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竟有中国图书说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的被删段落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41:53
此文的“曾用名”有:《闻一多:“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腰斩”闻一多的原因


《闻一多年谱长编》这样的书不是热门畅销书,除了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和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以外,其他的人恐怕没有几个要看,所以湖北人民出版社虽然十一年前即1994年7月就出版了,却一直到去年才被黄波先生看到并写了一篇文章,披露其中那篇著名的凡是上过初中的亿万中国人必定读过的《最后一次讲演》多了一大段话。这段“多”出来的话闻一多当年确确实实讲过,但从1950年以后就被中学语文教科书编者当作可恶的“病毒”删去了,四十多年后才又重见天日。黄先生指出了这种删节之不对,我极表赞成。不过我还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删节的原由,为什么要“腰斩”闻一多。
估计原由大约有好几个。首先我想是因为“矛盾”。重见天日的这段话我数了数,不算标点符号共有147个字,都是对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表示极大的好感,明确提出了“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云云,① 对司徒雷登何其热爱!但中学语文教科书里同时选了另一篇更著名更权威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作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对这位美国大使却很不客气,指责他“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这是一个大矛盾,就象两列火车迎头开来,要避免撞车总须有一列退让。闻一多的地位再高也比不过领袖的伟大,赶不上“最高指示”的威力。在敝国,事实的真相往往是很其次的,关键是谁的“官”大。胆子再大的编辑也不敢“腰斩”最高领袖。但“腰斩”闻一多却既自然又很稳妥。田家英因为据说是“擅自删节”了伟大领袖关于彭德怀的几句话就被逼得自杀,② 而删节了闻一多讲演的编者们几十年来平安无事,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接下来大概是因为“革命的需要”。在旧中国接受过自由民主理念熏陶的高级知识分子中间,要找到一个既拥护共产党又坚决反蒋反美的英雄确实不怎么容易。胡适、傅斯年不说了。鲁迅本来很接近咱们的标准,但他的文章中反蒋反日(本)司空见惯却几乎不怎么“反美”。郭沫若虽然符合这一标准,“可惜”他没有壮烈牺牲,不是烈士,而且当时还是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席卷神州大地的“反美、仇美”浪潮中,“革命”确实需要这么一个“英雄典型”。找来找去,只有闻一多有点象,除了他那个著名演讲中的那一段,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于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删节,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就诞生了,维护了闻一多“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一世英名”。这样的操作并非孤例,以后还不少。例如艰苦朴素的雷锋,连鄙人也是最近几年才晓得他曾买了瑞士产的英纳格手表,这在当年绝对算“奢侈品”,不亚于我们现在有人买了德国奔驰轿车或美国卡迪拉克。
还有一个原因恐怕是由于“上头”认为当时的知识分子胆子小,或者说听话,又由于“舆论一律”,不怕“泄密”。1950年以后的中学生谁也没有亲临过闻一多的演讲现场。中学生的长辈中即使有那么一些人听过或了解闻一多的演讲,在当时那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中,他们也只有“君子三缄其口”,纵然有两个脑袋也不敢透露出半点真相。因而我们从他们那里听到的也尽是“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在受苦”之类。不能说这种“舆论一律”没有效果。象我这样即使不求甚解但好歹也算个爱看书的人,自从在中学课堂读了被“腰斩”的《最后一次演讲》,居然也要等到四十多年后的2005年,才明白了闻一多的全真面貌。此时此刻,没有看过《闻一多年谱长编》和黄先生文章的我的无数“同学”,对闻先生的印象肯定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吧?况且就是看了《闻一多年谱长编》,也并不一定会有什么公开的意见。
这本书是闻一多的孙子闻黎明编辑的。我想,任何人不送,也要送给他的爸爸即闻一多的儿子一本吧。但此书问世八年后的2002年7月,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鹏先生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题为《艺术家闻一多》的讲座,特意提出了《最后一次演讲》里的一些话进行评论,却对“删节”的事一字不提。③ 中国人之“守纪律”,之“不愿泄密”,可见一斑。

注:①.黄波:《残缺的〈最后一次演讲〉》,见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版《2004中国杂文年选》28页
②. 王能宪:《书生本色》,广东省文联《粤海风》2003年2期
③.闻立鹏:《艺术家闻一多》,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1月版《文津演讲录之四》179页此文的“曾用名”有:《闻一多:“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腰斩”闻一多的原因


《闻一多年谱长编》这样的书不是热门畅销书,除了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和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以外,其他的人恐怕没有几个要看,所以湖北人民出版社虽然十一年前即1994年7月就出版了,却一直到去年才被黄波先生看到并写了一篇文章,披露其中那篇著名的凡是上过初中的亿万中国人必定读过的《最后一次讲演》多了一大段话。这段“多”出来的话闻一多当年确确实实讲过,但从1950年以后就被中学语文教科书编者当作可恶的“病毒”删去了,四十多年后才又重见天日。黄先生指出了这种删节之不对,我极表赞成。不过我还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删节的原由,为什么要“腰斩”闻一多。
估计原由大约有好几个。首先我想是因为“矛盾”。重见天日的这段话我数了数,不算标点符号共有147个字,都是对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表示极大的好感,明确提出了“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云云,① 对司徒雷登何其热爱!但中学语文教科书里同时选了另一篇更著名更权威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作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对这位美国大使却很不客气,指责他“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这是一个大矛盾,就象两列火车迎头开来,要避免撞车总须有一列退让。闻一多的地位再高也比不过领袖的伟大,赶不上“最高指示”的威力。在敝国,事实的真相往往是很其次的,关键是谁的“官”大。胆子再大的编辑也不敢“腰斩”最高领袖。但“腰斩”闻一多却既自然又很稳妥。田家英因为据说是“擅自删节”了伟大领袖关于彭德怀的几句话就被逼得自杀,② 而删节了闻一多讲演的编者们几十年来平安无事,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接下来大概是因为“革命的需要”。在旧中国接受过自由民主理念熏陶的高级知识分子中间,要找到一个既拥护共产党又坚决反蒋反美的英雄确实不怎么容易。胡适、傅斯年不说了。鲁迅本来很接近咱们的标准,但他的文章中反蒋反日(本)司空见惯却几乎不怎么“反美”。郭沫若虽然符合这一标准,“可惜”他没有壮烈牺牲,不是烈士,而且当时还是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席卷神州大地的“反美、仇美”浪潮中,“革命”确实需要这么一个“英雄典型”。找来找去,只有闻一多有点象,除了他那个著名演讲中的那一段,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于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删节,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就诞生了,维护了闻一多“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一世英名”。这样的操作并非孤例,以后还不少。例如艰苦朴素的雷锋,连鄙人也是最近几年才晓得他曾买了瑞士产的英纳格手表,这在当年绝对算“奢侈品”,不亚于我们现在有人买了德国奔驰轿车或美国卡迪拉克。
还有一个原因恐怕是由于“上头”认为当时的知识分子胆子小,或者说听话,又由于“舆论一律”,不怕“泄密”。1950年以后的中学生谁也没有亲临过闻一多的演讲现场。中学生的长辈中即使有那么一些人听过或了解闻一多的演讲,在当时那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中,他们也只有“君子三缄其口”,纵然有两个脑袋也不敢透露出半点真相。因而我们从他们那里听到的也尽是“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在受苦”之类。不能说这种“舆论一律”没有效果。象我这样即使不求甚解但好歹也算个爱看书的人,自从在中学课堂读了被“腰斩”的《最后一次演讲》,居然也要等到四十多年后的2005年,才明白了闻一多的全真面貌。此时此刻,没有看过《闻一多年谱长编》和黄先生文章的我的无数“同学”,对闻先生的印象肯定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吧?况且就是看了《闻一多年谱长编》,也并不一定会有什么公开的意见。
这本书是闻一多的孙子闻黎明编辑的。我想,任何人不送,也要送给他的爸爸即闻一多的儿子一本吧。但此书问世八年后的2002年7月,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鹏先生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题为《艺术家闻一多》的讲座,特意提出了《最后一次演讲》里的一些话进行评论,却对“删节”的事一字不提。③ 中国人之“守纪律”,之“不愿泄密”,可见一斑。

注:①.黄波:《残缺的〈最后一次演讲〉》,见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版《2004中国杂文年选》28页
②. 王能宪:《书生本色》,广东省文联《粤海风》2003年2期
③.闻立鹏:《艺术家闻一多》,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1月版《文津演讲录之四》179页
;P 这句话除了显示闻一多的幼稚之外还有其他意义么?删了是为了顾全他的脸面而已!
不会吧!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用一个谎言来补另一个谎言的时代。
谎言终究是谎言,会有揭开历史的那一天。


历史评价
  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有段谈司徒雷登,但是 1949年后出版物中总是删除这段话.这段话如下: "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在中国,由于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他长期被公众认为是美国侵略中国失败的代表人物。
  闻一多和毛泽东的说法矛盾了,怎么办呢?这本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就行了。但是,相关部门的做法并非如此,而是在将这两篇文章同时收入中学课本的时候,把闻一多演讲中这一段话不加任何说明地删去了,就当他没有讲过一样。
  如今,“别了”的司徒雷登又回来了,离他安息燕大校园的遗愿咫尺之遥,这是历史的进步。
  历史学家林孟熹这样评论他:“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
毛泽东和闻一多都没有错,从司徒雷登夲人品行的确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但他的确是个殖民主义者,这一点,恐怕连司徒雷登本人都没有意识到。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视角不同画面。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候,闻一多公开声明支持老蒋,还痛骂张学良是叛徒。他大概没想到自己最终会死在国民党特务的手里。
去Wiki看。

杨是毛的第二任妻子。  其他有详细介绍。
宋是民国第一夫人。其他没有相关连接。

这都是“实事求是”

闻的问题也有和我们不一样的“求是”方法
老郭经常讲,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于老师的实事~
{:jian:}那倒是,说是实事真是事实么,这就不见得了.
司徒雷登的遗骨去年还是前年被安葬回中国了,当时的那篇文章把他说成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只能说,一切都是政治的需要。
同意楼上的。政治可以决定历史
历史好像个小姑娘,随你怎么打扮
这有啥奇怪的,朋友是用来利用的么。

政治正确古今中外一贯如此,lz好幼稚。
恩,南宋皇帝和金国皇帝还是叔侄之亲呢。

去Wiki看。

杨是毛的第二任妻子。  其他有详细介绍。
宋是民国第一夫人。其他没有相关连接。

这都是 ...
找相机的熊 发表于 2010-2-16 19:57


Wiki中文向来靠不住,里头还说李登辉是为台湾明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呢。我觉得就这一点,要论也是开放党禁的蒋经国,李登辉这等吃里扒外的东西无论如何算不上。不过台湾在这方面倒还是挺开放,李敖就最喜欢揭老蒋的这些臭事来破国民党的神话,孙大炮那些乱糟糟的风流韵事也没少说。
去Wiki看。

杨是毛的第二任妻子。  其他有详细介绍。
宋是民国第一夫人。其他没有相关连接。

这都是 ...
找相机的熊 发表于 2010-2-16 19:57


Wiki中文向来靠不住,里头还说李登辉是为台湾明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呢。我觉得就这一点,要论也是开放党禁的蒋经国,李登辉这等吃里扒外的东西无论如何算不上。不过台湾在这方面倒还是挺开放,李敖就最喜欢揭老蒋的这些臭事来破国民党的神话,孙大炮那些乱糟糟的风流韵事也没少说。
蒙面加菲猫 发表于 2010-2-18 12:12
几十年以后政治淡化而已。
一个在某个方面的好人,在另一个方面是恶魔,并不矛盾。最经典的是希特勒。
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管杭州基督教天水堂,司徒雷登即出生在天水堂教士住宅(今杭州下城区耶稣堂弄),会讲一口纯正的杭州话。11岁才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曾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
美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与杭州人民的干儿子,并不矛盾。

事是简单的,人是复杂的,有时候为了事,不得不简单人。
比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句话的翻译者陈任先,其实他真名叫陈箓,字任先,他既是民国时中国法学界的翘楚,也是品行极为不堪,毫无道德的官僚,七十多岁了还主动跑到上海去当汉奸(最后国民党派特工把他毙了),因此法学生一边学习陈任先先生的理论,一边痛骂大汉奸陈箓。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0-2-28 20:54


    是的,司徒雷登前半生在中国的时间远超过美国,后来他作为美国意志的代行者,支持国民党,插手内战,但他本人并不是个政客或者帝国主义者。之前的几十年,他在中国兴办教育,主持修建燕京大学,对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良多。虽然作为一个有诸多争议的历史人物,称呼他“中国人民的朋友”恐怕有所不妥,但司徒雷登的确是一个对我国做出过贡献的人。


李公朴和闻一多,是当年除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另一个“强大”(相对其他小角色而言)政治势力——民盟的宣传家。只不过国民党实在没品,对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都搞暗杀(太祖是直接玩死你),共产党也就捞出来搞“死闹”了,既然是利用,当然要打扮打扮,于是李闻二人就显得不那么幼稚了。

王外马甲《战场上的蒲公英》里面有很到位的评价:
其实,大学教授们并非特意和军人过不去,只不过因为这么些年里他们都是这样抨击时事的,已经骂习惯了、一时半会地刹不住车。。。。。。虽然都是骂,但教授们各自的特点却并不一样。
一类是“正统派”,比如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查良钊(金庸的堂兄)、雷海宗之类,他们都具有国民党的身份,有的还是中央委员或者监委,所以发言的时候经常批评延安、很少指责重庆;另一类则是“自由派”,逮谁骂谁,既骂共党也骂老蒋,其中有钱端升、杨振声、伍启元、华罗庚和冯友兰等等一大帮;专骂执政党的“激进派人物”其实并不多,但号召力却很大,他们主要是抗战期间从香港回来的“民盟”成员,风头最键的要属李公朴和闻一多,每次演讲都是人山人海,挤得会场内外水泄不通。

李公朴和闻一多,是当年除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另一个“强大”(相对其他小角色而言)政治势力——民盟的宣传家。只不过国民党实在没品,对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都搞暗杀(太祖是直接玩死你),共产党也就捞出来搞“死闹”了,既然是利用,当然要打扮打扮,于是李闻二人就显得不那么幼稚了。

王外马甲《战场上的蒲公英》里面有很到位的评价:
其实,大学教授们并非特意和军人过不去,只不过因为这么些年里他们都是这样抨击时事的,已经骂习惯了、一时半会地刹不住车。。。。。。虽然都是骂,但教授们各自的特点却并不一样。
一类是“正统派”,比如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查良钊(金庸的堂兄)、雷海宗之类,他们都具有国民党的身份,有的还是中央委员或者监委,所以发言的时候经常批评延安、很少指责重庆;另一类则是“自由派”,逮谁骂谁,既骂共党也骂老蒋,其中有钱端升、杨振声、伍启元、华罗庚和冯友兰等等一大帮;专骂执政党的“激进派人物”其实并不多,但号召力却很大,他们主要是抗战期间从香港回来的“民盟”成员,风头最键的要属李公朴和闻一多,每次演讲都是人山人海,挤得会场内外水泄不通。
龙息烽 发表于 2010-2-28 21:07
所谓英雄一世,老来毁在一口狗肉上。
民国世事变幻难测,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比较有名的还有王云五,商务印书馆的老总,学问很大,本领更大,发明的“王云五四角号码检索法”,在五笔字型和智能拼音开发成功之前一直是汉字检索的标杆,一辈子都很英雄。不过他最有名的事情,却是1948年帮着老蒋搞金圆券,最后毁了一世英名。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0-2-28 21:20


    司徒雷登战前一直在斡旋,希望能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党争端。但当时的局势就是内战不可避免,中国的传统中没有包容共存的概念,领袖们对政治协商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毛虽然认为在当时和国民党开战相当危险,但他根本就信不过美国人和国民党;蒋更夸张,居然想把割占五省之地,手握百万重兵的毛发配到新疆去当省主席,真是异想天开。
   战端一开,以司徒雷登的身份,自然不免成为美国插手中国内战,左右中国命运的种种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为相当一部分国人所厌恶。个人觉得对他大可宽容一点,作为美国大使,他的立场决定他的行为。毕竟和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赫尔利比起来,司徒雷登要好多了。
回复 20# 龙息烽
不是插手国共这事,而是代言美国利益这事。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当年卖中国,现在卖美国的条约)的美方签字人。
自己顶一下
春晚怎么说的来者,用谎言来验证谎言,只能得到另一个谎言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0-2-28 20:54


    这样的人不止一个,当年小斯当东随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在中国呆了那么长时间,能够说一口地道的中国话,公认的中国通,怎么样?等到1840年英国议会开会讨论主张对华开战最坚定的就是他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0-2-28 20:54


    这样的人不止一个,当年小斯当东随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在中国呆了那么长时间,能够说一口地道的中国话,公认的中国通,怎么样?等到1840年英国议会开会讨论主张对华开战最坚定的就是他
司徒雷登也知道送给KMT的那些援助统统都是白搭,可是,他早干什么去了。。。
选择性的知道
反正死无对证
龙息烽 发表于 2010-2-28 21:40

当年的两个大佬都太厉害了。。。。[: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