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小伙荒地地坑搭棚蜗居 不愿提身世(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28:42
    20岁小伙荒地地坑搭棚蜗居 不愿提身世(组图)


2010年06月04日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夕阳西下,小伙坐在“蜗居”旁



荒地地坑成了他的家






  白天,他外出拾废品;晚上,他回到荒地的地坑中睡觉……最近半年,成都二环路东五段一块荒地上,出现了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他睡觉的地方是一个长约4米、深约1米的地坑,全新的“蜗居”生活成为附近居民议论的话题。小伙子为何蜗居在地坑中?他这半年的“地下”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他的家:上下两层如“空中阁楼”
  小伙生活的这块荒地上已长满杂草,这里曾是一个拆迁工地,工地施工时留下两个大坑,其中一个靠近公路边的坑就成了他的家。
  这个坑长约4米、深约1米,完全淹没在杂草丛中,一般人很难发现。
  地坑与地面齐平处盖上了一层红地毯,大半个地坑都被这块地毯盖住了,裸露在外的坑底摆放着一个锅,下面是两块砖头堆起的灶台,旁边有一块布直接挡住了小伙蜗居的卧室。
  从一个60°的斜坡可直接进入地坑。掀开布,一个狭小的“空中阁楼”展现在眼前:底层是一些干枯的杂草,中间两根木棍插在两边的坑壁上,木棍上就铺了一层木板,上面再垫上一个发黄的床垫。
  床垫与屋顶之间仅有半米高,仅能容一人躺在里面。
  他的生活:白天拾荒晚上“蜗居地下”
  李先生就住在附近,经常到这块荒地上放风筝。对这个小伙子,他非常熟悉,又有些陌生。
  根据李先生等人的讲述和记者现场所见,小伙子昨天的生活大致有了一个轮廓。
  小伙子的生活很简单,每天都在两点一线之间来回跑。
  早上8点过,小伙起床,没有洗脸,然后提着一个编织袋开始了一天的拾荒生活。
  中午12点过,他提着一大袋塑料瓶回到了“家”中,他的午饭是两个馒头,用废品换回的钱基本上用在吃上面,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给他的。
  中午阳光强烈,他将床板全拆了,拿到草丛中晒一晒,地坑里的草也需要晒一下,这一忙活就是半个多小时,然后就躲在树荫下休息。
  下午2点过,一群放风筝的老熟人出现在荒地上,他不主动和这些老朋友搭讪,也不愿过多谈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放风筝。
  随后,他又外出去捡废品。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回来。
  他的生存:不愿打工居民经常接济他
  大概去年11月,李先生和附近居民发现了这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斯文。
  大家很好奇,就随便问了几句,可小伙子却不愿多说话。
  “刚开始我们还觉得他这种睡觉的方式很潮,跟别人不一般呢。”李先生说,这让他联想到网上的红人“犀利哥”,觉得这个小伙子的家与众不同。
  时间久了,这个小伙子也要和他们聊天,可是话不多,而且他只和一名叫老史的人聊得来。聊天中,大家感觉小伙子思维都和常人差不多。
  后来,附近居民觉得小伙子可怜,不断有人给他钱或食物,10元、20元……小伙拿到钱后会很高兴。前两天,有人给了他两节香肠,他就用自己的锅煮着吃。
  可是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位好心人准备介绍他到串串香店里打工,可小伙子一口就回绝了。
  “他说打工不自由,现在的生活很自由。”李先生回忆起这个小伙子的话,觉得有些无奈。
  他的身世:不愿对人提起至今是个谜
  小伙子生活在地坑中有半年多了,可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别人问起时,他会故意回避,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
  昨晚9点过,记者见到了这名小伙子,他刚从对面的街上回来。
  眼前的他身高约1.65米左右,皮肤较黑,戴一副眼镜,身上穿着一件T恤,脚上穿一双拖鞋,手中提着一个刚买的西瓜和一瓶饮料。
  “你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其他人吗?”面对提问,小伙子不愿意多说,只说那个坑就是自己的家,家里也没有其他人了。
  “你住在坑里很潮湿,下雨怎么办?”“有没有想过以后怎么办?”此后,任凭如何发问,他始终一言不发,只顾吃西瓜。
  对这个小伙子的身世,一个姓张的男子曾悄悄透露,他跟这名小伙子一起打过牌,谈话中得知小伙子家在简阳,家中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个妹妹,家里人还不知道他现在成都,但他的名字却一直不肯透露,好像是害怕别人找到他的老家。
  记者 王伟 摄影 吕甲 刘陈平




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10/06-04/2322707.shtml
    20岁小伙荒地地坑搭棚蜗居 不愿提身世(组图)


2010年06月04日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夕阳西下,小伙坐在“蜗居”旁


荒地地坑成了他的家





  白天,他外出拾废品;晚上,他回到荒地的地坑中睡觉……最近半年,成都二环路东五段一块荒地上,出现了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他睡觉的地方是一个长约4米、深约1米的地坑,全新的“蜗居”生活成为附近居民议论的话题。小伙子为何蜗居在地坑中?他这半年的“地下”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他的家:上下两层如“空中阁楼”
  小伙生活的这块荒地上已长满杂草,这里曾是一个拆迁工地,工地施工时留下两个大坑,其中一个靠近公路边的坑就成了他的家。
  这个坑长约4米、深约1米,完全淹没在杂草丛中,一般人很难发现。
  地坑与地面齐平处盖上了一层红地毯,大半个地坑都被这块地毯盖住了,裸露在外的坑底摆放着一个锅,下面是两块砖头堆起的灶台,旁边有一块布直接挡住了小伙蜗居的卧室。
  从一个60°的斜坡可直接进入地坑。掀开布,一个狭小的“空中阁楼”展现在眼前:底层是一些干枯的杂草,中间两根木棍插在两边的坑壁上,木棍上就铺了一层木板,上面再垫上一个发黄的床垫。
  床垫与屋顶之间仅有半米高,仅能容一人躺在里面。
  他的生活:白天拾荒晚上“蜗居地下”
  李先生就住在附近,经常到这块荒地上放风筝。对这个小伙子,他非常熟悉,又有些陌生。
  根据李先生等人的讲述和记者现场所见,小伙子昨天的生活大致有了一个轮廓。
  小伙子的生活很简单,每天都在两点一线之间来回跑。
  早上8点过,小伙起床,没有洗脸,然后提着一个编织袋开始了一天的拾荒生活。
  中午12点过,他提着一大袋塑料瓶回到了“家”中,他的午饭是两个馒头,用废品换回的钱基本上用在吃上面,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给他的。
  中午阳光强烈,他将床板全拆了,拿到草丛中晒一晒,地坑里的草也需要晒一下,这一忙活就是半个多小时,然后就躲在树荫下休息。
  下午2点过,一群放风筝的老熟人出现在荒地上,他不主动和这些老朋友搭讪,也不愿过多谈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放风筝。
  随后,他又外出去捡废品。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回来。
  他的生存:不愿打工居民经常接济他
  大概去年11月,李先生和附近居民发现了这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斯文。
  大家很好奇,就随便问了几句,可小伙子却不愿多说话。
  “刚开始我们还觉得他这种睡觉的方式很潮,跟别人不一般呢。”李先生说,这让他联想到网上的红人“犀利哥”,觉得这个小伙子的家与众不同。
  时间久了,这个小伙子也要和他们聊天,可是话不多,而且他只和一名叫老史的人聊得来。聊天中,大家感觉小伙子思维都和常人差不多。
  后来,附近居民觉得小伙子可怜,不断有人给他钱或食物,10元、20元……小伙拿到钱后会很高兴。前两天,有人给了他两节香肠,他就用自己的锅煮着吃。
  可是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位好心人准备介绍他到串串香店里打工,可小伙子一口就回绝了。
  “他说打工不自由,现在的生活很自由。”李先生回忆起这个小伙子的话,觉得有些无奈。
  他的身世:不愿对人提起至今是个谜
  小伙子生活在地坑中有半年多了,可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别人问起时,他会故意回避,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
  昨晚9点过,记者见到了这名小伙子,他刚从对面的街上回来。
  眼前的他身高约1.65米左右,皮肤较黑,戴一副眼镜,身上穿着一件T恤,脚上穿一双拖鞋,手中提着一个刚买的西瓜和一瓶饮料。
  “你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其他人吗?”面对提问,小伙子不愿意多说,只说那个坑就是自己的家,家里也没有其他人了。
  “你住在坑里很潮湿,下雨怎么办?”“有没有想过以后怎么办?”此后,任凭如何发问,他始终一言不发,只顾吃西瓜。
  对这个小伙子的身世,一个姓张的男子曾悄悄透露,他跟这名小伙子一起打过牌,谈话中得知小伙子家在简阳,家中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个妹妹,家里人还不知道他现在成都,但他的名字却一直不肯透露,好像是害怕别人找到他的老家。
  记者 王伟 摄影 吕甲 刘陈平




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10/06-04/2322707.shtml
和家人吵架了之后 离家出走?
干嘛不打工?
都盛世了,怎么能出这种丑陋事情。当地的官员,因该马上过去送人家3房1厅,体现泱泱大国的盛世气象。
僧侣 发表于 2010-6-4 16:32


    同问:干吗不打工?
年纪轻轻有手有脚,把自己弄这么可怜,不值得同情
人家用同情了?多情{:jian:}!
不值得同情,也不需要同情
小刺猬 发表于 2010-6-4 20:42
没看人家说活的自由不要别人同情!所以别多情了
有手有脚.不值同情:D
“他说打工不自由,现在的生活很自由。”
======================
其实就是自己懒嘛{:yan:}
RedTide 发表于 2010-6-5 01:47
同感......{:yan:}
回复 11# 可乐加冰块

你是因为在居委会里懒人见多了才有这个感受吧:D
RedTide 发表于 2010-6-5 10:54
你也看过那篇文章啊?真是有心了:handshake
像本贴中这个窝棚男,无论文化还是年龄还是劳动力,比起社区里那些穷人强得不是一点半点,别人介绍工作他不干,还在这里张口闭口“自由不自由”的,跟TM个孔乙己没啥两样,根本就是骨子里文人的惰性,纯粹欠抽。
回复 13# 可乐加冰块

我还是那个意见:
人道毁灭很有必要:D
RedTide 发表于 2010-6-5 16:56


    赞同,最好由您亲自实施,呵呵
令狐冲


去工地上干苦力,一天都70¥。

懒人没必要同情。

而且可以去混救济站…………曾今看到有人在里面混了半个月的。


所以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和社会无关。

去工地上干苦力,一天都70¥。

懒人没必要同情。

而且可以去混救济站…………曾今看到有人在里面混了半个月的。


所以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和社会无关。
飘缈神龙 发表于 2010-6-5 21:16
好的地方,壮劳力不止这个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