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10月第26次出征南极 新配备"雪鹰"直升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02:51
2009年7月23日 11:04

来源:东方网 作者:熊赣胜 张鑫鑫 选稿:实习生 华迎

  东方网通讯员熊赣胜、张鑫鑫7月23日报道:记者今天从外高桥边检站获悉,“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将于今年十月出发前往南极,开始新的科考活动。“雪龙”号今年4月10日返回其母港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后,一直在进行保养和维护。
  
  外高桥边检民警告诉记者,“雪龙”号将于10月10日离开位于外高桥港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开始其第26次南极之旅。此次南极之旅的第一站是新西兰,“雪龙”号将在那里作短暂的停留并进行必要的补给,随后前往目的地南极。
  
  在离开母港前,“雪龙”号还有要进行最后一次小“体检”,它将于7月25日至8月10日到位于崇明岛的船厂进行破冰系统的保养。不同于传统破冰船用速度冲上冰面,用重量压碎海冰的破冰系统,“雪龙”号具有最新的主动式破冰装置,由于在南极前行时会频繁使用破冰装置,因此对“雪龙”号的破冰系统进行保养十分重要。
  
  边检民警还告诉记者,此次“雪龙”号重新出征南极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船上将配备两架直升飞机。“雪龙”号上本有两架直升飞机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可以承载和起降两架直升机,但是一直以来,都只配备了一架飞机,而且均是从国内外相关公司租用。此次“雪龙”号专门从俄罗斯购进一架卡莫夫(卡32)直升机——“雪鹰”,目前正在深圳进行试飞,不久将飞抵上海。除此之外,“雪龙”号还将再从哈飞公司租用另一架直升机,首次配置两架直升飞机的“雪龙”号将如虎添翼。
  
  据悉,“雪龙”号在乌克兰设计的时候,机库就是按照卡莫夫直升机设计的,因此,卡莫夫直升机是雪龙船所能搭载的最大机型之一。卡莫夫直升机是俄罗斯生产的一种大型舰载直升机,最大飞行半径为800公里,飞行时间为2.5小时,一次能吊5吨重的货物,搭载16名乘客。由于卡莫夫直升机采用了双层对旋螺旋桨的设计,抗风性能较强,能抗20节风速(10米/秒)。此外,飞机上还配备了GPS、通讯、吊挂装置、救生等设备。
  
  从现在到“雪龙”号正式离开母港前往南极,外高桥边检站将加强对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的安全保障和巡查工作,确保“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的安全和口岸正常秩序。在“雪龙“号十月出境时,边检部门将开启“绿色通道”,确保科考人员和船员顺利出境。2009年7月23日 11:04

来源:东方网 作者:熊赣胜 张鑫鑫 选稿:实习生 华迎

  东方网通讯员熊赣胜、张鑫鑫7月23日报道:记者今天从外高桥边检站获悉,“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将于今年十月出发前往南极,开始新的科考活动。“雪龙”号今年4月10日返回其母港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后,一直在进行保养和维护。
  
  外高桥边检民警告诉记者,“雪龙”号将于10月10日离开位于外高桥港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开始其第26次南极之旅。此次南极之旅的第一站是新西兰,“雪龙”号将在那里作短暂的停留并进行必要的补给,随后前往目的地南极。
  
  在离开母港前,“雪龙”号还有要进行最后一次小“体检”,它将于7月25日至8月10日到位于崇明岛的船厂进行破冰系统的保养。不同于传统破冰船用速度冲上冰面,用重量压碎海冰的破冰系统,“雪龙”号具有最新的主动式破冰装置,由于在南极前行时会频繁使用破冰装置,因此对“雪龙”号的破冰系统进行保养十分重要。
  
  边检民警还告诉记者,此次“雪龙”号重新出征南极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船上将配备两架直升飞机。“雪龙”号上本有两架直升飞机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可以承载和起降两架直升机,但是一直以来,都只配备了一架飞机,而且均是从国内外相关公司租用。此次“雪龙”号专门从俄罗斯购进一架卡莫夫(卡32)直升机——“雪鹰”,目前正在深圳进行试飞,不久将飞抵上海。除此之外,“雪龙”号还将再从哈飞公司租用另一架直升机,首次配置两架直升飞机的“雪龙”号将如虎添翼。
  
  据悉,“雪龙”号在乌克兰设计的时候,机库就是按照卡莫夫直升机设计的,因此,卡莫夫直升机是雪龙船所能搭载的最大机型之一。卡莫夫直升机是俄罗斯生产的一种大型舰载直升机,最大飞行半径为800公里,飞行时间为2.5小时,一次能吊5吨重的货物,搭载16名乘客。由于卡莫夫直升机采用了双层对旋螺旋桨的设计,抗风性能较强,能抗20节风速(10米/秒)。此外,飞机上还配备了GPS、通讯、吊挂装置、救生等设备。
  
  从现在到“雪龙”号正式离开母港前往南极,外高桥边检站将加强对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的安全保障和巡查工作,确保“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的安全和口岸正常秩序。在“雪龙“号十月出境时,边检部门将开启“绿色通道”,确保科考人员和船员顺利出境。
一样的冰天雪地 不一样的南极

2009-07-25 11:19:40

    新华网上海频道张建松7月25日报道: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八位数的上海市内号码,电话那一头响起魏明的声音,清晰得仿佛近在眼前,很难想像他正在万里之遥的南极中山站接听我的电话采访。

    作为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站长,魏明此时正带领28名越冬考察队员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坚守了近十个月。“这次越冬,感触最深的就是缺了点什么,南极似乎不像南极了。”魏明说:“网络使南极与祖国不再遥远,电话和国内长途一样便宜,就像在国内出了趟远门一样方便。不过,没有了孤独和寂寞,南极还像南极吗?”

    57岁的魏明今年已经是第四次在南极越冬。十三年前,他跟随我国第1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第一次来到南极中山站。呈现在他眼前的全是集装箱拼装的建筑,综合库、科研栋、主楼、发电栋一字排开,在苍白的冰雪世界、在裸露的古老岩石上,矮小的建筑显得格外渺小而苍凉。

    孤独是魏明当年越冬对南极最深的感受,尤其是最难熬的长达五十多天的极夜。没有太阳的这片冰雪世界,犹如被世界遗弃的孤儿。漫漫长夜里,肆虐的寒风在不太密封的集装箱建筑的缝隙中钻来钻去,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奇寒几乎要把房间冻透,满负荷运转的发电机日夜发出喘牛般的呼吼。为了减轻发电机的负荷,考察队员们都自觉地调低了自己房间里的电暖器温度。

    偏居地球最南端、远离文明世界,信息的闭塞还使越冬队员们深刻体验到无法言喻的寂寞。当时中山站,昂贵的卫星通讯一分钟收费十多美元,不是重要的事情,队员们绝不轻易打一次电话;较为便宜的短波电话通话效果又极差,每天电离层只有两小时的窗口适合短波通话,每到这个时候,报房总是最受欢迎的地方,挤满了越冬队员,有的是通话的,有的是听热闹的。每一个人在打电话时都几乎喊破了嗓子,嘈杂的短波电话私密性不强,队员每打一次电话,几乎都是在向全世界广播着自己的心声。

    此后,第19次南极考察的时候,魏明又在南极长城站过冬;第22次南极考察的时候,第二次在南极中山站越冬;今年是第三次在中山站越冬。

    每次来到南极,魏明都耳闻目睹了中山站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来堆放集装箱的地方,如今已耸立起设施齐全的宿舍楼;两架直升机在天空中不停地穿梭,卸货不再用肩扛手搬;发电机早已经更换,水系统也进行了改进;车库里,停满了雪地车、雪地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考察队员再也不用脚步去丈量拉斯曼丘陵了;先进的综合楼、综合库、高空物理观测栋、污水处理栋等建筑已拔地而起;感受最深的还是信息的畅通,电脑普及到每个队员,随时可以上网,浏览新闻、视频通话、发送邮件、网络聊天,温暖宜人的宿舍里,夜已不再漫长。

    “南极考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再也没有比经历过中山站的一次又一次的越冬,更能深刻体会我们伟大祖国的日益强盛。”魏明说。

    在国际极地科学考察大舞台,我国虽然姗姗来迟,但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里迎头赶上,目前已形成“一船”(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 四站”(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北极黄河站)、“一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业务支撑体系和科研平台,我国已全面加入国际极地条约和有关组织。

    截至目前,我国成功组织了25次南极科学考察、3次北极科学考察、5个年度的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完成了18次南大洋海洋科学考察。今年1月,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成功建立了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在南极内陆建站的第7个国家。
江西将首派医生前往南极昆仑站

承担昆仑站的医疗保健任务,目前已选出一人及一名后备人员

   2009-07-15 01:07   来源: 大江网-信息日报


  今视网讯:再过4个月,也就是在11月份的时候,我国将开展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其中昆仑站的医疗保健项目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担的。这是我省首次向南极昆仑站派出医生。

  14日记者获悉,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昆仑站医疗保健项目将由昌大一附院承担,这是江西首次向南极昆仑站派出医生承担医疗保健任务,目前已选出一名医生与一名后备医生,两人将于8月初去西藏接受高原训练。

  江西医疗人员首次进驻昆仑站

  昆仑站是我国新建不久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该站建成后,对于我国科学家观测南极冰川、天文探测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据了解,该站在南极的最高点,条件极为艰苦。为保障赴南极科技人员的生命安全,去年由北京协和医院担任医疗保健任务;鉴于此前昌大一附院曾派过保健医生到南极,其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因此,国家有关部门经过研究,决定此次将这项任务交由江西医务人员承担。

  选出一名医生和一名后备医生

  据悉,目前昌大一附院已选出一名医生与一名后备医生。

  记者从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项目负责人、南昌大学余万霰研究员处了解到,两名医生是从全院经过层层选拔选出来的。其中一名是昌大一附院急诊外科主治医生方铭,研究生毕业,身体健壮,业务熟练,他将于8月初去西藏接受高原训练。10月底11月初,他将随同中国南极考察内陆队乘坐雪龙号前往南极,预期2010年4月回来。此外,医院还选拔了医生朱亲耀作为后备人员,也将于8月赴西藏进行高原训练。

  14日,方铭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说,自己现在已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昆仑站条件艰苦,要吃苦、经受危险是肯定的,这些我都不怕,家人对此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据了解,前往南极昆仑站的有两名医生,除了江西派出的方铭外,另一名是来自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的医生。

  链接

  昆仑站常年零下50度

  昆仑站位于在南极最高点,属于南极内陆,而长城站与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边缘。昆仑站常年平均温度达到零下50摄氏度,还存在冰缝、冰山的危险,条件十分艰苦。

  中山站到昆仑站距离近两千公里。离开中山站到昆仑站,要乘坐1个多月的雪地车,路上“衣食住行”极为不便:1个多月不能淋浴,不能洗脸,因为雪地车用水很严格,只能用湿巾抹一下脸;另外路上还不好走,饮食只能吃方便面;睡觉要穿着衣服入睡。

  ■记者封云、实习生刘菊芳/文
应该叫雪鹰号直升机···
只此一架 嘿嘿
直9还用吗?上次摔了以后不知经验教训总结的如何???
离开中山站到昆仑站,要乘坐1个多月的雪地车.

没大飞机的遗憾啊! 那天在NGC HD里看,美帝的C17直接把人员和物资从南极陆地边缘飞到南极点的冰飞机场上,强悍。

离开中山站到昆仑站,要乘坐1个多月的雪地车.

没大飞机的遗憾啊! 那天在NGC HD里看,美帝的C17直接把人员和物资从南极陆地边缘飞到南极点的冰飞机场上,强悍。
jacksmith 发表于 2009-7-30 00:20

上次是借德国的老爷机DC-3,试飞没有成功。




离开中山站到昆仑站,要乘坐1个多月的雪地车.

没大飞机的遗憾啊! 那天在NGC HD里看,美帝的C17直接把人员和物资从南极陆地边缘飞到南极点的冰飞机场上,强悍。
jacksmith 发表于 2009-7-30 00:20

上次是借德国的老爷机DC-3,试飞没有成功。



买2架嘛~~反正都要加船了~
:D买也许不如租吧,反正一年用不多少时间,还要保养
终于下决心买卡32了
恩,直九还是太小了。
该想办法造新的了!
新的已经计划了。 为什么不一下买2架卡莫夫呢?
用飞机还得建个机场,那费用可就高了,运大宗货物还是船来的便宜。
supmart 发表于 2009-7-30 22:22
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怎么开船?:D
che 发表于 2009-7-30 22:25

谁说不能开?

飞船不是船吗?
17# 什么吗



同志,飞船时空中的。船是水中的!!!!
乍看雪鹰,我还以为是S70呢
supmart 发表于 2009-7-30 22:22
昆仑站的简易机场已经建好了


从雪龙号往来南极的航线看,印度尼西亚真正是不可得罪的国家啊,呵呵。
对于中国、日本的航运通道来说,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或许都能够绕开,但印度尼西亚却是绝对绕不开。
无论是选择马六甲还是龙目海峡,或者是巽他海峡,都得是从印尼地盘上经过。对于美国和日本,更是直接走望加锡--巽他海峡更便捷一些。

人民网
"
望加锡、龙目、巽他海峡——穿越印尼、沟通两洋的咽喉要道

横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由13667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三条海峡是穿越印度尼西亚群岛,沟通两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龙目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它是因地壳断裂下沉而形成的,因而水道幽深、岸壁陡峭。南北长80.5公里,水深1200米以上,最深处达1306米,无暗礁。由于海流的强烈侵蚀冲刷,龙目海峡至今仍在继续加深加宽。上述自然条件使龙目海峡成为印度尼西亚群岛各海峡中最安全的水道,它可通行载重2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只。它不仅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之间的纽带,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航运的重要通道。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大型油船和舰艇越来越拥挤,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经常使航道改变,很多大型船只无法通过,而且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也给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许多船只特别是超级巨型油船更愿意经由龙目海峡。龙目海峡由此成为世界性的海运门户,其战略地位与日俱增。
"

从雪龙号往来南极的航线看,印度尼西亚真正是不可得罪的国家啊,呵呵。
对于中国、日本的航运通道来说,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或许都能够绕开,但印度尼西亚却是绝对绕不开。
无论是选择马六甲还是龙目海峡,或者是巽他海峡,都得是从印尼地盘上经过。对于美国和日本,更是直接走望加锡--巽他海峡更便捷一些。

人民网
"
望加锡、龙目、巽他海峡——穿越印尼、沟通两洋的咽喉要道

横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由13667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三条海峡是穿越印度尼西亚群岛,沟通两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龙目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它是因地壳断裂下沉而形成的,因而水道幽深、岸壁陡峭。南北长80.5公里,水深1200米以上,最深处达1306米,无暗礁。由于海流的强烈侵蚀冲刷,龙目海峡至今仍在继续加深加宽。上述自然条件使龙目海峡成为印度尼西亚群岛各海峡中最安全的水道,它可通行载重2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只。它不仅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之间的纽带,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航运的重要通道。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大型油船和舰艇越来越拥挤,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经常使航道改变,很多大型船只无法通过,而且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也给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许多船只特别是超级巨型油船更愿意经由龙目海峡。龙目海峡由此成为世界性的海运门户,其战略地位与日俱增。
"
che 发表于 2009-7-30 00:21 DC3还能改成这样···神啊
毛成忠在南极与国内观众对话

http://yc.fdc.com.cn/news  2009年7月31日

  编者按:7月18日至20日,中国首届海博会在珠海举行。其中一个展台是与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视频对话。领导安排我市气象专家毛成忠与国内观众对话两天。虽然图像和声音都不是很流畅,有时听不清楚,但对话的观众络绎不绝,毛成忠深感国内观众关注南极考察的热情非常高,特别是现场的两只企鹅标本成为博览会的亮点之一。毛成忠将与海博会观众对话的部分问题整理出来,于昨日凌晨发给本报记者泛舟,以便家乡人民更多地了解南极考察的有关情况。

  问:你们在南极冷不冷?南极最冷的温度是多少?

  答:今天中山站的气温在零下10℃左右,这在冬季算是比较暖和的,7月初我们这里曾出现零下31℃。7、8、9月是南极最冷的季节,中山站的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45.7℃,南极观测到的最低气温是零下89.2℃。但生活栋室内烧暖气,温度可以达到零上十几摄氏度,比较暖和。

  问:您刚才说您是气象科考人员,在南极为什么要进行气象科考?

  答:首先对于一个地区的环境了解,总是从气象状况开始的。比如你们刚才问的天气冷不冷,气候如何等问题都是气象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考察活动本身的计划安排、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生物、环境等很多学科的考察研究也需要气象数据。所以在野外科学考察中,一般来说气象考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必须先行。其次,南极是地球的冷源,对全球气候影响举足轻重,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南极的气象数据对于研究全球天气和气候变化非常珍贵。因此,任何一个南极考察站都会开展气象考察,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增加一些无人自动气象站,便于获得更多气象数据。

  问:南极现在是黑夜吗?

  答:南极中山站的极夜刚刚结束,但太阳只是中午在北方的天边晃一下,时间比较短,所以现在白天时间很短,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白天会慢慢变长,到1月份前后白天很长,没有夜晚,那就是极昼了。

  问:你们看到企鹅了吗?企鹅肉可以吃吗?北极熊会吃企鹅吗?

  答:南极的冬季,除帝企鹅在一些固定的聚居地繁殖后代外,其他企鹅都往北迁徙了,中山站附近大约从三四月份以后就见不到企鹅、海豹、贼鸥等动物了,现在唯一的动物就是我们考察队员了。我不知道企鹅肉能不能吃,我们也没有吃过,因为南极条约有保护动植物的规定,不能捕杀动物。据我所知,北极熊是北极的动物,至少现在还没有科学家发现它跑到南极来,所以不会发生北极熊吃企鹅的事情。

  问:考察队员几天洗一次澡?上厕所方便吗?

  答:现在条件有很大改善,中山站生活栋的房间都有卫生间,上厕所很方便。冬季每周烧一次热水,可以淋浴。夏季到发电栋,用发电机的冷却水洗淋浴。

  问:我国考察站用水是采用海水淡化吗?

  答:我国南极考察站目前没有配备海水淡化设备。考察队用的淡水,大部分是从附近陆地上的湖里取水,或者取冰山的冰回来化水,湖水稍微有点咸味。

  问:你们在南极吃的什么?有新鲜蔬菜水果补给吗?

  答:考察站有厨房,烧液化气,主食仍是米饭。菜主要是冻鱼冻肉,速冻蔬菜和脱水蔬菜,最新鲜的也是去年10月份雪龙船从上海运过来的,没有新鲜蔬菜水果。中山站食品、物资补给每年一次,下次补给食品要等到今年11月份。

  问:你们在南极呆了多长时间了,多长时间可以回家一次?

  答:我们是去年11月份到达南极的,雪龙船和度夏队员3月份就回国了。现在南极大陆四周的海面都结冰了,使南极大陆的面积增加了一倍,而且海冰有1米左右厚,船无法来南极,我国也无南极空中航线,即使有航线的一些国家,冬季由于天气恶劣,也不能飞行。我们只有等到今年底,南极大陆周围的海冰融化减少了,雪龙船再来送补给的时候才能回国。

  问:“一船两站”是什么意思?

  答:我国目前服役的极地考察船只有“雪龙”号一条破冰船,每年来南极一次,大部分的年份是同时为长城站和中山站运送补给,先后到达这两个站,叫做“一船两站”计划。有些年份则只到其中一个站,比如2008年底,为了保证中山站和内陆昆仑站的建设物资运输,还要返回澳大利亚增加一次物资运输,雪龙船就只到中山站一个站,这叫做“一船一站”计划。“一船两站”也指2009年以前我国南极考察的规模——一条船,两个站。

  问:考察站有女队员吗?

  答:越冬考察期间(3至11月)站上没有女队员,临近的俄罗斯站也没有女队员。

  问:我们可以到南极来吗?

  答:有两种方式可以来南极。一种方式是报名参加考察队,成为考察队员后就可以来南极了。当然作为政府慰问团成员也有机会来南极。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旅游公司来南极,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展,国外有旅游公司开展南极旅游业务,可以到我国南极长城站等亚南极地区,但到不了中山站。

  问: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让我们在海博会上看到了我国南极考察的很多成就。

  答:谢谢你们的鼓励。你们在国内工作也很辛苦,只是工作岗位不同而已。再见!

  毛成忠7月30日凌晨于南极中山站
上次回来摔了架Z9
“雪龙”号10月出征第26次南极之旅

2009年08月12日 20:32: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8月12日电(记者刘丹)记者12日从上海外高桥边检站获悉,“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将于10月11日离开位于上海外高桥港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前往南极,开始第26次南极之旅。目前,“雪龙”号正在上海崇明岛进行出征前的最后一次小“体检”——破冰系统保养。

    “雪龙”号今年4月10日返回其母港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后,一直在为新的出征做准备。上海外高桥边检民警透露,此次南极之旅的第一站是新西兰,“雪龙”号将在那里作短暂的停留并进行必要的补给,随后前往目的地南极。

    记者了解到,此次“雪龙”号再征南极还有一个看点,即船上将首次配备两架直升机。此前,“雪龙”号专门从俄罗斯购进一架卡莫夫(卡32)直升机——“雪鹰”。目前“雪鹰”正在深圳进行试飞,10月9日将正式上船。

    此外,“雪龙”号此次出征还将从哈飞公司租用另一架直升机。首次配置两架直升机的“雪龙”号将如虎添翼。
余万霰: 南极队员的生物钟紊乱

北青网 - 北京科技报:王夕 (09/08/10 17:54)

  如果你身处南极,生物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一个名为“中国赴南极考察队员生物钟基因及若干生物节律检测及研究意义”的健康检查项目在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现场计划中展开了。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考察队员中开展生物钟基因检测与研究。

  负责这一项目的,是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余万霰,他带领研究团队想要揭示中华民族人种群对南极特殊环境的生物适应性。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选择南极这个地域来研究人类的生物钟?

  余万霰:影响人类生物钟的两大因素就是光照和温度。在昼夜分别明显的光照条件和昼夜相差10℃左右的环境中,人类的生物钟能正常地自我调节。

  南极每年都有一个极夜期和一个极昼期,也就是有40~50天完全没有白天,另有40~50天完全没有黑夜。同时,南极的温差很小,平均不超过5℃。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人类生物钟的一些变化更容易被发现。2008年,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进行南极生物钟基因的研究工作。

  《北京科技报》:此次研究中,您发现了什么?

  余万霰:我们研究了考察队员赴南极前后的血液和一些生物化学指标。课题组在考察队中选择8名志愿者,每4小时对他们采一次血,并将血液里的细胞分离出来,同时进行50多项血液检测。在正常情况下,如在北京等昼夜变化明显的地区,人体内的各种血细胞、酶、蛋白质、矿物质等生物指标也随着昼夜变化而变化明显,这些指标在白天明显高于夜间。而在南极极昼、极夜的情况下,一些志愿者体内相关指标的变化非常不明显。

  我们发现,受到光照和温度的影响,队员在极地环境下,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导致了人类的生物钟紊乱。这是我国首次用科学的方法从生物学理论的角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证实。

  《北京科技报》:生物钟对人们会产生哪些影响?

  余万霰:地球是不停转动天体,人类必须适应地球的周期环境,包括昼夜、四季等。人类大部分生理变化都有周期性,例如血压、心跳等,早晚都不同。这些变化使人体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健康生活。

  一旦生物钟发生紊乱,人们就会出现体力差、精神不好、肠胃不好等症状,甚至引发疾病。人的生物节律最主要体现为睡眠和觉醒,尤其是睡眠。有科学家发现,癌症晚期病人临死前完全失眠,身体内的血液成分指标变化没有白天和晚上的差异,很快就会死亡。

  《北京科技报》:这一研究成果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余万霰:目前,生物钟研究主要用于航天技术和军事领域。例如,地球上的一天是昼夜24小时,但航天员在太空围绕地球转一圈只要几十分钟。潜艇部队和坑道部队有时几十天都在没有白天的环境下作业,很容易引起生物钟健康问题,使操作和控制仪器的能力下降。此外,我国正在准备国庆大阅兵,应用这项研究成果可以将阅兵部队的心理控制力和体力调整到最佳状态。

  其实,最简单的调节生物钟的方法就是规律地作息:晚上10点左右就准备睡觉,睡前一小时内避免剧烈的脑力和体力活动。
上次说用运12不知怎样了。
企鹅能吃吗
这问题问的.....
Ranger17th 发表于 2009-8-13 08:16
最让我喷饭的是“问:你们看到企鹅了吗?企鹅肉可以吃吗?北极熊会吃企鹅吗?
”这北极熊跨越地球前来追杀啊,咱国家有些记者真该吃点脑残片了
北极熊吃企鹅啦!!太可怕了:D
最大飞行半径为800公里
.....
以前雪龙在改装的时候
每天坐轮渡总是可以看到
那个时候不知道珍惜啊
老直升机掉海里了
救命呀,笑得快肚痛死了,北极熊吃企鹅,那被访问的忍耐力还真好
现在的记者真是要多修养修养了
救命呀,笑得快肚痛死了,北极熊吃企鹅,那被访问的忍耐力还真好
现在的记者真是要多修养修养了
还有主动破冰装置是啥东西?没听说过,不会又是NC记者编造的吧
啥时候造个姊妹船啊,一艘太少了。
北极熊 吃企鹅~~~
这提问者的学历怎么来的?
roach1234 发表于 2009-8-13 10:06
新配备的"雪鹰"不是用来接替掉海里了的,是代替租借韩国的KA32,掉海里了的还是用Z-9接替
clip_image002.gif
che 发表于 2009-9-2 08:43

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