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张清晰的晚清金陵制造局的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56:04
200910812493897038.jpg
该照片收录于《晚清碎影》一书200910812493897038.jpg
该照片收录于《晚清碎影》一书
晚清没有能够用西式挽救自己,我们今天能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阻挡世界潮流的民主么。
楼上的 找抽去茶馆 灌水去水区,自重~
neesky 发表于 2009-10-11 11:28
顺时而动才是智者的选择!关键是中国文化底蕴太厚了,西方那些民主虽历经百年但是要撼动我五千年的文化还是很费劲的!关键的是我发现中国的人口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是错落有致的,如果平行并进那将很难管理!
加特林?怎么不像啊,那么多管
个人认为那么多的管事因为里面精细的物件儿造不好只好放大 顺手多加了几根管
另外这个图是不是历史书上的那副啊
书上的那副图模糊的很 原图这么清啊
身后的实心弹弹。。。。。。。。。。。。。。。。:L
楼主挖坑, 这个论坛也太白了吧, 这么半天没人指认这枪是啥
q1692009 发表于 2009-10-11 12:20
我同意你的观点
有意思的是清朝军队曾拥有过米特雷斯机枪,一张不明年代的照片证明了这一点。但个人认为不一定是像某些作者说的那样,清政府向法国进口了这种机枪,因为照片中的弹巢是37孔,系早期比利时制造的Montigny mitrailleuse机枪。各种文献中记载了当时清军进口过“格林枪”、“诺登飞”等手动机枪/炮,唯独不见米特雷斯出现。







注*1、夏斯波(Chassepot)式子弹  是夏斯波针刺枪使用的整体式子弹,前部是铅弹头,弹头底部是火帽,后部用纸张包裹了黑火药。发射时步枪的撞针只有在刺穿纸壳与火药后才能撞击火帽发射。

1866年11毫米夏斯波(Chassepot)式子弹





针刺子弹内部结构示意图





注*2、梅福特(Metford)膛线  由英国的William E. Metford发明,膛线截面呈半圆型,能有效减少射击后的残留物,同时便于擦拭。黑火药发射后的残留物比较多,这种膛线曾被大量应用,但当无烟火药出现后,枪械膛压有较大提高, Metford膛线与弹头的接触面积大,因而更易磨损,随即被淘汰。
老话题了,当年马克辛都出来了,老外还向大清卖的淘汰货,傻子清官还真买,唉,没折呀。
马克沁的耗弹量实在是令老佛爷心痛呀!,咱大清用不起:D
京畿顺天 发表于 2009-10-12 15:17


老佛爷少修一个园子,够买100条定 镇 ,少过一次万寿,够买100条前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