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花]向德意志民族英雄致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34:28
<P>网易:http://news.163.com/2004w07/12619/2004w07_1090323383241.html</P>
<P>
       拯救良心与民族尊严——反思刺杀希特勒</P>
<P>
  60年前的今天,即1944年7月20日,在纳粹德国四面楚歌、穷途末路的时刻,为了挽救德意志民族于行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以上校施道芬贝格为首的一部分德军军官铤而走险,冒死刺杀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希特勒。刺杀未遂,政变计划也当日夭折。数以千计的密谋者惨遭杀害。 </P>
<P>
  当然,战后历史学家对“7·20刺杀”的研究消除了不少有关刺杀者的神话色彩。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云客乐认为,即便刺杀希特勒成功了,政变计划也未必能够成功,因为当时希特勒在德国民众中的威望仍然很高,不会支持政变者的行动。即便政变计划成功了,也未必能够迅速结束战争,因为同盟国不支持政变者,也不会因他们成功而改变对德的强硬态度。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政变成功,那么正好证实了一战以来在德国流传的“背后一刀”谣言。一战以后,德国右翼势力声称,德军在战场上是所向无敌的,其失败是后方革命对前线的背叛所造成的。很多德国人,包括希特勒都认为,如果德意志民族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获得大战的胜利。这也是希特勒发动二战的动机之一。如果当年刺杀与政变计划成功,反而不利于德意志民族彻底告别纳粹主义与军国主义历史。人们会认为,希特勒如果还在的话,就他以前惊人的成就,很有可能会力挽狂澜,起死回生。所以,当“7·20刺杀”失败时,历史的不幸与万幸融为一体。德国人民以最为惨重的代价埋葬了其对希特勒独裁与侵略战争的梦想。 </P>
<P>  那么,“7·20刺杀”的历史意义何在呢?就在刺杀计划实施以前,其密谋者之一特雷斯克做出了十分精辟的,今天读起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的回答:“行刺必须进行,不惜任何代价。即使不成功,也必须在柏林行动。因为问题已不再在于具体目的,而是德国抵抗运动在世界和历史面前敢于作出这一决定性的举动。其他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是啊,刺杀行动的意义就在于它发生了,它标志着德意志民族在希特勒仍然不可一世的时候就主动作出了挣脱其独裁统治的壮举。二战结束时,德意志民族不仅仅在军事上一败涂地,而且在道义上无地自容。他们必须面对的历史事实是,一个曾经给人类贡献过歌德、席勒、康德、黑格尔、贝多芬、莫扎特、爱因斯坦、普朗克等文化艺术与科学巨匠的伟大民族竟然在20世纪30与40年代投靠希特勒这样一个灭绝人性的战争狂与反犹狂,给人类与自己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值得他们庆幸的是,在德意志民族的绝大多数狂热地追随希特勒的时候,他们其中还是有人有良知、有勇气向纳粹独裁说不,并试图向独裁者发出致命一击。“7·20”密谋者只是他们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其他永垂青史的名字还有“朔尔兄妹”、艾尔泽、台尔曼、尼莫勒等人。他们不仅拯救了自己的良心,而且拯救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尊严,尽管他们人数太少,行动太晚,而且最终功亏一篑。即使在其最黑暗的历史时代,德意志民族也没有让我们完全失望。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他们的深远意义所在。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1 9:45:29编辑过]
<P>网易:http://news.163.com/2004w07/12619/2004w07_1090323383241.html</P>
<P>
       拯救良心与民族尊严——反思刺杀希特勒</P>
<P>
  60年前的今天,即1944年7月20日,在纳粹德国四面楚歌、穷途末路的时刻,为了挽救德意志民族于行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以上校施道芬贝格为首的一部分德军军官铤而走险,冒死刺杀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希特勒。刺杀未遂,政变计划也当日夭折。数以千计的密谋者惨遭杀害。 </P>
<P>
  当然,战后历史学家对“7·20刺杀”的研究消除了不少有关刺杀者的神话色彩。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云客乐认为,即便刺杀希特勒成功了,政变计划也未必能够成功,因为当时希特勒在德国民众中的威望仍然很高,不会支持政变者的行动。即便政变计划成功了,也未必能够迅速结束战争,因为同盟国不支持政变者,也不会因他们成功而改变对德的强硬态度。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政变成功,那么正好证实了一战以来在德国流传的“背后一刀”谣言。一战以后,德国右翼势力声称,德军在战场上是所向无敌的,其失败是后方革命对前线的背叛所造成的。很多德国人,包括希特勒都认为,如果德意志民族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获得大战的胜利。这也是希特勒发动二战的动机之一。如果当年刺杀与政变计划成功,反而不利于德意志民族彻底告别纳粹主义与军国主义历史。人们会认为,希特勒如果还在的话,就他以前惊人的成就,很有可能会力挽狂澜,起死回生。所以,当“7·20刺杀”失败时,历史的不幸与万幸融为一体。德国人民以最为惨重的代价埋葬了其对希特勒独裁与侵略战争的梦想。 </P>
<P>  那么,“7·20刺杀”的历史意义何在呢?就在刺杀计划实施以前,其密谋者之一特雷斯克做出了十分精辟的,今天读起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的回答:“行刺必须进行,不惜任何代价。即使不成功,也必须在柏林行动。因为问题已不再在于具体目的,而是德国抵抗运动在世界和历史面前敢于作出这一决定性的举动。其他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是啊,刺杀行动的意义就在于它发生了,它标志着德意志民族在希特勒仍然不可一世的时候就主动作出了挣脱其独裁统治的壮举。二战结束时,德意志民族不仅仅在军事上一败涂地,而且在道义上无地自容。他们必须面对的历史事实是,一个曾经给人类贡献过歌德、席勒、康德、黑格尔、贝多芬、莫扎特、爱因斯坦、普朗克等文化艺术与科学巨匠的伟大民族竟然在20世纪30与40年代投靠希特勒这样一个灭绝人性的战争狂与反犹狂,给人类与自己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值得他们庆幸的是,在德意志民族的绝大多数狂热地追随希特勒的时候,他们其中还是有人有良知、有勇气向纳粹独裁说不,并试图向独裁者发出致命一击。“7·20”密谋者只是他们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其他永垂青史的名字还有“朔尔兄妹”、艾尔泽、台尔曼、尼莫勒等人。他们不仅拯救了自己的良心,而且拯救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尊严,尽管他们人数太少,行动太晚,而且最终功亏一篑。即使在其最黑暗的历史时代,德意志民族也没有让我们完全失望。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他们的深远意义所在。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1 9:45:29编辑过]
<P>http://news.163.com/2004w07/12619/2004w07_1090319182374.html </P><P>           “7·20”刺杀希特勒行动始末</P><P>  7月20日———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然而对于德国人来说却有着特别的意义。1944年夏季,二次大战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盟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风雨飘摇的德意志帝国等待着命运的审判。年轻的德国陆军上校联合数名德国军官,在7月20日发动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 </P><P>    炸弹在希魔脚边爆炸 </P><P>  1944年7月20中午,德国东普鲁士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拉斯滕堡附近的元首大本营———“狼穴”周围戒备森严,荷枪实弹卫兵手中牵着狼狗走来走去。在一间会议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陆军副参谋总长兼作战处长豪辛格将军正在汇报东部战线进展情况。希特勒一边摆弄着手中的放大镜,一边不时在地图上查看着。 </P><P>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会议室烟尘弥漫、烈焰升腾,残缺不全的人体被强大的爆炸气流抛出窗外。 </P><P>  此时,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军官正站在离会议室约200码的地方焦急地等待着。望着爆炸现场混乱的局面,他如释重负,一丝满意的微笑掠过脸颊。他迅速坐上身旁的汽车,疾驰而去。他,就是此次爆炸的策划与实施者———第三帝国国内驻防军参谋长克劳斯·冯·施道芬贝格上校。 </P><P>    代号“伐尔克里” </P><P>  针对希特勒的这次刺杀行动预谋已久。这个计划总的代号是“伐尔克里”复仇计划。这是一个很恰当的名称。“伐尔克里”在北欧日耳曼神话中是一群美丽而可怕的少女,据说她们飞翔在古战场上,寻找那些该杀死的人。这一次,要杀的是阿道夫·希特勒。 </P><P>  6月间,密谋分子交上了一个好运。施道芬贝格晋升为上校,并且被任命为国内驻防军总司令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这个职位不但使他可以用弗洛姆的名义给国防军发布命令,也使他有机会可以更直接、更经常地接触希特勒。这正是实施刺杀计划的天赐良机。 </P><P>  1944年7月7日,施道芬贝格去元首山庄汇报工作,他在公文包里放置了定时炸弹。因当时戈林和希姆莱不在场,施道芬贝格觉得不能便宜这两个家伙而放弃了这一机会。 </P><P>  7月15日,施道芬贝格夹着提包,来到元首的会议室,作了关于兵员补充的报告。 </P><P>  后来他接到秘密组织的领导人之一、陆军办公厅主任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的急电:尽快炸死希特勒。遗憾的是,当施道芬贝格回到会议室的时候,希特勒已经走了。第二个机会又错过了。</P>
<P>    7月20日,机会终于来了</P><P>  当天,施道芬贝格和施蒂夫将军在副官瓦尔纳·冯·哈夫登中尉的陪同下,一起驶往元首大本营“狼穴”,出席希特勒主持的军事会议。在这里,他和最高统帅部通讯处长埃里希·菲尔基贝尔将军接上了头。菲尔基贝尔也是密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他负责把爆炸的消息快速传给柏林的密谋头子,并切断“狼穴”与外界的一切通讯联系。 </P><P>
  乘会议尚未开始,施道芬贝格只身来到厕所,内线早已带着一个棕色公文包在那里等着他。公文包内装有用一件衬衣裹着的两颗英制定时炸弹。 </P><P>  12点37分,离爆炸的时间还有5分钟。陆军副参谋总长兼作战处长豪辛格将军正指着摊在桌上的作战地图,介绍着战况,希特勒和军官们都认真地听着、仔细地看着。这时,施道芬贝格借口要打个电话,匆忙离开了会议室。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一位军官不小心碰了一下公文包,出于礼貌随手把它放在桌子底座的外侧。然而,就是这个看来不经意的一挪,却挽救了希特勒的生命,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进程。 </P><P>  当希特勒被人搀扶着走出被炸成瓦砾的会议室时,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他的头发被烧焦,右胳膊肘有轻微淤血,左手掌有几处擦伤,双耳鼓膜受损。 </P><P>    希特勒血腥报复 </P><P>  暗杀行动失败后,希特勒立即展开血腥报复。希特勒向全国广播:“我的德国公民们,今天我向你们讲话的目的,是让你们听听我的声音,让你们知道我的确安然无恙……”接着他宣布,人人有义务逮捕反叛者,若有抗拒,格杀勿论。 </P><P>  施道芬贝格等四名主要参案者被枪决。德军中一批高级将领也遭到“清理”。其中包括并没有参与密谋的德国非洲装甲军最高司令隆美尔元帅,还有名噪一时的维茨勒本元帅、克鲁格元帅等。
</P>
<P>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3521160</P><P>
          德国人二战反思的偶然与必然
                 张天蔚 </P><P>
  今年7月20日,是“刺杀希特勒60周年纪念日”。希特勒之死,至今是一桩悬案,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死于60年前的刺杀之中。而一个并未实现刺杀目的的日子,却被定为“刺杀纪念日”,只是因为在无数次刺杀行动中,这一次最接近于成功。</P><P>  据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当年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才在德国国内获得比较一致的正面评价。而在此之前,它更多地被看成一种灭顶之前的“弃船”选择,甚至被指为“叛国”行为。</P><P>  确实,在德国这样一个几乎由单一而且骄傲的民族组成的国家里,国家立场、民族情感,始终与道义抉择之间有着纠缠难清的关系。如果当年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成功,当然会使无数德国人摆脱苦难和恐惧,但是也一定有无数德国人视刺杀者为民族叛徒而非正义的战士。</P><P>  但是毕竟有一伙人义无反顾地在做着冒险而又绝望的尝试。如果把他们一次次图谋而又未遂的刺杀行动罗列出来,几乎是一部漫长而又离奇的电视连续剧。希特勒一次次传奇般的脱险,几乎让人相信这个魔头的出现和得势,是德意志民族乃至全人类不幸的宿命。而“刺杀集团”内部从“帝国元帅”、失势贵族,到基层军官、热血青年的庞杂构成,却使其无法形成一股可以坚实地与希特勒的邪恶形成道义对峙的正义力量。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施道芬贝格“身残志坚”、勇蹈险境的壮烈,和事败之后慷慨赴死的凛然,才成为整个反抗纳粹统治活动中最醒目也最具道义感的壮烈之举。这或许也是将7月20日定为“刺杀纪念日”的另一重要原因。</P><P>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有施道芬贝格及同道的壮烈之举,和更多始终活动于“地下”的反抗运动,德意志民族才没有整体地被希特勒的邪恶所裹胁,而跌入无可解脱的宿命。二战之后,德意志民族能够从废墟上迅速建设起一个发达、民主、文明的社会,而且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和接纳,与德国人民和政府对二战罪行的深刻反思,显然有着直接关系。而这种反思的核心,是对一段民族历史的自我否定,和在这种否定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对人类正义、文明的信仰和信心。显然,自我的否定和信仰的重建,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而这种反思的勇气和智慧,至少从施道芬贝格舍身刺杀希特勒的时刻起,就已经开始萌芽。</P><P>  战后,德国的多任总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向犹太人、欧洲人和世界人民的谢罪、忏悔之情。而近年来的两德统一、欧盟建立,到德国总理终于获邀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德国终于以一个让欧洲、让世界放心的大国,重回欧洲中心,并以“正常国家”的身份,参与世界事务。一个民族的重生,到此方告完成,而其间这个民族所经历的心理和情感的巨大矛盾和剧烈挣扎,恐怕非外人所能体会。
  而当一个背负历史罪责的民族,却没有勇气完成对那段历史的自我否定时,它便无缘摆脱心魔而完成自我救赎,无法建立对人类正义、文明的信仰和信心,也就无法洗脱它脸上曾经有过的暴虐、乖戾之气,而让曾经被它伤害的人们与它坦然相处。我们的东邻,就这样依然挣扎在历史的泥淖中不得脱身。</P>
<P>网易:
http://news.163.com/2004w07/12619/2004w07_1090334923817.html</P><P>
       德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纪念反纳粹起义60周年</P><P>
  新华网柏林7月20日电(记者戎昌海)德国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数百人20日在首都柏林的国防部大楼举行纪念活动,悼念60年前因反抗希特勒暴行而惨遭杀害的勇士们。</P><P>  德国国防部大楼是当年行刺希特勒行动组织者施陶芬贝格及其三名同伴被处决的地方。德国总统克勒、总理施罗德和其他政府高级官员以及当年事件见证人、受害者家属在此出席了纪念活动。

  施罗德在纪念活动上说,反纳粹起义是“伟大的历史遗产”,“反对暴力统治与军事侵略、追求自由和法治正是如今推动欧洲逐步走向统一最重要的基础”。反纳粹起义是试图将自己的国家和民众从纳粹残暴统治下解放出来,反抗行动并非“叛国”行为。后来人应当以此激励自己,始终捍卫自由和宽容的价值观。</P><P>  随后,德国总统克勒在联邦国防军总监施奈德汉的陪同下,向反抗者纪念碑敬献了花圈。</P><P>  1944年7月20日,德国军官施陶芬贝格等人不满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的暴行,秘密组织了行刺希特勒的行动,但行动未能获得成功,施陶芬贝格等人随后全部惨遭杀害。战后,德国在施陶芬贝格等反抗者被杀害的地方建立了纪念碑和反纳粹起义博物馆,并每年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这些反抗纳粹暴行的勇士。</P>
<P>  献花!
  德国国花:矢车菊,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属于菊科。一二年生草本。株高60一80厘米,多分枝,茎叶具白色绵毛。叶线形,全缘;基部常有齿或羽裂。头状花序顶生,边缘舌状花为漏斗状,花瓣边缘带齿状,中央花管状,呈白、红、蓝、紫等色,但多为蓝色。花期4、5月。原产欧洲东南部。矮形种仅高20厘米,可作盆栽;高型种宜作切花、布置花坛。喜冷凉气候,播种繁殖。 经过德国人多年的培育,这种“原野上的小花”已经有浅蓝、蓝紫、深蓝、深紫、雪青、淡红、玫瑰红、白等多种颜色。头状花序生在纤细茎秆的顶端,仿佛一位隽秀的少女,向着“生命之光”——太阳,祈祷幸福和欢乐。矢车菊是德国的名花,德国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顽强、俭朴的特征,并认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誉为“国花”。</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1 10:42:48编辑过]
这些人真的是反纳粹吗,不会只是想杀掉希特勒后取而代之吧[em05][em05][em05]
<P>他们认为希特勒的继续存在是把德国人民拖入深渊,为了民族的利益消灭了希特勒就可以结束战争.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就是取而代之.</P>
<P>其实</P><P>不管怎么说</P><P>他们都是为了拯救德国人民而行动的</P><P>是英雄</P>
可惜啊...希特勒不仅逃出了十面埋伏,还重创了英雄,而且是一个都不能少,害的到处都大红灯笼高高挂...没有他们的牺牲,哪里会有我们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B>以下是引用<I>北大路花火</I>在2004-7-21 13:49:00的发言:</B>

<P>其实</P>
<P>不管怎么说</P>
<P>他们都是为了拯救德国人民而行动的</P>
<P>是英雄</P>


说的对。
<B>以下是引用<I>核辐射</I>在2004-7-21 13:54:00的发言:</B>
可惜啊...希特勒不仅逃出了十面埋伏,还重创了英雄,而且是一个都不能少,害的到处都大红灯笼高高挂...没有他们的牺牲,哪里会有我们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P>至于谁对谁错 那还得叫秋菊去打官司啊~~~~~~~~
<P>不亏是斑竹 就是悍啊!
<P>顶一个~~~</P>
不能不佩服奥地利下士的狗屎运。
刺杀元首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赞同花火的发言,还有,如果刺杀成功了,交战各国要少死很多人,当时兵变领导人曾经企图推翻希特雷,然后体面地谈判投降,尽早结束流血。
<P>顶</P>
<P>  委员,你可真是博古通今啊。</P><P>  向德意志民族英雄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