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前后(俞 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07:55
来自:公安部  时间:2006-12- 07  

  1948年5月底,我随晋察冀边区南下干部支队南渡黄河赴中原解放区工作,至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遥想五十年前峥嵘岁月,犹堪回首。我党广大志士挥戈南下,前赴后继,气吞敌虏,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祖国现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现写下几段个人的回忆。
  (一)
  解放战争开始后,为了开辟南方新解放区,中央陆续从老解放区调干部去南方工作。1947年夏天我在晋察冀边区二十二专区宛平县工作时报名要求随军南下,经省委组织部批准,于当年9月到省委和晋察冀中央局党校报到。后来因为要参加整党和周口店支前,随后又赴山西盂县搞了几个月土改,至1948年5月我们那批准备南下的同志才经娘子关转回河北的平山县,同陆续调集的南下干部集合,组成晋察冀边区南下干部支队。支队的领导是察哈尔省工委书记刘杰同志。那时中央工委已到达晋察冀边区,书记是刘少奇同志。五月下旬,刘少奇、董必武、叶剑英、彭真等同志在平山县的孔庙为我们壮行,都讲了话。主要内容为解放战争形势、晋察冀边区土地改革问题及对我们到新区工作的要求。七月上旬,我们经冀南、晋南、豫北从孟县北白坡渡过黄河到达中原解放区,去中原局报到,地点在豫西宝丰县。随后,在伏牛山区的小树林里,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及刘伯承、陈毅、邓子恢等中原局及中原野战军的几位主要领导同志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为我们作报告。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原局对晋察冀来的干部表示热烈欢迎,并就中原局的全面工作作了报告;刘伯承、陈毅同志主要谈了中原战局;邓子恢同志最后讲的群众工作,他讲的时间最长,大约有三个半天,后来因为下雨作罢。现在前述这些领导人均已先后谢世,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的面前,领导同志的讲话给我以极大的激励和营养,令我回味无穷、永生难忘。
  (二)
  在解放战争中,中原地区对全国战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毅元帅当时说:“自古以来,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逐鹿,只要占领了中原,垂手可得天下”。在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妄图以钳形攻势(钳子的东边为胶东,西边为延安),将我军消灭于黄河以北。为了粉碎敌人的图谋,毛主席和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作出了中央突破的战略决策和“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号召。在报告会上,刘伯承元帅说,毛主席调动三路大军,强渡黄河,出击中原,对敌形成品字形进攻的战略态势。“品”为三个口字组成,中间的口字是刘邓大军,东边的口字是陈粟大军,西边的口字是陈谢大军。三路大军,三出陇海,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了国民党南线部队九十来个旅。使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由战略防御阶段转为战略反攻阶段。中间那个口字刘邓大军千里大跃进(我第一次听到大跃进一词,是听刘伯承同志讲的),挺进大别山的神速行动象吸铁石一般,一下子吸引了国民党正规部队三十四个旅在自己的周围。表面看来是敌对我前堵、后追、左右包围。但刘帅却风趣地说:“我们向大别山进军,前面有国民党的几个旅‘带路’,后面有几个旅‘送行’,左右有几个旅在‘问候’着我们”。刘邓大军调动敌人,消灭敌人,真恰似“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
  中原解放区的地方工作打开局面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当时除豫西重镇洛阳以外,郑州、开封、西安、安阳都未解放,河南省饱经水、旱、蝗、汤(汤恩伯)的祸害,中原大地满目疮痍 ,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土顽势力占山为王,拥有大量枪枝武器(如我住过的洛阳附近的一个平乐村即有六百条枪),对人民实行血腥统治。每个村寨都有土围子,四面有护城河,村村有寨墙、碉堡和吊桥。那时,除国民党正规部队与我对峙外,遍地是土匪、还乡团、红枪会、庙道会、九宫道暴动,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无恶不作。许多地区在开辟工作中,要遇到反抗和报复,形成拉锯局面,今天是解放区,明天又成了敌占区。包括已解放的洛阳城里,也时常发生反革命和反动会道门暴动。
      邓小平同志那时只有四十来岁,他雄才大略,刚毅果断,领导着中原局和中原野战军的军政工作。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那次欢迎南下干部大会上就给我留下了最初的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原解放区开辟工作取得了那样大的成绩,但在他的口中只有一句话,还是引的毛主席的话。他说:“中原解放区的工作也取得了成绩,这成绩让毛主席说起是很大的”。通篇讲话,成绩不多说,但对工作中出现的教训,却摆的很细。他回顾了中原区的艰苦斗争,指出在新区必然会遇见困难,但好多困难是自己造成的。特别是地方上错误地搞了走马点火式的急性土改,破坏了工商业,没人纳税,最后地主上山,富农上山,贫下中农害怕报复也上了山。小平同志说,毛主席当时针对新区工作有七条宝语。即:争取多数,打击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充分利用抗日时期的经验,发展进步势力,打击顽固势力。中原局以此为根据,结结合实际总结工作,提出了系统的正确的方针策略,采取坚决果断措施,纠正了工作中“左”的错误,发动和依靠群众,才使解放区不断扩大和巩固,最后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四)
  中原解放区的干部队伍是由几方面的力量组成的:晋冀鲁豫边区(又分太行与太岳)、晋察冀边区(又有北岳与冀中)、华东区(包含胶东、鲁中)和河南当地地下党的同志。那时真正是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中原来了。
  南下出发时,刘少奇同志曾提出,你们到新区去,要争当副职,各级干部南下前是正职的要争当副职,正职让其他解放区去的同志担任。当时中央是这样号召的,大家也是这样执行的。不论组织上怎样安排,同志们都是考虑革命工作,不考虑个人得失,什么要官、跑官,根本就没有这种事,连听都没听过。各个解放区去的同志和睦相处,互相支持。就以我后来分配到洛阳市公安局工作为例。小小的一个科,除我之外,吕永盛、马宪山同志是华东来的,许国平、赵善昌同志是晋察冀的,孙世康、杨志德同志是晋冀鲁豫的,周群贤同志是地下党的。大家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五)
  南下欢送会上,少奇同志讲了很多话,其中有一句留给我的印象很深。他当时针对部分家乡观念较重的同志说:“有同志问,我们此去还回来不回来?现在我代表中央正式答复,你们永远也不回来了”。少奇同志解释说,大家要把前进中的困难估计的大些、严重些,如果遇到的困难比估计的小,那就容易承受;如果将前途估计的很顺利,一旦遇到意外的困难,往往吃不消。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北方同志家在山区的多,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叫作“宁过千座山,不过一条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解放区,我们从察哈尔省的张家口、宣化等城市撤往冀西山区时,就有同志眼含热泪对送行的老乡说:喂,你回去告诉俺娘,就说俺过了桑乾河啦。这次南下是要跨过千座大山(其中有太行、王屋二山),要过一条大河(即黄河)。现在有飞机、轮船,跨河跨江大桥,高速公路。那时过黄河可不简单,是乘小木船,不仅河上恶浪滚滚,还要躲避敌机轰炸,船工为了求得“幸运”,在拂晓前,先要烧香拜佛唱一阵船歌后才开船。听少奇同志这么一讲,绝大多数坚定分子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慨,更加坚定了;个别动摇的人,半路上开了小差,甚至有一位地委级的干部,也“腿肚子朝了南”。这些人活了下来,也许今天都还健在,他们此时的心境如何?就不用我说了。我深切怀念那些为了新中国诞生,为了解救新区人民而献出宝贵青春的同志。我们行军中每天都有打前站的,天不亮就起身,提前赶路,沿途探路、插路标、号房、埋锅造饭,等待大部队的到达。当时我正值弱冠之年,与我一个班有几位小青年,比我大一点,如有一位史善述同志,高高的个子,结实的体魄,河北满城人。我们时常被分派打前站,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的。我跟他们说,我是从北京跑到边区参加革命的,对北京很熟悉,等全国解放了,我带你们去逛天安门、故宫和颐和园,他们都挺高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但令人终生遗憾的是,史善述等几位同志永远也没有回来,一过黄河就牺牲了。他们年少的身躯至今安卧在黄河岸边,听着巨浪的咆哮和后来人前进的脚步声。
  如今祖国不仅解放了,而且强大了,尽管发展道路上,还一定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南,有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坚信,中国人民必将象跨越黄河天险一样,劈开惊涛骇浪,谱写出更加壮丽辉煌的历史新篇章。来自:公安部  时间:2006-12- 07  

  1948年5月底,我随晋察冀边区南下干部支队南渡黄河赴中原解放区工作,至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遥想五十年前峥嵘岁月,犹堪回首。我党广大志士挥戈南下,前赴后继,气吞敌虏,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祖国现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现写下几段个人的回忆。
  (一)
  解放战争开始后,为了开辟南方新解放区,中央陆续从老解放区调干部去南方工作。1947年夏天我在晋察冀边区二十二专区宛平县工作时报名要求随军南下,经省委组织部批准,于当年9月到省委和晋察冀中央局党校报到。后来因为要参加整党和周口店支前,随后又赴山西盂县搞了几个月土改,至1948年5月我们那批准备南下的同志才经娘子关转回河北的平山县,同陆续调集的南下干部集合,组成晋察冀边区南下干部支队。支队的领导是察哈尔省工委书记刘杰同志。那时中央工委已到达晋察冀边区,书记是刘少奇同志。五月下旬,刘少奇、董必武、叶剑英、彭真等同志在平山县的孔庙为我们壮行,都讲了话。主要内容为解放战争形势、晋察冀边区土地改革问题及对我们到新区工作的要求。七月上旬,我们经冀南、晋南、豫北从孟县北白坡渡过黄河到达中原解放区,去中原局报到,地点在豫西宝丰县。随后,在伏牛山区的小树林里,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及刘伯承、陈毅、邓子恢等中原局及中原野战军的几位主要领导同志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为我们作报告。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原局对晋察冀来的干部表示热烈欢迎,并就中原局的全面工作作了报告;刘伯承、陈毅同志主要谈了中原战局;邓子恢同志最后讲的群众工作,他讲的时间最长,大约有三个半天,后来因为下雨作罢。现在前述这些领导人均已先后谢世,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的面前,领导同志的讲话给我以极大的激励和营养,令我回味无穷、永生难忘。
  (二)
  在解放战争中,中原地区对全国战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毅元帅当时说:“自古以来,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逐鹿,只要占领了中原,垂手可得天下”。在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妄图以钳形攻势(钳子的东边为胶东,西边为延安),将我军消灭于黄河以北。为了粉碎敌人的图谋,毛主席和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作出了中央突破的战略决策和“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号召。在报告会上,刘伯承元帅说,毛主席调动三路大军,强渡黄河,出击中原,对敌形成品字形进攻的战略态势。“品”为三个口字组成,中间的口字是刘邓大军,东边的口字是陈粟大军,西边的口字是陈谢大军。三路大军,三出陇海,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了国民党南线部队九十来个旅。使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由战略防御阶段转为战略反攻阶段。中间那个口字刘邓大军千里大跃进(我第一次听到大跃进一词,是听刘伯承同志讲的),挺进大别山的神速行动象吸铁石一般,一下子吸引了国民党正规部队三十四个旅在自己的周围。表面看来是敌对我前堵、后追、左右包围。但刘帅却风趣地说:“我们向大别山进军,前面有国民党的几个旅‘带路’,后面有几个旅‘送行’,左右有几个旅在‘问候’着我们”。刘邓大军调动敌人,消灭敌人,真恰似“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
  中原解放区的地方工作打开局面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当时除豫西重镇洛阳以外,郑州、开封、西安、安阳都未解放,河南省饱经水、旱、蝗、汤(汤恩伯)的祸害,中原大地满目疮痍 ,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土顽势力占山为王,拥有大量枪枝武器(如我住过的洛阳附近的一个平乐村即有六百条枪),对人民实行血腥统治。每个村寨都有土围子,四面有护城河,村村有寨墙、碉堡和吊桥。那时,除国民党正规部队与我对峙外,遍地是土匪、还乡团、红枪会、庙道会、九宫道暴动,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无恶不作。许多地区在开辟工作中,要遇到反抗和报复,形成拉锯局面,今天是解放区,明天又成了敌占区。包括已解放的洛阳城里,也时常发生反革命和反动会道门暴动。
      邓小平同志那时只有四十来岁,他雄才大略,刚毅果断,领导着中原局和中原野战军的军政工作。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那次欢迎南下干部大会上就给我留下了最初的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原解放区开辟工作取得了那样大的成绩,但在他的口中只有一句话,还是引的毛主席的话。他说:“中原解放区的工作也取得了成绩,这成绩让毛主席说起是很大的”。通篇讲话,成绩不多说,但对工作中出现的教训,却摆的很细。他回顾了中原区的艰苦斗争,指出在新区必然会遇见困难,但好多困难是自己造成的。特别是地方上错误地搞了走马点火式的急性土改,破坏了工商业,没人纳税,最后地主上山,富农上山,贫下中农害怕报复也上了山。小平同志说,毛主席当时针对新区工作有七条宝语。即:争取多数,打击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充分利用抗日时期的经验,发展进步势力,打击顽固势力。中原局以此为根据,结结合实际总结工作,提出了系统的正确的方针策略,采取坚决果断措施,纠正了工作中“左”的错误,发动和依靠群众,才使解放区不断扩大和巩固,最后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四)
  中原解放区的干部队伍是由几方面的力量组成的:晋冀鲁豫边区(又分太行与太岳)、晋察冀边区(又有北岳与冀中)、华东区(包含胶东、鲁中)和河南当地地下党的同志。那时真正是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中原来了。
  南下出发时,刘少奇同志曾提出,你们到新区去,要争当副职,各级干部南下前是正职的要争当副职,正职让其他解放区去的同志担任。当时中央是这样号召的,大家也是这样执行的。不论组织上怎样安排,同志们都是考虑革命工作,不考虑个人得失,什么要官、跑官,根本就没有这种事,连听都没听过。各个解放区去的同志和睦相处,互相支持。就以我后来分配到洛阳市公安局工作为例。小小的一个科,除我之外,吕永盛、马宪山同志是华东来的,许国平、赵善昌同志是晋察冀的,孙世康、杨志德同志是晋冀鲁豫的,周群贤同志是地下党的。大家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五)
  南下欢送会上,少奇同志讲了很多话,其中有一句留给我的印象很深。他当时针对部分家乡观念较重的同志说:“有同志问,我们此去还回来不回来?现在我代表中央正式答复,你们永远也不回来了”。少奇同志解释说,大家要把前进中的困难估计的大些、严重些,如果遇到的困难比估计的小,那就容易承受;如果将前途估计的很顺利,一旦遇到意外的困难,往往吃不消。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北方同志家在山区的多,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叫作“宁过千座山,不过一条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解放区,我们从察哈尔省的张家口、宣化等城市撤往冀西山区时,就有同志眼含热泪对送行的老乡说:喂,你回去告诉俺娘,就说俺过了桑乾河啦。这次南下是要跨过千座大山(其中有太行、王屋二山),要过一条大河(即黄河)。现在有飞机、轮船,跨河跨江大桥,高速公路。那时过黄河可不简单,是乘小木船,不仅河上恶浪滚滚,还要躲避敌机轰炸,船工为了求得“幸运”,在拂晓前,先要烧香拜佛唱一阵船歌后才开船。听少奇同志这么一讲,绝大多数坚定分子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慨,更加坚定了;个别动摇的人,半路上开了小差,甚至有一位地委级的干部,也“腿肚子朝了南”。这些人活了下来,也许今天都还健在,他们此时的心境如何?就不用我说了。我深切怀念那些为了新中国诞生,为了解救新区人民而献出宝贵青春的同志。我们行军中每天都有打前站的,天不亮就起身,提前赶路,沿途探路、插路标、号房、埋锅造饭,等待大部队的到达。当时我正值弱冠之年,与我一个班有几位小青年,比我大一点,如有一位史善述同志,高高的个子,结实的体魄,河北满城人。我们时常被分派打前站,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的。我跟他们说,我是从北京跑到边区参加革命的,对北京很熟悉,等全国解放了,我带你们去逛天安门、故宫和颐和园,他们都挺高兴,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但令人终生遗憾的是,史善述等几位同志永远也没有回来,一过黄河就牺牲了。他们年少的身躯至今安卧在黄河岸边,听着巨浪的咆哮和后来人前进的脚步声。
  如今祖国不仅解放了,而且强大了,尽管发展道路上,还一定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南,有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坚信,中国人民必将象跨越黄河天险一样,劈开惊涛骇浪,谱写出更加壮丽辉煌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