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上调被指有"水分" 4大上涨原因曝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3:32:26
http://msn.china.ynet.com/view.jsp?oid=54138244
2009/07/21 07:18    来源:央视《新闻1+1》

多省市酝酿上调水价 专家:首先需挤掉“水分”



  多省市酝酿上调水价,拟涨幅度最低3毛,高到1元,节约资源,企业运营,外资参与,水价上涨理由成因众说纷纭,城市居民接受水价上调政策,但对上涨幅度定价环节存在质疑。


  如何避免垄断经营?将水价上调变成供水企业利润增长点,政府如何监管水价成本公开透明?水价上涨是否也能让企业交出一本明白账?《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王跃军):


  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最近有人发出感慨,喝杯凉水可能都要勒紧裤腰带了,主要是针对许多城市正在酝酿提高水价。面对可能上调的水价,有人说不能因为某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涨;另外也有些人说,水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不能够一涨了之。今天我们的新闻观察员还是北京大学的王锡锌教授,王教授怎么看待可能要上调的水价,以及有些人说喝水都要勒紧裤腰带了?


  王锡锌(新闻观察员):


  喝水勒紧裤腰带,不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简单来承受这样的后果,因为水涉及到千家万户,特别是涉及到城市低收入家庭,会触动他们的神经。当然用节约资源,用改变成本价格的倒挂等等这样一些理由来提调价,当然也许有道理,但是我们在这个也许背后需要一本明白账。如果说调价依据的是一本糊涂账,那么公众就会认为,你的调价就是糊涂涨。所以我认为水价上调,首先需要挤掉上调过程中的“水分”。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正在酝酿的城市水价的上涨。


  (播放短片)


  解说:


  “水价成本1.72元/吨拟涨价3到4毛,我市水价调整方案今日听证”,这是今天《兰州日报》在头版报道的。在今天下午2点40分,由消费者、经营者以及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组成的听证会代表团,将对省物价局拟定的全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进行公开听证。


  同样是在今天,还有两份地方报纸也不约而同地报道了当地自来水价格的消息,一份是云南的《生活新报》,报道了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今天上午表示昆明水价暂时不会上调。另一份是《重庆晚报》,今天第41版报道了,重庆市物价局、自来水公司等部门昨天表示,重庆市自来水价格暂时不会做任何调整。


  到记者截稿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兰州听证会的最新消息发布,但如此多地方城市同时关注水价问题,似乎让人们感到了水价上涨已经箭在弦上。


  今年4月1日,南京首当其冲把生活用水价格由2.5元/立方米,上调到2.8元/立方米。两个月之后,昆明市从2.8元/吨上涨到3.45元/吨,而无锡、扬州、常州等地也纷纷把水价上调方案排上日程。


  伴随着水价上涨,各地水价上调听证会也前赴后继地陆续召开。4月27日,上海市发改委举行居民用户水价调整听证会。5月6日,沈阳市物价局召开调整自来水价格征收标准听证会。7月11日,河南洛阳公告,将于31日召开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


  涨价的原因的种种评论和猜测


  而对于本轮涨价的原因,我们没有在官方的发布中找到确切的原因,但却可以在各大媒体找到对此的种种评论和猜测。

 字幕提示:


  涨价原因猜测一:劫富济贫论。


  解说:


  在上周四7月16日举行的一场名为“解读水价问题”的小型论坛上,有专家语出惊人称,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还有专家称,其实低水价是资助了高收入者,而不是资助了低收入者。这几句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迅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公众纷纷认为,提高水价是劫富济贫不靠谱,专家满口荒唐言,百姓一把辛酸泪。提高水价不能伤害穷人的利益。


  字幕提示:


  涨价原因猜测二:节约资本论。


  解说:


  对于有些地方上调水价所持的理由为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导致浪费资源。对此,有网友认为,不能把节约当成筐,把涨价往里装,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节约资源作为提价的理由。


  字幕提示:


  涨价原因猜测三:企业亏损论。


  解说:


  有供水企业把亏损的理由归于为水价偏低,这个原因也让公众普遍表示反对,认为水务单位在垄断经营的情况下,管理不善、人员超编,都可能是导致亏损的原因。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以提价方式弥补亏损,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字幕提示:


  涨价原因猜测四:外资参与论。


  解说:


  有业内专家透露,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专业经营都有外资的参与,因此自来水价格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


  5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法国水务巨头VEOLIA自1997年进入天津,获得第一个项目起的10多年时间,天津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先后上调了8次,由每吨0.68元提高了3.4元,上涨了4倍。要说没有利润,多少让人难以信服,而这样的数字应该会让叫嚣亏损的企业感觉有几分自相矛盾。


  以上种种的原因猜测,一方面让人们看到水价上涨的原因是复杂的。而另一方面,在云里雾里的人们,更期望水价上涨的真正原因能够早日公之于众。在纷繁复杂的猜测面前,政府究竟该如何拧干水价里的“水分”,让老百姓喝到最纯净的水呢?


  主持人:


  王教授,从刚才这个片子当中也看到很多观点,提出了一些疑问,您刚才也提到,说涨价也许有它合理的一方面。但是实事求是地来讲,如果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讲,提高水的价格,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水的浪费,这种提法应该说是合理的,为什么大家会有疑义?


  王锡锌:


  这种合理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地去证明,因为节约资源,通过价格杠杆来所谓的节约资源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但我们看到水资源对于每个人来说,首先它是一种刚性的需求,不论我有没有钱,我要想活下去必须要喝水,所以如果说通过价格上涨来节约资源,对于居民的最基本的刚性需求来说,其实这一块老百姓是糊涂的,至少不具有说服力。


  第二,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说,水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是在用户这一方,但也有可能我们发现,水务公司等等这样一个经营管理者本身也有一个如何来节约资源的问题。我看到一个数据,上海市在这次调价会上有个代表就引用官方的数字,2008年上海自来水产销差率是达到17.5%,什么概念呢?如果我们讲100吨水的话,生产100吨水,最后卖出去可能只有80多一点,也就是说将近1/5的水浪费掉了,这一块如果通过价格,实际上你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讲对水资源的节约,要区分生活用水和经营性用水,因为生活用水其实很多时候是刚性的。


  主持人:


  我们先不管它是不是刚性的,如果从这个命题的角度来讲,提高水的价格,是不是真正能够起到一定的节约水的效果和目的?


  王锡锌:


  应该说这样的目的,毫无疑问应该是存在的。但是这里的目的,首先对于居民的生活用水来说,一个关键的问题就变成如何去核定一个最低的用水需求,假如你这个最低用水需求没有核定好,或者说核定很不合理,就会导致一方面是在节约资源的大的这样一个幌子之下。另外一方面,可能我们刚性的基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涉及到对资源的节约和对居民的这种最低生活的用水保障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


  主持人:


  实际上提到水价上涨,往往是两方面主要提价的原因,一个就是提到这样做能够节约资源,水资源。另一方面,企业经营压力太大,常年亏损,我也到过很多的自来水企业进行采访,的的确确它的运营成本在不断提高,比如说我们喝水的水质要进一步提高,相应的设施,包括改造,包括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某种程度上的确经营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水的价格让人感觉顺理成章,你怎么看?


  王锡锌:


  对。我们现在涉及到很多公用产品,包括水、电、气、油这块的涨价,无非是三个理由,第一个是所谓的国际接轨;第二个就是成本价格机制的倒挂;第三个,节约资源,节约资源刚才我们谈过了,水的问题上国际接轨谈不上,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用价格机制,但价格机制,如果的的确确存在这样一个成本价格的倒挂,让企业常年的亏损,这当然是不能够持续的,因此不是说成本不能提,但如果你用成本来说话,我们就回到一个老问题,就是必须要交出一本让老百姓心服口服的明白账,你这本成本账必须要算得很清楚。


  水的价格包括哪些?


  主持人:


  您提到成本,大家也非常关心像水的价格包括哪些。


  接下来我们来连线一下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徐先生你好。


  徐宗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


  你好。


  主持人:


  大家非常关心水价的问题,您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水价包括哪几个方面,由哪几个方面组成的?


  徐宗威:


  水价的构成我是这么看,水价和其他的工业产品的价格是有原则上的区别的,因为水是公共产品,所以既要维护社会公共的利益,也要体现经营者合理的利益。


  水价的构成大体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原水的成本,第二个就是运营的成本,第三个就是税费成本。这三块来看,现在原水成本大概占水价的20%,运营成本大概占水价的70%,还有就是税费成本,税费成本大概占10%。主持人。


  主持人:


  从您刚才给我们分析的在这三个方面中,运营成本占70%,是占了大头,现在很多企业说在运营过程当中亏损,所以要提高水价,在这70%里面又包含哪些方面呢?


  徐宗威:


  运营成本里面,我们讲主要又包括了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净水成本,需要把水生产洁净,能够喝,能够用。净水成本这块,过去我们一般要求的化验指标应该是36项,现在国家提出来,到2012年要达到106项化验指标。也就是说净水的要求提高了,水质提高了,这部分成本应该说上升也好,或者提高也好,确实是有它一定的道理在里边。


  第二块就是输配成本。净水以后,成了成品水以后,水要输送到老百姓家里去,输配成本应该说是很大的一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里边的各种管网,特别是供水管网,供水管网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供水管网的输配成本是不是要摊到自来水里边去,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的观点,输配成本,也就是说自来水的供水管网的建设投资应该由公共财政来解决,这是第二块。


  第三块就是管理成本,管理成本这块应该说随着科技手段逐步的增加,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管理成本方面不应该再提高。


  再一块就是收益成本,也就是说经营者合理回报的部分。收益成本现在看我们基本上应该是控制在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之下,因为太高的话就会形成垄断利润了,就会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了。


  主持人:


  工程企业亏损这样一个状况是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呢?


  徐宗威:


  讲到亏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亏损的时候,你到底是哪一部分成本没有解决,比如说输配成本,输配成本是不是公共财政,当地的城市政府,当地的公共财政给了你必要的和应该的这种财政支持和财政补贴,这块是不是解决了,满足了经营企业的这样的成本支出。


  还有一块就是管理,刚才我们讲到管理成本,管理成本一方面是科技水平在提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管理的水平应该说越来越现代化。


  再有一方面,从管理成本来讲,还有一块就是城市里边,比如说喷洒道路、降低温度、浇灌公共绿地等等,比如说每天一个城市要用掉好几万吨,或者好几千吨的供水的话,这个成本谁来出,这些成本是需要公共财政来支持,来解决的,如果公共财政不来支持它,不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企业是不是要打到水的价格里面去,来弥补它这个损失。

 主持人:


  非常感谢徐先生带来的分析,稍候我们将继续和您来连线进行探讨。


  王教授,刚才徐先生分析了很多,而且很专业,您对他这个分析怎么看?


  王锡锌:


  我觉得徐先生讲到两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个就是水价成本构成到底是什么。刚才我们讲到不要拿一本糊涂账,现在我们看到,比如说许多水务企业一讲调价,马上就说我的成本太高,一直在亏损经营,那么你拿出的账有没有按照我们刚才说的那么细化的,一笔一笔地来算明白,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看到,如果这个账交明白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账可能不是你这个原水提高了,而是经营管理这块,比如说你的人员开支太大,你的管理比较落后,甚至你的浪费比较严重,个别情况可能还有腐败。如果说这些东西没有搞清楚,你说我是在亏损,可能我们就觉得糊里糊涂,其实我们看这样的账当然糊里糊涂。


  另外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徐先生提到的是非常专业的,以前我们可能不太清楚。你看城市的输水管网,这块管网是基础设施,本来应该是公共财政来投入的,假如没有投入的话,最后到了消费者来分摊,这实际上是当地地方政府本来应尽的公共服务的责任转嫁给了消费者,甚至包括城市的一些公共用水,如果也是最终要水价来分摊的话,这一部分要不要进入水价,这就是一个当地政府的责任问题。


  主持人:


  像供水企业实际上是公共事业的这样一个企业,对于这样一个企业,大家都会一直在探讨,它是不是应该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它在经济效益上因此有所收敛,但是我们实际上看到,包括我们刚才短片当中也介绍了很多外资的引进,让人感觉似乎供水这块也是为了挣钱。


  王锡锌:


  外资的引进,可能地方政府考虑到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成本上,在财政投入短缺的情况下可能引入,当然可能也会包括引入一些管理。


  但是外资的引入,我们看到产生了一些非常,可能与城市供水的本质,也就是公益性的本质可能会发生冲突的地方,因为外资的引入一定是要以盈利为目的,获得这种特许以后,它一定要去获得利润。事实上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比如说在昆明,在天津,在上海,一些国外水务公司的这种外资的进入,与当地这种水价频繁的上涨之间存在一种,或许是偶然,但也有可能是内在的一种联系。


  主持人:


  应该说水是我们大家每天都离不开的,所以水价问题大家也自然是非常非常的关心,节目稍候我们将继续探讨。


  城市水价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主持人:


  水价问题大家自然是非常关心的,近些年来,一些城市水价都发生了怎样的一种变化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解说:


  在经历了1985年到1997年水价征收快速发展的12年,1997年以后,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才纳入了国家商品价格管理体系,许多省份开始将水费标准改为水价,并正式出台了一些水价办法,转为经营性收费管理,从此各地的水价开始越涨越高,各地的供水企业、水利工程,开始从持续了60年的亏本经营往商品化方向过渡。


  截至2007年底的数据,我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供水水价的范围在0.6元/立方米-2.8元/立方米之间,平均水价为1.7元/立方米,已经是1988年的0.14元/立方米的12倍多。


  以济南为例,从1990年到2003年间,就一共经历了10次水价调整,居民用水也从1990年的4毛钱涨到了现在的2.95元,虽然这个价格在山东省各市当中并不算高,但从全国来看,这一水价处于前列。面对低收入家庭不断增大的经济压力,市民开始呼吁,实行阶梯水价。


  而在几年前的广州水价调整中,居民生活用水的基本水价将由0.9元/立方米上涨到1.32元/立方米,增幅一下子超过了40%,面对这样的数字,广州市统计局有调查显示,市民普遍认为,政府通过价格杠杆作用促使人们节约能源,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承受能力。


  从去年年底开始,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又都陆续加入了自来水涨价的大合唱。而对于这次各地上调水价的理由,有媒体大概总结为两点,一是水价总体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浪费严重,不利于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二是水价偏低,导致供水企业面临经营亏损的压力。


  当水价的上涨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究竟如何才能理顺水资源价格形成的机制,让水价涨得老百姓心服口服,显然已经不是简单思考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


  应该说供水是属于公共事业范畴之内的,那么公共事业同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来处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连线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徐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叫《公权市场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徐先生,我想请问一下,作为像自来水公司这样的企业,它应该属于公用事业范围之内的,它和其他的企业在定价,在很多市场运作方面有哪些不同?


  徐宗威:


  主持人,你讲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现在很多自来水企业确实是实行了特许经营,政府所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主要是针对生产公共产品讲的,因为私人物品的生产不需要政府特许的。我在《公权市场》这本书里也讲了,实行特许经营实际上就是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需要建设起一种合作关系,通过政府转移公共产品的特许经营权,运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在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涉及公共权益的这样的经营市场,这个时候对企业的要求确实就不一样了。


  我想主要有两点不一样,第一点,要求企业要认真履行与政府签订的公共产品生产的特许经营合同,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等等。


  第二,要坚持政府定价的原则,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实际上一个最大的区别,公共物品是由政府定价的,私人物品是由市场定价的。我倒是觉得在当前抗击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形势下面,水价可以讨论,但是不是调整的时候。因为什么呢?现在需要强调的还是要在当前这个形势下怎么做好保障城市供水的工作,逐步地提高供水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徐先生带来的分析。


  王教授,刚才徐先生又谈了他的一些观点,觉得现在调整水价似乎时机不是特别合适,如果说我们调整水价,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比如上涨的幅度、上涨的范围针对哪些对象?


  王锡锌:


  我觉得刚才徐先生在关于特许经营这个问题的时候讲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这样一些公共用品,本来应当由政府提供,但是政府通过特许的方式,由一些公共企业来提供,这时候,对这个公共企业来说,它们就有一种特定的责任,当然特定责任实际上已经有一种权力,像我们成品的供应,像水的供应,政府给它一种垄断性经营的这样一种资格,所以它有了权力,当然要承担这个责任,这个责任就是要考虑市场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要考虑效率和社会公平性的平衡。


  所以刚才徐主任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些公用企业它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他提到在金融危机的时期等等,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本来市场可能不需要考虑这些,但是你是特许公用企业,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水价的调整既要考虑到比如说企业的成本问题,但同时你要考虑到,民众,特别是底层的民众能不能承受,这是一个社会的或者说社会公平的问题,我觉得水价的定价机制必须要在这种市场化和社会公益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


  主持人:


  两年前,我在采访当中有一个低保户,他们家使水的时候把它开一点,把它一滴一滴地往下流,然后下面放一个缸,他不把它开大,目的就是不让这个水表走,这样的目的就是能够省下那点钱。我们今天来谈论水价的问题,要是调整的话,怎么调。比如刚才在片子当中有人提出阶梯式的那种调法,我们具体怎么调?


  王锡锌:


  按阶梯式的这种调法,各种各样的调法,其实我们还是首先在一个明白账的情况下,明白账取决的就是要不要调,比如说你以成本过高来作为理由,要来主张调价,我们首先要考虑一个你要不要调,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当然是怎么来调,怎么来调就是效益和公平之间要平衡。对于居民生活用水来说,因为它是一个,我们前面讲到是一个刚性的需求,所以对于那些基本的生活用水的刚性需求,我觉得应该是要考虑到社会公益,政府在定价的时候,在调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块要给予充分的保障。像您刚才讲到的那种例子,当然我们不提倡,但是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别人可能对这个水价是在乎的,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部分人。


  阶梯式的调价,我觉得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于居民生活用水最必要的那种底线的那一部分必须要能够保证,这一部分价格不调,甚至可能还要有一些补贴,对一些特定的人。


  但是对那些超过生活用水的必需量之上的,我们可以引入超额累计,也就是说比如超过用水量一倍的,价格上涨一倍,有的地方超过25%的上涨一倍,超过50%的上涨两倍,依此类推,这样可能会起到一个通过价格来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但同时,又可以保证一些中低收入的人,他有个最低的需求。


  主持人:


  实际上水的价格调整,大家都发现有一个听证会,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像这个听证会不管怎么开,开始专家可能和普通百姓的意见不一致,后来不知道怎么样就一致了,最后价格就调整了。从听证的角度来讲,怎么样能够更透明、更公开、更合理?


  王锡锌:


  其实听证的问题,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听证会成了涨价会,民众说涨价是糊里糊涂涨了,主要的原因,听证会中可能没有拿出一本明白账,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


  我们现在比如说讲到水价问题,我看上海市刚刚水价听证会里面,上海市提交了一个成本价格的报告,2008年上海市自来水主营业务收入17.69亿,他说成本是21亿,所以是负收益,但是你这种负收益到底负在什么地方,这个没有……http://msn.china.ynet.com/view.jsp?oid=54138244
2009/07/21 07:18    来源:央视《新闻1+1》

多省市酝酿上调水价 专家:首先需挤掉“水分”



  多省市酝酿上调水价,拟涨幅度最低3毛,高到1元,节约资源,企业运营,外资参与,水价上涨理由成因众说纷纭,城市居民接受水价上调政策,但对上涨幅度定价环节存在质疑。


  如何避免垄断经营?将水价上调变成供水企业利润增长点,政府如何监管水价成本公开透明?水价上涨是否也能让企业交出一本明白账?《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王跃军):


  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最近有人发出感慨,喝杯凉水可能都要勒紧裤腰带了,主要是针对许多城市正在酝酿提高水价。面对可能上调的水价,有人说不能因为某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涨;另外也有些人说,水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不能够一涨了之。今天我们的新闻观察员还是北京大学的王锡锌教授,王教授怎么看待可能要上调的水价,以及有些人说喝水都要勒紧裤腰带了?


  王锡锌(新闻观察员):


  喝水勒紧裤腰带,不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简单来承受这样的后果,因为水涉及到千家万户,特别是涉及到城市低收入家庭,会触动他们的神经。当然用节约资源,用改变成本价格的倒挂等等这样一些理由来提调价,当然也许有道理,但是我们在这个也许背后需要一本明白账。如果说调价依据的是一本糊涂账,那么公众就会认为,你的调价就是糊涂涨。所以我认为水价上调,首先需要挤掉上调过程中的“水分”。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正在酝酿的城市水价的上涨。


  (播放短片)


  解说:


  “水价成本1.72元/吨拟涨价3到4毛,我市水价调整方案今日听证”,这是今天《兰州日报》在头版报道的。在今天下午2点40分,由消费者、经营者以及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组成的听证会代表团,将对省物价局拟定的全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进行公开听证。


  同样是在今天,还有两份地方报纸也不约而同地报道了当地自来水价格的消息,一份是云南的《生活新报》,报道了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今天上午表示昆明水价暂时不会上调。另一份是《重庆晚报》,今天第41版报道了,重庆市物价局、自来水公司等部门昨天表示,重庆市自来水价格暂时不会做任何调整。


  到记者截稿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兰州听证会的最新消息发布,但如此多地方城市同时关注水价问题,似乎让人们感到了水价上涨已经箭在弦上。


  今年4月1日,南京首当其冲把生活用水价格由2.5元/立方米,上调到2.8元/立方米。两个月之后,昆明市从2.8元/吨上涨到3.45元/吨,而无锡、扬州、常州等地也纷纷把水价上调方案排上日程。


  伴随着水价上涨,各地水价上调听证会也前赴后继地陆续召开。4月27日,上海市发改委举行居民用户水价调整听证会。5月6日,沈阳市物价局召开调整自来水价格征收标准听证会。7月11日,河南洛阳公告,将于31日召开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


  涨价的原因的种种评论和猜测


  而对于本轮涨价的原因,我们没有在官方的发布中找到确切的原因,但却可以在各大媒体找到对此的种种评论和猜测。

 字幕提示:


  涨价原因猜测一:劫富济贫论。


  解说:


  在上周四7月16日举行的一场名为“解读水价问题”的小型论坛上,有专家语出惊人称,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还有专家称,其实低水价是资助了高收入者,而不是资助了低收入者。这几句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迅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公众纷纷认为,提高水价是劫富济贫不靠谱,专家满口荒唐言,百姓一把辛酸泪。提高水价不能伤害穷人的利益。


  字幕提示:


  涨价原因猜测二:节约资本论。


  解说:


  对于有些地方上调水价所持的理由为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导致浪费资源。对此,有网友认为,不能把节约当成筐,把涨价往里装,提高市民节水意识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节约资源作为提价的理由。


  字幕提示:


  涨价原因猜测三:企业亏损论。


  解说:


  有供水企业把亏损的理由归于为水价偏低,这个原因也让公众普遍表示反对,认为水务单位在垄断经营的情况下,管理不善、人员超编,都可能是导致亏损的原因。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以提价方式弥补亏损,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字幕提示:


  涨价原因猜测四:外资参与论。


  解说:


  有业内专家透露,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专业经营都有外资的参与,因此自来水价格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


  5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法国水务巨头VEOLIA自1997年进入天津,获得第一个项目起的10多年时间,天津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先后上调了8次,由每吨0.68元提高了3.4元,上涨了4倍。要说没有利润,多少让人难以信服,而这样的数字应该会让叫嚣亏损的企业感觉有几分自相矛盾。


  以上种种的原因猜测,一方面让人们看到水价上涨的原因是复杂的。而另一方面,在云里雾里的人们,更期望水价上涨的真正原因能够早日公之于众。在纷繁复杂的猜测面前,政府究竟该如何拧干水价里的“水分”,让老百姓喝到最纯净的水呢?


  主持人:


  王教授,从刚才这个片子当中也看到很多观点,提出了一些疑问,您刚才也提到,说涨价也许有它合理的一方面。但是实事求是地来讲,如果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讲,提高水的价格,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水的浪费,这种提法应该说是合理的,为什么大家会有疑义?


  王锡锌:


  这种合理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地去证明,因为节约资源,通过价格杠杆来所谓的节约资源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但我们看到水资源对于每个人来说,首先它是一种刚性的需求,不论我有没有钱,我要想活下去必须要喝水,所以如果说通过价格上涨来节约资源,对于居民的最基本的刚性需求来说,其实这一块老百姓是糊涂的,至少不具有说服力。


  第二,从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说,水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是在用户这一方,但也有可能我们发现,水务公司等等这样一个经营管理者本身也有一个如何来节约资源的问题。我看到一个数据,上海市在这次调价会上有个代表就引用官方的数字,2008年上海自来水产销差率是达到17.5%,什么概念呢?如果我们讲100吨水的话,生产100吨水,最后卖出去可能只有80多一点,也就是说将近1/5的水浪费掉了,这一块如果通过价格,实际上你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讲对水资源的节约,要区分生活用水和经营性用水,因为生活用水其实很多时候是刚性的。


  主持人:


  我们先不管它是不是刚性的,如果从这个命题的角度来讲,提高水的价格,是不是真正能够起到一定的节约水的效果和目的?


  王锡锌:


  应该说这样的目的,毫无疑问应该是存在的。但是这里的目的,首先对于居民的生活用水来说,一个关键的问题就变成如何去核定一个最低的用水需求,假如你这个最低用水需求没有核定好,或者说核定很不合理,就会导致一方面是在节约资源的大的这样一个幌子之下。另外一方面,可能我们刚性的基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涉及到对资源的节约和对居民的这种最低生活的用水保障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


  主持人:


  实际上提到水价上涨,往往是两方面主要提价的原因,一个就是提到这样做能够节约资源,水资源。另一方面,企业经营压力太大,常年亏损,我也到过很多的自来水企业进行采访,的的确确它的运营成本在不断提高,比如说我们喝水的水质要进一步提高,相应的设施,包括改造,包括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某种程度上的确经营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水的价格让人感觉顺理成章,你怎么看?


  王锡锌:


  对。我们现在涉及到很多公用产品,包括水、电、气、油这块的涨价,无非是三个理由,第一个是所谓的国际接轨;第二个就是成本价格机制的倒挂;第三个,节约资源,节约资源刚才我们谈过了,水的问题上国际接轨谈不上,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用价格机制,但价格机制,如果的的确确存在这样一个成本价格的倒挂,让企业常年的亏损,这当然是不能够持续的,因此不是说成本不能提,但如果你用成本来说话,我们就回到一个老问题,就是必须要交出一本让老百姓心服口服的明白账,你这本成本账必须要算得很清楚。


  水的价格包括哪些?


  主持人:


  您提到成本,大家也非常关心像水的价格包括哪些。


  接下来我们来连线一下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徐先生你好。


  徐宗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


  你好。


  主持人:


  大家非常关心水价的问题,您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水价包括哪几个方面,由哪几个方面组成的?


  徐宗威:


  水价的构成我是这么看,水价和其他的工业产品的价格是有原则上的区别的,因为水是公共产品,所以既要维护社会公共的利益,也要体现经营者合理的利益。


  水价的构成大体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原水的成本,第二个就是运营的成本,第三个就是税费成本。这三块来看,现在原水成本大概占水价的20%,运营成本大概占水价的70%,还有就是税费成本,税费成本大概占10%。主持人。


  主持人:


  从您刚才给我们分析的在这三个方面中,运营成本占70%,是占了大头,现在很多企业说在运营过程当中亏损,所以要提高水价,在这70%里面又包含哪些方面呢?


  徐宗威:


  运营成本里面,我们讲主要又包括了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净水成本,需要把水生产洁净,能够喝,能够用。净水成本这块,过去我们一般要求的化验指标应该是36项,现在国家提出来,到2012年要达到106项化验指标。也就是说净水的要求提高了,水质提高了,这部分成本应该说上升也好,或者提高也好,确实是有它一定的道理在里边。


  第二块就是输配成本。净水以后,成了成品水以后,水要输送到老百姓家里去,输配成本应该说是很大的一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里边的各种管网,特别是供水管网,供水管网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供水管网的输配成本是不是要摊到自来水里边去,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的观点,输配成本,也就是说自来水的供水管网的建设投资应该由公共财政来解决,这是第二块。


  第三块就是管理成本,管理成本这块应该说随着科技手段逐步的增加,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管理成本方面不应该再提高。


  再一块就是收益成本,也就是说经营者合理回报的部分。收益成本现在看我们基本上应该是控制在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之下,因为太高的话就会形成垄断利润了,就会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了。


  主持人:


  工程企业亏损这样一个状况是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呢?


  徐宗威:


  讲到亏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亏损的时候,你到底是哪一部分成本没有解决,比如说输配成本,输配成本是不是公共财政,当地的城市政府,当地的公共财政给了你必要的和应该的这种财政支持和财政补贴,这块是不是解决了,满足了经营企业的这样的成本支出。


  还有一块就是管理,刚才我们讲到管理成本,管理成本一方面是科技水平在提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管理的水平应该说越来越现代化。


  再有一方面,从管理成本来讲,还有一块就是城市里边,比如说喷洒道路、降低温度、浇灌公共绿地等等,比如说每天一个城市要用掉好几万吨,或者好几千吨的供水的话,这个成本谁来出,这些成本是需要公共财政来支持,来解决的,如果公共财政不来支持它,不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企业是不是要打到水的价格里面去,来弥补它这个损失。

 主持人:


  非常感谢徐先生带来的分析,稍候我们将继续和您来连线进行探讨。


  王教授,刚才徐先生分析了很多,而且很专业,您对他这个分析怎么看?


  王锡锌:


  我觉得徐先生讲到两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个就是水价成本构成到底是什么。刚才我们讲到不要拿一本糊涂账,现在我们看到,比如说许多水务企业一讲调价,马上就说我的成本太高,一直在亏损经营,那么你拿出的账有没有按照我们刚才说的那么细化的,一笔一笔地来算明白,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看到,如果这个账交明白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账可能不是你这个原水提高了,而是经营管理这块,比如说你的人员开支太大,你的管理比较落后,甚至你的浪费比较严重,个别情况可能还有腐败。如果说这些东西没有搞清楚,你说我是在亏损,可能我们就觉得糊里糊涂,其实我们看这样的账当然糊里糊涂。


  另外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徐先生提到的是非常专业的,以前我们可能不太清楚。你看城市的输水管网,这块管网是基础设施,本来应该是公共财政来投入的,假如没有投入的话,最后到了消费者来分摊,这实际上是当地地方政府本来应尽的公共服务的责任转嫁给了消费者,甚至包括城市的一些公共用水,如果也是最终要水价来分摊的话,这一部分要不要进入水价,这就是一个当地政府的责任问题。


  主持人:


  像供水企业实际上是公共事业的这样一个企业,对于这样一个企业,大家都会一直在探讨,它是不是应该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它在经济效益上因此有所收敛,但是我们实际上看到,包括我们刚才短片当中也介绍了很多外资的引进,让人感觉似乎供水这块也是为了挣钱。


  王锡锌:


  外资的引进,可能地方政府考虑到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成本上,在财政投入短缺的情况下可能引入,当然可能也会包括引入一些管理。


  但是外资的引入,我们看到产生了一些非常,可能与城市供水的本质,也就是公益性的本质可能会发生冲突的地方,因为外资的引入一定是要以盈利为目的,获得这种特许以后,它一定要去获得利润。事实上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比如说在昆明,在天津,在上海,一些国外水务公司的这种外资的进入,与当地这种水价频繁的上涨之间存在一种,或许是偶然,但也有可能是内在的一种联系。


  主持人:


  应该说水是我们大家每天都离不开的,所以水价问题大家也自然是非常非常的关心,节目稍候我们将继续探讨。


  城市水价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主持人:


  水价问题大家自然是非常关心的,近些年来,一些城市水价都发生了怎样的一种变化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解说:


  在经历了1985年到1997年水价征收快速发展的12年,1997年以后,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才纳入了国家商品价格管理体系,许多省份开始将水费标准改为水价,并正式出台了一些水价办法,转为经营性收费管理,从此各地的水价开始越涨越高,各地的供水企业、水利工程,开始从持续了60年的亏本经营往商品化方向过渡。


  截至2007年底的数据,我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供水水价的范围在0.6元/立方米-2.8元/立方米之间,平均水价为1.7元/立方米,已经是1988年的0.14元/立方米的12倍多。


  以济南为例,从1990年到2003年间,就一共经历了10次水价调整,居民用水也从1990年的4毛钱涨到了现在的2.95元,虽然这个价格在山东省各市当中并不算高,但从全国来看,这一水价处于前列。面对低收入家庭不断增大的经济压力,市民开始呼吁,实行阶梯水价。


  而在几年前的广州水价调整中,居民生活用水的基本水价将由0.9元/立方米上涨到1.32元/立方米,增幅一下子超过了40%,面对这样的数字,广州市统计局有调查显示,市民普遍认为,政府通过价格杠杆作用促使人们节约能源,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承受能力。


  从去年年底开始,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又都陆续加入了自来水涨价的大合唱。而对于这次各地上调水价的理由,有媒体大概总结为两点,一是水价总体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浪费严重,不利于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二是水价偏低,导致供水企业面临经营亏损的压力。


  当水价的上涨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究竟如何才能理顺水资源价格形成的机制,让水价涨得老百姓心服口服,显然已经不是简单思考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


  应该说供水是属于公共事业范畴之内的,那么公共事业同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来处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连线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徐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叫《公权市场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徐先生,我想请问一下,作为像自来水公司这样的企业,它应该属于公用事业范围之内的,它和其他的企业在定价,在很多市场运作方面有哪些不同?


  徐宗威:


  主持人,你讲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现在很多自来水企业确实是实行了特许经营,政府所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主要是针对生产公共产品讲的,因为私人物品的生产不需要政府特许的。我在《公权市场》这本书里也讲了,实行特许经营实际上就是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需要建设起一种合作关系,通过政府转移公共产品的特许经营权,运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在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涉及公共权益的这样的经营市场,这个时候对企业的要求确实就不一样了。


  我想主要有两点不一样,第一点,要求企业要认真履行与政府签订的公共产品生产的特许经营合同,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等等。


  第二,要坚持政府定价的原则,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实际上一个最大的区别,公共物品是由政府定价的,私人物品是由市场定价的。我倒是觉得在当前抗击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形势下面,水价可以讨论,但是不是调整的时候。因为什么呢?现在需要强调的还是要在当前这个形势下怎么做好保障城市供水的工作,逐步地提高供水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徐先生带来的分析。


  王教授,刚才徐先生又谈了他的一些观点,觉得现在调整水价似乎时机不是特别合适,如果说我们调整水价,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比如上涨的幅度、上涨的范围针对哪些对象?


  王锡锌:


  我觉得刚才徐先生在关于特许经营这个问题的时候讲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这样一些公共用品,本来应当由政府提供,但是政府通过特许的方式,由一些公共企业来提供,这时候,对这个公共企业来说,它们就有一种特定的责任,当然特定责任实际上已经有一种权力,像我们成品的供应,像水的供应,政府给它一种垄断性经营的这样一种资格,所以它有了权力,当然要承担这个责任,这个责任就是要考虑市场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要考虑效率和社会公平性的平衡。


  所以刚才徐主任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些公用企业它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他提到在金融危机的时期等等,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本来市场可能不需要考虑这些,但是你是特许公用企业,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水价的调整既要考虑到比如说企业的成本问题,但同时你要考虑到,民众,特别是底层的民众能不能承受,这是一个社会的或者说社会公平的问题,我觉得水价的定价机制必须要在这种市场化和社会公益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


  主持人:


  两年前,我在采访当中有一个低保户,他们家使水的时候把它开一点,把它一滴一滴地往下流,然后下面放一个缸,他不把它开大,目的就是不让这个水表走,这样的目的就是能够省下那点钱。我们今天来谈论水价的问题,要是调整的话,怎么调。比如刚才在片子当中有人提出阶梯式的那种调法,我们具体怎么调?


  王锡锌:


  按阶梯式的这种调法,各种各样的调法,其实我们还是首先在一个明白账的情况下,明白账取决的就是要不要调,比如说你以成本过高来作为理由,要来主张调价,我们首先要考虑一个你要不要调,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当然是怎么来调,怎么来调就是效益和公平之间要平衡。对于居民生活用水来说,因为它是一个,我们前面讲到是一个刚性的需求,所以对于那些基本的生活用水的刚性需求,我觉得应该是要考虑到社会公益,政府在定价的时候,在调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块要给予充分的保障。像您刚才讲到的那种例子,当然我们不提倡,但是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别人可能对这个水价是在乎的,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部分人。


  阶梯式的调价,我觉得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于居民生活用水最必要的那种底线的那一部分必须要能够保证,这一部分价格不调,甚至可能还要有一些补贴,对一些特定的人。


  但是对那些超过生活用水的必需量之上的,我们可以引入超额累计,也就是说比如超过用水量一倍的,价格上涨一倍,有的地方超过25%的上涨一倍,超过50%的上涨两倍,依此类推,这样可能会起到一个通过价格来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但同时,又可以保证一些中低收入的人,他有个最低的需求。


  主持人:


  实际上水的价格调整,大家都发现有一个听证会,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像这个听证会不管怎么开,开始专家可能和普通百姓的意见不一致,后来不知道怎么样就一致了,最后价格就调整了。从听证的角度来讲,怎么样能够更透明、更公开、更合理?


  王锡锌:


  其实听证的问题,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听证会成了涨价会,民众说涨价是糊里糊涂涨了,主要的原因,听证会中可能没有拿出一本明白账,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


  我们现在比如说讲到水价问题,我看上海市刚刚水价听证会里面,上海市提交了一个成本价格的报告,2008年上海市自来水主营业务收入17.69亿,他说成本是21亿,所以是负收益,但是你这种负收益到底负在什么地方,这个没有……
现在水价不能涨。
现在说归说,做归做,你说你的,他涨他的,随便你舆论是怎样的,价格还是照涨,我们又能怎样?
洋大人只是不好直接开口要求涨价,不然早涨了。
阶梯是水价可以接受, 中国普通人家的节水意识那是没的说,哪家不是拼命节水. 企业事业单位就难说了. 浪费水的都是大户.
农业用水也是大头,应该想想怎样能节水灌溉:D
中国还有什么没有卖?外资买下大批城市的供水权
消息来源:天涯社区
本文网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7/23/gb2312_49898.html
  仿佛一声令下,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陆续奏起了自来水涨价大合唱。尤其最近两个月以来,包括上海、北京、沈阳等多个大中城市都已举行了水价上调听证会。

  适时调整水价 各地水价上演“涨价大合唱”

  当前各地水价纷纷“涨”了起来,水价再次上调,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就在坊间议论。甚至有人认为,假如没有金融危机,水价很可能在去年年底前就已上调到位。可以说,对水价上调,绝大多数居民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也有市民提出了质疑:水价提高获益的到底是谁?“好比现在油价提上来了,可是普通百姓却没有受益。”家住上海长岛路兰城小区的市民李先生说。

  李先生简单算了算,一般家庭开支:电费、水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等,每个月起码要两三百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开支了,希望水价调整充分考虑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李先生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的工资待遇没有提高,但各种收费却提得很快。而且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就负担更重了。”

  “ 事实上,水价上涨,一方面目前的水价仍较低,供水企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价格约束机制没法发挥理想。另外,长期以来,水资源结构不合理,其稀缺到什么情况,水环境治理成本多少,都有缺陷,这样的后果是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忠伯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居民的用水支出与家庭总支出相比,还是很小。水价提高对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中国水务对外资开放 促使水价上涨?

  “不管怎样,水价调整的节奏、步伐要合理,不能你涨他也涨。”李先生表示,供水企业应好好研究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仅仅“死盯着市民兜里的钱”。

  有业内专家透露,各城市要求提高水价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出于成本上升和水资源节约这么简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国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专业经营由于有外资的参与,因此自来水价格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里。

  2002 年3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城市管网首次对外资开放。现在,外资参与我国水务领域经营的越来越多,比如,法国苏伊士集团北从昌图、南到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国掀起了收购狂潮。迄今为止,威立雅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供水人口达到了3000万。这些外资水务公司的经营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也有50年的,而其占股权份额都接近或等于绝对控股的50%。(来源: 中国经济网)

  自来水在到达用户终端时,一般要经历两个过程,首先是外资水厂进行水处理,然后把水卖给国有的管网自来水公司,然后由国有公司卖给百姓。这样看起来,外资水务公司和老百姓并不直接发生关系。但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往往是根据合同价从外资手里买水的,比如一吨水的成本是1.5元,政府的收购价格可能在1.8元到2 元之间,然后政府再以低于收购的价格卖给城市居民,这一来一去就造成了亏损,时间长了,政府无法再承担之时,水价上涨就是唯一的选择。(记者冯雅)

  外资豪赌中国水务

  威立雅水务出资17.1亿元获得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权,2007年外资对中国水务的高溢价收购以此拉开序幕。随后中法水务等几大国际水务巨头也开始在中国攻城略地,标的资金动辄以10亿、20亿元计,出价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额的1到3倍。

  这让业内兴奋不已,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外资出手阔绰只是表象,其中暗藏玄机,外资在中国高溢价收购的一轮风潮再起,中国水权堪忧。

  根据规划,“十五”期间,水务业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国有资产要撤出的100多个行业之一。国外水消费一般占个人收入的4%,而中国目前城区水消费占个人收入仅为1.2%左右,上升空间很大。何况,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都给未来水务市场留下足够的空间。

  而更让外资垂涎的是,中国水务属于公用事业,一般由政府定价,因而价格始终处于低位,有的城市甚至10年间都没有上调过水价,因而未来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水务这块蛋糕自己还会长大。事实也证明,国际水务巨头的判断完全正确,水价上调已经进入政府几大部委的备忘录。

  外资溢价收购 最终百姓买单

  据了解,有国际水务巨头在收购了公司股权后,占有了当地的水资源。同时,在水价制定上,外资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甚至可能垄断水价。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有机会了解到更多溢价收购的细节。在他所了解的几份合同中,对价格的说明都是未来按照《价格管理办法》调整,依此规定,将遵循成本收益法,成本只要“合理”就可以记入价格。此外,收购方可以有效通过对水价上涨进程的约定与服务范围的约定来降低长期投资的风险,而且一旦运作得当,很容易在单个城市或者城市群间形成同类项目的联动收益。傅涛担心,溢价可能性越大,公众和政府吃亏的可能性也越大。过度溢价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将对城市水业的改革与发展造成不良的误导,也会使部分利益组织因为极端溢价而获利。

  中国水协会长李振东一眼看穿问题实质,“外商今天高溢价收购供水资产,明天都要成倍地赚回去。一届政府的政绩,将成为今后历届政府的严重隐忧,最终都会转嫁给老百姓。”

  喝得起水是穷人永远不可剥夺的权利

  “ 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16日上午,在一场“解读水价问题”的小型论坛上,有专家语出惊人。到场的专家和官员包括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世界银行高级环境与市政工程师樊明远、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第一财经日报》7月 17日)

  专家这番雷人之语让人听起来咋就那么的冷酷?又那么的刺耳?诚如论坛上有专家所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老百姓兜里的钱越来越多,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必然的。供水企业必须去满足这一部分需求,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满足这一部分人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在同一座城市里,还生活着大量的低保户等弱势群体。

  谁都清楚,自来水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有着刚性的需求,即使价格再高,居民也还得用。因此,自来水不同于普通商品,还存在着一定的公共品属性,难道让水成为极少数人才能喝得起的奢侈品,专家才高兴?岂能为了满足某一部分人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而忽视甚至侵害公众权益,甚至不管低收入弱势群体喝得起水与喝不起水呢?如果真有老百姓喝不起水了,那我们这个国家还能构建起和谐社会,还有和谐、稳定的社会吗?

  专家语出惊人,其目的再清楚不过。就是为助推新一轮自来水价格上调制造舆论攻势。实际上,即使是专家不讲,绝大多数民众对组成、合理的水价调整也能够给予理解。毕竟适当的水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供求规律,可以进一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可是,自来水价格上调需要专家们如此这般的大放厥词吗?居然说什么,“不能因为这部分人(低保户)喝不起水,就让所有的人都享受不到好的供水服务,这实际上不符合历史的潮流。”照这些专家看来,人们享受不到好的供水服务,竟然是低保户的错,是低保户们影响、阻碍了部分人的高品质生活。其逻辑何其荒谬!水平何等的低下!

  本来,高收入者多用水多付给费,低收入者少用水少付给费,实行“阶梯水价机制”基本上能够完全化解其中的矛盾,照顾到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也不会妨碍一部分人对好的供水服务需要。可现在,有专家却无端在低收入弱势群体找茬,是何用心?难道真是想要将水价提高到穷人喝不起了才高兴?需要那些大放厥词的专家们记住的是:不管水价以什么理由上调,也不管怎样上调,喝得起水是穷人永远不可剥夺的权利!
“水价的构成大体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原水的成本,第二个就是运营的成本,第三个就是税费成本。这三块来看,现在原水成本大概占水价的20%,运营成本大概占水价的70%,还有就是税费成本,税费成本大概占10%。”


建议 税费成本 减去两个点,用于补贴运营成本。同时要求运营成本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找出科学合理的方法,努力降低运营成本。


单纯的依赖涨价,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不单单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和解决这类问题。