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名字的避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9:31
清朝太庙12帝,分别是:天天顺  康雍乾  嘉道咸 同光宣。
三个一组又分别是清朝的四个阶段:
天天顺  是 兴
康雍乾  是 盛
嘉道咸  是 衰
同光宣  是 败

清帝名字的避讳大体上也是这四个阶段:
1.        不用改:前三帝都没有汉族名字,努尔哈赤 皇太极是满语音译,加之他爷俩也没入关,所以不太注意这事。只是把明朝人带有歧视的音译改了,明人叫他们 奴儿哈赤 洪台吉。最有趣的是觉昌安,明人叫他叫昌。福临是他满族名字的意译,叫起来还真不像外族。但福字带来避讳上的难度,所以顺治学他祖和父也不避讳,并说朕有福,不能就天下人无福。这三帝:努尔哈赤 皇太极 福临 名字的九个字都不避讳,只有不连名带姓一起说。
2.        全都改:康雍乾是清朝最强盛的时代,同时也是思想禁锢最强的时候。康熙是清朝正儿八经有汉名的第一个皇帝,也是大规模避讳帝名的第一个。全改:玄武门 改神武门;天地玄黄 改天地元黄。还好他的兄弟不用跟着改,他哥叫福全(爹叫福临 儿叫福全)他弟叫常宁。到雍正时改的更邪乎,连真定府都改叫正定府了。尤其是他兄弟,每人的胤字改叫允。乾隆好点儿,他做皇帝时,就一个弟弟,弘昼改宏昼。但是,乾隆自己开创了个新时代----
3.        自己该:康熙在祭孔时发现孔家人每一辈都用固定的字,且早就定下来。他也这样做了,他以后是“胤弘永”乾隆发现:一人为帝,全部改名。定的这个字就挂了,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他首先定下下面的是“永绵奕载”然后在传为给永琰时顺便给他改了名字叫--颙琰。道光是绵宁改旻宁。
4.        又不改:原则上咸丰时代还不是咸丰媳妇时代。但是避讳的问题只是限于字要避用或减笔,兄弟之间到不改了,也许内忧外患哥几个也忙不到那了。如此到清亡。清朝太庙12帝,分别是:天天顺  康雍乾  嘉道咸 同光宣。
三个一组又分别是清朝的四个阶段:
天天顺  是 兴
康雍乾  是 盛
嘉道咸  是 衰
同光宣  是 败

清帝名字的避讳大体上也是这四个阶段:
1.        不用改:前三帝都没有汉族名字,努尔哈赤 皇太极是满语音译,加之他爷俩也没入关,所以不太注意这事。只是把明朝人带有歧视的音译改了,明人叫他们 奴儿哈赤 洪台吉。最有趣的是觉昌安,明人叫他叫昌。福临是他满族名字的意译,叫起来还真不像外族。但福字带来避讳上的难度,所以顺治学他祖和父也不避讳,并说朕有福,不能就天下人无福。这三帝:努尔哈赤 皇太极 福临 名字的九个字都不避讳,只有不连名带姓一起说。
2.        全都改:康雍乾是清朝最强盛的时代,同时也是思想禁锢最强的时候。康熙是清朝正儿八经有汉名的第一个皇帝,也是大规模避讳帝名的第一个。全改:玄武门 改神武门;天地玄黄 改天地元黄。还好他的兄弟不用跟着改,他哥叫福全(爹叫福临 儿叫福全)他弟叫常宁。到雍正时改的更邪乎,连真定府都改叫正定府了。尤其是他兄弟,每人的胤字改叫允。乾隆好点儿,他做皇帝时,就一个弟弟,弘昼改宏昼。但是,乾隆自己开创了个新时代----
3.        自己该:康熙在祭孔时发现孔家人每一辈都用固定的字,且早就定下来。他也这样做了,他以后是“胤弘永”乾隆发现:一人为帝,全部改名。定的这个字就挂了,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他首先定下下面的是“永绵奕载”然后在传为给永琰时顺便给他改了名字叫--颙琰。道光是绵宁改旻宁。
4.        又不改:原则上咸丰时代还不是咸丰媳妇时代。但是避讳的问题只是限于字要避用或减笔,兄弟之间到不改了,也许内忧外患哥几个也忙不到那了。如此到清亡。
乾隆。。。还真不太好说。
古代名字避讳的制度真变态。
本来颙琰叫永琰来着,避永的话影响太大,所以只能皇帝老子自己改名啰!
说到避讳,想起和红楼有关的一些事情,曾经有人质疑甲戌本的真伪,因为没看到避“玄”讳;然后冯其庸老爷子跑到康乃尔(好像还没到上海把)看原本,说原本中玄字上面那点和主体墨色不一致,是后人加上去的,blablabla。

也是关于红楼诸多口水仗的一朵小浪花

说到避讳,想起和红楼有关的一些事情,曾经有人质疑甲戌本的真伪,因为没看到避“玄”讳;然后冯其庸老爷子 ...
darth 发表于 2010-5-8 15:54



    一部小说都能弄出一个学派来,一帮人成天自诩为大师:Q 整天把小说中的情节影射到各种政治事件中去,也就中国人有这份闲心!其实不过就是一部小说,一切是是非非不过是后人自己牵强附会的罢了!
说到避讳,想起和红楼有关的一些事情,曾经有人质疑甲戌本的真伪,因为没看到避“玄”讳;然后冯其庸老爷子 ...
darth 发表于 2010-5-8 15:54



    一部小说都能弄出一个学派来,一帮人成天自诩为大师:Q 整天把小说中的情节影射到各种政治事件中去,也就中国人有这份闲心!其实不过就是一部小说,一切是是非非不过是后人自己牵强附会的罢了!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5-8 16:01

淡定,淡定,人生百态,娱乐项目多一些也蛮好嘛
darth 发表于 2010-5-8 16:10


    呵呵!只不过是对所谓的红学有异议而已!这帮所谓的红学人物,各个自诩大师,竟研究一些不着边际的破事,把这些事又牵强附会的扯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中去!也不知道曹老师在酒泉之下是不是哭笑不得!
那个时候没有身份证,没有信用卡,护照,名字随便改,现在可就麻烦了:D
润公-太祖-武帝(太祖开国功高;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曰武)
    刘谓潢-睿宗-哀帝(奇目光远大,庙号睿宗;恭仁短折曰哀)
    苏铸-高宗-明帝(高宗继太祖余威,阻碍反正,近于自专;果虑果远曰明)

    华公-废宗-德帝(太祖指定接班人,国之先锋啊,粉碎四人,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浩劫暂熄曰德)

    邓希贤-世祖-襄帝(改革首功,治军慑夷;辟地有德、甲胄有劳曰襄)
    耀公-仁宗-景帝(仁宗爱民,拨乱反正,中兴始焉;由义而济、布义行刚曰景)
    赵修业-武宗-炀帝(武宗荒嬉误国,为人所不容;去礼远众曰炀)
    念公-德宗-顺帝(念猥懦,曲迎全身;慈和遍服曰顺)
    尚公-兴宗-恭帝(兴宗为世祖驱;敬事供上曰恭)
    泽公-孝宗-桓帝(无绩之宗曰孝;辟土服远、克敬动民曰桓)
    胡公-神宗-平帝(神宗守成,功业不足;执事有制、布纲治纪曰平)
fzrain 发表于 2010-5-8 22:06


    你也用不着到处发吧?

一部小说都能弄出一个学派来,一帮人成天自诩为大师 整天把小说中的情节影射到各种政治事件中去 ...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5-8 16:01



    写东西喜欢夹私货也是中国文人传统啦,那些人以自己人之心度老曹之腹也未必是错。。。淫者见淫的问题罢了。。

反正闲得蛋疼的文科生总要找事干。。

红学其实也就纠缠一下这些旁枝末节,还是金学更有趣,光猜作者是谁就其乐无穷了(金瓶梅的“金”不是金庸的“金”,查良镛还没挂就有人去研究金庸学实在是闲的最好把JJ切掉)
一部小说都能弄出一个学派来,一帮人成天自诩为大师 整天把小说中的情节影射到各种政治事件中去 ...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0-5-8 16:01



    写东西喜欢夹私货也是中国文人传统啦,那些人以自己人之心度老曹之腹也未必是错。。。淫者见淫的问题罢了。。

反正闲得蛋疼的文科生总要找事干。。

红学其实也就纠缠一下这些旁枝末节,还是金学更有趣,光猜作者是谁就其乐无穷了(金瓶梅的“金”不是金庸的“金”,查良镛还没挂就有人去研究金庸学实在是闲的最好把JJ切掉)
傅仪 溥仪
有没有这个关系?
管得有点变态
zhepro 发表于 2010-5-9 11:56

不是“傅仪”,是“溥仪”。
但是,叫傅仪的地方也很多,不知道为什么。
知道了。。
fzrain 发表于 2010-5-8 22:06


    苏铸一个人谥两遍?且多人根本不是国家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