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细菌的秘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38:36
寻找细菌的秘密
中国工程院院士 闻玉梅
----------------------------------------------------------------------------------------------------------------------------------------------  
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新闻背景  最新一期《科学特快》杂志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一个研究小组成功绘制出人体细菌群落分布图。研究人员对9名健康志愿者身上27个部位的细菌群落进行了深入观察分析。在3个月内,研究人员分别对每名志愿者做了4次细菌采样。采样工作一般在志愿者洗澡后1~2小时进行。运用最新电脑技术及基因序列,研究人员绘制出了人体不同部位细菌分布的概况和轮廓。研究显示,不仅人与人之间菌群分布有别,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菌群分布也不相同。

  

  人体细菌多是非致病菌

  笔者专门查询了上述最新《科学特快》杂志刊登的原始论文。作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志愿者2008 年6月17~18日和9月17~18日共4天27处的标本进行了各种微生物检测。研究者对细菌的16S核糖体RNA进行测定,共获得1070000份序列。对这些序列对比分析后发现,92.3%属于4类我们常见的非致病的微生物门。所谓非致病菌,是指在正常机体不会引起疾病,但如改变存在部位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则会引起疾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在肠道内是正常菌群,但如果进入泌尿道则可引起尿路感染。上述研究的特点是固定对象,不同时间采样,所用方法先进可靠,既包括了可以培养的细菌,又包括了不可培养的细菌,结果发现不同个体之间细菌菌群有较大差别。研究者还发现,每个个体在上述时间点之间的变化不大,而皮肤菌群的变化较其他部位的变化要大。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健康人体菌群分布的正常状态,可为进一步研究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菌群分布提供依据。

  这一研究可能具有潜在的利用正常菌群调节人体免疫,防止疾病的前景。研究结果值得研究细菌群体的科学工作者作重要参考。

  研究有价值但缺乏针对性

  坦率地说,上述美国研究成果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缺乏针对性。

  该项研究的局限性是仅对少数人体作了间隔2个月的时间点的研究,而且较多拘泥于人体不同部位皮肤(上肢、下肢、肢体外侧、内侧、躯干等)的细菌种类研究,意义较局限。据了解,我国学者曾对不同地点,如社区、医院内一些人体腔道、皮肤带菌的情况及耐药性作过对比。我以为,此类研究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它可反映细菌耐药变迁的过程。也有学者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过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更有学者利用转录体组学原理研究不同个体或群体中的大量菌群的改变及意义。还有,近来国外科学家对人体、环境的细菌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体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进行了有限目标或有目的的研究,成果颇丰,值得关注。如科学家Craig Ventor对海洋微生物群的研究对寻找新能源储备技术有重要价值,已得到美国能源部的大笔资助。有的学者研究了肥胖鼠种与正常鼠种肠道菌群的差别,试图用人类共存的菌种,解决人类代谢异常难题,治疗肥胖病等等。笔者以为,这些研究更具有价值和针对性。

  人与微生物相互依存

  细菌属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可以这样说,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各门科学中,微生物学算是名列前茅了。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重要作用。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人与微生物关系非常密切,是互相依存的生物体。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存在,人类的免疫系统就不会受到激活而成熟。动物实验证明,如果把经过剖宫产的新生动物直接置入无菌条件下培养,动物的免疫系统将不能充分发育,从而缺少对微生物入侵产生必要的免疫应答。 因此人类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外耳道、肛门、阴道及皮肤表面都会有大量的正常菌群, 这些菌群可随不同年龄、居住环境、饮食种类而变化。多年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将其命名为微生态学,并且在这些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还涉及人类的生存。希望我国从事这一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从上述美国研究成果中获得新思路,创新性地发展我国的人体菌群研究。 (孙国根整理)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寻找细菌的秘密
中国工程院院士 闻玉梅
----------------------------------------------------------------------------------------------------------------------------------------------  
更改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新闻背景  最新一期《科学特快》杂志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一个研究小组成功绘制出人体细菌群落分布图。研究人员对9名健康志愿者身上27个部位的细菌群落进行了深入观察分析。在3个月内,研究人员分别对每名志愿者做了4次细菌采样。采样工作一般在志愿者洗澡后1~2小时进行。运用最新电脑技术及基因序列,研究人员绘制出了人体不同部位细菌分布的概况和轮廓。研究显示,不仅人与人之间菌群分布有别,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菌群分布也不相同。

  

  人体细菌多是非致病菌

  笔者专门查询了上述最新《科学特快》杂志刊登的原始论文。作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志愿者2008 年6月17~18日和9月17~18日共4天27处的标本进行了各种微生物检测。研究者对细菌的16S核糖体RNA进行测定,共获得1070000份序列。对这些序列对比分析后发现,92.3%属于4类我们常见的非致病的微生物门。所谓非致病菌,是指在正常机体不会引起疾病,但如改变存在部位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则会引起疾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在肠道内是正常菌群,但如果进入泌尿道则可引起尿路感染。上述研究的特点是固定对象,不同时间采样,所用方法先进可靠,既包括了可以培养的细菌,又包括了不可培养的细菌,结果发现不同个体之间细菌菌群有较大差别。研究者还发现,每个个体在上述时间点之间的变化不大,而皮肤菌群的变化较其他部位的变化要大。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找出健康人体菌群分布的正常状态,可为进一步研究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菌群分布提供依据。

  这一研究可能具有潜在的利用正常菌群调节人体免疫,防止疾病的前景。研究结果值得研究细菌群体的科学工作者作重要参考。

  研究有价值但缺乏针对性

  坦率地说,上述美国研究成果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缺乏针对性。

  该项研究的局限性是仅对少数人体作了间隔2个月的时间点的研究,而且较多拘泥于人体不同部位皮肤(上肢、下肢、肢体外侧、内侧、躯干等)的细菌种类研究,意义较局限。据了解,我国学者曾对不同地点,如社区、医院内一些人体腔道、皮肤带菌的情况及耐药性作过对比。我以为,此类研究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它可反映细菌耐药变迁的过程。也有学者对重症肝炎患者进行过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更有学者利用转录体组学原理研究不同个体或群体中的大量菌群的改变及意义。还有,近来国外科学家对人体、环境的细菌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体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进行了有限目标或有目的的研究,成果颇丰,值得关注。如科学家Craig Ventor对海洋微生物群的研究对寻找新能源储备技术有重要价值,已得到美国能源部的大笔资助。有的学者研究了肥胖鼠种与正常鼠种肠道菌群的差别,试图用人类共存的菌种,解决人类代谢异常难题,治疗肥胖病等等。笔者以为,这些研究更具有价值和针对性。

  人与微生物相互依存

  细菌属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可以这样说,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各门科学中,微生物学算是名列前茅了。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重要作用。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人与微生物关系非常密切,是互相依存的生物体。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存在,人类的免疫系统就不会受到激活而成熟。动物实验证明,如果把经过剖宫产的新生动物直接置入无菌条件下培养,动物的免疫系统将不能充分发育,从而缺少对微生物入侵产生必要的免疫应答。 因此人类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外耳道、肛门、阴道及皮肤表面都会有大量的正常菌群, 这些菌群可随不同年龄、居住环境、饮食种类而变化。多年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将其命名为微生态学,并且在这些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还涉及人类的生存。希望我国从事这一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从上述美国研究成果中获得新思路,创新性地发展我国的人体菌群研究。 (孙国根整理)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还有很多未解之迷啊~~~~~
要平衡
呵呵我常忙着培植“硝化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