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动力的追梦人———记31所副所长、科技委主任刘振德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30:39
光荣榜:2001年,刘振德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2年,他被评为“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004年,他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和国防科技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并享受国家级政府特贴;2006年,他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2007年,他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心里话:很多事情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团队大力协同。
     
     俄罗斯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法沃尔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只要发动机好,绑上一块木板也能飞得起来。”发动机,航天飞行器的心脏,犹如璀璨的明珠,牵动了无数人的梦想。
     为了这颗璀璨的明珠,20年来,刘振德带领团队刻苦攻关,使31所涡喷发动机研制走出低谷,涡扇发动机研制取得长足发展,固体动力发动机研制顺风顺水。
     1997年,在某试验场,发动机故障再次“上演”,压力再次袭来。31所决定做一次模拟试验来验证故障分析。当时刘振德作为一名室主任,一直在所内熬夜看图,进行故障分析。当得知要做模拟试验的消息时,他正好坐了一夜的火车刚刚赶到试验队的驻地。劳顿未消的他,自告奋勇赶往东北某地为模拟试验保驾。当晚他就买了一张火车票,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第二天早上到达模拟试验地后,他马上组织模拟试验。第二天晚上,试验队又接到了他短短两天内第三次乘坐火车时打来的电话:试验成功了,明天早上他将赶到试验队驻地。
     刘振德马不停蹄奔赴多地保障、协调试验,带领整个团队不分昼夜连续奋战,艰难而紧张的排故工作磨炼了这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团队。这支团队为我国第一代型号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诞生和涡喷系列发动机的广泛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仅2007年,装备涡喷系列发动机的型号就为31所创造出巨额产值。
     随后,刘振德又临危受命,负责保障某型号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在他的带领下,该型号发动机又取得了重要突破。
     工作时,他经常说,在发动机领域,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段差距。我们必须快马加鞭,追赶不息,不然会被落得更远。于是,加班加点地工作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2003年,刘振德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该所副所长、科技委主任。从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担负3个型号动力装置的技术和行政指挥。作为31所“哑铃型”生产模式的主要支持者、推广者和实施者,这一生产模式为该所的长足发展发挥出巨大的推进作用。这一管理创新也获得了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和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创新管理成果一等奖。
     刘振德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团队的力量才无穷大。作为硕士生导师,他十分注重在技术、作风等多方面培养年轻人,努力把他们推向第一线,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搭舞台,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如今,他的很多学生都已成长为各型号研制岗位上的技术骨干。
     作为团队的主心骨,刘振德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所追求的是技术队伍的持续、共同进步,期冀的是整个技术团队的勇往直前。光荣榜:2001年,刘振德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2年,他被评为“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004年,他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和国防科技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并享受国家级政府特贴;2006年,他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2007年,他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心里话:很多事情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团队大力协同。
     
     俄罗斯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法沃尔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只要发动机好,绑上一块木板也能飞得起来。”发动机,航天飞行器的心脏,犹如璀璨的明珠,牵动了无数人的梦想。
     为了这颗璀璨的明珠,20年来,刘振德带领团队刻苦攻关,使31所涡喷发动机研制走出低谷,涡扇发动机研制取得长足发展,固体动力发动机研制顺风顺水。
     1997年,在某试验场,发动机故障再次“上演”,压力再次袭来。31所决定做一次模拟试验来验证故障分析。当时刘振德作为一名室主任,一直在所内熬夜看图,进行故障分析。当得知要做模拟试验的消息时,他正好坐了一夜的火车刚刚赶到试验队的驻地。劳顿未消的他,自告奋勇赶往东北某地为模拟试验保驾。当晚他就买了一张火车票,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第二天早上到达模拟试验地后,他马上组织模拟试验。第二天晚上,试验队又接到了他短短两天内第三次乘坐火车时打来的电话:试验成功了,明天早上他将赶到试验队驻地。
     刘振德马不停蹄奔赴多地保障、协调试验,带领整个团队不分昼夜连续奋战,艰难而紧张的排故工作磨炼了这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团队。这支团队为我国第一代型号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诞生和涡喷系列发动机的广泛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仅2007年,装备涡喷系列发动机的型号就为31所创造出巨额产值。
     随后,刘振德又临危受命,负责保障某型号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在他的带领下,该型号发动机又取得了重要突破。
     工作时,他经常说,在发动机领域,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段差距。我们必须快马加鞭,追赶不息,不然会被落得更远。于是,加班加点地工作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2003年,刘振德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该所副所长、科技委主任。从此,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担负3个型号动力装置的技术和行政指挥。作为31所“哑铃型”生产模式的主要支持者、推广者和实施者,这一生产模式为该所的长足发展发挥出巨大的推进作用。这一管理创新也获得了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和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创新管理成果一等奖。
     刘振德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团队的力量才无穷大。作为硕士生导师,他十分注重在技术、作风等多方面培养年轻人,努力把他们推向第一线,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搭舞台,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如今,他的很多学生都已成长为各型号研制岗位上的技术骨干。
     作为团队的主心骨,刘振德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所追求的是技术队伍的持续、共同进步,期冀的是整个技术团队的勇往直前。
又是固体发动机,又是涡扇,涡喷发动机,真是个全才啊
最怕全才。。。。。。。。。。
有了全才,航空的人还干什么?
都是导弹上用的发动机
“工作时,他经常说,在发动机领域,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段差距。我们必须快马加鞭,追赶不息,不然会被落得更远”

-----比干航空发动机的人牛多了。
顶起啊。很犀利的。。航天需要这样的人才
我倒是注意到每次这牛人去研发现场都是坐火车去。什么时候坐飞机去?又或者以后坐350高速去?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时间提高舒适度呀。所以说这就是基础呀。
梦想去飞翔 发表于 2009-11-28 11:49


    会不会是为了安全原因  不让他这样的座飞机呀?
ding
exist 发表于 2009-9-6 12:13

以TG之官场现象
最怕全才!
全才,说明什么?
别人都不行,这就是问题。
广东话说:周身刀,没把利。
要真有能耐就带出个世界级的来,别什么都只会跟别人后面。
展望未来 发表于 2009-11-29 10:36

这位兄台,我觉得这句话稍微改改,这种可能性更大:

“全才,说明什么?
别人看起来都不行,这就是问题。”

呵呵,多了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