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英大使傅莹:中国能否摆脱国强必霸的窠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50:40
驻英大使傅莹:中国能否摆脱国强必霸的窠臼?2009年12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尊敬的亨特勋爵,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应英语联盟之邀做丘吉尔讲座,索姆斯女男爵(丘吉尔之女)的光临令我深感荣幸。

    丘吉尔爵士一生成就斐然,曾担任英语联盟的第一任主席,足见他致力于通过英语促进和平、增进了解的决心。

    24年前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曾到查特韦尔的丘吉尔故居参观,在那儿买了一本丘吉尔自传。当时对我来说,买课外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所以很珍惜,把那本书一字不漏地从头读到尾。

    丘吉尔爵士勤奋好学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当他还是后座议员时,这位聪明的年轻人已经在下议院中脱颖而出。他在自传中讲到,没有勤奋就不可能有聪明。他谈到每次在议会发言,哪怕只是提一个2分钟的问题,都会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在议会大厦走廊的图书架上查阅大量资料,研究事情的背景,做认真准备。

    这对我很有启发,尤其是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直到今天,我对自己做的每一场演讲和接受的每次采访都精心准备,当然也包括今天这场演讲。我留学英国时,也曾在牛津大学参加过英语联盟办的演讲和辩论技巧培训班,我要借此机会表示感谢。今天是检验培训对我是否起作用的好机会,如果今天我讲得不好,也有英语联盟的责任吧。

    我演讲的主题是:更好地了解中国。

    根据美国一家专门跟踪全球媒体报道的研究机构—全球语言监控机构的统计,过去10年最热门的新闻中,中国崛起占据榜首,甚至大大超过9·11恐怖袭击和伊拉克战争。

    的确,2009年很可能将被作为中国迈向发挥世界大国作用的转折之年而载入史册。我在伦敦能清楚地感受到,中国正在走上世界舞台。在G20伦敦金融峰会上,中国与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密切合作显示出,中国已经进入处理全球事务的中心舞台。

    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久前访华时谈到,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过去20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他说,美国对此表示欢迎,并期待成为中国有效的伙伴。

    然而,西方世界的很多人仍然觉得了解中国是件很难的事。而中国也有民众对西方世界到底用意如何有疑虑。

    那么,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其实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回答,因为中国太大了,太多样化了,变化太快了。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究其实质,是一个具有多重性特征的大国。

    下面请允许我具体介绍一下:第一, 中国是一个在过去30年中实现高速发展的国家。1996年,中国GDP是1万亿元,到2008年则增长到20万亿元,13年的时间里增长了20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8年,中国一天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1952年一年的总量。中国利用快速增加的财富使2.5亿人在过去的30年里摆脱了贫困。因此,当我看到联合国关于消除饥饿的报告时,不禁为中国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中国用占世界仅7%的可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吃饭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记得一直到80年代,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是问:“吃了吗?”。现在,如果你问我女儿这代人“吃了吗?”,他们会觉得你这人大概有毛病。

    当然,中国缺乏在世界舞台上操作的历史经验,我们仍然在学习和适应自己新的全球角色。而且我们仍然需要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处理国内问题上。

    这引出了我要说的第二点: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存在的弱点和挑战我们中国人自己看得最清楚。中国人均GDP刚达到3000美元多一点,居世界104位,排在牙买加和纳米比亚之后。而英国的人均GDP是中国 的13倍。各位是否还记得英国历史上哪一年处于同样的收入水平?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测算,那要追溯到1913年。




http://civ.ce.cn/main/todaynews/ ... 1216_20623327.shtml驻英大使傅莹:中国能否摆脱国强必霸的窠臼?2009年12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尊敬的亨特勋爵,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应英语联盟之邀做丘吉尔讲座,索姆斯女男爵(丘吉尔之女)的光临令我深感荣幸。

    丘吉尔爵士一生成就斐然,曾担任英语联盟的第一任主席,足见他致力于通过英语促进和平、增进了解的决心。

    24年前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曾到查特韦尔的丘吉尔故居参观,在那儿买了一本丘吉尔自传。当时对我来说,买课外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所以很珍惜,把那本书一字不漏地从头读到尾。

    丘吉尔爵士勤奋好学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当他还是后座议员时,这位聪明的年轻人已经在下议院中脱颖而出。他在自传中讲到,没有勤奋就不可能有聪明。他谈到每次在议会发言,哪怕只是提一个2分钟的问题,都会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在议会大厦走廊的图书架上查阅大量资料,研究事情的背景,做认真准备。

    这对我很有启发,尤其是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直到今天,我对自己做的每一场演讲和接受的每次采访都精心准备,当然也包括今天这场演讲。我留学英国时,也曾在牛津大学参加过英语联盟办的演讲和辩论技巧培训班,我要借此机会表示感谢。今天是检验培训对我是否起作用的好机会,如果今天我讲得不好,也有英语联盟的责任吧。

    我演讲的主题是:更好地了解中国。

    根据美国一家专门跟踪全球媒体报道的研究机构—全球语言监控机构的统计,过去10年最热门的新闻中,中国崛起占据榜首,甚至大大超过9·11恐怖袭击和伊拉克战争。

    的确,2009年很可能将被作为中国迈向发挥世界大国作用的转折之年而载入史册。我在伦敦能清楚地感受到,中国正在走上世界舞台。在G20伦敦金融峰会上,中国与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密切合作显示出,中国已经进入处理全球事务的中心舞台。

    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久前访华时谈到,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过去20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他说,美国对此表示欢迎,并期待成为中国有效的伙伴。

    然而,西方世界的很多人仍然觉得了解中国是件很难的事。而中国也有民众对西方世界到底用意如何有疑虑。

    那么,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其实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回答,因为中国太大了,太多样化了,变化太快了。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究其实质,是一个具有多重性特征的大国。

    下面请允许我具体介绍一下:第一, 中国是一个在过去30年中实现高速发展的国家。1996年,中国GDP是1万亿元,到2008年则增长到20万亿元,13年的时间里增长了20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8年,中国一天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1952年一年的总量。中国利用快速增加的财富使2.5亿人在过去的30年里摆脱了贫困。因此,当我看到联合国关于消除饥饿的报告时,不禁为中国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中国用占世界仅7%的可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吃饭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记得一直到80年代,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是问:“吃了吗?”。现在,如果你问我女儿这代人“吃了吗?”,他们会觉得你这人大概有毛病。

    当然,中国缺乏在世界舞台上操作的历史经验,我们仍然在学习和适应自己新的全球角色。而且我们仍然需要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处理国内问题上。

    这引出了我要说的第二点: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存在的弱点和挑战我们中国人自己看得最清楚。中国人均GDP刚达到3000美元多一点,居世界104位,排在牙买加和纳米比亚之后。而英国的人均GDP是中国 的13倍。各位是否还记得英国历史上哪一年处于同样的收入水平?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测算,那要追溯到1913年。




http://civ.ce.cn/main/todaynews/ ... 1216_20623327.shtml
中国仍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产品的很多设计和关键部件都依赖进口。中国也许要出口一个集装箱的鞋袜,才能买来一个小小的电脑芯片。

    中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相当突出。许多外国人看到北京和上海,以为那就是中国,但若去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看看,肯定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早期,65%的人口是农民。有1.3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我们不能因为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自满,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领导人常说,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无视世界对中国承担全球责任日益上升的期待。因此,我想说的第三点是,中国正在学习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

    正如国家主席胡 锦 涛所说,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想,中国崛起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也是因为许多人不确定中国强大后将如何运用自身实力,中国能否摆脱国强必霸的窠臼。

    事实上,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对世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18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强盛的国家,GDP一度占世界一半以上。但是,中华文明没有谋霸的基因,而只是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地修筑长城,以阻挡游牧部族。

    进入21世纪,中国通过对外积极贸易获得经济发展,并且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里,各国的利益高度融合,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紧密。因此,中国确定的对外关系的基调是追求和平、发展与合作。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的时候采用了一个中国成语 “同舟共济”,这个成语表现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金融危机中,中国与美国以及欧洲国家关系的状态。

    1992年,当我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时,总有人问我,你是韩国人还是菲律宾人?现在,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当中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人数最多的国家,累计14000人次。中国也为世界减贫和发展事业做出贡献,中非关系就是很好的例证。

    温家宝总理在中非论坛上提出了推进中非合作的8项新举措,除了为非洲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债务等,还将在非洲建50所学校,培训1500名校长和老师,将奖学金名额增至5500名。中英两国也在探讨在一些非洲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

    鉴于哥本哈根会议升温,我下面谈一谈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中国赞同减排,以阻止全球变暖的趋势。在中国,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另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虽然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自愿采取了降低排放强度的措施,并制定了到2020年进一步将单位GDP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中国将把森林覆盖面积扩大4000万公顷,相当于英国国土面积的1倍半。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如果中国到2020年能兑现上述目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10亿吨,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我们在讨论气候变化时,不能只看到数字和现象,还要看到其中人的因素。想像一下,当一个中国农村通上电以后,农民们能打更深的水井,他们的孩子也能第一次看上电视,从中了解多彩的外部世界。他们当然期盼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多的物质享受。

    谁能对他们说,你们没有权利享受从电视里看到的上海人或伦敦人的生活?如何让13亿人民都有机会实现梦想,并且是以对环境负责任的方式来实现,这是中国面临的艰巨的使命。我们实现这个跨越的唯一的出路在于加大科技的投入。

    中国主张权利与责任应当平衡。中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4.6吨,而美国和英国人均分别为20吨和8.7吨。从175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的排放占世界总排放的80%。即使到今天,发达国家人口虽然只占世界人口20%,排放量仍占全球55%。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主张,发达国家应当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减排的主要责任,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这是一个涉及公平和平等的发展权利的问题。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仍在演变之中。扩大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对增进彼此理解与合作至关重要。中国热情地拥抱世界,英语热方兴未艾。每年新增英语学习者超过2000万。北京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器,奥运前后,家庭主妇、出租车司机都在努力学习英语。

    事实上,语言障碍可以是影响理解的重要因素。我可以举一个例子,邓小平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中国外交一个重要原则是“韬光养晦”。当时世界进入重大变革,一些人想将中国拖入围绕冷战的是是非非而进行的争论中。邓小平引用的这句古语是说,不要试图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他是强调我们应当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经济。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原则。

    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一个美国学者将这句话翻译成:“咬紧牙关、等待时机”,不难想象这将如何为“中国威胁论”推波助澜。

    很多关于中国的误解在某种程度上都因交流不畅造成。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国际媒体完全忽略了中国网民们和中国媒体上关于中美关系、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热烈讨论。

    中国现在有2000种报纸、9000种杂志,每年出版新书23万种。中国还有互联网用户3.6亿人,博客用户1.8亿人。在中国,公众和舆论界言论活跃,对几乎每件事都发表看法,其中既有很多积极肯定的观点,也有不少批评的意见。

    但外部世界很少有人能够跟上这股快速发展的信息流。在中西方信息交流中,中国读到关于西方的东西一向要远远多于西方读到关于中国的东西。中国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的文学和科学书籍,现在力度更大,翻译作品有着广泛的阅读群体。一个中国学生要考大学,就不可能不了解一些英国文学和工业革命的历史。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阅读英语,在北京、上海的书店里能看到整架整架的英文原版书籍。但这种双向交流并不平衡,在西方,甚至学校和图书馆都很少见到关于中国的书籍,更不要说在书店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翻译家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翻译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牛津大学语言学家霍克思先生在今年夏天离世。春天我到他家里访问时可以感受到先生的寂寥,他的译作在英国社会里也鲜有人知。在中国,曾将不少中国名著和诗歌翻译成英文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也与世长辞。我们亟需培养新一代像霍先生、杨先生那样的翻译大家。

    中国已经向世界伸出了手,目前在包括英国在内的87个国家建立了282个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我们高兴地看到,世界握住了中国伸出来的手。

    在英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中文课程。在中国有3000名英国留学生,在英国则有8万名中国留学生,我希望他们能建立起更多沟通的桥梁。奥巴马总统在上海访问时宣布,今后4年,美国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将增加到10万人,我也希望有更多的英国留学生到中国来。

    在结束之前,我要说,英语联盟多年来帮助中国开展英语教学,我们对此深表赞赏。你们过去几十年的努力成果丰硕,为增进中国和世界的沟通做了很大贡献。现在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我希望英语联盟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中英伙伴关系中不可或缺的桥梁。

    谢谢大家!
为嘛要摆脱泥。
到那一天
中国说
我们永不称霸
同时我们会制裁任何敢称霸的国家
与会的国家中有87.53%的代表表示支持中国这一声明
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是问:“吃了吗?”。现在,如果你问我女儿这代人“吃了吗?”,他们会觉得你这人大概有毛病{:qiliang:}

现在问吃了吗很奇怪吗。。就象HELLO一样吧{:qiliang:}
中国任何时候都不会称霸,中国只会做与自己实力相称的反对称霸的慈善事业!;P
我们不称霸只是天下布武
又装小白兔
中国行王道,不行霸道呵呵
拿西方2、3百年的窠臼来套追求王道5000年的中国,把这伪命题还真当回事儿了。
碧波小鲨鱼 发表于 2009-12-17 00:02


    顶这句!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
强大了当然要做霸主
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