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应增强政治互信和经济互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53:49
 尽管在以往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冲突和不愉快,但中印两国应当“活在当下”,要向前看,双方就能用新的眼光考察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地位、立场和态势;向前看看才能抛开历史的包袱,在和平共处、和谐共进的发展之路上轻装前进。

  印度总统帕蒂尔正在对中国进行一次国事访问,作为亚洲的两个重要国家,中印双边的高层交往令国际社会瞩目。两个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之间的关系不仅影响亚洲的局势,而且关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记得印度总理辛格(曼莫汉星)曾在2008年1月访华演讲时提出过“世界有足够空间让印中共同发展”的命题。我同意这是一个对双方都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需要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用智慧在实践中探索互利共赢的和平相处之道。

“亚洲世纪”有赖中印两国的和谐并进

  中印都是对全球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近年来,中印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不断拓展,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场合以及东亚峰会、东盟(亚细安)地区论坛、中印俄三边会晤、“金砖四国”会议、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等框架内保持了较好的协调与配合。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多哈回合谈判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上,中印有较多利益汇合点,双方通过密切合作,不但维护了自身利益,也捍卫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与此同时,中印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按照前任驻华大使的印度外交部常务秘书拉奥齐女士的说法是“像蘑菇一样快速增长”。2010年即将实现双边贸易达6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之一,印度也是中国海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的重要市场;中国在短期内难以取代印度在计算机软件、制药、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强势,而中国在基础设施、电子产品领域的优势,印度也难在短期内赶超。

  随着中印合作的不断深化,两国在维护地区稳定,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随着两国各自的发展,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是明显的,特别是这两年来,印度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与特保调查的迅速攀升,以及印对华收紧商务签证、以安全为由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国民间的交往,也减弱了政治互信。印度近两年在北部边境增加军力部署就是一种政治猜忌的做法。

  在中印政治、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背景下,印度有关方面的某些举动不符合双方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需要。比如印度近期以安全审查为由禁止本国运营商购买中国公司电信设备事件,不仅伤害了中方企业,同时也伤害了印度电信业的发展。事实上,印度近年来已是对华采取贸易壁垒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

  一方面希望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制抵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一方面却又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设置贸易壁垒,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也认为“中印关系发展深广,仍需增强互信”。窃以为,两国间的竞争与合作存在矛盾和分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坚持合作的信念从而让分歧阻碍了合作,伤害两国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向前看”是应有的姿态

  围绕领土和边界问题而产生的纷争依然妨碍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印度部分媒体对中国的偏见和不友好也令人关注。需要注意到,在印度有一些不那么负责任的媒体总是喜欢拿中印贸易中的一些摩擦来做自以为是的政治解读,以此哗众取宠,人为地给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制造障碍;仍有个别怀有敌意的人为哪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和平发展的西方人士的“中国威胁论”帮腔,甚至认为中国修建青藏铁路也有军事目的。当然,印度的“大国外交”也引起一些中国学者的猜忌,两国交往中也存在着一些误读,影响了中印两国国民对彼此的认识;一些极端言论甚至出现在报端或网络媒体。

  如果中印关系不能友好发展,则中印之间曾经确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会夭折,而亚洲人民为之自豪的“亚洲世纪”也将成为泡影,谋求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愿望也将落空。

  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是世界最重要的两大文明体系,毗邻而居数千年,一衣带水,应是唇齿相依。同为亚洲最大的两个文明体系,应具有大国心态,应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互相善待。

  尽管在以往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冲突和不愉快,但中印两国应当“活在当下”,要向前看,双方就能用新的眼光考察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地位、立场和态势;向前看看才能抛开历史的包袱,在和平共处、和谐共进的发展之路上轻装前进。不和谐的音符,就当它是一阵风吹过去吧,不应再互相敌视,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仍然是世界的最重要主题,合作永远比竞争更重要。两国作为希望复兴而尚欠发达的国家,既有竞争,又少不了合作,作为邻居,为什么不能互相友善,为什么不能在合作中追求并实现双赢呢?

  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在政府层面,应通过更广泛的、有建设性的对话来共同处理两国关系中的双边、区域性、全球性问题。应建立多渠道沟通,加强两国利益协调,尤其是在国家利益相互交汇的地区更应如此。呼吁印方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开放市场,为中资进入印度市场提供便利;主动制抵“中国威胁论”,正确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增加政治互信;取消不合时宜的贸易壁垒,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资企业创造公开、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在民间层面,应加强两国民众之间的友好往来,在教育合作、学位互认、旅游开发、文体交流等多方位加强合作与交流,培养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广发展的民意基础。

  两国媒体和个别专家也应多多克制,理性客观报道双边关系,不应以激烈的言辞来煽动双方民众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不要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蒙上阴霾。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团体


《联合早报网》尽管在以往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冲突和不愉快,但中印两国应当“活在当下”,要向前看,双方就能用新的眼光考察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地位、立场和态势;向前看看才能抛开历史的包袱,在和平共处、和谐共进的发展之路上轻装前进。

  印度总统帕蒂尔正在对中国进行一次国事访问,作为亚洲的两个重要国家,中印双边的高层交往令国际社会瞩目。两个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之间的关系不仅影响亚洲的局势,而且关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记得印度总理辛格(曼莫汉星)曾在2008年1月访华演讲时提出过“世界有足够空间让印中共同发展”的命题。我同意这是一个对双方都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需要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用智慧在实践中探索互利共赢的和平相处之道。

“亚洲世纪”有赖中印两国的和谐并进

  中印都是对全球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近年来,中印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不断拓展,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场合以及东亚峰会、东盟(亚细安)地区论坛、中印俄三边会晤、“金砖四国”会议、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等框架内保持了较好的协调与配合。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多哈回合谈判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上,中印有较多利益汇合点,双方通过密切合作,不但维护了自身利益,也捍卫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与此同时,中印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按照前任驻华大使的印度外交部常务秘书拉奥齐女士的说法是“像蘑菇一样快速增长”。2010年即将实现双边贸易达6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之一,印度也是中国海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的重要市场;中国在短期内难以取代印度在计算机软件、制药、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强势,而中国在基础设施、电子产品领域的优势,印度也难在短期内赶超。

  随着中印合作的不断深化,两国在维护地区稳定,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随着两国各自的发展,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是明显的,特别是这两年来,印度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与特保调查的迅速攀升,以及印对华收紧商务签证、以安全为由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国民间的交往,也减弱了政治互信。印度近两年在北部边境增加军力部署就是一种政治猜忌的做法。

  在中印政治、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背景下,印度有关方面的某些举动不符合双方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需要。比如印度近期以安全审查为由禁止本国运营商购买中国公司电信设备事件,不仅伤害了中方企业,同时也伤害了印度电信业的发展。事实上,印度近年来已是对华采取贸易壁垒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

  一方面希望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制抵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一方面却又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设置贸易壁垒,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也认为“中印关系发展深广,仍需增强互信”。窃以为,两国间的竞争与合作存在矛盾和分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坚持合作的信念从而让分歧阻碍了合作,伤害两国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向前看”是应有的姿态

  围绕领土和边界问题而产生的纷争依然妨碍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印度部分媒体对中国的偏见和不友好也令人关注。需要注意到,在印度有一些不那么负责任的媒体总是喜欢拿中印贸易中的一些摩擦来做自以为是的政治解读,以此哗众取宠,人为地给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制造障碍;仍有个别怀有敌意的人为哪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和平发展的西方人士的“中国威胁论”帮腔,甚至认为中国修建青藏铁路也有军事目的。当然,印度的“大国外交”也引起一些中国学者的猜忌,两国交往中也存在着一些误读,影响了中印两国国民对彼此的认识;一些极端言论甚至出现在报端或网络媒体。

  如果中印关系不能友好发展,则中印之间曾经确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会夭折,而亚洲人民为之自豪的“亚洲世纪”也将成为泡影,谋求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愿望也将落空。

  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是世界最重要的两大文明体系,毗邻而居数千年,一衣带水,应是唇齿相依。同为亚洲最大的两个文明体系,应具有大国心态,应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互相善待。

  尽管在以往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冲突和不愉快,但中印两国应当“活在当下”,要向前看,双方就能用新的眼光考察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地位、立场和态势;向前看看才能抛开历史的包袱,在和平共处、和谐共进的发展之路上轻装前进。不和谐的音符,就当它是一阵风吹过去吧,不应再互相敌视,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仍然是世界的最重要主题,合作永远比竞争更重要。两国作为希望复兴而尚欠发达的国家,既有竞争,又少不了合作,作为邻居,为什么不能互相友善,为什么不能在合作中追求并实现双赢呢?

  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在政府层面,应通过更广泛的、有建设性的对话来共同处理两国关系中的双边、区域性、全球性问题。应建立多渠道沟通,加强两国利益协调,尤其是在国家利益相互交汇的地区更应如此。呼吁印方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开放市场,为中资进入印度市场提供便利;主动制抵“中国威胁论”,正确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增加政治互信;取消不合时宜的贸易壁垒,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资企业创造公开、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在民间层面,应加强两国民众之间的友好往来,在教育合作、学位互认、旅游开发、文体交流等多方位加强合作与交流,培养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广发展的民意基础。

  两国媒体和个别专家也应多多克制,理性客观报道双边关系,不应以激烈的言辞来煽动双方民众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不要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蒙上阴霾。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团体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