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后条件太高拒绝找工作 摆地摊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53:35
2009-11-19 04:10:52 来源: 汉网-武汉晚报(武汉) http://news.163.com/09/1119/04/5OF32T1300011229.html

核心提示:南开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孙爱武归国后,并未投递过一份简历,他自信自己是业内的科学家级别,足以使用人单位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无需费心去找。从今年8月至今,孙爱武一直“蜗居”在北京海淀的一处农贸市场摆摊。

武汉晚报11月19日报道 南开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曾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归国“找不到”工作,“被迫”在农贸市场摆地摊,每天靠煮土豆、红薯充饥,露宿街头数月,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这两段看似“不相干”的人生经历都发生在留美博士后孙爱武身上。从今年8月至今,孙爱武一直“蜗居”在北京海淀的一处农贸市场摆摊。

风餐露宿市场 拒绝他人“施舍”

北京海淀区成府路中国芯大厦对面的一家露天农贸集市转弯处的“空地”,是孙爱武从今年8月至今的“栖息地”。在这块“空地”上,紧邻围墙处一个燃气罐连着一口蒸锅便是孙爱武的“厨房”,而临建墙上的一席被褥就是他露宿的地方。在墙根下,整齐地摆放着囤积的货品,用苫布覆盖,货物多是手套、帽子、围巾等日用品。

11月17日记者根据孙爱武的大舅哥刘全胜提供的地址来到这里时,由于天气寒冷的原因,孙爱武并没有出摊,至于他在何处,刘全胜也没有联系到他。不过提起孙爱武,周围的小摊主无人不知。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孙博士后应该是了不起的人才,却不知为何沦落到摆地摊的程度。从今年8月起,他便在这里“安了家”,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卖货,只是每天在市场转悠,文质彬彬,不爱讲话。后来才开始摆地摊,卖些日用品,但是并不谙“生意经”的他往往每天下来也赚不到什么钱,总是靠煮土豆、红薯等聊以糊口,每天晚上基本都在此露宿,只是这两天天气转冷,有时候不回来住,摊儿也出得少了。

据与孙爱武摊位紧邻的水果摊摊主说,市场摆摊的人多看孙爱武可怜,时常给他拿些干粮、水果等,但不知为何,他总是接受后就随手丢进垃圾箱或干脆拒绝。而刘全胜也向记者透露,作为亲人,他也曾邀请孙爱武到他家居住或者想别的办法接济他,但是孙爱武总不知为何顾虑很多,始终不肯,坚持在农贸市场“安家”。

基于他目前的情况,他的妻子已经带两个孩子回到山东老家,而与他相伴的另一个孩子却在日前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即使在如此寒冷的情况下,孙爱武也只是买了3套被褥坚持露宿,实在太冷的时候,就到周围的24小时营业店内取暖。

难堪家庭压力 回国难谋出路

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赴美留学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其学术能力和水平受到了业内的绝对肯定,可为何孙爱武选择归国?又为何在国内没有找到工作呢?

刘全胜透露,孙爱武夫妻有3个孩子,虽然夫人是全职太太,仍难以独自应付繁重的照料工作,而孙爱武在白天工作、晚上照顾孩子的重压下也难以承受,不得不回国转投亲人。


而自回国以来,孙爱武从7月份找工作起并未投递过一份简历,他自信以他塑料方面的专利以及多年来在化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是业内的科学家级别,而这足以使用人单位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无需费心去找。

根据孙爱武的要求,他要求独自带领课题、具有一流的试验条件,年薪要求在8万到13万美元以上,如果在实验室从事研究性的工作,那么也必须是国际一流的实验机构。基于他目前的处境,也曾有人建议他从事研究院助理或者翻译等工作,而这在他看来无疑是大材小用。由于他对工作的定位较高,尽管在朋友、亲人的介绍下,目前他也陆续参加了中科院、高校以及一些研究机构的面试,但暂时还都没有得到回音。

(本文来源:武汉晚报 )2009-11-19 04:10:52 来源: 汉网-武汉晚报(武汉) http://news.163.com/09/1119/04/5OF32T1300011229.html

核心提示:南开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孙爱武归国后,并未投递过一份简历,他自信自己是业内的科学家级别,足以使用人单位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无需费心去找。从今年8月至今,孙爱武一直“蜗居”在北京海淀的一处农贸市场摆摊。

武汉晚报11月19日报道 南开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曾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归国“找不到”工作,“被迫”在农贸市场摆地摊,每天靠煮土豆、红薯充饥,露宿街头数月,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这两段看似“不相干”的人生经历都发生在留美博士后孙爱武身上。从今年8月至今,孙爱武一直“蜗居”在北京海淀的一处农贸市场摆摊。

风餐露宿市场 拒绝他人“施舍”

北京海淀区成府路中国芯大厦对面的一家露天农贸集市转弯处的“空地”,是孙爱武从今年8月至今的“栖息地”。在这块“空地”上,紧邻围墙处一个燃气罐连着一口蒸锅便是孙爱武的“厨房”,而临建墙上的一席被褥就是他露宿的地方。在墙根下,整齐地摆放着囤积的货品,用苫布覆盖,货物多是手套、帽子、围巾等日用品。

11月17日记者根据孙爱武的大舅哥刘全胜提供的地址来到这里时,由于天气寒冷的原因,孙爱武并没有出摊,至于他在何处,刘全胜也没有联系到他。不过提起孙爱武,周围的小摊主无人不知。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孙博士后应该是了不起的人才,却不知为何沦落到摆地摊的程度。从今年8月起,他便在这里“安了家”,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卖货,只是每天在市场转悠,文质彬彬,不爱讲话。后来才开始摆地摊,卖些日用品,但是并不谙“生意经”的他往往每天下来也赚不到什么钱,总是靠煮土豆、红薯等聊以糊口,每天晚上基本都在此露宿,只是这两天天气转冷,有时候不回来住,摊儿也出得少了。

据与孙爱武摊位紧邻的水果摊摊主说,市场摆摊的人多看孙爱武可怜,时常给他拿些干粮、水果等,但不知为何,他总是接受后就随手丢进垃圾箱或干脆拒绝。而刘全胜也向记者透露,作为亲人,他也曾邀请孙爱武到他家居住或者想别的办法接济他,但是孙爱武总不知为何顾虑很多,始终不肯,坚持在农贸市场“安家”。

基于他目前的情况,他的妻子已经带两个孩子回到山东老家,而与他相伴的另一个孩子却在日前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即使在如此寒冷的情况下,孙爱武也只是买了3套被褥坚持露宿,实在太冷的时候,就到周围的24小时营业店内取暖。

难堪家庭压力 回国难谋出路

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赴美留学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其学术能力和水平受到了业内的绝对肯定,可为何孙爱武选择归国?又为何在国内没有找到工作呢?

刘全胜透露,孙爱武夫妻有3个孩子,虽然夫人是全职太太,仍难以独自应付繁重的照料工作,而孙爱武在白天工作、晚上照顾孩子的重压下也难以承受,不得不回国转投亲人。


而自回国以来,孙爱武从7月份找工作起并未投递过一份简历,他自信以他塑料方面的专利以及多年来在化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是业内的科学家级别,而这足以使用人单位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无需费心去找。

根据孙爱武的要求,他要求独自带领课题、具有一流的试验条件,年薪要求在8万到13万美元以上,如果在实验室从事研究性的工作,那么也必须是国际一流的实验机构。基于他目前的处境,也曾有人建议他从事研究院助理或者翻译等工作,而这在他看来无疑是大材小用。由于他对工作的定位较高,尽管在朋友、亲人的介绍下,目前他也陆续参加了中科院、高校以及一些研究机构的面试,但暂时还都没有得到回音。

(本文来源:武汉晚报 )
精神病级的牛人
牛人
何苦回来啊 在米国呆着多舒服
何苦回来啊 在米国呆着多舒服
Docholas 发表于 2009-11-19 12:48

{:3_86:}回来,这脾气。。应该是不会巴结领导的类型了。。
(而自回国以来,孙爱武从7月份找工作起并未投递过一份简历,他自信以他塑料方面的专利以及多年来在化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是业内的科学家级别,而这足以使用人单位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无需费心去找。)

这位读书读傻了。
有点不太象正常人
这位在美国也是呆不下来的大牛人!~~~
当然,其性格是条汉子~
我们不总是嚷着“材料、工艺”决定一切吗?这位怎么也算是一位材料方面的专家,应该大有作为啊?
梦游般的人。
不投简历,不靠人脉------啧啧
他要求独自带领课题、具有一流的试验条件,年薪要求在8万到13万美元以上,如果在实验室从事研究性的工作,那么也必须是国际一流的实验机构。基于他目前的处境,也曾有人建议他从事研究院助理或者翻译等工作,而这在他看来无疑是大材小用。由于他对工作的定位较高,尽管在朋友、亲人的介绍下,目前他也陆续参加了中科院、高校以及一些研究机构的面试,但暂时还都没有得到回音。


这要求有点太高了,虽说在学术上是牛人,但是看全文这家伙的脾气和性格也很古怪,不谈会不会巴结领导,以后估计都很难和同事相处,更别谈建立并领导起一个团队了。
我认识的一个塑料改性的公司可能需要这样的人
在美国太性格了也是混不下去的……

我们不总是嚷着“材料、工艺”决定一切吗?这位怎么也算是一位材料方面的专家,应该大有作为啊?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09-11-19 13:10

我想是因为这位老兄太难与人相处吧。他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很难找到工作呢。
然后就我所知,一些国际大化工公司在中国也是有实验室的,可以去看一下人家肯不肯给他领导一个实验室的工作。
我们不总是嚷着“材料、工艺”决定一切吗?这位怎么也算是一位材料方面的专家,应该大有作为啊?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09-11-19 13:10

我想是因为这位老兄太难与人相处吧。他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很难找到工作呢。
然后就我所知,一些国际大化工公司在中国也是有实验室的,可以去看一下人家肯不肯给他领导一个实验室的工作。
呃。。。。。还是去美国吧
估计他在美国也呆的不好
起码那里社保多一点
一看就知道是和记者串通好的“假新闻”
错了,人家是在国外工作压力太大而出现精神疾病,现在他需要的是养病,不是把他拿来当新闻炒作的喧闹。
一般能力很强自视很高的人,通常会轻视多数能力不如他的人,如果在早期教育阶段没有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对此加以纠正,而只是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单纯的学习当中去,那他与人相处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差,且变坏的程度与能力成绝对反比,能力越强自视越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就越差。而中国教育多年以来没有改进的严重弊病就是,将学生严格的分为所谓好学生和坏学生。好学生一味追求成绩好而忽视甚至是轻视和成绩一般的同学的交流,导致所谓的好学生只会读书,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在漫长的读书生涯结束之际,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基本上算是废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会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原因。

而极少数能力更为强悍的人,他们的眼中是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这时候除了家人,他已经基本上不会和任何人打交道了。在外人看来,这人就有点病态了。我一个同学就是如此,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过来,我对他太了解了,他就是这种人的典型。从小就是听话的好学生,成绩好品格高。注意我说的这个“品格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严格按照老师和家长的价值导向——具体来说就是成绩——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严格按照老师和家长的眼光,与那些被视作差学生和坏学生的同学划清界限,与这些人极少交往,且从来不会主动与他们玩耍。而他的成绩又特别的好,一般的成绩好的学生他也都看不上。所以他在中学阶段基本上一直处于一种高高在上同时又非常孤独的境地。中学六年下来,他就没有过一个朋友。除了我,因为我跟他还是小学同学。在进入社会前最重要的12岁——18岁阶段,他学会了如何使自己的成绩变得更好,却没学会即将进入社会后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如何与人交往,也就是如何做人,这方面他是完全的空白。可以说他的eq值,无限接近于零。这样他在进入大学后乃至毕业后受到打击是一定得。幸好,在经过几次巨大的挫折和失败后,他开始反省悔过,是彻底的悔过。

后来他跟我说,他回忆起曾经有那么多他的同学想跟他好,但是他们的好意哪怕是一丁点他都没有接受,只是因为看不起他们的成绩不如自己,一想到这些也许会成为帮助他爱护她成为他朋友的人被他无情的拒绝,他都难受的受不了,都怪自己啊。后来,他与人交往不再用以往自己那高高在上的眼光打量人了,他把眼光降低,降低到什么程度呢?降低到没有的程度,是真的一点都没有,现在他跟人说话从头到尾只会随着对方的话语不断的点头称是,唯恐对方有稍许不如意,并不失时机的附和上几句让对方很受用的话,而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什么学历。而且这种最低的姿态是面对所有类型的人,对领导这样,对同事这样,对有一面之交的人这样,对各种类型性格的人,尤其对他曾经引以为耻交往的所谓坏学生成绩差的人也是如此。而我屡次从不同的途径知晓他在单位的人缘非常好,有他的同事当着我面说他有情义,实话说,听到对他有这样的评语,当时我就震惊了,这在以前绝对是不可能的。而他的女同事更是对他的斌谦有礼甚有好感。

同时,我的这位同学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变化而滑向另一个极端,成为没有原则逢迎无度的人。我非常高兴他能有这样深刻彻底的进步,并为他深深的祝福。


后来我俩又讨论,他为何会养成那种惹人讨厌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我始终认为他是中国教育体制弊病的受害者,而他自己则更多的将原因归结为他自己。我佩服他。人性本难移,可在他的身上,确实移了。

希望这位孙爱武能早日走出困境,像我的同学一样开始新的生活。用自己的能力为家人,为朋友,谋福。
.....他自信以他塑料方面的专利以及多年来在化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是业内的科学家级别,而这足以使用人单位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无需费心去找......
就凭这话,在美国混不下去也不能怨人家MD,呵呵,慢慢等伯乐吧
天生反骨 发表于 2009-11-19 13:09


汉子??让自己的家人因为自己的无能而受苦绝对不是一个汉子的所为!
mars1368 发表于 2009-11-19 17:25
我有个同学跟你这位同学类似,不过他在毕业后的一系列打击后不反思自己,而是找别人的问题,认为所有人都是想法设法害他,而且还是使用了“法术”!精神已经不算太正常了。
别唧唧歪歪了,看真相

发信人: skiiiiiii (VoteBird),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Re: 留美博士后“归国报效”摆地摊睡大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5 12:00:43 2009, 美东)
zt

这两天网上一直在盛传海归博士后睡大街摆地摊的事,我本来也没有太关注,一直到今
晚roommate叫我来看以上的那个视频,我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南开和UMich的双重
校友孙博士。作为当时UM-CSSA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我目睹了孙博士的不幸,而这个不
幸完全是个个例,无关国内外教育,无关海归与否,无关化学化工专业。考虑到北京电
视台已经很不负责任的把孙博士及其家人的姓名,学历和家人合影统统公开,我觉得应
该把我知道的那部分说出来,让大家理解博士后摆地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今年一月底的一个周六,我在youmebbs上看到一张求助贴,发帖的人认为自己和家人正
在被人监视,随时有生命危险。UM-CSSA的gmail邮箱也收到了同样的求助信,后来
mitbbs密歇根版也出现了这个帖子。当时我以为只是有人恶作剧,并没有想太多。当天
晚上,化学系的agostic大哥给我打电话,说是他认识的一个博士后被警方带走了,具
体情况不明,博士后的爱人拒绝透露更多信息,agostic希望CSSA能够出来帮忙。后来
,在agostic大哥和另一位南开校友ahfei大哥的努力下,事情稍微有些眉目了。这位博
士后,就是视频中的孙博士,当时在UM化工系工作,本科毕业于南开,博士毕业于石溪
。事发当周,孙博士给他所有能解除到的email list和网络资源发了信,包括化工系,
CSSA,芝加哥领馆以及他在石溪的那个系,坚持认为他被人监视并且有生命危险,并且
与当周周五报警。警方检查过他的住所,确认没有监视器,没有任何会危害他们一家的
物品后就离开了。第二天UM的学校警方(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接到石溪方面
的查询电话,认为孙博士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中的被害妄想症。于是就发生了我所了解
的第一幕,孙博士被DPS带走,周六当天先是被送去了UM Hospital做被害妄想测试,测
试没有通过后被转入St. Mary Mercy Hospital接受强制治疗。后来才知道,孙先生坚
持认为他发现了UM工学院的一个人体实验的绝密项目,因而受到项目负责人及其背后势
力的追杀。。。

孙博士住院后,留下了没有工作的孙太太和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当时只有三个月大。我
们见到孙太太的时候她已经接近精神崩溃了,也有一定程度的被害妄想,她经常认为我
们给他们送的食物里有毒,我们是某些神秘机构派来对付他们一家的。刚开始几天我们
联系不上孙博士,孙太太就坚持认为她的先生已然被害。当时的情况真的是既尴尬又无
奈,她一方面向我们索求帮助,一方面觉得我们别有用心,经常用命令我们把她丈夫弄
出来,或者半夜三更打电话给我让CSSA出人赶过去帮她看孩子。她显得无助,多疑和歇
斯底里。在这种莫名其妙质疑中,我们陪她出过庭,去过医院,去过化工系找领导。
agostic和ahfei等热心人,CSSA的志愿者,教会的朋友,华人协会的成员都经常来看她
,帮她带小孩。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8天后,孙博士出院。出院那天,我自己开车去了位于Livonia
的St. Mary Mercy Hospital把孙博士接回Ann Arbor。在开回来的高速上,我特别害怕
,心想要是孙博士这个时候再出状况,跟我抢方向盘,我的这条命就算交待了。回到
Ann Arbor,把孙博士送回家,告诉孙太太,重申没有人想害她爱人。其间,芝加哥领
馆的领事们来看望过他们一次,并且给了他们一笔慰问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领馆教
育组的领事真的非常好,之前就一直提供了各种帮助,最后还是亲自跑过来了。

从那天后,我终于松了口气,可以睡个好觉,并且专心准备prelim了。后来从agostic
那里听说,孙博士搬离了他在Northwood的房子,去了其它apartment。。。后来就听说
他们一家回国了,我们当时都松了口气,觉得回到国内,换了环境,孙博士的病情应该
能够缓解,以他的学历和science的publication找所高校过个稳定的生活应该不难。没
想到时隔大半年,却以这样的方式重见孙博士。我的校友,堂堂UM的博士后,居然睡大
街摆地摊,让我感到觉得无比悲哀和失望。但事已至此,我们这些身在密州的人也是爱
莫能助,和agostic大哥商量后,还是决定把我们所知道的都说出来,希望国内能有热
心人帮助他恢复健康回复到正常的生活中,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多为国家做些事情。

ps:我当时查过,精神分裂主要是遗传原因,加上环境的诱因。孙博士的case我理解成
繁重的生活压力(妻子和三个孩子)和繁忙的工作再加上遗传因素共同引起的吧。”
ftc 发表于 2009-11-19 17:39
革命烈士多抛家弃子,成就一翻天地,小小博士亦有此气节,当然堪称汉子!
ftc 发表于 2009-11-19 17:39
革命烈士多抛家弃子,成就一翻天地,小小博士亦有此气节,当然堪称汉子!
天生反骨 发表于 2009-11-19 18:17

革命烈士抛家弃子是为了什么?这位老兄又是为了什么?
好像没什么可比性吧
搞了半天果然是神经病啊.........妄想性迫害症很难治的:L
曾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

这点确实比较牛,需要有关单位注意一下,看看是否是可用之才,呵呵

啥样人都有啊。
神经病而已。
  坚持不去找工作,就是在美国混不下去的人。在美国,个人推销更加重要。未名网站的帖子,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


下面这个单位招人,这位海归能否去应聘个职位?


陕西人才热线招聘信息
http://www.shanxirc.com/dl/person/jobinfo.asp?companyid=22971039



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
  
【所属行业】: 化学化工/生物制药/医药 【所在地区】: 咸阳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注册资金】: 1000-5000万
【员工人数】: 1000人以上 【公司主页】: *******
【成立日期】: 1980-1-1 【营业执照】: 已传真 至本网站证实

   公司简介

       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原化学工业部西北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是1965年根据国防军工配套需要,在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咸阳组建的橡胶密封制品专业化研究单位。它汇集了北京、沈阳、青岛、太原等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精英,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备、仪器,主要为国防军工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配套,开发研究生产各类高技术含量的橡胶密封制品、特种橡胶制品和专用材料。国家橡胶密封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实验室、全国特种橡胶制品信息中心站及全国橡胶密封制品标准化归口单位、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委员会密封装置分技术委员会等都设在这里。
    建院以来, 西北橡胶塑料设计院承担了“六五”~“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863”计划项目,为我国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及“嫦娥探月工程”等的研制、发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机械、电子、石油、煤炭、汽车、建筑、纺织、化工等行业部门配套,精心研制和生产了大批高质量的关键橡胶制品,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40多项,其中获国家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65项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国防军工配套先进单位”,并多次受到原国家计委、科委、国防科工委、经贸委以及原航空航天部、船舶总公司等的表彰。
1999年7月,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招聘职位列表

会计 (1)人   产品研发 (2-3)人


下面这个单位招人,这位海归能否去应聘个职位?


陕西人才热线招聘信息
http://www.shanxirc.com/dl/person/jobinfo.asp?companyid=22971039



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
  
【所属行业】: 化学化工/生物制药/医药 【所在地区】: 咸阳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注册资金】: 1000-5000万
【员工人数】: 1000人以上 【公司主页】: *******
【成立日期】: 1980-1-1 【营业执照】: 已传真 至本网站证实

   公司简介

       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原化学工业部西北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是1965年根据国防军工配套需要,在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咸阳组建的橡胶密封制品专业化研究单位。它汇集了北京、沈阳、青岛、太原等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精英,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备、仪器,主要为国防军工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配套,开发研究生产各类高技术含量的橡胶密封制品、特种橡胶制品和专用材料。国家橡胶密封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实验室、全国特种橡胶制品信息中心站及全国橡胶密封制品标准化归口单位、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委员会密封装置分技术委员会等都设在这里。
    建院以来, 西北橡胶塑料设计院承担了“六五”~“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863”计划项目,为我国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及“嫦娥探月工程”等的研制、发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机械、电子、石油、煤炭、汽车、建筑、纺织、化工等行业部门配套,精心研制和生产了大批高质量的关键橡胶制品,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40多项,其中获国家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65项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国防军工配套先进单位”,并多次受到原国家计委、科委、国防科工委、经贸委以及原航空航天部、船舶总公司等的表彰。
1999年7月,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招聘职位列表

会计 (1)人   产品研发 (2-3)人
在哪里太有性格了都混不下去
得,原来夫妻两个都有精神病。话说高级知识分子患精神病的概率似乎比一般人高很多啊。
读书读成这样无话可说了
唉 这书读得  
现在不是一个人的时代了
读书读出毛病了
美国太不人道了,这么优秀的人才,生生给逼到中国来了。在中国还能摆摊,在美国能干吗?
不为两斗米折腰的时代精神啊
嗯,当年钱学森、程开甲、陆孝鹏回来也家里去摆小地摊?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