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努乌梁海与图瓦人民共和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31:20
原本是即将在《战争史研究》第30期上发表的《在大漠那边——近世的外蒙古与战争》(上)的附文

先摘出来这一段,各位随便看看,顺便帮忙挑错




  唐努乌梁海地区位于外蒙西北部,其全境被东西萨彦岭和唐努山环抱,叶尼塞河发源于其境内,面积17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奥地利加上捷克那么大。这里有金、铜、云母等丰富矿藏,有丰厚的煤层,还有宝石、石棉、石墨、铱、大理石、菱镁、岩盐等宝藏。唐努乌梁海全境河湖交错,水利资源极为丰富,还有许多碳酸矿泉和硫磺温泉。河湖中盛产肥大的哲罗鲑、细鳞鲑、白鲑、江鳕、狗鱼和茴鱼,森林中盛产紫貂、雪貂、水獭、猞猁、狼獾、雪豹、熊、狐、灰鼠、松鼠等毛皮兽,以及关东马鹿、驯鹿、白鹿、野马、麝、狍子、香獐等野兽。

  由于山脉环抱,因此唐努乌梁海的气候和地理特征与邻近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地区截然不同。这里气候温和,山林茂密,一年四季降水丰沛,土壤大多属于肥沃的黑色腐殖土,适宜种植各种温带粮食作物和蔬菜。在唐努乌梁海东部地区是雪松、冷杉和云杉的“大密林区”,偶尔由密林中露出银白色的闪光,那是无数清澈透明的湖泊和溪流。密林区海拔低一些的地方是红松、白桦树和柳树形成的落叶林区,随着海拔的降低,树木逐渐变稀,让位于青翠的草原,其间点缀着浓荫如盖的落叶松小树林,林中倒卧着风吹倒的树干,上面长满青苔。极目远眺,阳光洒满金色的高山草甸,远方是无雪的高山险峰,其风景之美丽,宛如瑞士。

  乌梁海人在古代属于哈卡斯部落,自称吉尔吉斯人,在唐朝及后来的时期征服了草原上的许多部落,后来逐渐衰落,直到13世纪初才作为蒙古人的先头部队重新登上历史舞台。蒙古帝国衰败后,这些吉尔吉斯人(已经混入了芬兰-乌戈尔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血统)从属于卫拉特蒙古大汗以及准噶尔汗,并逐渐以其居住的山脉为界,分为唐努乌梁海人和阿尔泰乌梁海人。清朝与准噶尔帝国的战争结束后,一部分乌梁海人臣服于俄国,另一部分则居住在大清帝国境内。这些乌梁海人在准噶尔灭亡后很久还不断拿起武器战斗,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被彻底征服。

  清朝仿照蒙古的行政结构,将乌梁海人编为旗和佐领。其中唐努乌梁海五旗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阿尔泰乌梁海七旗及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其间夹杂着属于喀尔喀王公及哲布尊丹巴的佐领。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中俄西北边界为“沙宾达巴哈至斋桑湖”,虽未勘定具体边界,却已将这条线以外的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以及唐努乌梁海的十个佐领划在界外。1912年外蒙“独立”后,俄蒙军队进攻科布多,勒逼阿尔泰乌梁海七旗归附外蒙,之后新疆方面出兵进援科布多,在俄国干涉下被迫与外蒙划定“停战界限”,这七旗也大多划入外蒙境内,只有扎哈沁旗并入新疆。

  唐努乌梁海五旗中,最东边的库苏古尔乌梁海旗直隶于乌里雅苏台将军,其余四旗分别为唐努旗(辖4佐领)、托锦旗(图吉淖尔旗,4佐领)、萨拉吉克旗(4佐领)和克穆齐克旗(10佐领),其中只有唐努旗总管拥有清政府发给的铜印,因此其他三旗(起初还包括库苏古尔旗)受其节制。光绪年间克穆齐克旗也获得了铜印,改由乌里雅苏台将军直辖。此外,三音诺颜汗部的厄鲁特贝子旗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辖有17个佐领,错居于克穆齐克旗境内;札萨克图汗部的杜尔赤王旗(大王旗)有两个佐领,达赖公旗和阿海公旗各有一佐领,分别错居于唐努旗境内。这些佐领是乾隆帝为奖励准噶尔战争中有功的外蒙王公而赏赐的。此外在库苏古尔旗西边还有达尔哈达沙比旗,为哲布尊丹巴活佛的沙比属民。

  十八世纪中叶准噶尔帝国被清帝国吞并后,俄国哥萨克逐渐在萨彦岭构筑起一系列小要塞和哨所,从而形成了一条“阿巴根防线”,成为事实上的中俄边界。从那时起,属于被官方教会迫害的“分离教派”的俄国农民为了寻找“世外桃源”,就不断越过萨彦岭,偷偷来到唐努乌梁海境内定居。从十九世纪末起,俄国移民大量移入叶尼塞省和米努辛斯克边区,随后进入唐努乌梁海境内。当地俄国商人利用高利贷盘剥的方法,从当地各旗王公手里骗来了大量的土地、畜群和森林,建起了多座商站、庄园和居民点,这些居民点成为俄国殖民政策的前哨站,许多俄国移民从事狩猎毛皮兽、淘金、捕鱼、伐木等行业,还有许多俄国商人建立了拥有上千头马的大庄园。在叶尼塞河和贝木克河的汇合处,俄国殖民者在1914年建立起了名为别洛沙尔斯克(白沙皇城)的殖民统治中心。

  中俄划界后,清朝乌里雅苏台将军在唐努乌梁海北界设立八座巡逻鄂博(即界碑,下为石堆,上立木牌),由3名军官和30名看守兵岁时巡逻查看,将巡逻人的姓名刻在木牌上。1910年,俄方偷偷烧毁其中的察布齐雅勒达巴碑(四号碑),意图夺取克穆齐克旗辖地,将边界推进到南方的唐努山脉,此举被清方发现,遂未能如愿。日俄战争之后,俄国伊尔库茨克省、叶尼塞省官员和西伯利亚第七步兵师的军官纷纷要求占领唐努乌梁海地区,作为失去南库页岛的补偿。

  1911年外蒙宣布“独立”,库苏古尔旗并入土谢图汗部,其余四旗则心存观望,而俄国首相科科夫佐夫要求西伯利亚驻军做好随时出兵“索约图利亚”(即唐努乌梁海,俄国称乌梁海人为索约特人)、将其并入俄国的准备。1912年年初,乌梁海爆发骚乱,当地中国商人被掠夺一空,至七八月间,俄蒙军队进攻科布多,伊尔库茨克总督府趁机以“保护侨民”的名义派兵进入唐努乌梁海,以武力逼迫唐努旗总管贡布多尔济出具投降俄国的文书,向俄国称臣纳贡。不久之后,克穆齐克旗总管也向俄国伊尔库茨克总督府递交了“请愿书”,要求将本旗人民“置于白沙皇的庇护之下”。

  1914年6月,伊尔库茨克总督府宣布俄国对唐努乌梁海地区“实施保护”,随即向各旗总管宣布了这一决定。俄国的政策是使外蒙脱离中国,同时使唐努乌梁海脱离外蒙,将其变为 “萨彦岭以南俄罗斯”。在俄国占领期间,禁止蒙古人和华人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所谓“乌梁海边区”,Uryankhaiski Krai),清朝发给各旗总管的印信被没收,由俄国派出专员实行最高统治,亲蒙的总管和佐领被驱往外蒙,到最后连贡布多尔济也被免职,俄国人指定一个叫阿格旺的喇嘛为唐努乌梁海大总管。这个人遭到不愿被奴役的乌梁海人的仇视,1915年正月他去唐努喇嘛庙拜神回来,虽然有三名官吏和五名哥萨克骑兵护送,但还是被人伏击,用棍棒击毙了。

  1915年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举行会谈时,俄方坚决拒绝讨论唐努乌梁海问题。1916年陈毅担任中国驻外蒙都护使后,克穆齐克旗偷偷派人前往库伦,要求重新发给印信,并控诉俄国人在唐努乌梁海的种种欺凌压迫。当时俄国参战,在乌梁海地区驻兵减少,俄国侨民也大多回国,当地俄国势力削弱,而克穆齐克旗、贝子旗、大王旗等旗居民全都心向中国及哲布尊丹巴活佛,于是陈毅决定在时机恰当时联合外蒙方面出兵唐努乌梁海,接纳各旗的效忠,造成既成事实。

  1917年俄国革命后,红军一度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控制当地俄侨村庄,并对乌梁海人表示宽大,与各旗订立“条约”,允许当时在法理上尚属中国领土的唐努乌梁海“自立”。至于那些“条约”,虽然声称放弃帝俄时代的侵略政策,但对于俄国人已经在唐努乌梁海夺得的各项利益,例如垦殖、渔猎、伐木等等,则一项也没有放弃,而且将“永远保持”。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方面与乌梁海各旗订立的“条约”,其俄文本与蒙文本内容竟有很大出入,例如条约第二条蒙文本为“乌梁海自治,俄国极表赞成”,而俄文本为“俄国人民赞同乌梁海人民之自治,认为此行为合理时,即偿还帝国官吏所收留之各和硕印信(指被俄国当局没收的前清印信);自此以往,所有唐努图瓦乌梁海人民及九和硕完全独立,绝不属任何人管辖。”条约第三条的蒙文文本为“因俄人久住乌梁海地方,其种田等事项应仍依旧例办理”,俄文本竟然改为“乌梁海人民宣告独立后,不得侵犯俄国边界。以多年之友谊,乌梁海人民将俄国人民早年所开垦的地区完全让予俄国人民,俄国人并得以永久享有这些地区。”

  1918年11月14日,外蒙都护使陈毅将都护使卫队第三连派往唐努乌梁海地区。这支部队久驻外蒙,能耐苦寒,沿途又加入了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两支中国驻军分队,以及外蒙方面派遣的一百名骑兵,于12月16日抵达唐努乌梁海南境的唐努谙班卡伦(哨所),18日抵达唐努旗总管驻地,后续部队在1919年1月陆续到达,外蒙当局随即派多登贝子为唐努乌梁海佐理大员。此时在克穆齐克旗境内还有数十名名俄国白卫军士兵,与前去接收该旗的中国军队发生冲突,打死9人,俄方损失5人。就在双方对峙胶着时,俄国境内红军发动攻势,白军发生动摇,再加上当地外蒙官署向饱受俄国蹂躏的唐努乌梁海猎人发放枪支,令其助战,终于扭转局势,唐努乌梁海全境于1919年7月被中蒙联合收复。

  然而好景不长,红军以“追击高尔察克白匪”的名义在当年夏末从俄国境内涌入唐努乌梁海,再度控制了这一地区。1920年1月26日,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斯米尔诺夫向列宁和托洛茨基发去电报:“蒙古人进入了乌梁海地区,驱逐我们的(俄国的)农民。这些农民曾经勇敢地与高尔察克白匪作战,而且不受他的管辖。索约特人(乌梁海人)是游牧民族,受蒙古和帝俄的双重压迫。你们认为是否应当用武力把乌梁海地区从蒙古人手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乌梁海苏维埃共和国?请告知。”在莫斯科方面还没来得及向斯米尔诺夫发出答复时,1920年2月19日,唐努乌梁海就被原外蒙都护使陈箓的秘书长严式超(1919年被民国外交部委任为唐努乌梁海调查员)带兵再度收复。但是在当年9月,乌梁海的俄侨在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派来的专员伊•格•萨菲亚诺夫组织下建立起一个“苏维埃政府”,并且宣布唐努乌梁海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1921年6月,俄国红军以“追击白匪”的名义再度进入唐努乌梁海,随后便留下来不走,并在其境内发动“人民革命”,驱逐了中国及外蒙官员。7月,唐努乌梁海的亲布尔什维克俄侨组成代表团,与克穆齐克等旗的总管会面,要求唐努图瓦必须要么加入苏联,要么立即宣布“独立”。 8月14日,由苏俄侨民组成的“全图瓦立宪呼拉尔”宣布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以俄国殖民点别洛沙尔斯克为首都,改名为“克孜勒”(红城)。苏俄侨民及布尔什维克特派员还帮助乌梁海人成立了“图瓦人民革命党”当作执政党,喇嘛丹都克(Donduk Kuular)为“总理”。

  丹都克喇嘛采取亲蒙政策,与蒙古国的上层喇嘛建立了密切的往来。丹都克还秘密联系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鲍陀(Dogsomyn Bodoo,蒙古人民革命党创始人之一,因主张完全摆脱苏联控制、实现彻底独立,而于1922年在外蒙的内部斗争中被处决),试图实现唐努乌梁海与外蒙的重新合并,并且阻止苏俄官员和政治宣传员进入唐努乌梁海,而且多次拒绝苏联方面 “帮助图瓦人民开发”林业、矿业的要求。

  1924年,图瓦发生政治变故,亲俄亲共的人民革命党员被驱逐出政府,丹都克出任“国家元首”。1926年,图瓦人民革命党宣布将“国名”改为“图瓦人民共和国”,并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互相承认彼此的独立。1928年,图瓦小呼拉尔宣布以黄教为“国教”,并遥尊远在拉萨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为宗教领袖。此时图瓦人民共和国的一系列亲蒙政策已经引起苏联方面的警觉,苏联不得不向图瓦增派占领军和政治官员,以镇压其境内的亲蒙派政治势力。

  1929年,由莫斯科东方大学(全名为约瑟夫•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培训毕业的五名乌梁海人以“调查经济情况”为由返回图瓦,随即发动政变,成立“最高人民委员会”,成为当地的最高权力机构。1932年,该委员会在图瓦全境发动肃反运动,逮捕并处决了丹都克喇嘛,同时对图瓦人民革命党展开大清洗,超过三分之一的党员被逮捕处决。此外,图瓦境内的喇嘛寺院也从1929年的25座减少到1932年的1座,当地最大的查丹寺被烧得仅剩一层一米厚的灰烬。图瓦境内的僧人数量由1929年的4000人减少至1932年的15人,萨满巫师则一名不剩。这次清洗之后,东方大学五人委员会的成员萨尔查克•卡巴霍列科维奇•托卡(Salchak Kalbakkhorekovich Toka)成为图瓦人民革命党的总书记。在三十年代,图瓦当局还对境内的牧民发动了强制集体化运动,93%的图瓦牧户所拥有的畜群被充公。对居住在图瓦境内的苏联侨民的集体化工作,则由联共(布)伊尔库茨克州委和该州内务人民委员会机关派人前去执行。

  虽然从1921年到1944年,“图瓦人民共和国”在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自己的国旗和国徽、甚至发行了名为“阿克沙”的货币,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附庸国,承认其“独立”的只有苏联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萨尔查克•托卡是斯大林的忠实追随者,在宣布废除传统的蒙古字母、改用俄文字母、以及给予境内所有苏联人以图瓦“公民权”的同时,还在其“国内”树立了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大量出版自己的语录、著作集和画像。

  图瓦从1926年起发行了自己的邮票,但它不是万国邮联的成员,因此其邮票只能在本土以及寄往苏联和蒙古的信件上使用。三十年代,一名著名的匈牙利集邮家建议苏联向国际集邮爱好者出售图瓦的邮票,并坚称这能带来一笔可观的外汇收入,因此苏联在三十年代印刷了一百多种形状怪异、颜色鲜艳的“图瓦邮票”,其图案包括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图瓦铁路”,以及图瓦马群被“齐柏林伯爵”号飞艇惊得四散的画面(这艘三十年代环绕世界一周的著名德国飞艇从来没有光顾过图瓦的上空)。此外,尽管图瓦连一架飞机也没有,但苏联还向国外集邮家出售了子虚乌有的“图瓦航空邮政邮票”。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图瓦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大呼拉尔当天即向克里姆林宫发去电报,表示“图瓦人民将挺身参加苏联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斗争,并要为此竭尽一切力量和手段,直到取得最后胜利”。6月25日,图瓦对德国宣战,不过据说德国外交部没有接受这个“国家”的宣战书,因为在地图上没有找到它的位置(当然,这很可能是政治笑话)。同年9月,苏联的西伯利亚军区开始动员图瓦境内的3500名适龄男性苏联公民,并于11月征召这些人服役,将其投入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前线。

  在三十年代,图瓦组建了“人民革命军”,包括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大队。1943年9月,图瓦方面向苏德战场派去了由克其尔•乌尔上尉(Kechir-ool)指挥的206名骑兵,归属于苏联第31近卫骑兵团,在西乌克兰战场投入对德国的作战。在1943-1944年的对德战斗中,一共有61名图瓦官兵阵亡。由于阵亡率过高,剩余的骑兵在1944年3月被苏联方面送回了图瓦。此外在1943年5月还向苏联派去了11名志愿坦克兵(他们在苏军中受训,因为图瓦连一辆坦克都没有),以及一些步兵志愿人员。在二战中,图瓦方面还积极筹钱筹物,勤劳奉仕,一共向苏联出荷了187吨肉、73吨鱼、54吨黄油、13吨香肠、5万匹马、1.7万头牛、1.5万件羊皮袄、5.2万副木制滑雪板、以及大量的皮靴、木材和现金(足够装备三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坦克营,而当时图瓦的人口只有不到7万)。从1942年到1944年,图瓦一共向苏联缴纳了价值6500万卢布的389车皮物资,极大地援助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1943年中国国民党政府派遣中央军进驻新疆,试图收回苏联在新疆的开矿权、经济权、驻军权、移民权和“行政协助(干预)”权,从而严重侵犯了苏联在新疆的利益及势力范围。为了给中国政府一个警告,同时也因为一支苏联矿业勘探队在图瓦境内发现了苏联势力范围内的第一座铀矿,塔斯社在1944年8月17日(即新疆北部伊犁、阿尔泰等地爆发“三区革命”之时)宣布,由于对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的无比崇高的热爱,在萨尔查克•托卡的主持下,图瓦人民共和国小呼拉尔非常大会于当天通过了加入苏联的议案。10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图瓦的“加入”。两天后,图瓦作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州加入苏联,图瓦人民革命党改组为图瓦共产党,萨尔查克•托卡继续担任图瓦共产党的第一书记,统治这个小邦直到1973年去世。

  1944年的这次合并行动是静悄悄的,绝大多数苏联公民此前既未听说过“图瓦人民共和国”这个名字,此时也无从得知这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甚至连西方盟国也对图瓦的政治地位稀里糊涂,不知道应当是把它算作一个盟国的成员,还是算作苏联的一部分、就像白俄罗斯或乌克兰那样。苏联吞并图瓦后,立即征召了8200名图瓦男子入伍,将他们投入对德日的最后战役。许多图瓦士兵和军官因为作战勇猛而获得了苏联的军事奖章,一名叫Homushku Churguj-ool的图瓦军人甚至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1961年10月2日,图瓦自治州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境内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在被苏联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图瓦一直对世界的其余部分紧闭大门,外国记者、旅行家和外交官很难获得前往图瓦地区的许可。苏联解体后,图瓦代表于1992年在俄罗斯新宪法上签了字。1993年,图瓦通过了自己的宪法,规定在图瓦人民寻求独立时,可以进行全民公决,脱离俄罗斯联邦。但是,虽然该国30.5万的人口中有77%是图瓦人(乌梁海人),但是在经济上对俄罗斯的依赖性甚强,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片为群山环抱的美丽土地仍将留在俄罗斯的版图之内。原本是即将在《战争史研究》第30期上发表的《在大漠那边——近世的外蒙古与战争》(上)的附文

先摘出来这一段,各位随便看看,顺便帮忙挑错




  唐努乌梁海地区位于外蒙西北部,其全境被东西萨彦岭和唐努山环抱,叶尼塞河发源于其境内,面积17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奥地利加上捷克那么大。这里有金、铜、云母等丰富矿藏,有丰厚的煤层,还有宝石、石棉、石墨、铱、大理石、菱镁、岩盐等宝藏。唐努乌梁海全境河湖交错,水利资源极为丰富,还有许多碳酸矿泉和硫磺温泉。河湖中盛产肥大的哲罗鲑、细鳞鲑、白鲑、江鳕、狗鱼和茴鱼,森林中盛产紫貂、雪貂、水獭、猞猁、狼獾、雪豹、熊、狐、灰鼠、松鼠等毛皮兽,以及关东马鹿、驯鹿、白鹿、野马、麝、狍子、香獐等野兽。

  由于山脉环抱,因此唐努乌梁海的气候和地理特征与邻近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地区截然不同。这里气候温和,山林茂密,一年四季降水丰沛,土壤大多属于肥沃的黑色腐殖土,适宜种植各种温带粮食作物和蔬菜。在唐努乌梁海东部地区是雪松、冷杉和云杉的“大密林区”,偶尔由密林中露出银白色的闪光,那是无数清澈透明的湖泊和溪流。密林区海拔低一些的地方是红松、白桦树和柳树形成的落叶林区,随着海拔的降低,树木逐渐变稀,让位于青翠的草原,其间点缀着浓荫如盖的落叶松小树林,林中倒卧着风吹倒的树干,上面长满青苔。极目远眺,阳光洒满金色的高山草甸,远方是无雪的高山险峰,其风景之美丽,宛如瑞士。

  乌梁海人在古代属于哈卡斯部落,自称吉尔吉斯人,在唐朝及后来的时期征服了草原上的许多部落,后来逐渐衰落,直到13世纪初才作为蒙古人的先头部队重新登上历史舞台。蒙古帝国衰败后,这些吉尔吉斯人(已经混入了芬兰-乌戈尔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血统)从属于卫拉特蒙古大汗以及准噶尔汗,并逐渐以其居住的山脉为界,分为唐努乌梁海人和阿尔泰乌梁海人。清朝与准噶尔帝国的战争结束后,一部分乌梁海人臣服于俄国,另一部分则居住在大清帝国境内。这些乌梁海人在准噶尔灭亡后很久还不断拿起武器战斗,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被彻底征服。

  清朝仿照蒙古的行政结构,将乌梁海人编为旗和佐领。其中唐努乌梁海五旗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阿尔泰乌梁海七旗及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其间夹杂着属于喀尔喀王公及哲布尊丹巴的佐领。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中俄西北边界为“沙宾达巴哈至斋桑湖”,虽未勘定具体边界,却已将这条线以外的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二旗、以及唐努乌梁海的十个佐领划在界外。1912年外蒙“独立”后,俄蒙军队进攻科布多,勒逼阿尔泰乌梁海七旗归附外蒙,之后新疆方面出兵进援科布多,在俄国干涉下被迫与外蒙划定“停战界限”,这七旗也大多划入外蒙境内,只有扎哈沁旗并入新疆。

  唐努乌梁海五旗中,最东边的库苏古尔乌梁海旗直隶于乌里雅苏台将军,其余四旗分别为唐努旗(辖4佐领)、托锦旗(图吉淖尔旗,4佐领)、萨拉吉克旗(4佐领)和克穆齐克旗(10佐领),其中只有唐努旗总管拥有清政府发给的铜印,因此其他三旗(起初还包括库苏古尔旗)受其节制。光绪年间克穆齐克旗也获得了铜印,改由乌里雅苏台将军直辖。此外,三音诺颜汗部的厄鲁特贝子旗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辖有17个佐领,错居于克穆齐克旗境内;札萨克图汗部的杜尔赤王旗(大王旗)有两个佐领,达赖公旗和阿海公旗各有一佐领,分别错居于唐努旗境内。这些佐领是乾隆帝为奖励准噶尔战争中有功的外蒙王公而赏赐的。此外在库苏古尔旗西边还有达尔哈达沙比旗,为哲布尊丹巴活佛的沙比属民。

  十八世纪中叶准噶尔帝国被清帝国吞并后,俄国哥萨克逐渐在萨彦岭构筑起一系列小要塞和哨所,从而形成了一条“阿巴根防线”,成为事实上的中俄边界。从那时起,属于被官方教会迫害的“分离教派”的俄国农民为了寻找“世外桃源”,就不断越过萨彦岭,偷偷来到唐努乌梁海境内定居。从十九世纪末起,俄国移民大量移入叶尼塞省和米努辛斯克边区,随后进入唐努乌梁海境内。当地俄国商人利用高利贷盘剥的方法,从当地各旗王公手里骗来了大量的土地、畜群和森林,建起了多座商站、庄园和居民点,这些居民点成为俄国殖民政策的前哨站,许多俄国移民从事狩猎毛皮兽、淘金、捕鱼、伐木等行业,还有许多俄国商人建立了拥有上千头马的大庄园。在叶尼塞河和贝木克河的汇合处,俄国殖民者在1914年建立起了名为别洛沙尔斯克(白沙皇城)的殖民统治中心。

  中俄划界后,清朝乌里雅苏台将军在唐努乌梁海北界设立八座巡逻鄂博(即界碑,下为石堆,上立木牌),由3名军官和30名看守兵岁时巡逻查看,将巡逻人的姓名刻在木牌上。1910年,俄方偷偷烧毁其中的察布齐雅勒达巴碑(四号碑),意图夺取克穆齐克旗辖地,将边界推进到南方的唐努山脉,此举被清方发现,遂未能如愿。日俄战争之后,俄国伊尔库茨克省、叶尼塞省官员和西伯利亚第七步兵师的军官纷纷要求占领唐努乌梁海地区,作为失去南库页岛的补偿。

  1911年外蒙宣布“独立”,库苏古尔旗并入土谢图汗部,其余四旗则心存观望,而俄国首相科科夫佐夫要求西伯利亚驻军做好随时出兵“索约图利亚”(即唐努乌梁海,俄国称乌梁海人为索约特人)、将其并入俄国的准备。1912年年初,乌梁海爆发骚乱,当地中国商人被掠夺一空,至七八月间,俄蒙军队进攻科布多,伊尔库茨克总督府趁机以“保护侨民”的名义派兵进入唐努乌梁海,以武力逼迫唐努旗总管贡布多尔济出具投降俄国的文书,向俄国称臣纳贡。不久之后,克穆齐克旗总管也向俄国伊尔库茨克总督府递交了“请愿书”,要求将本旗人民“置于白沙皇的庇护之下”。

  1914年6月,伊尔库茨克总督府宣布俄国对唐努乌梁海地区“实施保护”,随即向各旗总管宣布了这一决定。俄国的政策是使外蒙脱离中国,同时使唐努乌梁海脱离外蒙,将其变为 “萨彦岭以南俄罗斯”。在俄国占领期间,禁止蒙古人和华人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所谓“乌梁海边区”,Uryankhaiski Krai),清朝发给各旗总管的印信被没收,由俄国派出专员实行最高统治,亲蒙的总管和佐领被驱往外蒙,到最后连贡布多尔济也被免职,俄国人指定一个叫阿格旺的喇嘛为唐努乌梁海大总管。这个人遭到不愿被奴役的乌梁海人的仇视,1915年正月他去唐努喇嘛庙拜神回来,虽然有三名官吏和五名哥萨克骑兵护送,但还是被人伏击,用棍棒击毙了。

  1915年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举行会谈时,俄方坚决拒绝讨论唐努乌梁海问题。1916年陈毅担任中国驻外蒙都护使后,克穆齐克旗偷偷派人前往库伦,要求重新发给印信,并控诉俄国人在唐努乌梁海的种种欺凌压迫。当时俄国参战,在乌梁海地区驻兵减少,俄国侨民也大多回国,当地俄国势力削弱,而克穆齐克旗、贝子旗、大王旗等旗居民全都心向中国及哲布尊丹巴活佛,于是陈毅决定在时机恰当时联合外蒙方面出兵唐努乌梁海,接纳各旗的效忠,造成既成事实。

  1917年俄国革命后,红军一度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控制当地俄侨村庄,并对乌梁海人表示宽大,与各旗订立“条约”,允许当时在法理上尚属中国领土的唐努乌梁海“自立”。至于那些“条约”,虽然声称放弃帝俄时代的侵略政策,但对于俄国人已经在唐努乌梁海夺得的各项利益,例如垦殖、渔猎、伐木等等,则一项也没有放弃,而且将“永远保持”。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方面与乌梁海各旗订立的“条约”,其俄文本与蒙文本内容竟有很大出入,例如条约第二条蒙文本为“乌梁海自治,俄国极表赞成”,而俄文本为“俄国人民赞同乌梁海人民之自治,认为此行为合理时,即偿还帝国官吏所收留之各和硕印信(指被俄国当局没收的前清印信);自此以往,所有唐努图瓦乌梁海人民及九和硕完全独立,绝不属任何人管辖。”条约第三条的蒙文文本为“因俄人久住乌梁海地方,其种田等事项应仍依旧例办理”,俄文本竟然改为“乌梁海人民宣告独立后,不得侵犯俄国边界。以多年之友谊,乌梁海人民将俄国人民早年所开垦的地区完全让予俄国人民,俄国人并得以永久享有这些地区。”

  1918年11月14日,外蒙都护使陈毅将都护使卫队第三连派往唐努乌梁海地区。这支部队久驻外蒙,能耐苦寒,沿途又加入了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两支中国驻军分队,以及外蒙方面派遣的一百名骑兵,于12月16日抵达唐努乌梁海南境的唐努谙班卡伦(哨所),18日抵达唐努旗总管驻地,后续部队在1919年1月陆续到达,外蒙当局随即派多登贝子为唐努乌梁海佐理大员。此时在克穆齐克旗境内还有数十名名俄国白卫军士兵,与前去接收该旗的中国军队发生冲突,打死9人,俄方损失5人。就在双方对峙胶着时,俄国境内红军发动攻势,白军发生动摇,再加上当地外蒙官署向饱受俄国蹂躏的唐努乌梁海猎人发放枪支,令其助战,终于扭转局势,唐努乌梁海全境于1919年7月被中蒙联合收复。

  然而好景不长,红军以“追击高尔察克白匪”的名义在当年夏末从俄国境内涌入唐努乌梁海,再度控制了这一地区。1920年1月26日,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斯米尔诺夫向列宁和托洛茨基发去电报:“蒙古人进入了乌梁海地区,驱逐我们的(俄国的)农民。这些农民曾经勇敢地与高尔察克白匪作战,而且不受他的管辖。索约特人(乌梁海人)是游牧民族,受蒙古和帝俄的双重压迫。你们认为是否应当用武力把乌梁海地区从蒙古人手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乌梁海苏维埃共和国?请告知。”在莫斯科方面还没来得及向斯米尔诺夫发出答复时,1920年2月19日,唐努乌梁海就被原外蒙都护使陈箓的秘书长严式超(1919年被民国外交部委任为唐努乌梁海调查员)带兵再度收复。但是在当年9月,乌梁海的俄侨在西伯利亚革命委员会派来的专员伊•格•萨菲亚诺夫组织下建立起一个“苏维埃政府”,并且宣布唐努乌梁海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1921年6月,俄国红军以“追击白匪”的名义再度进入唐努乌梁海,随后便留下来不走,并在其境内发动“人民革命”,驱逐了中国及外蒙官员。7月,唐努乌梁海的亲布尔什维克俄侨组成代表团,与克穆齐克等旗的总管会面,要求唐努图瓦必须要么加入苏联,要么立即宣布“独立”。 8月14日,由苏俄侨民组成的“全图瓦立宪呼拉尔”宣布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以俄国殖民点别洛沙尔斯克为首都,改名为“克孜勒”(红城)。苏俄侨民及布尔什维克特派员还帮助乌梁海人成立了“图瓦人民革命党”当作执政党,喇嘛丹都克(Donduk Kuular)为“总理”。

  丹都克喇嘛采取亲蒙政策,与蒙古国的上层喇嘛建立了密切的往来。丹都克还秘密联系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鲍陀(Dogsomyn Bodoo,蒙古人民革命党创始人之一,因主张完全摆脱苏联控制、实现彻底独立,而于1922年在外蒙的内部斗争中被处决),试图实现唐努乌梁海与外蒙的重新合并,并且阻止苏俄官员和政治宣传员进入唐努乌梁海,而且多次拒绝苏联方面 “帮助图瓦人民开发”林业、矿业的要求。

  1924年,图瓦发生政治变故,亲俄亲共的人民革命党员被驱逐出政府,丹都克出任“国家元首”。1926年,图瓦人民革命党宣布将“国名”改为“图瓦人民共和国”,并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互相承认彼此的独立。1928年,图瓦小呼拉尔宣布以黄教为“国教”,并遥尊远在拉萨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为宗教领袖。此时图瓦人民共和国的一系列亲蒙政策已经引起苏联方面的警觉,苏联不得不向图瓦增派占领军和政治官员,以镇压其境内的亲蒙派政治势力。

  1929年,由莫斯科东方大学(全名为约瑟夫•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培训毕业的五名乌梁海人以“调查经济情况”为由返回图瓦,随即发动政变,成立“最高人民委员会”,成为当地的最高权力机构。1932年,该委员会在图瓦全境发动肃反运动,逮捕并处决了丹都克喇嘛,同时对图瓦人民革命党展开大清洗,超过三分之一的党员被逮捕处决。此外,图瓦境内的喇嘛寺院也从1929年的25座减少到1932年的1座,当地最大的查丹寺被烧得仅剩一层一米厚的灰烬。图瓦境内的僧人数量由1929年的4000人减少至1932年的15人,萨满巫师则一名不剩。这次清洗之后,东方大学五人委员会的成员萨尔查克•卡巴霍列科维奇•托卡(Salchak Kalbakkhorekovich Toka)成为图瓦人民革命党的总书记。在三十年代,图瓦当局还对境内的牧民发动了强制集体化运动,93%的图瓦牧户所拥有的畜群被充公。对居住在图瓦境内的苏联侨民的集体化工作,则由联共(布)伊尔库茨克州委和该州内务人民委员会机关派人前去执行。

  虽然从1921年到1944年,“图瓦人民共和国”在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自己的国旗和国徽、甚至发行了名为“阿克沙”的货币,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附庸国,承认其“独立”的只有苏联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萨尔查克•托卡是斯大林的忠实追随者,在宣布废除传统的蒙古字母、改用俄文字母、以及给予境内所有苏联人以图瓦“公民权”的同时,还在其“国内”树立了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大量出版自己的语录、著作集和画像。

  图瓦从1926年起发行了自己的邮票,但它不是万国邮联的成员,因此其邮票只能在本土以及寄往苏联和蒙古的信件上使用。三十年代,一名著名的匈牙利集邮家建议苏联向国际集邮爱好者出售图瓦的邮票,并坚称这能带来一笔可观的外汇收入,因此苏联在三十年代印刷了一百多种形状怪异、颜色鲜艳的“图瓦邮票”,其图案包括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图瓦铁路”,以及图瓦马群被“齐柏林伯爵”号飞艇惊得四散的画面(这艘三十年代环绕世界一周的著名德国飞艇从来没有光顾过图瓦的上空)。此外,尽管图瓦连一架飞机也没有,但苏联还向国外集邮家出售了子虚乌有的“图瓦航空邮政邮票”。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图瓦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大呼拉尔当天即向克里姆林宫发去电报,表示“图瓦人民将挺身参加苏联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斗争,并要为此竭尽一切力量和手段,直到取得最后胜利”。6月25日,图瓦对德国宣战,不过据说德国外交部没有接受这个“国家”的宣战书,因为在地图上没有找到它的位置(当然,这很可能是政治笑话)。同年9月,苏联的西伯利亚军区开始动员图瓦境内的3500名适龄男性苏联公民,并于11月征召这些人服役,将其投入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前线。

  在三十年代,图瓦组建了“人民革命军”,包括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大队。1943年9月,图瓦方面向苏德战场派去了由克其尔•乌尔上尉(Kechir-ool)指挥的206名骑兵,归属于苏联第31近卫骑兵团,在西乌克兰战场投入对德国的作战。在1943-1944年的对德战斗中,一共有61名图瓦官兵阵亡。由于阵亡率过高,剩余的骑兵在1944年3月被苏联方面送回了图瓦。此外在1943年5月还向苏联派去了11名志愿坦克兵(他们在苏军中受训,因为图瓦连一辆坦克都没有),以及一些步兵志愿人员。在二战中,图瓦方面还积极筹钱筹物,勤劳奉仕,一共向苏联出荷了187吨肉、73吨鱼、54吨黄油、13吨香肠、5万匹马、1.7万头牛、1.5万件羊皮袄、5.2万副木制滑雪板、以及大量的皮靴、木材和现金(足够装备三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坦克营,而当时图瓦的人口只有不到7万)。从1942年到1944年,图瓦一共向苏联缴纳了价值6500万卢布的389车皮物资,极大地援助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1943年中国国民党政府派遣中央军进驻新疆,试图收回苏联在新疆的开矿权、经济权、驻军权、移民权和“行政协助(干预)”权,从而严重侵犯了苏联在新疆的利益及势力范围。为了给中国政府一个警告,同时也因为一支苏联矿业勘探队在图瓦境内发现了苏联势力范围内的第一座铀矿,塔斯社在1944年8月17日(即新疆北部伊犁、阿尔泰等地爆发“三区革命”之时)宣布,由于对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的无比崇高的热爱,在萨尔查克•托卡的主持下,图瓦人民共和国小呼拉尔非常大会于当天通过了加入苏联的议案。10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图瓦的“加入”。两天后,图瓦作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州加入苏联,图瓦人民革命党改组为图瓦共产党,萨尔查克•托卡继续担任图瓦共产党的第一书记,统治这个小邦直到1973年去世。

  1944年的这次合并行动是静悄悄的,绝大多数苏联公民此前既未听说过“图瓦人民共和国”这个名字,此时也无从得知这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甚至连西方盟国也对图瓦的政治地位稀里糊涂,不知道应当是把它算作一个盟国的成员,还是算作苏联的一部分、就像白俄罗斯或乌克兰那样。苏联吞并图瓦后,立即征召了8200名图瓦男子入伍,将他们投入对德日的最后战役。许多图瓦士兵和军官因为作战勇猛而获得了苏联的军事奖章,一名叫Homushku Churguj-ool的图瓦军人甚至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1961年10月2日,图瓦自治州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境内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在被苏联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图瓦一直对世界的其余部分紧闭大门,外国记者、旅行家和外交官很难获得前往图瓦地区的许可。苏联解体后,图瓦代表于1992年在俄罗斯新宪法上签了字。1993年,图瓦通过了自己的宪法,规定在图瓦人民寻求独立时,可以进行全民公决,脱离俄罗斯联邦。但是,虽然该国30.5万的人口中有77%是图瓦人(乌梁海人),但是在经济上对俄罗斯的依赖性甚强,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片为群山环抱的美丽土地仍将留在俄罗斯的版图之内。
坐等唐努乌梁海号巡洋舰/航母
啥也不说了,等书。







图瓦邮票
“图瓦人民共和国”早期流通的纸币

即加盖印章的帝俄卢布
“图瓦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纸币

面值为10阿克沙

TAR即“图瓦人民共和国”的缩写,拉丁字母拼写为Tьвa Arat Respuвlik

Arat是蒙古词汇,意为“牧民”
图瓦地区疆域

(本人手绘)
拉丁字母拼写为Tьвa Arat Respuвlik

确定不是俄文?
中国西部的东普鲁士啊!!!!!
遗失的国土。。。
支持阎主编。。。
灯塔看守 发表于 2009-8-10 20:23

西里尔字母拼法是  Тыва Арат Республик
无语,力不如人,又能咋滴。
十七郎 发表于 2009-8-10 20:48
土共最多抗议之

花生米也就画地图
相比之下,花生米比TG聪明啊。。。:D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09-8-10 20:35
看到ь в ,习惯性的想到了西里尔字母
顺便问下,书啥时出来。
外蒙都这样了,还觊觎图瓦?
唉,等国力强盛了再说吧。唉
他们自称“吉尔吉斯”,和现在的吉尔吉斯什么关系?
kk调整大小 03-04.jpg
变形蘑菇 发表于 2009-8-11 21:13

中国历史上的黠戛斯人

另,苏联把哈萨克人称作“吉尔吉斯人”

1920年在哈萨克地区成立的是“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在当时叫“喀拉吉尔吉斯自治州”(黑吉尔吉斯)
Tuvan Internationale 这首歌一直保留在本菜的ipod里面.........藉此怀念我国失去的美丽领土.........
mil24hind 发表于 2009-8-12 10:09
如果他们还能从心底里认同自己为中国人,那就值得你为失去这块美丽的领土而悲哀
对某些人来说,唐努乌梁海是中华疆域,蒙元则是外国入侵殖民政权,这是什么逻辑啊?
扯!图瓦人是图瓦人(有的方言自称忒弗),哈卡斯(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是吉尔吉斯,是两种不同民族,在乌梁海境内都有,在我国阿尔泰境内也有,怎么可能混为一谈呢?

图瓦人是古代铁弗鲜卑,哈卡斯就是唐代纪录的黠嘎斯。

元代那里属于谦谦州,那里现在有一条河还叫做“ken”读引进与“谦”。
图瓦人的族源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铁勒-突厥,另一个是鲜卑
-蒙古。

  从族名来看,图瓦无疑与都播(都波)有较大的渊源。都播是九
姓铁勒最北的一部之一,大致分布在今贝加尔湖西南方位、叶尼塞河
上游一带,这里也是古突厥人南迁之前的摇篮。公元二世纪时,匈奴
衰微,鲜卑大举进据漠北,遂与留居其地的匈奴-丁零馀部(为数尚
不少)发生了大规模的混血融合,其中拓跋鲜卑迁徙最远,漠北的北
部和西部都受到了影响,都播部落更为显著,其得名当与“拓跋”有
关,至少其组成是加入了一些鲜卑因素的。突厥兴起後,都播役属于
突厥,因其原本就是铁勒之一部,又远处僻地,故也颇怡然自得,今
人研究发现图瓦语保留了许多古代突厥语的特点,应与此不无关系。
图瓦的另一个源头与乌梁海有关。“乌梁海”是清代的译法,元、
明时多译作“兀良哈”。兀良哈是蒙古的一部,猛将速不台即出自兀
良哈部,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更是蒙元帝国的得力干将,西征欧洲,
南灭大理,其功业无须在此赘述。兀良哈在蒙古形成之前以“斡良该”
或“愠良改”之名居于漠北的极北部,即今贝加尔湖以东以北、鄂嫩
河上游一带,再往前追述,就是隋唐时的“骨力干”。骨力干是九姓
铁勒最北的一部,位于都播之东北,距当时的京城长安最远,因此给
著史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来说去,最初的源头还是在铁勒,其实
按蒙古是一新兴部族,虽以东胡系统的室韦诸部为主体,但加入了不
少像兀良哈这样原属铁勒-突厥系统的部落(最著者如克烈部、乃蛮
部等)也是毫不奇怪的。有趣的是,对于图瓦来说,都播和骨力干真
可谓“殊途而同归”了。
碧海云帆 发表于 2009-8-14 10:15

唐努乌梁海是不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
再贴点余兴节目

二十世纪初的库伦和乌里雅苏台

  1649年,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罗桑丹贝坚赞从西藏回到喀尔喀后,在土谢图汗建立的额尔德尼召附近设立了自己的库伦。所谓“库伦”意为营地,汗、王公和喇嘛在草原上所居之地都称为“库伦”。在蒙古,有喇嘛庙(召)的地方就有库伦,它通常是由可拆卸的蒙古包形成的帐篷城,周围围以木栅。而哲布尊丹巴的驻地则被尊称为大库伦(Ikh Khuree)、达库伦(Da Khuree,这里的“达”是“最高”之意),或者称为乌日格(Orgoo,即“帐部、居所”之意,库伦城在西文中的名称Urga即由此而来)。

  哲布尊丹巴活佛的大库伦最初是一个流动的营地,起初有两千多名僧人聚帐而居,后来发展至一万多人。其选址先后游移于杭爱山、色楞格河、鄂嫩河和图勒河等地,在准噶尔战争期间甚至一度迁移到内蒙古,直到1778年才在清朝乾隆皇帝的命令下选定位于北京至恰克图官方驿道上的一处地方作为其永久驻地,这就是今天的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所在地。

  在十七世纪时,俄国已经同蒙古地区及清朝发生了频繁的接触。准噶尔战争结束、以及喀尔喀蒙古并入大清之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道路由过去的黑龙江流域转到路途更短的北京-张家口-库伦-恰克图-色楞格斯克一线。中国通过这条商路向俄罗斯(也向外蒙古地区)运去茶叶、丝绸,俄国则向中国运来西伯利亚毛皮和小型手工艺品。库伦是这条商路的中间转运点,因为在它南方是大草原和戈壁,适合骆驼行走,从库伦往北则是绵延的山脉和越来越茂密的针叶林,适合同行马车和牛车。从张家口来的骆驼队在这里卸下货物,俄国代理商检验货品(主要是茶叶)的成色,满意之后在库伦雇用牛车,将其运往俄国。

  库伦的北边和东边是肯特山,南边是图勒河,它为这座城市提供了水源。再往南则是高达上千米的博格达汗山脉,从张家口来的商队通常绕过这座山脉,而如果踏着落满松针的黑松林爬上山巅,再穿过落叶林下山,即使毫无负重也要整整一天。这本来是一段愉快的旅程,树林中飘着松木香气,潺潺的山泉水质清冽,羽毛华丽的戴胜鸟到处可见,但是这样的山对于骆驼来说太陡了。商队来到图勒河南岸,由当地的汉人船夫摆渡过河,然后向下游走几公里,就可以看到一片木板墙和蒙古包的圆顶,这就是库伦城。

  库伦城是围绕着哲布尊丹巴的“黄宫”(Shar Ordon)发展起来的。这座寺院兼宫殿以蒙古故都哈拉和林的黄宫命名,是哲布尊丹巴活佛的驻锡之地,每边长150米,四周围以木栅。黄宫之内有宫殿和毡帐十五座,包括黑度母殿、护法三宝殿、金刚杵殿(八角殿)、金刚持殿,哲布尊丹巴的私人国库——内仓也设在黄宫中。黄宫的正殿——时轮殿面阔只有三间,进深不过三丈,殿内正中为哲布尊丹巴接见信众的宝座,下面是一座形如土炕的基座,上面陈设绣金黄垫,殿内昏黑,仅靠数支大蜡烛照明,且没有取暖装置,冬天阴冷森森,寒气逼人,所以历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在黄宫之外又修建了绿宫、白宫和潘德林宫(已毁),作为行宫。外蒙古独立后,黄宫最初用作还俗下层喇嘛的职业培训学校,后来被革命政权拆除,在其原址上盖起了苏联风格的政府宫,并把黄宫门前的大广场改建为“苏赫巴托广场”。

  以黄宫为中心,用木栅栏围起来一片方形区域,每边长720阿尔都(1152米),称为“东圈”(Zuun Khuree),也称为库伦城,是库伦的行政中心,设有沙比衙门、外仓(银库,此外还储有绸缎、香、蜡、佛器,供应库伦各佛寺所需)、清朝库伦办事大臣衙门、满洲参赞衙门,以及数十座寺庙、僧院、印经厂。

  1838年,第五世哲布尊丹巴把大库伦移往西边的甘丹地区,库伦城里的大多数寺庙也随之迁走,只有迈达里寺留在了原地。这座寺庙供奉着迈达里佛(即阿弥陀佛)的黄铜佛像,高达16米,外镀黄金,是由来自多伦诺尔的汉人工匠铸造的。每年三月,迈达里寺的喇嘛都要在库伦全城巡行一次,祈祷人畜安全。在寺门外不远,有一座“温都尔格根庙”,是从杭爱山地区的阿巴岱汗大庙移来的,实际上是一座极大的穹庐,以木架构成,蒙以极薄之麻布,寒风习习而入,进入庙中如同身处旷野。穹庐中央设哲布尊丹巴宝座,周围地上陈列无数矮几,喇嘛三五成群,围着铁火盆席地诵经。

  乾隆年间,来自西藏的喇嘛在库伦城西边数里的一处小山岗上建立了一所讲经学校,传授佛教哲学理论,逐渐吸引了大量喇嘛前去求学,从而形成了一座居民全是僧人的毡帐城镇。1756年,喇嘛们在讲经学校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处佛寺,称为“大乘普乐之寺”(Gandantegchinlen),或者简称为“甘丹寺”。由于居住在库伦城里的行政官员和商人日益增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喇嘛搬迁到甘丹寺周围居住,于是这片地区也被统称为甘丹,或者“西营”(Baruun Khuree)。甘丹寺并非像汉地佛寺那样只有一组建筑,而是类似藏地寺院,由佛庙、经学院、佛仓、喇嘛召、仓库等大片建筑群组成。在那里设有向僧侣传授经学、星相、医学、财政各方面知识的多所佛教学院,相当于培养高级喇嘛的“大学城”。1809年,第四世哲布尊丹巴下令在甘丹地区再建立两座大的寺院,1838年,第五世哲布尊丹巴在甘丹山上修建了冬宫,又称“白宫”,甘丹遂取代库伦城,成为外蒙古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禁止妇女、商人和普通蒙古平民进入,其外墙十里之内禁止埋葬、抛尸或处决犯人。

  民国初年,白宫毁于火灾,而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因梅毒和饮酒过度导致双目失明,因此他动员大量人力,在白宫的遗址上修建了“大甘丹宫”, 求佛祖保佑他恢复视力。大甘丹宫的南北长度和东西宽度都大致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宫中有许多庙宇殿堂,在其中路尽头建有白色的大佛楼(观音阁),楼高九丈九尺,分为三层,每层八十一间,楼内有一尊巨大的铜佛像,高达八丈八尺,造价十一万两银子。外蒙古独立后,大佛在1938年被苏联占领军毁掉,甘丹宫中的许多殿宇也被拆除,直到1944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大甘丹宫剩余的部分才被保留下来,改成博物馆。

  总的来说,库伦的布局模仿拉萨,两座城市都是在南北有山、东西狭长的河谷中发展起来的。库伦南边的图勒河类似于拉萨河,东边的“东圈”类似于拉萨老城区“八廓街”,西边的甘丹山和大甘丹宫类似于拉萨的红山和布达拉宫。在库伦西南郊、图勒河北岸,第五世哲布尊丹巴还仿照拉萨的罗布林卡,在道光年间修建了“绿宫”,用作夏宫。在库伦的各处宫殿里大约有五千多名喇嘛直接为哲布尊丹巴活佛服务,包括贴身宠臣、仆人、医生、占卜师、沙比衙门官员、以及执行警戒保卫任务的武装喇嘛(他们的声带被取掉,成了事实上的哑巴)。

  绿宫是如今蒙古国境内保存最好的一座宫殿建筑,中文名字叫“广慧寺”。在其大门外是一座精雕的二龙戏珠砖雕影壁,穿过挂有“乐善好施”牌匾的木牌楼,以及两道宫门,即进入前院,内有平面呈凸字的殿宇一座,两边是东西配殿,殿后为活佛办理庶务的办公场所,以及收藏各种贡品和宝物的佛仓。穿过这个院子,进入绿宫的主院,正面是一座九间大殿,中间为两层阁楼,上覆黄绿琉璃瓦。这座大殿是哲布尊丹巴主要的生活起居场所,东侧为活佛的卧室,三面靠墙皆为火炕,靠窗一侧为檀木雕刻的桌椅,陈列有景泰蓝花瓶、打簧西洋座钟、八音盒、康熙青花瓷瓶等各类豪华陈设。西侧为禅堂,挂满佛像,四壁前各有一张供桌和打坐用的坐垫。大殿之后原有园林,有小水池一座,散养各种珍禽,第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去世后被填平。绿宫四周围以木板墙,宫中除了中路建筑外,东西两路非常空旷,或搭建蒙古包,或停放马车、散养马匹。由于夏宫内没有取暖设备,冬天无法居住,因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在东路南侧又盖了一座藏式二层楼房作为冬宫,后来被外蒙政权改为博物馆,门窗被改成俄式,屋顶也改为俄式绿铁皮屋顶,比例失调,不伦不类。

  蒙古革命后,绿宫改成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有活佛家庭的奢侈生活用品、华丽的服饰、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礼物。其中有80张狐皮制作的皮袍,有150张雪豹皮制作的蒙古包,有无数红珊瑚珠子制作的马夹,英国的金马车,俄国的金靴……但这只是昔日活佛财富的冰山一角。1913年,波兰地质学家奥森多夫斯基途经库伦时,曾经来到冬宫拜见哲布尊丹巴活佛,他在绿宫的佛仓里面参观了活佛的收藏,看到了来自亚洲各个角落的无数珍品:象牙、翡翠、珠宝、珊瑚、玉石、纯金佛塔,还有难以想像的大量珍贵裘皮。
哲布尊丹巴不仅喜欢珍稀毛皮,对野生动物也有特别的兴趣。他在绿宫的花园里建立了自己的私人动物园,园里面有一头大象,有猴子、豹子、熊,以及包括亚马逊金刚鹦鹉在内的各种鸟类。在冬宫的一楼陈列着巨蟒、海豹和长颈鹿等动物标本。哲布尊丹巴活佛还拥有蒙古的第一部留声机和第一辆汽车,都是民国初年从上海购买的。他喜欢的一个著名游戏是从汽车电池上接出两根电线,然后把裸露的线头从绿宫墙头抛到墙的外面。墙根下面远来拜佛的虔诚牧民以为活佛必然拿着线的另外一头,于是走上去亲吻电线。麻酥酥的电击使得他们相信自己受到了活佛的保佑,他们的尖叫声给楼上的活佛带来许多快乐。

  清朝时期,供养僧侣、为喇嘛和寺院服务的蒙古平民居住在库伦城和甘丹的东南、西南和东边,在草地上搭起毡帐,形成了自发的城镇。1810年,库伦的宗教当局对汉地商人充斥寺庙区域相当不满,他们勒令中国人离开库伦城,搬到东边十里地之外自行建立单独的贸易市镇。这个市镇在喀尔喀蒙古语中被称为Naimaa Hor,即“买卖城”。除了库伦之外,在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乃至新疆的许多地区,也都建有类似的汉人买卖城。

  库伦的买卖城位于图勒河谷东部,土地肥沃,地理位置相当令人满意。汉地商人、以及他们与蒙古妇女通婚所生的混血儿(被当地蒙古人称为“二拉子”,这是直接译自汉语的一种蔑称)绝大多数居住于买卖城,在城中建有关帝庙、观音庙、吕祖庙、城隍庙等庙宇,凡是腊月、端午等节日举行祭祀活动,库伦当地虔信黄教的蒙古僧俗往往和汉人一起焚香膜拜关帝老爷或者城隍吕祖。民国初年外蒙宣布“独立”后,清明节时库伦汉人将城隍土偶置于八抬轿子上巡城,伞扇鼓乐,喧哗而行,竟有蒙古王公贵妇十余人身穿华服作为前导,库伦政府“司法部长”车臣汗那旺那林也在其列,殊为可笑。

  从1723年起,俄国在库伦派驻领事,名义上是来杜绝俄国人在蒙古的贸易,但实际上俄国商人在库伦的私下交易相当频繁,清朝官员因此周期性地中止与俄国的贸易关系。1863年,俄国人在库伦城西边的小山包上修建了一座大院,里面的建筑包括一座东正教堂、一家诊所、一些哥萨克士兵营房,以及被称为“绿房子”的俄国领事馆。这个地方被称为“领事馆大院”,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逐渐发展为库伦的俄国人居住区中心。十九世纪末前往新疆、蒙古等地“考察”的俄国探险家兼间谍普尔热瓦尔斯基曾经这样记录当时的库伦:“大街上满是随意丢弃的污秽垃圾,居民们养成了可怕的令人厌恶的习惯……一群群饥饿的乞丐聚集在市场周围,其中的一些人,多数是老年妇女,把那里当作自己最后的坟场……不时地,有人把刚咽气的尸体抛到大街上,大群的野狗一瞬间把尸体撕成碎片……”

  过去喀尔喀蒙古没有土葬死者的风俗,往往将死者遗体放诸荒野,听任野狗和野兽分食,称之为“以肉还肉”。如果野兽不吃,则认为此死者有罪孽,需请喇嘛诵经忏悔,必食尽而后止(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北洋政府时期蒙古地区历史资料》212、331页,民国初年任中俄蒙谈判全权代表的民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陈箓、以及民初乌里雅苏台专员公署秘书长孟榘的记载)。库伦的蒙古人家往往畜有大犬,体格高大,如同藏獒,因常食人肉而双眼发红。这种獒犬本来是看护畜群、驱逐野狼用的,后来当地华商也纷纷效仿,每家喂养两三头,白天锁以巨链,晚上则放出,所以库伦夜间行人往往随身携带大木棍以防身。咸丰初年俄国在库伦初设领事馆,有两名俄国妇人不知此风俗,夜间乘马外出,彻夜未归,第二天其家人遍城寻觅,仅得残骨剩衣。蒙古革命后清算宗教,破除佛教迷信,库伦街头的恶犬才被苏蒙军人打杀一空。



  1735年,征讨准噶尔部的清军在喀尔喀草原上修筑了乌里雅苏台城,随后在科布多地区又修筑了科布多城。有清一代,乌里雅苏台为清朝在外蒙古的统治中心。“乌里雅苏”是杨树的意思,“台”则是“有”。城中原本有许多杨树,后来被用作薪柴砍伐一空,但是出城十几里,在博克多河两岸,仍可见到许多杨树。乌里雅苏台城墙是用带草根和草皮的土块堆筑的,大约一丈高,其外面一侧树有木栅。全城东西约一里,南北半里,开有东、南、西三座城门。城中央是“龙亭”,供有康熙皇帝神位,乌里雅苏台的满汉蒙每年都要前去行礼。龙亭之西为定边左副将军衙门,再往西为满洲参赞办事大臣衙门。蒙古参赞不设衙门,而是在城外北山上架设毡帐。城北为“文殊菩萨庙”,有喇嘛十余人。清末实行新政,在龙亭之东修建了蒙古学堂。

  乌里雅苏台城东、南、北三面环山,东南有从山中流出的博克多河,东北有成吉思河,两河夹城而过,在城西三里的地方汇合为乌里雅苏台河。汇流处西北有小山,山下为商埠(买卖城),有前后两条街,前街商铺鳞次栉比,后街则冷清萧条。乌里雅苏台有商家一百多户,其中俄国商人仅有六七家,与俄国领事住在一起。华商中规模较大的有大盛魁、双舜全、恒和义、元生和、天顺店等商号。商埠街东口有关帝庙,每年正月在庙里演戏十多天,元宵节时还有秧歌、龙灯、花车、花火鞭炮等庆祝活动。商埠之西为菜园八九家,种地者均为汉人。由于清朝禁止汉商携眷进入蒙古,因此乌里雅苏台的华商全都是单身,有些人与蒙古妇女同居生下子女。

  乌里雅苏台城东北有城隍庙,每年五月十三日开庙会,有蒙古骑马竞赛,有粽子、年糕、凉粉之类小吃摊;商埠西边也有城隍庙一座,是汉人停放灵柩的场所,附近有俄国人墓地。城东三十多里有炮台山,夏天百花盛开时山中香气袭人。再向东行二百里有温泉,夏天蒙古人和俄国人经常前去洗浴,骑快马一日可以往返。

  乌里雅苏台气候严寒,到立夏时河冰方融化,河水大涨,百花茂盛,野草颇香,马群踏过之后往往香飘数十里。到农历七月中旬,乌里雅苏台便开始零星飘雪,七月底开始抢收大麦、马铃薯和蔬菜,储备过冬用的黑松木柴和干牛粪。八月初河面开始结冰,自九月之后,凡是晴天必定下雪,阴天则常不降雪。积雪常达三四尺厚,气温则有低至零下五十度的记录,到冬至前后滴水成冰,醋、酱油、香油、鸡蛋全都冻如坚石。不过,由于天寒的缘故,乌里雅苏台并没有跳蚤。当地河中有鱼,不过味道不佳。蔬菜有葱、蒜、韭、萝卜、白菜、香菜、菠菜、西葫芦,也有芸豆和黄瓜,不过不能种植茄子和辣椒。当地汉人种植的马铃薯其大如碗,每亩可以收四五千斤。每年中秋节前后,乌里雅苏台市街上有新疆运来的苹果、哈密瓜、西瓜、吐鲁番葡萄,肉只有羊肉一种(喀尔喀蒙古地区不常食牛,也无人会杀牛)。民国年间,乌里雅苏台商埠中有一座豆腐房,每年养猪一头,五月城隍庙赛会时宰杀,每斤需要大洋一元,豆腐则需要大洋一毛,与两斤羊肉同价。年底时有从乌鲁木齐运来的冻猪、冻鸡,以及科布多运来的冻鱼,味道甚为鲜美。乌里雅苏台地区盛产口蘑,味道极其鲜美,然而晒干之后则鲜味大减。


PS,上面的地图标示不确,图中的“东营子”实际是西库伦,“西库伦”则是甘丹地区。汉人买卖城在东边甚远。

PS,上面的地图标示不确,图中的“东营子”实际是西库伦,“西库伦”则是甘丹地区。汉人买卖城在东边甚远。
乌里雅苏台城和科布多城的现状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09-8-11 23:23

哈萨克人和吉尔吉斯人到底有何区别?

我看从习俗到长相都一样,语言也很相近。
唉,因为席慕容知道的唐努乌梁海,估计回不来了
毛子,我凸你老母
凸毛子干嘛.......当年毛子抢得比现在多得多的土地..................现在基本都吐完了
damo56030 发表于 2009-8-17 21:14

那抢我们的呢?
竹笞胜刀 发表于 2009-8-22 20:37
熊瞎子岛 旅顺
由磐石网络提供8G硬防集群 免费使用
提供1U 2U 4U 服务器托管租用服务 河南服务器托管租用 郑州服务器托管租用
服务器托管使用保证:
1.客服/机房均7*24小时无间断技术人员职守
2.配备UPS电源,双路四电,配备发电机,保证持续供电99.9%
3.客服电话铃响三声以内响应
4.免费安装上架调试
5.二长机房提供金盾8G集群硬件防火墙供选择,免费提供客户使用。
6.7*24小时无限次重启服务,无限次免费安装系统服务(香港机房除外)
7.网络可持续联通达99.5% 以上
8.标准机柜、最多放置 16台设备、分配16个IP 地址
9.我们对常用服务的时间限制:
+重新启动服务器 6分钟
+GHOST恢复系统 60分钟
+加CC/DDOS防御 6分钟
+重新安装windows系统 120分钟
+重新安装linux系统 240分钟
+协助用户安装显示器检查机器故障 15分钟
+服务器租用用户更换硬件 24小时内
10.发货保障:我们为您完整的保留了机箱外包装,以免您的机器受损.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QQ或邮件和我交流QQ1763371 邮箱panshi371@vip.qq.com
本机房不定期出特价机位 双线双IP各10M 共20M带宽原价6500 活动价4500每年 有需要的朋友请提前和我联系,以便让我安排。
还有我司其他机房,如漯河双线机房 山东双线机房 郑州双线机房 河南双线机房 二长网通机房 汕头电信机房 等全国范围内 网通 电信 双线机房。联系我同样也有意想不到的优惠!!
详情请咨询 www.371.com 河南磐石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371数据中心 高宇飞 电话4006-371-371转802
好帖子 啊
看在眼里痛在心中。
只有瓦解毛子,才能收复领土。
wangbt 发表于 2010-6-30 22:19

最好吞了毛子 全取之{: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