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发动机以外,现在国内能解决直升机的其他关键零部件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36:20
比如直升机的齿轮减速器,传动装置,直升机旋翼这些东西?这些年国内一直在搞武装直升机,除了发动机以外,我说的上述这些东西怎么解决?难道从毛子那里买?比如直升机的齿轮减速器,传动装置,直升机旋翼这些东西?这些年国内一直在搞武装直升机,除了发动机以外,我说的上述这些东西怎么解决?难道从毛子那里买?
有的能自己解决有的还是不能,材料和工艺啊。
超级中华帝国 发表于 2009-9-15 03:31
您脑袋瓜子被门夹了吧。
想达到欧美得心应手的水平很难,做出堪用的还行
用就行,可靠上差点
MS对直升机而言,传动的难度至少不低于发动机
涡轴六


本报讯   日前,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谭瑞松、徐占斌,纪检组组长汤建国分别前往常州兰翔机械总厂、三○一所、石飞公司等单位调研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谭瑞松在常州兰翔机械总厂参观考察了精密加工、装配、试车等生产现场,并听取了工厂关于前期改革脱困、现在生产经营、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基础管理及工厂2009年工作计划的情况汇报。他要求企业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只要工作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都要大胆地去干。工厂只有把发动机延寿问题、改型问题解决了,使得发动机的寿命增加、功率提高、价格下降,市场肯定能够打开。
  徐占斌在三○一所调研时,听取了梁丽涛所长关于标准化、适航、综合保障、质量工作、信息化、条件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汇报,对该所主要工作逐项进行了研究剖析。他特别要求要准确把握标准化等工作在航空工业和国家产业发展中的定位,大力加强软实力的培育,加强骨干人才队伍的培养。他要求研究所要以标准为主线带动其他能力的快速发展,并积极争取加入国际性的相关组织。
  汤建国在石飞公司组织召开了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退休老领导、纪委委员、经营财务审计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汤建国在发言中指出,企业要转变观念,加快体制创新,加快企业发展。他肯定了石飞公司与检察机关建立的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体系,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z10
3月13日景德镇讯(曾菊敏 报道) 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传来喜讯:602所5项科研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直9某型直升机研制》和《直升机设计手册》荣获一等奖,《直8某型直升机研制》获二等奖,《大开口、大模块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工艺与试验技术》和《某型直升机并行工程中的质量管理研究》获得三等奖。这些获奖项目均为科研人员在直升机工程技术实践或科研管理中取得的创新成果,为 提高直升机技术水平做出了贡献。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中航工业六O二所)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方针,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持续追求技术进步和成功,提升专业化能力,引领直升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通过近40年的建设发展,六O二所现已拥有总体气动、结构强度、旋翼设计、航电火控等40多个专业和系统设计试验研究室16个;拥有覆盖13吨级以下军、民用直升机常规设计、试验的手段和设施,构建了以先进的高速网络为支撑平台的完整的数字化设计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同时通过30多个型号的研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素质优良的直升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研究所现已经具备了新型桨毂和复合材料桨叶、复合材料机体结构、综合一体化航电系统研发能力,总体己逐步进入了综合集成大总体优化设计模式;掌握了具有第三代先进水平的球柔性旋翼系统的设计技术;结构/强度设计已由次要结构采用复合材料向主要结构采用复合材料转变,实现了结构/强度一体化设计;航电设计实现了航电各分系统的信息综合并与任务系统的交联,开始由半综合的电子系统向完全综合航电系统转变;飞控系统实现了双余度数字式的自动飞行控制技术;直升机旋翼试验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站在新的起点上,六O二所认真贯彻落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提出以世界水平看科技创新,以国际竞争力看产业发展,创新研发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力争在2020年左右,实现创新发展第三代直升机技术、基本掌握第四代先进直升机关键技术的目标。
  在研发体系建设方面,该所将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用先进的理念、方法、模式去规划创新体系建设。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建立覆盖直升机研制各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的现代直升机研发体系;优化直升机技术链结构,健全有效的风险、成本控制机制和措施,实现研发各阶段的无缝对接,逐步建立起信息化平台、顶层化控制、敏捷化研发、功能化团队和制度化保障的新型直升机研发模式。
      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该所将坚持“专业化整合”思路,汲取国内国际科研院所先进经验,以提升直升机研发能力,适应全价值链竞争为目标,再造科研流程,完善专业化分,形成设计研发、工程设计、试验试飞、综合技术等强势高效资源;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人才保证。
      在专业技术发展方面,该所将本着“急用先行、重点突破、加强基础、提升能力”原则,重新规划重点突破和优先发展的学科专业领域,集中精兵强将,尽快突破三大动部件等关键技术;瞄准世界先进直升机技术发展趋势,为我国未来的直升机发展进行探索性研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试验技术和管理理念,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近期,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直升机科研战线捷报频传:某重点型号研制如期实现重大节点;某型机旋翼系统试验获圆满成功并填补了直升机科研试验领域的一项空白;强度研究室成功解决了大型直升机桨毂中心动特性试验难题;某型无人直升机突破自主起降飞行和定点航线飞行技术难关;产品数据管理系统LCA和VPM的全面推广应用提高了多型号协同设计和技术状态管理的效率……,全所干部职工以攻坚破难追求卓越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效,真正做到了学习实践与完成任务“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奋战2009年度工作任务、与能力提升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焕发激情,攻坚破难追求卓越”主题活动,全所各基层单位根据2009年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任务“急难险重”的程度、特点,选择1至2个充分体现本单位专业、本部门职责特色的重点、难点任务项目参加学习实践主题活动。截止目前为止,各基层单位共上报攻坚项目近百个。
  今年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直升机科研任务空前繁重的一年,全所科研人员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攻坚破难追求卓越的强大动力,在所领导和“两总”系统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型号研制攻坚战,长期坚持实行“7 11”工作制(每周7天、每天11个小时),有时甚至是24小时通宵达旦,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意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挑战极限的勇气魄力,以永不休止的奋斗精神和极大的创新意志,推动着型号节节取胜。
   在力保任务节点的同时,科研人员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狠抓技术攻关和风险控制,向着核心技术进军,着力突破制约直升机发展的瓶颈技术,努力实现创新超越,攻克了总体气动设计、复合材料旋翼系统研制、关键系统设备等技术难关,如期实现了重大节点,创造了直升机研制史上的10多个第一,在型号成功的同时,实现了技术进步和专业能力的大幅提升,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直升机型号平台,为实现直升机产业科学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所,活跃着这样的一支专业组,在每一个型号的强度设计现场,在每一种结构的设计更改过程中,在每一次出现超差的生产车间,该组成员的身影总在第一时间出现,这就是强度研究室静强度组,一个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十人团队,一个连续多年荣获“先进班组”称号、被所领导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近年来,静强度组任务空前繁重,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要完成直15等两个新研机型的结构详细工程设计,这无疑是一种超常规的挑战!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全组成员迎难而上,他们以设计现场为家,挑战能力极限,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连续9个月实行7·11工作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连续工作,抢时间,抢任务,抢节点。
    当加班也无法按节点完成任务的现实摆在面前时,静强度组创新设计理念,集智攻关,针对型号设计中的主要矛盾,他们精心制定了结构详细设计分析工作分解计划,不仅明确了工作进度,还对影响进度的相关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安排。组长查丁平苦苦思索,编写出多个MSC软件工具插件集成到软件之中,这些插件对所有数据计算结果分析有自动处理功能,使得许多繁琐的工作变得简捷,大大缩短了数据处理时间;副组长吴文科制定了一套结构尺寸定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将一些共性的资料形成数据库,引导新入所的职工和外援人员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凭借着过硬的技术,经过全组人员的苦干加巧干,他们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优质高效地完成了8万多份结构图纸的尺寸定义工作,圆满完成了重要国际合作项目-直15型机结构详细工程设计分析并顺利通过评审,确保了型号的研制节点。
    在开展直15型机工作的同时,他们并行开展了某新研型号的结构详细工程设计和直8等多个型号改装设计的静强度分析工作,承担了多个课题预研任务,在实现型号研制卓越目标的同时,他们获得了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
    因为业绩突出,该组多次受到所领导、总师系统的表扬,2007年,该组再一次被所里评为“先进班组”,组长查丁平被授予“勤劳奉献奖”。




博士后研究课题
1) 倾转旋翼机旋翼/机翼/机身非定常气动干扰CFD计算分析;
2) 直升机大机动飞行旋翼桨叶载荷、飞行动力学建模技术研究
3) 直升机着水(液固耦合)冲击载荷及结构响应分析;
4) 复合材料结构冲击载荷及结构响应分析
5) 倾转旋翼机过渡状态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6) 直升机全机(含旋翼系统)雷达隐身理论与试验技术研究;
7) 复合材料结构热力学技术研究;
8) 智能旋翼技术研究;
9) 新概念旋翼类飞行器研究;




部分转载自9ifly
主要是国家以前没早点开发.....其实比做J10简单了
又惊现了‘某重点型号’,真的麻木了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09-9-15 05:36
你长了没:D
军用宅男 发表于 2009-9-15 09:28
其他也不容易.所以直15TG只分到了做壳子:D
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不在我们手里{:2_69:}
11# wawa02002

如果是复合材料壳子,

难度也不小的。

碳纤,kevlar, 铬镍合金模具,热压釜.......成型控制i,尺寸稳定性.................
uoxxj 发表于 2009-9-16 09:27
作直升机绝对不容易,即使对直升机巨头来说。
直升机的飞行方式极其特殊,会面对很多特殊问题。
复合震动也是大号问题。
其实TG从来没有过真正完整自主研制过直升机,其整体设计技术还没有真正掌握。
传动系统和高性能旋翼,TG目前也够呛。
旋翼的确难搞。

现在的钛合金LE,碳纤维预浸料成型, 是个问题。
最近在天涯看到有人讲现在已经能做出齿轮减速器了,但是寿命不如毛子的,只能凑合着用,这也是好事,毕竟已经能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了。
不相信山寨国在脱离山寨特色前能做出大量质量过硬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