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的军火后勤怎么做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49:26
对于粮草,因为解放军所需多为兵员的需求,被服,粮食等等,这类东西可以从老解放区征集,
也可以在新区征集或缴获,运输有火车,有限的汽运,河运和大量的独轮车和肩挑民工。
但是军火的后勤是怎么做的?
部队有没有对所缴获武器进行集中使用,一切缴获要归公,但是军火缴获归公到那一级?
因为你所缴获的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武器和弹药,你可能缴获了美国榴弹炮,但你自己可能一直
在用日制炮,你缴获了英国司登,但你自己用的都是美国的.45弹,甚至没有冲锋枪。所以缴获的
武器如果不集中使用,弹药后勤怎么办?有没有一套后勤的“数据库”清楚地知道哪个部队用
哪种武器,日制的,美制的,国制的,还有很多老的德制(如毛驳),什么比利时,捷克,
西班牙,英制的,等等等等,然后缴获了弹药,知道往哪里运。还有汽车坦克的维护怎么做?
有历史说当年上海解放,在江湾机场集中了大量破损美制卡车,靠上海的师傅把破车攒成一辆好车
上前线。
当时能做好这点,也真是天才,是洪麻子的功劳吗?总不会是国军太菜,共军缴获了一支枪,打光
一个基数之前都能缴获第二支?对于粮草,因为解放军所需多为兵员的需求,被服,粮食等等,这类东西可以从老解放区征集,
也可以在新区征集或缴获,运输有火车,有限的汽运,河运和大量的独轮车和肩挑民工。
但是军火的后勤是怎么做的?
部队有没有对所缴获武器进行集中使用,一切缴获要归公,但是军火缴获归公到那一级?
因为你所缴获的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武器和弹药,你可能缴获了美国榴弹炮,但你自己可能一直
在用日制炮,你缴获了英国司登,但你自己用的都是美国的.45弹,甚至没有冲锋枪。所以缴获的
武器如果不集中使用,弹药后勤怎么办?有没有一套后勤的“数据库”清楚地知道哪个部队用
哪种武器,日制的,美制的,国制的,还有很多老的德制(如毛驳),什么比利时,捷克,
西班牙,英制的,等等等等,然后缴获了弹药,知道往哪里运。还有汽车坦克的维护怎么做?
有历史说当年上海解放,在江湾机场集中了大量破损美制卡车,靠上海的师傅把破车攒成一辆好车
上前线。
当时能做好这点,也真是天才,是洪麻子的功劳吗?总不会是国军太菜,共军缴获了一支枪,打光
一个基数之前都能缴获第二支?
前期是小规模的游击战,弹药本来就是急缺。
后期,共军自己也占领些城市的,具备一定水平的武器,特别是弹药的生产能力。而且即使是游击队时代,共军也不是完全不知道如何生产。并且不要忘记,共军最喜欢用的手榴弹大部分自己能够解决。
炮弹的问题其实是最大的,因为炮弹比子弹要求的工艺高,而且很难缴获。炮弹的问题似乎最后还是大连的工厂解决了一部分。
说到底,这些的确都是问题,可是解放军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
生产是一个问题,但是如何靠后勤系统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巨大战场上
做两件事,在各部队中调配缴获的武器弹药+向这些五花八门的武器配送弹药
请自觉参考淮海战役的两个关键词,小推车和大炮弹。
共党能战胜国党,当然就是要在某些方面优于了,,,,
而且实际上,,,调配什么的,战场上很多做法其实就是缴获什么武器,装备什么武器。
回复 4# 红色俱乐部


    恩~这习惯好象一直坚持到了抗美援朝的一,二才战役。等到苏联武器大规模装备后开始转变


   另外还有就是一些武器被改造过了,比如汤姆迅冲锋枪就有改造成7。62毫米的。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0-7-12 22:35


    我记得改装是山西军阀阎锡山干的吧。。。。改装不口径的工作量可不小呢。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7-12 22:45


  剿匪的时候好象用过改造过的汤姆逊,弹夹是弯的。


很多老电影上面就有这样的枪。85年以前的老电影在道具上还是比较严谨的。应该是可信的。
另外就是抗美援朝的时候第一批入朝部队的武器装备做过统筹,一些部队集中用日械,一些部队用美械,这样便于后勤保障。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7-12 19:50

搞笑!其实大炮筒子是最大问题,因为钢厂被远方友人拆走了。枪炮都不能大量造,枪还好办那玩意到处是,炮就不好办了。
至于炮弹来源根本不是问题,且不说日本遗留在满洲的大量炮弹,以及军工部新造炮弹,别的不说就是TG自己弄复装弹数量就不小了。
最大问题不是炮弹,因为好些大口径的日式炮弹一直用到抗美援朝,而是缺大口径的火炮。
东北出来的军队(除了招安投降过来的)基本都是日械,东北军工部的那些工厂,也基本都是按日式标准生产的,还有东北军工部那1万多日本员工更是正宗日本货。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0-7-12 22:52


    但是不排除是军阀自己改装然后解放军缴获的啊,而且这个可能性甚大。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0-7-12 23:11


    那就不知道了,反正装备过这样的枪。量还不小。


  再说当时中国啥枪没有,美式的,德式的,英式的,日式的,苏式的。

  
  当时TG的后勤可实在是强悍。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0-7-12 23:17


    主要是内战的时候,国共后勤都是那样子,,,所以也就不显得谁更吃力,朝鲜战争的时候前期确实混乱,不过只要整修就换苏械的话,,,还是可以接受的
回复 13# 红色俱乐部


    恩~所以部队正规化,武器制式化是多么重要。要不后勤太困难了。
有没有对这件事的文章回忆录?比如我攻下一个国军阵地,缴获
一堆枪炮和弹药,共军军纪严明,必然有流程,如何决定是自己用,
还是上缴到上级后勤部门调配给兄弟部队(将造成很大的运输压力),
谁做决定。比如自己枪炮比较老旧,或装备不足(如小炮),什么条件下
可以留下装备自己的部队。这里面肯定有很多规定流程问题,也有很多权限
甚至情绪问题。老电影里面也常有,如老版红日,部队打过恶仗,装备缩水,
看见别人吃鱼吃肉,缴获无数,心里痒痒。
一切缴获归公是原则,我猜缴获都要造册的,步枪手榴弹枪弹是可以由班排截留的,但是手枪,冲锋枪,机枪,所有的炮,文件,电台,钱财都必须上交再统筹分配,机枪可能由营下发,手枪,冲锋枪可能由团下发,所有的炮,文件,电台,钱财恐怕要由军一级的领导层统筹了。
炮声 发表于 2010-7-13 11:25

步枪手榴弹枪弹是可以由班排截留——不能这样,步枪也要清点,统一分配的。
看过一篇有关钟伟的网文,说是老钟强抢友军的缴获物,不知道低级军官有没有这麽干的?
步枪改造这个确实有,许多描述渡江战役前后的纪实文学作品中有描述。

比如三八式改七九口径。
yankee 发表于 2010-7-13 15:41


    这个技术细节怎么样的?难道直接送到车间去扩孔把枪管内径切大一些?
山中无老虎 发表于 2010-7-13 23:17
不清楚,未见细节。
65改79真不好想象,是不是不是老38,而是77口径的改79?
我看扩孔可没这么容易,还要重新拉膛线,新造算了。
还有说德国佬把波波沙改了9毫米来用?差太大了吧。

还有比如当时的高技术兵器,如野战电台的维护怎么做,一般成立的
无线电行不会有军用台的电子管吧?当时中国能产电子管吗?好像不能,
那么怎么进行维修?
大家对甲电池还有没有印象,象大蜡烛一样的巨大干电池,给电子管收音机点灯丝的。
军用电台都应用这个,这个东西中国大概有生产的。我对旧中国电子产品制造能力的
历史有些兴趣,包括电子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的生产能力。

65改79真不好想象,是不是不是老38,而是77口径的改79?
我看扩孔可没这么容易,还要重新拉膛线,新造算了 ...
造汽 发表于 2010-7-14 00:53



    我记得以前有本解放战争的书上说过这个事,书名不记得了,当时改口径是直接换枪管,工厂把枪管做好,然后交下面的后勤部队组装。
   但是要看具体的枪,有些枪换了枪管还要动其他零件就不改了,用坏为止。
   电台缴获上缴以后是给上面工厂维护,能用改下继续交下面部队使用,不能用的话拆掉,电子管维修其实就是拆其他坏的电台上好的部分。另外还是可以通过香港和苏联购买电子管的。
  当年周恩来利用去苏联访问的机会也带回来过电台。
65改79真不好想象,是不是不是老38,而是77口径的改79?
我看扩孔可没这么容易,还要重新拉膛线,新造算了 ...
造汽 发表于 2010-7-14 00:53



    我记得以前有本解放战争的书上说过这个事,书名不记得了,当时改口径是直接换枪管,工厂把枪管做好,然后交下面的后勤部队组装。
   但是要看具体的枪,有些枪换了枪管还要动其他零件就不改了,用坏为止。
   电台缴获上缴以后是给上面工厂维护,能用改下继续交下面部队使用,不能用的话拆掉,电子管维修其实就是拆其他坏的电台上好的部分。另外还是可以通过香港和苏联购买电子管的。
  当年周恩来利用去苏联访问的机会也带回来过电台。


实际上即使口径一样,子弹也是不同的,所以弹膛也可能要改,如果是自动武器,
改动就更大了,毕竟不是迫击炮。这的确可适用性比较窄吧。

我算还是接触过电子管的一代,(所以我现在买了个胆机),电子管也是比较标准的,
不过军用管很多是金属壳体管,应该其中的结构强度也必须适应野战电台的振动冲击,
还有也应该考虑耗电量,安装也不像民用管那样一插了事。军用管的事情我就不清楚了。

兵器还是坦装介绍过M1918(记不清了是否M1918)155mm法式美制榴弹炮,四爷的,
打完炮弹以后(49月饼后)就撤下来做训练用了。那时候155大概还没办法自制。

实际上即使口径一样,子弹也是不同的,所以弹膛也可能要改,如果是自动武器,
改动就更大了,毕竟不是迫击炮。这的确可适用性比较窄吧。

我算还是接触过电子管的一代,(所以我现在买了个胆机),电子管也是比较标准的,
不过军用管很多是金属壳体管,应该其中的结构强度也必须适应野战电台的振动冲击,
还有也应该考虑耗电量,安装也不像民用管那样一插了事。军用管的事情我就不清楚了。

兵器还是坦装介绍过M1918(记不清了是否M1918)155mm法式美制榴弹炮,四爷的,
打完炮弹以后(49月饼后)就撤下来做训练用了。那时候155大概还没办法自制。
山炮、化迫这类火炮要上交到军里,军再报野司统一调配,枪可能在师团里调配,较多见或子弹多的留用,少见的给后方。
枪械主要还是在师内,先让自己人优先,再上交功转地方,当然主攻的团、营是会受照顾的。炮弹好象大口径主要的靠大连,记不清是看的哪个文章,淮海的大口径炮弹从大连海运到烟台,然后铁路运到什么地方,然后才是支前大军,也是汽车和大车运的。我估计弹药和炸药、装备的运输,还是要特别一些的,不会一路让独轮车推到前线去。
其实,打到三大战役时,我方对铁路的运用已经有一定规模了,渤海的海运也起了不少作用。
最后,再问下,化学迫击炮到底是什么东西?一直看有这个名字,但不知是指什么炮,而且只在解放战争期间出现过,是重迫吗。
土工解放战争中的一般原则是缴获应该统一交军区后勤部管理,再由后勤部按照各部队需要下发,
实际执行中轻武器可以打点埋伏,重武器想埋伏也不成,一来有编制管理,
二来重武器弹药来源少,需要后勤部统一分配。
大连造的是75山炮弹,大口径的得打下沈阳才能造。
化学迫击炮是美107迫,能打燃烧弹催泪弹啥的。
后勤运输东野是最牛的,铁路网。华野一般是汽车和船运到战役兵站,在往前线送就是手推车的干活!
西北野最可怜,打个仗优先考虑的是方便就食。

枪械主要还是在师内,先让自己人优先,再上交功转地方,当然主攻的团、营是会受照顾的。炮弹好象大口径主要 ...
威海卫 发表于 2010-7-14 17:10


那时解放军,包括国民党军队,炮兵主要装备的是75毫米山炮和野炮,自产炮弹也以此为主。

105毫米榴弹炮数量少,弹药来源也有限。

在关于解放战争的文章中,看到“大口径”、“重炮”之类的文字,如果以为是指15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那可就会出问题了。


所谓“化学迫击炮”,是美制107毫米迫击炮。
枪械主要还是在师内,先让自己人优先,再上交功转地方,当然主攻的团、营是会受照顾的。炮弹好象大口径主要 ...
威海卫 发表于 2010-7-14 17:10


那时解放军,包括国民党军队,炮兵主要装备的是75毫米山炮和野炮,自产炮弹也以此为主。

105毫米榴弹炮数量少,弹药来源也有限。

在关于解放战争的文章中,看到“大口径”、“重炮”之类的文字,如果以为是指15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那可就会出问题了。


所谓“化学迫击炮”,是美制107毫米迫击炮。
造汽 发表于 2010-7-14 00:53
相当一部分东北野战军的军火通讯器材都是在大连生产的,包括炸药、炮弹、火炮、通讯器材及药品。当时大连是毛子占领区,明面上国共都不能进去,但实际上毛子和TG暗地里往来,分别打着秋林公司和建新公司的名义开展交易。1947年国民党大举进攻南满,南满部队最后就是退入苏占区,杜聿明眼看着东北民主联军在苏占区征兵、开医院、办工厂,干瞪眼没办法。

ps:《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吴运铎,当时就是在大连兵工厂担任厂长,生产的军火不但满足东北战场需要,还源源不断通过海路支援山东部队
您这是哪里听来的?
bjnr 发表于 2010-7-15 15:00
我么?从《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战场卷》看到的。最近从图书馆借了正在读。书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厚厚的十几本。
另,书里还提到苏联红军缴获的关东军武器弹药的最终下落,的确多数都被当作战利品运回了苏联,但1946年,苏联国内爆发严重饥荒,急需粮食,因此在以后的国共内战中,这些武器又陆续被TG以粮食、煤炭等物资换回来了。书里记载了不少朱瑞、何长工等人与苏方人员交涉换军火的细节。到了战争后期,苏联工程人员干脆直接上阵,开着工程机械帮助TG抢修铁路,修大桥,确保参加辽沈大战的TG士兵能够及时从北满南下到辽西。
金日成的援助也是东北TG军火和物资的重要来源。这里凭心而论,金大胖当时还是相当讲义气的,书中记载是无偿支援了2000节车皮的物资,在杜聿明进攻南满时,南满的大量人员物资撤往朝鲜,此后物资又完整无缺地送回了。TG的几个重要兵工厂都修在朝鲜边境附近,电线从朝方拉过来,根本不用担心缺电的问题。按书里的描述,朝鲜的援助远比苏联真诚。
个人认为,花生米和老毛抢东北更本就是犯傻。两个与TG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和东北接壤,花生米一点赢的可能性都没有
说起朝鲜的支持,谦虚点讲,那真是对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南满的医院就在朝鲜,高级领导去北满开会也是从朝鲜过去的。以前看雪白血红,说北满有的军队将领平时在哈尔滨“休养”,打仗了才上前线。南满没那么好的条件,不过也是可以到江那边调整调整的。
所以后来我们也无偿支持了!

我么?从《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战场卷》看到的。最近从图书馆借了正在读。书是人民出版社出 ...
kpi 发表于 2010-7-15 16:21

朝鲜那2000车皮作战物资,主要不是给东北的。根据原始文献记载(《党史资料》上转载的)这2000车日军遗留作战物资的去向,是山东、华东地区,而且是看样子应该是中央调拨的。
2000.jpg
我么?从《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战场卷》看到的。最近从图书馆借了正在读。书是人民出版社出 ...
kpi 发表于 2010-7-15 16:21

朝鲜那2000车皮作战物资,主要不是给东北的。根据原始文献记载(《党史资料》上转载的)这2000车日军遗留作战物资的去向,是山东、华东地区,而且是看样子应该是中央调拨的。
2000.jpg
大连的炮弹生产是47年底还是48年才开始量产的,东北还有北满那块比较稳定的地盘搞军工生产
党国输送G匪的荒唐程度远超想象
南满部队最后就是退入苏占区,
。。。没有的事
f22 发表于 2010-7-15 21:19

确切地说,南满部队最惨的时候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退守中朝边境的长白山区,仅占有4县(临江、蒙江、还有两个县记不起来了);在辽南的另一部分退入了“关东州”,严格地说的确不是苏占区,而是苏占区外的一道缓冲地带,纵深不过十几华里,但是按毛子与花生米的协议,国军不能进,所以杜聿明只能在铁丝网外开着TG在里面休养生息,干瞪眼没办法
再后来,就有了所谓“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顺便说一下,陈云当时指挥四保临江战斗,就是从哈尔滨出发,绕道朝鲜进入南满的
汤姆逊大批量改造是全国解放后的事了,使其能够发射51式手枪弹,主要给民兵使用。《乌龙上剿匪记》里小分队拿的就是这种改造过的枪,道具师还是不够细,当时解放军还不可能装备改后的汤姆逊。类似的情况还有捷克式机枪,改成打56式弹药。
事实上,在早期解放战场上TG缴获阎锡山兵工厂出的汤姆冲锋枪一般都留给民兵和游击队了——因为弹药不好弄。
张正隆在《战争回忆》(赵兴元将军的传记)中或多或少提到了枪械和弹药调配的问题。三八大盖都是团营统一调配,归特等射手的,缴获弹药战士就可以串换,你缴获六五我缴获七九,互相换换,反正那时子弹也少。以后战争规模扩大就不行了,入朝前中央军委统一调配,以军为单位调配日式或美式装备。
淮海人民的小推车推出来的
山中无老虎 发表于 2010-7-17 16:29

对独轮车物流史也感兴趣,如此众多的民工,他们是配属给一个部队,然后跟着部队
往前走,还是有统一的(在一定范围内,一定规模)的民工物流总协调或总指挥,象
大一级的部队运送(如给野战军或纵队级统一运送,作为卡车内河铁路运输的一部分补充),
或仅仅是短途转运?
独轮车运量有限,需要两人推(推,拉),人本身要解决吃饭问题),所以没有办法长途
运输,民工的吃粮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从老区运来还是当地(新解放区)解决?总不会跟着
部队吃。
应该问问葛优那地主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