝,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和此相近似的还有辽东太守孙和、广汉太守邓良,家中都有老母,邓良连一个兄弟都没有,他们的任职都在很远的洲郡,自己回去一趟非常辛苦,都不见有这种不孝的说法。话说回来庾纯近在京尹任职,他的父亲在京师的地界内,时不时还得自行确定时间回家省亲,单独在礼法之外处其贬黜,斌愚昧认为这不合道理。礼,年八十,一子不从政。庾纯有二弟在家,不算是违礼。又令,年九十,乃听悉归。现在庾纯的父亲实未满九十,不算是犯令。辱骂宰相,应该加以放斥,以明国典。圣恩恺悌,示加贬退,臣愚昧没有其它的评议了。”

(1)注:把孝文化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那就是“色养”。《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朱熹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谓承顺父母颜色。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说的是子孙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河南功曹史庞札等人上表:臣的郡前尹,关内侯庾纯,因醉酒失态,《戊申诏书》既免尹官,以父笃老不求供养,下五府依礼典正其臧否。臣谨按三王养老之制来评议,礼制上讲年满八十,一子不从政;年满九十,其家不从政,这个诚然是使人无阙孝养之道,作为臣子的没有在公的节上违犯规定。先王制礼垂训的时候,莫尚于周朝。当年那个时候,文王姬昌留周,伯禽的鲁国,孝子不匮,典礼无愆。现今公府评议,七十岁为时制,八十岁为月制,想以这样的规定来驳夺他人从政的限制,以便削除爵位和封地。所以周公旦立下了这种法规,但是连他自己都越过了这个规定,鲁侯作为他的儿子,就是第一个该被处罚的。赵国的石奋期盼回家颐养,四个儿子都在洲郡做官。现在有太宰(太师)献策把王诸子封往郡国,也有远在藩外的。古今的情形都是相同的,忠孝并济。臣听说悔吝的毛病,就算是君子也有。前尹庾纯在年青的时候就爱贪杯,已到了沈醉失态的地步。尹庾纯在醒来后闻知他这种事情,哀伤遗憾自己先前的过失,而谦诚地自行上奏,弹劾自己而引罪,并请求给以重法。现今公府不依据原由,而对他傲很,就是为一句招至重罪的过醉之言,而在孝道上并没有糊涂有不醒悟的意思。臣闻父子之间的爱是天生决定的,是自然生成的爱,君臣之间的交往,是出自忠义的聚合,而君王所求的忠臣必定出至于孝子。所以先代的君王立下礼制,从开始到最后,敬待君王就要象敬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既便如此使人担忧的是,在人臣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敬待君王就象敬待自己的父母。现今公府有很多的评议,在礼律上常有一些限制,虽然有规定到了疾病时候才让回家供养父母,不夺他人的志向。如此一来礼制就成为禁止正直,而陷人以欺骗,不自主地违越王制,这就是他最初的原因。前尹庾纯在年青的时候出仕以来就很清苦,事奉父母亲以色养,查阅他的历职内外,公廉无私,这就是陛下之所以屡次发明诏,而使前尹庾纯之所以仍见擢授官爵的原故。前尹庾纯对自己行为的要求也是谦逊的,对他的部下也是恭敬的,一惯都是先考虑大家然后才考虑自己,这实际上是他本来的心愿。一旦因为喝醉的原因,按奏状以不忠不孝来议罪,用很严厉责罚来处理,群公们建议削除爵位封土,这样的处罚所以使愚臣感到自悲自悼,拊心泣血。按现今父母年过八十的,朝廷限令他们的儿子不给外职,这样一来才有回家省亲的机缘。现今前尹庾纯住在郡内,前面很多上表都屡次提到他常抽时间回家省亲。前尹家有昆弟六人,有三人在家,并没有停止孝养父亲。他的兄长庾峻是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在陛下身边任职侍中,是家中的嫡长,往来书信后自表上请,求回家供养父亲,朝廷下过诏喻给他,没有听从他的请求。国体法同,兄弟无异,而虚责前尹庾纯不求供养大慨就是这样,臣惧怕的是长官是以假饰之名来责罚他,而实际上这是在损毁真正忠诚的人。礼,就是以经典来帮助国家,安定社稷。故而前人顺考古道的典范,才成就了陶唐时期的兴隆;遵循旧章,才成就了周成王的美誉。臣伏惟陛下圣德钦明,敦礼崇教,畴谘四岳,以详典制。前尹庾纯以违犯而受贬黜,而所依据的原由就在一个醉字上;公卿们以礼的教义来问责,而所以依据的起因就在一个忿字上。先是以积忿来以确立定义,由醉来判定罪刑,后是不依礼律来断定是非,想以控告状文来替代法律。所以愚臣在盛明之世敢冒着被诛杀的死亡危险为前尹庾纯鸣冤,对不伸张正义的行为感到可耻。惟蒙哀察。

晋武帝于是重新下诏,诏喻:“自中世以来,多为贵重顺愿,贱者生情,故令释之、定国得扬名于前世。今议责庾纯,不惟温克,醉酒沈湎,此责人以齐圣也。疑贾公亦醉,若其不醉,终不于百客之中责以不去官供养也。大晋依圣人典礼,制臣子出处之宜,若有八十,皆当归养,亦不独纯也。古人云:由醉之言,俾出童羖。明不责醉,恐失度也。所以免庾纯者,当为将来之醉戒耳。齐王、刘掾议当矣。”后来复以庾纯为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过了很一段时间,又有后将军荀眅在朝会中上奏,说庾纯以前坐不孝免黜,不宜升进。侍中甄德进前说:“孝以显亲为大,禄养为荣。诏赦庾纯前愆,擢为近侍,兼掌教官,此纯召不俟驾之日。而后将军荀眅敢以私议贬夺公论,抗言矫情,诬罔朝廷,宜加贬黜。”最后荀眅被坐免了官职。当初,荀眅与庾纯都是大将军卫瓘招来的,荀眅负责整理车服,庾纯负责率素,荀眅就是因为这样才觉得羞愧而怀恨。到了现在就趁机抵毁庾纯。在荀眅被罢官后,庾纯认为事由自己而起,朝廷以此对待荀眅,使自己更加觉得惨愧,急切地前往安慰勉励他,当时人们都称荀纯豁达宽厚。在迁升散骑常侍任上,荀纯以父忧而去官。后又被起用为御史中丞,转尚书,执掌文书奏章。免除了魏郡太守一职,没有官职,只拜为少府,在为皇帝的私府中从事,年六十四而死。

东吴的人中,有很多人爱对吴主说一些祥瑞的话,吴主孙皓听后很受用,以此来问侍中韦昭,这些祥瑞的话是否可以写进自己的传中,韦昭说:“这就象是家里的人用筐箧装的东西!”韦昭常领左国史,校定群书,吴主又想为他的父亲作纪文,韦昭说:“文皇不登帝位,只应当作传文,而不应当作纪文。”吴主孙皓听后很不高兴,渐渐脸上有了怒容,对他进行了责骂。韦昭很担心忧惧怕,自行上陈身体已衰老,请求免去侍、史二官,孙皓不听。当时韦昭有疾病,到了医药监护的情形,接到作纪的任务心里非常着急。吴主设宴召群臣饮酒,先不问能不能饮,全部以七升为限。早先轮到韦昭时,孙皓对他独以茶代酒,到后来更是逼迫强行灌酒。后来又在酒后时常指使侍臣嘲弄公卿,揭发他们隐私,摘录他们的短缪来取乐行欢;时不时有大臣在酒宴上有言语愆失,按倒在辄沿下捆绑起来,到了后来很多都被被诛戮。韦昭认为在外国家的形象被毁伤,在内朝廷中多了尤恨,使群臣之间不和睦,都不是什么佳事,故而这些事迹既难向上问起,在传中又难以书写,所以就没有作出来。孙皓以为韦昭不奉诏命,意在不愿为他尽忠,积前后嫌忿,于是收押韦昭送到了大狱。后来韦昭因托狱吏上表辞职,又献所著书纪,.希望以此求的豁免。而孙皓怪他的书沾有灰垢,更一步对他进行诘责,于是诛杀了韦昭,流放其家属于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