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解放军风洞群搬迁 建设世界一流新基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10:11
中新网成都电 题:解放军总装某基地提升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能力纪实

一场春雨过后,亚洲最大的风洞群洗后露新颜。在这片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考验的土地上,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广大官兵职工始终牢记神圣使命,紧盯国家重大型号发展需求,科学统筹长远发展大计,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积极展开创新升级,推动中国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汶川强震,带给风洞群一场灾难,也带来在新的起点上发展的宝贵机遇。

地震过后,该基地科学规划新区建设,按照“整合式搬迁、提升式建设”要求,围绕风洞及配套设施整合、布局和新区运行管理模式等重大问题深入研讨,为建设先进高效、世界一流的国家空气动力新城奠定坚实基础;紧盯国家航空航天重大型号工程,积极发挥空气动力学国家中心的技术优势,提前组织预研,积极开展论证,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支撑;瞄准提高科研试验核心竞争力,组织专家对现有的设备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客观评估,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关键设备升级为先导,以重大技术优化为牵引的总体思路。

这一系列举措换来型号单位的一致认同,很快,大型飞机、新型地面交通工具等多项国家重大型号风洞试验任务均“花”落该基地。

为全方位提高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能力,该基地坚持“软硬”兼施、多管齐下,不断健全完善各类科研试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配套试验监测系统,并对关键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在某大型低速风洞,面对新装备的实时攻角传感器,测控专家温渝昌率科技干部刻苦攻关,自主研发与之相匹配的控制软件,实现了实时角度、实时速压,并成功应用到某新型飞机试验任务中,通过二者之间无缝衔接,大大提高试验效率,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以往半年的试验任务。

上月下旬,该基地某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风洞试验管理信息化平台”进入最后的紧张调试阶段。这套全新的信息化平台,以软件控制的方式,将风洞试验质量管理、数据管理、试验审批、故障查询、试验过程控制等多个系统囊括其中,不仅使风洞试验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还能随时查看各类风洞试验资料,风洞试验质量和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以此为基础,该基地瞄准未来发展需求,进一步拓展软件平台功能,开始摸索建立风洞试验设备及数据综合性能评估系统。据悉,这套集信息管理、实时监测、应急响应、故障诊断、数据校对于一体的综合软件平台,建成后将填补中国国内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领域的空白。

作为国家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中心,解放军总装某基地广大官兵职工在科研实践中一直致力于创新进取、主动作为,服务于国防科研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

在某主力风洞,青年科技专家黄勇率广大科技干部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例风洞试验自动舵机装置,并加装自主研制的控制单元,实现精确控制,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试验效率,他们还通过材料更新,使试验数据更加精确,朝国际先进水平又迈进一大步。

在亚洲最大的立式风洞即将迎来5周岁生日之际,该基地广大科技干部通过技术创新,使风洞试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蒋开宇率科技干部成功研发图像自动识别软件,改以往人工判读为自动识别,风洞尾旋试验实现测量自动化,他们还深入研究尾旋模型特殊的质量特性,不断改进设计,用便宜耐用的玻璃纤维替代造价昂贵的碳纤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玻璃纤维尾旋模型,风洞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各项参数指标远远超出试验需求,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复合材料轻质模型设计研制道路。

为确保中国新一代高速列车投入高铁运营时的隧道灯和行车安全,课题组长马军率史喆宇等基地年轻科技干部全身心投入试验任务,经过反复试验,自主研发模型形变测控软件,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主动开展多种交通工具模型的形变测量试验,进一步丰富发展出模型形变测量与修正试验技术。
http://news.ifeng.com/mil/2/201004/0405_340_1595999_1.shtml中新网成都电 题:解放军总装某基地提升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能力纪实

一场春雨过后,亚洲最大的风洞群洗后露新颜。在这片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考验的土地上,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广大官兵职工始终牢记神圣使命,紧盯国家重大型号发展需求,科学统筹长远发展大计,围绕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积极展开创新升级,推动中国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汶川强震,带给风洞群一场灾难,也带来在新的起点上发展的宝贵机遇。

地震过后,该基地科学规划新区建设,按照“整合式搬迁、提升式建设”要求,围绕风洞及配套设施整合、布局和新区运行管理模式等重大问题深入研讨,为建设先进高效、世界一流的国家空气动力新城奠定坚实基础;紧盯国家航空航天重大型号工程,积极发挥空气动力学国家中心的技术优势,提前组织预研,积极开展论证,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支撑;瞄准提高科研试验核心竞争力,组织专家对现有的设备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客观评估,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关键设备升级为先导,以重大技术优化为牵引的总体思路。

这一系列举措换来型号单位的一致认同,很快,大型飞机、新型地面交通工具等多项国家重大型号风洞试验任务均“花”落该基地。

为全方位提高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能力,该基地坚持“软硬”兼施、多管齐下,不断健全完善各类科研试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配套试验监测系统,并对关键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在某大型低速风洞,面对新装备的实时攻角传感器,测控专家温渝昌率科技干部刻苦攻关,自主研发与之相匹配的控制软件,实现了实时角度、实时速压,并成功应用到某新型飞机试验任务中,通过二者之间无缝衔接,大大提高试验效率,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以往半年的试验任务。

上月下旬,该基地某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风洞试验管理信息化平台”进入最后的紧张调试阶段。这套全新的信息化平台,以软件控制的方式,将风洞试验质量管理、数据管理、试验审批、故障查询、试验过程控制等多个系统囊括其中,不仅使风洞试验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还能随时查看各类风洞试验资料,风洞试验质量和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以此为基础,该基地瞄准未来发展需求,进一步拓展软件平台功能,开始摸索建立风洞试验设备及数据综合性能评估系统。据悉,这套集信息管理、实时监测、应急响应、故障诊断、数据校对于一体的综合软件平台,建成后将填补中国国内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领域的空白。

作为国家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中心,解放军总装某基地广大官兵职工在科研实践中一直致力于创新进取、主动作为,服务于国防科研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

在某主力风洞,青年科技专家黄勇率广大科技干部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例风洞试验自动舵机装置,并加装自主研制的控制单元,实现精确控制,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试验效率,他们还通过材料更新,使试验数据更加精确,朝国际先进水平又迈进一大步。

在亚洲最大的立式风洞即将迎来5周岁生日之际,该基地广大科技干部通过技术创新,使风洞试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蒋开宇率科技干部成功研发图像自动识别软件,改以往人工判读为自动识别,风洞尾旋试验实现测量自动化,他们还深入研究尾旋模型特殊的质量特性,不断改进设计,用便宜耐用的玻璃纤维替代造价昂贵的碳纤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玻璃纤维尾旋模型,风洞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各项参数指标远远超出试验需求,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复合材料轻质模型设计研制道路。

为确保中国新一代高速列车投入高铁运营时的隧道灯和行车安全,课题组长马军率史喆宇等基地年轻科技干部全身心投入试验任务,经过反复试验,自主研发模型形变测控软件,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主动开展多种交通工具模型的形变测量试验,进一步丰富发展出模型形变测量与修正试验技术。
http://news.ifeng.com/mil/2/201004/0405_340_1595999_1.shtml
又是八股,坐等解毒
不知道教主会不会又来捣乱
有钱就是好!
国产某大型飞机的高速和低速气动力数据集真的要是“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基地”吹出来的,那还真是可喜
是个好消息
看来跟灾区城镇一样,因祸得福腾笼换鸟
P版言外有意啊
512地震过一次以后,同地区200年内都不会再有大地震了
文中哪里说“整体搬迁”了?真要这么干,你就等着几年之内没风洞吹吧。
好飞机真的是吹出来的
以前没钱,建的风洞基本达标,后来为了新的项目修修补补,慢慢升级。但是风洞的整体框架在那里了,再改也不能有质的提高。现在好了,不破不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国家也不缺钱了,重新设计建立世界领先水平的风洞,并且要具有未来30年修改的潜力,也就是现在建的洞,以后能够修修补补满足未来30年的需求。
回复 11# redshark99


    必然的,脚盆总说理论设计,没有风洞和自由飞模型照样杯具,当然风洞不万能,想想虫子研制时说要取消自由飞,只吹风,结果第一次自由飞就发现了BUG{:jian:}
PLA 发表于 2010-4-5 15:35
难道不是在这吹出来的吗?
不知道损失情况如何
512对TG刺激很大。。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3_82:}
发大水 发表于 2010-4-5 17:22

有这个能力也未必有这个时间,想某机还在我母校吹过,风洞还是太少
flanker2323 发表于 2010-4-5 17:34
乃母校西工大否?kj200貌似在那吹得。
发大水 发表于 2010-4-5 17:57

是NUAA
发大水 发表于 2010-4-5 17:22

“翔凤”是去俄罗斯、欧洲好几个风洞吹的;
关键数据掌握不到6成。(《航空世界》说的)
“大飞机”还没有见过,不知道。
毅种情操 发表于 2010-4-5 17:28


    惨重!
有消息说,某基地的人去兄弟单位作抢险救灾报告,边说边哭。
好事啊
还是加快建设吧,亚洲第一,世界上排第几呀
回复 22# 绿林好汉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自我安慰吧
天灾啊,么滴办法啊
全部重新修不太可能吧
就是还没吹出啥好飞机。
好像是扩修吧?? 没你说的那么严重
整编,,,钱多的原由。
看了地震对风洞的破坏还是蛮大的啊
1。 国防工程主体设施的质量没什么大问题。我同学的同学当时正好在某所作项目,厂房没问题,只是出来的时候被山上掉下的石块打了个包,流了点血。不过大震以后,有些设施太老旧了,而且效能不高,本就闲置了,实在没必要再修缮了。有些设施主体没问题,不过无法保证实验效能和精度了,估计得新建。
2。一些老基地的普通建筑物很多是早期的砖混结构,抗震能力有限。不过同学的同学说,很多骨干都住在成都、绵阳、德阳、江油、广元市区,也就有项目的时候才进去。人员损失不是太严重。
3。涉黑设施的设计防护等级本就很高,所以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如此大震以后,出于安全考虑,估计有些设施得挪窝了。
4。即便是同一个地区的相邻很近的两个点,损害都不一样,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出过怪现象,数过去1、3、5号楼没跨,2、4、6号楼全跨。不知道这个楼间距是否正好和地震波的波长耦合了?!
5。我以前所在某改制以后的化工厂在彭州,小包工队顶某公司的名义搞的偷工减料的工程居然一个建筑都没跨!一方面,地勘很准确详尽,另外一方面只能说明设计方(南化设计院进行的土建结构设计)取的余量太大了,要么就是充分考虑了紧邻地震带刻意而为。那里紧邻地震带,但是地震局给出的当地标准还是7度设防。
6。我5月11日从绵竹某厂出来回成都,12日在成都现在这家公司面试通过的。绵竹某厂汉旺的分厂损失较大,不过新市镇工业区的分厂没什么大问题。该厂虽然是私营企业,不过设计、建筑都很规范,所以也是必然。如果不离开那个厂,则512那天还是无事,因为总部大楼、员工公寓虽然成危房,但是没跨,要说惊吓都不算什么,我在上海经历过东海地震,在云南某厂出差经历过耿马地震,在青海某矿经历过无人区的地震(父母还曾经历过人造地震),512时在成都,830时正好在攀枝花川汇宾馆15楼。也算是见过世面,究竟考验了。
7。绵竹就职的某厂在云南有家分厂,设计按9度设防,施工绝对不敢丝毫马虎。传统化工尚且如此,国之重器的涉黑设施更没必要担心了。
8.512以后,彭州的炼油项目估计还是可能上的。不过作为子项目的乙烯很可能杯具。因为目前全世界还没有在超过7度的地区建乙烯装置的。虽然管道设计有很多办法可以通过,但是没有工程实例验证,谁都不敢签字。炼油装置的防护要求不如乙烯,或可能继续,不过要重新审视设计了。
9.希望新的国防设施更加安全、高效!
qings 发表于 2010-4-5 20:07

不懂不要乱说!
风是吹得越多越好,如果您有幸买一本介绍国外飞机发展的图册的话,您就知道国外航空工业强国目前的成就是建立在大量千奇百怪、早已下马的很多“丑陋”飞机的研发基础上的。别人就是依靠这些成功的没成功的飞行器项目的大量实验数据库的基础前进的。
如果没有杯具的F-9的大量风洞资料,F-10把不准和LCA一个进度。吃饱饭的功劳不只是那下肚的最后一粒米饭上!
P版说的是KJ2000吧
搬? 你以为你是开发商啊!
银子啊银子!
回复 15# 毅种情操


    你的头像……和我一样
只有主体功能没大碍就成。
还是有钱好,多憋出点东西来,等若干年后再次爆发
回复 32# 酒后胡言


    感谢这位做了详细的分析论证,明白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