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消声瓦的一点消息和分析[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59:15
可以相信,我们的程建春教授主持的薄层消声瓦,机理研究国防“973”子项目子课题(2002-2006)上的不屑努力对我国的消声瓦技术研究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建春,男,1961年02月21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现任职务
声学研究所所长,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78.9-1982.2:南京大学物理系,1982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2.2-1984.12: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85.1-1989.9:南京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师,1987年晋升为讲师。
1989.9-1992.8: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2.8-至今: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科研人员。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
1994年3月至4月在美国布朗大学物理系从事低温非线性声学研究;
1995年7月至11月在美国Georgia理工大学从事激光超声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学术奖励:1993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A类),排名第二。
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最初计划应该是80年代,但最近似乎才取得重大进展。这是2001年的2月份文件中的一段:为降低潜艇主电机舱的辐射噪声特征,给出采用敷设消声瓦的解决方案。探讨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围绕涂料选择、基材处理、防腐涂装、消声瓦敷设以及消声瓦表面涂装等方面对其工艺和质量控制,才能达到长期降低辐射噪声特征和船体防腐蚀的双重目的。新设计的潜艇采用了最新的指挥台,根据日本的研究方案,决定也对潜艇指挥室围壳降噪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分析潜艇指挥室围壳噪声源特性和039A型潜艇实艇围壳自噪声,找出了降低指挥室围壳噪声的途径。对围壳进行模态分析,采用避免共振的措施来改善围壳结构响应特性,降低结构辐射效率,并据此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破坏反馈回路的方法降低腔穴噪声,并对阻尼降噪效果进行了理论预估。同时,对039A型潜艇指挥室围壳降噪优化设计研究的综合降噪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了理论预估。同时,对XX新型潜艇指挥室围壳降噪优化设计研究的综合降噪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了结论。一同进行的还有潜艇主电机舱外表面敷设消声瓦及其防腐涂层设计研究:为降低潜艇主电机舱的辐射噪声特征,给出采用敷设消声瓦的解决方案。探讨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围绕涂料选择、基材处理、防腐涂装、消声瓦敷设以及消声瓦表面涂装等方面对其工艺和质量控制,才能达到长期降低辐射噪声特征和船体防腐蚀的双重目的。所以,我们的消声瓦技术起步虽晚,但起点很高。按照汉级在2002年阶段进行过大改,所以初步可以肯定我们的消声瓦技术的成熟期应该在2003年初左右。不知道一起改装的夏级是否也有敷设。
在消声瓦这行业,虽说俄罗斯起步最早,应用的也最广泛,但美军的消声瓦的效果最好,同时敷设的工艺水平也最高,只有较清晰的照片才可以看到,表面十分光滑,似乎没用柳钉固定,而是采取粘贴的方法,效果十分理想。俄罗斯就不说了,工艺上首先就有问题,但80年代以后似乎有所好转。日本和俄罗斯也差不到哪去,制造工艺不敢恭维。从安装方法来看,我国和日本走的是相同的路,当中也受到过俄罗斯的影响,采取了柳钉固定方式,并大块大块的敷设,一来便于更换,二来利于维护。但敷设面积却大的惊人,这小日本最新的亲潮级只在指挥台围壳以及艇身左右安装有消声瓦,而我国的新宋则是全艇化,跟俄罗斯的潜艇都有得一拼。俄罗斯的消声瓦通常都敷盖有2层以上,厚度最多可达80毫米。而我国则只有薄薄的一层。从这里我们可以捂出一点东西来,要么就是我国的消声瓦技术超标,实在太理想,薄薄的一层就够了;要么就是我国的潜艇设计人员又犯老毛病了,拿着艇员的生命不当回事(哈哈纯属开玩笑)。此外,可以说明日本的柴油机比较优秀,噪音控制的很好,单以减震机座、结构设计等方式就可以达到理想标准,而德国的则不行,否则,咱们就用不着这么浪费了。可以相信,我们的程建春教授主持的薄层消声瓦,机理研究国防“973”子项目子课题(2002-2006)上的不屑努力对我国的消声瓦技术研究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建春,男,1961年02月21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现任职务
声学研究所所长,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78.9-1982.2:南京大学物理系,1982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2.2-1984.12: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南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85.1-1989.9:南京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师,1987年晋升为讲师。
1989.9-1992.8: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2.8-至今: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科研人员。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
1994年3月至4月在美国布朗大学物理系从事低温非线性声学研究;
1995年7月至11月在美国Georgia理工大学从事激光超声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学术奖励:1993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A类),排名第二。
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最初计划应该是80年代,但最近似乎才取得重大进展。这是2001年的2月份文件中的一段:为降低潜艇主电机舱的辐射噪声特征,给出采用敷设消声瓦的解决方案。探讨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围绕涂料选择、基材处理、防腐涂装、消声瓦敷设以及消声瓦表面涂装等方面对其工艺和质量控制,才能达到长期降低辐射噪声特征和船体防腐蚀的双重目的。新设计的潜艇采用了最新的指挥台,根据日本的研究方案,决定也对潜艇指挥室围壳降噪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分析潜艇指挥室围壳噪声源特性和039A型潜艇实艇围壳自噪声,找出了降低指挥室围壳噪声的途径。对围壳进行模态分析,采用避免共振的措施来改善围壳结构响应特性,降低结构辐射效率,并据此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破坏反馈回路的方法降低腔穴噪声,并对阻尼降噪效果进行了理论预估。同时,对039A型潜艇指挥室围壳降噪优化设计研究的综合降噪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了理论预估。同时,对XX新型潜艇指挥室围壳降噪优化设计研究的综合降噪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了结论。一同进行的还有潜艇主电机舱外表面敷设消声瓦及其防腐涂层设计研究:为降低潜艇主电机舱的辐射噪声特征,给出采用敷设消声瓦的解决方案。探讨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围绕涂料选择、基材处理、防腐涂装、消声瓦敷设以及消声瓦表面涂装等方面对其工艺和质量控制,才能达到长期降低辐射噪声特征和船体防腐蚀的双重目的。所以,我们的消声瓦技术起步虽晚,但起点很高。按照汉级在2002年阶段进行过大改,所以初步可以肯定我们的消声瓦技术的成熟期应该在2003年初左右。不知道一起改装的夏级是否也有敷设。
在消声瓦这行业,虽说俄罗斯起步最早,应用的也最广泛,但美军的消声瓦的效果最好,同时敷设的工艺水平也最高,只有较清晰的照片才可以看到,表面十分光滑,似乎没用柳钉固定,而是采取粘贴的方法,效果十分理想。俄罗斯就不说了,工艺上首先就有问题,但80年代以后似乎有所好转。日本和俄罗斯也差不到哪去,制造工艺不敢恭维。从安装方法来看,我国和日本走的是相同的路,当中也受到过俄罗斯的影响,采取了柳钉固定方式,并大块大块的敷设,一来便于更换,二来利于维护。但敷设面积却大的惊人,这小日本最新的亲潮级只在指挥台围壳以及艇身左右安装有消声瓦,而我国的新宋则是全艇化,跟俄罗斯的潜艇都有得一拼。俄罗斯的消声瓦通常都敷盖有2层以上,厚度最多可达80毫米。而我国则只有薄薄的一层。从这里我们可以捂出一点东西来,要么就是我国的消声瓦技术超标,实在太理想,薄薄的一层就够了;要么就是我国的潜艇设计人员又犯老毛病了,拿着艇员的生命不当回事(哈哈纯属开玩笑)。此外,可以说明日本的柴油机比较优秀,噪音控制的很好,单以减震机座、结构设计等方式就可以达到理想标准,而德国的则不行,否则,咱们就用不着这么浪费了。
<P>要是原创的话楼主可是一位新出现在CD的大侠了。</P><P>漏斗子说过我们的潜艇技术人员没瞧上老毛子的消声瓦,从这篇文章看很有可能呀。</P>
3楼的,怎么把我家的老底也给翻出来了?[em02][em02][em02]
<P>已阅</P>
[em02]
[em07][em07][em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