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常住人口逼近极限 提前10年破国务院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52:33
http://news.sohu.com/20100721/n273671218.shtml

这是一个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数字:北京常住人口总量1972万,提前10年突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如今“十二五”规划编制在即,市人大常任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以求找到解决北京人口“浮肿虚胖”的良方。调研行程中,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人口计生委等相关部门齐齐到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的著名专家聚集一堂。调研组为此提出一系列以优化产业为支撑、建立人口综合管理体制、寓管理于服务的合理调控人口规模框架。

  代表诤言

  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就有什么样的人口结构和人口规模。

  必须坚持高端的发展方向,引进高端人才,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

  人口问题调控不单单是北京自身的问题,应该提到更高层次上来解决。

  现状

  人口逼近资源承载极限

  老代表吴守伦,从当选之初就追问一个数字:北京实打实的人口数字到底是多少,这一追就是17年!今年上半年,市人大常任委会组成人口专题调研组,终于客观而系统地摸清了答案:北京实际常住人口1972万人,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000万。看着这组公安部门统计的数字,吴守伦代表点点头:这组数字,靠谱。

  流动人口就超1000万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市户籍人口1246万人,登记流动人口763.8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726.4万人,总量1972万,早已突破国务院批复的确定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大大突破了“十一五”规划末常住人口1625万人的控制目标。

  调研数字显示,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流动人口,四年来流动人口共增加151.8万人,年均增长37.9万人 。主管部门提供给调研组的数字显示,2005年至2009年北京成交的商品住宅中,外埠个人购买的占32.3%;2008年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占学生总数的4成。

  水电气供应常年紧张

  以青壮年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弥补了北京劳动力的不足,但持续快速增长对北京有限资源、环境承载力直接构成尖锐挑战。面对1972万的数字,吴守伦代表直言:“目前北京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水电气热煤的供应常年紧张运行,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吴守伦特别关注一个数字,有多少外来人口在北京处于“闲置”状态,目前北京的外来人口从流动人口登记的情况来看,已经就业的占57.4%,但仍有一部分流动人口生活不稳定、就业没保障,给社会治安带来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样本

  “顺义现象”值得借鉴

  一向对人口问题从严评判的吴代表,却送给顺义区“有远见”的高度评价。截至今年3月,顺义区居民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仅为14.4万人,与同等规模区县相比,流动人口数只有对方的1/3或一半左右。调研组多次实地探察研究“顺义现象”,从产业、住房、本地人就业等几个可能导致人口失调的关键点,总结人口结构的成功调控经验。

  聚集高端人才

  减少流动人口

  顺义的发展定位明确而具体——临空经济圈为核心,以商务、金融、旅游休闲等高端的服务型第三产业为主,兼具汽车、航空发动机等现代制造业为支撑,也会融入花卉种植、物流、产销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定位高了,入驻企业层次也高了,随着而来的就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

  与此同时,针对传统服务业、低端第三产业对流动人口有巨大吸附作用的特点,对餐饮、洗浴、美容美发等“五小门店”和小百货、小建材等各类市场进行整顿规范,整合清理了一批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小门店、小企业,合理规划调控再生资源回收、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减少低端就业岗位对流动人口的过度需求。

  集体宿舍代替群租房

  顺义区李桥镇半壁店村里,中午时分,一辆机场班车开进樱花园公寓,身着保安、保洁等各式服装的乘客陆续走进小区。“这里住的都是外地在机场打工的人!”在机场从事客服工作的赵女士说。赵女士居住的是个三室一厅的居室,6个女孩每两人一间卧室,每人每月租金才150元。

  在顺义,樱花园公寓这样的集体公寓,顶了出租房的生意。在顺义区,房地产的角色定位是“以房管人”。在企业内部实行集中居住、集中管理;对没有条件集中住宿的企业,由企业与村委会达成租房管理协议;鼓励经济实体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开发区附近建设公寓楼群,实行旅店式物业化管理。

  鼓励企业多用本地人

  企业圈里几乎有个共同的默契——同等条件下聘用外地工人,因为北京人“事儿多”,但在顺义,在二、三产业岗位一多半都雇用本地劳动力, 区政府担当“大中介”的角色,给企业明确“占地带就业”的具体指标,吸纳本区劳动力就业给予奖励,比如凡当年新招用本区劳动力,且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招用人数及人员类别给予用人单位负责人及劳资部门150元、300元到500元不等的安置奖励金。

  建言

  周边城区将成人口增长重点

  多年来,吴守伦第一次在谈到人口问题时用上了“高兴”一词:“人口底数清了,咱就能帮政府想办法。”在汇集调研意见过程中,人大调研组成员不约而同地表达出一个关注点;城中心区由于房价、产业等多种因素存在,人口规模已经趋于饱和,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周边城区将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区域,编制十二五规划应该从这些重点区域特点,量身打造一套综合的人口指标体系。

  不应一次性

  否决“垃圾大军”

  2006年初,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通过表决,但《纲要》并没有明确列出人口控制指标,包括吴守伦在内的不少老代表对至今仍对“十一五规划”留有遗憾。吴守伦代表一字一顿地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北京的实有人口状况,把人口问题作为重要因素统筹考虑,加强对人口流动的调控,努力减少经济发展对人口流动引导的盲目性、无序性。”

  代表们普遍认为顺义经验很有说服力,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就有什么样的人口结构和人口规模。必须坚持高端的发展方向,引进高端人才,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

  代表提出,对吸附大量流动人口、低产出高耗能小企业和小场所实行强制退出机制。吴守伦则建议,通过税收、交纳社保费等经济手段提高低端企业的开办门槛。同时,从实际出发,不能对“垃圾大军”一次性否决,应全市统一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扶植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及龙头回收企业。

  出租房管理直接与流动人口数量相联系,眼见着城乡结合部农民房越垒越高,隔断越打越多,安全隐患也就日益增加,市人大代表、101中学高级教师田媛等调研组成员建议,房屋主管部门应制定出租房屋人均最低承租面积标准,防止群租房的蔓延。

  改变进京户口

  多头审批局面

  早在“十一五”编制过程中就探讨过的人口协调平台,此刻再次被提起,调研组成员呼吁建立人口发展协调机制,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发改委、公安局、规划委、人口计生委等多部门参加,统筹规划实施首都人口调控工作,统一人口政策出口。

  “人口问题调控不单单是北京自身的问题,应该提到更高层次上来解决。”吴守伦希望的统筹平台建立在超越北京市的高度上,从全国统筹角度分析解决北京人口膨胀。

  吴守伦认为“平台”应该具体为首都人口委员会,国家有关部委、驻京部队都参与其中,在首都人口委员会的架构下,北京和各中央单位间对进京名额审批上可以做到互通协调,统筹 改变进京户口多头审批的局面。http://news.sohu.com/20100721/n273671218.shtml

这是一个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数字:北京常住人口总量1972万,提前10年突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如今“十二五”规划编制在即,市人大常任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以求找到解决北京人口“浮肿虚胖”的良方。调研行程中,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人口计生委等相关部门齐齐到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的著名专家聚集一堂。调研组为此提出一系列以优化产业为支撑、建立人口综合管理体制、寓管理于服务的合理调控人口规模框架。

  代表诤言

  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就有什么样的人口结构和人口规模。

  必须坚持高端的发展方向,引进高端人才,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

  人口问题调控不单单是北京自身的问题,应该提到更高层次上来解决。

  现状

  人口逼近资源承载极限

  老代表吴守伦,从当选之初就追问一个数字:北京实打实的人口数字到底是多少,这一追就是17年!今年上半年,市人大常任委会组成人口专题调研组,终于客观而系统地摸清了答案:北京实际常住人口1972万人,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000万。看着这组公安部门统计的数字,吴守伦代表点点头:这组数字,靠谱。

  流动人口就超1000万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市户籍人口1246万人,登记流动人口763.8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726.4万人,总量1972万,早已突破国务院批复的确定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大大突破了“十一五”规划末常住人口1625万人的控制目标。

  调研数字显示,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流动人口,四年来流动人口共增加151.8万人,年均增长37.9万人 。主管部门提供给调研组的数字显示,2005年至2009年北京成交的商品住宅中,外埠个人购买的占32.3%;2008年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占学生总数的4成。

  水电气供应常年紧张

  以青壮年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弥补了北京劳动力的不足,但持续快速增长对北京有限资源、环境承载力直接构成尖锐挑战。面对1972万的数字,吴守伦代表直言:“目前北京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水电气热煤的供应常年紧张运行,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吴守伦特别关注一个数字,有多少外来人口在北京处于“闲置”状态,目前北京的外来人口从流动人口登记的情况来看,已经就业的占57.4%,但仍有一部分流动人口生活不稳定、就业没保障,给社会治安带来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样本

  “顺义现象”值得借鉴

  一向对人口问题从严评判的吴代表,却送给顺义区“有远见”的高度评价。截至今年3月,顺义区居民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仅为14.4万人,与同等规模区县相比,流动人口数只有对方的1/3或一半左右。调研组多次实地探察研究“顺义现象”,从产业、住房、本地人就业等几个可能导致人口失调的关键点,总结人口结构的成功调控经验。

  聚集高端人才

  减少流动人口

  顺义的发展定位明确而具体——临空经济圈为核心,以商务、金融、旅游休闲等高端的服务型第三产业为主,兼具汽车、航空发动机等现代制造业为支撑,也会融入花卉种植、物流、产销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定位高了,入驻企业层次也高了,随着而来的就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

  与此同时,针对传统服务业、低端第三产业对流动人口有巨大吸附作用的特点,对餐饮、洗浴、美容美发等“五小门店”和小百货、小建材等各类市场进行整顿规范,整合清理了一批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小门店、小企业,合理规划调控再生资源回收、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减少低端就业岗位对流动人口的过度需求。

  集体宿舍代替群租房

  顺义区李桥镇半壁店村里,中午时分,一辆机场班车开进樱花园公寓,身着保安、保洁等各式服装的乘客陆续走进小区。“这里住的都是外地在机场打工的人!”在机场从事客服工作的赵女士说。赵女士居住的是个三室一厅的居室,6个女孩每两人一间卧室,每人每月租金才150元。

  在顺义,樱花园公寓这样的集体公寓,顶了出租房的生意。在顺义区,房地产的角色定位是“以房管人”。在企业内部实行集中居住、集中管理;对没有条件集中住宿的企业,由企业与村委会达成租房管理协议;鼓励经济实体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开发区附近建设公寓楼群,实行旅店式物业化管理。

  鼓励企业多用本地人

  企业圈里几乎有个共同的默契——同等条件下聘用外地工人,因为北京人“事儿多”,但在顺义,在二、三产业岗位一多半都雇用本地劳动力, 区政府担当“大中介”的角色,给企业明确“占地带就业”的具体指标,吸纳本区劳动力就业给予奖励,比如凡当年新招用本区劳动力,且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招用人数及人员类别给予用人单位负责人及劳资部门150元、300元到500元不等的安置奖励金。

  建言

  周边城区将成人口增长重点

  多年来,吴守伦第一次在谈到人口问题时用上了“高兴”一词:“人口底数清了,咱就能帮政府想办法。”在汇集调研意见过程中,人大调研组成员不约而同地表达出一个关注点;城中心区由于房价、产业等多种因素存在,人口规模已经趋于饱和,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周边城区将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区域,编制十二五规划应该从这些重点区域特点,量身打造一套综合的人口指标体系。

  不应一次性

  否决“垃圾大军”

  2006年初,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通过表决,但《纲要》并没有明确列出人口控制指标,包括吴守伦在内的不少老代表对至今仍对“十一五规划”留有遗憾。吴守伦代表一字一顿地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北京的实有人口状况,把人口问题作为重要因素统筹考虑,加强对人口流动的调控,努力减少经济发展对人口流动引导的盲目性、无序性。”

  代表们普遍认为顺义经验很有说服力,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就有什么样的人口结构和人口规模。必须坚持高端的发展方向,引进高端人才,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

  代表提出,对吸附大量流动人口、低产出高耗能小企业和小场所实行强制退出机制。吴守伦则建议,通过税收、交纳社保费等经济手段提高低端企业的开办门槛。同时,从实际出发,不能对“垃圾大军”一次性否决,应全市统一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扶植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及龙头回收企业。

  出租房管理直接与流动人口数量相联系,眼见着城乡结合部农民房越垒越高,隔断越打越多,安全隐患也就日益增加,市人大代表、101中学高级教师田媛等调研组成员建议,房屋主管部门应制定出租房屋人均最低承租面积标准,防止群租房的蔓延。

  改变进京户口

  多头审批局面

  早在“十一五”编制过程中就探讨过的人口协调平台,此刻再次被提起,调研组成员呼吁建立人口发展协调机制,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发改委、公安局、规划委、人口计生委等多部门参加,统筹规划实施首都人口调控工作,统一人口政策出口。

  “人口问题调控不单单是北京自身的问题,应该提到更高层次上来解决。”吴守伦希望的统筹平台建立在超越北京市的高度上,从全国统筹角度分析解决北京人口膨胀。

  吴守伦认为“平台”应该具体为首都人口委员会,国家有关部委、驻京部队都参与其中,在首都人口委员会的架构下,北京和各中央单位间对进京名额审批上可以做到互通协调,统筹 改变进京户口多头审批的局面。
:北京的非本地人真的快到1半了~~
本人对大城市没啥感觉,小城市除了物质方面与大城市有欠缺外真没觉得还有啥好的!
2000万人口的帝都,这个资源压力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7-22 09:46

各有个的魅力,就像围成,外面的想进来,进来后才发现,也不容易···
回复 5# wyn1981


    赞同
只要把各地资源往首都好好集中一下,认真分配一下,北京人口上亿是没问题的。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7-22 09:46


    我在大小城市都呆过,我认为二三线的城市,物质方面不差的,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差异可没有想象中那样大。大城市所谓的繁荣景象,和平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平民买的日用品,吃的东西都差不多。
smooth2008 发表于 2010-7-22 10:19


    我去,用心险恶啊···
wyn1981 发表于 2010-7-22 09:50


    是的!我有朋友就在北京生活了十年,08年败退而回,在北京要房没房、要钱没钱。和女友两相处十年都没结婚,三十好几了不得不败退而回。
smooth2008 发表于 2010-7-22 10:21


    我这个人比较好吃、穿。只有这两点我比较羡慕大城市,毕竟大城市物质是发达的,不过想到住房、空气、工作方面就对大城市没兴趣了!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7-22 10:48


    是的,我好几个外地的朋友都有回老家的打算了,最近北京租房的房租涨的很厉害,租房成本占收入的一半,还有什么意思··
wyn1981 发表于 2010-7-22 09:43 加上流动人口绝对超过一半
其实北京在五环以外基本都是空地。按现有的人口密度,北京市容纳1亿人是没有问题的。
那也得有钱,不然跟你也没什么关系
代号狂风 发表于 2010-7-22 11:00


  北京的非北京人  差不多有一半了吧~~毕竟文中很多有北京户口的还是大学毕业留在北京的非北京人,加上中央政府,各企业事业的有北京户口的非北京人
agora 发表于 2010-7-22 11:02
用水已经快到极限了
京津人口达到1亿是很容易的,但生活环境是啥样就难说了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7-22 10:49
你要是有想法敢折腾,大城市机会多,但是老老实实过日子,大城市就太辛苦了。
wyn1981 发表于 2010-7-22 10:51


    小城市物价也在飞涨,不过在家总比在外漂泊有底啊!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0-7-22 11:28


    大城市机会也多,不过年龄大的就没这份心了!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7-22 10:49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大城市待过,现在的大城市论吃和穿没有什么优势了,全国物流那么发达,大小城市同步很快的。大城市现在的优势就是高收入、机会多和高房价。
问题很复杂啊。
不是迫不得已,一般人不想离乡背井的
wyn1981 发表于 2010-7-22 10:51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在大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即使是要饭也是一线级别的。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0-7-22 11:28


    话说机会不少,但不是人人有,机会多,抢的人更多,通往憧憬的道路下面是无数的尸骨。大城市的好处就是让你看到很多很多机会,坏处是走进一看机会不属于你,当你觉得有个属于你的机会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万个人都觉得这个机会属于他们,你说你很努力了,但是结果是机会又不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