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强压中国贱卖稀土 占尽便宜仍要求扩大出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29:44
国际在线文章:“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在1992年说的一句话。然而,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却未能为中国换来可观的财富。倒是日本、美国等稀土资源使用大国,通过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战略储备。有消息称,日本存于海底的稀土至少可供其使用20 年。

当中国开始对过去无序的稀土资源开采进行反思,并决定限制稀土出口时,欧美日等国却不干了。在刚刚结束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扩大稀土的出口。对这种不合逻辑的要求,中国方面予以了明确回绝。

日本高调对华施压

所谓稀土,指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La)、铈(Ce)、镨(Pr)、钕(Nd)等共17 种稀有金属元素。稀土可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手机、超导体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各种高新技术领域,因而有着“21世纪黄金”的美誉。

自2007年起,中国开始对稀土生产实行指令性规划,并开始减少稀土出口。今年,商务部下达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比2009 年骤减了40%。据悉,中国明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将会继续缩小。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引起了美欧日等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应。去年6 月,美国和欧盟就中国限制稀土等战略性物资出口上诉世贸组织。近来,日本也高调加入向中国施压的行列。

日本经济产业省8 月中旬宣称,自中国今年7 月宣布减少出口稀土以来,一些稀土元素的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了20%。日本媒体也附和说,中国的稀土限卖令,以及由此引发的价格上涨,让日本许多相关企业“感到紧张”。在上周于北京举行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方面更是锲而不舍地在多个场合向中方提及稀土问题,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称突然减少稀土出口正在“影响全球生产链条”。

对于日方的密集施压,中国政府予以了有理而有力的回应。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期间对媒体解释说,中国不是仅仅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而是对开采、生产、贸易的整个链条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是符合世贸规则的。

陈德铭还强调,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是出于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以及国家安全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他坦承,“中国知道这样的限制对日本企业和中国的相关行业有影响,但是不得已而为之。”

《世界新闻报》记者注意到,对于中国政府此次针对日方在稀土问题上施压的回应,以及中国近期实行的稀土战略,中国网民几乎是一致叫好。有网友留言说: “早该这样了,限制稀土出口…… 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啊!”还有网友说:“支持限制出口,不能总是我们卖什么,什么就是廉价货的代名词!”

日本占尽中国稀土便宜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如此敏感,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日本近九成的稀土从中国进口,是中国廉价稀土的最大受益国。

中国稀土业内人士指出,日本目前是世界上利用稀土实现附加值最高的国家,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占到其消费总量的 90%以上。通过从中国进口价格低廉的稀土原料,然后再出售经过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日本可从中赚取丰厚的经济利益。因为经过加工后的稀土价格往往堪比黄金和钻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当前的产量却占到了全世界的95%。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开采稀土并出口,在低廉的开采成本(未考虑环境成本)下,中国廉价的稀土统治了世界市场,大部分国家因此停止了稀土的开采。

以稀有金属镨、钕为例,中国南方稀土公司的生产成本在每公斤30 美元左右,而此前美国被封存的芒登帕斯矿生产成本则高达每公斤40 美元。当产品价格维持在每公斤35 至40 美元时,美国就没必要自行开采稀土资源了。

虽然中国稀土占据了95%左右的世界市场,但由于中国稀土企业未能形成规模,缺乏统一的监管,无序竞争和走私盛行,致使中国“第一稀土大国”的地位未能相应地转化为稀土的定价权。在 1990 至2005 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增长了近10 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难怪网友普遍慨叹,中国珍贵的稀土卖的是“泥土”或“白菜”的价格。

就在中国廉价且不加限制地出售稀土之际,日本等国趁机收购并储存了大量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大省内蒙古一位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储存的稀土资源甚至已够用四五十年。对此,有中国媒体指出,30 年后,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可能将无矿可采;而一直依靠进口中国稀土发展电子工业的日本,到时却坐拥充足的稀土资源。中国到时也许要花比现在高数百倍的价钱,从国外进口稀土!

发达国家制造的假象

美欧日在抱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政策时,一个理由是此举会使其许多产业受到影响,并进而威胁其经济和“国家安全”。比如,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稀土部门负责人佐藤阳一最近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就称,中国稀土出口的收紧是日本业界面临的一个 “无形的海啸”。

但实际上,西方的上述论断完全站不住脚。首先,根据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汉弗里7 月 28 日向国会提交的报告,去年,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36%,产量则占世界的97%;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3%、19%和3.6%,但其产量却均为零。看来,其他国家不是没有稀土资源,只不过是“雪藏”罢了。

其次,即便中国最近几年限制稀土出口,但世界市场上的稀土仍然是供过于求。据中国业内权威报告,去年全球稀土产量为 12.94 万吨,但全球稀土消费量只有约9 万吨;预计2010 年产量在 13 万吨以上,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由此看来,日本等国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担忧,主要是担心中国未来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后,稀土的国际市场价格会相应地水涨船高。

此外,中国以环保等为由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完全是合情合理的。由于过去二十多年对稀土资源的疯狂开采,中国已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东省兴宁市宁中镇邹陶村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但在开采稀土多年后,前几年稀土矿被封尘时当地出现严重的水源污染,农田被废弃,常住人口由 700人锐减到100人。

发展高新技术是关键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关系到未来高新技术和国防科技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稀土战略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能否发挥稀土资源的优势,关键在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否则,即便中国的稀土资源不出口,在国内也难以被充分利用。这正是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所说的 “发展稀土功夫在稀土之外”这句话的真义。

与日本将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稀土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还不到 50%;特别是在稀土新材料领域,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稀土业内有识之士还提醒说,由于中国仅限制稀土原料的出口,因此,更多的外资公司可能会到中国内地来设厂,对稀土资源进行简单加工后再出口,这实际上是变相地使中国稀土出口超出配额。这样,最终受损失的依然是中国。由此可见,中国要利用和维护自己的宝贵资源,关键还是要发展先进的稀土加工技术。(来源:国际在线 记者/王菊芳)
http://finance.qq.com/a/20100903/003855.htm国际在线文章:“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在1992年说的一句话。然而,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却未能为中国换来可观的财富。倒是日本、美国等稀土资源使用大国,通过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战略储备。有消息称,日本存于海底的稀土至少可供其使用20 年。

当中国开始对过去无序的稀土资源开采进行反思,并决定限制稀土出口时,欧美日等国却不干了。在刚刚结束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扩大稀土的出口。对这种不合逻辑的要求,中国方面予以了明确回绝。

日本高调对华施压

所谓稀土,指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La)、铈(Ce)、镨(Pr)、钕(Nd)等共17 种稀有金属元素。稀土可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手机、超导体和精确制导武器等各种高新技术领域,因而有着“21世纪黄金”的美誉。

自2007年起,中国开始对稀土生产实行指令性规划,并开始减少稀土出口。今年,商务部下达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比2009 年骤减了40%。据悉,中国明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将会继续缩小。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引起了美欧日等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应。去年6 月,美国和欧盟就中国限制稀土等战略性物资出口上诉世贸组织。近来,日本也高调加入向中国施压的行列。

日本经济产业省8 月中旬宣称,自中国今年7 月宣布减少出口稀土以来,一些稀土元素的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了20%。日本媒体也附和说,中国的稀土限卖令,以及由此引发的价格上涨,让日本许多相关企业“感到紧张”。在上周于北京举行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方面更是锲而不舍地在多个场合向中方提及稀土问题,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称突然减少稀土出口正在“影响全球生产链条”。

对于日方的密集施压,中国政府予以了有理而有力的回应。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期间对媒体解释说,中国不是仅仅对稀土出口进行限制,而是对开采、生产、贸易的整个链条进行限制,这样的做法是符合世贸规则的。

陈德铭还强调,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是出于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以及国家安全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他坦承,“中国知道这样的限制对日本企业和中国的相关行业有影响,但是不得已而为之。”

《世界新闻报》记者注意到,对于中国政府此次针对日方在稀土问题上施压的回应,以及中国近期实行的稀土战略,中国网民几乎是一致叫好。有网友留言说: “早该这样了,限制稀土出口…… 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啊!”还有网友说:“支持限制出口,不能总是我们卖什么,什么就是廉价货的代名词!”

日本占尽中国稀土便宜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如此敏感,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日本近九成的稀土从中国进口,是中国廉价稀土的最大受益国。

中国稀土业内人士指出,日本目前是世界上利用稀土实现附加值最高的国家,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占到其消费总量的 90%以上。通过从中国进口价格低廉的稀土原料,然后再出售经过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日本可从中赚取丰厚的经济利益。因为经过加工后的稀土价格往往堪比黄金和钻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当前的产量却占到了全世界的95%。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开采稀土并出口,在低廉的开采成本(未考虑环境成本)下,中国廉价的稀土统治了世界市场,大部分国家因此停止了稀土的开采。

以稀有金属镨、钕为例,中国南方稀土公司的生产成本在每公斤30 美元左右,而此前美国被封存的芒登帕斯矿生产成本则高达每公斤40 美元。当产品价格维持在每公斤35 至40 美元时,美国就没必要自行开采稀土资源了。

虽然中国稀土占据了95%左右的世界市场,但由于中国稀土企业未能形成规模,缺乏统一的监管,无序竞争和走私盛行,致使中国“第一稀土大国”的地位未能相应地转化为稀土的定价权。在 1990 至2005 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增长了近10 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难怪网友普遍慨叹,中国珍贵的稀土卖的是“泥土”或“白菜”的价格。

就在中国廉价且不加限制地出售稀土之际,日本等国趁机收购并储存了大量稀土。中国稀土资源大省内蒙古一位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储存的稀土资源甚至已够用四五十年。对此,有中国媒体指出,30 年后,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可能将无矿可采;而一直依靠进口中国稀土发展电子工业的日本,到时却坐拥充足的稀土资源。中国到时也许要花比现在高数百倍的价钱,从国外进口稀土!

发达国家制造的假象

美欧日在抱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政策时,一个理由是此举会使其许多产业受到影响,并进而威胁其经济和“国家安全”。比如,日本三井物产公司稀土部门负责人佐藤阳一最近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就称,中国稀土出口的收紧是日本业界面临的一个 “无形的海啸”。

但实际上,西方的上述论断完全站不住脚。首先,根据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汉弗里7 月 28 日向国会提交的报告,去年,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36%,产量则占世界的97%;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3%、19%和3.6%,但其产量却均为零。看来,其他国家不是没有稀土资源,只不过是“雪藏”罢了。

其次,即便中国最近几年限制稀土出口,但世界市场上的稀土仍然是供过于求。据中国业内权威报告,去年全球稀土产量为 12.94 万吨,但全球稀土消费量只有约9 万吨;预计2010 年产量在 13 万吨以上,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由此看来,日本等国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担忧,主要是担心中国未来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后,稀土的国际市场价格会相应地水涨船高。

此外,中国以环保等为由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完全是合情合理的。由于过去二十多年对稀土资源的疯狂开采,中国已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东省兴宁市宁中镇邹陶村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但在开采稀土多年后,前几年稀土矿被封尘时当地出现严重的水源污染,农田被废弃,常住人口由 700人锐减到100人。

发展高新技术是关键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关系到未来高新技术和国防科技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稀土战略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能否发挥稀土资源的优势,关键在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否则,即便中国的稀土资源不出口,在国内也难以被充分利用。这正是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所说的 “发展稀土功夫在稀土之外”这句话的真义。

与日本将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稀土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还不到 50%;特别是在稀土新材料领域,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稀土业内有识之士还提醒说,由于中国仅限制稀土原料的出口,因此,更多的外资公司可能会到中国内地来设厂,对稀土资源进行简单加工后再出口,这实际上是变相地使中国稀土出口超出配额。这样,最终受损失的依然是中国。由此可见,中国要利用和维护自己的宝贵资源,关键还是要发展先进的稀土加工技术。(来源:国际在线 记者/王菊芳)
http://finance.qq.com/a/20100903/003855.htm
就看官官们了~
珍贵比石油 中国明确回绝日本扩大稀土出口要求  
2010年09月04日   来源: 红网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在1992年说的一句话。然而,比石油还珍贵的稀土,却未能为中国换来可观的财富。倒是日本、美国等稀土资源使用大国,通过购买中国的廉价稀土,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战略储备。当中国开始对过去无序的稀土资源开采进行反思,并决定限制稀土出口时,欧美日等国却不干了。在刚刚结束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三番五次地要求中国扩大稀土的出口。对这种不合逻辑的要求,中国方面予以了明确回绝。(9月3日《世界新闻报》)

  稀土拥有“21世纪黄金”之美誉,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的97%,号称“世界第一稀土大国”。只是这个“世界第一”却没有换来与之相对应的财富,监管缺失,无序竞争,让稀土沦为了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业。中国的稀土资源日渐枯竭,因开采稀土令环境日益恶化,而日本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却趁此低价收购,大量储备。

  不要忘记了,中国虽然号称“世界第一稀土大国”,但是稀土储量仅占世界的36%。一些国家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是当看到中国用“白菜价”不加节制的出口稀土后,他们笑了:既可以保护本国矿藏,又能廉价的使用中国资源,何乐而不为呢?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做出了限制稀土出口的决定,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能眼睁睁看着本国的稀缺资源被如此糟蹋,本国环境因这种糟蹋受到的致命破坏。

但是一些国家却沉不住气了,频频在国际舞台上给中国政府施压,妄图继续吃“免费的午餐”。这种打着保护本国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的旗号去损害别国利益的行为,实乃不折不扣的强盗逻辑。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3%、19%和3.6%,但其产量却均为零。日本虽然稀土储量匮乏,但是却收购并储存了大量稀土,据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储存的稀土资源甚至已够用四五十年。一方面自己家里有却不开采,目的无非有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却要求中国继续提供廉价的资源,而不去关心别国资源的流失和环境的恶化。真的无语了,这天下还有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虽然面临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但是自从中国政府做出减少稀土的决定后,就引来了众多有识之士和民众的交口称赞和大力支持。如果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不能引起重视,过度开发,肆意污染,还谈什么发展和民生?一些国家对中国稀土政策的高度紧张折射出的是对清醒后中国的恐惧。长期以来,任劳任怨的中国一直以低廉的劳动力和高昂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给一些发达国家的舒适生活提供着保障。但是,正如人一样,谁都有一个长大、成熟的过程,中国已经为自己的无知和懵懂交足了学费,现在已经到了独立思考,快步奔跑的年龄,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还了!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9/04/c_12517409_2.htm
回绝得好
日本人又不是傻瓜,怎么会认为中国有可能同意扩大出口。闹这一出,十分正常也完全在预料之中地被拒绝了,然后呢?趁你觉得顶住了,很好很强大的时候,来投资设厂,初级加工品出口的事就少受关注了。就好和地方官员一起玩擦边球了。
本来嘛,谁见过拿渔网去堵漏的?
日本人没少占便宜。
5楼说的有道理。其实日本也就是叫一叫,知道你不可能答应。

真正应该担忧的是日本正在其他国家开发稀土资源的活动,比如越南。他们的轻稀土矿比我们好得多,日本已经开始大规模介入,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国家的稀土矿会大量上市,冲击我们稀土资源的价值。

还有,国内的稀土精深加工能力极差,即使不出口原矿,也要出口初级加工品,国内需要的高纯度稀土产品还是需要进口。
agora 发表于 2010-9-4 19:15

要看地方官员有没有这个魄力,价钱不合算就不卖,越南要贱卖就让他卖,甚至我们也去越南进口。
我们应该去投资那些稀土开发公司,就像日本是那些矿石垄断公司的大股东一样.虽然自己也要买矿石, 不过自己也是卖的一方股东.{:jian:}
台面上的抗议和回绝也就那么一回事,但是台下的那些买办么,还在照常把稀土廉价卖么?
朋友a 发表于 2010-9-4 16:52


    就像棒子船厂在大连和大连当地政府一起建船厂一样,明明三令五申不准建的,但是最终还是建起来了。。。
壮圆郎 发表于 2010-9-5 20:52


    直接设厂,通过买办买矿,或者买通当地官员
中国应索性全部禁止出口, 违者当破坏国家安全罪, 即拉出去打靶.;P
SuperStar 发表于 2010-9-5 02:48
没错,与期贱卖不如留着,索性我们来个封矿,让越南人卖去
LS的几位高估某些人的智商了 :D
鬼子害我之心不死.
tulipe 发表于 2010-9-6 14:07


    其实全世界的轻稀土并不稀缺,敞开开发的话我们国家这点其实不值什么钱。
出口可以那就用提炼技术来换一种技术换一吨。或者以实物入股方式也可以。
每一台液晶电视交20%-50%的市场销售价。
屠城校尉 发表于 2010-9-6 13:31


    可以禁止所有高稀土含量产品出口。
我爱老婆 发表于 2010-9-6 13:07


    它们已经这么干很多年了,算算光我知道的 就有11年的历史了
你说你的 我卖我的
买办误国啊@@@
小日本鬼子,该断了他的粮
就是不卖,爱咋咋地
治标不治本。
屠城校尉 发表于 2010-9-6 13:31


    国家培养官员不容易,怎么可以打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