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指挥体制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57:49


请问TG战时是通过什么机构或形式来组织不同军种的协同作战的?如设立临时的战时前线指挥部还是说将几支不同军种部队组合成如战斗集群或方面军这样的作战单位。

请问TG战时是通过什么机构或形式来组织不同军种的协同作战的?如设立临时的战时前线指挥部还是说将几支不同军种部队组合成如战斗集群或方面军这样的作战单位。
前者吧
一下子涉及战术、战役、战略?
回复 3# 猎杀m1a2


    我想问的是战役级别
前指或者战役兵团合同作战指挥部(标准称呼忘了)

战斗集群多为战术级别,方面军已不属于战役兵团了
回复 5# 猎杀m1a2


      那也就是说,战时各军种部队还是会在组织架构上整合一齐~然后再由一个指挥部对这些整合后的作战单位进行指挥和协同,对吗?
回复 6# 打枪打炮打飞机


    对,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7# 猎杀m1a2


    那这种模式会不会由于平时缺乏联合演练,导致反应速度缓慢?
回复 8# flashdark


    平常也有演练的

这东西不比训练,平时的工作做好了,过一次就会;做不好,过多少次也是糊涂的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2-9 11:47
也许以后会进一步演进吧,前线部队能够直接呼叫其他兵种的掩护,而不需要通过指挥中心绕一圈。
联合指挥部(所),各参战单位派人参加。
这事不好多说。。。

不过,目前所谓的联合作战还是停留在纸面上。。。指挥部构建还是以某一级别的陆军指挥部为主构建,而需要协同的单位,比如说空军二炮派遣军官进入指挥部进行协调作战。。。而这个协调主要以计划为主,像不同属的部队召唤火力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这方面建设是比较落后的。。。

而我军中高级军官,将领都经过多兵种,甚至是多军种的培训。。。而我军对美军的指挥体系研究是比较透彻的。。。而未来如果爆发战争的话,我军很可能会建立战区涵盖范围很广的战区指挥部,包括陆海空二炮,甚至要包括政策咨询,外交,谍报等系统。。。
flashdark 发表于 2010-2-9 15:17


    假如你玩一个RTS,你的单位都会自主行动而且会调动其他单位动都不经过你一道,会是什么场面?
renfeng 发表于 2010-2-9 21:21


    什么东西没计划能做好?难道你认为全靠临机决断就能做好一切?

  没有计划,没有预案,临场指挥只会一片浆糊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2-9 21:50


    你的回复显得你对指挥这个问题了解的不多。。。

计划很重要,不错。。。但是现在的未来的战争,将向着分散指挥发展,而协同也将向着联合演变。。。这个可能说的太含糊,简单点说。。。比如陆空协同,在计划下,你只能战前就命令:某某航空中队,何时何地,使用何种弹种,攻击某某目标。。。这种计划的方式导致,所有战斗死板僵硬,难于变通。。。作为基层部队而言,飞机按照计划炸过一遍走了。。。可是有未摧毁的目标,战前侦查未发现的目标还得你自己去解决,你不可能上报,上报了也没有用处。。。这就是计划的坏处。。。计划是有好处的,不过这里不谈好处。。。

而现在美军的联合作战,基层部队有航空火力引导员,发现一个目标,可以上报,通过一系列流程,派遣飞机,从基层部队角度来看就是基层部队可以直接召唤空军飞机来轰炸,这种联合作战的方式,起源自二战德国,德军在二战期间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即可与装甲部队进行协同作战。。。而美国把这种战术发扬光大,并最终形成了空地一体战。。。

所以,我军在这方面是很差的,韩先楚指挥一江山战役,也是用的计划方法。。。而我军在十年两山轮战期间,炮观与基层连队的结合,算是一种很初始的联合作战。。。

但是联合作战显然也是不够的,未来要求的一体化作战。。。就是在信息流转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从而形成全自动化的近实时的反应系统。。。比如,步兵引导炮兵轰击目标,从步兵发送信息开始,到炮弹在目标爆炸,只需要一分钟。。。
>>>>>>>>>>>>>>>>.喏,很早的小文了,不过我关于协同联合以及一体化作战的定义可能和目前主流的定义不太一样。。。

[原创]协同、联合及一体化作战
协同、联合及一体化作战
笔者开篇的几句话
本文不想从空洞的理论和教条的说教来阐述协同、联合以及一体化作战的历史沿革及泛泛理论,而是要从实战出发,简单的阐述协同、联合以及一体化作战的组织形式以及其中的区别。本文的内容也许不符合我军传统的军事理论,但却是个人近年来思想的结晶,今天贡献出来,望大家批评指正。
协同作战、联合作战以及一体化作战的共同点
在我军军事理论中,往往对协同作战、联合作战不加区分,甚至以协同联合作战笼统概括之。但是个人却认为协同、联合以及一体化虽然有显著的共同点,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编制、军事思想的不断进步,而具体实现方法不同,而导致了相当大的差异。协同、联合以及一体化作战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进步的形式。
之所以我军将协同、联合、一体化作战不加区分的笼统地概括在一起,是因为其有显著的共同点——共同攻击。各不同编制组织、不同兵种为了获得整体上战斗力和防御力的提高,为了对付某些难以攻克的目标。为了获得战斗力的加成等优势,而希望进行“共同作战”,所以说,“共同作战”是协同、联合以及一体化作战的共同点,协同、联合以及一体化作战可由“共同作战”而同一代称。
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古已有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车徒混合布阵共同作战、亚历山大时期马其顿方阵、投掷轻步兵、骑兵共同作战等,都属于协同作战,直到今天还有其实践意义。协同作战是共同作战的最初级形式,协同作战是通过任务、目标、时间、空间等办法计划从属部队任务,形成共同作战的目的。我军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乃至于今天,在攻击发起前,总有一个各部队指挥员集体对表的过程,这不是为了对对谁的表准,而是为了和总指挥的时间统一起来,以获得精确的进攻发起时间,获得周密的配合。协同作战,往往以目标、时间、空间等作为标志,来限定各部队的进攻,已获得精确的协同,这需要在总指挥部在战前根据预想,制定各部队机动快慢、火力性质等的制定详尽而又周密的计划,在选定突破地点,与总攻时间的前提下,每一支部队都需要知道自己何时发起进攻,向哪个方向,哪个地点的什么目标发起进攻,应该达到什么效果,何时转入下一阶段任务等等。这种计划方式的作战形式在前苏联红军中十分流行,前苏联红军的大纵深作战既是典型的计划式指挥法。而我军现代化是根据苏军作战思想发展而来,所以我军作战思想留有苏军的烙印,作战演习往往采用苏军的计划式指挥法,在进攻发起前,往往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与时间进程,作战时各部队按照时间计划表,按时出现在战场上。严格按照计划行动是我军、前苏军以及采用苏式作战思想军队的典型特征。
虽然,这种计划指挥法,可以让部队精确的按照计划执行作战任务。但是十分教条,变通性很少。一旦遭遇不确定情况,各部队往往不知所措,遭受重大损失,甚至一旦初期进攻的失利就会挫败整个战斗行动,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重新调整进攻计划。
比如埃及叙利亚在上个世纪70 年代中,均采用苏式军事思想体系。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完全按照计划作战。一旦情况有变,则不知所措。而叙利亚军队的进攻方式也相当的单调,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叙利亚军队借助夜暗,突击队潜伏到以色列人阵地的前方200-400米处,黎明时,火炮进行火力准备**分钟后,远程火炮实施徐进弹幕射击,向敌人纵深轰击,这时候坦克部队与步兵部队协同发动进攻,当即将进入到以色列射程时,突击队越起冲锋。本来这些战术应该算是可圈可点,黎明时分发动总攻,突击队近距离潜伏都是我军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在黎明进攻,黎明时分是人思想最容易放松的时候,这时候进攻,往往可获得最大的突然性。而突击队提前潜伏,则为了缩短突击距离,减少远程炮火的杀伤。而在坦克步兵等主力部队进入到射程时,潜伏部队越起突击,不但可增加战术的突然性,打乱敌人部署,还可快速冲到敌人阵地,与敌人近距离交火,而掩护了坦克步兵协同部队避免以色列人的火力杀伤,而等到损失较小的数量处于绝对优势的坦克步兵协同部队冲到以色列人阵地里。那么战斗也可以结束了。但是如果这套程序一旦被打乱,那么这么一整套协同进攻方案,就必须推倒从来,重新部署进攻。
而以色列就通过一条计划外的反坦克壕挡住了叙利亚人的进攻。当时防守北线戈兰高地的以色列军队仅拥有60辆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过的“谢尔曼”型坦克。而叙利亚出动了800辆苏制T-62新式坦克,统共3个叙利亚装甲旅和3个叙利亚步兵师。强弱之势立辨,如巨石击完卵,以色列军岌岌可危。不料,气势汹汹的叙军坦克车队竟被挡在了戈兰高地的一条壕沟之前,一筹莫展。原来,防守戈兰高地的以军虽然人数少、装备差,却在战前挖了一条反坦克壕,壕沟口宽6米、底宽4米、深达9米。这条反坦克壕很奇特,按一般构筑反坦克壕的方法,因简就便挖掘出的土一般堆在两侧。但以军却一反常规,将积土全部堆在己方一侧,并垒成了一道两米多高的松软土堤。这一细微而巧妙的变化就让叙军伤透了脑筋,用推土机填平它吧,由于积土全部堆在以军一侧,而且戈兰高地是结实的火山熔岩地,推土机铲不动硬地,无土可填。无奈中叙军只得将坦克填入壕中,可填入壕中的坦克仅有2米多高,壕深却有9米,白白折损了不少坦克,依旧只能“望壕兴叹”。叙军只好拿出最后一招,用坦克架桥车架设车辙桥,可是又因为壕的另一端高出了两米多,架起的桥一头高一头低,且高的一端搭在松软土堤上,使得过桥坦克左摇右晃,动不动就翻入壕中。侥幸过来的坦克命运更加悲惨,因为跨越土堤时车体上昂,把装甲薄弱的底部暴露在外;当越过土堤下来时,又把脆弱的顶部显露无遗,这样给了以色列军两次绝佳的瞄准射击良机,成了反坦克炮的“活靶子”。经过4天的战斗,叙军不仅未进半步,反而在反坦克壕沟两侧,丢下了250 辆坦克和260辆装甲车。而叙利亚军由于这条反坦克壕打乱了进攻计划程序,而愚蠢的是,教条的按照苏联军事条令执行,每一次进攻不得手后,就得重新部署,等到晚上再重复一次,这又给了以色列军喘息的时机。进行维修补给,等待下一次可以预料的进攻。
相对比之下,埃及军队要强的许多,在突破苏伊士运河过程中,打得十分出色,其战前保密工作,秘密集结兵力,发动的进攻的突然性、运河的突破以及萨姆导弹防空圈的构建均可圈可点。顺利的突破了巴列夫防线,但是图突破防线,并建立运河防线后,按照常规,埃及军队应该趁势发展战果,借助发动战争的突然性,向西奈半岛纵深推进,但是埃及军队没有,因为按照战前计划,按及军队在突破运河防线后,应依托苏伊士运河建立阵地固守,等待联合国的调解,但是埃及想停战,而以色列不想,随着北线叙利亚军队的压力越来越大,埃及军队不得不发动两次进攻,却因为缺乏协同,让进攻的部队脱离的萨姆导弹的防御圈,而遭致以色列空军、炮兵、地面部队的联合打击而损失惨重,最终被以色列发现了防线的连接处的空隙,被沙龙伪装埃及部队所欺骗,被装甲部队深入到防线的后方,被摧毁大部分萨姆导弹的防空阵地,从而使以色列空军大展神威,扭转了战局。
如果说可能是苏联顾问并没有苏式军事思想正确的灌输给他的学生,或者说苏联人的学生过于愚笨,而不能理解苏式协同指挥的奥妙。但是,事实显然不是如此。苏联军队在二战期间也往往犯类似错误。在二战德军曾以6千人对抗苏联军队5万人105的围攻,直到被解救出来。这就是著名的霍姆尔战役。在战役中,苏军经常犯类似错误——苏军的协同进攻战术相当的程式化,以至于德军能够摸清苏军的作战规律,能够精确的预估苏军地进攻地域内和进攻时间段,所以在某个地域内的一轮进攻别击退后,德军知道那个地方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苏军将不会再进行另一轮冲击。甚至在战役中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摸透了苏军脾气的德军,能够将他们唯一的一门37反坦克炮从已经发生过战斗的阵地调走,移往他们已经预料好的下一次进攻将要发起的区域。
从上面埃及军队、叙利亚军队乃至于苏军中我们可以发现完全按照计划,按照时间进程表这种苏式的协同指挥法,虽然可以在缺乏技术支撑的环境下,实现较为精确的协同,而且这种计划式的协同呢能够精确的控制、协调整体力量,能够在决定的时间地点内投入最大力量。但是这种完全依赖计划和进程时间表的协同作战,准备调整部署时间长,一旦被打乱步骤,进攻受挫,就只能花费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重新调整部署。下属部队主观能动性受到遏制,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一旦攻击受挫,就不得不重新调整计划,制定新计划,传递命令,部队调整部署,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这给敌人以充裕的时间进行加强防御或反击。而且这种通过计划进行的协同往往适合于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实施与有准备的进攻。尤其在没有预案的情况下,比如苏军大纵深突破敌前沿阵地后,向纵深发展中,由于没有预案,也不可能停下来进行计划,所以导致了前线突击的部队得不到远程火力的支持,一旦在纵深撞到硬骨头,只能依靠编制内火力进行打击,缺乏远程重型火力支援,而在后方的远程重型火力有计划地在火力准备后,不知道己方到底到哪里了,哪里需要支援,不得不呆在家里,浪费了大量的火力资源。只好根据计划时间表,向深远纵深实施盲目的打击,而且带来了很大误伤可能性。因为,这种计划式的协同方式有很大限制,所以新的共同作战方式——联合作战出现了。
联合作战
在我军军事思想中,协同作战与联合作战这两种共同作战方式往往不加区分,但是个人认为协同作战与来联合作战在许多方面是有所区分的。比如,组织形式方面,协同作战可以是不同兵种部队也可以是相同兵种部队,通过战前计划方式,以时间、地域、任务、目标等,以命令的形式实现的共同攻击。比如在演习中,步兵坦克兵等地面部队发动进攻前,天空中出现强击机、轰炸机对敌前沿目标进行轰炸,虽然航空兵部队按照总指挥部计划,在预定的时间、地点,对预定的目标进行空中打击,但是发动进攻的地面部队和天上的航空兵是不联通的,空中的飞机完成任务就回机场,地面部队毫无控制权,也不能与天空中的航空兵取得联系,这就是所谓的计划式协同作战。而联合作战不同,个人认为,联合作战应该是不同兵种之间进行的,支援性兵种部队通过派遣执行引导、控制、侦查的小组到需要支援的部队中实现共同作战,通过这种交叉派遣部队的方式,实现共同作战的方式被称为联合作战,我们把这种共同作战方式称为联合作战。而由德国发展起来的联合作战在西方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某些西方专家评价我军目前的大规模演习时认为:我军虽然在演习时,地面部队进攻过程中,适时出现了轰炸机战斗机进行了支援,但是空地之间却不能连通,这种协同是“假协同”“协同不利”,这不过是指挥方式所造成协同作战与联合作战的差异,而不是没有协同我军采用的是苏式的计划协同法。
德国在二战中发展的空军地面引导小组,空军地面引导小组,可以直接和前线机场指挥部和天空中等待召唤支援的战斗机、轰炸机联系,将空军地面引导小组配置给地面部队,这样地面部队就可以通过空军地面引导小组,召唤指挥航空兵对地面目标进行空袭,或者划定地面部队的进攻战线,防止空军误伤地面部队。在二战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辆三轮摩托带着几个德国兵开到敌人火力打击氛围之外,然后望远镜望望,指指点点,然后对着无线电呼叫一阵,20分钟以后,阵地就遭到德国俯冲轰炸机的猛烈轰炸。这就是空军地面引导小组所起的作用。德国空军的对地攻击战术,根据他们在波兰和法国的实战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了改进。在苏联,更多的超高频无线电小组作为德国空军通讯兵部队的一部分随同陆军一起行动,在必要时与攻击机进行联系,为他们指引需要轰炸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飞行员也加入了德国空军的无线电小组,由于具有亲身的驾机经验,这些飞行员在地面可以更好地与他们在空中的同事交流,在无线电小组中工作的飞行员与驾驶斯图卡在天上飞的飞行员会定期轮换。虽然没有直接的文献报道,但是在一些资料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德国空军的这些无线电小组在战斗中通常活跃在最前线,他们的作战位置甚至比德军装甲部队指挥官的先导联络员更要靠近苏联人的战线。渐渐地,德军发现在快速推进中,地面部队指挥官与空中的俯冲轰炸机之间的紧密联络通讯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关键。随着战争的进行,渐渐地,在无线电小组中工作的斯图卡飞行员回到了他们的岗位,重新驾驶飞机升空作战。而他们的工作由德国空军通讯兵部队的超高频无线电通讯员来接替,虽然这些人没有驾驶斯图卡作战的经验,但是他们在信息处理和设备操作方面具有专业上的优势。
而现在美国更是把空地联合作战发展至极致,而美国人甚至在空军学院内专门开设了空军地面引导员这样一个专业,让空军地面引导员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空军地面引导小组被在美军中称为战术空中作战控制组,直接隶属于空中支援作战控制中心,由空中部队派出的联络官和终端攻击控制员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机组人员、战术指挥与控制方面的专家、通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战术空中作战控制组与地面部队的师、旅、团或营级部队部署在一起,随同其行动。这样有了战术空中作战控制组的地面部队,与航空兵的共同作战能力大大加强,地面部队指挥官可通过战术空中作战控制组直接向空中支援作战控制中心提出申请,而不至于逐级向上申请,逐级审批,耽误了支援火力反应时间。战术空中作战控制组可以向其配属单位的地面部队指挥官提出空中打击能力和局限性的建议。对向其配属的地面部队单位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飞机实施终端攻击控制,比如使用激光指示器引导激光制导炸弹做精确攻击。在作战中,战术空中作战控制组负责把地面部队指挥官关于空中支援的申请转交给空中支援作战中心,并向空中部队提供关于地面作战的相关情况,以免空中部队造成误伤,在以往地面部队为了和空中部队联络,是通过事先约定,通过白天颜色组合布板,颜色烟雾弹,夜间火堆,信号弹,车辆上使用明显标志等方式实施简单的指示与协同,而战术空中作战控制组则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部队位置所在,划定战线的方式。而另一种则是通过格栅的方式,就是将战区划分为逻辑格栅,通过打开关闭格栅的方式,划定那些区域没有己方部队存在,哪些是双方部队的交合处,哪些是敌人所在区域。通过这种方式协调空中部队攻击。除此之外,战术空中作战控制组还可以与地面部队火力支援单位进行协调,以免与己方弹道交叉,而造成误伤。
而空中支援作战中心也是美军实施空地联合作战的方式,是空军军种部队空中作战中心的下属单位。空中支援作战中心通常与陆军(这里的陆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的军/师级战术指挥所的火力支援组配置在一起,空中支援作战中心是美国空军对陆军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而在陆军军/师级指挥机构派遣的协调机构,这样需要空中支援的部队,通过逐级上报,逐级审批,申请提交至空中支援作战中心,通过空中支援作战中心协调空中部队进行空中火力支援。
虽然,在这里联合作战特指的是不同兵种部队通过交叉派遣联络协调机构,实现联合作战的方式。而美军所特有的联合作战,还包含统一调配各军种资源的意思。这是美军所特有的现象,因为美军三军相对独立,所以发展的陆、海、空、海军陆战队作战系统往往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作战能力,比如美国海、空军都具有相当强大的各式作战飞机及远程攻击力量,所以美军所谓的联合作战,还有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等兵种部队组成联合作战指挥部,统一调配各军种作战力量的意味。
实际上,我军也曾有过联合作战的形式,比如十年的老山拉锯战中,我军曾有步炮联合作战取得较好的战果,炮兵将观察所配属给步兵基层进行驻守和运动,通过有线电话、步话机、电台,炮观可随时指挥、引导、校正后方火炮进行精确的炮击,支援步兵作战,效果很好,虽然,是在建制内实现的。但值得肯定。步兵也可通过电话、步话机呼叫后方炮火支援,联合作战体系初见萌芽。但是,这种步炮联合作战方式在老山拉锯战中仅仅是暂时编制,所以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缺乏机动能力与通信能力仅适合防御作战或浅近纵深进攻,缺乏整体的协调指挥能力等,在老山拉锯战昙花一现后,并未发扬光大,在89 年以后的诸次演习中很少体现,又回到了苏式的计划协同作战当中。但可喜的是,我国军工炮兵专家已经意识到了大口径压制性地炮“观、通、炮、驾”是形成作战能力的整体,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样,均不能形成完整的战斗能力,所以侦查、引导、校正系统,通信系统,机动系统均得到了发展,只要经过直接配属,可在以后的战争和演习演练中实现步炮联合作战。做到进攻中没有预案式的远程火力支援。联合作战,可使部队获得较大程度上的作战灵活性,可大大增加远程支援火力的效果,增强地面部队的防御力与进攻能力。可以更合理的分配火力资源。当然,联合作战不仅仅包括空地联合、步炮联合,还包括其他联合作战方式,比如步坦联合。
虽然联合作战与协同作战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当优势,但是并不能排除计划式协同,计划式协同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己方整体力量的控制,可最大程度的有控制的分配力量,实现己方战术企图。所以在实际作战中,两者不可偏废,应根据具体情况,衡量采用哪一种共同作战的方式。就是倾向于联合作战的美军也不排除计划式协同方式,而苏军也不排除联合作战,比如步兵搭乘坦克进攻就是典型的联合作战。
一体化作战
联合作战与协同作战是目前的两种主要共同作战形式。但是,联合作战与协同作战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时效性差。协同作战需要计划,这需要浪费许多时间进行准备,根据协同的规模不同,调整时间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不等。而联合作战部基层部队提交空中火力支援的申请,需要逐级批复,虽然有无线电等快速通讯设备的支持,也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等到空中支援到达时,可能在20-40分钟(反应时间的差别看空中的战斗机是采取何种近距离空中支援方式,在美空军中空中支援方式包括计划性近距离空中支援与临时近距离空中支援,而计划性近距离空中支援又包括预定近距离空中支援和待召唤近距离空中支援)之多,在现代战争双方都具有极高的机动能力的情况下,战机稍纵即逝,而20-40分钟早就可能决定了战斗双方的命运,己方的安全受到极大的制约。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人侦察——打击链,时效性很差,比如美国的照相卫星虽然分辨力很高,但是却不能实时辨别目标,需要把图像传输到地面,然后通过专家人工辨别出目标,然后再通过指挥部派遣飞机进行打击,这种联合作战的方式打击固定目标还可以,但是用来打击机动目标可就难了,在加上美国海空军通信不兼容,需要人工传递信息,这更是雪上加霜,从卫星发现目标到战斗机出现在目标预定位置的上空,这至少需要花费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这也是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可通过机动获得生存的原因,而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显然,美国人的实时打击能力还是有限的,南联盟第三军团的两大法宝“藏”“跑”,把美军弄得还是没辙。到了阿富汗反控,美军大量使用无人机,但是无人机往往发现了目标,等美军赶到时,目标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最后不得不给无人机装上“小牛”导弹来获得实时打击的能力。
所以,在共同作战中,如何提高火力需求——火力打击链的反应的时间被提到日程。一体化作战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体化作战系统,将各兵种的传感器系统、指挥机构与打击系统的通信接口标准化,智能化,联为一体,获得快速近实时的共同作战能力。现在的所谓军事革命,一体化作战是其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目前来看,美军是目前唯一正式实施一体化作战革命的军队。但是,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美国人更倾向于将一体化作战系统设计成为一种类似于互联网式的一体化作战系统。各部队将所有的信息都堆砌在网络上,然后各部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决策作战。其核心为战场态势图,将各部队以及卫星等其他信息收集系统收集的信息通过这张战场态势图表现出来,将各部队的位置,发现敌人的方位、性质标定在态势图上。但是在目前的基础上,受到技术的制约,这张图更新的时间间隔为60-90分钟,仅能满足决策要求,这样看来,某些人说信息是作战系统的倍增器的说法是成立的,因为信息化只能提供一种决策优势。
但是个人却认为,信息一样可成为战斗力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存在,比如笔者曾经构想的几种作战系统《关于提高远程炮兵间接火力反应速度的方案》(链接http://forum.defence.org.cn/view ... &extra=page%3D1)、《未来海战模式——让美国人惊出一身冷汗的文章》(链接http://forum.defence.org.cn/view ... &extra=page%3D1)、《关于短期内迅速提升我空军空战能力的技术战术的建议》(链接http://forum.defence.org.cn/view ... &extra=page%3D1)。在这些系统中,不是将信息不负责任的堆砌在网络上,然后给各部队自主的挑选,自主的作战,而是通过一种近似于虚电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应学过)的方式,将侦查信息收集平台、指挥平台打击平台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就好像有一条无形的逻辑上存在的电路一样,将其连接成为一个作战系统。保证在发现敌人的同时,实时的攻击敌人,并且获得射程,机动方式,生存力方面的优势,相应的提高了整个作战系统的战斗力与生存能力。所以,我要说信息是战斗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作为一个士兵和一位将军,甚至是同一级别不同职能的军官,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一个士兵侦察目标,需要辨别其真伪,计算其数量,判断其型号,报告其方位。这些都是需要士兵自己观察、判断、决策的。那么,他浪费宝贵的带宽,利用好几分钟的时间将其传送给后方的营长的显示屏上,又有什么用呢?这样一幅图像需要几十兆,上百兆。营长需要的可能仅仅是其型号,数量,方位等抽象的,经过提炼的可能几十个比特就能表达的信息,而不是和前线的侦察兵们看同一幅图像,图像包含的对营长有用的信息不过万分之几,大量的带宽被无用的信息浪费掉了。而如果,有上百名侦察兵传送来几百幅图像,供营长判断决策,那么营长会淹没在信息海洋中而不能自拔。何谈决策?所以美国人所描述的场景看起来辉煌一片,可惜并不实用。
同样道理,将军的需要的信息跟一个营长需要的信息差异很大,也更不需要和士兵共享一幅图像。而一个装甲兵中尉和一个后勤中尉对信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那么,所有的平台把各种不同的信息汇集到网上,然后让人在其中寻找,不但浪费了巨大的人力资源,降低了运作效率,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带宽,技术上是难以承受的。要想作为一个有效率的系统,更容易实现的系统,必须在系统内部,研究信息流的流动,建立一整套分层信息滤析体制,比如士兵发现目标后,仅需要提供诸如目标类别、型号、数量、方位等信息,然后通过处理、汇总、整理逐级向上流动。所以建立网络作战系统之时,必须调查研究,经过慎重的分析,设计信息流向。像美国人所描述的场景如果不是为了误导其他国家,就是过于迷信技术,这样的系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而如果态势图不是采用卫星图像,而是在态势图上某些容易于变化的物体,利用图标代替,通过新的数据格式传递态势图上改变的信息。相信可大大降低数据量,降低网络负荷,缩短态势图的更新时间。
有许多人认为,网络信息化不过是作战硬件系统的倍增器。包括一些美国人也是这么认为。所以,将作战网络设计成类似于互联网一样的信息共享的方式。这是极端错误的。网络作战系统应该类似于原有的军师旅团营的分层结构,通过设计合理的信息流向,各个层次对信息进行滤析整理,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给需要的人。而不是把所有的信息一股脑的堆砌到网络上。这不但增加了网络带宽负荷,还降低了网络的可靠性,这将是致命的弱点。
而网络信息化本身就是战斗力的一种。通过网络信息化,可大大延伸武器系统的射程,使其不受武器系统自身的获取外界信息能力的限制。还可提高武器系统的反应能力。甚至,可用远程火炮直接命中机动的装甲车辆。具体事例请详见我写的几篇小文。而美国人则更多的是把网络信息化技术作为决策优势,而不是为了增强战斗力的本身,难以实时反应,可见美国人虽然摸到了网络信息化作战的大门,但是还没有登堂入室。
如果说美国人互联网式的一体化作战系统,更好象现在的互联网,将信息堆砌在上面,然后各取所需,各干各的,自主攻击。那么我所希望的一体化作战系统更像一个能够自动完成生产任务的全自动的无人工厂,不过目的却是为了摧毁敌人系统。
会临时组建战区指挥部,如果需要还会开始前指
比如陆空协同,在计划下,你只能战前就命令:某某航空中队,何时何地,使用何种弹种,攻击某某目标。。。这种计划的方式导致,所有战斗死板僵硬,难于变通。。。作为基层部队而言,飞机按照计划炸过一遍走了。。。可是有未摧毁的目标,战前侦查未发现的目标还得你自己去解决,你不可能上报,上报了也没有用处。。。这就是计划的坏处。。。计划是有好处的,不过这里不谈好处。。。
===========================================================

在你眼中,似乎计划就和死板脱不了干系

你说的那种并非军队存在过的任何一种计划。实际上,军队事先做计划,并且要做很多个计划,就是为了更好的应变,在出现情况变化时,有所参考。因此,实际的情况的处理方法,往往是多套计划的有机组合
前指,野司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2-10 00:19


    看来你没有相应的学习过相关课程。。。这倒是可以理解的。。。

计划有计划的好处,但是完全依赖计划是不可行的。。。必须给执行任务的指挥官以足够的自主权,就是所谓的委托式指挥。。。比如美军就喜欢这种方式,下命令时是非常笼统的,比如,在某某时间之前,攻占某地,至于其余的规定不是那么详尽。。。

而前苏与我军的作战指挥极为依赖计划,何时何地,甚至何时攻击到达某一线,协同作战的航空兵炮兵都是如此,极为详尽,但是计划的问题就在于战争本身就是个不可捉摸的东西,计划外的因素非常的多,一旦执行的下属过于呆板,或部队的准备不足,就难于完成目标。。。而对于有才能的指挥官也不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当然,任何一场战争的指挥形式都是集中式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的,不过问题就在于哪一种更多一些而已。。。而欧美的分散式指挥要多一些,计划笼统一些。。。而前苏体系的则是集中式指挥要多一些,计划要相对详尽的多。。。

不过,分散式指挥,委托式指挥法更适合信息化战争,未来分散指挥,委托指挥要占更大的比重,也是我军的共识。。。
至于多个计划之类,是外行的说法,也许会在战前制定多个计划,发动战争,战役,战斗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但一旦选定,就难以更改,不可能从一个计划转为另一个计划,而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遭遇的变数可能是非常多的。。。
比如美军就喜欢这种方式,下命令时是非常笼统的,比如,在某某时间之前,攻占某地,至于其余的规定不是那么详尽。。。

而前苏与我军的作战指挥极为依赖计划,何时何地,甚至何时攻击到达某一线,协同作战的航空兵炮兵都是如此,极为详尽,但是计划的问题就在于战争本身就是个不可捉摸的东西,计划外的因素非常的多,一旦执行的下属过于呆板,或部队的准备不足,就难于完成目标。。。而对于有才能的指挥官也不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这句话的?
人疯兄说我军的战术极为讲究刻板的计划,而美军则是灵活的委托式指挥---而且还说美军对下属仅有一个模糊的命令,其余的一切下属搞定,上级不作任何预案,也不对协同作指挥。说实话,我读过的教材和外军资料还从未见过有此说法,人疯兄又是从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还请科普
别故意的扩大我所说的范围。。。这属于诡辩了。。。没意思。。。

请问你学过相关的指挥课程,或者接触过类似的工作没有???

如果没有的话,你没听说过这种说法也是很正常的。。。相关于集中式指挥与分散式指挥的争论仅存在于我军中,美军关于这方面的争论是没有的,美军更关心的是系统的构建与其中的程序问题。。。

至于我军计划式指挥,确实存在呆板教条的问题。。。比如79年对越反击战,在制定计划时,我军参谋不了解南方雨林气候地形,只会按照教科书的内容用尺子去量地图,从而估算时间,使得许多打穿插部队由于地形所限,难于及时达到攻击出发地,给总攻正面的部队造成了极大地压力。。。这仅仅是个例子而已。。。实际上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所以,有经验的老参谋在制定计划时,往往留有很大的冗余,以便于应付突发事件,而像有一些常例,也是由于计划式指挥法所带来的,比如说预备队的存在。。。但问题是,没有实战哪来的经验???而有一句常用的话也需要参考,那就是:越是详尽的计划,就越不可执行。。。命令意图越简单就越容易得到执行。。。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2-10 09:21


    教材???说实话,教材这东西我是不怎么愿意看的,教材中对指挥这一块,往往大都是定义与分类而已。。。看了笼统空洞没意思。。。对实践的指导也是意义不大的。。。而其中存在的争论往往是在私下里进行的,不会公布于众,给学员公开的,毕竟这只会带来混乱,让学员莫衷一是而已。。。争论也许在地方可以,但是在军队中却是大忌。。。

不过这一块问题是事实存在的,我们只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我所说的正是我对此问题的理解。。。
JC-renfeng 发表于 2010-2-10 09:59


    既然你练教材都没有看过,那么你又是根据什么得出我军战术死板的结论的呢?

  莫非是录像、影视、小道消息?
有经验的老参谋在制定计划时,往往留有很大的冗余,以便于应付突发事件,而像有一些常例,也是由于计划式指挥法所带来的,比如说预备队的存在。。。但问题是,没有实战哪来的经验???而有一句常用的话也需要参考,那就是:越是详尽的计划,就越不可执行。。。命令意图越简单就越容易得到执行。。。
==================================================================

谁告诉你我军参谋制定计划都是制定死计划的?
至于我军计划式指挥,确实存在呆板教条的问题。。。比如79年对越反击战,在制定计划时,我军参谋不了解南方雨林气候地形,只会按照教科书的内容用尺子去量地图,从而估算时间,使得许多打穿插部队由于地形所限,难于及时达到攻击出发地,给总攻正面的部队造成了极大地压力。。。这仅仅是个例子而已。。。实际上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

这个关计划什么事?这完全是情报保障的问题。难道让下属军官充分自主行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人疯兄,我只是觉得很好奇,既然你什么资料都没看过,你绝对对tg的这些东西不屑一顾,而你自己又曾经说过没服过役,自然也没有经过相关培训(而且就算经过相关培训却没看过培训所需的教材真是不可思议),得出了TG的战术以死计划为基础这个结论,真是让我怎么也想不通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RF那条反坦克壕还拎出来说。。。真是把叙军都当木偶了。叙军呆成那样的话,以军何不干脆弃守戈兰高地,然后在山后的平原上再挖一条反坦克壕,反正叙军计划里肯定没料到以军会这么干,就只能干瞪眼了- 这不比在高地上血拼好么?

所谓计划,就是是拿来骗股民的招股书,也要有针对不同情况的多个预测,何况是瞬息万变的战场?

美军怎么制定空袭计划,读读K神的几篇大作再说吧。前沿能召唤到空中的火力,那也得是事先计划好了这些火力就是支援你的。TG固然这方面经验少,能力差,然而TG陆军何时指望过依靠空中火力解决问题?TG步兵对炮兵的信赖也不过是对越之后才竖立起来。

RF那条反坦克壕还拎出来说。。。真是把叙军都当木偶了。叙军呆成那样的话,以军何不干脆弃守戈兰高地,然后在山后的平原上再挖一条反坦克壕,反正叙军计划里肯定没料到以军会这么干,就只能干瞪眼了- 这不比在高地上血拼好么?

所谓计划,就是是拿来骗股民的招股书,也要有针对不同情况的多个预测,何况是瞬息万变的战场?

美军怎么制定空袭计划,读读K神的几篇大作再说吧。前沿能召唤到空中的火力,那也得是事先计划好了这些火力就是支援你的。TG固然这方面经验少,能力差,然而TG陆军何时指望过依靠空中火力解决问题?TG步兵对炮兵的信赖也不过是对越之后才竖立起来。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2-10 10:21


    不愿意看=没看过???

我说过不要故意歪曲他人语义。。。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2-10 10:35


    啥叫死计划???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2-10 10:40


    故意歪曲他人语义,是诡辩。。。这就很没意思了
icyblue 发表于 2010-2-10 10:41


没办法前苏顾问训练出的军队都比较呆板,叙利亚在第四次中东战争表现极差,就是跟其战术呆板不知变通有极大关系。。。就是前苏顾问训练的朝鲜军队,也是冲锋必喊乌拉,哪怕是夜间潜伏也是如此,另与其配合的志愿军十分郁闷。。。前苏军的战术素质也是不敢恭维的。。。   

呵呵,我可没读过哪位大作,不过关于美军空军对地支援,俺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点。。。
JC-renfeng 发表于 2010-2-10 14:44


    那你说说你又是根据什么得出的呢?

  可以从三个地方看出吧:教材、条令、战史

  我只知道我接触 的教材和条令透视强调发扬基层指战员的主动精神的,看战史资料,对印、对越战争中,无不是大量我军基层指战员在情况突变时积极发扬主动精神,打出漂亮仗的例子。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2-10 15:14


    战史当然要挑好的写了。。。你到哪只部队的战史室都是荣誉。。。

不过总结的教训经验不是每个人能看得到的。。。
JC-renfeng 发表于 2010-2-10 14:45


    计划有计划的好处,但是完全依赖计划是不可行的。。。必须给执行任务的指挥官以足够的自主权,就是所谓的委托式指挥。。。比如美军就喜欢这种方式,下命令时是非常笼统的,比如,在某某时间之前,攻占某地,至于其余的规定不是那么详尽。。。
================================================

这是乃说的吧
乃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吧,TG都是依赖定死的计划行动,下级部队、分队之间没有足够的自主权

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JC-renfeng 发表于 2010-2-10 15:21


    乃不是说乃没有服役的经历么?

  那么这些东西乃又是怎么看到的呢?

  莫非乃有熟人违反保密条令?
人疯老兄啊,我还等你科普为何TG都是没有委托式指挥,行动都依赖计划呢
"朝鲜军队...另与其配合的志愿军十分郁闷" "我军计划式指挥,确实存在呆板教条的问题"

RF你就明说么,所有非西方军队都是只会制定计划然后执行计划的,而且计划还就是单线发展无任何灵活处置的预案的,因此此类军队打起仗来就是呆头鹅一群,只有被民主自由培育出来的强大灵活的西方军队轰成渣。

俺真是猪头,居然还接你的茬。到此为止,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