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装备研究院专业技术少将费爱国获记一等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29:28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5日 06:27  解放军报
  本报北京2月4日电 盖世波、张旭报道:中央军委给费爱国记一等功庆功大会今天在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胡 锦 涛签署的通令,向费爱国颁发了一等功证书、证章。

  费爱国是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三级,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从事科研工作30年来,他组织和参与了多项重大课题研制攻关,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

费爱国

    现任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高级工程师。1981年11月在北京邮电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他长期在一线从事指挥信息系统顶层设计、装备科研和工程建设,是空军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主 要开拓者之一。先后担任多个国家和军队重大项目技术总师,主持设计了我国首套出口型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和空军首套网络化区域指挥信息系统,为促进空军指挥信 息系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撰写、编译出版了7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先后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9年11月10日,领奖台上的费爱国一身西装。由于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被授予2009“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 奖”。拿在费爱国手中的这枚奖牌,在他的科技工作生涯中也许不是分量最重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一项项 荣誉足以见证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耕耘与收获。

  更多时候,办公室里的费爱国则是一身“天空蓝”。作为空军某研究所所长,空军指挥自动化专业学术带头人,他肩章上的那颗将星更彰显着一名军人的责任与荣耀。

  ———— 有贡献的人 ————

  锻造新型信息化系统

  2004年春节,长假还没有过完,一位空军首长把费爱国叫到办公室,“老费,说说你的东西怎么样。”费爱国很清楚,首长问的是“某型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工作。

  在详细汇报了研究成果后,费爱国得到命令是“上”,而且是快上,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变。

  时间紧、技术储备不足、管理上需要协调。“困难很多。”费爱国一句话概括了当时的形势。要改造的装备有多个型号,具体工作需要不同单位分头进行,谁来牵头?只能边试验边确定。

  “我们和空军某单位分别研制了不同的验证系统,进行测试”。费爱国清楚记得,测试时,空军主要领导悉数到场。“只为一个型号的装备,摆出如此阵势,空军历史上绝无仅有,足见重要。”

  通过测试,费爱国受命领衔该系统研发,出任技术总师。2005年至2006年上半年,费爱国几乎都守在试验场,“那一年多,过的是特别特别紧张,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的时候,不敢见首长,有时见了面首长笑都不笑。”

  正如他所说,在某基地进行的试验并不十分顺利,为了使试验更加程序化,更加严格,费爱国提出对所有大系统进行地面联试,检查并解决问题。

  除了试验方法决策,具体技术问题的攻关费爱国也亲自挂帅。在研制的某一个阶段,出现了影响系统效率的问题。为了找出原因,“我和同志们一起,画好状态图,一个一个地推。”费爱国说,最后终于找到症结,通过改进,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费爱国的办公室里,墙上一幅照片非常醒目,照片中中央首长与之亲切握手。“这是中央领导亲自视察空军两个重点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我们负责研制的新型信息化系统。”

  2006年,项目完成预定目标,接受检阅。2009年1月,这一项目荣获了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颁奖仪式 后,费爱国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是一项大协作工程,荣誉属于全国20多个协作单位,属于全体参与研发的科技工作者。”而至于自己,他说:“一个国家发展 与经济社会实力相适应的国防科技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能在这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非常光荣!”

  “支援”非洲某国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无论作为科学家,还是军人,费爱国都极少走入公众视野,但在非洲某国,他的“知名度”却不低。提起中国,那里的人们马上会想到两件事情,一是我们援建的国家体育场,另外就是国家防空指挥系统,而后者就和费爱国有关。

  1989年1月,我国与非洲某国签署合约,援建国家级防空系统。到目前为止,这套系统还是我国唯一出口的国家级防空指挥系统,在南部非洲影响很大。该项目的总体技术负责人正是费爱国。

  “从一个‘点’开始,到组成一张网,这个项目带出了一支队伍。”费爱国说,“原来我们做过本地指挥所,也做过航空兵的引导系统,但这些点都组不成一个网,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做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他看来,除了政治影响,这是最大的收获。

  “这次国家级防空系统前后做了14年。”为了这个项目,费爱国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也放弃了不少东西。“1992年,第一次去我就在那呆了16 个月。”为了出国后方便联系,他花了5000块钱给家里装了部电话。费爱国笑言,由于这条“战线”拉得太长,导致他很长时间没出别的成果。

  破解DOS系统

  回顾工作的经历,费爱国觉得自己“干了几件事儿”,破解DOS系统被认为是其中之一。

  “我这个人只要有事干就行,没有什么太高的奢望。”上世纪80年代初,和费爱国同期来到研究所的,很多人没干几年就走了,但费爱国从普通的技术员,到总工,再到如今的所长,在所里干了28年,就是因为他觉得“有事儿干。”

  硕士毕业,费爱国来到研究所干的第一件事是“讲课”。

  当时所里引进了一台被费爱国形容为“很土”的台式计算机,能够做些Basic程序的计算,费爱国接到任务是用这台计算机做一个实时检测电路质量的设备。

  “但台式机不是这么用的,做这个设备需要的是微处理器。”费爱国说,由于那时计算机刚刚出现,很多人对它的用途只是一知半解,对于嵌入式微处理 器更是闻所未闻。于是,费爱国在所里办起了“讲座”,“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就讲怎么以微处理器为核心设备来做电报交换机和一些保密设备。”可以说正是他 的这堂“课”,才把微处理技术真正带入了研究所。

  由于出色的专业技术,刚出校门不久的费爱国很快得到了所里的重视。“领导把有挑战性的任务交给你,我觉得这就是重视。”费爱国说。

  1987年,他参与了戴浩院士领衔的DEC计算机网络协议破解工作。“当时计算机运行的都是DOS系统,只能执行单个任务,我们要在全军自动化 网络上应用,系统必须能够执行多个任务。”于是费爱国带领一支团队,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把IBM微机上的网络程序全部反汇编,并编写出新的程序,使之能够 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海军的一个单位,在一次重大演习中,由于没有这套系统,有些项目无法进行,辗转找到费爱国后,问题一个晚上就被解决了,演习最终顺利完成。

  “当时,这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微软也没有我们开发的早。”正是这个系统,让费爱国又办起了学习班,这次的范围更大,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工业部门都派人来学习。费爱国笑着算了算:“每人交几十块钱,给所里也挣点培训费。”

  ———— 有信念的人 ————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温和、坦诚、严谨,若不是一身严整的军装,费爱国则更多的流露出学者气质。但军装在身,作为军人的职责他一刻也不曾忘记。

  “一个科学家也好,一个军人也好,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那就是报效祖国。”费爱国说,“我们搞的不是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而且是军事工程,所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正是有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费爱国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进行DOS系统技术攻关时,费爱国的女儿才两三岁,为了工作不被打扰,他让爱人和孩子住在一个房间,自己住另一间。那时用的是部队发的单人床, 他把褥子一掀,打印出来的上万条程序指令就铺在床板上。“我拿个小马扎,坐在床边,翻译这些程序,天天晚上这么干。”他说,搞科研不能怕吃苦,作为军人就 更不能怕吃苦。曾经为了一个项目,费爱国一个星期没出机房,累了也只是在几把椅子拼成的“床”上歪一会儿,起来后仍然干劲儿十足。

  “科研之路不容松懈”

  费爱国坦言,研究生毕业时,他的愿望是留校任教而后出国学习,为自己选择一条纯粹的科研之路。

  “上研究生时,两位老师的话给我影响很大。”费爱国的眼神充满凝重,“一位是教我们数学物理方法的老师,他是苏步青的学生。”这位老师常说起苏老的典故:苏老认为坐椅子人容易懒惰松懈,因此家里没有椅子,所以直到七八十岁,他都是坐凳子看书。

  另一位是叶培大院士,他曾经告诫学生:“谁都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一口吃成个胖子,所以一定要记住,你所感兴趣的难题,只要一辈子都钻研它,即使做不成大事也能做点小事,在科研的路上总会有所发现。”

  老师朴素的语言费爱国一直谨记于心,在他的科研生涯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2001年,费爱国报考了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考试时,监考老师反复查看他的准考证,连妻子都嘲笑他是“老范进”。

  “当时45岁,已经当上副所长,工作很忙,但我还是坚持读下来了。”费爱国就是要不断地让自己面对压力和挑战,用他的话说这是在“努力保持着年轻的激情”。

  ———— 有故事的人 ————

  “费老,你定”

  新型信息化系统在某基地进行试验时,流传着一句“名言”。

  “那段时间,白天试验晚上开总师会。”费爱国说,总师会就是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总结,场面有点像“吵架”。虽然是针对技术问题的争论,但不能伤了和气伤了感情。

  “可以争论但不能争吵。”费爱国给定了个原则。

  在试验现场,费爱国年龄最大,技术组里职务最高,每到意见无法统一时,大家还是希望他来拿主意,总是一句“费老,你定。”

  “这句话就这么传开了,‘费老,你定’成了基地的一句名言,哈哈。”说到这儿费爱国笑得很爽朗。

  “捡漏”上大学

  费爱国从小学习好,记忆力强。上学的时候,满满一页书的文字,他看两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老师喜欢他聪明用功,初中时就建议他读些高中和大学的教材。

  “我的老师是江苏师范大学毕业。”那时的费爱国有些年少轻狂,自学过高中课程后,他竟“笑话”起老师,“这么简单的题你们都考不上清华北大。”

  由于数理化的底子好。1972年来到部队后,费爱国在教导队当上了“代课教员”。“我们要学一些电工知识,有时候教员不在,我就给大家上课。” 那个年代,当兵在很多人看来是最好的出路,但一直想上学的费爱国却并不甘心。在部队,每天早晚,除了跑个五公里,剩下的时间他都用来看书。

  一个命运中的偶然,费爱国继续上学的机会来了。1975年,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分配下来一个招生名额。“全团1800多干部战士就 推荐一个人去上学。”费爱国原本对此没抱希望,但既定的人选没有通过体验。“于是司令部决定10个连队各推荐一人,当时我在司令部的修理所,加上我一共 11个人。”费爱国第一个通过检验。“参谋长说‘就是你了’。”

  “即使当时没有被推荐,1978年恢复高考后我也会选择去上学”。费爱国说,这是兴趣,也是命运的选择。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5日 06:27  解放军报
  本报北京2月4日电 盖世波、张旭报道:中央军委给费爱国记一等功庆功大会今天在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胡 锦 涛签署的通令,向费爱国颁发了一等功证书、证章。

  费爱国是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三级,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从事科研工作30年来,他组织和参与了多项重大课题研制攻关,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

费爱国

    现任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高级工程师。1981年11月在北京邮电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他长期在一线从事指挥信息系统顶层设计、装备科研和工程建设,是空军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主 要开拓者之一。先后担任多个国家和军队重大项目技术总师,主持设计了我国首套出口型防空指挥信息系统和空军首套网络化区域指挥信息系统,为促进空军指挥信 息系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撰写、编译出版了7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先后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9年11月10日,领奖台上的费爱国一身西装。由于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被授予2009“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 奖”。拿在费爱国手中的这枚奖牌,在他的科技工作生涯中也许不是分量最重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一项项 荣誉足以见证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耕耘与收获。

  更多时候,办公室里的费爱国则是一身“天空蓝”。作为空军某研究所所长,空军指挥自动化专业学术带头人,他肩章上的那颗将星更彰显着一名军人的责任与荣耀。

  ———— 有贡献的人 ————

  锻造新型信息化系统

  2004年春节,长假还没有过完,一位空军首长把费爱国叫到办公室,“老费,说说你的东西怎么样。”费爱国很清楚,首长问的是“某型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工作。

  在详细汇报了研究成果后,费爱国得到命令是“上”,而且是快上,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从无到有的转变。

  时间紧、技术储备不足、管理上需要协调。“困难很多。”费爱国一句话概括了当时的形势。要改造的装备有多个型号,具体工作需要不同单位分头进行,谁来牵头?只能边试验边确定。

  “我们和空军某单位分别研制了不同的验证系统,进行测试”。费爱国清楚记得,测试时,空军主要领导悉数到场。“只为一个型号的装备,摆出如此阵势,空军历史上绝无仅有,足见重要。”

  通过测试,费爱国受命领衔该系统研发,出任技术总师。2005年至2006年上半年,费爱国几乎都守在试验场,“那一年多,过的是特别特别紧张,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的时候,不敢见首长,有时见了面首长笑都不笑。”

  正如他所说,在某基地进行的试验并不十分顺利,为了使试验更加程序化,更加严格,费爱国提出对所有大系统进行地面联试,检查并解决问题。

  除了试验方法决策,具体技术问题的攻关费爱国也亲自挂帅。在研制的某一个阶段,出现了影响系统效率的问题。为了找出原因,“我和同志们一起,画好状态图,一个一个地推。”费爱国说,最后终于找到症结,通过改进,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费爱国的办公室里,墙上一幅照片非常醒目,照片中中央首长与之亲切握手。“这是中央领导亲自视察空军两个重点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我们负责研制的新型信息化系统。”

  2006年,项目完成预定目标,接受检阅。2009年1月,这一项目荣获了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颁奖仪式 后,费爱国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是一项大协作工程,荣誉属于全国20多个协作单位,属于全体参与研发的科技工作者。”而至于自己,他说:“一个国家发展 与经济社会实力相适应的国防科技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能在这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非常光荣!”

  “支援”非洲某国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无论作为科学家,还是军人,费爱国都极少走入公众视野,但在非洲某国,他的“知名度”却不低。提起中国,那里的人们马上会想到两件事情,一是我们援建的国家体育场,另外就是国家防空指挥系统,而后者就和费爱国有关。

  1989年1月,我国与非洲某国签署合约,援建国家级防空系统。到目前为止,这套系统还是我国唯一出口的国家级防空指挥系统,在南部非洲影响很大。该项目的总体技术负责人正是费爱国。

  “从一个‘点’开始,到组成一张网,这个项目带出了一支队伍。”费爱国说,“原来我们做过本地指挥所,也做过航空兵的引导系统,但这些点都组不成一个网,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做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他看来,除了政治影响,这是最大的收获。

  “这次国家级防空系统前后做了14年。”为了这个项目,费爱国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也放弃了不少东西。“1992年,第一次去我就在那呆了16 个月。”为了出国后方便联系,他花了5000块钱给家里装了部电话。费爱国笑言,由于这条“战线”拉得太长,导致他很长时间没出别的成果。

  破解DOS系统

  回顾工作的经历,费爱国觉得自己“干了几件事儿”,破解DOS系统被认为是其中之一。

  “我这个人只要有事干就行,没有什么太高的奢望。”上世纪80年代初,和费爱国同期来到研究所的,很多人没干几年就走了,但费爱国从普通的技术员,到总工,再到如今的所长,在所里干了28年,就是因为他觉得“有事儿干。”

  硕士毕业,费爱国来到研究所干的第一件事是“讲课”。

  当时所里引进了一台被费爱国形容为“很土”的台式计算机,能够做些Basic程序的计算,费爱国接到任务是用这台计算机做一个实时检测电路质量的设备。

  “但台式机不是这么用的,做这个设备需要的是微处理器。”费爱国说,由于那时计算机刚刚出现,很多人对它的用途只是一知半解,对于嵌入式微处理 器更是闻所未闻。于是,费爱国在所里办起了“讲座”,“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就讲怎么以微处理器为核心设备来做电报交换机和一些保密设备。”可以说正是他 的这堂“课”,才把微处理技术真正带入了研究所。

  由于出色的专业技术,刚出校门不久的费爱国很快得到了所里的重视。“领导把有挑战性的任务交给你,我觉得这就是重视。”费爱国说。

  1987年,他参与了戴浩院士领衔的DEC计算机网络协议破解工作。“当时计算机运行的都是DOS系统,只能执行单个任务,我们要在全军自动化 网络上应用,系统必须能够执行多个任务。”于是费爱国带领一支团队,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把IBM微机上的网络程序全部反汇编,并编写出新的程序,使之能够 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海军的一个单位,在一次重大演习中,由于没有这套系统,有些项目无法进行,辗转找到费爱国后,问题一个晚上就被解决了,演习最终顺利完成。

  “当时,这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微软也没有我们开发的早。”正是这个系统,让费爱国又办起了学习班,这次的范围更大,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工业部门都派人来学习。费爱国笑着算了算:“每人交几十块钱,给所里也挣点培训费。”

  ———— 有信念的人 ————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温和、坦诚、严谨,若不是一身严整的军装,费爱国则更多的流露出学者气质。但军装在身,作为军人的职责他一刻也不曾忘记。

  “一个科学家也好,一个军人也好,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那就是报效祖国。”费爱国说,“我们搞的不是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而且是军事工程,所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正是有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费爱国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进行DOS系统技术攻关时,费爱国的女儿才两三岁,为了工作不被打扰,他让爱人和孩子住在一个房间,自己住另一间。那时用的是部队发的单人床, 他把褥子一掀,打印出来的上万条程序指令就铺在床板上。“我拿个小马扎,坐在床边,翻译这些程序,天天晚上这么干。”他说,搞科研不能怕吃苦,作为军人就 更不能怕吃苦。曾经为了一个项目,费爱国一个星期没出机房,累了也只是在几把椅子拼成的“床”上歪一会儿,起来后仍然干劲儿十足。

  “科研之路不容松懈”

  费爱国坦言,研究生毕业时,他的愿望是留校任教而后出国学习,为自己选择一条纯粹的科研之路。

  “上研究生时,两位老师的话给我影响很大。”费爱国的眼神充满凝重,“一位是教我们数学物理方法的老师,他是苏步青的学生。”这位老师常说起苏老的典故:苏老认为坐椅子人容易懒惰松懈,因此家里没有椅子,所以直到七八十岁,他都是坐凳子看书。

  另一位是叶培大院士,他曾经告诫学生:“谁都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一口吃成个胖子,所以一定要记住,你所感兴趣的难题,只要一辈子都钻研它,即使做不成大事也能做点小事,在科研的路上总会有所发现。”

  老师朴素的语言费爱国一直谨记于心,在他的科研生涯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2001年,费爱国报考了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考试时,监考老师反复查看他的准考证,连妻子都嘲笑他是“老范进”。

  “当时45岁,已经当上副所长,工作很忙,但我还是坚持读下来了。”费爱国就是要不断地让自己面对压力和挑战,用他的话说这是在“努力保持着年轻的激情”。

  ———— 有故事的人 ————

  “费老,你定”

  新型信息化系统在某基地进行试验时,流传着一句“名言”。

  “那段时间,白天试验晚上开总师会。”费爱国说,总师会就是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总结,场面有点像“吵架”。虽然是针对技术问题的争论,但不能伤了和气伤了感情。

  “可以争论但不能争吵。”费爱国给定了个原则。

  在试验现场,费爱国年龄最大,技术组里职务最高,每到意见无法统一时,大家还是希望他来拿主意,总是一句“费老,你定。”

  “这句话就这么传开了,‘费老,你定’成了基地的一句名言,哈哈。”说到这儿费爱国笑得很爽朗。

  “捡漏”上大学

  费爱国从小学习好,记忆力强。上学的时候,满满一页书的文字,他看两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老师喜欢他聪明用功,初中时就建议他读些高中和大学的教材。

  “我的老师是江苏师范大学毕业。”那时的费爱国有些年少轻狂,自学过高中课程后,他竟“笑话”起老师,“这么简单的题你们都考不上清华北大。”

  由于数理化的底子好。1972年来到部队后,费爱国在教导队当上了“代课教员”。“我们要学一些电工知识,有时候教员不在,我就给大家上课。” 那个年代,当兵在很多人看来是最好的出路,但一直想上学的费爱国却并不甘心。在部队,每天早晚,除了跑个五公里,剩下的时间他都用来看书。

  一个命运中的偶然,费爱国继续上学的机会来了。1975年,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分配下来一个招生名额。“全团1800多干部战士就 推荐一个人去上学。”费爱国原本对此没抱希望,但既定的人选没有通过体验。“于是司令部决定10个连队各推荐一人,当时我在司令部的修理所,加上我一共 11个人。”费爱国第一个通过检验。“参谋长说‘就是你了’。”

  “即使当时没有被推荐,1978年恢复高考后我也会选择去上学”。费爱国说,这是兴趣,也是命运的选择。
这个才是空军作战体系的战斗力。
这是PUPU大说的“空气”吗?
DOS........
援建津巴布韦“国家防空系统”——这也太……

不过能够玩转内核的专家,都是真专家,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