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國艦國造、國機國造、軍品國造──談國防自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40:20
國艦國造、國機國造、軍品國造──談國防自主
作者:鄭繼文 (原載全球防衛雜誌237期)
<P>近十年來,台灣三軍的武器裝備有很大的改變,尤其是海、空軍的新一代船艦、新一代戰機紛紛成軍,各種飛彈系統更完成了更新與換代,使得台灣的綜合防衛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P>
<P>不過這些新型武器與裝備價格昂貴,例如每架F-16戰機的價格約3,000萬美元左右,每架幻象2000-5戰機的價格更是高達5,000~5,500萬美元,使得台灣用於進口武器的花費,在最近十年來一直名列世界前幾名。儘管三軍的主要武器裝備都是外購,不過國產武器也佔有著一席之地,像是空軍的IDF戰機與配套飛彈、海軍的成功級巡防艦與雄風二型飛彈、陸軍的天弓防空飛彈和多款戰甲車輛等,都是台灣自製的國產武器裝備。這些國產優質武器,不但使台灣國防工業有本身的代表性產品,也象徵著台灣國防自主的成就。
</P>
<P>產業變遷與推動國防工業
</P>
<P>台灣的幅員和國力有限,綜合工業能力更是與先進國家有著很大差距,追求完全的國防自主能力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如何結合本身的產業特性與優勢,在局部領域尋求國防工業的發展,應該是台灣的發展方向。
例如在過去傳統產業當道的時代,台灣雖然無法製造精密戰機、軍艦、裝甲車輛等高層次武器裝備,不過挾著成衣王國和製鞋王國的招牌,曾經以出口軍服、軍靴締造相當好的業績,在單兵軍品生產領域有著輝煌的歷史。這些低層次軍品出口在兩伊戰爭期間達到了高潮,台灣出口許多單兵個人使用的軍品到中東地區,許多人便因此發了戰爭財,像是已故的聞人唐日榮便靠此賺了許多錢,當時可說是台灣低層次軍品出口的黃金時期。
不過曾幾何時,生產這些低層次軍品的傳統產業已經大量外移到越南、大陸等人工成本較低的國家,尤其是大陸由於生產成本低廉,擁有以量制價的優勢,目前已經成為單兵軍品的世界最大生產國家,生產大量軍靴、軍服、軍襪、內衣、水壺、腰帶、彈包袋、手電筒等經理裝備,甚至台灣軍方現用的經理裝備有許多便是大陸製造的產品。不過,由於許多管制材料無法輸出到大陸,因此某些軍品是無法在大陸製造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防彈器材的原料,例如功夫龍、光普頓布料、高等級尼龍布料等,因此像頭盔、防彈背心等軍品有許多便是由台灣製造,熟悉行業的人士指出,台灣製造的頭盔和防彈背心甚至還出口到大陸供解放軍使用,形成奇特的現象。
正當傳統產業陸續外移的同時,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卻有不錯的發展,同時國防工業在一些國產武器計劃的帶動下,也逐步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中尤以航空產業最具代表性,當初因經國號戰機計劃而帶動了一批生產系統零組件的廠商,這些廠商在加工技術與品保驗證方面都獲得了外國肯定,目前精密機械加工、發動機零組件與內裝件的廠商每年均有相當出口,在2001年的總產值約307億台幣,其中出口值約45億台幣。在經濟部推動以及工研院、中科院、資策會等相關研究單位與廠商的共同參與下,再藉著自行開發、國際合作、技術轉移等作為,加速航太技術的升級與衍生應用,目前已鎖定小型商務客機關鍵技術、民用航空電子技術、航空維修技術、關鍵系統件設計技術、航太產業自動化整合技術等項目進行重點發展。
&lt;內文&gt;中台灣是航空產業的大本營,目前已形成由漢翔公司帶領的中衛體系,具備完整航空產業體系的雛形。這些廠商主要從事結構件、發動機零組件、內裝件、維修等,重要的機體結構件廠商有漢翔、瑞利、全鋒、緯華等五十餘家,代表性產品包括多款飛機的尾段以及機翼、派龍結構、複材結構、起落架搖臂等;重要發動機廠商有漢翔、長亨、公準、全特、晟田等三十餘家,產製發動機葉片、燃燒筒、封環、進氣鼻錐等;重要內裝件廠商有滿水、福基、拓凱、大億、柯力等約十家,產製座椅零組件、空服車、內裝隔板、照明燈具等;重要維修廠商有漢翔、華航、長榮航太、亞航、遠東等十餘家,具備機體維修、發動機維修、客機改貨機等能量;另外還有利翔、宏達、經緯、六俊、台灣飛鷹等二十餘家廠商,產製座艙娛樂系統、貨櫃、GPS、線束等產品。
除了航空產業之外,台灣的造船產業也具備良好基礎,目前不但為海軍建造船艦,海巡署的船艇也是國產製品。另外在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裡,也有許多廠商推出各種優質的國防產品,像是位於新竹科學園區裡的台揚科技便以通訊系統見長,該公司產製的GPS接收器曾經在1991年波灣戰爭一砲而紅,目前海軍艦艇許多都配備有台揚科技的衛星通訊系統。同樣為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坤儀公司則是一家高科技光電公司,該公司具備獨立的成像電路技術,具備自行研發、產製、維修和銷售紅外線熱像機、紅外線攝影機、無線通訊監測設備的能力,其產品除了獲得歐美的多項國際認證外,更是中科院頒證唯一紅外線影像器衛星工廠。坤儀公司近年更跨足電子作戰裝備,在2002年運交軍方一批電子作戰系統,在戰時能用於監聽、干擾敵軍並且輔助鎖定目標。此外,台灣的電腦產業非常發達,電腦業也推出一些優質的軍用電腦產品,像是華衛一號的衛星配備的電腦就是採用宏碁電腦的產品。
由於國防工業兼具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政府近年來一直戮力產業升級,有鑒於國防工業在整體產業的重要性,再加上國家安全方面的考量,因此政府這幾年透過修正法律和實際的鼓勵措施,使自主國防能夠建立於民間。在2000年公佈實施的國防法裡,第二十二條是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的條文,第一項明定:「行政院所屬各機關應依國防政策,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獲得武器裝備,以自製為優先,向外採購時,應落實技術轉移,達成獨立自主之國防建設。」另外,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與法人團體從事研發產製維修辦法第二條規定:「國防武器裝備需求.........應結合民間力量,由國內自行研發、產製、維修獲得為優先。國內無法供應,需向國外採購時,應促成技術轉移及驗證,以發展國防科技工業。」鼓勵民間參與國防工業,目前在法律層面已有完備的規定。</P>
<P>
指標性計畫
如何善用民間資源發展台灣的國防工業,以穩定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已成為政府的施政目標之一。政府最近相繼提出幾項重要措施,例如國防資源釋商、軍工廠國有民營、軍民通用科技等,就是希望能充分結合民間力量厚實國防,同時促進傳統產業升級,達成政府與民間雙贏的局面。
&lt;內文&gt;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的多項計劃中,重大國防資源釋商有四項,首先是提升IDF經國號戰機性能的「翔昇計劃」。在2001~2007年編列70億元預算,由漢翔公司主導結合航空業界共同執行,針對經國號戰機的飛行操作、航電、任務電腦的電子反制和雷達進行修改。透過這個計劃,不但可維持中科院航空研究所的研發能量,還能為國內電子、金屬加工廠商帶來可觀的商機,這些廠商多集中在台中地區,可透過這個計劃紓解一些景氣壓力。
&lt;內文&gt;第二項是光華六號飛彈快艇,由海軍建造的原型艇目前正進行測試,待通過性能驗證之後,將委由民間造船業界承造後續訂單,連同原型艇總共將建造三十艘,用於取代現役的海鷗級飛彈快艇。海巡署的船艇向由民間船廠承造,海軍這次將依循海巡署的模式,由龍德造船廠、中信造船廠、慶富造船廠等民間船廠將承建這些訂單。
第三項是輕、中型戰術輪車計劃,軍方未來至少會採購4,000輛,由於購買經費連同後續的維修合約,總金額高達500億以上,對國內汽車工業將帶來巨大商機。第四項是研製跳頻無線電機,由中科院與國內通訊廠商合作研製先進的跳頻無線電機,將用於翻新陸軍的通信系統,並建立軍團級、戰區級的戰區指管系統,預計釋商金額可達120億。
此外,軍機商維是規劃中的另一項重要釋商計劃,目前正進行中的空軍二指部軍工廠國有民營案(GOCO)便是軍機商維政策的指標性計劃,未來將整合漢翔公司、華航、長榮航太科技、亞航、工研院航太中心和外國知名廠商共同推動。軍機商維目前雖然只限於二指部負責維修的直升機和螺旋槳飛機,不過未來將逐步擴及軍警單位使用的其他機型,因此這是一個擁有巨大商機的市場。此外,聯勤司令部下轄的多個製造、維修單位也正在推動GOCO,未來透過釋商創造軍民雙贏,像是汽車基地勤務處負責三軍制式輪型車輛的翻修組裝和庫儲補給,有數萬輛各款輪型車輛的市場,其中蘊含了極大商機。
在軍民通用技術方面,中科院自1995年配合國防部「軍民通用科技發展基金」成立,執行各類「軍民通用科技發展計劃」,次年並成立「中山科學研究園區」,以智慧型園區之運作機制來推動技術轉移與工業服務,將國防先進科技能量釋出,協助民生產業升級。「中山科學研究園區」現有「青山」、「龍門」、「台中」三個園區,計有數十家廠商進駐進行產品開發和技術轉移工作,另外還透過園區窗口與百餘家廠商共同進行相關技術、產品研發工作。在實際的計劃執行方面,透過執行經濟部科專計劃、交通部委託計劃、民間技術服務等,其成果對於產業技術升級和提高產值均有傑出貢獻。
除了上述釋商與軍民通用技術計劃之外,目前進行中的若干武器研發計劃若能實施,將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陸軍研發中的雲豹甲車便是極具代表性的計劃,雲豹甲車是一款8X8的先進輪型甲車,此車是由CM-31發展而來,基本上是由後者的6X6底盤修改為8X8底盤,並加裝武器與砲塔。雲豹甲車由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主導,結合聯勤、中科院、工研院等單位合作研發,在上述研發團隊裡,兵整中心負責車身設計、全車系統整合、機砲塔介面工程整合、樣車製作等;聯勤負責砲塔與滅火系統;中科院負責防護鋼板與外掛裝甲;工研院負責動力傳動系統與輪區總成。
雲豹甲車目前已經推出一輛原型車,陸軍許多重要高級長官已看過這輛車,整個案子已進入生產導型車的階段。軍方目前充分掌握雲豹甲車的發展進度,此車已經選定美國戴爾防衛系統(Delco Defence Systems)的LAV-25砲塔作為武器系統,砲塔裝有1門25公厘機砲和配套的射控觀瞄裝備。若陸軍決定採用雲豹甲車,該車將循CM-21模式由國內廠商製造,最大的好處是可刺激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能將先進技術引進國內促進產業升級,而且還能自行組建出整體後勤能量,大幅提高裝備的妥善率。由國內製造,可創造工作機會解決傳統產業的失業問題,而且車輛的價格較低,甚至只有外國同類裝備價格的一半;以CM-21甲車為例子,製造初期單價約1,400萬,目前的價格已降至750萬左右,都較同級的美製M113A1便宜許多。</P>
<P>
結語</P>
<P>
台灣在國防工業的發展有其先天的限制,首先在產業技術能力方面,無論傳統產業或是高科技產業,對於國防工業的支撐力均不足。另外是國內的需求較有限,出口又有許多限制,使得廠商無利可圖,許多廠商只能國防訂單當作副業來做。不過,目前台灣正值產業結構調整時期,高科技產業和傳統產業因諸多因素都有外移的現象,而國防工業兼具高科技產業和傳統產業,可一定程度減緩這種狀況,如何創造誘因讓民間參與國防工業,兼顧產業升級和國防安全,政府實在需再加把勁。


</P>軍事家-全球防衛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9-2000 DIIC
本網頁所有文章及圖片,未經同意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及刊登。
<B>DEFENCE INTERNATIONAL</B> </P>國艦國造、國機國造、軍品國造──談國防自主
作者:鄭繼文 (原載全球防衛雜誌237期)
<P>近十年來,台灣三軍的武器裝備有很大的改變,尤其是海、空軍的新一代船艦、新一代戰機紛紛成軍,各種飛彈系統更完成了更新與換代,使得台灣的綜合防衛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P>
<P>不過這些新型武器與裝備價格昂貴,例如每架F-16戰機的價格約3,000萬美元左右,每架幻象2000-5戰機的價格更是高達5,000~5,500萬美元,使得台灣用於進口武器的花費,在最近十年來一直名列世界前幾名。儘管三軍的主要武器裝備都是外購,不過國產武器也佔有著一席之地,像是空軍的IDF戰機與配套飛彈、海軍的成功級巡防艦與雄風二型飛彈、陸軍的天弓防空飛彈和多款戰甲車輛等,都是台灣自製的國產武器裝備。這些國產優質武器,不但使台灣國防工業有本身的代表性產品,也象徵著台灣國防自主的成就。
</P>
<P>產業變遷與推動國防工業
</P>
<P>台灣的幅員和國力有限,綜合工業能力更是與先進國家有著很大差距,追求完全的國防自主能力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如何結合本身的產業特性與優勢,在局部領域尋求國防工業的發展,應該是台灣的發展方向。
例如在過去傳統產業當道的時代,台灣雖然無法製造精密戰機、軍艦、裝甲車輛等高層次武器裝備,不過挾著成衣王國和製鞋王國的招牌,曾經以出口軍服、軍靴締造相當好的業績,在單兵軍品生產領域有著輝煌的歷史。這些低層次軍品出口在兩伊戰爭期間達到了高潮,台灣出口許多單兵個人使用的軍品到中東地區,許多人便因此發了戰爭財,像是已故的聞人唐日榮便靠此賺了許多錢,當時可說是台灣低層次軍品出口的黃金時期。
不過曾幾何時,生產這些低層次軍品的傳統產業已經大量外移到越南、大陸等人工成本較低的國家,尤其是大陸由於生產成本低廉,擁有以量制價的優勢,目前已經成為單兵軍品的世界最大生產國家,生產大量軍靴、軍服、軍襪、內衣、水壺、腰帶、彈包袋、手電筒等經理裝備,甚至台灣軍方現用的經理裝備有許多便是大陸製造的產品。不過,由於許多管制材料無法輸出到大陸,因此某些軍品是無法在大陸製造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防彈器材的原料,例如功夫龍、光普頓布料、高等級尼龍布料等,因此像頭盔、防彈背心等軍品有許多便是由台灣製造,熟悉行業的人士指出,台灣製造的頭盔和防彈背心甚至還出口到大陸供解放軍使用,形成奇特的現象。
正當傳統產業陸續外移的同時,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卻有不錯的發展,同時國防工業在一些國產武器計劃的帶動下,也逐步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中尤以航空產業最具代表性,當初因經國號戰機計劃而帶動了一批生產系統零組件的廠商,這些廠商在加工技術與品保驗證方面都獲得了外國肯定,目前精密機械加工、發動機零組件與內裝件的廠商每年均有相當出口,在2001年的總產值約307億台幣,其中出口值約45億台幣。在經濟部推動以及工研院、中科院、資策會等相關研究單位與廠商的共同參與下,再藉著自行開發、國際合作、技術轉移等作為,加速航太技術的升級與衍生應用,目前已鎖定小型商務客機關鍵技術、民用航空電子技術、航空維修技術、關鍵系統件設計技術、航太產業自動化整合技術等項目進行重點發展。
&lt;內文&gt;中台灣是航空產業的大本營,目前已形成由漢翔公司帶領的中衛體系,具備完整航空產業體系的雛形。這些廠商主要從事結構件、發動機零組件、內裝件、維修等,重要的機體結構件廠商有漢翔、瑞利、全鋒、緯華等五十餘家,代表性產品包括多款飛機的尾段以及機翼、派龍結構、複材結構、起落架搖臂等;重要發動機廠商有漢翔、長亨、公準、全特、晟田等三十餘家,產製發動機葉片、燃燒筒、封環、進氣鼻錐等;重要內裝件廠商有滿水、福基、拓凱、大億、柯力等約十家,產製座椅零組件、空服車、內裝隔板、照明燈具等;重要維修廠商有漢翔、華航、長榮航太、亞航、遠東等十餘家,具備機體維修、發動機維修、客機改貨機等能量;另外還有利翔、宏達、經緯、六俊、台灣飛鷹等二十餘家廠商,產製座艙娛樂系統、貨櫃、GPS、線束等產品。
除了航空產業之外,台灣的造船產業也具備良好基礎,目前不但為海軍建造船艦,海巡署的船艇也是國產製品。另外在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裡,也有許多廠商推出各種優質的國防產品,像是位於新竹科學園區裡的台揚科技便以通訊系統見長,該公司產製的GPS接收器曾經在1991年波灣戰爭一砲而紅,目前海軍艦艇許多都配備有台揚科技的衛星通訊系統。同樣為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坤儀公司則是一家高科技光電公司,該公司具備獨立的成像電路技術,具備自行研發、產製、維修和銷售紅外線熱像機、紅外線攝影機、無線通訊監測設備的能力,其產品除了獲得歐美的多項國際認證外,更是中科院頒證唯一紅外線影像器衛星工廠。坤儀公司近年更跨足電子作戰裝備,在2002年運交軍方一批電子作戰系統,在戰時能用於監聽、干擾敵軍並且輔助鎖定目標。此外,台灣的電腦產業非常發達,電腦業也推出一些優質的軍用電腦產品,像是華衛一號的衛星配備的電腦就是採用宏碁電腦的產品。
由於國防工業兼具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政府近年來一直戮力產業升級,有鑒於國防工業在整體產業的重要性,再加上國家安全方面的考量,因此政府這幾年透過修正法律和實際的鼓勵措施,使自主國防能夠建立於民間。在2000年公佈實施的國防法裡,第二十二條是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的條文,第一項明定:「行政院所屬各機關應依國防政策,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獲得武器裝備,以自製為優先,向外採購時,應落實技術轉移,達成獨立自主之國防建設。」另外,國防部科技工業機構與法人團體從事研發產製維修辦法第二條規定:「國防武器裝備需求.........應結合民間力量,由國內自行研發、產製、維修獲得為優先。國內無法供應,需向國外採購時,應促成技術轉移及驗證,以發展國防科技工業。」鼓勵民間參與國防工業,目前在法律層面已有完備的規定。</P>
<P>
指標性計畫
如何善用民間資源發展台灣的國防工業,以穩定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已成為政府的施政目標之一。政府最近相繼提出幾項重要措施,例如國防資源釋商、軍工廠國有民營、軍民通用科技等,就是希望能充分結合民間力量厚實國防,同時促進傳統產業升級,達成政府與民間雙贏的局面。
&lt;內文&gt;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的多項計劃中,重大國防資源釋商有四項,首先是提升IDF經國號戰機性能的「翔昇計劃」。在2001~2007年編列70億元預算,由漢翔公司主導結合航空業界共同執行,針對經國號戰機的飛行操作、航電、任務電腦的電子反制和雷達進行修改。透過這個計劃,不但可維持中科院航空研究所的研發能量,還能為國內電子、金屬加工廠商帶來可觀的商機,這些廠商多集中在台中地區,可透過這個計劃紓解一些景氣壓力。
&lt;內文&gt;第二項是光華六號飛彈快艇,由海軍建造的原型艇目前正進行測試,待通過性能驗證之後,將委由民間造船業界承造後續訂單,連同原型艇總共將建造三十艘,用於取代現役的海鷗級飛彈快艇。海巡署的船艇向由民間船廠承造,海軍這次將依循海巡署的模式,由龍德造船廠、中信造船廠、慶富造船廠等民間船廠將承建這些訂單。
第三項是輕、中型戰術輪車計劃,軍方未來至少會採購4,000輛,由於購買經費連同後續的維修合約,總金額高達500億以上,對國內汽車工業將帶來巨大商機。第四項是研製跳頻無線電機,由中科院與國內通訊廠商合作研製先進的跳頻無線電機,將用於翻新陸軍的通信系統,並建立軍團級、戰區級的戰區指管系統,預計釋商金額可達120億。
此外,軍機商維是規劃中的另一項重要釋商計劃,目前正進行中的空軍二指部軍工廠國有民營案(GOCO)便是軍機商維政策的指標性計劃,未來將整合漢翔公司、華航、長榮航太科技、亞航、工研院航太中心和外國知名廠商共同推動。軍機商維目前雖然只限於二指部負責維修的直升機和螺旋槳飛機,不過未來將逐步擴及軍警單位使用的其他機型,因此這是一個擁有巨大商機的市場。此外,聯勤司令部下轄的多個製造、維修單位也正在推動GOCO,未來透過釋商創造軍民雙贏,像是汽車基地勤務處負責三軍制式輪型車輛的翻修組裝和庫儲補給,有數萬輛各款輪型車輛的市場,其中蘊含了極大商機。
在軍民通用技術方面,中科院自1995年配合國防部「軍民通用科技發展基金」成立,執行各類「軍民通用科技發展計劃」,次年並成立「中山科學研究園區」,以智慧型園區之運作機制來推動技術轉移與工業服務,將國防先進科技能量釋出,協助民生產業升級。「中山科學研究園區」現有「青山」、「龍門」、「台中」三個園區,計有數十家廠商進駐進行產品開發和技術轉移工作,另外還透過園區窗口與百餘家廠商共同進行相關技術、產品研發工作。在實際的計劃執行方面,透過執行經濟部科專計劃、交通部委託計劃、民間技術服務等,其成果對於產業技術升級和提高產值均有傑出貢獻。
除了上述釋商與軍民通用技術計劃之外,目前進行中的若干武器研發計劃若能實施,將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陸軍研發中的雲豹甲車便是極具代表性的計劃,雲豹甲車是一款8X8的先進輪型甲車,此車是由CM-31發展而來,基本上是由後者的6X6底盤修改為8X8底盤,並加裝武器與砲塔。雲豹甲車由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主導,結合聯勤、中科院、工研院等單位合作研發,在上述研發團隊裡,兵整中心負責車身設計、全車系統整合、機砲塔介面工程整合、樣車製作等;聯勤負責砲塔與滅火系統;中科院負責防護鋼板與外掛裝甲;工研院負責動力傳動系統與輪區總成。
雲豹甲車目前已經推出一輛原型車,陸軍許多重要高級長官已看過這輛車,整個案子已進入生產導型車的階段。軍方目前充分掌握雲豹甲車的發展進度,此車已經選定美國戴爾防衛系統(Delco Defence Systems)的LAV-25砲塔作為武器系統,砲塔裝有1門25公厘機砲和配套的射控觀瞄裝備。若陸軍決定採用雲豹甲車,該車將循CM-21模式由國內廠商製造,最大的好處是可刺激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能將先進技術引進國內促進產業升級,而且還能自行組建出整體後勤能量,大幅提高裝備的妥善率。由國內製造,可創造工作機會解決傳統產業的失業問題,而且車輛的價格較低,甚至只有外國同類裝備價格的一半;以CM-21甲車為例子,製造初期單價約1,400萬,目前的價格已降至750萬左右,都較同級的美製M113A1便宜許多。</P>
<P>
結語</P>
<P>
台灣在國防工業的發展有其先天的限制,首先在產業技術能力方面,無論傳統產業或是高科技產業,對於國防工業的支撐力均不足。另外是國內的需求較有限,出口又有許多限制,使得廠商無利可圖,許多廠商只能國防訂單當作副業來做。不過,目前台灣正值產業結構調整時期,高科技產業和傳統產業因諸多因素都有外移的現象,而國防工業兼具高科技產業和傳統產業,可一定程度減緩這種狀況,如何創造誘因讓民間參與國防工業,兼顧產業升級和國防安全,政府實在需再加把勁。


</P>軍事家-全球防衛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99-2000 DIIC
本網頁所有文章及圖片,未經同意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及刊登。
<B>DEFENCE INTERNATIONAL</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