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闻联播报道小岗村的时候主播说了一句让我大吃一惊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36:47
女主播:...三十年前,小岗村人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在一张纸上集体摁下了红手印...
汗啊{:3_79:}女主播:...三十年前,小岗村人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在一张纸上集体摁下了红手印...
汗啊{:3_79:}
说的没错啊,当时就是冒着杀头的危险。。。。
因此我只支持1978年以后的中共。1978年以前搞什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中共,完全是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

只要中国共产党坚定的带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就支持。只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话说无数次了
这话在主流媒体上说了好多年了!
分田单干反对三面红旗. 杀头是便宜你.
脑残媒体...小岗村的皮早就被铁索寒剥了,一千亩地只能打三万斤粮食,放下镰刀就逃荒,呵呵...
链接在此,欢迎围观戏园子鬼被我和铁索寒抽脸...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page=3#pid21174925
小岗村集中了懒惰,自私,撒谎等人类劣根性之大全。把这样的渣滓树立成为榜样,难怪三农问题积重难返。
江西宜春山区有个村子,也许是太偏远,改革春风居然没有吹到,上级把他遗忘了,三十年了 懵懵懂懂还在记工分,完全靠农业和一些小作坊,人均年终分红近万元,还有各种社会福利,比周围其他村庄高出一截。华西村靠集体力量转型到工业典型意义不大,这个村子没有折腾,虽然条件差,但现在活动自在。
工分制是按照劳力评定工分,例如最强男劳力10分,依次9分8分等等,最强女劳力从8分起,依次降低。上一天工记一天分,有什么贡献也折算成工分,年终按工分计算分配。分配时第一要保证口粮,有的人家劳力少,人口多,口粮一分下来就超过该得的工分分红,就形成倒欠,以后小孩长大了赚了工分还回去就是了。倒欠分红实际是其他村民在养你,没有让你饿肚子。
“大包干”让小岗成了明星村,这对小岗应该是好事,毕竟上面有拨款什么的。党对小岗这么重视,但是小岗人没创造好。    现在人民日子好多了。农民没有想到有今天,不少吃不少穿,也没有干部整天上门扒这样扒那样。现在不但取消农业税,还给农民补助,一亩地补30多块钱,虽然少,但党这种做法群众感激啊!几千年的皇帝,什么时候不要国家皇粮,还反过来补助农民呢?这说明共产党能治理好中国,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过去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是看车头是不是有本事带,这是关键。(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 韩福东 实习生 雷敏)
转SC

小岗村是人间极品,从1957年到1979年一颗公粮不上交,人均十亩耕地,就这样三年困难时期据说还饿死了一半人口。照此推算,安徽别的地方还要交公粮供养城市人口,全饿死了才正常

在1978年之前,生产队生产的粮食每年应交1800斤,小岗22年一粒都没有交过。历史上就没有交过国家皇粮。1979年产18万斤,我们当年就把国家的皇粮任务完成了。那个时候粮站都没地方存粮食了,就现盖粮仓。1000多亩地平均每户五十多亩按要求才交给国家1800斤,还交不起,还有脸靠吃别的人民公社生产出来的多余的返销粮食求生,这不是人间极品那啥是
回复 9# clarkkent


    去朝鲜过幸福生活吧,人间不适合你
超大的老左们歇歇吧,TG现在是保守主义右派当政,自然要按右派的说法来做。

现在当政的TG不是传统的自由主义右派,那帮家伙早在20年前就被清除出去了。

20年前那场斗争实际就是右派之间的内斗而已,最后保守主义右派胜利了,自由主义右派全面失败鸟。

至于传统老左,早在30年前就给消灭了。
奉旨讨饭小岗村
以前的凤阳就是中国的吉普赛人
james2047 发表于 2010-1-3 20:15
又只会骂街了
回复 9# clarkkent
分红进万元也好意思拿出来显摆
汗一下先
本地的某些村,各干各的事,年底只要是村民都可以拿到好几万的分红。
浩时常跟自己打仗,他曾表示想过无论如何都不会留在小岗了,他觉得小岗人一盘散沙,不团结,怎么也扶不起来,何况自己还有妻女和90多岁的母亲要照料。但往往一宿闷睡,第二天又迎着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机遇雄心勃发了。
      几年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沈浩吵过不少架,也挨过打,还有村民反复举报他。他一直在用染发剂,别人看他一头漆黑,其实他已经满头白发。
     “小岗,缺一个真正能够凝聚人心的当家人。”2006年中,沈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岗人不再治岗

      2007年底,安徽省出台《凤阳县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这份重量超过1公斤的规划里,提出将石马、严岗两村合并到小岗村。如此一来,476人、耕地面积1600亩的小岗村,人口将达到3800多人,土地面积13700亩。
      有关方面的抱负是想把小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标本,给中部地区大多数村庄提供示范引导。
      不同于小岗人三十年前把命豁出去了的“大包干”,这次改革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
      有人打比方说,并村之后的小岗村,像一个“小型的县政府”。“岗人治岗”的历史终结了。在距离县城30公里的小岗村,由沈浩在内的7个党委书记坐阵。尽管干部们还需要提着裤子到野地里方便,但这套班子已经工商、税务、城建等部门,一应俱全。县消防队也驻扎在这里,办公楼常年空着。
      在4A级景区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和“当年农家”茅草屋的经营权都收归了凤阳县旅游局了。
      资金来来去去,但村务公开、财务透明,6年来从来没有实现过。
      这一度让小岗村村民想起县里的口号,“打好小岗这张牌”。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小岗的发展被耽误了十几年。1993年,小岗村成立“小岗村农业实业总公司”,严宏昌任法人代表、总经理,相继引进了不少项目,办面粉厂、铜线厂、食用油厂等等,但小溪河镇很快强行收走了管理权,“镇上都没有工业企业,你村里办什么厂啊?”之后,凤阳县还曾以小岗村的名义向国家申请建立了一个工业园,但工业园根本不在小岗村。
      “小岗村不再是小岗人的小岗了”,一位小岗村民说。那些他们冒着“坐牢”的危险、率先在全国将土地包产到户带给他们的荣誉,让他们在三十年里被改编成电视话剧电影、登上历史舞台的荣誉,已经不复存在了。
      地理偏僻的小岗村,可利用的资源,除了名声,便只有土地了。2009年,土地翻番的小岗村迎来了一个大项目,占地1300亩的美国GLG甜叶橘小岗基地。

小岗村的钉子户

      小岗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摸不清底细的外来项目。老一辈人眼里,这些高科技高效益的提法,听起来更像在“放卫星”。
      然而,征地势在必行。
      村民们心里清楚,这份买卖不划算。这年头粮价高,水稻一斤一块多,黑豆一斤四块多,撇开成本和自家口粮,一亩地也能挣个千把块钱。每亩土地每年租金500块显然亏本,一旦以12400元每亩的价格买断,一脚踩空,自己也就成了不尴不尬的失地农民了。
      作为积极推广土地流转的“引导者”和签订征地协议书的甲方,沈浩需要为安于现状的村民做大量思想工作。
      开始他谆谆善诱。比如他向村民缪夕书表示,保障村民在18岁到45岁到工厂里就业,并提供养老保险。不久后,村民们发现这些没有写进合同条文的话都泡了汤。
养老保险至今没有下文。就业问题也不靠谱,在这里企业里,外地的熟练工人每天60元,小岗人每天才28元。
      冰冷的外来工业和本土农业的对峙愈发鲜明。收麦子的季节,小岗人眼睁睁地看着已经交付的土地上,挖掘机把齐膝的成熟麦子捣得一团糟,“好好的地给糟蹋掉了”。
小岗人意见多了起来,给沈浩扣上“说话不算话”的帽子。
      面对“难缠”的小岗人,他的工作方式变得粗暴而直接,让村民难以接受。
    “沈浩说,地都是土星共同体的,你不签不行。”“沈浩说,谁听话我就把钱给谁。”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道。
      村民徐家奎为了6亩杨树的事情,几乎走遍了县里和省里的信访部门。因为GLG建筑用地,他们家的树被强制性地砍光了,徐家至今不肯在征地协议上签字,“就是要闹到底”。村委会做不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后来,沈浩找到了“钉子户”徐家奎的女婿在合肥的单位,要求开除其公职。“沈浩说,要把我们开除出小岗村!”徐家奎愤愤地回忆。
      尽管大伙儿都舍不得,眼看生米煮成熟饭了,勉强笑笑,“不愿意也得愿意啊”。较真的人会直接到地里拦截施工队,“拿国家批文来!”
    “你看这里,平等协商、自愿、有偿。”小岗村民马开武拿着一本残破的《土地承包法》,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道。
     “胡主席说,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不是瘪下去!”严俊昌说。在小岗村现有的征地条件下,他和严宏昌的态度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坚决不签。
      他不同意农民卖地的另一重考虑是社会不安定因素。随着小岗被征走的地越来越多,去年开始,他家的粮食地里出现了小偷。
     来找沈浩反映情况的村民越来越多。
      这半年间,沈浩把一楼的铁锁焊上了,找他的人实在太多。原先他从来不关门,村民们掀开天蓝色的纱窗门,就是他的卧室了。从此后,村民没办法直接进屋,有事只能在楼下喊他。
房东马家献的印象里,沈浩这半年瘦得厉害。他身体并不差,六年来就吊过一次盐水,“今年春天还胖着咧”。

“心有余而力不足”

      GLG的用地问题还悬在半空,又来了一个深圳企业办生态农业园的项目,这回要4300亩土地,但县里大力支持。这些空降的庞大项目,将占去小岗村的近半耕地。
      大包干带头人严学昌认为这是断送子孙后代的做法,“地都给企业圈走了,是不是以后要再来一回‘打土豪分田地’?”
      一位经济学者表示,在今日中国,此类现象很常见。“小岗村要发展”,但这样大片割让土地的“发展”,究竟是凤阳县的GDP发展,还是农民利益得到发展?
      此时的沈浩,正在领导、企业老板、小岗人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点。
      10月23日晚上11点,凤阳花鼓节的头天夜里,在给一位小岗村民的短信里,沈浩又一次提到离开,“正常情况下我年底就离开小岗”,“离开是为能者让路使小岗更好更快发展,回想来之前与凤阳小岗任何人无冤无仇,六年来更无愧我心”
      他再次提起出一本书的念头,要把自己在小岗这几年的心路历程说一说。
      随后他说,“在小岗有些事情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典型例子是,沈浩一直希望严宏昌在北京办企业的大儿子严余山回到小岗,发展小岗的本土企业,他向严承诺,将提供一块15亩的土地。但几经周折,地始终没能拿下来,严余山寄居在空房子里的临时生产车间最终给了消防队,锁也一度被人撬开。对于这起破不了的失窃案件,沈浩只能赔笑脸。
      知情者说,花鼓节前后,沈浩一直不痛快。10月24日,他兴冲冲地想帮人找花鼓节的门票,直到晚上,他拿了钱也没能买到并不紧俏的票。
      因为这4300亩地,十天以来,他和县领导闹得很僵。
      11月4日中午,沈浩带了一瓶15年的茅台酒来找崔志林。吃饭地点是村民严德友家。对于这段经过,小岗村前村主任严德友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我不是很清楚”。
      崔志林以为沈浩是来找他游说村民签字的。但沈浩说,县里这样搞土地,农民以后吃啥?集体经济搞空了,村里又得不到钱。
      沈浩又说,你们要想办法抵抗和阻挡,能不能组织人出来反对?
      被抓过一次的崔志林说,不敢。
      末了沈浩又问,如果我想留下来,小岗的事要怎样才能做好?
      这段谈话没有为小岗村的未来找到出路。下午沈浩又打算叫上崔志林吃饭,但他中途接了个电话,被领导叫到县里开会去了。
      翌日中午的酒桌上,沈浩酒喝得很凶。他平时也喝酒,房间隔壁办公室的东北隅,也备着许多,古井贡酒、贵州茅台、口子窖⋯⋯但只限应酬,“不遇到人不喝”。
      有村民认为,沈浩这天是在喝闷酒,往死里喝。

没有着落的未来

      第二天,沈浩死了。
      当天上午,县里和村里的领导特地向“大包干”带头人们打了招呼:你们不要乱说,要保护小岗村形象。拿凤阳县里干部反复交代的话来说,这叫“排除杂音”。
      这些经历过水楼、浮夸风的“大包干”带头人,相当一部分是小岗村的“炮筒子”。有时一些“大干部”来小岗村访问,“大包干”带头人在家里被看着不让出门。
      多年来络绎的访客,小岗人早已习惯。这里的土狗见到陌生人大都不会叫唤,连村口开小卖部的年轻姑娘也知道怎样自如应对媒体。
      一辆接一辆的外地车前来拜谒,有沈浩的故友,哭得站不起来,有表示慰问的领导,还有不少赶来采访沈浩先进事迹的媒体;许多凤阳的政府机关已悬上红色标语:向沈浩同志学习。
      生者的语境里,这些空降的征地工程,成为沈浩同志未竟的事业。
      征地工作很快回归正轨,村委会忙不过来,邻村和镇上的干部前来增援。13日这天,石马那边的村民又签了5户,他们分别是五保户、妇女主任、生产队干部和镇上的干部。马开武不愿意妥协,领着几个人到施工队抗议,未果。
      村委会对这项工作的对外介绍是,“绝大多数农户表示支持”。
      一位村委会书记认为,国家把18亿亩土地红线把得太死,应该为土地流转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粮食不等于食物,除了土地,人类还可以从空气里、海洋里合成食物。党委书记金乔对媒体表示,这不是小岗村独自遇到的现象,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国家在立法层面及制度层面予以完善,比如村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小岗村分与合的争执不再,命运已经不在他们手中了。眼下小岗人要面对的问题,是签,还是不签。这样的二元对立更加尖锐。村干部们说,要“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大包干带头人们则说,“只有懒汉、二流子、不想干活的人才卖地”,“土地是我们的根”。
      2009年11月14日,小岗村的气温已经接近零度,天气预报一场风雪即将到来。村委会的征地工作正紧张进行中,小岗村一片繁碌的气象,剩下找不到出路的农民热锅蚂蚁般在村里打转。只有沈浩黑色的墓碑,长久地沉默下去。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收藏 分享 评分
clarkkent 发表于 2010-1-3 20:30


    不是只会骂街,有些人总是试图用数据的变换和逻辑的花样来掩盖事实而已。
道理本来就是讲不清的,去问问农村的老人就好了,他们说的,比所有纸面上的数据都有用。
当然,移民朝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个村连续23年不交一粒公粮,没人被抓去判刑,没有把人抓去抵债,国家还给救济粮,这分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啊
在央视《重访小岗村》的节目中,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说:“当时牛房四周的牛粪,十几年都没有人挑过一挑子,在生产队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去挑,结果一听说点花生马上就要开始了,地分到户了,整个牛房四圈的牛粪挖得特别深,连墙头的墙土,都被老百姓挑到田里去了。”


——严俊昌说:“队长哨子吹破嘴,催人下地跑断腿,喊了半天人半数,到了地里鬼混鬼。晚上工,早下工,到了地里磨洋工”,“要饭要惯了,不肯干活,还是出去要饭;家里有半劳动力就不让他们下地,这块斗红了眼的地方,两三户在一起也是‘捣’”。搞集体生产“难缠”,分了田单干一样“难缠”。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直言不讳:“小岗村民平均每半年思想就波动一次,都是见过大阵仗的”。县委说村子人口少,两个生产队并成一个小岗村上面好支持,这样可以让小岗早点富起来,上面下来视察比较好看。因为有的不同意,县委开群众会说,如果同意的话,上面农业税什么的啥也不收。这样群众就都同意了,1993年,小岗村就取消了农业税。官方开始派外地干部到小岗当“村长”。这个“改革第一村”结束了自我管理的时代,不再“岗人治岗”。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村内的宗族矛盾也逐渐公开化,引发内耗。“大包干”之前的要饭村又成了官方的头疼村。到1997年上半年,小岗人还装不起一部电话。严德友称包产到户之后的农村已经处于“一盘散沙”的地步。记者问严俊昌:“如果让你再干村长,你能把小岗干起来?”严沉默半天后回答:“不能,大包干把人心分散了
其实,小岗村的极品后来透露,那张按满手印的纸是妓者拿来叫他们按的。
连杀头都不怕,还怕出工多花了力气。
clarkkent 发表于 2010-1-3 20:06


    告诉你一下,只要这个村的经济是基于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外界相互交流,就是产生了剥削行为,这种所谓的集体共富和南街村、华西村一个德行,靠剥削外来打工者来达到一个群体的富裕,这个功劳跟你毛爷爷没啥关系,你毛爷爷倡导的经济体制放眼全球大概也就剩朝鲜,所以楼上网友劝导你去朝鲜对你还真是个好建议
深涧悠蓝 发表于 2010-1-3 20:37
看地方,沿海机会多发展得好没得说。如果按他话的意思,是宜春一偏远农村的话,那确实非常不错。

看楼上的资料,似乎小岗村人思想还真是有些问题。

我个人的体验和感觉是,如果集体制领导得好--赏罚合理及运转正常就行,至少就农村公共建设而言,比现在单干各扫门前雪要好的多。
无语…………
回复 24# 牧神潘
有利必有弊
没什么奇怪.
个人看法啊!随便说说,不戴帽子。有些极品地区,确实很懒散。你不逼迫下,怎么也不上进。至少这个粮食是要吃进自己肚子的吧,怎么也该好好种,都这么懒,还不是仗着勤快地区补。
我看还是取消贫困补助,全部以工代赈,要吃饱饭嘛,来吧,干活。反正国家有的是基干工程干,大不了再大搞水利建设,先把人捋勤快再说。
今天上午还和一个安徽打工的聊天,他家十来亩地,我说是不是五六月就可以收小麦,一亩收个三四百斤。没想到他说有八百斤一亩,这个真没想到这个高产量。他说有人在家照顾的小麦在一千斤一亩,夏季种黄豆。他这样打工的,只管种和收,浇水施肥老人干。按照偶老家以前不施化肥不打药也有三四百斤冬麦,夏季种稻种豆子,也有千斤收成。这个1000来亩地只收三万斤,只能说明那个村子的人够懒。


说到小岗村,总有很多老左抽筋样跳起来。

不过,改开以前拿票买粮还吃不饱,现在人多了,耕地少了,人们倒三高了。

小岗村的人是懒,不过谁告诉你懒人就不能创造历史?

说到小岗村,总有很多老左抽筋样跳起来。

不过,改开以前拿票买粮还吃不饱,现在人多了,耕地少了,人们倒三高了。

小岗村的人是懒,不过谁告诉你懒人就不能创造历史?
1000来亩地,收三万斤粮食,亩产三十斤多点点,真不知道这个是农民么。就算不会种地的,秋季点蚕豆,五月种黄豆,够省事的吧,一亩地也不会只收个三十斤!偶好玩在单位种了20多平米的蚕豆,五月份都收了足足4大塑料桶蚕豆。小岗村的问题不是改革开放的问题,还是人心,人心怕吃亏,整个村子人懒散脾性深入骨髓。这种地方,还是要用极右做法,给压个老地主,最好还是恶霸的那种,要不都不好意思种地。
变化应该看看医院的病例,以前营养不良的多,现在高血脂、冠心病的多
ussniper 发表于 2010-1-3 21:52
科技的发展是因为人要偷懒.
kalasiki 发表于 2010-1-3 21:54
那些爷兄弟,父子在一起干都能偷懒就偷懒
村干部没有办法,一咬牙分了!
wertt 发表于 2010-1-3 22:05

在国人的碗里去掉进口的大豆和食油
要少百分之六十啊
皖北涡阳是维金人
凤阳吉普赛人
六安普鲁士人
徽州犹太人
kalasiki 发表于 2010-1-3 21:54
太狠了。。:D
废铁之翼 发表于 2010-1-3 20:26

呵呵
铁索寒 发表于 2010-1-3 22:35


是呐!我们人都这么说。凤阳那边的人被鄙视了几百年了。

小岗村吹得牛轰轰的,结果咱们那嘎达(赣东北和皖南)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做“烂泥糊不上墙”。
那天半夜正好看到宣传沈浩的节目
很感兴趣,看了一下,发现那个村的确有点极品:L
就像前面说的,搞包干杀头都不怕,穷得要饭都不怕,就是怕大家种田自己吃亏:D


凤阳、定远的部分“群众”的确有讨饭的传统,过年回家盖土楼,但总作比小偷强。起码劳动致富,劳动了没有,应该算吧。你们不懂了吧,懒人有懒福。

凤阳、定远的部分“群众”的确有讨饭的传统,过年回家盖土楼,但总作比小偷强。起码劳动致富,劳动了没有,应该算吧。你们不懂了吧,懒人有懒福。
我记得华西村挺牛叉的

当时的那个村长低价屯铝锭 结果一下子赚了N多: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