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4“母鹿”武装直升机阿富汗征战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17:43

俄罗斯米-24“母鹿”武装直升机(航空图)



  米-24雌鹿系列武装直升机在战争中更多地扮演空中坦克的角色。事实证明它不愧为最优秀的武装直升机之一: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它参加了30场战争和地区冲突,足迹遍布三大洲,其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作战最激烈、影响最广泛、战果最辉煌、损失也最重的当数1979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
  初期介入
  1979年4月,阿富汗政府军接收了第一批米-24A和米-25,从此米-24开始 介入阿富汗内部冲突。这种直升机立刻被投入到打击反政府游击队的行动中去。接受苏联培训的阿富汗飞行员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并娴熟应用米-24。但是,米 -24并没有威风多久,在游击队的防空火力面前,它显得过于脆弱了,不久就出现了第一个牺牲品。1979年5月3日,一架米-24在浩斯特附近被击落,当 时它被地面火力击中后就一头撞上山坡。
  尽管如此,雌鹿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喀布尔政权要求苏联再提供20到25架雌鹿,但是直到1979年12月25日苏军入侵阿富汗前,新一批直升机才交付。克里姆林宫中关注阿富汗国内局势的政治家们似乎没有意识到阿富汗国内冲突已经演化为一场内战。在这场战争中,反政府游击队采取伏击、打了就跑的战术,因此需要正轨部队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这样一来,空中支援就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环了。


飞行中的米-24“母鹿”武装直升机,米-24是侵阿苏军的主力直升机(航空图)


  阿富汗战术
  1979年12月27日,苏联直接出兵阿富汗,一周内阿富汗全境陷落。简而言之,这好像是一场为直升机准备的战争,而米-24的优异表现则在这场战争中体现了本身的价值。
  最初,在阿富汗的米-24直升机大多是单机行动,但后来在多次遭到攻击并被击落一架 后,苏军改变了战术,即以双机编队行动,这样至少有一个好处——一旦其中一架直升机被击落,另外一架至少可以掩护并营救被击落的直升机机组乘员。然而,米 -24在进行大规模行动时通常更多的采用四机甚至八机编队的队形,这样对那些在良好地形地物伪装下的敌人才有明显的打击效果。阿富汗的游击队装备优良,一 旦有可能,他们就进行还击,因此数量的优势还可以让直升机机组利用一些双机编队无法采用的战术。其中包括“死亡转轮”(这个战术由二战期间的伊尔-2强击 机飞行员发明)。直升机群先是在目标上空周围盘旋,以确定目标位置,然后不停地火力覆盖目标。紧接着直升机以梯形编队逼近目标并且陆续将机头对准目标,实 施火力打击,进行完头一轮打击后的直升机迅速向各个方向散开,重磅炸弹以极小的时间间隔从各个方向落向目标。
  俄军现役米-24
  为避免被敌地面高炮火力击中,直升机双机编队通常作S形机动,并配合以爬升或者减 速,使游击队的对空火力瞄准变得复杂困难。通常在高空飞行的一对飞机负责掩护进行攻击的编队。米-24的飞行员为了增强火力打击的效果甚至不顾一切,有时候甚至危及到自身的安全。曾经有一次一架直升机完成攻击后发现他的僚机发射的火箭弹呼啸着从直升机一侧飞过,此时如果火箭再正一点,前边这架直升机根本无法躲闪。
  由于阿富汗游击队神出鬼没,苏军在制定战术和任务计划中的灵活性也非常大,墨守成规 的行动立刻会导致损失,甚至以相同的路径接敌两次就会遭受埋伏。在攻击的途中或者攻击完毕撤退或者进行战斗巡逻任务时,直升机双机编队通常保持1200到 1500米的间隔,以防止被敌人一石二鸟,这个距离可以留给飞行员足够的反应时间,或者进行机动规避或者立刻脱离敌人。米-24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它的高 速度也付出了代价:它的旋翼载荷要比米-8大50%,这在阿富汗这种高温、高原和严重风沙环境下会大大降低直升机的操纵性。更糟糕的是,通常用于一般条件 下的领航方法在阿富汗山区经常无用武之地,甚至导致事故。过高的旋翼载荷意味着急剧的拐弯或者“刹车”常导致机身下坠,飞行员此时会极力拉杆,试图保持直 升机不致下坠,但是发动机在高温高原情况下功率不够无法使直升机足够快的加速,其结果是直升机因此无法控制的坠地。在低速或者低空飞行时,频发的地面乱流 也常来捣乱,雌鹿此时就会开始难于控制了。由于其糟糕的方向控制性能,尾桨会拉着直升机不自主的向左转,更糟糕的是会导致直升机进入状态,其结果将是灾难 性的。在高温高原条件下高速飞行的直升机主旋翼叶片经常因动力不足而失速,这导致米-24不受控的向上倾斜,并急剧的坠落。俄罗斯飞行员称这种现象为“搭 便车”,其结果经常是米-24短翼稍或者火箭巢被撞坏。要想避免这种后果就必须轻柔地驾机低速飞行,但是这在战斗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俄制米-24攻击直升机曾被阿富汗游击队称为“魔鬼的战车”(航空图)



  解决缺陷
  如果飞机搭便车,或者从高速俯冲中恢复,飞行员不得不拉杆,此时主旋翼锋利的叶片就 有可能打到尾梁。1980年8月就曾发生过一起这样的事,当时两架雌鹿完成了攻击任务,从游击队的火力中突围,双机编队飞行。直升机并没有受到游击队的打 击,但是尾梁上却被旋翼撕破了两个洞。两架直升机后来都被修复了,但是其修复后的 第一次飞行中,米-24就被游击队的地面火力击中。一发12.7毫米的高射机枪穿甲弹击中一叶尾桨,并使其向右脱落,这造成直升机猛烈的震动。刚刚被匆匆 修复的尾梁再次受损,直升机完全失控坠毁,乘员全部阵亡。
  当米-24以25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时,如果直升机拉坡度超过20度,直升机会 损失200米的高度,所以在低空飞行时,竭尽全力的飞行员根本没有犯错误的机会,此时控制速度和两名机组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雌鹿飞行员都这样说:在这种 方式下飞行就像在钢丝上行走那样不容易。驻扎在昆都士的部队对此刻骨铭心,在战争的第一年,该部队就在类似的事故中损失了6架米-24D。一些直升机由于 大雾或者阵风撞山,有些则是因为在斜坡或者狭小的空间起降时发生事故。
  1980年4月,米里设计局的设计师季申科将军视察了驻阿富汗的一些装备米-24的 部队以及一些“空中流氓”(苏军对飞行老手的称呼),部队的官兵指出米-24的上述缺点,但是将军却固执地认为米-24的高温高原性能同样出色。不得已, 该部队派一位技术娴熟的飞行员冒生命危险向他展示了“搭便车”的情况。看完这惊险的螺旋表演,并听取了哈里托诺夫上校详细的解说后,这位米里设计局的老总 感叹道:“我本以为我知道我的直升机能作哪些动作,但是现在看来,我不能那么确定了。”
  这次铤而走险的特技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米里设计局起到了明显的促进效 果。1980年的夏天,米里设计局开始了一项改进计划。这个计划包括调整发动机的自动燃料控制系统以减少在高温高原条件下的能量损失,另外增加了在危急情 况下涡轮温度过高的持续时间,因为飞行员在关键时刻宁可让涡轮烧掉也不希望缺乏动力。发动机进气口安装了一个涡轮滤尘罩,它可以过滤掉70-75%的灰尘 和沙子,减少了对压缩机叶片的磨损2.5-3倍。米-24要比米-8更为优先的安装滤清器,尽管后者在未经装备的不良场地降落的频率远大于前者,这主要是 因为米-24的TV3-117发动机比米-8的TV2-117A发动机的空转转速更高,这样更容易吸进沙尘,使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磨损问题更突出。(以前曾 有报道说极少数的第一代米-8改装过这种过滤器,但实际上只有第二代的米-8MT/米-17河马F才将其列为标装装备)。1981年,米-24V被投入到 阿富汗战场,在高温高原条件下,该机的TV3-117V发动机较之以前的型号能够多提供15-20%的动力,早期的米-24D在大修时也换上这种发动机。


南非改裝的MI-24武装直升机(航空图)


  攻击再攻击
  到1980年年底,苏军第40集团军的直升机数量已经达到200架。攻击直升机既用 来攻击计划好的固定目标,又可攻击临时发现的目标或者地面部队遭遇的目标,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陆军航空兵完成了33%的预先计划好的攻击任务,与此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完成了75%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此时,有三种等级的地面作战行动,分别由师、旅、营级部队实施。无论那种进攻都需要直升机的支援, 而雌鹿更是利用其多样化的武器被频繁作为铁拳使用。
  如果米-24混合携带了炸弹和无控火箭发射巢,那么飞行员通常会在距离目标 1200-1500米的距离上来一个火箭齐射,然后用其机鼻下的机枪(机炮)猛扫一通,最后再让武器操纵员精确的瞄准投掷重磅炸弹。这种精确的轰炸通常是 直升机在高速低空的情况下进行的,炸弹引信具有32秒的延迟以便直升机不会被爆炸的碎片击中。但是这种引信并不是那么可靠。1985年夏,一架从阿富汗腹 地加兹尼执行完任务返回的米-24机身上就留下了18个弹痕,这是由其长机投掷的炸弹碎片造成的。如果满载的话,米-24可以在MBD2-67u多功能挂 架上携带10枚100公斤的炸弹。这些炸弹如果同时投放,精确性就会大大降低,但是这种方式对付面目标非常有效,比如说游击队的训练营地。携带炸弹的米 -24通常用来打头阵,以毁坏阿富汗房屋的厚厚的墙壁,同时炸死阿富汗游击队的枪手,或让他们无处可藏。对于完成这类任务来说,另一种较受欢迎的武器是 UPK-23-250机炮吊舱。GSh-23L型机炮具有很高的初速,对付这类建筑的效果远比S-5无控火箭好,因为机炮炮弹会穿过土墙在室内爆炸。
  米-24也可以携带大型的高爆炸弹,例如4枚250公斤级的FAB-250或者两枚 500公斤级的FAB-500炸弹(FAB是高爆炸弹的俄文缩写)这些炸弹对付那些坚固的旧堡垒,这些堡垒遍布阿富汗并且很方便的成为游击队的基地。这些 堡垒通常布于悬崖绝壁上、村庄附近以及道路的三岔口,它们通常由巨石或者厚达3米的土墙掩护,米-24的S-5火箭弹根本拿它没办法。1980年6月,8 架携带重磅炸弹的米-24D在夺取桑西-杜兹丹山脉的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里洞穴和暗道很多,自古就是土匪的藏身之处,因此游击队将此处作为其最主要 的基地。苏军先用BM-21车载多管火箭炮不间断地覆盖轰击整个山地,为地面部队开辟通路。而雌鹿则在夜晚集结,携带重磅炸弹一轮接一轮的轰击,此时为了 多载炸弹,直升机甚至连武器操纵官都没上。
  1980年8月,米-24D在阿富汗首次使用了燃料空气炸弹来对付在一峡谷设伏的游 击队。因为知道这种炸弹的可靠性要低于普通炸弹,两架掩护领队长机的雌鹿飞行员立刻向长机投放的炸弹产生的油气云中齐射了无控火箭。前面的直升机是在 300米的高度投放的炸弹,这已经大大超过投放普通炸弹的高度了,但是爆炸的冲击波仍然波及到了直升机。
  燃料空气炸弹的可靠性问题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炸弹的效果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投放速度、高度和高原高温环境,一些资料来源称只有15-20%的炸弹被完全引爆。因此,燃料空气炸弹只是偶尔使用,而且通常和高爆炸 弹和燃烧弹一起使用。如果它的确被完全引爆,那么它就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武器了,不愧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它会把建筑物完全推平,现场会留下大量肢离破 碎的尸骇,即便是幸存者也痛不欲生。(文章较长,继续请百度[航空图])
俄罗斯米-24“母鹿”武装直升机(航空图)



  米-24雌鹿系列武装直升机在战争中更多地扮演空中坦克的角色。事实证明它不愧为最优秀的武装直升机之一: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它参加了30场战争和地区冲突,足迹遍布三大洲,其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作战最激烈、影响最广泛、战果最辉煌、损失也最重的当数1979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
  初期介入
  1979年4月,阿富汗政府军接收了第一批米-24A和米-25,从此米-24开始 介入阿富汗内部冲突。这种直升机立刻被投入到打击反政府游击队的行动中去。接受苏联培训的阿富汗飞行员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并娴熟应用米-24。但是,米 -24并没有威风多久,在游击队的防空火力面前,它显得过于脆弱了,不久就出现了第一个牺牲品。1979年5月3日,一架米-24在浩斯特附近被击落,当 时它被地面火力击中后就一头撞上山坡。
  尽管如此,雌鹿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喀布尔政权要求苏联再提供20到25架雌鹿,但是直到1979年12月25日苏军入侵阿富汗前,新一批直升机才交付。克里姆林宫中关注阿富汗国内局势的政治家们似乎没有意识到阿富汗国内冲突已经演化为一场内战。在这场战争中,反政府游击队采取伏击、打了就跑的战术,因此需要正轨部队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这样一来,空中支援就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环了。


飞行中的米-24“母鹿”武装直升机,米-24是侵阿苏军的主力直升机(航空图)


  阿富汗战术
  1979年12月27日,苏联直接出兵阿富汗,一周内阿富汗全境陷落。简而言之,这好像是一场为直升机准备的战争,而米-24的优异表现则在这场战争中体现了本身的价值。
  最初,在阿富汗的米-24直升机大多是单机行动,但后来在多次遭到攻击并被击落一架 后,苏军改变了战术,即以双机编队行动,这样至少有一个好处——一旦其中一架直升机被击落,另外一架至少可以掩护并营救被击落的直升机机组乘员。然而,米 -24在进行大规模行动时通常更多的采用四机甚至八机编队的队形,这样对那些在良好地形地物伪装下的敌人才有明显的打击效果。阿富汗的游击队装备优良,一 旦有可能,他们就进行还击,因此数量的优势还可以让直升机机组利用一些双机编队无法采用的战术。其中包括“死亡转轮”(这个战术由二战期间的伊尔-2强击 机飞行员发明)。直升机群先是在目标上空周围盘旋,以确定目标位置,然后不停地火力覆盖目标。紧接着直升机以梯形编队逼近目标并且陆续将机头对准目标,实 施火力打击,进行完头一轮打击后的直升机迅速向各个方向散开,重磅炸弹以极小的时间间隔从各个方向落向目标。
  俄军现役米-24
  为避免被敌地面高炮火力击中,直升机双机编队通常作S形机动,并配合以爬升或者减 速,使游击队的对空火力瞄准变得复杂困难。通常在高空飞行的一对飞机负责掩护进行攻击的编队。米-24的飞行员为了增强火力打击的效果甚至不顾一切,有时候甚至危及到自身的安全。曾经有一次一架直升机完成攻击后发现他的僚机发射的火箭弹呼啸着从直升机一侧飞过,此时如果火箭再正一点,前边这架直升机根本无法躲闪。
  由于阿富汗游击队神出鬼没,苏军在制定战术和任务计划中的灵活性也非常大,墨守成规 的行动立刻会导致损失,甚至以相同的路径接敌两次就会遭受埋伏。在攻击的途中或者攻击完毕撤退或者进行战斗巡逻任务时,直升机双机编队通常保持1200到 1500米的间隔,以防止被敌人一石二鸟,这个距离可以留给飞行员足够的反应时间,或者进行机动规避或者立刻脱离敌人。米-24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它的高 速度也付出了代价:它的旋翼载荷要比米-8大50%,这在阿富汗这种高温、高原和严重风沙环境下会大大降低直升机的操纵性。更糟糕的是,通常用于一般条件 下的领航方法在阿富汗山区经常无用武之地,甚至导致事故。过高的旋翼载荷意味着急剧的拐弯或者“刹车”常导致机身下坠,飞行员此时会极力拉杆,试图保持直 升机不致下坠,但是发动机在高温高原情况下功率不够无法使直升机足够快的加速,其结果是直升机因此无法控制的坠地。在低速或者低空飞行时,频发的地面乱流 也常来捣乱,雌鹿此时就会开始难于控制了。由于其糟糕的方向控制性能,尾桨会拉着直升机不自主的向左转,更糟糕的是会导致直升机进入状态,其结果将是灾难 性的。在高温高原条件下高速飞行的直升机主旋翼叶片经常因动力不足而失速,这导致米-24不受控的向上倾斜,并急剧的坠落。俄罗斯飞行员称这种现象为“搭 便车”,其结果经常是米-24短翼稍或者火箭巢被撞坏。要想避免这种后果就必须轻柔地驾机低速飞行,但是这在战斗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俄制米-24攻击直升机曾被阿富汗游击队称为“魔鬼的战车”(航空图)



  解决缺陷
  如果飞机搭便车,或者从高速俯冲中恢复,飞行员不得不拉杆,此时主旋翼锋利的叶片就 有可能打到尾梁。1980年8月就曾发生过一起这样的事,当时两架雌鹿完成了攻击任务,从游击队的火力中突围,双机编队飞行。直升机并没有受到游击队的打 击,但是尾梁上却被旋翼撕破了两个洞。两架直升机后来都被修复了,但是其修复后的 第一次飞行中,米-24就被游击队的地面火力击中。一发12.7毫米的高射机枪穿甲弹击中一叶尾桨,并使其向右脱落,这造成直升机猛烈的震动。刚刚被匆匆 修复的尾梁再次受损,直升机完全失控坠毁,乘员全部阵亡。
  当米-24以25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时,如果直升机拉坡度超过20度,直升机会 损失200米的高度,所以在低空飞行时,竭尽全力的飞行员根本没有犯错误的机会,此时控制速度和两名机组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雌鹿飞行员都这样说:在这种 方式下飞行就像在钢丝上行走那样不容易。驻扎在昆都士的部队对此刻骨铭心,在战争的第一年,该部队就在类似的事故中损失了6架米-24D。一些直升机由于 大雾或者阵风撞山,有些则是因为在斜坡或者狭小的空间起降时发生事故。
  1980年4月,米里设计局的设计师季申科将军视察了驻阿富汗的一些装备米-24的 部队以及一些“空中流氓”(苏军对飞行老手的称呼),部队的官兵指出米-24的上述缺点,但是将军却固执地认为米-24的高温高原性能同样出色。不得已, 该部队派一位技术娴熟的飞行员冒生命危险向他展示了“搭便车”的情况。看完这惊险的螺旋表演,并听取了哈里托诺夫上校详细的解说后,这位米里设计局的老总 感叹道:“我本以为我知道我的直升机能作哪些动作,但是现在看来,我不能那么确定了。”
  这次铤而走险的特技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米里设计局起到了明显的促进效 果。1980年的夏天,米里设计局开始了一项改进计划。这个计划包括调整发动机的自动燃料控制系统以减少在高温高原条件下的能量损失,另外增加了在危急情 况下涡轮温度过高的持续时间,因为飞行员在关键时刻宁可让涡轮烧掉也不希望缺乏动力。发动机进气口安装了一个涡轮滤尘罩,它可以过滤掉70-75%的灰尘 和沙子,减少了对压缩机叶片的磨损2.5-3倍。米-24要比米-8更为优先的安装滤清器,尽管后者在未经装备的不良场地降落的频率远大于前者,这主要是 因为米-24的TV3-117发动机比米-8的TV2-117A发动机的空转转速更高,这样更容易吸进沙尘,使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磨损问题更突出。(以前曾 有报道说极少数的第一代米-8改装过这种过滤器,但实际上只有第二代的米-8MT/米-17河马F才将其列为标装装备)。1981年,米-24V被投入到 阿富汗战场,在高温高原条件下,该机的TV3-117V发动机较之以前的型号能够多提供15-20%的动力,早期的米-24D在大修时也换上这种发动机。


南非改裝的MI-24武装直升机(航空图)


  攻击再攻击
  到1980年年底,苏军第40集团军的直升机数量已经达到200架。攻击直升机既用 来攻击计划好的固定目标,又可攻击临时发现的目标或者地面部队遭遇的目标,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陆军航空兵完成了33%的预先计划好的攻击任务,与此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完成了75%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此时,有三种等级的地面作战行动,分别由师、旅、营级部队实施。无论那种进攻都需要直升机的支援, 而雌鹿更是利用其多样化的武器被频繁作为铁拳使用。
  如果米-24混合携带了炸弹和无控火箭发射巢,那么飞行员通常会在距离目标 1200-1500米的距离上来一个火箭齐射,然后用其机鼻下的机枪(机炮)猛扫一通,最后再让武器操纵员精确的瞄准投掷重磅炸弹。这种精确的轰炸通常是 直升机在高速低空的情况下进行的,炸弹引信具有32秒的延迟以便直升机不会被爆炸的碎片击中。但是这种引信并不是那么可靠。1985年夏,一架从阿富汗腹 地加兹尼执行完任务返回的米-24机身上就留下了18个弹痕,这是由其长机投掷的炸弹碎片造成的。如果满载的话,米-24可以在MBD2-67u多功能挂 架上携带10枚100公斤的炸弹。这些炸弹如果同时投放,精确性就会大大降低,但是这种方式对付面目标非常有效,比如说游击队的训练营地。携带炸弹的米 -24通常用来打头阵,以毁坏阿富汗房屋的厚厚的墙壁,同时炸死阿富汗游击队的枪手,或让他们无处可藏。对于完成这类任务来说,另一种较受欢迎的武器是 UPK-23-250机炮吊舱。GSh-23L型机炮具有很高的初速,对付这类建筑的效果远比S-5无控火箭好,因为机炮炮弹会穿过土墙在室内爆炸。
  米-24也可以携带大型的高爆炸弹,例如4枚250公斤级的FAB-250或者两枚 500公斤级的FAB-500炸弹(FAB是高爆炸弹的俄文缩写)这些炸弹对付那些坚固的旧堡垒,这些堡垒遍布阿富汗并且很方便的成为游击队的基地。这些 堡垒通常布于悬崖绝壁上、村庄附近以及道路的三岔口,它们通常由巨石或者厚达3米的土墙掩护,米-24的S-5火箭弹根本拿它没办法。1980年6月,8 架携带重磅炸弹的米-24D在夺取桑西-杜兹丹山脉的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里洞穴和暗道很多,自古就是土匪的藏身之处,因此游击队将此处作为其最主要 的基地。苏军先用BM-21车载多管火箭炮不间断地覆盖轰击整个山地,为地面部队开辟通路。而雌鹿则在夜晚集结,携带重磅炸弹一轮接一轮的轰击,此时为了 多载炸弹,直升机甚至连武器操纵官都没上。
  1980年8月,米-24D在阿富汗首次使用了燃料空气炸弹来对付在一峡谷设伏的游 击队。因为知道这种炸弹的可靠性要低于普通炸弹,两架掩护领队长机的雌鹿飞行员立刻向长机投放的炸弹产生的油气云中齐射了无控火箭。前面的直升机是在 300米的高度投放的炸弹,这已经大大超过投放普通炸弹的高度了,但是爆炸的冲击波仍然波及到了直升机。
  燃料空气炸弹的可靠性问题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炸弹的效果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投放速度、高度和高原高温环境,一些资料来源称只有15-20%的炸弹被完全引爆。因此,燃料空气炸弹只是偶尔使用,而且通常和高爆炸 弹和燃烧弹一起使用。如果它的确被完全引爆,那么它就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武器了,不愧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它会把建筑物完全推平,现场会留下大量肢离破 碎的尸骇,即便是幸存者也痛不欲生。(文章较长,继续请百度[航空图])
  轰炸和射击精度受山峰之间的气流的影响很大,这甚至会导致无控的炸弹或者火箭远离目 标。米-24V的飞行员由于经验的积累,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进行攻击效果要好于通过ASP-17V机炮瞄具和VSB-24弹道计算机的效果。狙 击飞行员(这是对那些专家级飞行员的称谓)尼古拉伊·马里什耶夫对他的成功没有什么隐瞒的:“这并不需要瞄准,全靠你的经验和运气了”。武器操控官伊万· 曼伊诺科曾经参加了贾拉拉巴德的行动,当地人都流传着他能够让炸弹呈高抛弹道落到游击队地堡或者机炮阵地上。在轰炸村庄里的游击队时,他能够让炸弹以合适 的角度恰好命中墙的地基。游击队为了躲避苏军的搜捕经常在坚固的大型岩石后搭建掩体和火力阵地。而雌鹿在对付此类目标时则经常使用上仰投射的办法,非常管用。
  一些米-24装备了S-24大型无控火箭,其弹头就重达123公斤,其最大射程达到 2公里,这样可以保证直升机在对方防空火力外实施打击。在格什科夫上校指挥下的一个米-24团就曾进行了50次发射。这种武器只能由技术娴熟的飞行员使 用,因此使用并不广泛。之所以要技术娴熟的飞行员使用,是因为发射S-24时会产生很大的浓烟和燃气,浓烟会包住直升机,导致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甚至熄火。
  反坦克导弹不仅在对付车辆时十分有效,在对付碉堡或者掩体时也非常有效。在 1.5-2公里的距离上,武控官进行精确的瞄准可以让35公斤重的导弹径直飞进洞穴口或者碉堡的炮眼。装燃料空气战斗部的9M114反坦克导弹在对付碉堡 时更是有特殊的效果,它会在内部爆炸。在对付游击队的战斗车辆时,9M114大概有75-80%的命中率,飞行员老是抱怨需要用这种武器打击的合适目标太 少了。
  早期的记录表明,“飞行的步兵战车”的概念在战斗中无法始终得到贯彻。因为机组根本 无暇顾及乘员能否用武器向窗外的敌人开火,因为米-24太重,如果装满负载会使行动受限,所以后部载员舱内的座椅甚至一些装甲钢板都被拆掉以节省重量。出 于相同的原因,其武器载荷常被限制在两个无控火箭发射巢或炸弹(对于绝大多数任务来说已经足够了)并且油箱很少超过三分之二。大概只有16%的任务是全负 载飞行,这只在短程任务中采用。
  日夜狩猎
  雌鹿经常像猎人那样在重点地区上空巡逻,一有机会就去攻击出现的目标。官方称这种任 务为搜索/攻击行动(武装搜索猎歼),这种行动通常由双机编队或者更多的米-24完成,而缺少装甲防护的米-8TV和米-8MTV-2很少单独用于此类危 险的任务,但是可以为地面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
  雌鹿执行这类任务一般携带的武器包括两个无控火箭发射巢,两枚反坦克导弹和500到 700发机炮炮弹。雌鹿出动时,经常形成15-20度的剑形编队,之间间隔600到800米,巡航高度在1500米到1700米,在这个高度具备良好的视 野,在发现情况后可进行灵活处置。如果发现了可疑车辆,它们先进行警告性射击,令车辆停下,人员呆在原地,一直等到载有更多空降兵的米-8到达。可是,阿 富汗游击队的车队经常伪装成普通卡车,而车辆在帆布掩盖之下则装备一挺重机枪或者机炮,常给米-24意想不到的杀伤,所以后来巡逻的米-24一旦发现可疑 车辆就对其进行攻击,除非要获取战利品,一般就不会派米-8携带步兵支援。
沙发,雌鹿有种邪恶美
完了?
相当的邪恶...就是那令人蛋疼的装人功能有点扯...
阿帕奇在阿富汗的战果怎么样
运输加攻击于一身,多好
cl.JPG
它经常被我打下来,当然是在游戏中{:jian:}
装人只是当时武直升机的不成熟尝试罢了。试过总比没试过好。
楼主你的文章非常有营养!不过,直升机归陆军版
7楼的才是暴力的美学啊~ 美女莫回头
沙滩凉鞋 发表于 2010-1-1 16:29
她滴pp已经足够销魂了{:wu:}
好帖子
作为专用武装直升机,那么大的货仓真是个大大的杯具。。。。。。。。
没贴完啊~期待下文……
Mi24很美。苏联的东西都有种邪恶的美……
现在米24这种东西估计就是运输直升机武装化了!
楼主,请注明原创或转载。
美女耶!
回复 17# angadow


    楼主ID那网站上有全文,是不是楼主自己写的就不知道了


  2009-12-11 10:54来源:互联网 作者:航空图 点击:369次
貌似在有本已经消失的杂志上将过这篇文章哦
不管怎样,文章很不错
咱们的Z10啥时候能大规模装备啊
这玩意究竟被毒刺干掉了多少架?
暴力美学的代表作啊
7L,前面飞飞一激动,后面就乱七八糟了{:3_82:}
木木大叔 发表于 2010-1-1 20:18
我怎么记得是《兵器》啊。。。{:yi:}
母鹿在毒刺出现后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我最欣赏的组合是阿帕奇+黑鹰~~~~~~~~~~~~~~
F44 发表于 2010-1-1 21:20

同问
母鹿是个好同志~
感觉很强大啊
确实是邪恶的美,有一段视频,米24从山后慢慢升起,和怪兽出现一个感觉。
吹嘘毒刺在阿富汗战争中的作用

很有喜感的事情
死人是不会咬活人的
占楼期待下文
《密码疑云》刚刚看完,1080P的,MM身材非常好!{:wu:}
好象N年前台湾《军事家》杂志上的文章。
SailinArmy 发表于 2010-1-1 15:36


    这是啥片子?
khui1984 发表于 2010-1-1 22:40

==========

military photo的说法, 苏军在阿富汗总计损失直升机为333架, 考虑到游击队轻武器对MI24作用轻微(不管用才上的毒刺), 大致扣除事故和其他型号, 毒刺击落的米24总数, 应在约200架.
M24配合专用武直才能发挥全部战力吧
用它去干武直的事有点强人所难了
飞行的步兵战车啊  可不是飞行的坦克
两伊战争里,伊拉克的"雌鹿"击落过伊朗的美制AH-1眼镜蛇,初代武装直升机的直接较量里毛子的产品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