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里的官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15:59


呵呵,看了SeaBrown兄的三国那些官,想起自己几年前些的小砖头小瓦片,也凑趣扔出来,其实对官职了解不多,还请各位指教 -_-

又,拼音输入,可能错别字不少,大家凑合看吧...

呵呵,看了SeaBrown兄的三国那些官,想起自己几年前些的小砖头小瓦片,也凑趣扔出来,其实对官职了解不多,还请各位指教 -_-

又,拼音输入,可能错别字不少,大家凑合看吧...


红楼里的官名・员外郎
近日闲来无聊,翻看了些古代官制的东东,很是好玩,不过单单谈那些侍中侍郎司徒司空什么的未免乏味,不如结合红楼里的官名,顺带些历史八卦,倒也有趣。嗯,先来说说员外郎。

以前一提员外郎,脑子里就冒出说岳、水浒之类演义里的一群员外形象,大体是个和蔼的老头,富足的乡绅,多半有pp的闺女,收容个把英雄好汉,顺便嫁个闺女什么的。其实历史上的员外郎,可是正儿八经的官儿,正本清源,员外郎是酱紫的: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门下暂且不提,这个尚书省呢,就是政府的行政执行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尚书省下面又分六个部,吏、户、礼、兵、刑、工,每个部下面又分四个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整个尚书省的结构就是“省-部-司”三级:省的正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都相当于宰相的地位(李世民曾当过尚书令,因此唐朝后来此位虚空,尚书省实际长官为左右仆射);部的正长官是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这些都是该部门的老大,副长官是侍郎;司的正长官是郎中,副长官是--就是本文的主角--员外郎了。简单地说,员外郎这个官,就是省下面的部,部下面的司,司里的副司长,清代的时候品级是从五品,不算高也不算低,中不溜吧。

以上的介绍,大体依照唐代建制,后面三番五次改朝换代,六部的构架基本保持不变,员外郎这个任上,也是出过一些名人的,最有名的是杜工部--当过工部员外郎的杜甫(不过老杜当的相当是个代理员外郎,没实权的),连工部二字也跟着流芳百世。类似的还有柳永,因为当过屯田员外郎(也是工部里的,照理这二位都应该进翰林院当待诏或者供奉什么的,咋都跑来工部了呢),也被人称为柳屯田(这个外号惨点儿,屯田*_*),清初《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也是作过员外郎的(工部员外郎和广东司的员外郎)。提到孔尚任,终于可以引出本文的另一个主题--《红楼梦》。

《红楼梦》和老孔有啥关系?等下再说,这里先说的是红楼里的员外郎: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
嗯贾政贾存周,宝玉的老爸,就是工部员外郎。不过红楼里写了这么个情节又如何呢?读红楼的十个人里大概有八个没注意到这个工部员外郎,难道这里头还有文章?嗯,说对了,还真有牛人能把这个员外郎用起来。

其一,秦业官职是否卑微,可卿出身是否贫寒
去年关于红楼的话题,最火的大概就是刘先生的秦学,刘先生论点的基础之一是,老秦家卑微贫寒,如果不是可卿身世蹊跷,断断配不上贾府的门庭。关于这一点,周思源周先生就有话说了,首先,第八回提到,“秦业现任营缮郎”,这个营缮郎是个啥职务呢?清代也有工部,工部之下也有四个司,其中之一就是营缮司,营缮司主管是郎中,副主管是员外郎(和唐制一样),下面还有主事、笔帖等等,清制中并无营缮郎这个职务,大约是作者的“满纸荒唐”笔法,故意混淆,小说中的营缮郎,或许就是营缮司的郎中或者员外郎,再低也也低不到哪儿去,而荣国府的政老爷也不过是个员外郎,而且也是工部的,老秦和存周兄同部上班,职务也没多大差别,再照应到第八回中秦业“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瓜葛不就在这儿了么。

其二,曹雪芹的父亲是哪位
曹雪芹的父亲是谁?袁枚说是曹寅,不过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曹寅有俩儿子,亲儿子曹颙,继子曹頫,他们谁会是雪芹的老爸呢?胡适胡先生就从曹颙曹頫的官职入手了:据《八旗氏族通谱》卷七十四记载,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员外郎!按胡先生的观点,红楼梦写的就是曹家家事,宝玉显然是曹雪芹,宝玉的老爸是工部员外郎贾政,那曹雪芹的老爸也就是原任员外郎的曹頫了,bingo,论证完毕。

其三,孔尚任与红楼
红楼这书吧,真是犄角嘎拉都是玑珠,前面提到的老孔,也被扯上了关系,咋扯的?--第一回里那个空空道人不是把《石头记》给抄录了么,然后就改成《情僧录》了,然后又蹦出个东鲁孔梅溪,加了个题叫《风月宝鉴》--这个孔梅溪是何方神圣?历史上毫无记载,于是有好事者就要把他从作者的障眼法后面给揪出来,康熙年间姓孔的合适的人选有谁呢?孔尚任啊,顺带牵扯出来的还有吴梅村和洪升(对应梅、溪)等等。前面提过,老孔也当过工部员外郎的,若作者为宝玉,老孔差不多就是作者的父辈,没准儿就是脂砚斋畸笏叟之类的呢?或者干脆是作者?呵呵,用员外郎把老孔和红楼扯上的,不是什么大家,不过是偶这个无聊的家伙google“员外郎”时想到,玩笑一下,胡编瞎扯,凑凑热闹罢。

红楼里的官名・员外郎
近日闲来无聊,翻看了些古代官制的东东,很是好玩,不过单单谈那些侍中侍郎司徒司空什么的未免乏味,不如结合红楼里的官名,顺带些历史八卦,倒也有趣。嗯,先来说说员外郎。

以前一提员外郎,脑子里就冒出说岳、水浒之类演义里的一群员外形象,大体是个和蔼的老头,富足的乡绅,多半有pp的闺女,收容个把英雄好汉,顺便嫁个闺女什么的。其实历史上的员外郎,可是正儿八经的官儿,正本清源,员外郎是酱紫的: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门下暂且不提,这个尚书省呢,就是政府的行政执行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尚书省下面又分六个部,吏、户、礼、兵、刑、工,每个部下面又分四个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整个尚书省的结构就是“省-部-司”三级:省的正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都相当于宰相的地位(李世民曾当过尚书令,因此唐朝后来此位虚空,尚书省实际长官为左右仆射);部的正长官是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这些都是该部门的老大,副长官是侍郎;司的正长官是郎中,副长官是--就是本文的主角--员外郎了。简单地说,员外郎这个官,就是省下面的部,部下面的司,司里的副司长,清代的时候品级是从五品,不算高也不算低,中不溜吧。

以上的介绍,大体依照唐代建制,后面三番五次改朝换代,六部的构架基本保持不变,员外郎这个任上,也是出过一些名人的,最有名的是杜工部--当过工部员外郎的杜甫(不过老杜当的相当是个代理员外郎,没实权的),连工部二字也跟着流芳百世。类似的还有柳永,因为当过屯田员外郎(也是工部里的,照理这二位都应该进翰林院当待诏或者供奉什么的,咋都跑来工部了呢),也被人称为柳屯田(这个外号惨点儿,屯田*_*),清初《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也是作过员外郎的(工部员外郎和广东司的员外郎)。提到孔尚任,终于可以引出本文的另一个主题--《红楼梦》。

《红楼梦》和老孔有啥关系?等下再说,这里先说的是红楼里的员外郎: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
嗯贾政贾存周,宝玉的老爸,就是工部员外郎。不过红楼里写了这么个情节又如何呢?读红楼的十个人里大概有八个没注意到这个工部员外郎,难道这里头还有文章?嗯,说对了,还真有牛人能把这个员外郎用起来。

其一,秦业官职是否卑微,可卿出身是否贫寒
去年关于红楼的话题,最火的大概就是刘先生的秦学,刘先生论点的基础之一是,老秦家卑微贫寒,如果不是可卿身世蹊跷,断断配不上贾府的门庭。关于这一点,周思源周先生就有话说了,首先,第八回提到,“秦业现任营缮郎”,这个营缮郎是个啥职务呢?清代也有工部,工部之下也有四个司,其中之一就是营缮司,营缮司主管是郎中,副主管是员外郎(和唐制一样),下面还有主事、笔帖等等,清制中并无营缮郎这个职务,大约是作者的“满纸荒唐”笔法,故意混淆,小说中的营缮郎,或许就是营缮司的郎中或者员外郎,再低也也低不到哪儿去,而荣国府的政老爷也不过是个员外郎,而且也是工部的,老秦和存周兄同部上班,职务也没多大差别,再照应到第八回中秦业“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瓜葛不就在这儿了么。

其二,曹雪芹的父亲是哪位
曹雪芹的父亲是谁?袁枚说是曹寅,不过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曹寅有俩儿子,亲儿子曹颙,继子曹頫,他们谁会是雪芹的老爸呢?胡适胡先生就从曹颙曹頫的官职入手了:据《八旗氏族通谱》卷七十四记载,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员外郎!按胡先生的观点,红楼梦写的就是曹家家事,宝玉显然是曹雪芹,宝玉的老爸是工部员外郎贾政,那曹雪芹的老爸也就是原任员外郎的曹頫了,bingo,论证完毕。

其三,孔尚任与红楼
红楼这书吧,真是犄角嘎拉都是玑珠,前面提到的老孔,也被扯上了关系,咋扯的?--第一回里那个空空道人不是把《石头记》给抄录了么,然后就改成《情僧录》了,然后又蹦出个东鲁孔梅溪,加了个题叫《风月宝鉴》--这个孔梅溪是何方神圣?历史上毫无记载,于是有好事者就要把他从作者的障眼法后面给揪出来,康熙年间姓孔的合适的人选有谁呢?孔尚任啊,顺带牵扯出来的还有吴梅村和洪升(对应梅、溪)等等。前面提过,老孔也当过工部员外郎的,若作者为宝玉,老孔差不多就是作者的父辈,没准儿就是脂砚斋畸笏叟之类的呢?或者干脆是作者?呵呵,用员外郎把老孔和红楼扯上的,不是什么大家,不过是偶这个无聊的家伙google“员外郎”时想到,玩笑一下,胡编瞎扯,凑凑热闹罢。
红楼里的官名·紫微舍人

紫微舍人也是唐代的官名,在“员外郎”一文中介绍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紫微舍人也是其中一个职位,三省中有一省名曰中书,在开元初改名为紫微省,于是该省中一系列的官名也跟着改成紫微啥啥,中书令改名叫紫微令,中书舍人也改名叫紫微舍人,所以这个紫微舍人就是唐初的中书舍人,虽然后来紫微省又改回为中书省,不过“紫微”却被很多在中书省任职的官员用来作称呼,这个后面还会提到。

中书舍人是干啥的呢,这得先从中书省说起。中书省是唐初三省中很重要的一个部门,专门负责起草诏敕,一切政府的最高命令,都有中书省发出,呈交皇帝披阅画敕之后,再经门下省官员进行复查,经门下省同意副署之后,才能正式生效。这里的皇帝只起画敕的作用,具体政令是由中书省起草撰写的。中书省的最高领导是中书令,新唐书关于中书令的描述是“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副长官为中书侍郎,再下面就是若干舍人--中书舍人,这些舍人就是实际起草诏敕的官员。唐初所谓的“五花判事”,就是中书舍人先各自拟撰文稿,然后中书令或者侍郎从初稿中选定一稿,或修改润色,成为正式诏书,呈交皇帝画敕。唐代的中书舍人为正五品,官爵不高,不过直接参与政令的起草,地位却又非其他五品官职可比。其他官员如果执掌诏敕策命的工作,必须有个“兼知制诰”,或者“知中书舍人事”的招牌,类似于“参知政事”或者“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些都是唐代一些古里古怪的官名。中书舍人还有其他职责,后来角色也有变换,这儿压下不表--还得留点时间说红楼嘛。

红楼里谁是紫微舍人呢?嗯,确切说,正文里并没有这个官名,而是出现在甲戌本的脂批中: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甲戌侧批:紫微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嗯,就是在护官符,谈到老薛家的先祖--紫微舍人薛公之后。有趣的是,庚辰本并无这段批语,而手头的岳麓87年版红楼、人文96版红楼中,相关文字为“紫薇舍人”,脂批的影印本中,似乎只有戚序本是“紫薇舍人”,紫微和紫薇,差个“艹”头,意思可差多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紫微是中国古代天象中的帝星--紫微星垣,自汉代起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故而唐代改皇宫内的中书省为紫微省,据说紫微省命名后,与紫微同名的紫薇花也移植入省(这个说法太戏剧化了吧,姑且听之),当过中书舍人的白居易曾写过一首“紫薇诗”: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这儿还是紫薇花对紫微郎呢,而同样当过中书舍人的杜牧则直接被人称为“杜紫薇”--“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杜紫薇”。嗯,紫微自然是王气浩荡,紫薇就风雅婉和多了,用在文人头上,或许更好。

嗯,这或许是为何有个“紫薇舍人”的缘故,不过为何排印本一律作“紫薇舍人”,却一时搞不清楚(毕竟甲戌里是紫微啊),暂且不管。单说红楼。护官符里,贾家先祖是一等公(见第十四回,可卿出殡时的铭旌)--这是爵位,并非官职,不过一等公在清代是最高的民爵了,作为非宗室或蒙古部族的爵位里,这个是第一;史家先祖是保龄侯尚书令,侯比公次一等,不过尚书令这个官职可不小,唐制中尚书令和中书令一个级别(比中书舍人高两级啊),相当于宰相;王家先祖是都太尉,太尉是古代的三公之一(高官啊),汉代的太尉也是丞相,到了唐代,太尉基本是个荣誉职务,不过品级比尚书令中书令还高,此外还有个伯爵title;到了薛家,就小多了,不过是个紫微舍人,还没啥封爵……联系到红楼中的情节,薛家相对于贾家、王家,权势上要弱很多,薛呆的命案还得靠贾家来摆平,不过“内府帑银行商”可又阔气多了,湘云的螃蟹宴,岫烟的当票,隐隐的透出薛家的底子,与外明里暗“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的贾府相比,却又是另一番风光了。
红楼里的官名・京营节度使
嗯,这篇东东和接下来的两篇,分别讲讲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和九省都检点这三个官名。为啥把这三个联系起来呢,首先,这三个官名都曾落到同一个人身上:王子腾;其次呢,这三个官名都是虚构的,历史上并不曾有过;而且三个官名都有点意思--且听偶慢慢道来。

节度使这个官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那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卢节度使安禄山。节度使正式出现于唐朝,也兴盛于唐朝--唐朝却又是因之而衰败的。啥是节度使呢?按《唐会要》第七十八卷,“永徽以后,除都督带使持节,即是节度使。不带节者,不是节度使”,所谓节度使,就是带“使持节”的“都督”,那么,何谓“使持节”呢,要说这个,先得说说“节”。

“节”这个东东,秦代就有,盛于汉,相当于皇帝的信物。很多场合下,需要皇帝出面,可是皇帝一个人忙不过来啊,怎么办?可以指定某个人,代皇帝去办,怎么证明身份呢?--持节。在大漠里替匈奴放羊的苏武,时刻拿着他的“汉节”,这是他使者的凭证。持不同的节时,可以逮捕罪犯,镇压叛乱,出入宫门,等等。不同的“节”代表的权力也不相同,比如晋代的持节都督可以分为“假节”,“持节”,“使持节”和“假节钺”几等--这里的“使持节”,是顶牛皮的,平时和战时都能斩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汉代的地方长官郡太守也就二千石啊),那是相当的彪悍。

啊啊,有点说远,再回到节度使这个主题。节度使本身是“都督诸州军事”的都督(唐之都督,相当于隋之总管。镇守地方时称为都督,行军打仗时又称为总管,总之就是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区司令吧),而且皇帝还赐予“使持节”,具有节制地方中下级官员的权力,这才能叫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一手握着枪杆子,一手拎着尚方宝剑,这个老大,不好惹啊。睿宗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这个官名正式粉墨登场。到了开元年间,玄宗分别设置了十个节度使,分布在大唐东南西北的边境要镇,拱卫泱泱大唐--注意了,那时的节度使基本上都在诸如安西、北庭、范阳、平卢、岭南酱紫的偏远地区,责任基本上时抵御外敌,内地基本没啥节度使的。直到安史之乱,狼烟四起,无论叛乱的将军,还是平叛的将军,九州之内,跋扈将军风起云涌,大唐的内地逐步开始设立节度使,起先管理军事,后来连民政财政人事等大权也揽了过去,节度使也成了世袭,中央连废的权力也掌控不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藩镇,后来的唐帝一直想节制这些强幌悍将,宪宗期间也曾颇有成效,然而终究没能铲除藩镇。到了五代,节度使愈发嚣张,废立中央,甚至拥兵自立,开朝建铺。一直到了大宋,造反起家的赵匡胤深知这些军阀的利害,逐步削减兵权,节度使这个官衔,慢慢变成一个荣誉称号--譬如宰相光荣退休后,加封为“某某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了元朝,废而不置,节度使终于走下历史舞台。

好了,介绍完背景,回来看看王子腾的“京营节度使”的头衔。前面提过,安史之乱前,节度使本来是镇守边疆抵御外寇的边将,这个官名不可能和京营二字相连;宋代后,节度使成为退休的荣誉称号,这个也不适合王子腾,他后来还继续升官来着。如此一来,貌似只好拿安史之乱至宋之间的来比了,然而那时的节度使基本就是悍将的代名词,而且京畿地带也很少见设立节度使--这个“京营节度使”,还真是扎眼得紧,作者为啥弄这么个官名出来呢?一个理应是边将的官职,配上一个代表京畿地域的定语,怎么看怎么不协调;而后面要提到的“九省都检点”,又用理应是御前将领的官衔,配上外地的定语,还真是有趣啊。

作者为啥诌出这么个名字,偶就不废脑筋瞎猜了,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呢?周汝昌先生用“京营节度使”把红楼里的王家和康熙,雍正朝的佟家联系在一起。周老爷子是这么说的(摘自《红楼十二层》):

……又书中正文写王子腾为“京营节度使”。

  按清制,掌握京城启闭、宫禁安全的军权的最高长官是步军军统领,通俗名称是“九门提督”。此即“京营”的“节度使”;而“太尉”是古代武官之首位,亦即“京营”“统领”的变词。

  凡此,非佟家莫属,可以证实。

书中周老爷子还把“东海缺少白玉床”引申为“东床”,再引申为“东床快婿”,等等,把王家和佟家扯到一起(参见《红楼十二层》)。在其他一些文章中,甚至借这个把曹雪芹的母亲是佟家的小姐云云……其实偶对周老爷子的东东是越来越*_*,旁的不说,就这个京营节度使,难道就只能和九门提督对应起来?清代的禁旅系统本身就比较庞杂,从一品的驻京武官就有“步军营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和“骁骑营八旗都统”,其他品位的就更多了,真要索隐京营节度使,还真应该花些功夫啊。
嗯,后面没有了,懒,“九省统制和九省都检点”就没动手了
莫要太监啊。
贾雨村的官怎么升的呢?
佟家?影射爱新觉罗家还是康熙他舅舅家?
回复 6# 看热闹的

惭愧啊,现在的心情、时间,只够灌水了
回复 7# 乌良海

就是佟国纲,隆科多那一家子,囧吧....
惭愧啊……

以前一直望文生义,以为员外郎是“员额”以外的“郎”,也就是候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