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清朝人参收入在宫廷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24:37


    由于人参的经济价值以及清朝统治者对人参的特殊需要,清统治者一直非常重视人参业的发展,采参的形式也从八旗采参过渡到雇商间接放票的商办民办以及官参局统办参务,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垄断采参业以供清皇室享用。但随着掠夺性的开采,私采之风盛行,造成参源的日益枯竭,到了嘉庆年间天然采参业便逐渐的衰落下去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参务体制其目的就是为了供朝廷享用。每年上交内务府的人参数额是非常大的。如“康熙四十八年,令乌拉打牲满洲兵等采参每年交送一千斤。”“乾隆十年,奉天宁古塔等处放票2287张,交人参1439斤2两。乾隆三十年,奏准商人承办雇夫刨采后一年发放参票3022张,交送人参2059斤。”这些不完全统计的数字说明经年累月所采的人参是很多的。而且都为宫中皇室所有,而这些所收入的人参都上缴内务府广储司茶库中。按照清廷规定:“东北各处每年采送官票人参及都虞司送到乌拉生丁之参,均由内务府总管监视释验,选定等次,奏闻收存茶库,搜得私参亦如是。”广储司茶库是收缴上交人参之地,从清代实行参务体制起,所得全部的人参都要上缴到广储司茶库中,每年的数量都是很大的。“康熙八年三月初九日上三旗所交鲜人参数目415斤,晒得干参数目为143斤。康熙十四年正月十二日上三旗所交鲜人参数目为368斤,晒得干参数目为75斤。”乾隆朝所得人参数额更是可观。如:“乾隆十一年新收175.15斤,开除1345.10斤,十二年存储的为1901.15斤。”内务府广储司茶库上缴的人参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当时按照宫中人参的等级可以分为:大枝,特等参,头等参,二等参,三等参,四等参,五等参,芦须,渣沫,参叶,参籽,参膏各等级。一般说来,只有四等以上人参才供清皇室享用,或者当作滋补或入药御药医治疾病之用。而五等以下的人参主要用于赏赐官员,变价出卖以及一般药用之用。那么这么多的人参的使用情况又是如何呢?清政府所实施的参务体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垄断人参供朝廷享用。包括上用,御房用药,赏赐官员及少数民族首领,王宫大臣和外藩使节等等。剩余的就变价发卖换取银两,增加国库收入。
    一、上用参
    上用主要指皇帝和皇后及太后对人参的使用。特等参头等参二等参以上才能用,据内务府广储司茶库财务类的相关档案史料记载,仅雍正十年五月二十二日帝后使用的人参就有:特等参五斤十两二钱,头等参十斤十二两四钱五分,三等参106斤,四等参217斤。而这一年总共所用人参就达到八九百斤之多。可见,统治者在日常的宫廷生活中所使用的人参数目是非常巨大的,这就不难看出清代建国之初创建参务管理体制的原因。
    二、御药房用于入药的人参
    人参的药用价值极其的昂贵,是御药房的主要药材。以雍正十二年的全年情况为例,仅仅这一年所用于御药的人参达348斤之多,一年就有几百斤之多,可想而知人参的药用人命是非常大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供统治者服用,滋补身体,而人参的药用价值也的确是非常大的,可以调节体液,促进血液循环,对人的身体大有裨益。
    三、随带备用参
    人参在女真语中叫作翰儿和答,满语为沃尔霍大,奥尔厚达。似有头领之意,因此满语又翻译为众草之长,百草之王。对于女真人来说人参本身好似带有某种神秘的色彩,相传满族的祖先与人参有很深的渊源,而满族的发祥地在东北山区,清朝的开国之福,后金政权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也是利用土生土长的资源壮大自己的势力的。为后金及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清入关以后统治者自然而然视人参为灵物,每当皇上出巡打猎祭祀扫墓等事件时,便随身携带人参,最少的带半斤,最多的可带5到10斤之多。这样就可以保佑顺利出行,而所带人参的数量也是与皇帝外出的时间长短有很大关系。
    四、赐参
    主要是对少数民族首领、外藩使节以及对年迈体弱的功臣官员进行赏赐。如顺治九年,皇上下谕:“越南陪臣呈该国王之母年已七旬,需用人参调用,恳请赏赐人参,此系该国王孝养之情与故率行祈请者有间著加赏给人参十斤,甚例赏仍著照例赏给。”皇帝把人参赐予各个首领,在于笼络人心,乘机削弱地方民族政权,以维护封建国家在政治上的巩固和稳定。
    皇帝对于人参有至高无上的支配权力,宫中的人参除了皇室享用之外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存放于库中,由于人参的生长和储存条件极其严格,时间一长便会腐烂,于是政府决定将这一部分投放于市场进行贸易,换取白银,这也是宫中人参的重要用途之一。当时人参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康熙年间,据杨宾《柳边纪略》记载:足色者斤十五两八九色者斤十二三两,六七色者斤九或十两,对冲者六七两,泡三两,如果参品极佳,一枝重两以上则价倍,一枝重斤以上价十倍,成人形者则无价矣,相传康熙二年得人形者,一枝重二十二两,献于朝后绝不得。每年的人参价格也是逐渐上涨的:例如康熙中叶时期,一般参价银为6—10两,上等参的价格为15两,康熙四十八年一般参价银为12—14两,上等参的价格为20—22两,康熙末年一般参价银为96—112两,上等参价格为600两;乾隆十五年一般参价银为272两,乾隆二十八年一般参价银达到400两,上等参价银为512两,乾隆三十六年一般参价银为800两,嘉庆十二年上等参价格1600两,从以上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参的价格也是逐渐的增长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参的产量日益减少,物稀价长,而另一方面也是民间使用的人参之多,人参的药用价值被人民所重视。而人参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每年十月,将军副都统率官参局官员挑选四等参、五等参装箱,派参局协领挂号变卖,有苏州山西参商来买者,亦有刨夫揽头自赴苏州去卖者,将军当堂过秤,给票派员送至山海关,谓之二帮参,无票曰黑参,拿获照例治罪。”而一般人参主要交于北京崇文门税关售卖,由税关一手经营。价格也颇可观。例如在康熙五十三年,二等参的价格是每斤72两,三等参是每斤64两,普通参每斤也达到了48两,次等参每斤32两,参须每斤也有7两银之多。清代所出售的人参数量以及所收受银两数目是很大的,每年清政府都能变卖人参而换取大量的白银,这些所得银是清代东北参务体制的产物,也保护了人参资源,减少了乱采滥挖之风,对参源的流失和保护有巨大的影响。
    清朝的人参收入是参务管理体制保障的结果,在清入关以后,统治者就着手创建了一套参务管理体制对人参进行管理,从八旗分山采参到参票制度的实施,再到后来实施的官办采参制,都保障了宫廷的人参收入,特别是乾隆时期对东北正式进行了封禁政策,更是保证了清朝统治者对人参的垄断权。而变卖人参得白银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社会的财富,供朝廷支出,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清代康乾盛世下的社会经济体制的进步,对以后的社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虽然清代统治者不断的转换参务体制,但是所得到的效益却是一年比一年高,一直到清政府的封闭大门被侵略者打开。人参收入的利润都是为统治者的利益所服务和使用的,所以清代的人参收入在宫廷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呈现出它特有的地位,它俨然已经成为宫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人参的经济价值以及清朝统治者对人参的特殊需要,清统治者一直非常重视人参业的发展,采参的形式也从八旗采参过渡到雇商间接放票的商办民办以及官参局统办参务,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垄断采参业以供清皇室享用。但随着掠夺性的开采,私采之风盛行,造成参源的日益枯竭,到了嘉庆年间天然采参业便逐渐的衰落下去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参务体制其目的就是为了供朝廷享用。每年上交内务府的人参数额是非常大的。如“康熙四十八年,令乌拉打牲满洲兵等采参每年交送一千斤。”“乾隆十年,奉天宁古塔等处放票2287张,交人参1439斤2两。乾隆三十年,奏准商人承办雇夫刨采后一年发放参票3022张,交送人参2059斤。”这些不完全统计的数字说明经年累月所采的人参是很多的。而且都为宫中皇室所有,而这些所收入的人参都上缴内务府广储司茶库中。按照清廷规定:“东北各处每年采送官票人参及都虞司送到乌拉生丁之参,均由内务府总管监视释验,选定等次,奏闻收存茶库,搜得私参亦如是。”广储司茶库是收缴上交人参之地,从清代实行参务体制起,所得全部的人参都要上缴到广储司茶库中,每年的数量都是很大的。“康熙八年三月初九日上三旗所交鲜人参数目415斤,晒得干参数目为143斤。康熙十四年正月十二日上三旗所交鲜人参数目为368斤,晒得干参数目为75斤。”乾隆朝所得人参数额更是可观。如:“乾隆十一年新收175.15斤,开除1345.10斤,十二年存储的为1901.15斤。”内务府广储司茶库上缴的人参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当时按照宫中人参的等级可以分为:大枝,特等参,头等参,二等参,三等参,四等参,五等参,芦须,渣沫,参叶,参籽,参膏各等级。一般说来,只有四等以上人参才供清皇室享用,或者当作滋补或入药御药医治疾病之用。而五等以下的人参主要用于赏赐官员,变价出卖以及一般药用之用。那么这么多的人参的使用情况又是如何呢?清政府所实施的参务体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垄断人参供朝廷享用。包括上用,御房用药,赏赐官员及少数民族首领,王宫大臣和外藩使节等等。剩余的就变价发卖换取银两,增加国库收入。
    一、上用参
    上用主要指皇帝和皇后及太后对人参的使用。特等参头等参二等参以上才能用,据内务府广储司茶库财务类的相关档案史料记载,仅雍正十年五月二十二日帝后使用的人参就有:特等参五斤十两二钱,头等参十斤十二两四钱五分,三等参106斤,四等参217斤。而这一年总共所用人参就达到八九百斤之多。可见,统治者在日常的宫廷生活中所使用的人参数目是非常巨大的,这就不难看出清代建国之初创建参务管理体制的原因。
    二、御药房用于入药的人参
    人参的药用价值极其的昂贵,是御药房的主要药材。以雍正十二年的全年情况为例,仅仅这一年所用于御药的人参达348斤之多,一年就有几百斤之多,可想而知人参的药用人命是非常大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供统治者服用,滋补身体,而人参的药用价值也的确是非常大的,可以调节体液,促进血液循环,对人的身体大有裨益。
    三、随带备用参
    人参在女真语中叫作翰儿和答,满语为沃尔霍大,奥尔厚达。似有头领之意,因此满语又翻译为众草之长,百草之王。对于女真人来说人参本身好似带有某种神秘的色彩,相传满族的祖先与人参有很深的渊源,而满族的发祥地在东北山区,清朝的开国之福,后金政权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也是利用土生土长的资源壮大自己的势力的。为后金及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清入关以后统治者自然而然视人参为灵物,每当皇上出巡打猎祭祀扫墓等事件时,便随身携带人参,最少的带半斤,最多的可带5到10斤之多。这样就可以保佑顺利出行,而所带人参的数量也是与皇帝外出的时间长短有很大关系。
    四、赐参
    主要是对少数民族首领、外藩使节以及对年迈体弱的功臣官员进行赏赐。如顺治九年,皇上下谕:“越南陪臣呈该国王之母年已七旬,需用人参调用,恳请赏赐人参,此系该国王孝养之情与故率行祈请者有间著加赏给人参十斤,甚例赏仍著照例赏给。”皇帝把人参赐予各个首领,在于笼络人心,乘机削弱地方民族政权,以维护封建国家在政治上的巩固和稳定。
    皇帝对于人参有至高无上的支配权力,宫中的人参除了皇室享用之外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存放于库中,由于人参的生长和储存条件极其严格,时间一长便会腐烂,于是政府决定将这一部分投放于市场进行贸易,换取白银,这也是宫中人参的重要用途之一。当时人参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康熙年间,据杨宾《柳边纪略》记载:足色者斤十五两八九色者斤十二三两,六七色者斤九或十两,对冲者六七两,泡三两,如果参品极佳,一枝重两以上则价倍,一枝重斤以上价十倍,成人形者则无价矣,相传康熙二年得人形者,一枝重二十二两,献于朝后绝不得。每年的人参价格也是逐渐上涨的:例如康熙中叶时期,一般参价银为6—10两,上等参的价格为15两,康熙四十八年一般参价银为12—14两,上等参的价格为20—22两,康熙末年一般参价银为96—112两,上等参价格为600两;乾隆十五年一般参价银为272两,乾隆二十八年一般参价银达到400两,上等参价银为512两,乾隆三十六年一般参价银为800两,嘉庆十二年上等参价格1600两,从以上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参的价格也是逐渐的增长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参的产量日益减少,物稀价长,而另一方面也是民间使用的人参之多,人参的药用价值被人民所重视。而人参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每年十月,将军副都统率官参局官员挑选四等参、五等参装箱,派参局协领挂号变卖,有苏州山西参商来买者,亦有刨夫揽头自赴苏州去卖者,将军当堂过秤,给票派员送至山海关,谓之二帮参,无票曰黑参,拿获照例治罪。”而一般人参主要交于北京崇文门税关售卖,由税关一手经营。价格也颇可观。例如在康熙五十三年,二等参的价格是每斤72两,三等参是每斤64两,普通参每斤也达到了48两,次等参每斤32两,参须每斤也有7两银之多。清代所出售的人参数量以及所收受银两数目是很大的,每年清政府都能变卖人参而换取大量的白银,这些所得银是清代东北参务体制的产物,也保护了人参资源,减少了乱采滥挖之风,对参源的流失和保护有巨大的影响。
    清朝的人参收入是参务管理体制保障的结果,在清入关以后,统治者就着手创建了一套参务管理体制对人参进行管理,从八旗分山采参到参票制度的实施,再到后来实施的官办采参制,都保障了宫廷的人参收入,特别是乾隆时期对东北正式进行了封禁政策,更是保证了清朝统治者对人参的垄断权。而变卖人参得白银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社会的财富,供朝廷支出,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清代康乾盛世下的社会经济体制的进步,对以后的社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虽然清代统治者不断的转换参务体制,但是所得到的效益却是一年比一年高,一直到清政府的封闭大门被侵略者打开。人参收入的利润都是为统治者的利益所服务和使用的,所以清代的人参收入在宫廷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呈现出它特有的地位,它俨然已经成为宫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回复 1# 帝国永存
  请教:人参干制技术是什么时候发展,什么时候成熟的?我知道在干制技术成熟之前,人参容易坏。
回复 2# 新侨联委员

貌似来自明朝对努尔哈赤经济禁运事情。
SeaBrown 发表于 2010-8-3 21:55
  有听说过。因为禁运,大量鲜参腐烂报废,不得不干制。但是刚刚干制开始时候是用日晒?如果阳光不够强,晒烂了怎么办?
  我听说铁观音茶原来是因为道路运输遇到困难,发酵,变质,结果茶农不舍得,照样烘烤起来准备以次充好……结果产生了有点酸味的上等品……哈哈。
回复 4# 新侨联委员

好像不光是晒,我看过一篇挺详细的文章,图文并茂。当时只是关心满族是不是游牧民族,当发现他是以狩猎采集为主的民族,就匆匆一看,所以印象不深。
任何植物产品的干制衣绿线水煮灭活,然后晾晒或烘干。

比如菜干、萝卜干、荔枝干、龙眼干等等。

因为道理很简单,你新鲜的植物果实、枝叶、根茎暴露在阳光下的结果就是干枯或者腐烂。
还有就是清朝在东北人参、鹿茸、毛皮等产品的开发和贸易有一定的开拓边疆的意义形成了一些集镇,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

局限在与这些活动基本上是官方专营,一般只在制定季节到产区设衙门收购,季节过后,衙门回撤,没有借人参、鹿茸、毛皮产品的收购在边远地区形成更多的集镇和城市,特别是在黑龙江北和乌苏里江江东(而且对着两处地区的季节性的设点收购都没有做到)。
问题是人参真有那么大的补益作用吗?其功效好像吹嘘的成分多些。
gumer 发表于 2010-8-4 13:06


高丽国说作用巨大;花旗国说作用没有。
关键是高丽参和花旗参买的......
可惜了东北老山参。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0-8-3 22:07
对茶叶来说,酸不是什么好味道吧.
  铁观音比较特殊,有些品种是酸香型的,有些还是泔水味儿的……哈哈哈。
  
  人参有没有什么用,我没有试过,但是书上一直记载有用。我小时候西洋参吃的比较多,副作用就是过分亢奋,很不好。
回复 2# 新侨联委员


    人参干制技术古已有之,但真正成熟是在后金时期,后金用大量土产(包括人参)来换取自己所缺的物资,由于每次的交易量越来越大,所以女真人在干制方面下了大力气,分为生晒参和炒参,生晒参就是串成串直接阳光照,炒参则是加粗糖(红糖)炒制,确保人参的长期保存
回复 12# 帝国永存
  直接晒,怎么避免腐败呢?一般植物或者动物枯死都会伴随腐败的。
关于人参我还是有发言的权利的
人参不是晒干的   是烘干的
麝香不是晒干的 是阴干的
很多药材是不能用太阳直接晾晒的
发几张本人手里的货
人参制法有三种
生晒参是新鲜人参晾干 多半不是晒而是在晾房之类的地方晾干的 烘干则稍晚些的技术手段
白参是把人参蒸熟再晾干
红参是把人参用糖水浸泡后蒸熟晾干

人参在清以前的地位都不是很重要 可能是因为野山参入关贩卖比较困难
但是人参是有很强的强壮作用 在中医中用于益气升阳 药理作用是强壮作用
西洋参主要是抗疲劳 这些都是公认的 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认同 人参皂苷貌似早就在西方作为强壮药物了
而据说 高丽参 是人参中的极品
高丽参和东北的白皮生晒参的一样的 只是高丽参宣传和包装做的好 所以价格比较贵 其实 和东北种植的圆参是一样的 很多都是圆参加工的
各位,俄国境内是否还有较多的可能有野山参?他们对人参看中吗?
黑龙江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俄罗斯森林里人参资源很丰富
回复 18# 威海卫


    这个我告诉你  多多的 他们不认识 但是去哪里挖参的全部是中国人 那里的人参很多很大 国内市场的熊掌 麝香等基本都是俄罗斯过来的 都是咱们中国人在那里边做的
菜鸟中的精英 发表于 2010-8-4 19:30
  我想直接晒,最容易腐烂了……还是烘干安全。我们这里产龙眼和荔枝,也是烘干的。先烘烤,再晒。
烘烤也是一种灭活的办法
烘干人参有一种不古老但是确实很原始的方式 就是用电灯泡烘干
一直怀疑人参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个人认为还是吹嘘的成分居多,老百姓迷信人参的功效而已。
人参是补品  不是治病的药物
长知识了,多谢各位。
nmd 发表于 2010-8-10 14:24

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增强体质少量使用。
人参肯定是的用的。

至少吃了会流鼻血。你说吃萝卜能流鼻血么?
长见识了!
nmd 发表于 2010-8-10 14:24


    说出你怀疑的科学依据
回复 30# 菜鸟中的精英


        那您相信这东西的科学依据又在哪里?
     反正前些年以人参的主要提取物人参皂甙为有效成分的参一胶囊吹得神乎其神,我们在临床应用了一些,还真没有看出来有起效的趋势。最近两年似乎也不大宣传了。
能增强体质。。那要买点试试
增强动物(包括人)的耐力,是很明显的!
有需要联系我 国检野生人参 野山参 QQ 283234046 可以提供合法正规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