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为何失“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18:45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10/08-23/2483733.shtml

“礼仪之邦”为何失“礼”
2010年08月23日 11:13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中国青年报就人们还讲不讲传统生活礼仪规矩进行了调查,对象大多是年轻人,结果显示,仅16.1%的人在生活中还遵循传统礼仪。

  不足两成的数据让人瞠目,不过,倒并不是这些年轻人不想遵循传统礼仪,而是他们对传统礼仪的内容不甚了了。中国政法大学研二学生杨丹说:“我觉得传统生活礼仪很重要,但我了解很少。”他道出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真实感受,因为调查发现,85.9%的人认为传统生活礼仪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性。

  让年轻人都觉得很重要的生活礼仪,为何却代际失传了呢?家庭规模缩小使得传统礼仪的使用空间变小了,传统礼仪太繁琐不适应现代人的快节奏了,西式礼仪的冲击使年轻人喜新厌旧了,等等,似乎都有道理,但根本性的原因却是“历史”造成的,在已过去的百年里,中国人为立新急于破旧,时不时来一场全盘否定传统的运动,用力过猛导致文化传承的连续性纽带断裂,想要再回去已经很难了。

  我们至今仍不忘时时挂在嘴上的“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一台词,却明显与现实剧情拉开了很大的距离,甚至具有了反讽的意味。想当年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孔子礼仪所宣扬的都是高洁的道德,很实用,要求欧洲人面对中国文化一要赞美,二要自惭,三要模仿,他和其他一些西方思想巨匠称中国为“礼仪之邦”,那是真心赞扬。但历史喜欢跟人开玩笑,被模仿的对象反而把自己的优点当成“迷信”之类的糟粕抛弃了,甚至传了几代都不知道自己的礼仪传统是什么了,倒是让韩国人将保存得很完整的“端午祭”申报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真可谓“礼失而求诸野”,除了韩国,还有日本、新加坡等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亚洲国家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儒家礼仪文化传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先生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式微、在衰落,这是一个趋势。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地方,现在越来越找不到‘中国’。”

  传统生活礼仪表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有学生是这样翻译《论语季氏》中“鲤趋而过庭”一句的:“一条鲤鱼游过了庭院。”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鲤”是指孔子的儿子孔鲤不清楚,而对“趋”这个小步快走以示对长辈尊重的“行”的礼仪更是完全陌生的,倒是在日剧中穿和服的女子还常常保留这一步态。也许小步快走不一定适合现代年轻人,但“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之类的行走礼仪既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又能避让行人,总还是实际可行的吧。

  “拱手”礼已被西方人的“握手”礼取代,这也没什么,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拱手”似乎又在高端人士中流行起来,比如一些影视明星就喜欢“复古”用一用,这是好事,不过仔细看看他们的手势,又让人高兴不起来。按理该是左手抱右手,因为传统文化认为左手属阳,右手属阴,抱反了可不行。

  全球化不应该成为冷落传统礼仪的借口,不是说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吗?如果中国越来越不中国,那么也谈不上会对世界文化有多大的贡献。

    洪信良  本报特约评论员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10/08-23/2483733.shtml

“礼仪之邦”为何失“礼”
2010年08月23日 11:13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中国青年报就人们还讲不讲传统生活礼仪规矩进行了调查,对象大多是年轻人,结果显示,仅16.1%的人在生活中还遵循传统礼仪。

  不足两成的数据让人瞠目,不过,倒并不是这些年轻人不想遵循传统礼仪,而是他们对传统礼仪的内容不甚了了。中国政法大学研二学生杨丹说:“我觉得传统生活礼仪很重要,但我了解很少。”他道出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真实感受,因为调查发现,85.9%的人认为传统生活礼仪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性。

  让年轻人都觉得很重要的生活礼仪,为何却代际失传了呢?家庭规模缩小使得传统礼仪的使用空间变小了,传统礼仪太繁琐不适应现代人的快节奏了,西式礼仪的冲击使年轻人喜新厌旧了,等等,似乎都有道理,但根本性的原因却是“历史”造成的,在已过去的百年里,中国人为立新急于破旧,时不时来一场全盘否定传统的运动,用力过猛导致文化传承的连续性纽带断裂,想要再回去已经很难了。

  我们至今仍不忘时时挂在嘴上的“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一台词,却明显与现实剧情拉开了很大的距离,甚至具有了反讽的意味。想当年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孔子礼仪所宣扬的都是高洁的道德,很实用,要求欧洲人面对中国文化一要赞美,二要自惭,三要模仿,他和其他一些西方思想巨匠称中国为“礼仪之邦”,那是真心赞扬。但历史喜欢跟人开玩笑,被模仿的对象反而把自己的优点当成“迷信”之类的糟粕抛弃了,甚至传了几代都不知道自己的礼仪传统是什么了,倒是让韩国人将保存得很完整的“端午祭”申报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真可谓“礼失而求诸野”,除了韩国,还有日本、新加坡等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亚洲国家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儒家礼仪文化传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先生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式微、在衰落,这是一个趋势。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地方,现在越来越找不到‘中国’。”

  传统生活礼仪表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有学生是这样翻译《论语季氏》中“鲤趋而过庭”一句的:“一条鲤鱼游过了庭院。”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鲤”是指孔子的儿子孔鲤不清楚,而对“趋”这个小步快走以示对长辈尊重的“行”的礼仪更是完全陌生的,倒是在日剧中穿和服的女子还常常保留这一步态。也许小步快走不一定适合现代年轻人,但“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之类的行走礼仪既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又能避让行人,总还是实际可行的吧。

  “拱手”礼已被西方人的“握手”礼取代,这也没什么,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拱手”似乎又在高端人士中流行起来,比如一些影视明星就喜欢“复古”用一用,这是好事,不过仔细看看他们的手势,又让人高兴不起来。按理该是左手抱右手,因为传统文化认为左手属阳,右手属阴,抱反了可不行。

  全球化不应该成为冷落传统礼仪的借口,不是说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吗?如果中国越来越不中国,那么也谈不上会对世界文化有多大的贡献。

    洪信良  本报特约评论员
国学衰落了 没用 国家不讲这个只讲钱
看日本有成人礼 中国古代也有的 直到近代都蛮隆重的 现在有谁。。。。


因为麻烦所以P民不喜欢,因为不能装13所以PLMM不喜欢,因为已有替代品所以领导不喜欢。
被抛弃是必然的。

因为麻烦所以P民不喜欢,因为不能装13所以PLMM不喜欢,因为已有替代品所以领导不喜欢。
被抛弃是必然的。
别吹了,还是钱是王道


谁说礼仪之邦就应该天生有礼?正因为多数人无礼,所以才要弘扬礼仪之邦,然礼不下庶人也

谁说礼仪之邦就应该天生有礼?正因为多数人无礼,所以才要弘扬礼仪之邦,然礼不下庶人也
有个问题我很想搞清楚,历史上礼仪之邦这个头衔是怎么来的?最开始是指什么?是不是指形式上的?
不知礼,如何知道失礼?
我们有礼,开座谈会,把什么仪式都涵盖了
日剧中穿和服的女子还常常保留这一步态
==================
亮点。丫也知道是电视剧中。
中国历史剧中礼仪讲究多的是。
没用当然抛弃
看楼上回帖 总算知道我国传统教育多失败 多失败 多失败{:qiliang:}
礼仪又飞机大炮有用吗.......
MD世界第一没见他怎么有礼.....
对于TG和老毛我最佩服的就是批判孔老2。我们现在如果在折腾什么礼,那真要亡国了
是指动不动就矮半节这种礼仪吗?
中国的传统礼仪大部分是围绕君权,父权,族权,诸位真打算留着这套?
所谓的礼仪,大多是奴性,宋元明清,一千年下来,中国完全成了个奴才国,太监国
这记者知道什么叫“礼”吗?在记者看来,礼貌的“礼”和国学的“礼”是一样的,《礼记》就是一本讲交际礼仪的书。
lqvod 发表于 2010-8-24 18:59


    不要把奴才国的由头算到宋和明上,你该去找那些野蛮人算账
国学 = 知理?
扯淡
跟鼓吹全面恢复汉服的某些人士一样偏执+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