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印度,回顾历史: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次由本土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05:22


为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配套(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史)
http://www2.cas.cn/html/Dir/2001/10/30/2898.htm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次由本土向公海发射火箭。远程运载火箭是现代尖端技术的综合体现,这枚运载火箭,由数十万个精密零件组成,射程距中国东海岸约6000公里,全程飞行时间仅半个小时。

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密切配合国防建设需要,为这次成功发射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保障。力学所研究了弹头烧蚀气动特性。计算所完成了烧蚀气动特性的数值计算。上海硅酸盐所研制成功导弹耐热端头帽,强度高、比重小,耐烧蚀防热性能好。电子所研制并提供高效率行波管、高增益行波管和作为全程试验用超远程雷达大功率发射源的速调管。长春应化所研制成固体火箭燃料。大连化物所研制完成弹头姿态控制用的肼分解催化剂。上海有机所研制润滑密封材料。陕西天文台承担这次导弹发射的全程试验授时任务。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光电准直经纬仪、160光电经纬仪、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用于导弹海上跟踪测量,船体变形测量系统解决了船体摇摆和挠曲变形对仪器测量数据的修正。光电技术所研制出三种型号的弹道相机用于弹道测量。武汉物理所和航天部二院合作研制的钕激射器原子频率标准用于参试频率标准源的检定测试。

为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配套(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史)
http://www2.cas.cn/html/Dir/2001/10/30/2898.htm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次由本土向公海发射火箭。远程运载火箭是现代尖端技术的综合体现,这枚运载火箭,由数十万个精密零件组成,射程距中国东海岸约6000公里,全程飞行时间仅半个小时。

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密切配合国防建设需要,为这次成功发射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保障。力学所研究了弹头烧蚀气动特性。计算所完成了烧蚀气动特性的数值计算。上海硅酸盐所研制成功导弹耐热端头帽,强度高、比重小,耐烧蚀防热性能好。电子所研制并提供高效率行波管、高增益行波管和作为全程试验用超远程雷达大功率发射源的速调管。长春应化所研制成固体火箭燃料。大连化物所研制完成弹头姿态控制用的肼分解催化剂。上海有机所研制润滑密封材料。陕西天文台承担这次导弹发射的全程试验授时任务。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光电准直经纬仪、160光电经纬仪、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用于导弹海上跟踪测量,船体变形测量系统解决了船体摇摆和挠曲变形对仪器测量数据的修正。光电技术所研制出三种型号的弹道相机用于弹道测量。武汉物理所和航天部二院合作研制的钕激射器原子频率标准用于参试频率标准源的检定测试。
大窜天猴
炮仗···
误差多少?1KM?
y4822109 发表于 2010-2-9 17:31

5月21日发射的第二发(580B)由于控制系统故障导致二级提前6.4秒关机,弹头偏离预定弹着点1400km,后来的官方报道就着重于5月18日成功的580A而刻意忽略580B,以至于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飞向太平洋其实是打了两发。
是第一发失败了,第二发成功了。可参见《刘华清回忆录》。应该隔几年来两发,否则不知道还管用不。学学老毛子嘛。
mxn517 发表于 2010-2-9 23:56

您记错了吧,刘华清那时候管的是海军,回忆录里写的是1982年巨浪-1导弹的潜艇水下发射试验,而不是1980年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试验。的确82年的那次是10月7号的第一发发射后失控自毁,10月12日的第二发成功。
回复 7# dodge


    确实是1980年陆基洲际导弹的试验,因为海军负责公海上的再入弹头回收和护航,所以此事与海军密切相关。
我记得巨浪1是3天打两发,第1发点火失败
mxn517 发表于 2010-2-10 14:05

您既然坚持这么说的话,请给出具体出处,到底是刘华清回忆录第几页有讲到1980年580A失败,580B成功,咱也好长长见识。
1980/5/18 de 起飞点到底是吉林还是酒泉,有资料吗?
要是有经纬度更好了,在google 地球上拉一拉距离。
1980年的全程试验只有9070公里,由于技术薄弱,东风5的射程未能达到最初计划,1973年决定分两步走,直到1993年才发射了能打到美国的东风5甲

东风5甲研制历程:http://bbs.cjdby.net/thread-7540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